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目标
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和目标的解读
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教育部对数学课程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改革,制定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旨在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素质发展。
二、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1. 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知识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在不同场景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 数学思想的培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并通过数学建模、证明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想。
3. 教学方法的创新: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教师应通过启发式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能力。
三、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1. 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下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应起到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的角色。
教师应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指导。
2.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下将不再局限于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应注重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学生需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评价方式1. 综合性评价: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综合评价,注重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测验外,还应注重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实验报告等综合评价方式。
2. 多元化评价:新的数学课程标准鼓励采用多种评价工具和方式,如口头答辩、小组讨论、开放性问题回答等,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能力提升。
五、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启示和展望1. 启示: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数学课程目标包括
数学课程目标包括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并提供他们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机会。
以下是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1. 培养数学兴趣:数学是一门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学科,在数学课程中,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对数学问题产生好奇心,并愿意主动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2. 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逻辑性和推理性思维的重要体现。
数学课程不仅仅是学习公式和计算,更是提供学生运用这些工具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我们希望通过数学课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
3.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础知识是学习高级数学的基础。
数学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理,包括整数、分数、小数、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4. 发展数学技能:数学技能是数学课程的重点。
这些技能包括计算、推理、证明、图形运算、数据分析等。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解决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
5.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是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数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授他们运用数学方法和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6. 提升数学应用能力: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应用工具。
数学课程应该与其它学科相互结合,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其它学科中。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培养将数学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
总之,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提供他们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并能够将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其它学科中。
数学新学期学习计划及目标
数学新学期学习计划及目标一、学习计划1. 目标:在新学期中,我希望能够在数学学习上有一个全新的突破,提高我的数学知识水平,提高我的数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时间规划:我将每天抽出至少1-2小时的时间来进行数学学习。
我将利用课间时间,周末和晚上来阅读数学相关的书籍和文章,进行数学练习和思考。
3. 学习内容:我将重点学习和掌握新学期数学课程的核心知识,包括线性代数、数学分析、概率统计等内容。
我还将根据课程内容和自己的兴趣,拓展一些数学知识领域,如微积分、解析几何等。
4. 学习方法:我将主要通过阅读书籍、参加数学课程讲座、参加数学学习小组等多种方式学习数学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做大量的数学练习和题目,来提高自己的数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复习与总结:我将在每周末抽出时间对本周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弥补和提高。
二、学习目标1. 提高数学知识水平。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希望能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拓展自己的数学视野,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面。
2. 提高数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数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数学实践技能。
3. 参加数学比赛。
在新学期中,我希望能够参加一些数学竞赛,锻炼自己的数学能力,增强自己的数学竞赛经验。
4. 培养兴趣与爱好。
通过学习和参与数学相关的活动,我希望能够培养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让数学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新学期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懈的学习来实现我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我相信,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的努力会得到应有的回报,我会成为一个更好的数学学习者和实践者。
感谢大家!。
有关数学的教学目标(具体)
有关数学的教学目标(具体)有关数学的教学目标数学的教学目标如下:1.总体目标: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
2.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数学概念、术语、符号,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数学思考目标: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和进行问题解决。
4.解决问题目标:学生能够用数学的观点看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5.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学习的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如何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
数学选修三第六章教学目标数学选修三第六章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和圆的一般方程,了解圆方程的化简,能根据给定条件求圆的方程。
掌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会用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会根据几何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画出平面几何图象,并利用图形求出一些几何量(如线段长、角度、弧度、面积、周长、体积等)的度量问题。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计算题,会利用这些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数学三维教学目标简述数学三维教学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别从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式以及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目标的设定。
这三个维度的目标相互融合,构成了数学教学的整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概念、原理和技能等,这是数学教学的基础目标。
学生需要通过数学学习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能够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则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体验,以及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提升。
数学课程目标的具体目标和四个方面的内涵是什么
•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 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
(1)知识技能方面
