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1 11 系统、模型、仿真的基本概念 1
数据库原理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Ⅰ、学习要点1、准确掌握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本术语、概念;2、数据独立性的概念、分类及实现途径;3、数据模型的概念、分类、要素及作用;4、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含义及作用;5、关系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内容。
Ⅱ、习题一、选择题:1、使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数据和数据间联系的数据模型是()A、层次模型B、网状模型C、关系模型D、实体—联系模型2、DB、DBS、DBMS间的关系是()A、DB包括DBMS和DBSB、DBMS包括DB和DBSC、DBS包括DB和DBMSD、DBS与DB和DBMS无关3、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是()A、数据B、数据模型C、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D、信息4、数据库系统中,用()描述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
A、外模式B、模式C、内模式D、数据模式5、数据库中,导致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A、数据量太大B、数据安全性不高C、数据冗余D、数据完整性约束不强6、划分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的原则是()A、记录的长度B、文件的大小C、联系的复杂程度D、数据及联系的表示方式7、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划分,主要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A、数据安全性B、数据独立性C、结构规范化D、操作可行性8、数据库系统中,用()描述用户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它是用户和数据库系统间的接口。
A、外模式B、模式C、内模式D、数据模式9、数据库系统中,用()描述全部数据的物理存储视图。
A、外模式B、模式C、内模式D、数据模式10、数据库系统中用于定义和描述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语言是()A、DMLB、DDLC、DCLD、SQL11、数据库系统支持的数据共享指的是()A、同一应用的多个程序共享同一数据集合B、多个用户、同一语言程序共享同一数据集合C、多个用户共享同一数据文件D、多种语言、多个用户、多个应用相互覆盖地使用同一数据集合12、数据库系统中,当内模式发生变化时,采用()来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线性系统理论第1章绪论
Wendy Chen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系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系统总是具有具体的物理、 自然或社会属性。
作为系统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的系统,常常是 抽去了具体系统的物理、自然或社会含义,而把它 抽象化为一个一般意义下的系统而加以研究;
系统概念的这种抽象化处理,有助于揭示系统的 一般特性和规律,使系统控制理论的理论和方法具 有普适性。
2020/6/9
线性系统理论 绪论
7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系
3、相对性
Wendy Chen
在系统的定义中,所谓“系统”和“部分”具有 相对的“属性”:
对于一个系统而言,其组成部分通常也是由若 干个更小部分所组成的一个系统;
而这个系统往往又是另一个系统的一个组成部 分。
2020/6/9
线性系统理论 绪论
(4)建立数学模型的途径——机理建模、系统辨识; (5)系统建模的准则——系统模型的简单性和分析 结果的准确性之间折衷。
2020/6/9
线性系统理论 绪论
26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系
系统模型
Wendy Chen
(1)系统模型的作用
* 仿真——通过对实际系统建立模型,以实现在计算 机上对系统进行数学仿真;
建模的目的在于深入和定量地揭示系统行为的 规律性或因果关系性。
建模的实质是对系统的动态过程即各个变量和 参量间的关系按照研究需要的角度进行描述。
2020/6/9
线性系统理论 绪论
25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系
系统模型
Wendy Chen
(1)系统模型的作用 ——仿真、预测、设计控制器; (2)模型类型的多样性——不仅仅是数学模型; (3)数学模型的基本性——是实际系统的行为和特 征的描述;
陈树新现代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第01章
第1章 绪论 在仿真实验方面,现代仿真技术将实验框架与仿真运行
控制区分开来。一个实验框架定义一组条件,它们包括模型 参数、输入变量、观测变量、初始条件、终止条件和输出说 明等。前面已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说明,除此之外,现代仿真 技术与传统仿真技术的区别还在于现代仿真技术将输出函数 的定义也与仿真模型分离开来。这样,当需要不同形式的输 出时,不必重新修改仿真模型,甚至不必重新仿真运行。
第1章 绪论 1.1.2 模型
为了研究、分析、设计和实现一个系统,需要进行实验。 实验的方法通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在真实系统上进 行;另一类是先构造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实验来代替或部分 代替对真实系统的实验。传统上大多采用第一类方法。随着 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第一类方法在某些情况下仍然是必不 可少的,但第二类方法日益成为人们更为常用的方法,其主 要原因在于: (1) 系统还处于设计阶段,真实的系统尚未建立,人们 需要更准确地了解未来系统的性能,这时就只能通过对模型 的实验来了解;
第1章 绪论 对于数学模型而言,当系统的激励是连续信号时,若其
响应也是连续信号,则称其为连续系统;当系统的激励是离 散信号时,若其响应也是离散信号,则称其为离散系统。连 续系统与离散系统常组合使用,可称为混合系统。描述连续 系统的数学模型是微分方程,而描述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是 差分方程。 如果系统的数学模型只有单个输入和单个输出信号,则 称为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如图1.1-1(a)所示;如果系统含 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信号,则称为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如图1.1-1(b)所示。这里仅考虑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第1章 绪论 (2) 在真实系统上进行实验可能会引起系统破坏或发生
故障,例如,对一个处于运行状态的化工系统或电力系统进 行没有把握的实验,将会冒巨大的风险; (3) 需要进行多次实验时,难以保证每次实验的条件相 同,因而无法准确判断实验结果的优劣; (4) 实验时间太长或费用昂贵。 因此,在模型上进行实验日益为人们所青睐,建模技术 也就随之发展起来了。根据建模方法不同可以把模型分为两 大类:一类是物理模型,就是采用一定比例尺按照真实系统 的“样子”制作,沙盘模型就是物理模型的典型例子;另一 类是数学模型,就是用数学表达式来描述系统的内在规律。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题及答案(1-11章)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阶段。
A.数据库系统B.文件系统C.人工管理D.数据项管理答案:A2.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A.具体的机器和DBMSB.E-R图C.信息世界D.现实世界答案:A3.数据库的基本特点是()。
A.(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3)数据冗余大,易移植(4)统一管理和控制B.(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4)统一管理和控制C.(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互换性(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4)统一管理和控制D.(1)数据非结构化(2)数据独立性(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4)统一管理和控制答案:B4.()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
