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中国历史人物系列讲座之一

孔子:中国历史人物系列讲座之一
孔子:中国历史人物系列讲座之一

中国历史人物系列讲座之一·至圣先师孔子

亲爱的小朋友、大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给大家讲一讲孔子。

为什么选择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人物系列讲座的第一讲呢?我想,这主要是从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来讲。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曾经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的确,要说起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认为贡献最大的不是秦皇汉武、不是唐宗宋祖,更不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而是孔子。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划时代的伟大事件,他们的历史贡献因为距离今天太近,至少还不能和孔子相提并论。

2500多年来,孔子不仅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甚至影响到海外,影响到全球,现在全球有300多家孔子学院,当年孔子周游列国,不过是活动在今天的山东、河南一带,如今孔子真正是走出国门,周游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这肯定是2500多年前的孔子所始料不及的。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孔子学院设在91国共322所,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主要提供到国外教授中文的教师和招募志愿者。

不仅中国人,很多外国人也在研究孔子。每一个人研究的角度不一样,认识的程度也必然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处高低各不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孔子。今天,我给大家讲的孔子,也只是我心中的孔子,与真实的孔子究竟有多少距离,请大家自己研究评判。

孔子标准像,是在原吴道子版孔子像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的孔子像,年龄60岁至70岁之间,比原来更加慈祥。2009年9月23日举行的孔子标准像新闻发布会上,孔子像的主创人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胡希佳说:我们重点从形象定位和精神气质等方面作了修改完善,更注重体现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内涵,表现他的博大儒雅,孔子的这一标准像事件却引发了广泛争议。

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大千说,之所以要推出这样一个定制征集活动,主要是考虑目前在国内有众多版本的孔子像,其中有的还神化或丑化了孔子。他介绍说,在山东曲阜销售的旅游纪念品中,各种不同版本的孔子形象就达十几种。

丑版孔子丑版孔夫子长得很丑,有所谓“七漏”之说,就是唇露齿、眼露睛、鼻露孔等七种异相,综合起来,基本上类似于巴西队的罗纳尔迪尼奥,并且还是鸡胸驼背。孔子的75世孙——孔祥林(孔子专家)对孔子的“旧貌”非常不满,认为是对先人的污辱。

1、孔子长得不好看

(1)孔子的外号“长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大个子”

据《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荀子》也记载说:“仲尼长”。以汉尺计算,孔子身高应为221.7厘米,与姚明比肩毫无问题。如果按照战国时期的鲁尺为20.5厘米计算,孔子身高也有196.8厘米。而且据记载,孔子的父亲身长十尺,与太史公同时代的一位孔子后人同样是身高九尺有余,看来孔家的遗传基因还真算得上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论语》中记载孔子快步前进的时候,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这些都印证了孔子的确是个大高个儿。

(2)孔子的相貌有点丑有点怪

据《庄子》的描述,孔子上身长下身短,有些驼背,而且耳朵向后。这就不仅是难看,甚至有些畸形了。当然,这个描述也不完全可信,至于说孔子上身长下身短,也许是因为孔子身材太高,为表示谦虚经常弓着腰的缘故。

据《荀子》的记载,孔子“面如蒙倛”,“蒙倛”即传说中打鬼的巫师,头戴面具,脸方而丑,发多而乱。

据《史记》的记载,孔子的头型居然是中间低、四周高,好像月球上的环形山。如果这个记载属实的话,那么可能是小时候头骨发育不太好,长大也没长好。

总之,这些对孔子相貌的描述尽管不尽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孔子的相貌绝对算不上英俊不凡。

2、孔子的童年不幸福

孔子出生在鲁国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他出生时父亲年纪已经六十多了,3岁时父亲去世了,17岁时母亲也去世了。

孔子小时候没有什么玩具,只是爱模仿祭祀,摆上小盘小碗,学着行礼,这可能就是他最喜爱的游戏了。

因此,《史记》称孔子“贫且贱”。长大了以后,曾经为当时的鲁国的贵族当管理仓库的小官(仓库保管员),管牲口的小官(弼马温)。当孔子成名以后,有人就很奇怪孔子这样多才多艺,有人认为孔子是天才,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意思是说,我小时候家里穷,所以这些事我都会做。那些出生在高级贵族家庭的人,就不会有这么多技能了。