•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 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过程”。
学段目标关于“数与式”的表述
• 第一学段为“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 分数和小数”;
• 第二学段为“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 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
• 第三学段为“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 程、不等式、函数”。
学段目标关于“数学运算”的表述
• 第一学段为“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 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 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五、“课程目标”的“学段目标”表述是 如何层层深入的
1. 学段目标“层层深入”的两个含义 2. 以具体目标的四个方面各举一例
1. 学段目标“层层深入”的两个含义
(1)体现循序渐进:每后一个学段的要求应该比前 一个学段更加深入,这样才体现循序渐
进。 (2)不要欲速不达:不应把过高的要求放在较低的
学段,那样会欲速不达。
手指头与所数若干物体“一一对应”。
讨论“个数”时,“一一对应”是关键
• 一个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 两个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否相等。
(“点名”数空座;大足石刻的千手观音有 多少只手,贴金箔,1007) • 推广到无限集合时,仍然用“一一对应”的观点。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
讨论“个数”时,“一一对应”是关键
合作探索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对于数学创新而言,与人交流和 独立思考都是需要的,但是独立思考更加基本, 是创新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 表扬那些经过合作探索取得成功的学生,也要表 扬那些经过独立思考取得成功的学生。
小学数学教案的目标
小学数学教案的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整数的概念,能够比较和排序不超过100的正整数。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整数比较和排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4.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整数的比较和排序方法,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实际生活中引入整数比较和排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教学过程: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和检测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整数比较和排序的方法,帮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7. 拓展延伸: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整数比较和排序的实际应用场景,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总目标(具体)
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总目标(具体)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总目标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总目标包括五个方面:1.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抽象素养和直观想象素养。
2.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可以在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等三个领域进一步学习。
3.了解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间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分数指数幂运算,会用分数指数幂表示简单的事物,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会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4.了解最简单的概率模型——等可能性模型的意义,会用列举法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5.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意识,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第六册教学目标小学数学第六册的教学目标是:1.结合具体的事物理解常见的量,例如重量单位、长度单位、时间单位、货币单位等。
2.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加强口算和估算,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3.使学生掌握百分数、折扣、成数等概念,并能进行百分率的计算和运用。
4.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和乘除运算,能比较小数的大小。
6.掌握统计图表和数据的初步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释。
7.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会画直线、射线、线段,会平移、翻转和旋转。
8.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9.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10.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11.培养分析、观察、合理推断能力及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12.通过学习,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培养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拓展延伸能力。
以上就是关于小学数学第六册教学目标的相关信息,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和内容
过程与方法
体验、感受、交流、解决、经历、发现、探索、感知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会、欣赏、感受、养成、树立等
12
探 究 实 践
1.《标准(2011版)》的基本理念包含哪些内容? 2.《标准(2011版)》与《标准(实验稿)》相比有哪些变化?请具体说明。 3.谈谈你对课程内容的认识。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3)了解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和内容
第一章
数学课程目标是回答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为什么教”和“为什么学” 的问题。对于某一阶段的学生,要使其接受适应身心发展的教育,就要 为其设计合理的课程。
问题解决
①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 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②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③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④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①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②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③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④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6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和内容
二、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指各个学科中特定的事实、 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是指为达到数学课程目标 而选择的数学知识、技能、方法和问题,安 排和呈现它们的方式,以及数学学习活动和 经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课程目标为 依据,同时,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又是实现课 程目标的平台和载体,是教师在教学中施教 的重要依据之一。
数学实践教学课程目标(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我国高校纷纷开设了数学实践教学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理论,包括集合、函数、极限、导数、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基本概念和性质。
(2)使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优化、运筹、控制、统计等。
(3)使学生熟悉数学软件的使用,如MATLAB、Mathematica、SPSS等。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精神。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奋、刻苦的学术精神。
(2)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信念。
(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数学基础理论(1)集合与函数(2)极限与导数(3)积分(4)线性代数(5)概率统计2. 数学软件应用(1)MATLAB(2)Mathematica(3)SPSS3. 数学应用实例(1)优化问题(2)运筹问题(3)控制问题(4)统计问题四、教学方法与评价1.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数学基础理论,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实验法:利用数学软件进行实验,让学生熟悉数学软件的使用。
(4)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 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数学基础理论、数学软件应用和数学应用实例的掌握程度。
数学教学课程的目标(最新完整版)
数学教学课程的目标(最新完整版)数学教学课程的目标有哪些数学教学课程的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计算和逻辑思维能力。
2.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技能。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5.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途径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____课堂互动教学____: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而教师的讲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
