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6df85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9.png)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0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想象和角色代入,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通过默读课文,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再通过朗读、角色代入、展开想象等体会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3.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4.感受童话想象的丰富与精彩。
二、学习过程任务一借图梳理,回顾内容1.回忆路线,再感反刍。
(1)导人: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齐读课题。
(2)复习:回忆一下,红头在牛肚子里都去哪儿了?(师生共同梳理旅行路线)师:吃进去的食物能从第二个胃再回到嘴里,这个有趣的过程就叫——反刍。
2.重温故事,概括内容。
(1)张之路爷爷想象丰富,把反当的科学知识编在故事里,还记得这个童话故事吗?试着讲一讲。
(借助路线图讲、同桌互相练习讲、指名讲)(2)出示填空:概括故事内容。
两只小蟋蟀( )和( )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一天,它们在玩( ),一头大黄牛把红头卷进了( ),吞进了( ),接着来到( ),然后到了( ),最后又回到( )。
青头让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终于( )。
(3)小结:注意把握关键动词“卷”和“吞",运用关联词“接着、然后、最后”让自己所表达更有条理。
3.走进故事,感受友情。
红头能在惊险的旅行中死里逃生,离不开——青头,因为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这段旅行,感受它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任务二出示导航,自主学习师:从哪里能看出红头和青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请看自学导航(大屏出示):1.找: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到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的相关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2.圈:在找到的语句中圈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语。
3.读:用朗读的方式读出你的感受体会。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在牛肚子里旅行》 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在牛肚子里旅行》 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7264c9360cba1aa811da1a.png)
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感悟,帮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2.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
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生字检查,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认读。
(课件出示)旅咱怜救命拼扫胃管刚流泪算 2.口头组词。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一)学习1—7段,试着概括故事的起因。
1.开火车读1-7段。
2.用上“谁干什么,结果如何”的句式概括故事起因。
预设:红头和青头一起玩迷藏的游戏,红头躲在了草堆里,一只大黄牛把它和草一起吞到嘴里了。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课文的一到七段告诉了我们: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的,也就是故事的——起因。
(二)学习8-20段,体会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把科学知识告诉读者的方法。
1.谈话过渡:就这样,红头不得不随着吃到牛嘴里的草开始了它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那么,在牛肚子里它到过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8—20段,把红头到过的地方圈出来。
2.全班交流。
(1)指名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牛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
(板书:牛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2)鼓励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语,用连贯的一句话,把这个过程说清楚。
(红头被大黄牛先是吞在了嘴里,接着到了肚子里的第一个胃里,然后到达了第二个胃,最后到达了牛嘴里。
)3.红头被大黄牛吞进了嘴里,幸亏它的好朋友——青头在外面。
课文就是通过它们两个的对话展开的。
同桌两个合作读好对话,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14、15)青头对红头说:“咱们玩捉迷藏吧!”“那让我先藏,你来找。
”红头说。
“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眼睛。
“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那我马上就会死掉。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ca52bc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c.png)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匆、骤"等8个生字,会写“旅、程”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旅途、喷嚏、悲哀"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 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在故事中了解牛的特殊呼吸器官的特点及作用,感受红头在青头帮助下脱离危险的经过,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经过,了解牛特殊的呼吸器官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难点:感受红头在青头帮助下脱离危险的经过。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叫红头。
红头遇到了什么事?在牛肚子里旅行?谁还记得红头是怎么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学生自由回答)2.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朗读感悟,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经过(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经过是怎样的?(二)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引导。
1. 红头先被卷进第一个胃里。
(教师板书)2. 红头来到第二个胃时,又被咽进了牛的肚子里。
(教师板书)3. 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途危险重重,它曾遇到过哪些危险?请同学们在书上找一找。
4. 指名学生读这些句子。
5. 师生共同小结:刚才有同学说到了青头告诉红头不要怕,它可是很有经验的。
那么青头的经验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谁来说说青头的年龄不大,它怎么会知道牛的消化过程呢?对了,青头是通过看书了解到的。