3、孔子知识渊博、多才多艺

孔子的知识非常丰富,他整理古代的文化典籍,形成了《易》、《书》、《诗》、《礼》、《乐》、《春秋》,至西汉,《乐》经佚失,只有五经。加上后来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五经”成为中国古代读书人必读的经典,必考的教材。

不仅仅是知识丰富,孔子还几乎是一个全才。他教给学生的功课,可以分为六大类:礼、乐、射、御、书、数,合称为“六艺”。

史书记载,孔子身材高大,力大无穷,有力拓城关之能。他射箭时“观者如堵墙”,可见孔子不仅不是文弱书生,简直就是有成为动作明星的潜质。

《论语》中有很多讨论音乐的内容,其中有讲到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这充分说明,孔子对音乐非常着迷,具有很强的欣赏能力。

4、孔子是好学生

孔子在世的时候,就常常有人对他学问渊博、多才多艺发生疑惑,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也”,又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焉,未有丘之好学也”。孔子自述学习状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非常讲究学习方法,其中最突出就是学思结合、不耻下问。孔子经常教育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表彰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他自己则是不顾别人的嘲笑“入太庙,每事问”。

孔子还非常注意复习巩固,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非常注意向别人学习,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又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他最喜欢朋友来一起互相学习、切磋学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对交朋友也提出自己的原则:“无友不如己者”,“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5、孔子是个好老师

孔子一生,除了他从政的几年以外,一直没有间断教育工作。他教的学生,号称弟子三千,贤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为什么说孔子是个好教师呢?

第一,他主张“有教无类”,开平民教育先河。

根据史书记载,学生的来源,在地域上,除齐、鲁两国外,还有楚、晋、秦、陈、吴等国。学生的成分,绝大部分是处于下层的平民子弟,如颜回(家住陋巷,是一箪食一瓢饮的穷人)、子路(卞之野人)、仲弓(父为贱人)、曾参(穷居卫国)、闵子骞(平民)等。这就是说,孔子所收的学生,是不分地域,不分贵贱,不分老少,兼容并蓄,条件只是交一块表示敬意的干肉(束修)就行了。最大的学生,年龄只比他小6岁。真可以称得上是“地无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孔子对学生都是充满爱心、尽心教育。

第二,他主张“因材施教”,没有统一教材,没有标准答案。

针对不同的学生,他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孔子把自己门下的学生分为四个科目: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各科的代表人物是: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1)孔子非常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据《列子·仲尼》和《说苑·杂言》记载,有一次弟子子夏陪着孔子说话。闲谈之中,子夏就把平时的疑问说了出来。他很认真地问孔子道:“夫子,您觉得颜回为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颜回很不错啊,他在仁义的方面,比我还强呢!”

子夏接着又问道:“那您看子贡怎么样呢?”“子贡嘛,口才很好,他的口才,我是赶不上的!”孔子回答说。

“那子路又怎么样呢?”子夏又问道。孔子淡淡一笑,缓缓地说:“子路这人很勇敢啊,这方面我也不如他啊!”

“那么,子张呢?”子夏问道。孔子回答说:“子张在庄重的方面也是胜过我啊!”

子夏更困惑了,很诚恳地对孔子说:“既然他们都超过了您,那怎么都来向您学习呢?”

孔子解释说:“颜回是很讲仁义,但不太懂得变通;子贡呢,确实有很好的口才,可是往往又不够谦虚;子路的勇敢是没得说的,但他不懂得有时候需要退让;子张虽说很注意庄重,但是他有些孤僻,跟人合不来。他们都各有自己的一些长处,但也有自己的短处啊!所以他们都愿意再学习学习,来提高自己。”

子夏豁然开朗。

(2)对于不同的学生,即使教同一内容,他也用不同的方法。

据《论语·先进》记载:孔子的两个弟子,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两个人在政治方面都颇有成就。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闻斯行诸?”这意思是听到了好的事情就马上实行吗?孔子回答:“不行,有父兄在世,怎么听到了就马上实行呢!”意思是要考虑家庭情况,看父兄是否同意。然而,当冉有去问

