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相互作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

原理:FRET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旳基本原理是分别将bait蛋白、prey蛋白与相应旳供体荧光基团(如ECFP)和受体荧光基团(如 EYFP)融合优点:能检测到瞬时、较弱旳蛋白质相互作用;能同步检测到两蛋白旳细胞分布和作用位点。缺陷:光谱可能存在重叠,影响试验成果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旳生物信息学措施
DD构造域4. SH构造域
相互作用区域是蛋白质相互作用旳构造基础
Interaction Domain-Structral basis for protein interaபைடு நூலகம்tion
PH构造域6. EH构造域
蛋白质相互作用旳试验技术
Chapter 2
9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措施
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hybrid system, Y2H)
串联亲和纯化(Tandem affinity purification, TAP
原理:老式旳TAP 标签蛋白由 Protein A、TEV蛋白酶可剪切序列和钙调蛋白结合肽(Calmodulin-binding peptide, CBP)构成。AP技术经过两步亲和纯化来降低非特异性蛋白结合。
蛋白质之间旳相互作用与其所具有旳特定构造域密不可分。经典蛋白质相互作用旳构造域是一种具有结合专一性旳独立折叠元件,能够插入新旳蛋白质中并保存结合靶部位旳能力。它们旳相互作用多是经过2个多肽表面几何构型和静电力而相互连接。
PDZ构造域LIM构造域DD构造域SH构造域PH构造域EH构造域
相互作用区域是蛋白质相互作用旳构造基础
谢谢大家!
生物信息学措施
02
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
生物信息学措施
利用生物信息学措施能够从已知数据库中分析比较未知蛋白质旳功能及其有关旳相互作用蛋白。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蛋白质是大分子生物化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主要由氨基酸组成,并且在生物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在细胞内部,蛋白质相互作用是维持细胞生命周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因此,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在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中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定义开始,逐步探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类、特点以及相关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以期为读者提供系统而又全面的知识储备。
一、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定义蛋白质相互作用是指两个或多个蛋白质之间在生物体系中的结合和相互作用过程。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使两个蛋白质之间形成复合体,从而发挥一定的生物功能。
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能是稳定性增加、功能的调节或协同作用,也可能是抵消性和竞争性作用等不同结果。
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类按参与蛋白质数量,蛋白质相互作用可分为二元、三元、多元相互作用。
其中二元相互作用是指两个蛋白质共同形成复合体,三元相互作用是指三个蛋白质之间形成复合体,而多元相互作用则指多个蛋白质一起结合形成复合体的过程。
按作用原理和机制的不同,蛋白质相互作用可分为静态相互作用和动态相互作用。
静态相互作用的结构相对稳定,很难被破坏或改变,并且其功能一般比较固定。
而动态相互作用则是动态的,随着生理条件的不同呈现出多样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例如,蛋白酶的底物结合就属于动态相互作用的范畴。
三、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点蛋白质相互作用具有多种特征,最为突出的是其特殊的结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
其一,蛋白质相互作用形式多样,可以是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疏水作用等多种作用方式。
例如,氢键是通过氢原子与质子和δ-带有部位的非氢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共价化学键,是一种常见的相互作用方式。
其二,蛋白质相互作用具有不确定性。
与单独的蛋白质分子相比,蛋白质相互作用更加难以准确预测。
因为它不仅取决于相互作用双方的结构和性质,还取决于周围环境的作用和影响。
波动的温度、离子浓度和pH值等环境因素都会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蛋白质相互作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与代谢性疾病
蛋白质相互作用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心血管疾病
蛋白质相互作用也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有关,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免疫细胞信号转导。
自身免疫性疾病
蛋白质相互作用与其他疾病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干预策略
06
基于小分子的干预策略
总结词:通过小分子调节蛋白质相互作用,改变蛋白质复合物的组成或活性,从而调控细胞功能。
蛋白质相互作用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肥胖症
蛋白质相互作用也与肥胖症的发生有关,如脂肪细胞分化、脂肪代谢等过程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
非酒精性脂肪肝
蛋白质相互作用还涉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如脂肪酸氧化和甘油三酯的积累。
糖尿病
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如胰岛素与其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转导。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对相互作用的调控
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以抑制去乙酰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强乙酰化修饰的作用,促进蛋白质相互作用。这些抑制剂在癌症治疗和其他疾病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乙酰化是一种通过将乙酰基团添加到蛋白质的特定氨基酸残基上,如赖氨酸和精氨酸,来调节蛋白质活性和功能的过程。这种修饰通常由乙酰化酶和去乙酰化酶催化。
结构生物学方法
VS
通过计算机模拟蛋白质的动态行为,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模式和稳定性。
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间同源蛋白质的序列差异,推断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和进化关系。
分子动力学模拟
