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 学习指南
《实验心理学》指导操作手册
![《实验心理学》指导操作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8faf2ff6294dd88d0d26b38.png)
实验指导操作手册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分院(系、部):教育学院教研室:特殊教育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授课班级:2012级特殊教育专业主讲教师:唐健职称:讲师使用教材:《实验心理学》邯郸学院制《实验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心理实验导论教学时间:1学时。
目的:1、了解心理实验的基础知识2、了解心理测验的基本知识3、掌握心理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与方法内容:1、心理实验的基础要求:(1)复习或预习(2)安排和指导(3)规则(4)实验记录(5)实验仪器2、心理实验中的道德要求(1)正确对待被试(2)正确对待实验结果3、心理实验中的变量与变量控制:自变量、因变量、变量控制4、心理实验中的主试与被试5、心理测验的功用6、心理测验的实施(1)防止滥用心理测验(2)严格按测验条件施测(3)正确解释测验结果7、心理实验报告的撰写(1)题目(2)正文: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程序、实验结果、实验结论或讨论(3)参考文献(4)附录实验一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目的:测定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
器材: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阀测量计。
步骤:1.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
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10毫米,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应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
2.被试、主试先练习实验5次,被试坐在心理实验台被试位置,将左手伸入操作箱套袖式测试口,手心向上平放在测试板面上,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即手指方向)垂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地手心上,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被试若明确感到是两点接触皮肤,就报告“两点”,否则就报告“一点”(练习结果不记录)。
3.正式实验,主试按事先拟好地刺激系列的顺序呈现刺激,若被试反应为“一点”则在记录表上记“一”,“两点”则记“+”。
要求每一系列都得到被试“一点”和“两点”这样两种报告,即做渐增系列时,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做渐减系列时被试第一次报告“一点”之后,此系列方可停止,然后进行下一系列。
实验心理学 教案
![实验心理学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2bb741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1b.png)
实验心理学教案教案标题:实验心理学教案目标:1. 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实验心理学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案大纲:一、引入(5分钟)1. 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作用。
2. 引发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5分钟)1. 解释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历史背景和重要里程碑。
3. 讨论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实验心理学的实施步骤和方法(20分钟)1. 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实施步骤,包括问题提出、假设建立、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
2. 详细介绍实验心理学常用的实验方法,如实验组与对照组设计、随机分组设计等。
3. 强调实验心理学中的伦理原则和保护被试者的权益。
四、实验心理学的实例分析(30分钟)1. 提供实验心理学的经典实例,如斯坦福监狱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等。
2. 分析实验的设计、结果和对心理学的启示。
3.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心理学的优点和局限性。
五、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练习(3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设计一个小型实验,并记录实验步骤。
2. 学生收集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和分析结论。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实验心理学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 评价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实验心理学,并指导他们寻找相关研究机会。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例分析。
2. 实验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文章和视频资料。
3.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练习材料。
评估方式:1. 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学生对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练习的完成情况和报告质量。