这同一个问题时,孔子就很肯定地回答说:“听说了就要实行!”孔子截然相反的回答使得另一个弟子公西华大惑不解,于是就去问孔子。孔子说:“求(冉有)也退,故进之;由(子路)也兼人,故退之。”这是说,冉有比较懦弱,所以我就鼓励他,推他走快一点;而子路个性好胜,所以我就有意抑制他,让他缓和一些。

孔子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在回答问题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的。

第三,孔子强调实践教学,反对死读书。

孔子教育学生,绝不是要求学生背下来,考出来,而是鼓励他们在实践中成长。他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特长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在他的学生中既有外交家、也有各级官员,甚至还有大商人。他在周游列国的七八年间,带着学生一路考察国际形势,寻找实现政治理想的机会。空下来的时候,他会带着学生一起春游、游泳、唱歌、弹琴,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为什么先提孔子是个好学生,再讲孔子是个好老师呢?因为我觉得做个好老师,首先要做个好学生。做了老师以后,绝不代表自己就不用做学生了,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才会不断地进步,才会有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教给学生。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勤学好问,“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只有自己做到了

6、孔子是个幽默乐观的人

有一次,孔子与门人相失于路上。后来有人在东门找到孔子,说他的相貌,并说他像一条“丧家犬”。孔子听见说:“别的我不知道。至于像一条丧家狗,倒有点像。”

如孺悲欲见孔子,孔子假托病不见,或使门房告诉来客说不在家,这也就够了。何以在孺悲犹在门口之时,故意“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这不是太恶作剧吗?这就是活泼泼的孔丘。

武城,是他的门人子游当城宰。听见家家有念书弦诵的声音,夫子莞尔而笑说:“割鸡焉用牛刀。”子游驳他说,夫子所教是如此。“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孔子说:“你们两三位听,阿僵是对的。我刚才说的,是和他开玩笑而已。”(“前言戏之耳”。)有一天,他说:“我总应该找个差事做。我岂能像一个墙上葫芦,挂着不吃饭?”有一天他说:“出卖啊!出卖啊!我等着有人来买我(沽之哉,沽哉,我待贾者也)。”意思在求贤君能用他,话却不择言而出,不是预备给人听的。但在熟友闲谈中,不至于误会。若认真读它,便失了气味。

孔子骂人也真不少。今之从政者何如,孔子说:“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斗筲”是承米器,就是说“那些饭桶,算什么”!骂原壤“老而不死是为贼”。骂了不足,还举起棍子,打那蹲在地上的原壤的腿。骂冉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真真不客气,对门人表示他非常生气,不赞成冉求替季氏聚敛。“由也不得其死然。”骂子路不得好死。这些都是例。

最好的,我想是见于孔子家语一段。子贡问死者有知乎。孔子说:“等你死了,就知道。”这句话,比答子路“未知生,焉知死”,更属于机警一类。

孔子不仅是幽默,而且非常乐观。他常常说:“不怨天,不尤人”,尽力而为,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生活一个乱世,没有安定的政治环境,也没有安定的学习环境,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开朗的心情,追求

自己的理想,这些都让我们感动,给我们启迪。

除了作为一个伟大教育家,孔子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贡献,可能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以“仁”为中心的儒家思想(包括“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独立人格),二是不语怪力乱神(不知生,焉知死;不知事人,焉知事神)的理性精神。

关于孔子,我们可以讲的还有很多,在他的生前就有很多故事、很多议论,从他去世至今2500多年来,研究他的著作多如牛毛,可以想象,这种研究还会世世代代持续下去,每一代人、每一个人都会有对孔子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这也许就是孔子永恒的魅力所在。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也只是我的一点体会,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更相信大家也会形成自己对孔子独特的认识。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 孔子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孔子 优秀的作文离不开好的素材的支撑,占有大量新鲜而独特的作文素材,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素材以表达我们的意图,是作文素材收集运用的最终目的。有道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人物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一)人物事略 尽善尽美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君子固穷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陈国大夫)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徙被围困,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喻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苛政猛于虎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莹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 待价而沽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贡得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孔子大声叹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己的人才会出来效劳出力。 (二)名家点评 孟子(战国):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司马迁(汉):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己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唐玄宗(唐):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槛奠,当与梦时同。《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朱嘉(明):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顾炎武(明、清):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志,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侩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来瞻阙里,如得与从游。《谒夫子庙》 钱穆(现):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 (三)素材运用 话题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材料加工: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

