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
2019公务员考试行测阅读理解2
2019公务员考试行测阅读理解21.在工作生活都“压力山大”的当下,我们用于社交的时间、精力十分有限,或者说仅够维持最重要的一部分社交。
社交网络则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关系维持:几张随手拍的图片,一段百十来字的文字,就可以让别人了解你的目前状态;点个赞,叫几声好,就能刷出存在感,实现互动。
“晒”在这个过程里成为一个“容器”。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社交网络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B.社交网络降低了人们的社交成本C.社交网络使人们的关系维持变得便捷D.社交网络是一种新型的社交方式2.所谓总体的理解和把握,就是顾及全局以及全局和各部分的关系。
在此“总体的理解和把握”是指()。
A.把握全局关系和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B.顾及全局、各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C.处理好全局以及全局部分,部分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D.顾及全局并顾及全局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中国历代统治者对户口的管理都极为重视,他们将户口多寡作为国力盛衰与社会治乱的标志,建立了从中央至州、县、乡的完备户籍管理体系,但究其原因,是将户籍作为调派劳役、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以此维护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特权。
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烙印,纵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那道印痕仍难以抹去。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户籍管理体系的文化背景B.户籍制度存在的历史根源C.中国古代户籍管理体系的构建方式D.户籍制度对维护政治统治的深远影响4.确实是一种巧妙的安排,让我们这个地球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火、土资源。
但是,藉此而赖以生存的人类决不满足于仅仅从这些自然资源中获取谷物等以填饱肚子。
当然,也只有当他们远离饥饿的时候,才有心思去利用其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对周围丰富的联想能力以及由此而迸发出的无限创造力,从而将某些自然物转换成为人所需的人造物,创造出一种与当时人类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形式——制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温饱问题的解决是艺术创造的必要的物质基础B.制陶技术是人类创造性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结果C.人类生产形式的改进源于提升生活方式的需求D.制陶技术是人类利用自然满足所需能力的标志5.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51)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51)人类大约在10000年前,开始懂得种植作物和圈养牲畜,从而进入了农牧文明,但是,蚂蚁早在人类来到了这个星球上1亿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种植蘑菇了。
这种蚂蚁被称为“种植蚁”,它们专门在洞穴里,利用自己的粪便或者从树上拣来的废物,种植蘑菇,作为自己唯一的食物。
还有一种蚂蚁,叫做“锯叶蚁”,它们能把绿叶切下来,咀嚼以后,令其发酵,就会长出可口的蘑菇,为了让蘑菇长得更大更好,工蚁还会利用自己排泄的液体,给蘑菇施肥,在它们的排泄物中,含有氧酸和酶,有助于帮助蘑菇分解叶里的蛋白质。
还有“收获蚁”,居住在干旱地区,它们几乎完全依靠吃植物的种子得以生存,它们的窝深达2米以上,构筑非常精巧。
有房间可以起居,有仓库专门用来储存种子,还在种子上面堆放上一些石子或沙子,以保持通气和干燥,工蚁会把窝周围1—10米范围内的植物彻底清除干净,以便保证它们在运输植物种子时畅通无阻,在把种子运进仓库之前,它们总是把种子的外壳剥掉,以节约储存室的空间。
人类的农牧文明,是由农业和牧业两部分构成的,蚂蚁也有牧业,有些蚂蚁专门从蚜虫和角蝉等昆虫身上收集蜜汁。
就像是人类饲养奶牛一样,为了保证食物免遭天敌伤害,这些能提供食物的昆虫都受到蚂蚁的严密看管和保护,有时候,它们甚至还为自己的“奶牛”建造避难所。
在这些蚂蚁中,有一些工蚁,会甘当储存器和供应者,它们把吸取的液汁,贮存在自己的嗉囊里,把肚子撑得胀鼓鼓的,然后爬上蚁穴的天花板,吊在那里,一动不动,心甘情愿地做其他蚂蚁的食物吊桶,它们的肚子吃得如此之饱,如果不小心从天花板上掉下来,就会摔得粉碎,一命呜呼。
1.1.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A.蚂蚁早在1亿年以前就开始“种植”蘑菇了B.“收获蚁”把种子运进仓库之前,总是把种子的外壳剥掉,以保证它们在运输种子时畅通无阻C.“收获蚁”为了保证仓库的通气与干燥,会在种子上面堆放一些石子和沙子D.“收获蚁”在收获季节储存种子,是为了来年种植更多的植物1.2.“种植蚁”和“锯叶蚁”种植蘑菇需要各种养料,下列未被提及的养料是()。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103)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103)1.徽州文化主要是指以徽州(古称新安郡)为地域依托。