3. 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察。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心理学实验室或参与实验项目。
《实验心理学》课程实验指导书.doc
![《实验心理学》课程实验指导书.doc](https://img.taocdn.com/s3/m/ab539e4db52acfc789ebc9e4.png)
《实验心理学》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目的:1、通过动作学习的过程了解心理实验中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方法;2、学习使用触棒迷津。
器材:JGW—B型心理实验台迷津实验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
步骤:1、将迷津单元插入实验台中部操作箱下方凹槽。
插入时迷津定位标志孔放在左侧。
将迷津沿凹槽推进,使标志孔全部进入槽内。
将触棒导连线插头插入操作箱左侧下方“探笔”插孔内。
接通系统电源,按下计时计数器单元的计时计数键。
2、事先不让被试看见迷津。
被试坐在被试侧,优势手臂伸入套袖式测试口。
主试将触棒交给被试,令其握好,并将棒引至槽内起始点。
主试宣布指导语:“当我发出开始口令后,请你操纵触棒沿槽前进,触棒进入盲巷,将发出一个声音,并计一次错误。
你要改变路线探索前进,直至终点,计为学习一遍。
请你一遍一遍地学习,至连续3遍没有错误地到达结束点为止(最多不超过10遍)。
注意:(1)触棒不准离开迷津槽跳跃前进;(2)悬肘操作,被试手及手臂不能触及迷津。
”主试除非发现跨越一个象限的迂回,否则不予以提示。
主试发出“开始”指令,同时按下操作箱内左侧下方“启动”键,计时计数器开始工作。
3、每遍结束后,主试记录此次数据(时间、错误次数)。
4、主试按计时计数器的“复位”键,复零后开始下一遍的学习。
结果:1、列表整理每遍的练习结果。
2、根据结果画出错误曲线和时间曲线。
讨论:1、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2、本实验用什么作因变量的指标?它的作用是什么?实验二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目的:学习使用光点闪烁仪测定闪光融合临界频率(cff)。
器材:JGW—B型实验台光点闪烁仪单元,记录用纸。
步骤:1、准备工作:接通电源,打开光点闪烁仪电源开关。
背景亮度选1/16,颜色选红,亮度选1,占空比选1:1。
让被试熟悉用控制旋扭调节光点频率并熟悉“闪”与“不闪”现象。
2、正式实验:(1)渐增系列实验:主试将亮点调至明显闪烁,然后宣读指导语:“你现在看到的是一个闪烁的亮点,请调节旋扭直到刚刚看不到亮点闪烁为止。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知识点讲解及个人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知识点讲解及个人](https://img.taocdn.com/s3/m/3e238a0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c.png)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知识点讲解及个人实验心理学超强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总共有八章第一章实验方法第一节各种变量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1、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
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
《实验心理学》(孟庆茂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实验心理学》(孟庆茂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332b24c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1.png)
《实验心理学》(孟庆茂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教材:《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第一章绪论--心理学怎样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第一节心理学的科学性一、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通过客观的观察和严密的论证来获取知识。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权威、逻辑推理、经验或直觉、科学。
就一个人来说,科学研究是获得正确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对全人类来说,科学就是获取真知的唯一来源了。
科学与前面三个途径的区别在于其客观性和严密性。
所谓客观性,就是科学只承认和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所谓严密性,就是科学家采用严密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
二、科学的五大前提假设(一)世界是真实的对于大多数科学家来说,我们面临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的。
(二)世界是有规律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只要条件满足,就会出现过去出现过的事件。
(三)世界是有因果关系的科学家认为,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原因,而不是毫无理由地独自产生的。
(四)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五)世界是可以用理性加以理解的推理--逻辑思维是理解一切事物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
对科学家来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推理加以解释,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推理而得到解决。
三、心理学是不是科学学科的科学性是一个连续体,在学科发展的同时,其科学性也在发展。
在冯特时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所谓的"内省",它直接违反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
行为主义认为,只有那些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当代认知心理学则是一个典型的研究从被试身上直接观测到的客观事实、寻找其中因果关系的学术流派。