计算生物学方法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03Biblioteka 通过将两个蛋白质分别与两个转录激活因子融合,在酵母细胞中检测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九种方法,写标书用得上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九种方法,写标书用得上寒风凛冽,又到了一年一度写标书的季节,你开始准备了么?在分子机制的研究中,蛋白和蛋白之间的互作研究可以说是非常经典了,研究蛋白互作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来介绍九种。
1、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CoIP其实就是两个蛋白相互的IP(免疫沉淀反应)实验,在已知蛋白B和C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前提下,这种前提一般需要有一个酵母双杂实验或者Pulldown实验来作为支持。
IP就是用来验证蛋白C和蛋白B之间相互作用的。
如果在Agarose珠上的Protean A/G所结合的抗体,可以结合并拉下蛋白B,那用Western Blot即可检测出蛋白C的表达,反之亦然,通过这种相互间免疫共沉淀的实验,就可以明确地验证出,B与C之间的相互作用了。
比如这份标书:PYK2促进肝癌细胞迁移的一个新的分子机制研究:结合并磷酸化E-cadherin?(百度检索题目可查到全文)2、Pull-down实验这个实验跟免疫共沉淀实验很像,不同的是免疫共沉淀是在细胞里进行的,在众多的蛋白里,拉住A蛋白的同时,把B蛋白也给拉出来了,这还不能证明是直接的结合,很有可能是A 拉住了C,而C拉住了B,这样拉住A蛋白的同时也能把B蛋白也给拉出来。
要证明直接的结合就是Pull-down实验。
提纯所要研究的两个蛋白(一般是在BL21等菌种表达提纯),这两个蛋白带上不同的标签(提纯蛋白一般带GST或者HIIS标签),然后将他们放在同一个体系里,使用GST-beads或者NI-beads,把其中一个蛋白拉下来,用WB检测另一个蛋白的存在。
比如这份标书: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的细胞表观遗传学机制。
(同样可以百度检索到全文)3、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共定位将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
由于荧光素所发的荧光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从而可对抗原进行细胞定位。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性及应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性及应用序言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功能分子,而蛋白质相互作用则是蛋白质发挥功能的基础。
随着生物学和化学等领域的发展,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和技术也日益丰富和多样化。
本文将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性、研究方法以及应用等角度来详细探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相关内容。
第一部分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性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性是指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特定结构和生物功能等方面的特点和表现。
这些特性的深入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蛋白质生物学功能和药物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蛋白质相互作用可以分为非共价相互作用和共价相互作用两种类型。
其中,非共价相互作用又可以细分为静电相互作用、氢键相互作用、范德华力作用、疏水相互作用等不同类型。
这些相互作用方式在蛋白质的折叠、分泌、转运、代谢、信号传导等生物学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1.2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构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构包括相互作用双方的结构与相互作用界面的结构。
其中,相互作用双方的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类型蛋白质分为同源相互作用和异源相互作用两种。
同源相互作用是指两个结构相似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异源相互作用则是两个结构不同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界面的结构则是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反映谁和谁、哪些部分进行了相互作用,并且是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基础。
1.3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生物功能蛋白质相互作用是蛋白质发挥生物功能的基础。
例如,酶和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化学反应发生的基础;细胞膜上受体和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是细胞信号转导的基础;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免疫防御系统的基础。
因此,深入了解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生物功能对于我们认识蛋白质生物学功能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方法、生物物理化学方法和计算方法等。
其中,分子生物学方法广泛使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鉴定和定量分析;生物物理化学方法主要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计算方法则是通过计算机模拟来分析和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性。
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蛋白质是生命体中最重要的一类分子,它们在生物体内起着结构支持、信号传导、催化反应、运输、抗体等重要功能。
蛋白质的功能需要依赖它们的三维形态以及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
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实现这些功能的关键,它们可以是弱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也可以是强的共价键结。
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主要包括氢键、范德华力、疏水作用和离子相互作用。
其中氢键是蛋白质对结构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的相互作用方式之一、氢键是指氢原子与电负性原子的其中一个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
在蛋白质中,常见的氢键形式包括酸氨基(COOH)与氨基(NH2)之间的氢键,以及酰胺中相邻相对的氨基之间的氢键。
这种氢键的形成不仅可以使蛋白质维持稳定的空间结构,还可以在蛋白质的功能过程中提供靶向性的相互作用。
范德华力是非共价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力量,它是由于分子中电子的运动而产生的瞬时电偶极矩引起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力量与分子之间的距离的6次方成反比,因此只在分子接近时才能发挥作用。
