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 第6章 长时记忆

合集下载

心理学长时记忆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长时记忆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长时记忆的名词解释在心理学中,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指的是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它是与短时记忆相对应的一种记忆形式,短时记忆只能在短暂的时间内保持有限数量的信息,而长时记忆则能够长期保存和检索大量信息。

长时记忆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我们能够记住已经习得的知识、经历和技能,以及从中汲取教训和启示。

首先,长时记忆可以被分为显性记忆(Explicit memory)和隐性记忆(Implicit memory)。

显性记忆又分为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和回忆记忆(Episodic memory)。

语义记忆指的是存储关于世界的事实和概念的记忆,如一些公认的名词的定义、发生的历史事件等。

而回忆记忆则是指我们自己的经历和事件的记忆,如我们记得自己小时候的生日派对的场景等。

隐性记忆则是指在无意识状态下获取和使用的记忆,包括过程记忆(Procedural memory),情绪记忆(Emotional memory)等。

其次,长时记忆的建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重复性是其中之一。

研究表明,通过不断重复学习某个信息,可以增强该信息在长时记忆中的储存和提取能力。

另外,情感体验和关联性也对长时记忆的建立具有影响。

我们更容易记住具有情感共鸣的信息,而将相关的信息串联在一起也有助于记忆的建立。

进一步研究发现,长时记忆的存储和提取也与神经网络的活动相关。

海马体被认为是长时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与了回忆记忆的建立和提取。

与此同时,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也在长时记忆的形成和提取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区域在信息的加工和联结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长时记忆的提取也有一定的方式和技巧。

串联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将记忆的片段串联起来来提取信息。

另外,拼写法、联想法等也是常用的记忆技巧,它们能够通过与已有的知识或经验进行联系,并将新的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

然而,长时记忆并非完美无缺,也存在一些特点和局限性。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一)反应时实验: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减法反应时小结: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0278《认知心理学》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278《认知心理学》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278《认知心理学》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

它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其后得到迅速发展,当前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学思潮。

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

考试题由三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型一:名词解释题型二:不定项选择题题型三:问答题二、章节重点内容第一章认知心理学及其发展(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领域1、人们获得和应用知识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总称为认知。

认知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内部机制——认知结构和过程。

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为Neisser的《认知心理学》,1967 。

2、认知过程信息加工的阶段或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感觉输入、转换、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过程。

(1)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是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直接依赖于刺激的特性或外部输入的感觉信息。

自上而下的加工是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依赖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

(2)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系列加工是对输入的信息依次一个一个地加以处理。

平行加工是同时对所有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

(3)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化加工控制性加工要求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

自动化加工不受人的目的与意图的控制的加工,且是不自觉的。

3、认知结构表征代表和传递某种事物的信息;是人的内部心理结构,是知识及知识的组织方式。

4、认知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关系5、认知模型认知心理学通过建立各种认知模型来说明人的认知活动,包括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

一个好的认知模型(1)能够表现认知的结构与过程。

(2)能够说明各种中枢控制因素。

(3)能够容纳和解释已经观察到的现实或现象。

(4)能够预测新的事实或现象的出现。

(5)应该吸收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

(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反应时指的是从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考点总结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考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

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2、Newell 和 Simon 认为,包括人和计算机在内,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其一般结构如图所示:3、唐德斯减法反应时的实验逻辑及应用①实验逻辑: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之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问。

②应用(经典实验):库珀、谢帕德的表象心理旋转实验;波斯纳证明短时记忆包括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的实验;科拉克、蔡斯的句子-图画匹配实验;4、斯腾伯格加法反应时的实验逻辑及应用:①含义:完成—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

②前提条件: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

③实验目的:加因素法实验所侧重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并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

④实验逻辑:若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则它们是作用于同一加工阶段的;若两个因素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则它们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⑤应用:斯腾伯格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提取过程中,有四个独立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刺激编码阶段)、识记项目的数量(顺序比较阶段)、反应类型(决策阶段)、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反应组织阶段)。

5、“开窗”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比较直接的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的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所以称为开窗实验应用汉密尔顿和霍克基的字母转换实验,证明了字母转换作业分为三个阶段,即编码阶段、转换阶段和存储阶段;6、1967年,奈瑟尔出版《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认知心理学 长时记忆(自制)

