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中国(从先秦到1840)

合集下载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中国文学史分期一中国文学史分期:1、中国古典文学史:(先秦至1840)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东汉建安年代至隋统一)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1644至1840)2、中国近、现代文学史(1840至1949)3、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至今)二、各阶段的主要文学成就和现象(一)先秦文学1、总体特点:从萌芽到初步发展阶段①、没有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②从本质上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2、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①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诗歌305篇,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初步开创诗歌创作的艺术传统。

②历史散文:以记事记言为主,主要有《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战国策》(国别体)等③诸子散文: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产生了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等,《庄子》的文学性最强。

④楚辞:其明显的特征是具有楚文化的独特风采,以六、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

屈原运用楚辞体创作了《九歌》、《九章》,其代表作《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与《诗经》并称“风骚”。

(二)秦汉文学1、总体特点: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1)出现完全以文学的感染力为目标的文学样式:赋(2)文学创作的兴盛(3)出现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4)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2、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1)辞赋:汉赋经过了骚体赋、大赋、小赋几个发展阶段。

(2)乐府诗: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乐府本是建于西汉武帝时的官方采诗机构,其所采集的民歌即为乐府诗。

乐府诗长于叙事,五言、杂言为主,奠定了中国叙事诗的基础。

(3)文人五言诗: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与乐府诗长于叙事不同,五言诗长于抒情。

评价“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4)《史记》:代表两汉散文文学的最高成就的是《史记》。

口号标语之历史上的标语口号

口号标语之历史上的标语口号

历史上的标语口号【篇一:中国历史上振奋过中国人的标语口号】中国历史上振奋过中国人的标语口号一、古代中国(从先秦到1840)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东汉名臣陈蕃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13、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20、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将进酒》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23、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国乡村教育发展史

中国乡村教育发展史

中国乡村教育发展史一、古代乡村教育(先秦 - 1840年鸦片战争前)1. 先秦时期- 西周时期还有乡学,按照地方行政区划设立,是地方学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对乡村子弟的教育有一定的规范作用。

2. 秦汉时期- 秦朝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在乡村可能通过基层官吏向民众传播一些法律知识和基本的生产生活技能。

- 汉朝则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

在乡村有乡学,同时,私学也很发达。

一些经学大师在乡村讲学,传授儒家经典。

例如,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成为教育的核心内容,乡村教育也深受其影响,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逐渐深入乡村社会。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但私学仍然是乡村教育的重要形式。

由于战乱,许多世家大族重视家族内部子弟的教育,在乡村的家族聚居地开设家塾等教育场所,教授家族子弟文化知识和家族传承的技艺等。

同时,一些儒者也隐居乡村讲学,传承文化。

4.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兴起,对乡村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乡村教育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与科举考试相联系。

官学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地方有州县学等,但乡村子弟进入官学的机会相对有限,私学仍然是乡村教育的重要补充。

一些乡村私塾开始按照科举考试的要求,教授学生儒家经典、诗词歌赋等内容,为科举考试做准备。

5. 宋元时期- 宋朝的乡村教育较为发达。

书院兴起,虽然书院多集中在城市或名山胜地,但也对乡村教育有辐射作用。

乡村的私塾、义学等不断发展。

义学是一种免费的教育机构,多由地方乡绅或宗族出资兴办,主要面向本族或本地的贫困子弟,教授启蒙知识和儒家经典。

- 元朝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但在教育方面也重视对汉地文化的学习。

乡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宋朝的传统,同时也受到元朝政策的影响,如在教材内容等方面可能会增加一些符合元朝统治需求的内容。

6. 明清时期- 清朝时期基本延续了明朝的乡村教育模式,并且随着人口的增长,乡村教育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简述中国文学分类