在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中,范德华力可以通过蛋白质的表面和周围溶液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从而促进蛋白质的合并和组装。
疏水作用是一种特殊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它是由于蛋白质内部的疏水性氨基酸和周围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疏水作用主要是通过疏水氨基酸的亲水性残基聚集在一起形成疏水芯与周围的水分子隔离。
这种疏水芯可以在蛋白质的折叠过程中起到关键的结构稳定作用,并且在蛋白质的功能过程中也起到起到重要的作用。
离子相互作用是通过带电的氨基酸残基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产生的。
酸性氨基酸残基(如谷氨酸和天冬酰胺酸)具有负电荷,而碱性氨基酸残基(如赖氨酸和精氨酸)具有正电荷。
这些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蛋白质形成稳定的空间结构。
此外,离子相互作用还可以通过电荷相互吸引来实现蛋白质与其他分子的结合。
除了以上所述的非共价相互作用,蛋白质之间还可以通过共价键结进行相互作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研究

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是指两个或更多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对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蛋白质相互作用是细胞内分子信号传递、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凋亡和细胞走向疾病等多种生物过程的关键机制。
蛋白质相互作用可分为直接相互作用和间接相互作用两种类型。
直接相互作用是指蛋白质之间直接发生物理上的相互作用,例如酶和底物之间的结合、信号蛋白和受体之间的结合等。
间接相互作用则是通过其他分子(如配体、介导蛋白等)的参与而实现的,例如一些蛋白质通过与DNA结合间接影响基因的表达。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蛋白质功能以及相关生物过程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蛋白质相互作用有助于解析细胞信号传递网络。
细胞内的分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信号传递网络,了解这些网络可以揭示细胞对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原理。
其次,蛋白质相互作用对于药物研发和疾病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许多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靶蛋白质相互作用来调控其功能,因此深入了解蛋白质相互作用可以为药物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同时,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还可以揭示蛋白质功能异常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帮助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蛋白质亲和纯化技术可以用于鉴定和纯化与特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其他蛋白质;蛋白质贾可转染技术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细胞功能的影响;蛋白质亚细胞定位技术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空间位置等。
总之,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和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细胞信号传递网络、药物研发和疾病治疗等方面的机制。
对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还需要结合多种高通量技术的应用,以期进一步深化我们对细胞和生物过程的认识。
蛋白质互相作用

蛋白质互相作用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有机物之一,它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蛋白质的功能多种多样,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它们能够互相作用。
蛋白质互相作用是指两个或多个蛋白质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过程,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是直接的物理接触,也可以是通过介导分子的参与。
蛋白质互相作用的形式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蛋白质互相作用方式。
首先是蛋白质之间的结合作用。
蛋白质可以通过结合形成复合物,这种结合可以是非特异性的,也可以是特异性的。
非特异性结合是指蛋白质之间的结合是非选择性的,主要由静电相互作用和疏水作用驱动。
而特异性结合是指蛋白质之间的结合是选择性的,通过特定的结合位点进行结合。
这种结合可以是酶与底物的结合,也可以是抗体与抗原的结合。
其次是蛋白质之间的相互调节作用。
很多蛋白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时需要与其他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来调节其活性或功能。
例如,激酶与磷酸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调节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
另外,蛋白质可以通过与转录因子的结合来调节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而影响细胞的功能和发育。
蛋白质还可以通过互相激活或抑制来调节彼此的活性。
例如,一些酶可以通过与其他蛋白质的结合来增强其催化活性,这种现象被称为酶的激活。
另外,一些蛋白质也可以通过与其他蛋白质的结合来抑制其活性,这种现象被称为酶的抑制。
蛋白质互相作用还可以通过形成蛋白质复合物来实现信号传递。
在细胞内,许多信号分子需要通过与蛋白质的结合来传递信号,从而触发下游的信号通路。
例如,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质可以通过与配体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影响细胞的功能。
总的来说,蛋白质互相作用是细胞内各种生物功能的基础。
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调节蛋白质的活性和功能,进而影响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深入研究蛋白质互相作用的机制和调控方式,对于理解细胞的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今天的介绍,大家对蛋白质互相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按一定顺序结合形成一条多肽链,再由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多肽链按照其特定方式结合而成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在酸性、碱性、酶等发生水解,在水解的过程中生成多肽,但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
蛋白质还有盐析、变性等性质。