最新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卷及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期中测试1 ) 1.秦朝统治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秦的制度对于此后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由秦开创并一直沿用至后世的制度是 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科举制④郡县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 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儒法并重的思想D.“存百姓”的思想3.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独爱之如一”,对这一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统治者认识到民族平等B.李唐皇族有少数民族血统 C.有利于维护唐朝的统治稳定D.各民族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4.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 A.公民推选出来的贤士B.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勇士 C.仁慈而有权威的贵族D.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学者 5.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孔子下列言论与之类似的有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C.人无远虑,必有近忧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6.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这表明克伦威尔A.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B.主张分散国家权力 C.严格遵守共和国原则D.建立个人独裁统治 7.华盛顿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受到人民的尊敬,这是因为 ①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②开创美国近代民主制度 ③出任美国第一任总统④重国家利益不贪恋权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8.以下不属于 ...拿破仑对资本主义发展贡献的是 A.打败欧洲封建君主的进攻B.建立起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C.确立西方世界的法律典范D.将大革命精神传播到欧洲国家 9. 《论语·雍也》篇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体现了孔子的哪一思想 A.仁者爱人 B.和而不同 C.中庸之道 D.克己复礼 10.学生向孔子问仁,孔子回答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回答仲弓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回答司马牛说:“仁者,其言也讱。”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孔子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B. 孔子根据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解释 C. 体现了孔子在处事原则上“中庸之道”的思想 D. 孔子论证了“仁”和“礼”的辩证关系 11.以下有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三人都认同奴隶制度

孔子的人物介绍

孔子的人物介绍 孔子做为我国的伟大圣人,不仅仅只是教育的代表,也更是影响力最大最广的思想家。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孔子的人物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成为中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他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拜师的典故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是他还是认为自己的知识并不是那么的渊博。于是在他三十岁的时

候,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曲阜,来到洛阳想要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但是孔子的家到洛阳并不是那么的近的,之间的距离恐怕有上千米,于是孔子到洛阳的过程中基本上是都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直到几个月后,终于来到了洛阳城。准备进洛阳城的时候,他瞧见一架马车,在马车的旁边站着一位将近七十多岁的老人。身穿长袍,头发和胡子全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的样子。于是孔子猜测这位老人可能是自己要拜访的老子先生吧!便上前行礼询问:“老人家,您就是老子先生吗?”老人见这位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就有些纳闷。孔子见老人神情疑惑,于是上前说:“我是学生孔丘,特地前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徒弟吧。”老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你就是仲尼,听说你要来,我特地在这里迎你,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可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这以后,孔子每天都跟在老师身旁,有不懂的就随时问,而老子也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知道的传教给他。 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孔子自小过着清贫的生活。三岁时,父亲就离开人世。母亲颜氏就带着他离开出生地尼山,来到阙里。生活拮据的他,做过许多工作来补贴家用。虽然经济上困难,但也抵挡不了孔子对求学的热情。孔子聪明早慧,对知识非常的渴求,经常去拜访各位名师,请他们指教,向他们学习。 17岁时,孔子的母亲颜氏离开人世。孔子多方打听才将父母亲合葬在一起。19岁时,给贵族担任职事,管理东西。不久,迎娶了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之孔子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之孔子 优秀的作文离不开好的素材的支撑,占有大量新鲜而独特的作文素材,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素材以表达我们的意图,是作文素材收集运用的最终目的。有道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人物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一)人物事略 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君子固穷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陈国大夫)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徙被围困,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 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喻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莹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 待价而沽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结构图

选修四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㈠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②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③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④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具体措施 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 ⑴表现: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③徭役繁重。④刑法严酷。⑵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 ①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②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㈡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一、“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⑴原因: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②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⑵主要表现: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③法律上: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控制,促进民族关系发展;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二、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③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 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一、康熙帝初年面临问题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②沙俄势力正在东来;③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④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⑤满汉矛盾尚未平复。 二、康熙帝巩固中国统一的举措 ①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②收复台湾:启用郑氏降将施琅。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