而与之同时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重视意识、情感、价值等行为主义心理学比较忽视的内容,它不甚强调客观观察(事实上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另外,心理学的不少分支(例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比较倚重高级统计分析,而这些方法并不一定能直接得出因果关系,对分析结果的解释也可以各不相同,这也降低了它们的科学性。
实验心理学课程大纲
![实验心理学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aa63ad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1.png)
实验心理学课程大纲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旨在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本质和机制。
本课程将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
1.2 学习目标本章将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了解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重要概念;- 掌握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 了解实验心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 授课: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实验心理学方法和技巧;-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心理学理论和实践应用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第二章实验设计2.1 实验设计概述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环节,本章将介绍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2.2 实验变量- 自变量:介绍自变量的概念和分类,并通过实例说明自变量的设置方法;- 因变量:介绍因变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以及如何选择适当的因变量。
2.3 实验组设计- 随机设计:介绍随机分配的原则和方法,并解释不同类型随机设计的应用场景;- 配对设计:说明配对设计的原理和使用情况,并讲解如何进行配对设计。
2.4 相关设计- 因子设计:介绍因子设计的原理和步骤,以及因素水平的设置方法;- 反应设计:讲解反应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第三章数据分析3.1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收集:介绍实验心理学数据收集的常用方法,包括调查问卷、观察记录等;- 数据整理:讲解数据整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数据编码、数据清洗等。
3.2 描述统计分析- 集中趋势度量:介绍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等集中趋势度量方法;- 变异程度度量:讲解标准差、方差等变异程度度量方法;- 分布形态度量:解释偏态和峰态等分布形态度量方法。
3.3 推断统计分析- 参数检验:介绍一样本 t 检验、独立样本 t 检验和相关样本 t 检验的原理及应用;- 非参数检验:讲解符号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等非参数检验的原理及应用。
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指南
![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521aaf4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b.png)
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指南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需要借助科学方法来研究和探索人类的心理现象和行为。
在心理学研究中,合理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对于获取准确的数据和结论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研究。
一、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编制一系列问题,研究者可以收集大量的数据,并对特定的心理现象进行调查和分析。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研究目的:在设计问卷之前,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以便在问卷中恰当地提问。
2.选择适当的样本:样本的选择对于问卷调查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样本,以确保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3.设计合理的问题:问卷中的问题应该具有清晰、明确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或歧义的词汇。
同时,问题的顺序也需要合理安排,以避免引起回答者的疲劳或偏见。
二、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研究者可以控制和操纵变量,从而推断因果关系。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研究假设:在进行实验之前,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假设和研究问题,以便设计合适的实验条件和操作变量。
2.随机分组: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者应该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减少实验结果的偏见。
3.控制变量:为了排除其他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研究者需要尽可能地控制其他变量,只操纵和测量自己感兴趣的变量。