A.数据库系统B.数据库C.数据库管理系统D.数据结构答案:B5.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A.数据B.数据模型C.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D.信息答案:C6. 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
A.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B.用户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C.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D.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答案:C7.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
A.同一个应用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一个数据集合B.多个用户、同一种语言共享数据C.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数据文件D.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盖地使用数据集合答案:D8.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A.数据库B.数据库管理系统C.数据模型D.软件工具答案:B9.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B.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C.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一致D.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答案:A10.数将数据库的结构划分成多个层次,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物理独立性和()。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1章 绪论
(C语言版 语言版) 语言版
主讲教师: 吴让仲 主讲教师:
Instructor: WU, RANGZHONG E-mail: wurangzhong@
1/68
教材 (Text Book) 数据结构(C语言版 数据结构 语言版) 语言版
17/68
逻辑结构的分类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本质,可以分为: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本质,可以分为: 线性结构和 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也可以分为 集合 结构中的数据元素除了同属于一种类型外,别无 结构中的数据元素除了同属于一种类型外, 其它关系. 其它关系. 线性结构 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树型结构 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 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 图状结构或网状结构 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多对 多的关系. 多的关系.
数据结构发展简史
作为独立课程国外1968年开始设立. 作为独立课程国外1968年开始设立. 1968年开始设立 1968年美国KNUTH教授开创了数据结构的最初 1968年美国KNUTH教授开创了数据结构的最初 年美国KNUTH 体系. 体系. 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非计算机专业的主要选修课. 非计算机专业的主要选修课.
25/68
数据结构课程的内容
数据结构是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 数据结构是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和 数学 件之间的一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 是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 程,是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人工智 能等课程的基础.同时,数据结构技术也广泛 能等课程的基础.同时, 应用于信息科学,系统工程, 应用于信息科学,系统工程,应用数学以及各 信息科学 种工程技术领域. 种工程技术领域. 数据结构课程的先修课程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和离散数学. 和离散数学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课后答案
2
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答: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 的分支学科,是由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 1-2.答:计量经济学自 20 年代末、30 年代初形成以来,无论在技术方法还是在应用方面 发展都十分迅速, 尤其是经过 50 年代的发展阶段和 60 年代的扩张阶段, 使其在经济学科占 据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①在西方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成为经济 学课程表中有权威的一部分; ②从 1969~2003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 XX 位获奖者中有 XX 位 是与研究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有关;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甚至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 。③计量经济学方法与其他经济数学方 法结合应用得到发展; ④计量经济学方法从主要用于经济预测转向经济理论假设和政策假设 的检验;⑤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从传统的领域转向新的领域,如货币、工资、就业、福利、 国际贸易等; ⑥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规模不再是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 人们更喜欢建立一些简 单的模型,从总量上、趋势上说明经济现象。 1-3.答:计量经济学方法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 加以描述; 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 用确定性的数学方 程加以描述。 1-4.答: 1-5.答:从计量经济学的定义看,它是定量化的经济学;其次,从计量经济学在西方国家 经济学科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看,也是如此,尤其是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之日起,已有多 人因直接或间接对计量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计量经济学与 数理统计学有严格的区别,它仅限于经济领域;从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全过程看, 不论是理论模型的设定还是样本数据的收集, 都必须以对经济理论、 对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有 透彻的认识为基础。综上所述,计量经济学确实是一门经济学科。 1-6.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经济关系有哪两个基 本特征?
土地信息系统课程习题库和参考答案
第七章 土地信息的表示与可视化
1.土地信息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2.地图与土地信息系统有何联系与区别? 3.地图符号的涵义、作用、构成。 4.实现自动注记放置的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5.面状专题内容的表示方法。 6.专题地图设计的内容。 7.如何进行土地信息的可视化? 8.空间可视化的类型。 9.何为虚拟地理环境,有何特点?