认知心理学 长时记忆(自制)

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
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
必需运用语言展开的记忆, 接受和储存个人在 它是一个心理词库,是一个 特定时间的情景或 人所掌握的有关字词或其他 事件以及这些事件 语言符号、其意义和指代物、 的时空联系的信息。 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有关 规则、公式和操纵这些符号、 概念和关系的算法的有组织 知识。
情景信息与语义信息
情景信息
我昨天看了一场电影 我去年游览了西湖
语义信息
3×3=9 电流=电压/电阻 可用一般定义描述 具有抽象概括性
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的区别
区别 情景记忆 语义记忆 单词和概念的基本意 义 百科全书 一般知识 稳定,不受干扰,提 取易 推理能力大
贮存内容 个人知觉经验 类比 自传体
Hale Waihona Puke 评价●自从托尔文的著作发表以后,语义记 忆才成为研究的重点,并提出了几个语 义记忆模型。
●语义记忆研究领域把记忆、言语、思 维更加紧密的连在一起,更接近人的实 际生活。 ●扩大了人类知识的表征和使用的研究 领域。
第二部分
长时记忆的类型
书p111
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
托尔文 EndelTulving(1927- )
表象系统与言语系统
阿伦·佩维奥 Allan Paivio(1925-)
托尔文
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
《记忆的组织》
他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并认 为记忆的存储和提取是两个彼此独立的功能。
1983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1988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参照框架 个人经历,时空 稳定性 推理性 变化,易受干扰,提 取难 推理能力小
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的联系
●信息贮存于情景和语义记忆系 统的方式是高度相似的。对特定 时间和地点的情景记忆,经过在 不同背景上的多次重复,就逐渐 概括成为语义记忆。 ●二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一般看作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 即使是Tulving也不否认二者之间 的联系。

认知心理学第六章长时记忆共29页文档

认知心理学第六章长时记忆共29页文档

(3) 分级贮存,增加提取时间
第三节 长时记忆的存储
(二) 激活扩散模型(Spreading Activation Model)
Collins & Loftus 1975 1. 理论内容
语义记忆的基本单位是概念,有关概念按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 性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称为语义网络。概念间不 排除逻辑层次关系,但有更多的横向联系,概念特征也不一定要 分级贮存,可随时依存于上下级概念中,当两概念有越多的共同 特征或越被同时使用,则两个概念的联系越紧密,即它们之间连 线越短,强度越大。
启动 技能记忆 经典条件反射
第一节 长时记忆的种类
二 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 (一)概念:
对记忆内容有清楚的认识并能描述和报告其内容。 没有意识参与的记忆过认 (2)内隐记忆:任务分离范式、加工分离范式
内隐记忆的测量方法
知觉辨认(perceptualidentification) 词干补笔(word stem completion) 残词补笔(word-fragment completion)
包括日常经历和语义知识中的客观事实。后被试在MRI扫描仪中 听这些磁带。
第一节 长时记忆的种类
(五) 内隐记忆 (1)启动:当某个刺激(启动刺激)的出现影响了 对随后的测试刺激的反应时,启动就发生了。
第一阶段给被试呈现刺激(词、图形或面孔) 第二阶段给被试呈现残词、模糊的词快速呈现的词 或图等,要求被试进行命名或辨认。 测试指标为反应时或正确率。
实验一: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沃林顿和韦斯克兰茨的实验 让遗忘症患者和控制组被试学习许多由24个词
组成的词表,然后用不同方式对他们的记忆情况 加以测量。 然后进行4种记忆测验:自由回忆与再认,模 糊字辨认和词干补笔。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六章 记忆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六章 记忆

第六章记忆一、记忆概述(选择、简答、论述)二、感觉记忆(选择)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选择、简答)四、长时记忆(选择、简答)五、遗忘(选择、简答)一、记忆概述(选择、简答、论述)1、记忆的含义记忆是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过程(1)传统心理学观点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

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可以表现为回忆,也可以表现为再认。

(2)认知心理学观点记忆包括编码、储存和提取。

记忆过程的上述三个环节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3、记忆的种类(1)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①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的记忆。