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功能复合物的基础(如线粒体内膜呼吸链)。
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存在方式及相互作用等直接与生物功能相关,在所有生命活动中,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细胞进行一切代谢活动的基础。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能产生许多效应,例如它可以改变蛋白质的动力学特性、形成特异底物作用通道、生成新的结合位点、使蛋白质失活、改变蛋白质对其作用底物的专一性等等。
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较多,目前比较成熟的,有酵母双杂交技术(Y2H)、噬菌体展示技术(PDT)、融合蛋白沉降技术、亚细胞共定定位、免疫共沉淀技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蛋白芯片技术(抗体与蛋白质整列技术)以及融合蛋白亲和色谱法等。
目前,应用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有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方式。
一、酵母双杂交系统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原理是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交系统、三杂交系统和反向杂交系统等。
Angermayr等设计了一个SOS蛋白介导的双杂交系统。
可以研究膜蛋白的功能,丰富了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功能。
此外,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作用也已扩展至对蛋白质的鉴定。
二、噬茵体展示技术在编码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上连接一单克隆抗体的DNA序列,当噬菌体生长时,表面就表达出相应的单抗,再将噬菌体过柱,柱上若含目的蛋白,就会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这被称为噬菌体展示技术。
蛋白质的四种相互作用

蛋白质的四种相互作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之一,它在维持生命活动和调节生物体各种功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的功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而蛋白质的结构主要由其内部的四种相互作用所决定。
这四种相互作用分别是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
氢键是蛋白质中最重要的相互作用之一。
氢键是指氢原子与电负性较高的原子间的作用力。
在蛋白质中,氢键主要是由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之间的氢键形成的。
例如,蛋白质中的α-螺旋结构中,氢键起到了稳定螺旋结构的作用。
此外,在蛋白质的折叠过程中,氢键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蛋白质折叠成特定的三维结构。
离子键也是蛋白质中常见的相互作用之一。
离子键是指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在蛋白质中,离子键主要是由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之间的氨基和羧基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形成的。
离子键的形成可以增强蛋白质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在蛋白质的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蛋白质中的酶类分子通常通过离子键与底物结合,从而发挥催化作用。
第三,范德华力是蛋白质中相互作用的另一种重要形式。
范德华力是指分子之间由于电子云的运动而产生的瞬时偶极子,从而形成的吸引力。
在蛋白质中,范德华力主要是由蛋白质中的非极性残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范德华力在蛋白质的折叠和稳定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范德华力也可以在蛋白质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蛋白质与配体的结合。
疏水作用也是蛋白质中重要的相互作用之一。
疏水作用是指非极性物质在水中聚集形成的力。
在蛋白质中,疏水作用主要是由蛋白质中的非极性残基在水中形成疏水核心,从而使蛋白质分子折叠成特定的三维结构。
疏水作用在蛋白质的折叠和稳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疏水作用也可以在蛋白质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蛋白质与膜脂质的相互作用。
蛋白质的四种相互作用,即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是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基础。
这些相互作用在蛋白质的折叠、稳定和功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互作

WW结构域
30-4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三股反平行β 片层结构域,含两个高度保守的色氨酸 WW而得名,识别富含脯氨酸的序列XPPXY, 参与非受体信号转导、转录调节和蛋白 质降解等过程。
PDZ结构域
由80-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包含2个 α-螺旋和6个β-折叠,常以串联重复拷 贝存在,是构成支架蛋白的重要结构, 在细胞膜蛋白质的聚集中发挥重要作用。
出现假阳性。实验所检测到的相互作用可能时 由蛋白质所带电荷引起的,并不是生理性的相 互作用;蛋白的相互作用可能并不是直接的, 可是由第三者作为中介的;有时会检测到两种 在细胞中不可能相遇却有极强亲和力的蛋白。 因此实验结果还应经其他方法验证。
免疫共沉淀 (co-immunoprecipitation)
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构域识别蛋白 质的翻译后修饰
SH2结构域识别含磷酸化酪氨酸模体
FHA结构域和MH2结构域识别含磷酸化 丝氨酸/苏氨酸模体
Bromo结构域识别组蛋白中的乙酰化赖 氨酸
Chromo结构域识别组蛋白中的甲基化 赖氨酸
衔接蛋白和支架蛋白是蛋白质复合体 的接头和骨架
Adaptor protein GRB2(growth factor receptor-binding
• Monitor changes in acceptor fluorescence 检测受 体荧光
• Simultaneously measure changes in both donor and acceptor fluorescence using spectral imaging 同时检测受体和供体荧光
酵母双杂交
优点
1. 作用信号是在融合基因表达后, 在细胞内重建转录因 子的作用而给出的, 省去了纯化蛋白质的繁琐步骤。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细胞内和细胞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蛋白质的功能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结构和特性,还依赖于与其他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同一蛋白质分子的不同结构域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同蛋白质分子之间。
蛋白质相互作用对于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常见类型是蛋白质间的结合。