2、 简述土地信息系统的组成、基本功能。
土 地 信 息 系 统 的 组 成 : 一般由硬件、软件、数据库和人组成。硬件的配置主要包括输入设 备(如数字化仪、扫描仪、键盘等),输出设备(如绘图仪、打印机、显视器等),计算机系统,数 据存贮设备(如磁盘和光盘驱动器、磁带机等);信息系统的软件由管理软件和功能软件组成; 土地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Data Base),用于存贮各种空间位置、拓扑关系和非空间数据。 其基本功能:1、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 2、数据格式化、转换、概化;3.数据的存储与组织 4.查询、统计、计算 5、空间分析 6、显示
10 设计题:随着土地管理工作的深入,地籍、地类历史数据的查询与检索越来越频繁,土
地管理工作者对于土地信息系统时空数据管理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即使一座中等 规模的城市,每天土地使用权交易量平均都可达十宗以上。存储并使用这些与日俱增的大量 数据对土地信息系统的时空数据管理功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满足实际工作对时空数据的 管理功能要求,提出你的设计方案。
软件工程各章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个三分 五个十五分第一章 绪论1. 软件2. 文档3. 软件工程4. 软件工程过程5. 软件生存周期6.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第二章 软件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开发计划1. 投资回收2. 纯收人第三章 软件需求分析1. 需求分析2. 数据流3. 数据字典4. 加工5. 数据流图第四章 软件概要设计1. 模块2. 模块化3. 抽象4. 信息隐蔽5. 模块独立性6. 耦合性7. 无直接耦合8. 数据耦合9. 标记耦合10. 控制耦合11. 公共耦合12. 内容耦合13. 内聚性14. 偶然内聚15. 逻辑内聚16. 时间内聚17. 通信内聚18. 顺序内聚19. 功能内聚第五章 软件详细设计1. PAD2. 过程设计语言(PDL)第六章 软件编码1. 程序设计风格2. 程序可移植性第七章 软件测试1. 语句覆盖2. 判定覆盖3. 条件覆盖4. 判定/条件覆盖5. 条件组合覆盖6. 路径覆盖7. 环路复杂性8. 黑盒测试9. 白盒测试10. 驱动模块11. 桩模块12. 单元测试13. 集成测试14. 确认测试15. 调试第八章 软件维护1. 维护2. 校正性维护3. 适应性维护4. 完善性维护5. 预防性维护6. 软件可维护性第九章 软件开发的增量模型1. 原型第十章 面向对象的方法1. 对象2. 类3. 消息4. 方法5. 继承性6. 单重继承7. 多重继承8. 多态性9. 抽象10. 信息隐藏11. 链12. 关联第十一章 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1. 软件可靠性2. 效率3. 可维护性4. 可移植性5. 可互操作性6. 适应性7. 可重用性8. 软件设计质量9. 软件程序质量10. 冗余第十二章 软件工程管理1. 软件配置管理2. 软件配置项3. 基线4. 文档第十三章 软件开发环境1. 软件开发环境2. 软件工具3. CASE4. CASE生存期5. CASE工作台软件工程自考名词解释答案第一章 绪论1. 计算机程序及其说明程序的各种文档.2. 文档是有关计算机程序功能,设计,编制,使用的方案或图形资料.3. 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来定义,开发,维护软件的一门学科.4. 软件工程过程规定了获取,供应,开发,操作和维护软件时,要实施的过程,活动和任务.5. 软件生存周期是指一个软件从得出开发要求开始直到该软件报废为止的整个时期.6.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第二章 软件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开发计划1. 投资回收期就是使累计的经济效益等于最初的投资费用所需的时间.2. 在整个生存周期之内的累计经济效益(折合成现在值)与投资之差.第三章 软件需求分析1. 需求分析是指开发人员要准确理解用户的要求,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将用户非不甘落后将用户非不甘落后 需求陈述转化为完整的需求定义,再由需求定义转换到相应的形式功能规约(需求规格说明)的过程.2. 数据流是数据在系统内传播的路径,因此由一组成分固定的数据项组成.3. 数据字典(Data Dic onary, 简称DD)就是用来定义数据流图中的各个成分的具体含义的,它以一种准确的,无二义性的说明方式为系统的分析,设计及维护提供了有关元素的一致的定义和详细的描述.4. 加工又称为数据处理,是对数据流进行某些操作或变换.5. 数据流图,简称DFD,是SA方法中用于表示系统逻辑模型的一种工具,它以图形的方式描绘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过程.第四章 软件概要设计1. 模块在程序中是数据说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或者是单独命名和编址的元素,在软件的体系结构中,模块是可组合,分解和更换的单元.2. 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要求的功能.3. 抽象是认识复杂现象过程中使用的思维工具,即抽出事物本质的共同的特性而暂不考虑它的细节,不考虑其他因素.4. 信息隐蔽指在设计和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内包含信息(过程或数据),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其他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5. 模块独立性指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的子功能,并且与其他模块的联系最少且接口简单.6. 耦合性也称块间联系.指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序的一种度量.7. 无直接耦合指两个模块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它们分别从属于不同模块的控制与调用,它们之间不传递任何信息.8. 数据耦合指两个模块之间有调用关系,传递的是简单的数据值,相当于高级语言的值传递.9. 标记耦合指两个模块之间传递的是数据结构,如高级语言的数组名,记录名,文件名等这些名字即为标记,其实传递的是这个数据结构的地址.10. 控制耦合指一个模块调用另一个模块时,传递的是控制变量(如开关,标志等),被调模块通过该控制变量的值有选择地执行块内某一功能.11. 公共耦合指通过一个公共数据环境相互作用的那些模块间的耦合.公共数据环境可是是全程变量或数据结构,共享的通信,内存的公共覆盖区及任何存储介质上的文件,物理设备等(也有将共享外部设备分类为外部耦合).12. 当一个模块直接使用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或通过非正常口转入另一个模块内部,这种模块之间的耦合为内容耦合.13. 内聚块又称块内联系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即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14. 偶然内聚指一个模块内的各处理元素之间没有任何联系.15. 逻辑内聚指模块内执行个逻辑上相似的功能,通过参数确定该模块完成哪一个功能.16. 把需要同时执行的动作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模块为时间内聚模块.17. 通信内聚指模块内所有处理元素都在同一个数据结构上操作(有时称之为信息内聚),或者指各处理使用相同的输入数据或者产生相同的输出数据.18. 顺序内聚指一个模块中各个处理元素都密切相关于同一功能且必须顺序执行,前一功能元素的输出就是下一功能元素的输入.19. 功能内聚指模块内所有元素共同完成一个功能,缺一不可.因此模块不能再分割.