简述中国文学分类

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先秦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
学者金圣叹认为中国古代有六位才子写的书最值得去阅读,这六本书分别是,先秦散文《庄子》、屈原《离骚》、司马迁《史记》、杜甫之诗、以及施耐庵《水浒传》,这五部书堪称中国古代的五朵奇葩。为什么《红楼梦》没有名列其中呢?也许你会这样问,答案如果告诉你的话,也许你会感到可笑,但这是情理之中——因为在金圣叹去世之后,曹雪芹才降临于世,可谓是可悲可叹。在文学成就上,《红楼梦》的的确确算得上是中国的国书,独一无二绝值得肯定的,那就是《西厢记》虽然是戏曲,但在日常生活中、或在语文教学中、或在学者研究文学中,它的文学价值很高,有很多写法、文章结构值得学习。与《西厢记》并列的而但不被人所认可的《金瓶梅》就大为悲哀了,因为《金瓶梅》中有很多天请说爱关于两性的敏感问题,如果单单抛开这一点,我们会发现,它的写作水平堪称一流,要不现在的《金瓶梅》仍然不断地印刷,但是在遇到黄色的句段时,便会有这样的提醒“此处删去XXX字”。
90年代的文学作品,有了明显的特点在里面。网络文学开始盛行,最初的创始人是台湾的一个叫“痞子蔡”的网络作家,慢慢散开来,很多人接受了这种文学形式。在当代,我极力推荐余华的作品,像《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等……
《活着》这本书写得比较现实但又比较伤感,干起感情脆弱容易动情的人会哭的泪一把鼻涕一把,不信的话你去试试瞧,看了余华的书,会感觉到有些事情不可思议,但他去而确实实地存在。这就是我所探寻生活最深处的精髓。
60年代的社会动乱,初期并没有什么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所以文学史上算是空白。
70、80年代文学开始复苏,大批的文学青年开始创作,有的回顾文革时期的伤痛,这些书是非常抢眼的,然后就是反映社会底层人民,同情疾苦的作品,像刘心武的《班主任》、宗璞的《红豆》。有一位值得我们大家去关注的一个作家是张贤亮,它的小说《男人的一半》、《绿化树》、被改编成为电影的《木马》,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希望我们尽可能多看一些这样的书籍,有利无弊。

从古至今 振奋过中国人的标语口号89条

从古至今 振奋过中国人的标语口号89条

从古至今振奋过中国人的标语口号89条精神食粮12-15 1245从古至今振奋过中国人的标语口号89条一、古代中国(从先秦到1840):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东汉名臣陈蕃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13: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20: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将进酒》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三千年来振奋过中国人的100句口号

三千年来振奋过中国人的100句口号

三千年来振奋过中国人的100句口号关键词:中国人口号三千年来振奋过中国人的100句口号一、古代中国(从先秦到1840):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 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

陈涉世家》 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

陈蕃传》 13: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耿弇传》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广陵思王荆传》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长歌行》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

元景安传》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20: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将进酒》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23: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历史上的标语口号

历史上的标语口号

历史上的标语口号篇一:中国历史上振奋过中国人的标语口号中国历史上振奋过中国人的标语口号一、古代中国(从先秦到1840)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东汉名臣陈蕃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13、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20、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将进酒》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23、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汇总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汇总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远古~1840年)1.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1)原始社会(远古~BC2070年)——中华文明的缓慢演进。

中国历史早在17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就开始了。

原始人类经历了群居到氏族公社的发展,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

当时的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公有。

在原始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了禅让制,原始手工业有所发展,并出现了原始绘画(鹳鱼石斧图)。

(2)夏商西周(BC2070~BC771)——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上: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国家开始出现。

在西周取代商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使西周成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经济上:商周时代,出现了青铜农,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文化上:夏朝时有了“夏历”,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当时教育“学在官府”,教育由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春秋战国时期:(BC770~BC476~BC221年)——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经济上: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纺织业、冶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文化上: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成为主要的流派。

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

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2.秦汉时期(BC221~220年)——封建大一统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了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中国历史中的经典口号

中国历史中的经典口号

38:勿忘国耻
1915年5月,袁世凯承认了卖国的“二十一条”。全国各地商民、学生及海外华侨纷纷集会,宣传反日救亡,号召“抵制日货,勿忘国耻”。
39:拥护共和万岁
来自1915年护国运动期间,昆明人民张贴的一条旨在反对复辟,拥护共和的标语。
40:实业救国
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盛行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前后,是中国近代史上主张以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
36: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7月,中国同盟会通过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1906年孙中山首次将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7:打倒帝国主义
1922年五一节,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召开第一次劳动大会,大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此口号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口号之一。
41: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1919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撰文提出,“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而被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即是近代中国“民主”与“科学”两大时代主题。
42:提倡新文学,打倒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新青年》杂志提出提倡白话文,打倒文言文;提倡新文学,打倒旧文学的口号。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号召将“封建文学”彻底打倒,提倡“写实文学”等。
31: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19世纪60年代起,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等人提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外,还有另外一种战争,即“商战”,中国的工商业者自此以“富国”理想的担当者步入历史。
32:变法自强
甲午战争后,亡国灭种危机空前加剧。洋务派和维新派中很多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东渐中国的趋势,于是提出该口号。