(教师板书:了解过程)6. 红头被第三个胃咽下时,是怎样的感觉?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这里的“咽”换成“吃"行吗?为什么?从这个“咽”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谈体会)这可真是一场惊险的旅行啊!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点?好,同学们都读得非常投入,让我们一起再把这段读一遍吧!7. 课文中哪些地方还写了这次旅途的危险?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到惊险?和大家说说。
最新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981ed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5.png)
最新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2.默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至少找出3处依据。
3.体会作者通过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呈现童话故事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部分会写字和词语,检查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效果。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红头在牛肚子里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
在旅行的过程中,它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它是如何脱险的?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板块二精读课文,品味感悟1.朗读课文第7~19自然段,体会红头在旅行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和青头对红头的真挚友情。
(1)课件出示分角色朗读要求,同桌间分角色朗读。
①用横线画出描写青头和红头的表情、动作的词语。
①读出青头和红头的情绪变化。
(2)指名学生代表分别范读不同对话,教师相机指导,出示重点句段进行深入诵读和感受。
句段1:“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①指名两人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点评并给出理由。
①引导学生关注“拼命地”和四个感叹句,想象红头当时的表现,体会红头的着急和害怕的心情;通过关注“急忙”一词,让学生感受到青头着急的心情。
①教师扮演青头,学生扮演红头,合作朗读。
①过渡:在这关系到红头性命安危的关键时刻,青头是怎么做的呢?(课件相机出示句段2)句段2: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
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①请学生自由朗读句段2,说说青头留给自己怎样的印象。
预设一:从“一下子、蹦、不顾、一骨碌、爬、大声喊”,我看到了一个为了朋友而不顾自己安危的青头,它让我感动。
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bf5e74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1.png)
教学过程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在牛肚子里旅行》主要讲的是青头和红头是一对(好朋友),红头在玩的时候不小心被(牛)吃到肚子里,青头利用牛(反刍)的知识,想办法救出了红头的故事。
红头是怎样脱险的?红头的这次奇特的旅行又是怎样的?这节课,让我们深入了解课文,感受红头和青头的真挚情谊。
学习任务四:默读课文,了解旅行路线。
1.默读课文,想一想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
圈出关键词后,小组合作填空。
(牛嘴里)()()()(喷出来)2.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3.课堂交流。
交流要点: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
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通过圈画关键词“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里”可知,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是:(牛嘴里)(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里)(喷出来)4.科普小知识牛为反刍动物,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为食道变异,即瘤胃(草肚)、网胃(蜂巢胃、麻肚)、瓣胃(重瓣胃、百叶、毛肚),最后一个才是真胃(皱胃)。
具有这种现象的动物被统称为反刍动物,如骆驼、长颈鹿、羊驼、牛等。
学习任务五:感受青头言行,体会真挚友情。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红头和青头的对话,并圈出描写红头、青头表情和动作的词语。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点拨。
3.课堂交流。
交流要点:(1)“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赏析:“拼命地叫起来”是对红头的神态、动作描写,红头此时十分着急、慌张、害怕、恐惧。
“急忙问”是对青头的神态、动作描写,此时的青头很想知道自己的好朋友发生了什么事。
急切的话语流露出青头的担心,可见它和红头真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2)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
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赏析:“大吃一惊”“不顾”“一骨碌”“大声喊”,通过对青头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青头救朋友时奋不顾身的精神和它理性机智的头脑,体现出青头和红头之间的深厚情谊。
三年级上册 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案)
![三年级上册 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e85c4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8.png)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篇课文选自三年级上册,是张之路的作品。
本文主要讲了一篇有趣的科普故事。
文章通过两只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牛吞到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幸运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我们了一个科学知识:牛有四个胃,牛吃食有反刍的现象,同时也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友谊的珍贵!【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才能,并且对通话故事特别感兴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童话这一体裁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其次,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些学习方法也有浅层次的认识。
但是在表达方面还不够准确,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而限制自己的想象或者表达才能。
【教学目的】1、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通过阅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红头和青头之间的真挚友谊。
【教学重点】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红头和青头之间的真挚友谊。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一、复习导入,理解“反刍〞1、直接板书课题导入,指导书写“旅〞: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第十课?在牛肚子里旅行?。
2、PPT出示词语:吞细嚼慢咽3、认读词语,理解牛吃东西时,什么时候用“吞〞,什么时候用“细嚼慢咽〞4、指名答复。
5、引出“反刍〞:“吞〞和“细嚼慢咽〞是牛进食的两种方式,这样的进食方式我们把它叫做“反刍〞。