第五章 软件详细设计1. PAD图指问题分析图(Problem Analysis Diagram),是一咱算法描述工具,它是一种由左往右展开的二维树型结构.PAD图的控制流程为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地执行.2. 过程设计语言(Process Design Language,简称PDL),也称程序描述语言(Program Descrip on Language),又称为伪码.它是一种用于描述模块自法设计和处理细节的语言.第六章 软件编码1. 程序设计风格指一个人编制程序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习惯逻辑思路等.2. 指程序从一个计算机环境移值到另一个计算机环境的容易程序.第七章 软件测试1. 语句覆盖是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被测程序中每个语句至少执行一次.2. 判定覆盖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被测程序中每个判定表达式至少获得一次”真”和”假”值,从而使程序的每一个分支至少都通过一次.3. 条件覆盖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定表达工中每个条件的各种可能的值出现一次.4. 判定/条件覆盖标准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定表达式中的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取值至少出现一次,并使每个判定表达式所有可能的结果也至少出现一次.5. 条件组合覆盖是比较强的覆盖标准,它是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每个判定表达式中条件的各种可能的值的组合都至少出现一次.6. 路径覆盖是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覆盖被测程序中所有可能的路径.7. McCabe定义程序图的环路为程序图中区域的个数.区域个数为边和结点圈定的封闭区域数加上图形外的区域数1.8. 黑盒测试是功能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9. 白盒测试是对程序中尽可能多和逻辑路径进行测试,检验内部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是否有错,实际的运行状态与预期的状态是否一致.10. 驱动模块是用来模拟被测模块的上级调用模块的模块,功能要比真正的上级模块简单得多,它只完成接受测试数据,以上级模块调用被测模块的格式驱动被模块,接收被测模块的测试结果并输出.11. 桩模块用来代替被测试模块所调用的模块它的作用是返回被测模块所需的信息.12. 单元测试指对源程序中每一个程序单元进行测试,检查各个模块是否正确实现规定的功能,从而发现模块在编码中或算法中的错误.13. 集成测试是指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测试,故也称组装测试或联合测试.14. 确认测试又称有效性测试.是为了检查软件的功能与性能是否与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确定的指标相符合所进行的测试.15. 调试是为了确定错误的原因和位置,并改正错误所进行的工作,因此调试也称为纠错.第八章 软件维护1. 在软件运行/维护阶段对软件产品所进行的修改就是维护.2. 为了识别和纠正错误,修改软件性能上的缺陷,应进行确定和修改错误的过程,这个过程就称为校正性维护.3.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据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使应用软件适应这种变化而修改软件的过程称为适应性维护.4. 在犯罪分子件运行时期中,用户往往会对软件提出新的功能要求与性能要求.这种增加软件功能,增强软件性能,提高软件运行效率而进行的维护活动称为完善性维护.5. 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而对软件进行的修改称为预防性维护.6. 软件可维护性是指软件能够被理解,校正,适应及增强功能的容易程度.第九章 软件开发的增量模型1. 软件开发中的原型是软件的一个早期可运行的版本,它反映了最终系统的重要特性.第十章 面向对象的方法1. 对象是人们要进行研究的任何事物,从最简单的整数到复杂的飞机等均可看作对象,它不仅能表示具体的事物,还能表示抽象的规则,计划或事件.2. 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对象的抽象就是类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对象的抽象就是类3. 对象之间进行通信的构造叫做消息.4. 类中操作的实现过程叫做方法,一个方法有方法名,参数,方法体.5. 继承性是子类自动共享父类数据结构和方法的机制这是类之间的一种关系.6. 在类层次中,子类只继承一个父类的数据结构和方法,称为单重继承.7. 在类层次中,子类继承了多个父亲的数据结构和方法,称为多重继承.8. 多态性是指相同的操作或函数,过程可作用于多用户种类型的对象上并获得不同结果.不同的对象收到同一消息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现象称为多态性.9. 抽象是指强调实体的本质,内在的属性,忽略一些无关紧要的属性.10. 信息隐蔽是指所有软件部件内部都有明确的范围以及清楚的外部边界每个软件部件都有友好的界面接口,软件部件的内部实现与外部可访问性分离.11. 链表示对象间的物理与概念联结.12. 关联表示类之间的一种关系,就是一些可能的链的集合.第十一章 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1. 软件按照设计要求,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不出故障,持续运行的程度.2. 为了完成预定功能,软件系统所需的计算机资源和程序代码数量的程度.3. 找到并改正程序中的一个错误所需代价的程度.4. 将一个软件系统从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移植到另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中运行时所需的工作量.5. 将一个系统耦合到另一个系统所需的工作量.6. 修改或改进一个已投入运行的软件所需工作量的程度.7. 一个软件能再次用于其他相关应用的程度.8. 设计的规格说明书要符合用户的要求.9. 程序要按照设计规格说明所规定的情况正确执行.10. 冗余是指实现系统规定功能是多余的那部分资源,包括硬件,软件,信息和时间.第十二章 软件工程管理1. 软件配置管理,简称SCM,是一组管理整个软件生存期各阶段中变更的活动是一组管理整个软件生存期各阶段中变更的活动2. 软件配置项是软件工程中产生的信息项,它是配置管理的基本单位.3. 基线是软件生存期中各开发阶段的一个特定点,它的作用是把开发各阶段工作的划分更加明确化,使本来连续的工作在这些点上断开,以便于检查与肯定阶段成果.4. 文档是指某种数据媒体和其中所记录的数据.在软件工程中,文档用来表示对需求,工程或结果进行描述,定义,规定,报告或认证的任何书面或图示的信息.它们描述和规定了软件设计和实现的细节,说明使用软件的操作命令.第十三章 软件开发环境1. 软件开发环境是相关的一组软件工具集合,它支持一定的软件开发方法或按照一定的软件开发模型组织而成.2. 软件工具是指为支持计算机软件的开发,维护,模拟,移植或管理而研制的程序系统.3. CASE是一组工具和方法的集合,可以辅助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软件开发.4. 一个组织中的CASE系统从被始需求到完全废弃这一生存期.5. 一个CASE工作台是一组工具集,支持像设计,实现或测试等特定的软件开发阶段.。
《数控原理与系统》第1章_绪论
伺服驱动 装置
机 床 本 体 位置 检测 装置
图1.3 数控系统的组成结构
第1章 绪论
1.1.2
數控系統的組成結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各組成部分的功能