中国历史上振奋过中国人的标语口号

中国历史上振奋过中国人的标语口号
56、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号召。
57、为人民服务
1939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为追悼张思德同志而召集的会议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号召以张思德为榜样,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为人民服务。
69、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1953年12月,毛泽东在审定和修改中宣部关于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纲时写道,“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从此这句话风行一时。
70、向科学进军
1956年1月,在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提出了此口号,提出了分步骤、分阶段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的思路。
30、师夷长技以制夷鸦片战争失败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反击外来侵略,这句话成为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先声。
31、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19世纪60年代起,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等人提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外,还有另外一种战争,即“商战”,中国的工商业者自此以“富国”理想的担当者步入历史。
1963年,“铁人”王进喜跳下泥浆池搅拌水泥的形象成为那个时代的光辉经典,他的这句口号也传遍全国。
75、农业学大寨
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报道,介绍大寨发展农业的先进事迹,后在毛泽东主席“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全国形成了“农业学大寨”的高潮。
76、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
1962年7月2日,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的农业问题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引述这句话来说明,选取恢复农业的方法,需要实事求是,不要千篇一律。此后广为流传。
60、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七大”所做的闭幕词中提出此口号。

高中历史时代特征

高中历史时代特征

高中历史时代特征古代中国(从远古到鸦片战争前)一、先秦时期(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年)人物:孔子。

时段特征1.夏商西周时期(1)政治上,处于奴隶社会,实行分封制(及其前身内外服制),中央集权尚未实现,地方势力较为强大。

(2)经济上,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大规模的集体劳作,工商食官。

(3)文化上,学在官府,受教育是贵族的特权。

2.春秋战国时期(1)政治上,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中央集权开始出现。

(2)经济上,铁犁牛耕的推广,促进小农经济的产生,个体家庭经营取代集体劳作,私商、私营手工业出现。

(3)文化上,私人讲学开始出现,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比较繁荣。

二、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重大史实选修秦始皇。

时段特征1.政治上,中央集权体制确立,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开始。

2.经济上,小农经济繁荣,政府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商业的发展。

3.思想上,儒家开始取得独尊地位。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公元220年至公元581年)重大史实选修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段特征1.政治上,国家分裂动荡,门阀政治盛行,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都相对削弱。

2.经济上,小农经济受到破坏,田庄经济和土地国有制(均田制)盛行。

3.思想文化上,儒家独尊地位受到冲击,士大夫流行清谈(以老庄之学为基础),佛教、道教盛行。

四、隋唐时期(从公元581年至公元907年)选修唐太宗时段特征1.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典章制度先进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经济上,隋和唐前期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曲辕犁出现,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手工业和商业繁荣。

3.文化上,隋唐文化在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领先世界,兼收并蓄。

五、宋元时期(从公元907年至公元1368年)选修王安石变法时段特征1.宋代(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中央在与地方的分权矛盾中占据绝对上风,君主专制加强。

口号标语之中国口号

口号标语之中国口号

中国口号【篇一:中国历史上振奋过中国人的标语口号】中国历史上振奋过中国人的标语口号一、古代中国(从先秦到1840)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东汉名臣陈蕃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13、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20、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将进酒》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23、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中国古代历史是指自人类在华夏大地繁衍生息至公元1840年,即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之前的历史时期。

这段漫长的历史包含了中国的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等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事件。

本文将概述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时期和重要事件。

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起始阶段,约从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221年。

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分裂和争霸的时代,政治形势复杂多变。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称王,争夺中央政权,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时代。

孔子和墨子等众多思想家的思想影响了后世。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巅峰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为中国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时期,中国进入“西汉开国盛世”,推行郡县制和科举制度。

汉朝也是丝绸之路开通时期,对外交流广泛。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分裂时期,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立,形成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蜀汉、魏晋南北朝的建立又进一步加剧了政权地域分裂。

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长时间处于散乱状态,北方被胡族入侵,南方则政权更替频繁。

4.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再次统一时期,隋朝的统一使中国在政治上再次恢复统一,唐朝则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唐朝时期政治稳定,社会经济达到顶峰,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唐玄宗时期,中国对外交流再次扩大,国力繁荣。