【设计意图:“吞〞和“细嚼慢咽〞是我精心设计的两个生字词,不仅复习了上节课的生字,还让学生在理解词意的根底上理解了牛进食的两种方式,进而理解科普知识“反刍〞的概念,可谓一举三得。
】过渡:张之路爷爷将“反刍〞这么一个复杂的科学知识藏在了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里。
这个故事里有两个小蟋蟀……二、一路旅行,体会友谊(一)旅行道路画出来。
1、PPT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老师引读,强调“好朋友〞。
2、文中那几个自然段写了红头的旅行?3、PPT出示:自读课文第7到8自然段,找一找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都经过了哪些地方?用横线画出来。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50e14e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d.png)
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用普通话流利地复述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为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理解、语言表达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共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课文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语言表达:学生通过复述课文、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2. 重难点词语:牛肚子、消化、反刍等。
3. 课文结构:导入、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课堂讲解、语言表达、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 复述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家长签字,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
同时,部分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多给予锻炼机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部编版《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秀版
![人教部编版《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秀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fc3cfaa76e58fafab003ed.png)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语,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3.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难点1.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3.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精彩情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知道了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还知道了牛反刍的科学知识。
谁能借助路线图,把故事简洁地说一说呢?红头在进行惊险旅行的时候,青头一直在帮助他、陪伴着他,和他一起度过了难关。
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体会一下红头和青头之间的深厚情谊。
二、体会心情,分角色朗读聚焦红头、青头间的对话,体会人物形象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7—18自然段,并布置学习任务,请学生一边听一边用横线画出红头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青头说的话。
2.学生交流对话内容。
(1)指名同桌合作朗读红头和青头的对话,并引导学生思考,圈画:红头和青头经历了哪些心情变化,圈出关键词。
(2)学生交流红头的心情变化,教师相机出示句子:“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呀!救命呀!”“那我马上就会死掉。
”红头哭起来。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3)引导学生体会红头从害怕到悲哀的心情变化,并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4)学生交流青头的心情变化,教师相机出示句子:“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
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5)引导学生体会青头从着急到镇定的心情变化,并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完整教学设计
![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完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859c5c1711cc7931b716bd.png)
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帮助学生揣摩青头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2、体会青头是怎样鼓励和帮助红头的,了解动物反刍。
3、感悟到青头和红头之间的真挚情谊教学重点:体会青头是怎样鼓励和帮助红头的。
教学难点:感悟红头和青头之间的真挚情谊【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老朋友,看看它们是谁?(黑板贴图)对呀!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好朋友(板书好朋友),有一天它们在草地上兴致勃勃地玩什么游戏,结果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还记得,谁愿意说一说?这是多么的危险呀!最后红头得救了吗?(生回答)谁救了它?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小小的青头是如何救红头的呢?(想)这节课让我们接着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课件2)(板书课题)二、精读课文,体会友情,感悟中心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8—17自然段。
用曲线标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句子,体会。
(课件3)(谁愿意说说你的答案)过渡语:当红头第一次陷入危机时,它的好朋友青头是如何指挥它的?请看大屏幕(课件4)(1)全班齐读,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青头的心情怎样呢?(着急)。
圈一圈最能体现青头着急的词语(一下子顾不上、一骨碌、大声喊)除了着急还有什么(关心)(2)谁再愿意读读,读出青头着急的心情,指生读,评价(指导朗读:描写青头神态和动作的可以稍快,青头说的话沉稳大声)(3)男女分角色读过渡语:红头进了牛肚子,里面漆黑一片,青头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危险重重,既担心又心疼,此时青头又是怎么帮助红头的呢?(课件5)(1)女生读,理解词语“贮藏”。
(2)看牛胃图片,(课件6)引导学生观察了解。
原来牛肚子的结构和青头说的一模一样。
(3)听到好朋友哭了,青头是什么心情(担心着急),青头知道这个时候红头最需要的是它的——安慰、鼓励(4)指生读,评价(语速适中)(5)分组读过渡:当红头害怕,近乎绝望,作为朋友的青头此时又是怎么做的呢?(课件7)(1)男生读(2)青头为什么这么肯定红头一定能出来呢?(①为了鼓励红头,②青头懂得牛的反刍)(3)其实牛吃食的过程叫反刍。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ff877c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4.png)
教案:10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从故事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内容: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2. 提问:红头在牛肚子里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课文的心得体会。