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汇总

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汇总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启示) 常言道:眼见为凭,但眼睛所见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在平日我们可能经常以自己所见而下了判断,判断的根据可能依就以往的经验,而经验的形成却是依每个人不同的背景与各种因素而累积的,或多或少夹带着个人的主观意识。 如果只凭所见与经验,同样的事件却因不同人而得到不同的结果。对“人”无形中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对“事”可能因目标错误而功亏一篑。 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事情的真相须根据事实性、科学化作判断,经验、眼见往往是主观的,不轻易的论断才可避免许多的误会。 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第1课 先师孔子9-岳麓版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分析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思想在当时不受重视的必然性。【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内容和地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设计思想】本节课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阅读有关孔子、老子的材料,理解孔子、老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3000孔子弟子为全世界诵读的部分《论语》经典名句),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根据孔子的图片和《论语》经典句以提问方式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二)孔子主要思想

孔子:中国历史人物系列讲座之一

中国历史人物系列讲座之一·至圣先师孔子 亲爱的小朋友、大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给大家讲一讲孔子。 为什么选择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人物系列讲座的第一讲呢?我想,这主要是从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来讲。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曾经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的确,要说起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认为贡献最大的不是秦皇汉武、不是唐宗宋祖,更不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而是孔子。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划时代的伟大事件,他们的历史贡献因为距离今天太近,至少还不能和孔子相提并论。 2500多年来,孔子不仅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甚至影响到海外,影响到全球,现在全球有300多家孔子学院,当年孔子周游列国,不过是活动在今天的山东、河南一带,如今孔子真正是走出国门,周游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这肯定是2500多年前的孔子所始料不及的。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孔子学院设在91国共322所,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主要提供到国外教授中文的教师和招募志愿者。 不仅中国人,很多外国人也在研究孔子。每一个人研究的角度不一样,认识的程度也必然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处高低各不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孔子。今天,我给大家讲的孔子,也只是我心中的孔子,与真实的孔子究竟有多少距离,请大家自己研究评判。

孔子标准像,是在原吴道子版孔子像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的孔子像,年龄60岁至70岁之间,比原来更加慈祥。2009年9月23日举行的孔子标准像新闻发布会上,孔子像的主创人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胡希佳说:我们重点从形象定位和精神气质等方面作了修改完善,更注重体现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内涵,表现他的博大儒雅,孔子的这一标准像事件却引发了广泛争议。 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大千说,之所以要推出这样一个定制征集活动,主要是考虑目前在国内有众多版本的孔子像,其中有的还神化或丑化了孔子。他介绍说,在山东曲阜销售的旅游纪念品中,各种不同版本的孔子形象就达十几种。 丑版孔子丑版孔夫子长得很丑,有所谓“七漏”之说,就是唇露齿、眼露睛、鼻露孔等七种异相,综合起来,基本上类似于巴西队的罗纳尔迪尼奥,并且还是鸡胸驼背。孔子的75世孙——孔祥林(孔子专家)对孔子的“旧貌”非常不满,认为是对先人的污辱。 1、孔子长得不好看 (1)孔子的外号“长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大个子” 据《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荀子》也记载说:“仲尼长”。以汉尺计算,孔子身高应为221.7厘米,与姚明比肩毫无问题。如果按照战国时期的鲁尺为20.5厘米计算,孔子身高也有196.8厘米。而且据记载,孔子的父亲身长十尺,与太史公同时代的一位孔子后人同样是身高九尺有余,看来孔家的遗传基因还真算得上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论语》中记载孔子快步前进的时候,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这些都印证了孔子的确是个大高个儿。

2010年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孔子

2010年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孔子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 一.孔子 优秀的作文离不开好的素材的支撑,占有大量新鲜而独特的作文素材,在 文章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素材以表达我们的意图,是作文素材收集运用的最 终目的。有道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人物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一)人物事略 尽善尽美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 及《九辩》完善的艺术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 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 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 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 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 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君子固穷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陈国大夫)家,居住了三年。 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 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徙被围困,没法行路,断 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 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 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 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 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