渊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及人们之间对象性关系而形成的特定生活结构体系。
同任何文化一样,它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内隐的心态、价值系统等文化心理结构,并且在各个文化层面都创造出辉煌的富于鲜明特色的成果,影响播及全国各地。
对“徽州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徽州文化是源于中国历史上与自然、人们之间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
B.徽州文化是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等多种文化心理结构的文化体系。
C.徽州文化是一种家族文化凝重、宗族认同感强烈、宗法观念盛行的封闭性的文化传统。
D.徽州文化是从不同文化层而发展,并以富于鲜明特色的成果影响全国各地。
2.漂亮和美丽是两回事。
不漂亮的眼睛可以有美丽的眼神,不够标致的面容可以有可爱的神态,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仪态和举止,这都在于一个灵魂的丰富和坦荡。
或许美化灵魂有不少途径,但我想,阅读是其中易走、不昂贵、无须求助他人的捷径。
根据这段文字,对“漂亮”和“美丽”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漂亮和美丽是两个不同的审美标准B.漂亮的人可能不美丽,美丽的人也未必漂亮C.漂不漂亮是生来注定的,但一颗美丽的灵魂需要后天的塑造D.美丽比漂亮更加重要3.固然,任何决策都难以十全十美。
但关键的问题在于,最大程度地避免决策失误,提升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首先就要让决策本身过得硬、经得起推敲。
那些造成巨大浪费的项目工程,其决策过程乱象丛生:要么是一些领导干部拍脑袋蛮干,长官意志强行推动;要么是民意缺乏、科学论证不足;要么是急功近利匆匆上马,不顾实际情况的复杂性。
这段话主要强调的是( )。
A.决策应该经过科学论证、有理有据B.任何决策都会不可避免存在缺陷C.许多项目的决策过程乱象丛生,缺乏科学指导D.民意是决策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4.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公务员,这是众多普通基层公务员的愿望和梦想。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144)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144)1.环境问题一旦发生,再来治理,非但费事劳神,而且难以转变,甚至不可逆转。
因而,“先发展,后治理”的观点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非常危险的。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的观点,即()。
A.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B.对环境问题必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C.对重大工程必须先进行环境综合评价D.治理环境问题费事劳神2.古村落已经走过了几个阶段,从最初作为乡情故土的情感之地,到作为民俗民风的文化资本,到现在一些地方政府把其视为具有开发价值的社会资本。
昔日的古村落,现在正经历着生存功能和造血机制的衰落。
古村落的保护,不仅仅是古村落的物质形态本身,更主要的是其中包含的文化物种,以及以人为核心的活态文化传统的保护。
古村落保护的关键不仅仅是物质化的建筑,同样包涵以人为本的乡土栖居文化方式,否则,至多是做了个“古代房地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不仅要从物质角度更要从文化角度保护古村落B.古村落是情感之地和民俗民风的文化资本C.一些地方政府仅把古村落视为具有开发价值的社会资本D.古村落的生存功能和造血机制正在走向衰落3.人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由于有了思想,人就比摧毁他的任何东西甚至整个宇宙都高贵得多;因此,人就能吞掉一个世界。
这段文字直接支持的观点是()。
A.人类是需要有思想的B.人类的思想是无处不在的C.人的尊严就在于人的思想D.无论哪种人都能改变整个世界4.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即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注重美与善的统一。
言下之意则是中国古典美学不那么重视美与真的统一。
笔者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比西方美学更看重美与真的统一。
它给美既赋予善的品格,又赋予真的品格,而且真的品格大大高于善的品格。
概而言之,中国古典美学在对美的认识上,是以善为灵魂而以真为最高境界的。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
A.正确而不流行B.流行而不正确C.新颖而不流行D.流行而不新颖5.“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307)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30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工业化时代,学校的模式映射了工业化集中物流的经济批量模式: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这种教育为工业时代标准化地制造了可用的人才。