2.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
3. 教师点评各组的汇报,总结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四、朗读课文1.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2. 教师选取部分段落,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2. 学生谈谈自己对保护动物的认识和体会。
六、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图。
2. 写一篇关于保护动物的短文,不少于200字。
板书设计:10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2. 提问: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二、自主学习1. 阅读课文,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问题三、合作探究1. 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2. 汇报讨论成果3. 教师点评,总结旅行过程四、朗读课文1. 齐读课文,感受旅行过程2. 有感情地朗读部分段落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学习内容,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2. 谈谈对保护动物的认识和体会六、作业设计1. 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图2. 写一篇关于保护动物的短文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fc0a33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d.png)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回顾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内容,理解牛的消化过程。
•学习使用“以下是……”、“接着……”等连接词来串联文章,使文章连贯性更强。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连贯表述自己的思路,使得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培养学生感性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其更加流利自然。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生命过程,强化其环保意识。
•注重培养学生对交通安全和校园道德的关注和自觉遵守。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连接词串联文章,准确表述自己的思路。
教学难点需要较高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较高的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 自主预习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课本,理解牛肚子里的消化过程。
2. 教师引导教师通过提问带领学生回顾第一课的内容,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牛的消化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给学生讲解不同的文体要素来说明如何使用连接词串联文章,然后给学生一篇短文,让学生分析文中的连接词,并让学生自己写一篇类似的文章。
4. 实践操作学生分几组,自行选择一段话或段落,通过分析其中的文体要素以及使用连接词来串联文章。
5. 教师点拨教师点拨学生的文章,指出文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文章写作方式,并进行修改。
6. 展示分享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文章读给其他同学听,并进行互相评价。
7. 课堂总结课堂总结通过回顾课程内容和策略,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点和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四、学习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单独测试或者测试反馈、口头或书面问询的方式来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能够准确地使用连接词串联文章,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表达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自然,遵循主题思路。
如果文章存在拖沓,夹杂其他无关信息或缺乏连接词的情况则不得分。
•形成对牛肚子里的消化过程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可以说出自己的理解。
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274fa5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1f.png)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青头和红头之间真挚的友谊,并懂得牛的四个胃室的结构及功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青头和红头之间的友谊,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青头和红头之间的友谊。
2. 了解牛的四个胃室的结构及功能。
3.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4.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青头和红头之间的友谊,了解牛的四个胃室的结构及功能。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牛的四个胃室模型。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画出不懂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探讨青头和红头之间的友谊,以及牛的四个胃室的结构及功能。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牛的四个胃室的结构及功能。
5. 情感教育:通过讲述青头和红头之间的友谊,教育学生要珍惜友谊,学会互帮互助。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教学重点与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2. 板书内容:①青头和红头之间的友谊②牛的四个胃室的结构及功能3.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8c5824b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a.png)
教案:《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青头和红头之间真挚的友谊,并懂得牛肚子的结构特点及牛反刍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爱、帮助,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述了红头被牛吃进了肚子里,在牛肚子里经历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从牛嘴里逃生的故事。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并懂得牛肚子的结构特点及牛反刍的知识。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青头和红头之间真挚的友谊,以及他们在困境中互相帮助的精神。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自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中的情感。
3. 精讲课文: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牛肚子的结构特点及牛反刍的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课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巩固学生的记忆。