三、观察法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和记录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研究者可以获取客观的数据和信息。
在进行观察研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观察对象:观察对象的选择对于研究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者应该选择与自己研究问题相关的对象进行观察,以确保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明确观察目的:在进行观察之前,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的观察目的和观察内容,以便在观察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记录和分析。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6ec151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3.png)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关键的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一、实验变量在实验中,变量是指可以变化或被操纵的因素。
主要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或改变的变量,其变化会引起其他变量的变化。
例如,在研究记忆方法对记忆效果的影响时,记忆方法就是自变量。
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变量,是研究者想要观察和测量的结果。
在上述例子中,记忆效果就是因变量。
控制变量则是那些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但研究者不希望其发挥作用的变量。
比如,被试的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等,需要在实验中保持恒定或加以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设计常见的实验设计有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和混合设计。
被试间设计是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处理。
这种设计可以避免实验顺序对结果的影响,但可能会因为个体差异导致误差。
被试内设计是让每个被试都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
优点是能够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但可能存在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
混合设计则结合了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特点,在一个实验中同时包含两种设计方式。
三、实验误差实验误差是指实验中除了自变量之外,其他因素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
误差主要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实验设计或测量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的,具有方向性和稳定性。
例如,测量仪器不准确会导致每次测量结果都偏高或偏低。
随机误差则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没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在多次测量中会相互抵消。
为了减少误差,研究者需要精心设计实验,控制无关变量,提高测量工具的精度,并进行重复实验。
四、反应时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
它是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个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感知、注意和决策等心理过程。
简单反应时是指对单一刺激做出的反应时间,例如看到红灯就按下按钮。
选择反应时则是在多个刺激中选择一个做出反应的时间,比如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灯中,看到绿灯按下按钮。
《实验心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使用)
![《实验心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6a685580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30.png)
《实验心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使用)Ⅰ前言实验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实验的理念以及帮助学生掌握实验的设计和分析等。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非常重要的支柱,是其他心理学课程的基石。
主要是通过讲解心理学实验的历史、控制思想等,利用可证伪的原则来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得出可靠的结论,从而验证某些概念、理论,或发现新的知识。
该课程既回顾了经典感知觉的实验设计思想和方法,还讲授在反应时领域、记忆、注意等高级心理过程方面的实验进展。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一方面掌握实验的思想和方法,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另一方面了解相关的经典理论及进展,从而为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心理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54学时,理论54学时。
四教材:《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013年8月。
II正文第一章概论一教学目的本章将从实验心理学的性质、诞生及方法学地位三个方面向学生展示其魅力,使学生对实验心理学有一个全面、概括性的认识。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熟悉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发展的贡献。
