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思维导图

中国近代史思维导图
中国半 半社会 的形成
中国开始 沦为半半 社会
分界线: 五四运动
国民大 革命
国共十 年对峙
旧民主 主义革命
中 国 近 代 史
新民主主 义革命
抗日 战争 时期
解放 战争 时期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西方列强的侵略史: 1、鸦片战争(1840——1842)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5、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
边疆 危机 联军 侵华 战争
中国 人民 的禁 烟运 动
太平 军抗 击洋 枪队
左宗 棠收 复新 疆
邓世 昌等 英勇 抗击 日军
义和 团抵 抗八 国联 军
国际背景
列强对我国的侵略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武装侵略 鸦片
战争
第二次鸦 甲午中 瓜分 八国联 片战争 日战争 狂潮 军侵华
屈辱条约 《南京》 《天津》 《马关
及附件 《北京》 条约》
《辛丑 条约》
经济侵略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
历史影响 社会剧变
探索抗争
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一 次鸦 片战 争前
第二 次鸦 片战 争后


( 八
近 代
年 级 历

史 上

日本侵 华战争
禁烟运 动
太平天 国运动
义和团 运动
抗 日


八国 联军 侵华
甲午 中日 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 争
屈辱史
第一次鸦 片战争
抗争 史
中 国 近 代 史
洋务 运动 戊戌
变法

中国近代史思维导图、知识框架

中国近代史思维导图、知识框架

年 辛 亥 革 命
甲 午 战 争
新 文 化 年 运 年 动 五 四 运 动
1919
1842
1840
1898
1901
1915
1936
1860
1895
1905
1926
1949
1900
1911
1921
1937
1948
1927
1931
1934—1936
1938
1946
1947
1940
1945
年 中 国 共 产 党 诞 生
中国近代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北 伐 战 争 时 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近代化探索
土地革命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年 鸦 片 战 争
年 《 南 京 条 约 》
洋 务 运 年 动 年
1894
年 《 马 关 条 约 》
年 戊 戌 变 法
年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战 争
年 《 辛 丑 条 约 》
年 废 科 举
年 北 伐 战 争
年 南 昌 起 义 井 冈 山 革 命 根 据 地 创 建
年 九 一 八 事 变
·
年 西 安 事 变
年 七 七 事 变
年 台 儿 庄 战 役
年 百 团 挺 进 大 别 山
年 三 大 战 役
年 渡 江 战 役 新 中 国 成 立
年 红 军 长 征

中国近代史知识框架

中国近代史知识框架

第五六章 新~时期 -------1927 大革命 扶植军阀 制造惨案 农会政权 考察报告
国民革命 新三民义 五四中共工运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时期
阶段 划分
1840--1864
-20c初 --1919.5.4
开始阶段 完全形成 深化阶段
-------1927 大革命
列强 两次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二十一条 扶植军阀 侵华 俄占北方领土 八国侵华 山东问题 制造惨案

新~时期 -----1927 大革命
国民革命 新三民义 五四、中 共、工运
基本线索三:近代化
阶段 划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864
--20c初 --1919五四
开始阶段 完全形成 深化阶段
新~时期 -------1927 大革命
经 洋务企业 济 民资义产生 初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
近政 代治 化思
2、《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 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其主要依据是 A、表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B、反映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 C、意味着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 D、反映了日本抵制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扩张
例:概括民国初年在政治斗争、经济发展、思想
无法稳定原因:略。
划分 开始阶段 完全形成 深化阶段 大革命
列强 两次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二十一条 扶植军阀 侵华 俄占北方领土 八国侵华 山东问题 制造惨案
方式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
军事后盾
瓜分中国 扶植工具 扶植工具
国家 英最早、主力 英仍占优势 日美上升 日英美干 法参与、美俄 国增多日升 日英力敌 涉
农 太平天国 义和团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
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分期: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
演变线索:
总因:工业革命
侵华战争:中国边疆新危机中法战争
主要侵华国家:一国多国
侵华方式:武力打开中国大门资本输出、瓜分中国以华治华商品输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加深加快(西南)大大加深完全形成深化
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太平天国运动)
经济结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外商企业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进一步发展
(短暂春天)
阶级结构:买办阶级
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思想领域:
(林、魏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思想中体西用)
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四有二无的理想(早期维新思想)新三民主义
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近代化:《海国图志》
《资政新篇》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
师夷长技:技术层次制度层次思想文化救国。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Ⅰ、冲击→反应模式(中国中国近代史观宏观)一、冲击:资本主义体系的冲击(列强的侵略)→半球化的冲击(冷战的影响)→全球化的冲击(合作发展)(一)、资本主义的冲击→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1、经济上:商品输出;2、政治经济上:瓜分中国;(二)、半球化的冲击→促进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