这种结合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实现,例如氢键、离子键、疏水相互作用和范德华力等。
蛋白质结合的目的是形成蛋白质复合物,从而参与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过程。
例如,酶与底物之间的结合是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例子。
酶通过与底物结合,催化生化反应并调节代谢过程。
此外,蛋白质间的结合还可以调节信号传导、细胞黏附和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
除了蛋白质间的结合,蛋白质也可以与其他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如核酸和多糖。
蛋白质与核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基因表达和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
例如,转录因子是一类能够与DNA 结合的蛋白质,它们通过与DNA特定序列结合来调控基因的转录。
蛋白质与多糖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涉及到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壁的形成。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通过类似蛋白质间结合的方式实现,从而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是蛋白质的修饰。
蛋白质修饰是指通过添加化学基团或改变蛋白质结构来改变其功能的过程。
常见的蛋白质修饰包括磷酸化、甲基化、乙酰化和泛素化等。
这些修饰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电荷、空间结构和亲疏水性,从而影响其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
蛋白质修饰在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周期调控和蛋白质降解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之,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对于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功能起着关键作用。
蛋白质可以通过与其他蛋白质的结合或与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其功能。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调节酶的催化活性、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和基因的表达调控等生物过程。
此外,蛋白质的修饰也是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能够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和特性。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体外共沉淀法(Co-Immunoprecipitation):利用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后,通过共沉淀的方式来寻找与目标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其他蛋白质。
2. 酵母双杂交法(Yeast Two-Hybrid):利用酵母细胞中的转录激活子域和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来筛选相互作用蛋白。
3. 蛋白质亲和纯化法(Protein Affinity Purification):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亲和纯化系统,将目标蛋白质与其他潜在相互作用蛋白质结合,并通过亲和柱等手段分离纯化相互作用蛋白质。
4. 融合蛋白技术(Fusion Protein):利用蛋白质融合技术,将目标蛋白质与报告标记或纯化标签蛋白质进行融合,通过检测标签蛋白质来确定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5. 走向复合物的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将目标蛋白质与其他潜在相互作用蛋白质共同提取纯化,然后通过质谱分析来鉴定复合物中的蛋白质。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来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蛋白质互作

SH2结构域
约100个氨基酸序列,识别磷酸化的酪氨 酸及相邻的3-6个氨基酸残基。
SH3结构域
由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存在于各种蛋 白激酶和衔接蛋白中,识别富含脯氨酸 的序列R/KXXPXXP或PXXPXR/K,其亲和力 与脯氨酸残基及相邻氨基酸残基组成相 关。
PH结构域
100-1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存在于多种 细胞骨架蛋白,蛋白激酶、PLC超家族中。
兼具结合脂类和蛋白质的能力,参与细 胞信号转导。
WW结构域
30-4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三股反平行β 片层结构域,含两个高度保守的色氨酸 WW而得名,识别富含脯氨酸的序列XPPXY, 参与非受体信号转导、转录调节和蛋白 质降解等过程。
PDZ结构域
由80-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包含2个 α-螺旋和6个β-折叠,常以串联重复拷 贝存在,是构成支架蛋白的重要结构, 在细胞膜蛋白质的聚集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构域是蛋白质中折叠较为紧密且具有 一定功能的球状和纤维状的结构,以模 块方式具有多种不同功能的分子。
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构域专指那些可以识 别其他蛋白质的特殊结构,从而介导两 个蛋白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域,一 般由50-100个氨基酸组成。
结构域结构域相互作用 结构域-肽段模体相互作用
protein2) SH3-SH2-SH3 NCK(noncatalytic region of tyrosine
kinase) SH3-SH3-SH3-SH2 Scaffold protein JIP-1(JNK-interacting protein1)
PPI 研究的医学意义
PPI异常可导致细胞活动失控
相互作用能力的丧失可丧失原有的正常调节。 突变也可产生新的相互作用。
蛋白相互作用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
蛋白相互作用
蛋白相互作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蛋白质形成蛋白质复合体或多蛋白网络的现象。
单一的蛋白质难以发挥复杂的生物学功能,通常需要多个蛋白相互结合实现复杂的细胞学功能。
生物体内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主要以3种形式存在:形成多亚
基蛋白质四级结构(血红蛋白4个亚基的装配)、蛋白复合体(病毒外壳)以及瞬
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研究蛋白相互作用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分为体外和体内两类。
体外的方法主要有蛋白质亲和层析、免疫(共)沉淀、(GST)Pull down、蓝色非变性胶技术(BN-PAGE)亲和印迹、蛋白芯片、核磁共振谱分析等。
体内的分析方法包括酵母双杂交、共聚焦显微技术和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等。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采用Thermo Fisher的Q ExactiveHF质谱平台结合Nano-LC提