而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
世界也许会因此安静许多,而数据将火热地穿梭在其中,人与人(师生、生生)的关系,将通过人与技术的关系来实现,正如在2013年的春节,你要拜年,不通过短信、电话、视频、微信,还能回到20年前骑半个小时自行车挨家挨户拜年的年代吗?大数据时代,无论你是否认同技术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技术的出现,让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一个学生考试得了78分,这只是一个“数字”;如果把这78分背后的因素考虑进去: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把它们和78分联系在一起,这就成了“数据”。
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就有非结构化、分布式、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
目前教育变革的讨论,过于集中在在线教育(远程、平板、电子、数字),这正像任何一个科技让人们最先想到的都是偷懒的哲学,自动化时代最先想到的是卓别林演的自动吃饭机,多媒体时代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游戏。
在线教育本身很难改变学习,在这场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线教育引发的教育由数字支撑到数据支撑变化(教育环境,实验场景, 时空变化,学习变化,教育管理变化等等),确是很多人没有在意的巨大金矿。
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决策,这些过去靠拍脑袋或者理念灵感加经验的东西,在云、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
教育将继经济学之后,不再是一个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和道德良心的学科,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2019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是备受关注的一场考试,其试题和答案的准确性对考生备考意义重大。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的详细内容。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 阅读理解草地上结了厚厚的冰霜,小鸟们仍然拍打着翅膀,嘎嘣嘎嘣地踱步。
我们朝往前方看,砂子矿坑下是漫天黄尘。
太阳光平射而入,一颗颗尘粒或团成沙尘暴,或划曲线,撤退到远处。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以下问题:问题:以上文字主要描写了何种场景?答案:沙尘暴2. 语句匹配根据语句意思,选择与之匹配的选项。
语句:美中不足之处在于他的计划不够清晰。
选项:A. 我非常喜欢这个城市,唯一不足之处是气候有些干燥。
B. 她的演讲很精彩,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音响效果不太好。
C. 这部电影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其中一点美中不足的是剧情推进过快。
答案:C. 这部电影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其中一点美中不足的是剧情推进过快。
二、判断推理1. 数字推理根据以下数字关系,回答问题。
8 - 6 = 427 - 5 = 326 - 4 = ?问题:6 - 4 = ?答案:222. 比例推理某工程队在8天内完成2/5的工程量,预计还需要几天才能完成剩下的工程量?问题:预计还需要几天才能完成剩下的工程量?答案:5天三、综合分析1. 层次划分将以下概念按照从普遍到具体的层次进行排列。
植物 - 花卉 - 玫瑰 - 白玫瑰答案:植物 - 花卉 - 玫瑰 - 白玫瑰2. 逻辑判断根据以下命题,判断其真假。
命题:1. 如果今天下雨,那么我就会带伞。
2. 今天没有下雨。
问题:根据以上命题,以下哪个结论是正确的?A. 我没有带伞。
B. 今天下雨了。
C. 今天没有下雨我也会带伞。
答案:A. 我没有带伞。
以上便是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的相关内容。
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祝愿各位考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实现自己的公务员梦想!。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80)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80)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
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
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
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
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
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
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
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