(三)、全球化的冲击→促进中国改革和开放的新发展。

二、反应: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近代化探索。

Ⅱ、中国近现代各阶段时代特征:冲击→反映模式(微观)一、1840—1861:近代的孕育(一)、冲击(背景):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并进一步加深;1、经济:商品输出;2、政治:瓜分中国→从沿海到内地;(二)、反应:各阶级的探索:1、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受到冲击;地主阶级探索:军事上:领导两次反侵略战争失败。

农民阶级探索:三元里人民抗英和义和团。

3、思想上:地主阶级新思想的萌发。

二、1861—1894:近代化的开始(一)、冲击:阿古柏入侵新疆→这个半殖半封进一步加深;(二)、反应:各阶级的探索;1、经济近代化的开始: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含经济、外交、教育、军事)。

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2、政治上没有整体进入近代化的开始:地主阶级:左宗棠收复新疆。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失败。

3、思想上没有进入近代化的开始:洋务思想(中体西用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和求富)。

三、1894—1919:近代化的整体发展(一)、冲击: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这个半封半殖大大加深,最终完全形成。

1、经济上:资本输出。

2、政治上:扶植代理人(清政府→北洋政府)(二)、反应:各阶级的探索:1、经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894—1911)。

(2)、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1911—1919)。

2、政治上近代的整体发展(1)、地主阶级的新政不属于政治近代化,但客观上推动政治近代化整体发展。

思维导图:一张图了解中国近代史——两次鸦片战争

思维导图:一张图了解中国近代史——两次鸦片战争

思维导图:一张图了解中国近代史——两次鸦片战争欢迎阅读我的第1313篇日更文好好学习格物的喵祝孩子们BE SUCCESSFUL好好学习天天向上1644年建立的清王朝把中国的边界扩展至有史以来最遥远的地方。

不过,清朝随后变得保守并信奉孤立主义,拒绝接纳西方的大使,外国人也被禁止进入中国国境,只有广州市的十三行地区除外,可以做生意,支付款项以白银交割。

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人开始用在印度种植的鸦片来换取中国商人手中的白银。

当时的鸦片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所使用,随着英国人开始同时利用商务交易漏洞和直接走私的方法绕过禁令运来大量鸦片,中国的鸦片消费量激增。

当成千上万的吸毒成瘾者以及从中国流失的大量白银让道光皇帝感到惊慌。

1839年新任命的钦差大臣林则徐下令在中国全境禁烟。

他逮捕了1700名鸦片商人,并收缴了在中国港口和海上的商船上的成箱鸦片,随后全部销毁。

7个月后,一支由44艘英国舰只组成的正规远征舰队发动了对广州的侵略,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陈旧的中国战舰很快被英国海军摧毁,中国军队连吃败仗。

1842年清政府求和,英国人狮子大开口,根据《南京条约》,香港将成为英国领土,中国还被迫设立5处通商口岸,英国商人可以在那里与自由交易。

很快贪婪的英国人想从中国获得更多。

1856年10月,中国查扣了一艘船员全部是中国人和持有过期的英国登记文件的前海盗船“亚罗”号。

船长告诉英国当局中国水警扯下了英国国旗。

英国人要求中国释放船员。

当14人中仅有9人被送还时,英国人开始炮击广州附近的中国要塞。

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进行侵略活动。

1856年,西林知县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依法判处死刑,于是法国政府以此为借口挑起侵华战争。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抢劫焚毁了圆明园,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

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

(完整版)中国近代史思维导图、知识框架

(完整版)中国近代史思维导图、知识框架

中国近代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
北伐战争时期
1860年1842年《南京条约》
近代化探索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洋务
运动新文