1. 數控裝置 其功能是從輸入裝置接收零件程式,並對其進行解碼、 插補等處理,最後輸出進給信號和主軸啟/停、刀具選擇等輔助 控制信號。 2. 輸入/輸出裝置 是操縱者和數控裝置間的“人—機”介面,用 來輸入編輯零件程式、操作命令,輸出顯示機床工作狀態、工作 座標等資訊。常見的輸入輸出裝置有:CRT顯示/MDI鍵盤、紙帶 閱讀機、上位電腦等。 3. 伺服驅動裝置 用來把數控裝置輸出的信號進行功率放大,以驅 動伺服電動機拖動機床運動。 4. 機床電氣控制邏輯 用來實現主軸起/停、換刀等輔助控制功能, 並零件程式的執行與這些輔助動作同步。 5. 位置檢測裝置 用來檢測工作臺的實際位置,輸出位置回饋資訊, 實現閉環或半閉環位置控制,提高控制精度。
第1章 绪论
1.2 數控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1.2.1 數控技術的產生
數控技術是 20 世紀 40 年代後期為適應複雜外形零件 的加工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自動化技術,其研究起源於飛 機製造業。1949年美國帕森(Parsons)公司接受美國空 軍委託,研製一種計算控制裝置,用來實現飛機、火箭 等複雜零部件的自動化加工,於是Parsons公司提出了用 數字資訊來控制機床自動加工外形複雜零件的設想,並 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伺服機構研究所合作,於1952 年研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數控機床 ---- 三座標立式數 控銑床,可控制銑刀進行連續空間曲面的加工,由此拉 開了數控技術研究的序幕。
0112
微型计算机
数控系统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三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发展心理学的界说(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1)心理活动与心理现象①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或称心理,是指人在实践活动和生活活动中,与周围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必然产生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
②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
a.人的心理过程第一,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
第二,情感过程: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惧等对周围环境的态度体验。
第三,意志过程:根据既定目的,克服困难,做出努力,并通过行为去处理和变革客观的现实。
b.人格人格(personality),又称个性,是指对待某个事件,不同的人在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和价值观等方面会表现出差异,这种差异既与个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后天的经验和学习有关。
(2)心理科学的特殊性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不同,它不具形体,不能直接观察得到。
心理活动通过人的外部行为,主要是动作和言语表现出来。
①人的行为受到心理活动的支配和调节。
外部行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心理过程和人格对行为有很大影响。
②人是有意识的高等动物,人的心理非常复杂,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某些心理活动。
因此根据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分析某种心理活动时,必须非常谨慎。
③人心理的复杂性、外部行为的多变性,并不意味着无法研究人的心理活动。
通过较长的时间、全面系统地观察或借助于仪器分析,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有所了解。
2.发展心理学发展,一般泛指某种事物的增长、变化和进步。
人的发展指的是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其中,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包括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
(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MACH4008012.课程体系 / 类别:专业类/专业核心课3.学时 /学分:56学时/ 3学分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积分变换、理论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级程序设计5.适用专业:机械大类专业(包括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和工业工程)二、课程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是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授课内容是运用现代数学知识、自动控制理论和信息技术来分析、设计典型机电控制系统。
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和工具来解决机械工程基本问题的系统分析设计能力、综合创新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计算机仿真实训、实验教学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实现机械系统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学会典型机电系统的数学建模、运行性能分析和系统设计、校正与补偿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机电控制系统分析设计能力,以及对复杂机械系统的控制问题进行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并了解机械控制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支撑毕业要求中的相应指标点。
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课程目标 1. 掌握机械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原理,具备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的基础概念;掌握典型机电传动单元与系统的数学建模方法;掌握机电系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设计校正方法。
(毕业要求中的第 1)课程目标 2. 培养学生对机械控制工程中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能够对复杂机械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并能够采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仿真,能够构建实验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具有研究和解决机械控制工程问题的能力。
(毕业要求中的第 2 、4)课程目标 3. 初步了解机械系统常用的控制方法,以及现代控制和智能控制的原理,了解机械控制理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控制工程领域新技术新方法对复杂机械工程中的系统控制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的能力。
飞行器系统辨识课程
三坐标值为 u, v和 w.
机体与地面轴的关系
¾ 欧拉角,包括俯仰角 θ ,
偏航角ψ 和滚转角 φ .
¾ 机体系相对地面系的转动 角速度在机体轴上的分量, 记作 p, q, r .