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
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
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到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
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
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
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
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
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
1.1.文中提到“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旨在说明()。
A.地震的表现即地面的破坏B.地震首先破坏地面建筑物C.地震灾害后的主要表现D.地震带给人类巨大的伤害1.2.属于地震“次生灾害”的是()。
A.桥梁断裂B.管道破裂C.山体滑坡D.通讯中断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地震中道路旁出现的地裂缝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关B.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横波产生的大振幅晃动C.地震中发生的火灾很可能是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D.地震中喷沙冒水的现象也是地震晃动产生的结果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38)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38)这部小说描写的是四位农家少年,各自怀着不同的意愿,进入繁华而陌生的省城后,演出的一幕幕令人感慨的生活剧。
正直、善良的红叶,为了替饱受欺凌的秦家老人告状而独闯省城;性格刚烈的天虎,为了争一口气而达到求学目的漂泊省城;憨厚沉静的米娃,为了替奶奶挣一笔住院费而叫卖于省城;伶牙俐齿的黄毛,则是为了好吃好喝发财致富而迷恋于省城。
为了生活,为了实现进城的意愿,红叶当起了保姆,天虎摆过棋摊,打过短工,米娃执着于兜售他的花苗,黄毛则死皮赖脸的乞讨……围绕着他们命运的轨道,小说展开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1.1.这是一则()。
A.书刊广告B.内容提要C.作品评论D.文章节选1.2.下面说法符合这段文字的内容的一项是()。
A.红叶为当保姆而进城B.天虎为打短工而进城C.米娃为卖花苗而进城D.黄毛为发财致富而进城睡眠是大脑为维持正常机能而产生的()抑制状态。
通过对整个睡眠过程的仔细观察,发现它具有两种不同的状态:其一为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的时相,称为慢波睡眠;其二是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的时相,称为快波睡眠。
人们在刚刚入睡后的睡眠大都属于慢波睡眠。
根据脑电波的变化特征,慢波睡眠时相可以分为1、2、3、4期。
这四个期代表着睡眠由浅入深的过程。
1期:呈现低振幅的脑电波,频率快慢混合,以4—7次/秒的θ波为主。
这一时期一般是在睡眠开始或夜间短暂苏醒又入睡之时。
2期:也呈现低振幅的脑电波,中间常出现短串的12—14次/秒的梭形睡眠波和一些复合波。
这一时期是慢波睡眠的主要成分,代表着浅睡过程。
3期:常呈现短暂的高振幅、频率为1—2次/秒的δ波。
4期:脑电波也是呈现出高振幅波形且以δ波为主,代表着深睡状态。
3期和4期仅有量的不同而无质的差别。
通常认为,4期慢波睡眠具有促进精力和体力恢复的功能。
快波睡眠是睡眠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一种激动状态,其脑电图与觉醒时相似,呈现低振幅的去同步化快波,也称为异相睡眠。
2019年国家公务员行测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阅读理解
2019年国家公务员行测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阅读理解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是与它的社会形态相一致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国度,就决定了它的文化精神重视天人合一与人人相合,礼乐便是这个系统的体现。
礼不但包含宗教仪式,而且包括各种规章制度;乐则是调和礼制内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
美善结合,以善统美,这是中国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
即使后来的儒家把善的内容界定为封建仁义道德,反过来束缚了文艺的发展。
这个点鲁迅在辛亥革命时期写就的《摩罗诗力说》曾予以全面的批判与审理,但是强调美善一体,审美与文艺必须有特定的社会伦理内容,却是有其合理价值的。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汪洋大海般的小农社会国家来说,审美文化如果不能成为国民精神的火花与前导,而仅仅某种娱乐工具,就会在现实上造成失误。
摒弃理性,提倡感性主义只会导向低级的官能主义,如今“过一把瘾就死”,“潇洒走一回”,这些社会话语隐喻了人们即时行乐、醉生梦死的心态,地摊文化便是这种心态的审美幻化,严肃文艺的[a]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也就势所难免了。