供蛋白质互作分析服务技术包裹,可对IP、Co-IP样品及GST融合蛋白Pull-down
等纯化样本中的蛋白/蛋白混合物的质谱鉴定分析,欢迎免费咨询。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与应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命科学的深入研究,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成为了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其中,蛋白质相互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非常多样,其中较为常见的方法包括蛋白质亲和层析、双杂交、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质谱等。
1.蛋白质亲和层析蛋白质亲和层析是一种早期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
通过将待测蛋白质与另一蛋白质或蛋白质结合部位的亲和柱相结合,在柱中的固定相上发生吸附分离。
它具有分离效率高、结合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
它所分离得到的蛋白质,不仅可以用于评估蛋白质内在生物学功能,也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药研究的有用样品。
2. 双杂交技术双杂交技术是一种通过识别两个相互作用蛋白质的方法,它提供了一种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的方便而有效的工具。
该技术可以快速高效的筛选出和特定蛋白质发生交互作用的蛋白质,并且该技术不会影响蛋白质的活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双杂交技术正在被应用到许多疾病的研究中,并为药物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是有利于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方法,也是革命性的发展成为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一个广泛应用领域。
该技术可以无损地跟踪两个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其具有无标记的优点。
该方法的使用因效率高和准确性高而变得日益普及。
4.质谱质谱法主要用于快速鉴定蛋白质异构体、翻译后修饰及与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等。
它可以优化生命科学的知识并创建新的科学领域,如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
它的应用已变得越来越广泛,可帮助研究人员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作出更精确的解释。
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应用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包括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药物设计和生物技术的应用。
1.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生物体内可以通过成千上万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细胞内环境。
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

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蛋白质是细胞中一种关键的生物大分子,不仅参与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学过程,如代谢调控、信号传导、细胞骨架的形成等,还可以与其他蛋白质或其他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在维持细胞内的正常功能和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非共价和共价相互作用。
非共价相互作用是指蛋白质分子之间通过非共价键(如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结构,如螺旋、折叠、埋藏等,进而使蛋白质分子具有特定的三维结构和功能。
在维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中,氢键是最重要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之一、氢键的形成需要一个氢供体和一个氢受体,它们通过氢键的形成相互作用起到结合的作用。
离子键是另一种非共价相互作用,它是通过正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离子键主要在蛋白质中的酸、碱性氨基酸残基之间形成,例如谷氨酸和精氨酸之间的相互作用。
范德华力是一种较弱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它是由电子云的涨落引起的,类似于化学键中的选择性吸引力。
除了非共价相互作用外,蛋白质之间还存在共价相互作用。
共价结合是指蛋白质分子之间通过共有电子对的形成而结合的过程。
最常见的共价结合方式是通过硫醚键形成二硫键,通常存在于含有半胱氨酸残基的蛋白质之间。
二硫键的形成可以在蛋白质的折叠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为蛋白质的稳定性和功能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关注。
在细胞内,许多蛋白质都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这些复合物由多个蛋白质分子通过相互作用形成。
这些复合物可以起到协同作用,使蛋白质的功能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例如,在信号转导过程中,一些蛋白质必须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才能正常传递信号。
此外,许多疾病的发生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紊乱有关。
因此,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于揭示生命现象的机制以及疾病的发生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如质谱分析、蛋白质互作组学等,人们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研究方法可以分为生化方法、细胞生物学方法、生物物理化学方法和计算方法等多个方面。
以下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1. 酵母双杂交法(Yeast Two-Hybrid, Y2H)酵母双杂交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PPI研究方法。
该方法利用酵母细胞中两个蛋白质结合后的活性报告基因表达,从而实现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筛选和鉴定。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高通量性能强,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可能存在假阳性结果和只能检测胞内相互作用。
2. 免疫共沉淀法(Immunoprecipitation, IP)免疫共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生化方法,用于鉴定蛋白质相互作用。
该方法基于抗体的特异性,将靶蛋白及其结合蛋白共同沉淀下来,通过蛋白质分析技术(如质谱分析)鉴定共沉淀的蛋白质。
该方法适用于研究细胞内和细胞间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但需要针对每个靶蛋白制备特异性抗体。