(三)了解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领域里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四)了解实验心理为什么是一门科学。
三教学内容(一)实验心理学的性质:实验心理学的含义、实验心理学的学科地位、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六章 主要实验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六章 主要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f919d7f1cc175527062208df.png)
第六章主要实验主要实验部分学习指南1.实验名称2.研究内容(目的)3.研究过程(自变量/因变量/设计方式等)4.实验结论5.部分实验需要了解研究者6.借机复习普心理论(一)感觉记忆的实验范式1.图像记忆的研究(1)全部报告法(受到记忆消退的影响)斯柏林提出,要求被试对呈现的记忆材料全部回忆。
结果表明,当呈现的字母(记忆材料)少于4个时,被试可以全部正确的报告,当字母数量大于5个以上时,被试报告出现错误,平均正确数在4.5个左右。
斯柏林认为感觉记忆的存在时间太短,以至于被试在回忆过程中遗忘了部分信息,全部报告法具有局限性。
(2)部分报告法(一定程度避免了感觉记忆消退的影响)斯柏林提出,要求被试对呈现的材料进行部分回忆斯柏林在很短的时间里(50ms)向被试呈现排列成矩阵(如3*4)的字母,每一行字母对应不同的声音,如要求听到高音报告第一行字母,听到中音报告第二行字母,听到低音报告第三行字母。
结果表明被试正确报告每行字母的数量为3.04个,则推算出被试脑中保存的数量约为3.04×3=9.12个。
(3)延迟部分报告法斯柏林提出,与部分报告法类似,不同点在于呈现记忆材料和回忆之间有一段延迟时间,一般在0~2s之间。
结果表明,没有延迟的时候,正确回忆率为80%,当延迟0.15s时,回忆率下降到60%,当延迟0.3s时,则降为55%,当延迟超过0.5s时,部分报告法的成绩和全部报告法的成绩基本相同。
说明在记忆的最初阶段,存在一个容量较大的感觉记忆来保存刺激的信息,但其中部分信息会在1s中内迅速消退。
2.声像记忆莫瑞等人模仿斯柏林的部分报告法设计了“四耳人”实验。
莫瑞等人在一个房间的四个角落里放了四个扬声器,被试可以听到四个声音。
实验时可同时通过2~4个声源同时呈现1~4个字母,刺激呈现完后,被试要根据视觉提示报告他听到的字母。
结果:声像记忆的容量比图像记忆的小,平均只有5个左右;声像记忆的保持时间较图像记忆长,可达到4s之久;(二)短时记忆的实验范式1.短时记忆的编码实验(1)康拉德听觉编码理论,认为短时记忆中只存在听觉编码。
实验心理学教案
![实验心理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97b7a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5.png)
实验心理学教案教案标题:实验心理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3. 分析和评估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可靠性和效度。
4. 运用实验心理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3. 实验心理学中的变量和控制。
4. 实验心理学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5. 实验心理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的兴趣。
2. 讲解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包括实验设计、参与者招募、任务设计等。
3. 分析实验心理学中的变量和控制,解释其在研究中的重要性。
4. 案例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估一篇实验心理学研究论文的可靠性和效度。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解答学生的问题。
2. 讲解实验心理学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和结果解读。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心理学数据分析的实践操作,例如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4. 小组讨论: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心理学案例,设计并实施一个小型实验,并分析结果。
第三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解答学生的问题。
2. 讲解实验心理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如教育、医学、社会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实验心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4. 案例分析: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实际问题,运用实验心理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和讨论表现。
2. 实验心理学研究论文可靠性和效度评估报告。
3. 小组设计和分析实验报告。
4. 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报告。
教学资源:1. 实验心理学教材和参考书籍。
2. 实验心理学研究论文和案例。
3. 统计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心理学研究项目,提高实践能力。
2. 组织实验心理学相关的讲座和学术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
实验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9bcad112f60ddccdb38a025.png)
2
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实验
●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标本的验查
2
专业
选做
验证
25
3
神经干动作电位
●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观察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
2
专业
必做
验证
25
4
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观察