12
第2章 飞行器动力学系统模型
(3)气流坐标轴系:Oxa ya za
2012/4/28
5
第1章绪论
1.3 系统辨识的 主要内容
2012/4/28
6
第1章绪论
1.4 系统辨识的主要功用
¾ 建模与仿真、性能预测、故障诊断、自适应控制
1.5 动力学系统辨识 ¾ 集中参数系统:数学模型是常微分方程
飞行器刚体运动方程是常微分方程组,属集中参数系统, 因此刚体运动的气动力参数辨识是集中参数系统辨识。
¾ 定义坐标系,然后定义描述位置、速度和姿态的物 理量。
(1)地面坐标轴系:Og xg yg zg (2)机体坐标轴系: Oxyz (3)气流坐标轴系: Oxa ya za (4)航迹坐标轴系: Oxk yk zk
2012/4/28
11
2012/4/28
(1)地面坐标轴系:Og xg yg zg
¾ 位置矢量通常在此坐标系下描述, 三坐标值为 xg , yg 和 zg .
x
ya
y
2012/4/28
z a
za z
μ
z
y
V
¾ 气流姿态角,包括迎角α ,
侧滑角 β 和航迹倾斜角 μ .
气流坐标轴与机 体坐标轴的关系
x
V
xa
13
第2章 飞行器动力学系统模型
(4)航迹坐标轴系: Oxk yk zk
¾ 航迹角度,包括航迹
第1章 绪论 [系统辨识理论及Matlab仿真]
(2)按概率角度分:确定性的、随机性的 确定性模型所描述的系统,当状态确定后,其输出响应是唯一
系统辨识是根据系统的试验数据来确定系统的数学模型,必须 存在实际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
6
1.1 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1)理论分析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系统的运动规律,运用已知的定律、
定理和原理,例如力学原理、生物学定律、牛顿定理、能量平衡方 程、传热传质原理等,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推导,建立系统的数学模 型。
(4)按时间刻度分:连续的、离散的 用来描述连续系统的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等,用来描
述离散系统的模型有差分方程、状态方程等。
(5)按参数与时间的关系分:定常的、时变的
定常系统的模型参数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而时变系统的
模型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19
(6)按参数与输入输出关系分:线性的、非线性的 线性模型用来描述线性系统,其显著特点是满足叠加原理和
则。一般采用输出误差准则,即当实际系统的输出和模型的输出
分别为 yk 和 ymk 时,输出误差为
k yk ymk
28
1.7 系统辨识的分类
系统辨识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描述系统数学模型的不同可分 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辨识、集中参数系统和分布参数系统辨识; 根据系统的结构可分为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辨识;根据参数估计方 法可分为离线辨识和在线辨识等。另外还有经典系统辨识和近代系 统辨识、系统结构辨识和系统参数辨识等分类。其中离线辨识与在 线辨识是系统辨识中常用的2个基本概念。
控制工程基础(王建平)章 (1)
第1章 绪论 图1-8 典型反馈控制系统方框图
第1章 绪论
(1) 给定元件——主要用于产生给定信号或输入信号的 元件,用于确定被控对象的给定量。
(2) 测量元件——或称为反馈元件,主要用于测量被控 变量或输出量,并将其转换为便于传送的另一物理量。 例如 炉温控制系统中的热电偶。
(3) 比较元件——用于比较输入信号和测量环节所测得 的反馈信号,并产生一个小功率的偏差信号,用于对被控对象 进行控制。
第1章 绪论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不仅使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 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改善了劳动条件, 而且在人类征服自然、探索新能源、发展空间技术和改善人民 物质生活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动控制的概念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正向其他领域渗透, 其应用范围逐步扩展到交通管理、生物医学、生态环境、经济 管理、社会科学和其他许多社会生活领域, 并为各学科之间 的相互交流与渗透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1章 绪论 图1-4 电炉炉温控制系统
第1章 绪论
假设系统已调好,处于平衡状态,即u1=u2,Δu=0,电动 机不动,此时炉温T=T0=680℃。 若因某种原因使炉温T高于要 求的炉温T0,即T>T0,则有u1<u2,使得偏差Δu=u1-u2<0。 经 放大后使ud≠0, ud的极性决定直流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带动调 压器手柄朝减小加热电流的方向转动,使炉温T 及反馈信号u2下降,进而使Δu与ud下降,直到u1=u2,Δu=0时, 电动机才停止转动,电炉的温度恢复到要求的数值。 此时系 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炉温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1-5所示。
第1章 绪论
到20世纪50年代,经典控制理论已发展的相当成熟,形成 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经典控制理论主要以传递函数为基础,以时域分析法、根轨迹 法和频域分析法为核心,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 分析和设计问题。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多输入、 多输出的现代设备变得愈来愈复杂,所以需要大量方程来描述 现代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
1.1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相关概念说明
1. 被控对象 2. 被控量 3. 控制器 4. 控制量
5. 参考输入量 6. 偏差信号
7. 反馈 8. 测量元件 9. 比较元件 10. 定值元件 11. 执行元件 12. 扰动信号
1.1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6. 按照系统输入输出端口关系分类 单入单出控制系统 多入多出控制系统
图1-10 自动控制系统输入输出端口关系示意图
1.4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
1.4.1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
1. 稳定性 2. 准确性 3. 快速性