6.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课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板书设计1.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2. 课文结构:导入、朗读、精讲、讨论、小结、作业3. 重点知识:牛肚子的结构特点、牛反刍的知识、友谊的力量六、作业设计1. 基础性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 提高性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青头和红头在牛肚子里的冒险故事。
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41bd28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a.png)
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能借助文字和图像,想象牛腹内的世界;2. 理解并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3. 通过阅读,启发学生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想象出牛腹内的世界;2.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教学准备:1. 针线和布料模拟牛肚;2. 《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3. 与课文相关的绘本;4. 活动贴纸。
教学过程:一、引入1. 导入新课:教师打开课文第一页的图片,让学生看看图片中的牛,询问学生牛的身体构造等,慢慢将学生引向课文主题。
2. 创设情境:教师模仿牛吞下物品的动图,让学生感受牛的舌头、食道、胃等,引导学生想象牛腹内的世界。
二、阅读与理解教师示范阅读课文,并配合图片和绘本进行讲解。
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和绘本中的描述、表达和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三、体验与创造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牛肚子里的环境,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情感。
教师准备布料和针线,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出一个模拟牛肚的袋子,并把课文中所提到的物品放进袋子里,让学生极大地增加了阅读体验。
四、展示与分享让学生朗读课文,并结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与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活动延伸1. 问答环节:老师或同学出题,让其他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2. 制作海报:让学生以课文为基础,制作一份海报,展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1. 通过模仿牛吃东西的动作和制作模拟牛肚的袋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牛腹内的环境,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通过社会情境和抽象语言模拟,让学生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对感性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通过问答环节和制作海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5fd0b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0.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第【1】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在牛肚子里旅行》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活泼生动情节感人的科学知识童话。
尤其是二年级下册还出现了两个单元都是关于童话体裁的主题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绿头红头之间的相互信任支持。
2、学情分析1. 识字、写字能力:经过两年的持续学习,进入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量。
大部分学生已经能自主识字、写字,基本能做到新课标提出的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阶段目标。
2.阅读课文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可借助图画、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生字生词,基本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经过二年级下册的朗读过渡训练,也在努力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特别是争取做到入情入境的对话朗读,朗读、默读能力都在不断地提高。
三、教学目标1.认识“咱、偷”等13个生字,会写“旅”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答、应、骨、几、嚼”。
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掌握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能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气,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能感知青头和红头的心情变化,进而体会红头和青头的真挚友情。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能复述故事主要内容。
感知青头和红头的心情变化,体会红头和青头的真挚友情。
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
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5、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讲授法,自主阅读法6、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角色道具八、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题材。
课件出示《小壁虎借尾巴》中的一段话,从《小壁虎借尾巴》中你学到了什么?预设:1.告诉了我们科学知识2.把故事当童话来写,把不会说话的写成说话的总结:像这种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给我们讲故事,并且告诉我们一个科学知识的题材叫科普童话,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
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案
![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075d2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8.png)
三年级上册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生词,强调“旅、救”等生字的书写。
2.理清课文脉络,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线路,了解牛反刍的科学知识。
3.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4、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体会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脉络,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线路,了解牛反刍的科学知识。
2.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题引导质疑。