●观察脊髓模型和标本
●观察脑干模型和标本
●观察间脑模型和标本
●观察小脑模型和标本
●观察大脑模型和标本
一、《实验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实验类别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1
简单、选择和辨别反应时
●视觉简单反应时的测定
●选择反应时的测定
●辨别反应时的测定
●考察三种反应时的区别
3
专业
必做
验证
1
2
表象的心理旋转
●使用反应时来检验表象具有可操作性
●学习反应时的减数法
3
专业
必做
验证
1
3
准备时间与简单反应时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实验类别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1
减法反应时实验
●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或同时呈现,或有一定间隔,让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重复Posner等人的实验
3
基础
选做
验证
6
2
视觉搜索中的非对称性
●非对称性搜索是指在若干个甲类项目(干扰项)中找到一个乙类项目(靶子),与从同样的若干个乙类项目(干扰项)中找到一个甲类项目(靶子),两者的搜索速度有显著差异,出现非对称现象
实验心理学详细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详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ddb971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2.png)
实验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杨治良)第一章:绪论1.变量: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改变的事物的属性。
2.自变量/自变项: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3.因变量/依变项/反应变量/反应测量: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某种特定反应,是主试所要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量。
4.相关变量/有关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5.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6.控制变量/额外变量: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于研究的变量是自变量,而不用于研究的那些相关变量即为控制变量,在实验中是要加以控制的。
7.控制:指出于实验的需要,对有关实验条件的控制,从而使实验更好达到实验的目的。
8.口语记录:也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反应变量,指的是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进程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对主试所提问题的回答。
9.指示语:主试为交代任务向被试所说的话。
10.实验者效应:指心理实验中,除了主试给出指示语及被试按指示语完成任务的相互作用外,他们之间还可能会存在某种干扰作用,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
e.g.主试在实验中可以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从而造成实验偏差。
此即为实验者效应。
11.霍桑效应:指新异的工作条件对工作的促进作用。
12.安慰剂效应:指实验中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在这个实验中被试的态度成了自变量。
13.实验效度:即实验方法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分为实验内部效度、实验外部效度。
14.操作定义:在心理学上,对一个心理现象的定义是根据测定它们的程序下的定义,此即为操作定义。
15.交互作用:指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时,就存在了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16.双盲实验: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组所接受的实验条件。
单盲实验:17.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摘要abstract、题目title、引言foreword、方法method、结果results、讨论discussion、结论summary、参考文献references、附录apendix18.实验心理学简史(两个阶段)实验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实验心理学 课程大纲
![实验心理学 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038f96ef242336c1eb95e2b.png)
《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实验心理学课程编号: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al Psychology课程类别与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总学时:64(其中: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32)学分:4(其中:理论学分2;实践学分2)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面向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开课院系:一、课程教学目标1. 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课程的属性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方法学基础,主要讲授如何将实验的研究方法应用到心理学的各个领域。
实验心理学属于学科基础课程,其的教学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理解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质,为学生理解心理学实验报告、做好心理学实验打基础。