3. 原位近距离显微镜法(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FRET是一种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生物物理化学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两个蛋白质分别与一对荧光染料标记,根据能量转移来检测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FRET可以在活细胞和组织中进行,具有高时空分辨率,但需要合适的显微镜设备和特定的染色体系。
4.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法(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SPR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生物物理化学方法。
该方法通过检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信号的变化来定量分析蛋白质间的结合动力学和亲和性。
SPR具有高灵敏度和实时监测能力,可用于定量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但需要具备专业的设备和表面修饰技术。
5. 结构生物学方法结构生物学方法包括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和电子显微镜(Electron Microscopy, EM)等。
第十一章蛋白质的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s)

第⼗⼀章蛋⽩质的相互作⽤(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s)第⼗⼀章蛋⽩质的相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1. 概况随着⼈类基因组测序⼯作的完成,⽣命科学进⼊到后基因组和蛋⽩组的时代。
因此,蛋⽩质的相互作⽤研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命活动过程与蛋⽩质的相互作⽤是密不可分的,如DNA合成、基因转录激活、蛋⽩质翻译、细胞周期调控、信号转导等重要的⽣命过程均涉及到蛋⽩质复合体的作⽤。
下⾯以Wnt 信号通路为例对此加以说明。
Wnt信号通路是⼀条保守性很强的信号通路,该通路调节控制许多的⽣命过程,如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分化及维持、免疫、应激、细胞癌变与凋亡等等。
Wnt信号通路的作⽤分⼦包括:Wnt蛋⽩家族成员、卷曲(frizzled) 蛋⽩、Dishevelled蛋⽩、β-联蛋⽩(β-catenin)、轴蛋⽩(axin)、结肠癌抑制因⼦(APC)、糖原合酶激酶(GSK3β)、β-TrCP蛋⽩、淋巴增强因⼦(LEF)/T细胞因⼦(TCF) 等。
当没有Wnt信号时,GSK3β、APC、axin组成破坏复合体,使β-联蛋⽩被磷酸化,最终泛肽化⽽降解。
细胞核内,转录抑制因⼦Groucho家族成员与转录因⼦TCF形成复合物,通过HMG框结合在靶基因上,抑制靶基因的转录。
当有Wnt信号传⼊时,通路中的下游分⼦Dsh抑制了破坏复合体的作⽤,β-联蛋⽩在胞质中积累进⼊核内,TCF与⼊核的β-联蛋⽩结合,导致其与Groucho的结合下降,从⽽去除抑制作⽤,激活了靶基因的转录。
从上⾯可以看出,蛋⽩质的相互作⽤包括三个⽅⾯:⑴多亚基蛋⽩质的形成:即分离纯化后可形成两个或多个不同蛋⽩质,如⾎红素、⾊氨酸合成酶、⼤肠杆菌DNA合成复合酶等。
⑵多成分的蛋⽩质相互作⽤,如核孔复合体、剪接体、纺锤体等。
⑶瞬时的蛋⽩质相互作⽤,控制着⼀些重要的⽣命活动。
所有的蛋⽩质修饰过程都需要这类相互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概述一、为什么要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二、蛋白质相互作用亲和力:K d=[A][B]/[AB]三、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应用A、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免疫共沉淀,染色质沉淀,抗体筛库B、利用已知的相互作用建立tag:GST pull down,Biotin-Avidin结合,C、直接利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蛋白质亲和层析,酵母双杂交,phage display,Bait蛋白质筛表达库,蛋白质组四、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意义: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五、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获得功能或失去功能I、一些常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Traditional co-purification (chromatography co-purification and co-sedimentation)•Affinity chromatography:GST pull down,Epitope-tag•(co-)Immunoprecipitation•Western和Far-Western blot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Two-Hybrid System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实验过程及原理,注意事项,优缺点)III、研究实例讨论一、酵母双杂交系统作用:发现新的相互作用蛋白质;鉴定和分析已有的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确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功能基团具体过程:见书本优点:是酵母细胞的in vivo相互作用;只需要cDNA,简单;弱的相互作用也能检测到缺点:都是融合蛋白,万一融合出新的相互作用;酵母的翻译后修饰不尽相同,尤其是蛋白质的调控性修饰;自身激活报告基因;基因库德要求比较高,单向1/3是in frame蛋白质毒性;第三者Z插足介导的相互作用;假阳性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原理是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交系统、三杂交系统和反向杂交系统等。
(1)原理:将编码某一蛋白X的DNA序列与DNA结合域BD的编码序列融合形成一个杂交体,将编码另一蛋白Y的DNA序列与DNA激活域AD的编码序列融合形成另一个杂交体,当两个杂交体共转化酵母细胞(此酵母细胞上游有DNA结合位点的报告基因),若X和Y没有相互作用,则单独不能激活报告基因的转录;若X和Y可相互作用,则使BD和AD靠近形成一个有效的转录激活子,激活报告基因的转录。
因此可通过检测报告基因的转录来研究蛋白质X和Y的相互作用。
(2)应用范围1)已知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检测:2)蛋白质的功能域研究:通过对其中某一个蛋白质作缺失或定点突变,再用此系统检测是否还存在相互作用,可阐明其功能域或关键氨基酸;3)克隆新基因和新蛋白:将感兴趣的蛋白质基因与BD基因构建成“诱饵”表达质粒,将某一器官或组织的cDNA文库与AD基因构建成“猎物”基因库,共转化酵母细胞,可筛到与感兴趣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的cDNA序列,并推测其蛋白质序列。
1)二、噬茵体展示技术2)3)在编码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上连接一单克隆抗体的DNA序列,当噬菌体生长时,表面就表达出相应的单抗,再将噬菌体过柱,柱上若含目的蛋白,就会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这被称为噬菌体展示技术。
此技术也主要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有高通量及简便的特点,还具有直接得到基因、高选择性的筛选复杂混合物、在筛选过程中通过适当改变条件可以直接评价相互结合的特异性等优点。