孔子重要弟子人物介绍

一、子贡(前520年-前44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端木赐。东周春秋末 年卫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后世有人奉之为财神。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论语》中对其言行记录较多,《史记》对其评价颇高。 子贡不仅在学业、政绩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而且他在理财经商上也有着卓越的成就。《论语·先进》载孔子之言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意思是说颜回在道德上差不多完善了,但却穷得丁当响,连吃饭都成问题,而子贡不安本分,去囤积投机,猜测行情,且每每猜对。《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载:“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这里的“废举”是指贱买贵卖。“转货”是指“随时转货以殖其资,翻译:子贡依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贱买贵卖从中获利,以成巨富。由于子贡在经商上大获成功,所以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以相当的笔墨对这位商业巨子予以表彰,肯定他在经济发展上所起的作用。 二、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卒于鲁哀公 十三年(公元前481年),享年40岁。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自汉高帝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国魏正始年间将此举定为制度以来,历代统冶者封赠有加,无不尊奉颜子。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 三、仲弓 冉雍(公元前522-?)字仲弓,茶?(今菏泽市冉贤集)人。为孔子弟子,与冉耕(伯牛)、冉求(子有)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当地人称为三冉。 四、司马牛 孔子的弟子。 复姓司马,名耕,一名犁,字子牛。宋国人。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提到过他,说他“多言而躁” 一个人遇到为难的事情,说给人听,无非是求人代办,或求人代出主意,但如他人无力代办,也不能代出主意,如说出来,便是令人为难,甚至惹出更多的麻烦。基于这样的顾虑,所以,为难之事,不轻易说,这就是仁。 五、樊迟,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继承孔子兴办私学,在儒家学派广受推崇的 各个朝代享有较高礼遇。唐赠“樊伯”,宋封“益都侯”,明称“先贤樊子”。其重农重稼思想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 樊迟兴趣广泛,除学道德、文章,还曾向孔子问“学稼”和“学为圃”,受到孔子的斥责。但他不愧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 子夏,姓卜名商,卫国温人,是孔子晚年的得意弟子之一。子夏是继孔子之后,系统传授儒家经典的第一人,对儒家文献的流传和学术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后世誉为传经之鼻祖。子夏还在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创新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他晚年时,到魏国西河一

高考历史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

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 [全国卷5年考情分析]

[例1] (2018·全国卷Ⅲ)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6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得出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根据“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得出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根据“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得出灵活调整征讨策略;根据“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得出剿、抚并用。第(2)问,从政治(国家统一、中央集权、政治稳定)、经济角度回答。 [答案] (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例2] (2017·全国卷Ⅱ)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

最喜欢历史人物孔子_1000字

[键入文字] 最喜欢历史人物孔子_1000 字 尊敬的孔爷爷: 您好,我是一名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与您相隔着比银河还远的距离。您在别人的心里是神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可我知道您一定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爷爷,你虽离我们远去,可您的精神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您的思想主张没有因为时间消逝而褪色,您曾撒下的“仁爱的种子”依旧在我们心中蓬勃生长。包含您思想的《论语》一书,如一盏指路明灯,能让我们在黑暗中找回正确方向;如一杯香浓的咖啡,让我们理解细细品味人生百态,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如一支支锋利的箭,让我们懂得“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您的思想主张启迪着我们,熏陶着我们…… 孔爷爷,您知道吗?在我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所以只有努力读书,才能为自己的未来铺上红地毯。而我读书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成绩也一塌糊涂,看着同学个个都“节节高升”,而我却一落千丈,心中也似打翻了五味瓶,直到《论语》,走进我的生活,孔爷爷您的谆谆教导是我如沐春风,您的“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让我深深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温故而知新”后,让我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学习的动力,当我在控制不住自己时,您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让我自觉的整理好思绪,一头扎进书海。当我成为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候,您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当头棒喝,让我自觉制定了好的学习方法……您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我、启迪着我所追寻的。 孔爷爷,您是世人心中的“大圣人”,您知道你在生活中的思想主张对当今社会是多么重要吗?正因为有了你当初的宽宏大量,才有了今天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纽带,您的思想也曾深深教育过我。 那一次,学校组织卫生大扫除,我和一个同学被安排打扫教室,面对外面大好春光,我竟昧着良心对那个同学说我生病了,需要她帮我扫一下,那个同学二话没说就 1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孔子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 一.孔子 优秀的作文离不开好的素材的支撑,占有大量新鲜而独特的作文素材,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素材以表达我们的意图,是作文素材收集运用的最终目的。有道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人物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一)人物事略 尽善尽美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君子固穷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陈国大夫)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徙被围困,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喻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苛政猛于虎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莹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 待价而沽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贡得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孔子大声叹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己的人才会出来效劳出力。 (二)名家点评 孟子(战国):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历史人物介绍---孔子