运动
1949
年1948年三大战役
1947年挺进大别山
1946年内战爆发
1945年日本投降
1940年百团大战
1937年七七事变
1936年西
安事变1934—1936年
红军长征
1931年九
·一八事变
1927年1840年鸦片战争
1938年台儿庄战役
1926
年北伐战争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1911年辛亥革命1919年五
四运动
1905年废科举1901年《辛丑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98年戊戌变法1895年



条约》1894年甲午战争1915年新中国成立
渡江战役
南昌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中国近代史图表

中国近代史图表
维新派
发展资本主义
发动维新变法运动,但失败
民主激进派
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动摇封建基础
中国近代史图表
太平天国运动
原因
辛亥革命
酝酿与爆发
1919-1923五四运动与建党
1924-1927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过程
民国及约法
1927-1937土地革命
纲领
结局
1937-1945抗日战争
评价
评价
1945-1949解放战争
思想
探索史
地主阶级抵抗派
主张
实践效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主张
实践
效果
毛泽东思想
诞生
大革命时期,提出革命动力、对象、领导权等问题。十年对峙时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抗战时期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政治
侵略与抗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辛丑条约》
抗日战争(1937-1945)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时期
清政府时期(1840—1912)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
民国时期(1927---1949)
经济:中国经济开始了近代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基本情况
产生:19世纪60、70年代
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短暂春天:1914-1919
曲折发展:1927—1945
日益萎缩:1945--1949
原因
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洋务运动的诱导。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中国近代史结构图

中国近代史结构图

中国近代史结构图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主革命时期(1840年~1949年)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开放通常口岸,2改公行贸易为自由贸易,3关税税率需与英国商 议,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半封建社会(1840~1860) 新思想的萌发:开明地主官僚阶级睁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小农阶层领导的针对满清政府和地主官僚阶级的农民起义。

作为落后生产力的代表, 小农具有局限性,农民起义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无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1861~1895: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自强(军事工业),求富(民用工业),促生了中国早期的民族资 本主义经济成分,形成新兴资产阶级,发展现代教育,推动现代化思想传播(改革成果掌握在地方 实力派官僚手中)19世纪70年代: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马关条约》:资本输出代替商品倾销,大大加深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898: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实践),影响:政治制度改良成果相当有限,大大加速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思想传播,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 1900:八国联军联合侵华,《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彻底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 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当中出现的“东南互保”事件显示南方地方实力派官僚出现“军阀化”趋势 形成中国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1.经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2.政治:地方实力派官僚3.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4.文化:现代教育,加速西学东渐,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传播1905: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中国近代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三民主义革命纲领1911年10月10号武汉新军打响第一枪,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总督1912:元旦,孙中山回国,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1911: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912:南北对峙,袁世凯凭借其新军首领的实力,为全国力量所期盼稳定局面。