储存时间大约为0.25秒~2秒。

②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1分钟,它的容量有限,大约为7±2个单位。

③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

储存时间很长,从一分钟以上到甚至终生。

容量没有限制。

(2)图尔文按照长时记忆储存的内容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①情景记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

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容易受到干扰,记忆不够稳定。

②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不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提取也比较容易。

(3)按照提取时是否需要意识参与可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①内隐记忆内隐记忆是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又叫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②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表现有以下差别:①加工深度对刺激项目的加工深度并不影响内隐记忆,却对外显记忆有明显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课后题

认知心理学课后题

认知心理学课后题认知心理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章概述:从广义上讲,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

:口语报告是让被试在从事某种活动的同时或之后,将头脑中进行的心理活动操作过程用口语表达出来,主试记录下来,并根据有关结果对被试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

1、为什么认知心理学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P3:广义认知心理学包括信息加工心理学。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指的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

它将人的认知过程类比为计算机,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为核心研究人类认知的心理学,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包括感知、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2、认知心理学的三种研究取向之间有何异同?P15:(1)它们都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式,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2)信息加工研究取向奠定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3)联结主义研究取向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大脑与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4)而生态研究取向则从更加整体的观点认识人的认知过程。

3、如何通过计算机工作过程来模拟人的认知过程?(1)把人的认知操作编制成计算机程序。

(必须有层次的、逻辑严密的、可运行的。

)(2)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验证,从中观察和了解人的认知活动过程在辨别、比较、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上的心理活动过程。

第二章注意过程: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

这种加工是受人有意识地控制的,故称作控制性加工或注意性加工。

:是不受人所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予以改变。

是平行的,可同时处理两个或多个项目,主要用在容易的、涉及高度熟悉项目的任务中。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同时出现在眼前时,我们常常只注意其中一个物体,而不是全部。

——注意的选择性。

(对个人很重要的词语会被注意到)感觉登记选择性过滤器觉察器短时记忆反应反应过滤器模型(知觉选择模型):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人的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有限,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整,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通过过滤的信息,被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贮存,其余信息暂存于某种记忆中,然后迅速消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谓语交叉模型
用于解释全称判断与特称判断反应 时间的不同。
5.特征比较模型 史密斯等人提出的语义记忆模型。
他们将事物的特征分为定义性特征和描 述性特征。如果两个概念之间相同特征 很多或很少,判断的速度就快;如果相 似程度中等,则需进一步比较两个概念 的定义性特征,然后根据定义性特征是 否匹配来做出反应,故反应时间较长。
例如,先让被试看elephant、accordion和 thimble等单词,然后要求被试进行词干补笔, 其中有些词的词干与刚才学过的词干对应,即 ele_____、acc______、thi______,还有些词的 词干与刚才看过的词没有任何联系。
(2)知觉辨认
是指在实验中,被试首先学习一系 列单词,然后在速视条件下(30毫秒) 辨认学过的单词以及另外一些未学过的 单词。通常的结果是,学过的单词辨认 率显著高于未学过的。
4.集理论模型
该模型由Meyer提出,认为概念为语 义记忆的单元。每一个概念都由集信息和 要素来表征。集可以分为样例集或特征集。
鸟:
样例集:知更鸟、金丝雀、鸽子、夜莺、鹦鹉 属性集:是动物 有羽毛 有翅膀 会飞
在进行语义加工时,分别搜索两个属性 集,并根据两个属性集的重叠程度作出 决定。重叠程度高就进行肯定判断,反 之作出否定判断。例如对“金丝雀是鸟 的判断”。
2.如果长时记忆存在表象代码,对不 一致的图画的反应时应长于一致的图画的 反应时;字词则无此问题。因为字词是语 言编码的。
Paivio 实验结果 (1)RT图画 < RT字词 (RT为反应时) (2)RT不一致图对 > RT一致图对
Paivio实验结果说明了在长时记忆中确 实存在着独立的表象编码系统。
时间; (3)不能解释熟悉效应、典型性效应和
否定效应。
3.激活-扩散模型
(1)模型的结构
该模型也是一个符号-网络模型,与层 次网络模型不同的是,它以语义联系或语 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网络上每一个 概念是一个节点,连线长短表示概念之间 联系的远近(短近长远)。一个概念的内 涵由与它联系的概念来确定,而概念的特 征不是分级存储的。
是一只
金丝雀有鸟 翅膀 Nhomakorabea李明
是 是