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2.____注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____:数学教学不应只停留在理论的讲解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通过实验、案例分析、课题研究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____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____:现代教育技术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但同时,也应注意避免过度依赖现代教育技术,避免出现“电子满堂灌”的现象。
4.____因材施教____: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点都有所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
对于学习能力强、兴趣广泛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涉猎相关的知识;对于学习能力强、兴趣相对较少的学生,可以通过提问、作业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能力较弱、对数学存在畏惧心理的学生,应从基础知识入手,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自信心。
5.____重视评价和反馈____:评价和反馈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评价和反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以便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义务教育数学教学课程目标(具体)
义务教育数学教学课程目标(具体)义务教育数学教学课程目标义务教育数学教学课程目标包括以下内容:1.总体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对客观现实有更丰富、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对数学学习有更强烈的愿望,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有更深厚的素养。
2.知识技能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3.数学思考目标:学生要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数学文化目标: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中的作用,初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5.课程实施目标:了解义务教育的性质和基本减负要求,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数学教学的微观目标论述数学教学的微观目标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期望的短期或近期的教学成果。
这些目标通常更注重于学生的具体学习成果,如掌握特定的数学知识、技能和解题方法等。
以下是数学教学的微观目标的一些常见方面:1.知识掌握:这是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目标之一。
学生应该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和法则等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培养:除了知识掌握外,数学教学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如计算、推理、观察、归纳、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这些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非常重要的。
3.数学应用:数学教学还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数学在金融、工程、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4.学习策略:数学教学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例如,如何组织学习、如何理解新概念、如何记忆公式等。
这些策略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5.情感态度:数学教学还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例如,对数学的兴趣、好奇心、自信心、自我激励等。
小学数学课教学目标举例(完整版)
小学数学课教学目标举例(完整版)小学数学课教学目标举例以下是一些小学数学课的教学目标示例:1.了解整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运算方法,例如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
2.理解小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小数点、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并掌握小数的基本运算。
3.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分母和分数的意义,并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
4.理解百分数的基本概念,包括百分号和百分数本身的意义,并掌握百分数的应用。
5.了解负数的概念,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和作用,并掌握简单的负数运算。
6.理解比例的概念,包括比例式和等比关系,并掌握比例的应用。
7.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线、面、体等,并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识别和描述能力。
8.理解轴对称和平移的概念,掌握轴对称和平移的应用。
9.了解简单的统计图表,包括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并能够根据数据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10.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包括事件、概率和概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教学目标示例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难度进行调整和扩展。
小学数学奇与偶教学目标小学数学奇偶目标有:1.奇偶判定的判定方法,理解奇偶的判断规律。
2.能对一组数据中的数进行奇偶性的初步判断。
3.掌握奇偶性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4.理解并应用奇偶性解决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奇偶性证明。
小学数学目标转换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小学数学目标转换教学反思目标转换是一个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概念,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数学公式进行转换。
在进行目标转换教学时,我主要遵循了以下几个步骤:1.引入目标转换的概念: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目标转换的概念,解释了它如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我使用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和例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2.讲解目标转换的公式:我详细解释了目标转换的公式,包括变量、常数和转换系数等概念。
我强调了公式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让学生通过练习来熟悉这个公式。
3.目标转换的应用:我展示了目标转换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身高和体重的转换、温度和压力的转换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与代数
1.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种类,认识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等。
2.数的加减乘除:掌握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了解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概念。
3.代数:初步了解代数基本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
4.函数:认识函数概念,学习一些基本的函数类型,了解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二、几何与空间
1.平面几何:认识平面图形的基本属性,掌握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2.立体几何:了解三棱锥、四棱锥、三棱柱、四棱柱等简单立体图形的属性,并会画出这些图形的展开式。
3.空间几何:了解线段、角、平行、垂直等空间基本概念,能在空间中作图并解决简单的空间问题。
三、统计与概率
1.统计:掌握调查问卷设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学习如何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
2.概率: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能初步分析简单的随机事件概率。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数学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空间、统计与概率三个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素养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目标
数学课程目标第一,不同学段目标各有侧重,注重核心素养的进阶。
第一学段主要是依托“数的概念”和“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依托简单的图形学习及测量,“形成初步的量感和空间观念”;依托分类活动“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在简单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第二学段基于更复杂的数、运算及运算律的学习,“形成数感、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识”;基于更具体的图形知识、图形测量、图形运动的学习“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几何直观”;基于数据收集整理和呈现,以及平均数的学习,“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基于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第三学段侧重“形成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意识”“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形成数据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同时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索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以及几何直观、逻辑推理和其他学科知识、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从上述目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不同的学段素养目标各有所侧重,较低学段形成的素养也是较高学段的基础。