1.激趣导入:同学们,假期里,咱们都爱出去旅行,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沿途旅行的感觉怎么样?【课件:出示“旅行”】2.揭示课题:大家的旅行都是多么美好啊!今天,老师还要带着大家开展一次奇妙的旅行——齐读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
3.板书完整课题,指导“旅”字写法:请学生在学习单上书写“旅”字。
(教师巡视指导,反馈书写情况。
)4.读题质疑。
(引导学生结合课题,运用“自我提问”法,提出问题,从题目中再次感受课文的奇妙有趣。
)师:读完课题后,你脑海里冒出了哪些小问号呢?预设:①谁在牛肚子里旅行?②它为什么要去牛肚子里旅行?③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经历怎么样?结果呢?二、初读课文,识字释词,梳理文本。
1、.初读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一,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这篇童话的主人公是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2、交流反馈,检测字词。
读准多音字,重点理解“细嚼慢咽”,总结理解词语意思的学习方法。
书写“救”。
(书空,再学习单上写)3、梳理文本。
(板贴青头和红头的图片)思考:童话的主人公是谁?它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完成下面的填空。
4、交流汇报:()和()在草堆里(),红头不小心()。
在()的帮助下,()从牛肚子里()。
5、读完这个故事你们觉得这将是一场怎样的“旅行”呢? 预设:惊心动魄、可怕,有惊无险,与众不同……三、梳理旅行路线1.检查自然段标序号。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2课时精品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2课时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b1ab7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1.png)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教学重点】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教学难点】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回忆路线:通过上节课的梳理,我们知道了红头的旅行路线。
谁能说一说?预设:红头先被牛卷进了嘴里,进入牛肚,再被吞进第一个胃,接着移到第二个胃,然后回到牛嘴里,最后被喷出来了。
板书:出牛嘴牛嘴里进牛肚第一个胃第二个胃2.过渡:这真是一场惊险的旅行啊!在旅行的过程中,红头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体会。
(板书:在牛肚子里旅行)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路线,引导学生温习旧知,调动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继而为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默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红头和青头的心情。
2.探究过程(1)默读课文第7至19自然段,用直线画出红头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青头说的话。
(2)全班交流,感受红头和青头的心情。
(3)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1)明确学习任务:默读课文第7至19自然段,用直线画出红头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青头说的话。
学生交流反馈对话内容。
(2)启发引导: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如何?圈出关键词,读一读。
(3)学生交流红头的心情,教师相机出示句子:◇“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①红头是怎么叫的?预设:拼命地叫。
②红头为什么拼命叫?预设:因为红头此时十分慌张、害怕,它想让青头听到它的呼救声。
(板书——红头:慌张害怕)指导朗读:朗读时声音响亮,语速稍快。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①红头此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预设:我觉得它此时更害怕了。
追问: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预设:我从两个省略号中感受到红头害怕得说话都结巴了。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5b6ed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3.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牛肚子里的奇妙经历,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索欲望,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理解作者在牛肚子里的所见所闻。
2. 生字词:学习本课生字词,掌握其读音、写法和用法。
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牛肚子里的奇妙经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动物,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交流阅读心得,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
4. 课堂发言:每组选派代表进行课堂发言,总结本组讨论成果,展示学习成果。
5.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2. 内容:课文摘要、生字词、重点知识点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动物的作文,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cc79e443323968001c9215.png)
(2)感受“吞到肚里”的悲哀、绝望,指导朗读。
过渡:尽管青头不顾疼痛,坚持指挥红头先躲过牛的牙齿,但红头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它觉得——【课件:“那我马上就会死掉。”】青头凭借着自己对牛胃的了解,认为红头生还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可红头却悲哀地说——【课件: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
(16)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这一下,红头又看到了光亮。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18)“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1)想象“卷到嘴里”的紧张、害怕,指导朗读。
①过渡:看,我把描写红头的部分全列出来了,跟你们找的一样吗?我们先看“卷到嘴里”部分。正在玩耍的红头不小心进入牛嘴,它会是什么心情【板书:紧张/害怕】会想些什么呢
过渡:最后,红头怎么样了【
课件:第16自然段】
——齐读
三、研读做法,重情重义
1.危急关头,面对慌张绝望、命悬一线的红头,青头会怎么做呢?请默读第8—18自然段,至少找出三处来说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并画上波浪线。(蹦到牛身、不顾疼痛大声喊、隔着肚皮说话、爬到牛鼻……)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时数
2
教学
目标
1.会写“管”“算”。
2.重点抓动作和语言来分角色朗读,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及青头是怎样鼓励和帮助红头的。
3.体会青头和红头之间的真挚友谊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1)抓动作,体会青头的着急、惊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名读,生评议,再读
点评:你为什么这么读/如果我去掉一个“救命啊!”可以吗?
②过渡:当听到青头急忙地问:“你在哪儿”时,红头会怎么说【
课件:红头( )地说:“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谁来边读边把形容红头心情的词语填进去?
2.我请一位同学用上这些连接词,把红头旅行的过程说清楚。【课件:红头被大黄牛先……接着……然后……最后……】
二、朗读体会,惊险刺激
1.过渡:这真是一次( )的旅行?