本课程以方法论结合范例的形式讲授实验研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提供研究方法论的入门知识,适合于初步接触心理学课程的大学生。
2. 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一)知识目标课程目标1:理解科学实证研究的基本思想,掌握感觉、知觉、注意、学习和记忆等领域的实验理论和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为今后学习各类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扩大心理学知识面奠定必要的方法学基础。
(二)能力目标课程目标2: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理性思维能力;课程目标3:综合运用实验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实证的心理学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4: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素质目标课程目标5:主动探寻并善于抓住心理学的实证问题的背景和本质的素养;课程目标6:善于对现实世界中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和量化,建立实验模型的素养;能用准确、简明、规范的实验心理学语言表达心理学实验思想的素养;课程目标7:深入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掌握用实验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手段,对各种问题能以多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道路的素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合理地提出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的素养。
3.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指南一、什么是实验心理学看到“实验心理学”这几个字,你也许会联想到与下图类似的情景。
心理学的诞生是件默不出声的琐事,未曾有一丝张扬。
这天,在莱比锡大学一栋叫做孔维特(寄宿性的招待所)的破旧建筑物三楼的一间小屋子里,一位中年教授和两位年轻人正张罗着一些器具准备实验。
他们在一张桌子上装了一台微时测定器(一种铜制的,像一座钟一样的机械装置,上面吊着一个重物,还有两块圆盘)、“发声器”(一个金属架子,上面升起一只长臂,有只球会从这里落下来,掉在一个平台上)和报务员的发报键、电池及一台变阻器。
然后,他们把这五件东西用线连接起来,这套电路比今天开始电气培训的初学者用的那套不会复杂到哪里去。
这三位是威尔汉姆·冯特教授,一位47岁的男人,脸长长的,一身简朴的装束,满脸浓密的胡须;他的两位年轻学生,马克斯·弗里德里奇,德国人,及G·斯坦利·黑尔,美国人。
这套摆设是为弗里德里奇做的,他要用这套东西收集博士论文所需的数据。
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知觉的长度”——即受试者感知到他已经听到球落在平台上的时候,到他按动发报键之间的时间。
没有记载写明那天是谁负责让球落下,谁坐在发报键跟前的,可是,随着那只球砰地一声落在平台上,随着发报键喀地一响,随着微时测定器记录下所耗费的时间,现代心理学的时代就到来了。
——摘自墨顿·亨特《心理学的故事》实际上,实验心理学是运用实验的方法,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其目的是考察决定心理和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条件,发现其规律,从而说明和解释人在完成某种活动时的心理活动是如何进行的。
那么,什么是实验的方法呢?实验,就是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例如: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安德鲁·埃利奥特及其团队(Elliot等,2007)研究了颜色对考试成绩的影响。
他们对上百名中小学生和大学生进行了测试。
每位考生都拿到一份考卷,考试题目都是一样的,只是考卷的左上角涂的颜色不同,有的人的考卷上涂的是绿色、有的人的是红色或灰色。
结果,拿到红色考卷的学生的考试成绩最差。
如果想要了解研究详情请看:Elliot, A.J., Maier, M.A.,Moller, A.C., Friedman, R., & Meinhardt, J. (2007). Color and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The effect of red on performance in achievement contex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36, 154-168.上面这个研究,就是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的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家为了弄清楚红色对考试成绩的影响,“人为的”地对考卷的颜色进行了控制,并且控制了其他方面(如试题、考试时间、考试地点等都是一样的),而且控制了不同颜色试卷的发放(将不同颜色的试卷随机发给学生)。
这样,心理学家就能方便地确定红色对考试成绩有什么影响了。
二、为什么要学习实验心理学心理学家Kunst-Wilson和Zajonc于1980年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描述了这样的研究:他们首先给被试(即被研究的人)看10幅无意义的、不规则的几何图形,每个图形呈现5次,每次呈现的时间只有1毫秒(千分之一秒)。
随后让被试进行再认,也就是给被试呈现10对图形,每一对包括一个前面看过的图形和一个没有看过的图形(也是无意义的、不规则的几何图形),要求被试指出哪张是刚才看过的图形。
结果被试的准确率只有50%,处于机遇水平。
这意味着被试已经记不得哪一张是看过的,完全是靠猜测进行回答。
接下来,心理学家又让被试从每对图形中选择他们喜欢的图形。
结果呢?被试选择的几乎都是他们“看过”的图形。
详情请查阅:Kunst-Wilson W R, Zajonc R B.(1980). Affective discrimination of stimuli that cannot be recognized. Science, 207(4430): 557-558.很显然,喜欢一张图片需要理由,那就是“曾经见过或经历过”。
有理由推测,当你学习实验心理学后,你会发现,这门课程:1.有助于你成为明智的消费者现代社会,广告几乎无所不在。
只要你稍微留意一下身边的广告,你就会发现其中包含了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学研究的说法。