第二,关注知、情、意的整体性。
核心素养的形成不能脱离开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学习也不仅是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以知识学习为载体,学会思考,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端正的数学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第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不同学段有其侧重。
第一学段强调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如“倾听他人的意见,尝试对他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第二学段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端正数学学习态度的形成,如“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成就,体会数学的作用”。
第三学段强调数学学习信心的形成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如“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
初步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习惯”。
1.第一学段(1~2年级)第一学段的学生,特别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适合的内容要求和活动方式。
大班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完整版)
大班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完整版)大班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大班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探索和思考。
2.让幼儿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例如数、形、空间等,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
3.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
4.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培养幼儿的数学应用能力,包括简单的计算、分类、排序、比较等能力。
6.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数学建模、分析、推理等能力。
7.培养幼儿的数学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包括数学游戏、编程等能力。
8.培养幼儿的数学文化素养,包括数学历史、数学思想、数学应用等知识。
亿童数学大班了教学目标亿童数学大班了教学目标是:1.理解数字的概念,如数字大小、数字形状、数字关系等。
2.掌握数字的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3.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5.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大班数学停车场教学目标大班数学停车场教学目标可以包括:1.能够根据停车场场内已有的车辆种类,通过数与形对应摆放的方式,学习5以内实物的排序。
2.能够在停车场场景中寻找、发现并提出问题。
3.经历对停车场进行规划、布置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能用动作、语言恰当地表达。
5.通过观察、比较常见的动物、植物和建筑物等物体,发现他们中的简单规律。
6.正确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的平面图形。
7.知道序数词的顺序,如第一、第二、第三等。
8.了解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公交车、电梯等。
9.了解7以内的数的实际意义。
10.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形状、图案美,培养幼儿高欣赏能力。
11.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数学操作的乐趣。
12.在动手操作中尝试、探究按物体的高矮排序。
13.学习按物体的特征进行排序。
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
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篇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及阶段目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及阶段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具体阐述如下:●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知识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考●体会代数表示运算和几何直观等方面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了解数据和随机现象,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和随机观念。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问题解决●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勇于质疑的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数学课程总目标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客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数学课程总目标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目标的维度与结构
维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应该贯穿在数学教育 的始终。 结构: 义务教育课程目标:总目标(总表述+4个方 面阐述)+3个学段目标 高中数学课程目标:总目标+6个具体目标
数学素养
“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
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 键能力”。
基本要素: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机遇。其中,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不仅仅需要必要的知识 和技能的积累,更需要思想方法、活动经验的积累。 也就是说,要创新,需要具备知识技能、需要掌握思 想方法、需要积累有关经验,几方面缺一不可。
“双基”为何要发展为“四 基”
体现数学教育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有利于培养 创新型人才。
确了“综合与实践”内涵和要求:“综合与实践” 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 习活动。其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 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环节 选题------问题引领 开题------探寻解径 做题------实践操作 结题------交流评价 “综合与实践”部分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 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 结合。
二是 基于数学 推理的 特点,突出了合情推
理与演绎推理这条主线。指出在数学思 维 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两种推理功能不同, 相辅相 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 现结 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模型思想:
模型思 想的提出,与高中数学建模的要求有 了很好的衔接 《标准》指出:模型思 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 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使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是 这一核心概念的本质要求
在中学教学和高考考查中,取得共识的数学 思想有: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 想,分类与整合的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 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或 然与必然的思想。
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
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它有时
并非刻意指向解题所运用的数学知识, 而更多地体现在对解题策略的思考和选 择上
四、课程内容的 增减与调整
四个学习领域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
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1)课程内容结构的变化
“数与代数”部分主要的内容结构没变。 “图形与几何”部分,将原来的“图形的认 识”“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 四个部分调整为“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 化”“图形与坐标”三个部分。 “统计与概率”部分的内容作了较大调整,使三个 学段学习内容的层次性更加明确。在第三学段分为 “抽样与数据分析”“事件的概率”两部分。共有 11条教学要求。
(一)如何认识“四基”
“双基”为何要发展为“四基” 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 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 四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明确提出了“四基”的培养目标
提出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要
切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别是创新精
神。实际上,一个人要具有创新精神,可能需要三个
第三,深入一步讲,核心概念本质上体现的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比如, 与“数与代数”部分内容直接关联的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 能力和模型思想等核心概念就不同程度的直接体现了抽象、推理和模型 的基本思想要求。这启示我们,核心概念的教学要更关注其数学思想本 质。
数感
数与数量的感悟
实际上就是建立起抽象的数和现实中的数量之间的 关系,这既包括从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中,对于数
符号意识:数字、字母、图形、关系式等构成了数 学的符号系统。符号意识是学习者在感知、认识、 运用数学符号方面所作出的一种主动性反应,它也 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可以使学生理解符号的 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例如:房间里有4条腿椅子和三条腿的凳子共16个, 如果椅子腿数和凳子腿数加起来共有60条,问:房 间里有几把椅子和几个凳子?(1、表格、2、一元 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
例1、向高为H的水瓶中注 水, 注满为止,如果注水量 V与水深h的函数关系的图象 如图所示,那么水瓶的形状
A.