大学生 中国人 小伙子
2.层次语义网络模型
是符号-网络模型的特例之一。由科林斯 和奎连提出。认为语义知识可以表征为一种 由相互联结的概念而组成的网络。
层次网络模型的验证
对层次网络模型的批评:
(1)涉及概念之间联系的种类太少; (2)分级存储增加了检索和提取信息的
(三)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的脑功能定位
情景记忆:中央前回 语义记忆:左前额叶
(四)语义记忆模型
1.符号-网络模型假设
基于数学和计算机程序的方式,来模拟和 探讨语义记忆存储的。
(1)节点:表示概念。 (2)连线:表示概念之间可能的联系。
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人脑中知识的存储、 组织或呈现,都是在符号网络节点之间进行检 索的。
认知心理学 第6章 长时记忆
第一节 长时记忆概述
第二节 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第三节 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第四节 长时记忆中信息状态
的组织
第一节 长时记忆概述
一、长时记忆的涵义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在人脑中存储一分 钟以上,几天、几月、几年,乃至终身的 记忆。
第二节 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一、长时记忆的双重编码
该模型能解释熟悉效应和典型性效 应。
三、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一)外显记忆
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 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 记忆。
陈述性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都 属于外显记忆。
(二)内隐记忆
1.定义
个体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 记忆,它只在对特定任务地操作中能自然 地表现出来,个体并没有进行有意识地操 作与提取。所以这种记忆也称无意识记忆 或无察觉记忆。
Freedman的实验:
说出一种水果名称是以A字母开头的 说出一种以A字母开头的水果名称
(4)该模型对层次网络模型的修正
激活扩散模型是层次网络模型的修正。 它认为诸概念的特征可以在同一层级上也 可以不在同一层级上,概念间的联系是激 活扩散的方式,它以连线的长短同样也能 说明范畴大小效应,而且也可以说明其它 效应,可以说它是“人性化的”层次网络 模型。
语义代码:处理语言信息 表象代码:处理非语言信息
两个系统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 例 如具体词(收音机、牛)可以由两种代 码来进行信息加工,抽象词汇(荣誉、 忠诚)只能由语义代码来进行信息加工。
二、 Paivio 的实验 P138
1.如果长时记忆只含有语义编码的信 息,那么,对图画的判断要慢于对字词的 判断。因为需要把图画转换成语词。如果 长时记忆也有视觉表象,对图画的反应时 就不会慢于对语词的反应时。
(2)模型的加工过程
当概念出现的时候,该概念所在的网 络节点便被激活,然后激活便沿连线向四 周扩散。这种激活的数量是有限的,一个 概念越是长时间受到加工,激活的时间也 越长,从而有可能形成熟悉效应,另一方 面,激活也遵循能量递减的规律。
(3)模型的验证:
启动效应
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 所起的有利作用
第三节 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一、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
静态事实 是什么
信息提取需要 意识参与 外显
存储的知识灵 活、易提取
内侧颞叶、间 脑
程序性记忆
动作技能 怎么做、如何做
信息提取不需要 意识参与 内隐
存储的知识固定, 依赖练习
纹状体、新皮层、 杏仁核、小脑
二、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一)情景记忆
是指个体接收和存储关于个人特定时间 内所经历的情景或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发生 的时间和与相关空间相互联系的信息。
是对事件的自传性记忆。
(二)语义记忆
1.涵义
是按照客观事物的类别或属性、总括 等抽象规则对刺激信息进行组织,即由事 物的类别和属性的等级方式组织起来的事 实构成。
是人对世界一般知识的记忆。
2.内隐记忆的研究领域
是指由于近期
(1)再学的节省
与某一刺激的接触 而使对这一刺激的
(2)无意识学习(内加隐工学得习到)易化。
(3)启动效应 (4)健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
3.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
(1)词干补笔
是指被试学习一系列单词后,测验 时提供单词的头三个字母,让被试补写 其余字母构成一个有意义的单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