假如,报纸上刊登了一则介绍催眠减肥程序的广告。
为证实这一程序的有效性,这则广告介绍了三名满意的参加者:杨大嫂,她改变了饮食习惯,体重下降18公斤;蔡大妈,体重减少20公斤;叶小姐,从刊出的其在治疗前后的照片可以明显看出,四个月减掉13公斤的效果。
这科学吗?这些对减肥程序的检验可信吗?答案可能是肯定的,也可能是否定的。
如果杨大嫂、蔡大妈和叶小姐真的是这一训练程序使用的临床患者的代表,那么他们的结果是在正确的方向上迈出的一步。
但如果情况不是这样,减肥指导医生有意选择的是那些临床上特别成功的案例,那么这肯定就不是科学的研究了。
或者假定,我们从临床记录中找到一些案例,他们在采用这一减肥程序后出现了病症或意外事故:小王在刚开始采用这一减肥程序两个月后从梯子上摔下来造成腿骨骨折;小马在接受6个星期的催眠训练后患了急性阑尾炎,住院5天。
读到三、四个此类的故事后,你是不是就确信这种减肥程序对人的健康是有害的呢?情况也未必如此。
每天,来自报纸、杂志、电视和无线电广播中的各种研究声明像洪水般将我们淹没,什么“研究者已经发现”,“研究显示”,什么“油炸食品会提高患癌症的风险”,“服用海胆亚目(Echinacea)可以减轻感冒症状”,“每天喝一杯葡萄酒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的危险”,“食用含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以降低体重”。
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信息呢?接受它而改变我们的行为——停止食用油炸食品、开始服用海胆亚目、每天喝一杯葡萄酒和吃一些面包或其它面制食品?还是对每天读到的这些声明置之不理?作出哪种选择是最好的呢?我们要想更好地享用这些研究声明,那就需要接受实验方法的训练,这有助于我们找到并评估那些据称是支持某一声明的原创研究(如果确实有这些证据)。
一个外行也许可以凭借批判性的和符合逻辑的思维去发现某些数据收集或逻辑上的缺陷。
实验心理学课程可以让你知道在进行研究和数据解释中的逻辑约束,以便于你能够依靠自己从数据中梳理出真实的结论,而不再仅仅依靠所谓的专家为你得到的结论。
实验心理学课程可以使你针对每天生活中的各种观点作出理性的选择,使你成为明智的消费者。
——引自:邓铸(2006).应用实验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第32页2.有助于你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心理学是一门以研究为基础的学科,几乎所有的心理学课程内容都会涉及实验研究。
因此,通过实验心理学的学习,你能更加充分地理解心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也就能更好地掌握其他课程中的内容。
为了证明这一点,你可以去翻阅任何一门心理学课程的教材,从教育理学到发展心理学,从人格心理学到变态心理学,你都能体会到方法在其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外很多高校中,心理学研究在招生负责人通常十分重视考试实验心理学课和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的学习。
如果你在这两门课的考核中表现出色,你将得到招生人员的高度评价。
——引自:周颖(2007).心理实验室.北京大学出版社,前言第2页3.有助于你理解他人的研究介绍实验研究方法课程也将帮助你理解简约的研究介绍。
在大部分的心理学课程和教材中,都会提供一些研究的简约描述来作为支持某些结论或理论的证据。
比如,向你讲述一项研究:以治疗方式作为自变量、吸烟量作为因变量,采用安慰剂控制组的组间设计进行实验,即一组烟瘾者服用烟碱片,而另一组烟瘾者服用不含烟碱的安慰剂药片。
研究者发现烟碱片(nicotine patch)可以显著地减少重度吸烟成瘾者的吸烟量。
正如你在这个例子中所看到的,一本教材或一位教授在向你描述别人的研究时,不会将有关这个研究的每个细节都告诉你,而是使用一种心理学家用来描述研究的固定模式(行话或术语),这种模式就是由研究方法学的基本原理确定的。
你在这本书中学习到的一些基本原理是常用的和基本的,它是许多研究都可以遵循的。
因为许多研究都遵循这些原理,所以作者会假定阅读者也熟悉这些原理,在描述他人的研究时就比较简约。
方法课程可以帮助你填补关于某项研究的描述中通常留下的空白区。
可是,如果你恰恰没有系统学习这些方法学,也就不理解这些研究方法,你就会觉得有些实验简直莫名其妙。
例如,上面所描述的这个实验中,为什么必须让一个烟瘾者被试组(安慰剂控制组)服用不含烟碱的药片?研究方法课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住一些研究,随后你就能更好地掌握课程中的其它内容。
另外,即使你准备从事理论研究,可能也需要掌握实验方法,它可以帮助你对大量文献作出自己的评判和选择,尽量避免“人云亦云”!——引自:邓铸(2006).应用实验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第31页4.有助于阅读和评估他人的实验研究报告掌握实验研究的术语和逻辑使你能够阅读和理解实验研究论文,这不只是说你要能够阅读杂志、报纸或教科书上别人所作的关于其他人研究的总结,而是你能够亲自阅读原创论文并从中总结出你自己的结论。
研究方法课程还将帮助你阅读并批判性地评价杂志上那些详细记载研究过程的论文。
许多职业都要应用研究的成果,比如说你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试图确定在临床上使用哪一种治疗方法最好,你可能就会翻阅有关研究论文以考察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
类似地,如果你是一位教师,试图确定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你也可能会翻阅研究论文以考察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
阅读和评估研究论文有助于你确定最适合于临床病人症状的治疗方法或最适合于你的学生的教学方法。
此外,其它课程的学习也需要经常性地阅读原创性研究报告。
理解研究术语也有助于你严格地评估杂志上发表的论文。
许多论文都会从“结果”部分(论文的此部分是告诉读者研究中发现了什么)过渡到“讨论”部分(论文的此部分是作者对结果进行解释并得到结论),这种过渡非常必要,它有助于发掘结果中隐藏的“理论”,但这种过渡也容易犯主观错误,它容易夸大研究的价值,或将读者引向错误的结论。
所以,你必须能够分析和评判这种过渡。
研究方法课程可以帮助你评估他人的研究报告。
——引自:邓铸(2006).应用实验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第30页5.有助于你开展实际的研究选择了心理学专业,或者是心理学的相关专业,你很可能会在某个时候,也要开展一项实际的研究。
比如,在你后续的许多课程中,主讲老师会要求你独立地完成一些研究,或者至少在你将要大学毕业时,你需要提交一份研究报告,这时你就需要心理学的实验方法或类似的其它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