转载自远伯群体 https://www.360docs.net/doc/2311321284.html,/zbw430新浪博客 历史人物介绍----孔子 “玉灵儿”推荐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zōu,邹)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hé,禾)。叔

梁纥年老时娶颜姓少女才生了孔子,那是他们到尼丘山向神明祷告后而得孔子的。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孔子诞生。他刚出 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所以就给他取名叫丘,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十七岁那年,鲁国大夫釐子病危,临终前告诫儿子懿子说:“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他的祖先打败了宋国。他的先祖弗父何本来继位做宋国国君,却让位于他的弟弟厉公。到他的另一个先祖正考父时,历佐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朝,三次受命一次比一次恭敬,所以正考父鼎的铭文说:‘第一次任命鞠躬而受,第二次任命时弯腰而受,第三次任命时俯首而受。走路时顺墙根快走,也没人敢欺侮我;我就在这个鼎中做些面糊粥以糊口度日。’他就是这般恭谨节俭。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礼,他不就是才德显达的人吗?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为师。”等到孟釐子死后,孟懿子和鲁国人南宫敬叔便前往孔子处学礼。 孔子家境贫穷,社会地位低下。长大之后,曾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出纳钱粮算得公平准确;也曾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吏,牲畜生长得很好。因此他又升任主管营建工程的司空。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觉得他与一般人不一样。 在鲁国时,孔子曾去周学礼。孔子从周回到鲁国后,跟从他学习的弟子就渐渐多起来了。可以说,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个时候,晋平公淫乱无道,六卿把持国政,不断出兵攻打东边的侯国;楚灵王军队强大,也时常侵犯中原各国;齐是大国又靠近鲁国。鲁国既小又弱,归附楚国就惹怒晋国;归附晋国就招致楚国来讨伐;对于齐国如果奉事不周到,齐国的军队就侵犯鲁国。 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高昭子的关系接近景公。他与齐国的乐官谈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就学习了起来,有三个月的时间竟尝不出肉的味道,齐国人都称赞他。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