1.4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
1.4.1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
的高次幂或乘积项的函数。如 就是非线性函数。
dd 2( 2 y t)tx(t)dd (ty )ty(t)y2(t)x(t)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4. 按照系统参数是否随时间变化分类 定常控制系统 时变控制系统
5. 按照系统传输信号的分类
1.5 自动控制理论的内容与发展
自动控制理论根据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3. 智能控制理论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
智能控制理论的研究以人工智能的研究为主要方 向,引导人们去探讨自然界更为深刻的运动机理。
高等教育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列规划教材
自动控制原理
高等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 组编 主编 吴秀华 邹秋滢 郭南吴铠 主审 孟 华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第1章 Simulink系统仿真 绪论
表1.2 Simulink的部分软件工具包
DSP Blockset Fixed-Point Blockset Power System Blockset Dials & Gauges Blockset Communications Blockset CDMA Reference Blockset CDMA Nonlinear Control Design Blockset Motorola DSP Developer’s Kit TI DSP Developer’s Kit 数字信号处理工具包 定点运算控制系统仿真工具包 电力电动系统工具包 交互图形和控制面板设计工具包 通讯系统工具包 CDMA通讯系统设计和分析工具包 非线性控制设计工具箱 Motorola DSP开发工具箱 TI DSP开发工具箱
数学模型可以分为许多类型。按照状态变化可分
为动态模型和静态模型。用以描述系统状态变化过程 的数学模型称为动态模型。而静态模型仅仅反映系统 在平衡状态下系统特征值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常用代 数方程来描述。按照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可分为确定性 模型和随机性模型。若一个系统的输出完全可以用它 的输入来表示,则称之为确定性系统。若系统的输出 是随机的,即对于给定的输入存在多种可能的输出, 则该系统是随机系统。
仿真软件是一类面向仿真用途的专用软件,它可能 是面向通用的仿真,也可能是面向某个领域的仿真。 它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为仿真提供算法支持。 (2) 模型描述,用来建立计算机仿真模型。 (3) 仿真实验的执行和控制。 (4) 仿真数据的显示、记录和分析。 (5) 对模型、实验数据、文档资料和其它仿真信息的 存储、检索和管理(即用于仿真数据信息管理的数据库 系统)。
环境,只需用鼠标拖动的方法便能迅速地建立起系统
《逻辑学》全部课件第1-11章
⑤ 指称一种哲学理论 例如: 列宁曾说:“逻辑不是关于思维的外在形式的 学说,而是关于世界的全部具体内容及对它的认 识的发展规律的学说。“ 再如: 列宁还说:“逻辑是关于认识的理论、关于真 理的理论。” 又如: 一些哲学著作中说的“黑格尔的逻辑学说”、 “康德的先验逻辑”等。
现代汉语中“逻辑”的含义: ▲ ① 指客观事物的规律 ② 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③ 指某种特殊的观点、方法 ④ 指一门学科,即逻辑学 ⑤ 指称一种哲学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 一、逻辑概念与逻辑学科 1.逻辑概念: 英语logic的音译,来源于古希腊语logos,有 “思维”、“言辞”、“理性”、“秩序”、 “规律”等含义。 现代汉语的含义有: ① 指客观事物的规律
例如: 森林的滥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导致 了洪水的爆发,这是合乎逻辑的。 再如: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是自然界的逻辑,也 是市场竞争的逻辑。 又如: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生活
(2)什么是思维形态 概念、命题(判断)和推理,就是三种基本的 思维形态。
现代逻辑所说的“词项”(term)、“命题” (proposition)和“推论”(argument)分别 对应于传统逻辑所说的“概念”(concept)、 “判断”(judgment)和“推理” (inference)。现代逻辑之所以要做这样的改 变,是为了突显逻辑学的语言学性质,从而削弱 传统逻辑所包含的过多的心理学成分。另一方面, 逻辑学也不是语言学,而是介于心理学和语言学 之间的一门学科。相应地,“词项”介于“概念” 和“语词”(word)之间,“命题”介于“判 断”和“语句”(sentence)之间,“推论”介 于“推理”和“句群”(sentence group)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
第1章绪论/1
1.1系统、模型、仿真的基本概念1
1.2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发展历史3
1.3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发展趋势5
1.4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应用7
1.4.1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7 1.4.2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8 1.4.3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教育与训练中的应用8 1.4.4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9 1.5关于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几点补充10
参考文献12
第2章常用系统建模方法/13
2.1系统模型的概述13
2.1.1系统模型的分类14
2.1.2建模方法的分类及建模原则15
2.1.3建模步骤的划分15
2.2建模的逻辑思维方法19
2.2.1抽象19
2.2.2归纳21
2.2.3演绎22
2.2.4类比24
2.2.5移植25
2.3图解建模法26
2.3.1图的概念26
2.3.2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模型27
2.3.3网络模型的有向图结构28
2.3.4权值的设定30
2.4层次分析法33
2.4.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33