5. 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时期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动荡时期,这段时期主要是五代十国之间的鼎立和战争,政权更迭频繁。

宋辽西夏金元时期则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北方与西方民族政权相继兴起,南方则是宋朝的统一。

6.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封闭时期,明朝最初由朱元璋建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中央集权的朝代。

明成祖时期,中国进行了七下西洋的航海事业,并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经济总量超过印度的国家。

历史标语口号是时代的产物

历史标语口号是时代的产物

历史标语口号是时代的产物篇一:“口号”中的历史“口号”中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口号。

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

口号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它其实是穿着文化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

用口号来解读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味道”。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会议确定了党的最高和最低纲领,标志着党的创建工作基本完成。

在这次大会发表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与此类似的口号还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等。

这些口号为后来党的若干文献沿用,并出现在一些重大会议及节日庆典的标语中。

这些口号激励着许多革命志士进行前赴后继的斗争。

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打倒军阀,打倒(除)列强”的口号。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党在现阶段的革命任务中指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为首要任务。

在大会发表的宣言中,前两条就是“打倒军阀!”“打倒国际帝国主义!”。

北伐战争开始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对国民政府出师宣言》又提出了“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

这个口号是北伐战争中使用得最多,喊得最响亮的口号。

北伐军正是一路喊着这个口号,举着“打倒军阀!除列强”的标语,唱着“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战歌从珠江之滨打到长江流域的。

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口号。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战争,创造了以宁冈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1928年10月,毛泽东在论述了红军与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理由时指出:“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党的领导之下,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来激励振奋中国人的100句-口号

来激励振奋中国人的100句-口号

三千年来激励振奋中国人的100句-口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古代中国(从先秦到1840):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

滑稽列传》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

陈涉世家》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

陈蕃传》13: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耿弇传》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广陵思王荆传》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长歌行》三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

元景安传》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20: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将进酒》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23: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高考历史阶段特征总结(超全面)

高考历史阶段特征总结(超全面)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远古~1840年)1.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1)原始社会(远古~BC2070年)——中华文明的缓慢演进中国历史早在17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就开始了。

原始人类经历了群居到氏族公社的发展,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

当时的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公有。

在原始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了禅让制,原始手工业有所发展,并出现了原始绘画(鹳鱼石斧图)。

(2)夏商西周(BC2070~BC771)——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政治上: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国家开始出现。

在西周取代商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使西周成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经济上:商周时代,出现了青铜农具,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文化上:夏朝时有了“夏历”,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当时教育“学在官府”,教育由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春秋战国时期:(BC770~BC476~BC221年)——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经济上: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纺织业、冶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文化上: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成为主要的流派。

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

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2.秦汉时期(BC221~220年)——封建大一统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了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中国著名文学作品简介1

中国著名文学作品简介1

The Songs of Chu 楚辞
It is a new style of poems created by QuYuan and SongYu in the 4th century BC. representative Work:LiSao 离骚
Pre-qin prose 先秦散文
Including essays of the hundred schools of
Modern Literature
(1840—1919)
Time Range Causes of Variation Famous Poets and Novels Effects to the World
Opium War of 1840
May 4th Movement Hundred Days’ Reform
唐诗
一、“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 二、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三、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四、雄视古今之双子星座:李白、杜甫 五、晚唐: 韩愈、白居易、小李杜.....
宋词
• 著名词人:苏轼、柳永、李清照、黄庭坚、周邦 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 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 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Four great classics
《A Dream in Red Mansions》红楼梦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三国演义 《Journey to the West》西游记 《Outlaws of the marsh》水浒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代中国(从先秦到1840):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

滑稽列传》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

陈涉世家》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

陈蕃传》13: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耿弇传》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广陵思王荆传》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长歌行》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龟虽寿》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

元景安传》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20: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将进酒》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23: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2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2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明日歌》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2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2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郑板桥《对联》二、近现代中国(1840-1949):30:师夷长技以制夷鸦片战争失败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反击外来侵略,这句话成为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先声。

31:习兵战不如习商战19世纪60年代起,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等人提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外,还有另外一种战争,即“商战”,中国的工商业者自此以“富国”理想的担当者步入历史。

32:变法自强甲午战争后,亡国灭种危机空前加剧。

洋务派和维新派中很多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东渐中国的趋势,于是提出该口号。

3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即坚持形而上的中国孔孟之道;西学为用,就是采纳形而下的西方科技之器。