孔子介绍

孔子与苏格拉底皆为万世名师,有很多共同点,善搞“移动课堂”,追求“有教无类”,喜欢“对话体”,注重“启发式”,一味“述而不作”,结果“弟子满天下”。署名孔子的《论语》是弟子们根据“课堂笔记”整理而成,苏格拉底的“无名”学说系由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而来。哈哈,原来两人都是毫无科研成果的“纯教学型教师”: 中国历史上持续了三千多年的“德”化教育,可是今天国人的素质几乎是全球最差。 孔子只说不过是教导羊对狼要温顺,实在看不去下去狼的暴行时,劝狼对羊要好一点,免得羊揭竿而起。还不如孟子说:民为贵、君为亲,结果孟子被朱元璋视为大逆不道。 苏格拉底确实助长了科学思想,孔子确实助长了封建权威!这不需要太多的解释,仅仅从历朝历代皇家尊孔,就可以得到结论(皇家只要有利于他的统治的,不会无缘无故去尊这些的)。 要说师承关系,斯大林同志的老师是列宁,列宁是马克思,马克思是黑格尔,黑格尔是苏格拉底。 怀疑、方法才是真理!中国因为尊孔,所以一直把领导人的言语当成真理,直到现在都没有任何改变!涂毒万年! 孔子的“科研成果”是老师灌输给学生的东西,所以,他成了圣人;苏格拉底的“科研成果”是老师从学生脑子里引出来的东西,所以,他成了哲学家。 两者区分大了,孔子总希望给社会定规矩,意淫理想社会,而苏格拉底则崇尚怀疑,通过辩论让人民知道事无绝对,强调人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无知,孔子过于说教,对自然心无敬畏,无知而无耻。 人际关系学只是孔子思想的一部分罢了。西方到了今天不是讲“情商可能比智商更重要“吗?可见过了几千年,大家才意识到,人类社会,和人打交道的本领才是永远都不可或缺的技能。 苏格拉底要伟大些,他是世界级。……孔子休了老婆,苏格拉底有一个悍妇。人性大师与奴性大师之别。……孔子传的是做奴的方法,苏格拉底研究的是人的存在。 这还差不多,我们学习孔子,当然不会忘了苏格拉底。但是作为中国人只知道有苏格拉底不知道孔子在苏格拉底之上,那就可惜啦。 孔子研究政治,苏研究人性。孔子为上层打算,苏为平民着想。孔子鼓吹复古讲究等级,苏讲究平等。孔子学说走不出中国,苏学说遍及世界……苏格拉底的万世之表是历史验证的,孔子的万世之表是董仲舒、汉武帝之流竖起来的。二者有本质区别。 儒法是专制统治的不二法宝。专制统治一依赖于恐怖暴力来恫吓人民,所以需要法家。二需要麻醉奴化驯养人民,所以需要强调等级秩序,强调服从,强调教化“愚民”的儒家。 孔子只说不过是教导羊对狼要温顺,实在看不去下去狼的暴行时,劝狼对羊要好一点,免得羊揭竿而起。还不如孟子说:民为贵、君为亲,结果孟子被朱元璋视为大逆不道。 苏格拉底确实助长了科学思想,孔子确实助长了封建权威!这不需要太多的解释,仅仅从历朝历代皇家尊孔,就可以得到结论(皇家只要有利于他的统治的,不会无缘无故去尊这些的)。 孔子诛少正卯,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苏格拉底则誓死捍卫敌人说话的权利,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孔子也就一个“仁”跟“推己及人”拿得出手,其他都是批量制造顺民的理论。内王外圣,打天下是法家,打完天下就跟你来儒家。拿儒家来制造顺民,家天下、家国概念一日不除,中国一日不得富强。中国人不是历史的包袱背的还不够而是历史的包袱背的太重。 都是好的老师,民族得先贤。只不过一个被神化,被教条,一个作为先贤,可以被辩驳,可以被剖析。这是土壤不同,结出的果子也不同 孔子不及苏格拉底万分之一,是土丘和泰山。……一个导致了科学方法的出现,一个导致了愚昧崇拜的出现 作为一代思想大家,在其所处的整个封建时代是一盏明灯。只是从封建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也断送了2000年思想之花盛开的大好时代,从此往后道、法、墨等都退出了历史舞台,之后也再无如孔老般的人物出现,思想之花似乎在这篇神奇的土地上绽放了一次之后就一直被掩埋了! 儒家提出人治,是中国封建思想的基石,但也不是一无是处!……中国学生的可悲是失去自由思考的精神!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整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整理 时间线:BC221统一六国 1.统一原因:(1)实力雄厚(商鞅变法) (2)民心所向 (3)广纳人才 (4)正确谋略(远交近攻、先弱后强、两翼中间) (5)旺盛战力(“奖励军功”,军功爵制) (6)领导才能 秦

中央: 政事、监察、军事 ●皇帝制度(皇权至上) 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九卿:典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地方 ●郡县制:郡--县(道)--乡--里--亭 意义:○1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 ○2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从根本上消除地方与中央对立,避免国家分裂Array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影响:(1)对秦○1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 国家统一巩固和民族形成 ○2激化阶级矛盾 (2)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 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 朝所沿用。 军事:

●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 ●征服百越(岭南),增设闽中、南海、桂林和象郡 ●统一西南夷 影响:(1)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 (2)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融合和中华民族多元 一体的形成 文化:(1)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2)焚书坑儒 经济:(1)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2)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功:(1)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文化交流。 过:(1)摧残了文化 (2)实施严刑峻法,激化社会矛盾 (3)沉重的徭役和赋税。

时间线: 630 西北各族首领尊唐太宗为共同大首领--天可汗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 系融洽、对外交流频繁。 1.政治(1)选官不拘一格(2)求贤若渴,用人扬长避短 (3)完善三省六部制 2.经济(1)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 (2)“存百姓”的思想 3.法律(1)慎用刑罚(2)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 则(3)反思隋朝 4.文化(1)文德治国,崇儒尊孔(2)完善科举制,提高 进士科地位 5.民族关系 总体政策:“战而后和” (1)东突厥:设立羁縻府州(唐朝对民族地方的间接统治)(2)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进行直接行政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