目前,用优化的噬菌体展示技术,已经展示了人和鼠的两种特殊细胞系的cDNA文库,并分离出了人上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信号分子。
4)5)三、等离子共振技术6)7)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已成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新手段。
它的原理是利用一种纳米级的薄膜吸附上“诱饵蛋白”,当待测蛋白与诱饵蛋白结合后,薄膜的共振性质会发生改变,通过检测便可知这两种蛋白的结合情况。
SPR技术的优点是不需标记物或染料,反应过程可实时监控。
测定快速且安全,还可用于检测蛋白一核酸及其它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8)9)四、荧光能量转移技术10)(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FRET:优点:体内测定两个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敏感度高;溶解度好;大分子的主要构象变化能测定;定量和定性测定相互作用。
缺点:只能测定荧光基团大小为(20-100Ǻ)的分子;仪器设备很贵;需要荧光标记FRET可用于研究活细胞生理条件下研究蛋白质-蛋白质间相互作用。
基本原理:在两个不同的荧光基团中,如果一个荧光基团(供体Donor)的发射光谱与另一个基团(受体Acceptor)的吸收光谱有一定的重叠,当这两个荧光基团间的距离合适时(一般小于100 Ǻ),就可观察到荧光能量由供体向受体共振转移的现象,即以前一种基团的激发波长激发时,可观察到后一个基团发射的荧光。
其中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及其突变体的应用最为广泛。
特点:a 反映在当时活细胞生理条件下蛋白质-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过程;b 两个荧光集团间的合适距离为20-100 Ǻ(2-10nm);c 需用荧光或GFP标记测试蛋白。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广泛用于研究分子间的距离及其相互作用; 与荧光显微镜结合,可定量获取有关生物活体内蛋白质、脂类、DNA 和RNA 的时空信息。
随着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发展,FRET 荧光显微镜有可能实时测量活体细胞内分子的动态性质。
提出了一种定量测量FRET效率以及供体与受体间距离的简单方法,仅需使用一组滤光片和测量一个比值,利用供体和受体的发射谱消除光谱间的串扰。
该方法简单快速,可实时定量测量FRET 的效率和供体与受体间的距离,尤其适用于基于GFP 的供体受体对。
FRET就是采用非放射方法,在供体和受体相互靠得很近(1-10 nm)时,将光子能从一个受激发的荧光团(供体)转移到另一个荧光团(受体)。
当它们足够接近时,用CFP的吸收波长激发,CFP的发色基团将会把能量高效率地共振转移至YFP的发色基团上,所以CFP的发射荧光将减弱或消失,主要发射将是YFP的荧光。
两个发色基团之间的能量转换效率与它们之间的空间距离的6次方成反比,对空间位置的改变非常灵敏。
例如要研究两种蛋白质a和b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根据FRET原理构建一融合蛋白,这种融合蛋白由三部分组成:CFP(cyan fluorescent protein)、蛋白质b、YFP(yellow fluorescent protein)。
用CFP吸收波长433nm作为激发波长,实验灵巧设计,使当蛋白质a与b没有发生相互作用时,CFP与YFP相距很远不能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因而检测到的是CFP的发射波长为476nm的荧光;但当蛋白质a与b发生相互作用时,由于蛋白质b受蛋白质a作用而发生构象变化,使CFP与YFP充分靠近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此时检测到的就是YFP的发射波长为527nm的荧光(图1)。
将编码这种融合蛋白的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其在细胞内表达,这样就可以在活细胞生理条件下研究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五、抗体与蛋白质阵列技术蛋白芯片技术的出现给蛋白质组学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研究在不同生理状态下蛋白水平的量变,微型化,集成化,高通量化的抗体芯片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工具,他也是芯片中发展最快的芯片,而且在技术上已经日益成熟。
这些抗体芯片有的已经在向临床应用上发展,比如肿瘤标志物抗体芯片等,还有很多已经应用再眼就的各个领域里。
六、免疫共沉淀技术免疫共沉淀主要是用来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细胞裂解液中加入抗兴趣蛋白的抗体,孵育后再加入与抗体特异结合的结合于 Pansobin珠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若细胞中有正与兴趣蛋白结合的目的蛋白,就可以形成这样一种复合物:“目的蛋白—兴趣蛋白—抗兴趣蛋白抗体—SPA\|Pansobin”,因为SPA\|Pansobin比较大,这样复合物在离心时就被分离出来。
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复合物四组分又被分开。
然后经Western blotting法,用抗体检测目的蛋白是什么,是否为预测蛋白。
这种方法得到的目的蛋白是在细胞内天然与兴趣蛋白结合的,符合体内实际情况,得到的蛋白可信度高。
(1)原理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来。
如果用蛋白质X的抗体免疫沉淀X,那么与X在体内结合的蛋白质Y也能沉淀下来。
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两种目标蛋白质是否在体内结合,也可用于确定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新的作用搭档缺点:一是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能不是直接结合,而可能有第三者在中间起桥梁作用;二是必须在实验前预测目的蛋白是什么,以选择最后检测的抗体,所以,若预测不正确,实验就得不到结果,方法本身具有冒险性,三是可能检测不到低亲和力和瞬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七、pull-down技术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类型有牢固型相互作用和暂时型相互作用两种。
牢固型相互作用以多亚基蛋白复合体常见,最好通过免疫共沉淀(Co- IP)、Pull-down技术或Far-western法研究。
Pull-down技术用固相化的、已标记的饵蛋白或标签蛋白(生物素-、PolyHis-或 GST-),从细胞裂解液中钓出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
通过Pull-down技术可以确定已知的蛋白与钓出蛋白或已纯化的相关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体外传路或翻译体系中检测出蛋白相互作用关系。
1)原理细菌表达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蛋白主要用于蛋白的亲和纯化,也可以将GST融合蛋白作为探针,与溶液中的特异性搭档蛋白结合,然后根据谷胱甘肽琼脂糖球珠能够沉淀GST融合蛋白的能力来确定相互作用的蛋白。
一般在得到目标蛋白的抗体前,或发现抗体干扰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可以启用GST沉降技术。
该方法只是用于确定体外的相互作用。
两种应用:1)确定融合(或探针)蛋白与未知(或靶)蛋白间的新的相互作用2)证实探针蛋白与已知蛋白质间可疑的相互作用生物学意义是一切:1)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分析由蛋白质相互作用改变而产生的生物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