这句口号为晚清社会传播西方近代文明,推进洋务改革做出很大贡献。

34:振兴中华孙中山先生189 4年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提出。

35:扶清灭洋1898年10月,赵三多等人领导山东冠县人民举行反教会斗争之时,其所用旗帜即标“扶清灭洋”,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36: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7月,中国同盟会通过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

1906年孙中山首次将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7:打倒帝国主义1922年五一节,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召开第一次劳动大会,大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此口号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口号之一。

38:勿忘国耻1915年5月,袁世凯承认了卖国的“二十一条”。

全国各地商民、学生及海外华侨纷纷集会,宣传反日救亡,号召“抵制日货,勿忘国耻”。

39:拥护共和万岁来自1915年护国运动期间,昆明人民张贴的一条旨在反对复辟,拥护共和的标语。

40:实业救国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盛行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前后,是中国近代史上主张以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

41: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1919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撰文提出,“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而被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即是近代中国“民主”与“科学”两大时代主题。

42:提倡新文学,打倒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开始后,《新青年》杂志提出提倡白话文,打倒文言文;提倡新文学,打倒旧文学的口号。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号召将“封建文学”彻底打倒,提倡“写实文学”等。

43:打倒孔家店五四运动前夕,吴虞在《新青年》杂志上连续发表《吃人与礼教》等文章,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猛烈抨击了封建礼教和旧文化。

44:劳工神圣1918年11月16日,蔡元培作了《劳工神圣》的演说,鲜明提出要“认识劳工的价值”,并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

45:内除国贼,外抗强权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在天安门集合举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46: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1919年初,李大钊发出了“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的号召,五四以后,他进一步号召青年知识分子投身到劳动人民中去,通过“共同劳动”来改造中国和改造自己。

47:为自由而战,为争人权而战京汉铁路总工会在1923年2月4日实行全路大罢工,提出了此口号。

48: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

他在遗嘱中说:“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49:枪杆子中出政权1927年8月7日,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做了重要发言,指出党今后“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是党对革命认识的重大进步。

50: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928年春,毛泽东提出这句响亮的口号,从思想上、工作方法上清除“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

5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信批评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

他引用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由此,这句话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

52: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53: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中央在《八一宣言》中号召全民族团结抗战“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54: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1939年,毛泽东发表了“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文章,指出:“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

”后被概括为“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行动口号。

55: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中,我党多次强调自力更生的原则,后来这句口号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56: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939年2月2日,。

中央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号召。

57:为人民服务1939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为追悼张思德同志而召集的会议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号召以张思德为榜样,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为人民服务。

58: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1940年,在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的宣言中,。

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等三大口号。

59: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943年8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后来这个口号被视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真理性认识的高度概括,被用做歌曲的名称,唱遍全国,一直至今。

60: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七大”所做的闭幕词中提出此口号。

61: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946年,全面内战开始,国民党气焰嚣张,人民解放军军事力量对比处于弱势。

毛泽东同志就战争打法作了重要指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62: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1946年8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记者安娜。

路易斯。

斯特朗时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

”63: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1947年,人民解放军实现了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伟大转折,10月1 0日,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响亮地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略口号。

64: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在为新华社所写的新年献词中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

三、新中国1949-200465: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在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从此,这句话成为表达中华民族获得新生的自豪自信的话语。

66: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这是毛泽东1949年9月30日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起草的宣言标题。

此口号在解放初期成为流行的口号之一。

后来演变成“全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万岁!”67: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党中央提出了这条口号,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68: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同志写下这句题词,为新中国体育事业指明了方向。

69: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1953年12月,毛泽东在审定和修改中宣部关于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纲时写道,“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从此这句话风行一时。

70:向科学进军1956年1月,在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

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提出了此口号,提出了分步骤、分阶段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的思路。

7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57年2月,由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

72:向雷锋同志学习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

1963年初,他的优秀事迹被公开报道。

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影响几代人。

73:工业学大庆1963年底大庆油田开发成功。

1964年2月5日,。

中央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

74: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1963年,“铁人”王进喜跳下泥浆池搅拌水泥的形象成为那个时代的光辉经典,他的这句口号也传遍全国。

75:农业学大寨1 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报道,介绍大寨发展农业的先进事迹,后在毛泽东主席“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全国形成了“农业学大寨”的高潮。

76: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1962年7月2日,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