B.
C.
D.
函数图象的特征是
“先陡后平”,表明注水 过程是“先快后慢”,因 此,水瓶的形状应是 “下底大,而上口小”, 正确选项是B.
由函数图象可以看出:
当 时,注水量已超 过总注水量的一半,只有 B选项中的水瓶符合题意.
识、运算能力主要体现在数与代数领域,空间观念主要体现在
图形与几何领域,数据分析观念主要体现在统计与概率领域;
第二层,体现在不同内容领域的核心概念,包括几何直观、推 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第三层,超越课程内容,整个小学数学课程都应特别注重培养
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提出核心概念有何意义呢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建立和
推理能力:
一是进一步指明了 推理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 意义。《标准》指出:“推理是数学的基本 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 用 的思维方式”。它对教学的启示 是,不 仅要 引导学生认识到推理是数学的重要基础 之一 ,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更重要的是要 逐步培养 学生 运用推理进行思维的方式。
3)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 首先,“数学活动经验”与“活动”密 不可分,所说的“活动”,要有“动”:手 动、口动、脑动。 其次,“活动经验”还与“经验”密不 可分,学生本人要把在活动中的经历、体会 总结上升为“经验”。
(4)“四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基”不是四个事物简单的叠加和混合, 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互相联系,互相促 进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数学教学的主 要载体,需要花费较多的课堂时间;数学思 想是数学教学的精髓,是统领课堂教学的主 线;数学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数学形式
培养的关于数学的感悟、观念、意识、思想、能力等,因此,可以认为 ,它们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最应培养的数学素养,是促进
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
第二,这些核心概念是一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或聚焦点,它有利于我们把 握课程内容的线索和层次,抓住教学中的关键,并在数学内容的教学中 有机地去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 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 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 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
描述画出图形。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 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 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 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 生直观的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 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养成画图的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课程目标
思考与讨论
数学教学如何进行目标定位?
教学设计要避免当前课堂教学在实现 目标上的一些误区:
视知识技能为硬目标,其余为软目标 追求课堂目标的立竿见影,重视近效目标,忽视后 显目标和长效目标 重视预设目标,忽视生成目标 不根据课堂教学实际,一律用分解方式罗列三维目 标,以追求课堂目标的清晰和完整 将教师自己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主体 不科学设定目标 水平,一 律拔高要求 对新课程目标体系中的一些新概念缺乏足敏 感性和关注度
一是过程性(或活动性)要求:让学生经历
调查研究,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过数据 分析作出判断,并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二是方法性要求: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 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 适的数据分析方法 三是体验性要求: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 性数据分析观念的要求:
运算能力
运算的正确、有据、合理、简洁是运算能力 的主要 特征 。 运算能 力并非一种单一的、孤立的数学能力, 而是 运算技能与逻辑思维等的有机整合。在 实施运 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 力求 做到善于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 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使运算符合算理 合理简洁。换言 之,运算能 力不仅是一种数 学的操作能 力,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能力。
终极培养目标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 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 实世界。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直观想象 逻辑推理、数学运算 数学模型、数据分析
思考与讨论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了实现我 们的教育目标,在数学教育中应当遵循什么 原则?
至少应当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把握数学知识 的本质,另一个是设计并实施合理的教学活 动。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核心概念
调整和界定了数学课程中的若干核心概念
原标准
数感、符号感、 空间观念、统计 观念、推理能力、 应用意识。
新标准
数感、符号意识、 空间观念、几何 直观、数据分析 观念、运算能力、 推理能力、模型 思想、应用意识 和创新意识。
核心概念的分析
第一层,主要体现在某一内容领域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
量之间共性的感悟;
抽象出自然数的过程
抽象出小数的过程
抽象出分数的过程
抽象出负数的过程
数与数量的感悟
数与数量,实际上就是建立起抽象的数和现实中的数量之间
的关系。 这既包括从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中,对于数量之间共性 的感悟;也包括在实际背景中提到一个数时,能将其与现实 背景中的数量联系起来,并判断其是否合理。
(二)如何增强能力
1、在普遍联系中学习数学 (1)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2)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3)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2、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3、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