生:惊险、刺激、奇妙、神奇、有趣、难忘、危险、意外……
点评:你们积累的词语可真多呀!
2.自由朗读第8—18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体现红头旅行惊险的句子。
过渡:最后,红头怎么样了【
课件:第16自然段】
——齐读
三、研读做法,重情重义
1.危急关头,面对慌张绝望、命悬一线的红头,青头会怎么做呢?请默读第8—18自然段,至少找出三处来说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并画上波浪线。(蹦到牛身、不顾疼痛大声喊、隔着肚皮说话、爬到牛鼻……)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②生谈体会,指导朗读。
点评:你抓住了青头安慰、鼓励的话,来说明它们是好朋友。【板书:安慰、鼓励、语言】
(1)抓动作,体会青头的着急、惊讶。
【课件:“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师:我们先来看“卷进牛嘴”部分。/当青头刚得知红头被卷进牛嘴时,心情怎样【板书:着急】你从哪里看出来(急忙、一下子蹦、不顾、一骨碌爬、大声喊)【板书:动作、指挥】
2.体会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3.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教学
难点
1.体会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2.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1只大青头&大红头磁贴、1个“好朋友”磁贴
教学过程
个人增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巩固旧知
1.复习主要内容及文章体裁。
过渡:孩子们,看,我把谁也请到了我们的课堂——生:青头、红头,它们是一对——生:非常要好的朋友。【磁贴】在上节课,我们知道这篇科普童话讲了青头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和勇气帮助红头顺利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还知道了牛胃的结构及牛吃食的特点。
——指名读
点评:从这一连贯的动作,可以看出青头的行动非常敏捷,它很担心红头的安全。所以说——生接【课件:青头和红头真不愧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师:现在,我请女生当慌张求救的红头,男生当着急营救的青头,我来读叙述的话。【课件:第8—11自然段】(师:红头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
——男女分角色朗读
——师范读,再指名
(2)感受“吞到肚里”的悲哀、绝望,指导朗读。
过渡:尽管青头不顾疼痛,坚持指挥红头先躲过牛的牙齿,但红头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它觉得——【课件:“那我马上就会死掉。”】青头凭借着自己对牛胃的了解,认为红头生还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可红头却悲哀地说——【课件: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
——引读
此时此刻,红头的心情如何?【板书:悲哀/绝望】。是啊,红头内心极度害怕,急得都哭出来了!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语速要稍快。谁能配上表情和动作,演一演心急如焚、声泪俱下的红头。
——指名表演读
(3)体会“重回嘴里”的疲惫、虚弱,指导朗读。
师:青头一次次的鼓励,让红头重拾信心。红头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对青头说了声——【课件:谢谢你!】这时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再来一次——生:谢谢你!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16)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这一下,红头又看到了光亮。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18)“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1)想象“卷到嘴里”的紧张、害怕,指导朗读。
①过渡:看,我把描写红头的部分全列出来了,跟你们找的一样吗?我们先看“卷到嘴里”部分。正在玩耍的红头不小心进入牛嘴,它会是什么心情【板书:紧张/害怕】会想些什么呢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时数
2
教学
目标
1.会写“管”“算”。
2.重点抓动作和语言来分角色朗读,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及青头是怎样鼓励和帮助红头的。
3.体会青头和红头之间的真挚友谊,感悟青头有勇有谋、有情有义的品质。
教学
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2)品语言,体会青头的镇定、沉着。
①过渡: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说明青头是红头“非常要好的朋友”/当红头和草被一起吞到牛肚子里时,青头是这么做的——【课件】,你体会到什么从哪里看出来
【课件: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课件:(8)“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10)“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12)“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14)“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15)“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指名读
点评:你的害怕让人感同身受。/你的朗读把你的着急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听出了你的紧张……
③过渡:谁发现这句话的标点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两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
Hale Waihona Puke 【课件:A.表示列举的省略。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表示说话内容的省略。】
师:红头之所以说话断断续续,是因为它——生:紧张、害怕、着急……原来省略号还有反映人物心情的作用呢!真是“别看标点小,但它不可少。”所以我们要边读边喘气,声调要往上扬。想不想听听我是怎么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