公共基础知识思维导图-中国近代史

公共基础知识思维导图-中国近代史

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寒食节(介子推) 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卧薪尝胆
19.1.2夏、商、 西、东周的更替
东周
战国 常识
春秋战国分界线:三家分晋(韩、赵、魏)
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桂陵之战
魏(庞涓)、赵、齐(孙膑)
典故:围魏救赵
著名战役 战国四大名将
马陵之战
魏(庞涓)、韩、齐(孙膑)
典故:减灶记
长平之战
东汉数学 东汉张仲景
发明地动仪
世界公认最早地震测报 利用杠杆原理
对月食做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九章算术》
《伤寒杂病论》
医圣
东汉华佗 西汉末期
麻沸散(全麻)
五禽戏(虎、鹿、熊、猿、鸟)
佛教传入中国
首个寺庙
东汉—洛阳—白马寺
东汉创立 道教
老子—太上老君
大司马
兵权
大司徒
民众、土地
大司空 司马相如
水利、土木工程 《长门赋》、《子虚赋》、《上林赋》
中国古代史
19.1.1夏、商、 西、东周的更替
猿人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
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
遗址
黄河流域
半坡遗址
禹建立夏朝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禹死后,启继位,“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最后一个王:桀
“忠孝”的源头—宗法制
开国皇帝
商汤
商朝定都于 亳(bo),中期盘庚迁都于殷(河南安阳)
唐朝完善
武则天时,首创 武举和殿试
会试录取 殿试录取
贡士 进士
唐玄宗时, 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主要内容
中外交流
唐太宗时玄奘天竺取经
为保存经卷,修建 大雁塔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1840——1949)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矛盾主要特征:屈辱与反抗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五四运动,结束于国民党退守台湾。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2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侵略与反抗 1林则徐虎门销烟2左宗棠收复新疆反抗 3邓世昌命捐黄海4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5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1840-—1919) 学技术: 洋务运动自强(军)求富(民)戊戌变法变法图存近代化的探索学制度思想启蒙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民主共和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五四运动彻底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年7月1日开天辟地焕然一新1、国民革命时期 1、黄埔军校 (第一次合作)(1924-1927) 2、北伐战争1、南昌起义2、土地革命时期 2、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937) 3、井冈山会师(第一次分裂 4、长征(遵义会议生死攸关转折点)十年内战) 1、局部抗战: 九一八事变(193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1919——1949) 3、抗日战争时期的和平解决(1937—1945) 3、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1937)(第二次合作) ①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4 抗战②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③主动出击最大规模百团大战1、重庆谈判:《双十协定》2、内战爆发:1946 进攻中原解放区3、揭开进攻序幕: 挺进大别山4、解放战争时期①辽沈战役解放东北(1945—1949) 4主力决战②淮海战役奠定解放长(第二次分裂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四年内战) ③平津战役解放华北5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垮台。

中国近代史通史知识框架

中国近代史通史知识框架

中国近代史通史知识框架一、时空定位二、宏观综述1、时间:1840-1949年。

〔1〕前期:1840-1919年。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属于就民主主义革命。

〔2〕后期:1919-1949年。

从五四运动到北平政协召开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2、根本问题:〔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群众的矛盾。

两大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即推翻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人们幸福。

〔4〕两大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内容主线:〔1〕列强侵华:①手段:军事、政治、经济、文化。

②经济侵略: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界,签订前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签订后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2〕中国资本主义开展:①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开展、短暂春天、困难开展、获得新生。

②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展和覆灭。

〔3〕思想解放运动开展:①地主阶级:新思潮、中体西用。

②民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革命思想-三民主义。

③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开展成为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

④无产阶级:毛泽东思想。

〔4〕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①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②资产阶级: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③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光绪支持变法、清末新政。

④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和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4、历史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1〕开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20世纪初-1919年5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1924〕〔2〕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3)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即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4〕抗日战争〔1937-1945〕〔5〕解放战争〔1945-1949〕注意:按政府分:晚晴政府〔1840-1912〕;北洋政府〔1912-1927〕;国民政府〔1927-1949〕5、近代历史特点:变化剧烈而复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
(1840——1949)
教学目标:
一、知识概念:
(1)了解中国近代史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事实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实和探索道路。

二、方法与能力:
以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和情景再现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相互影响的认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近代的过程,培养学生多种历史史观认识中国近代化
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侵略与反侵略的史实、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

2、教学难点:
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
2第二次鸦片战争
侵略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

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
陷入
侵略与反抗 1林则徐虎门销烟
2左宗棠收复新疆
反抗 3邓世昌命捐黄海
4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
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5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1840——1919)学技术: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戊戌变法救亡图存
近代化的探索学制度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开始:五四运动彻底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中共成立: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1、国民革命时期 1、黄埔军校 (第一次合作)
(1924-1927) 2、北伐战争
1、南昌起义
2、土地革命时期 2、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1937) 3、井冈山会师
(第一次分裂 4、长征(遵义会议生死攸关转折点)
十年内战) 1、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19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1919——1949) 3、抗日战争时期事变的和平解决
(1937-1945) 3、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1937)
(第二次合作) ①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
4 抗战②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
③主动出击最大规模百团大战
1、重庆谈判:《双十协定》
2、内战爆发:1946 进攻中原解放区
3、揭开进攻序幕:挺进大别山
4、解放战争时期①辽沈战役解放东北
(1945-1949) 4主力决战②淮海战役奠定解放长
(第二次分裂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三年内战) ③平津战役解放华北
5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政权垮台
讲课小结:本课的内容比较多,课程较紧,在讲述的过程应该找到重点来讲,其他的内容点即止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