2.4.2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方法36
2.4.3层次分析法的实例38
2.5概率统计法40
2.5.1时间序列预测模型41
2.5.2聚类分析在群决策问题中的运用44 系统建模与仿真参考文献53
第3章连续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54
3.1连续系统模型的概述54
3.2微分方程建模方法56
3.2.1新产品销售模型57
3.2.2弱肉强食模型61
3.3分布参数建模方法66
3.3.1分布参数系统模型研究的必要性66 3.3.2分布参数模型的数学描述67
3.3.3分布参数系统模型的特点67
3.3.4一个典型的分布参数系统例子68 3.4频域建模方法70
3.4.1替换法70
3.4.2根匹配法75
3.5连续系统数值仿真方法76
3.5.1数值积分法76
3.5.2数值积分法的稳定性分析85
3.5.3分布参数系统仿真算法86
参考文献92
第4章离散事件系统建模方法/94
4.1离散事件系统模型94
4.1.1离散事件系统的基本要素95
4.1.2离散事件仿真模型的部件与结构97 4.2Petri网建模99
4.2.1Petri网的基本概念99
4.2.2条件/事件系统103
4.2.3库所/变迁网105
4.3活动循环图法和实体流图法109
4.3.1活动循环图法109
4.3.2具有逻辑实体和到达活动的ACD115
4.3.3实体流图法117
4.4排队系统122
4.4.1排队系统的基本概述122
4.4.2单服务员排队服务系统的仿真方法123
4.4.3快餐店排队问题126
4.5库存模型129
4.5.1库存系统的基本概念130
4.5.2确定型库存系统130
4.5.3随机型库存系统133
4.5.4库存系统的仿真方法137
参考文献137
第5章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方法/139
5.1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基本策略139
5.1.1事件调度法139
5.1.2活动扫描法142
5.1.3进程交互法145
5.2仿真时钟推进机制149
5.3消息驱动的仿真机制156
5.4混合系统仿真策略162
5.4.1混合系统的一般模型163
5.4.2混合系统的仿真算法165
5.5蒙特卡罗仿真方法167
5.5.1蒙特卡罗法概述167
5.5.2股票价格的蒙特卡罗仿真169
5.5.3蒙特卡罗法在系统可靠性仿真中的应用171 参考文献175
第6章随机模型的确定/176
6.1随机模型概述176
6.2已知分布类型估计分布参数179
6.2.1分布参数的类型180
6.2.2分布参数估计182
6.3假定分布类型192
6.3.1归纳统计量法192
6.3.2直方图法194
6.3.3概率图法196
6.4经验分布197
参考文献198
第7章随机变量的实现/199
7.1随机变量实现的概述199
7.2随机数发生器设计201
7.2.1线性同余法201
7.2.2混合同余法204
7.2.3乘同余法204
7.2.4取小数法205
7.2.5其他随机数发生器的设计方法206
7.3随机数发生器测试207
7.4随机变量实现的原理211
7.4.1逆变法212
7.4.2组合法215
7.4.3取舍法217
7.4.4卷积法220
7.5常用分布类型随机变量的实现221
7.5.1常用连续分布类型随机变量的实现221
7.5.2常用离散分布类型随机变量的实现225
参考文献227
第8章高层建模与仿真方法/228
8.1面向对象的建模与仿真228
8.1.1面向对象方法概述228
8.1.2面向对象的概念和技术231
8.1.3面向对象的离散事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238 8.1.4面向对象的连续系统的建模与仿真242
8.2统一建模语言UML 249
8.2.1 UML的起源249
8.2.2 UML语义250
8.2.3 UML的图形表示252
8.2.4 UML的特点260
8.3基于Agent建模方法261
8.3.1 Agent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61
8.3.2基于Agent的建模方法265
8.4多分辨率建模技术271
8.4.1概述及多分辨率建模的发展历史271
8.4.2多分辨率建模的基本概念272
8.4.3研究多分辨率建模的必要性273
8.4.4目前的研究方法的介绍274
8.4.5模型间的一致性问题279
8.4.6高层体系结构下多分辨率建模的实现问题280 参考文献281
第9章建模与仿真的校核、验证与确认综述/282 9.1建模与仿真VV&A概述282
9.1.1 VV&A的基本概念282
9.1.2 VV&A的一般原则284
9.1.3 VV&A作用于M&S生命周期286
9.2校核与验证的技术与方法分类288
9.3随机模型拟合优良度常用检验方法292
9.3.1χ2检验292
9.3.2柯尔莫哥洛夫 斯米尔诺夫检验293
9.4仿真系统输出统计分析296
9.4.1置信区间法296
9.4.2谱分析法298
9.5贝叶斯方法300
参考文献302
第10章分布式交互仿真/304
10.1分布式交互仿真的起源、发展与意义304
10.1.1分布式交互仿真的起源及发展历程304
10.1.2分布式交互仿真的意义与应用305
10.2 DIS 306
10.2.1 DIS系统的设计原则307
10.2.2 DIS系统的关键技术308
10.2.3 DIS系统体系结构309
10.2.4现有DIS标准简介312
10.3高层体系结构317
10.3.1高层体系结构的起源317
10.3.2HLA的组成319
10.3.3HLA规则320
10.3.4对象模型模板323
10.3.5RTI接口规范分析339
参考文献347
第11章常用建模与仿真工具简介/348
11.1 Matlab简介348
11.1.1矩阵生成和运算349
11.1.2复杂矩阵运算350
11.1.3程序控制流与函数M 文件351
11.1.4图形输出功能353
11.1.5高级数值计算354
11.1.6 Simulink356
11.2 Swarm——multi Agent的仿真平台361
11.2.1 Swarm与复杂适应系统简介361
11.2.2 Swarm的逻辑结构362
11.2.3 Swarm仿真系统结构366
11.3 HLA仿真开发平台369
11.3.1 LabWorks介绍369
11.3.2 pRTI介绍377
11.3.3其他HLA开发平台380
参考文献380
第12章建模与仿真实例汇编/381
12.1密闭空间内的气体泄漏扩散仿真381
12.1.1密闭空间内的气体泄漏后的自由扩散过程仿真381 12.1.2密闭空间内的气体泄漏后的对流扩散仿真386
12.1.3密闭空间打开通风口时气体对流扩散仿真388 12.2调节作用下投资策略的模型391
12.2.1项目价值路径的模拟392
12.2.2期权定价公式393
12.2.3数值求解期权价值395
12.2.4调节作用参数对期权价值的影响分析396 12.3三峡船闸运行二维可视化仿真397
12.4肿瘤细胞生长模型及仿真406
12.4.1含有抑制物质的肿瘤生长模型406
12.4.2含有肿瘤血管生长因子的数学模型411
12.5钙离子扩散仿真413
12.5.1钙振荡的意义414
12.5.2钙的调控机制414
12.5.3钙振荡形成机制的几种学说415
12.5.4三磷酸肌醇影响钙释放的数学模型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