传统审美文化提倡美善全一的同时,还提出“反(返)情以和其志”的思想,即提倡将情感升华到高尚的道德境遇。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他十分重视用艺术的形象教育使人们确定道德规范,最后在审美与意识中获得人生的快乐。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审美文化的主要职责不在满足人们的宣泄感官的消遣娱乐作用上,而在引导人们超越自身的感性存有,上升到自由的人生境界。
文艺有责任而且完全能够净化人们的灵魂,培养良好的国民素质。
当然节情以理,并不是返回封建主义产物上去。
这里的“礼”和“志”,其内涵是新型的道德标准。
其次,“理”还应该包含作品本身的内在逻辑。
尊重作品本身的辩证法,而不是人为地扭曲作品,使作品成为某种抽象理性与道德的符号。
传统审美文化价值的确立首选应该站在今天的高度去审视。
这个点是基本的原则。
1.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曾予以全面批判的对象是()。
A.中国传统审美文化B.天人合一的思想C.把善的内容界定为封建仁义道德D.将审美和伦理混为一谈2.站在今天的高度去审视传统审美文化价值,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本文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402)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402)1.人类拥有一切力量和弱点,拥有一切只有人类才拥有的感情。
我希望每一项新的惊人的技术突破都会遇到来自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医学家和法律专家以及一切能够监督、评估新技术对人的影响的其他各种专业人士的怀疑主义的质难。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A.人类既拥有力量又拥有感情和弱点B.人类不断取得新的惊人的技术突破C.人类必须重视技术突破带来的负面影响D.新的技术突破必然伴随被广泛地质疑2.在报道冲突的背景情况时,平衡(不偏不倚)的立场特别重要。
一定不能蓄意地操纵事实以有利于一方的观点,每一方的观点都应该被公正地报道。
然而,这种平衡的概念并不意味着尽量以一种公正的方式去隐藏或掩饰某种不公正是正当的。
如果所有的媒介都接受这种对平衡报道的不正当解释,那么公众将会得到一种重要印象,就是冲突的每一方都有基于其自身的平等的衡量公正的标准,这是和我们的生活经验与常识相矛盾的。
下列最能够表达上述论证的主要观点的是()。
A.平衡的报道向公众提供一个事件的背景,其中冲突的所有各方都有平衡的为自己辩护的权利。
B.我们的生活经验表明,确实存在由于不公正而引起冲突的事例,其中一方明显是错误的。
C.平衡的报道是无法实现的理想,因为对平衡的判断必然是主观的。
D.平衡的报道要求无偏见地揭露所发生的不公正现象,就像公正地报道冲突各方的观点一样。
3.同样的一些话,出自不同人的口,有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在大学课堂上,同一句话,有的教师讲出会赢得一片掌声,有的教师讲出则会招致一片嘘声。
原因主要在于,前者已经用自己的行为为自己赢得了讲话的资格,而后者却没有。
可见,重要的往往不是有人讲了什么话,而是这些话是由什么人讲的。
这段话的主旨在于()。
A.否定过度的名人效应B.批评群众的盲从心理C.抨击言行不一的虚伪作风D.抨击为名利而钻营的现象4.人有一种记忆叫免疫记忆。
人的血液中有着极少的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细胞,它们生存的时间极短,主要职能是尽量多地消灭人体的敌人。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8)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8)长城就自身价值来说,原是“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的战略防御设施。
由于视角和价值取向的差异,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心目中的长城所象征的底蕴并不那么一致是十分()的。
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现代的事。
这是在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的时刻,举国上下高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同仇敌忾、浴血抗战中提炼锻筑的象征。
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世代传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长城列为世界重点文物,宇航员遥观地球所能辨识的人工构筑物的报道,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又增加了一番意义。
对于长城成为民族共识的象征做出根本相反的解释无疑应该十分审慎。
那种把长城简单类比为“空间上扩大的四合院”,贬为“巨大的悲剧纪念碑”的观点,于古于今都是荒谬的。
中国不再需要孟姜女,刻薄饶舌者不过是中华文明之树的蛀虫。
两千多年来,长城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的积极效应构成了中华民族心理认同的客观依据,而这种底蕴、内涵又与长城的雄伟博大的景观所激发的豪情壮志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最终积淀、熔铸成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1.1.短文第一段中的括号里应填入的词语是()。
A.奇怪B.合理C.盲目D.自然1.2.第一段中所说的“现代的事”指的是()。
A.同心同德,共创未来B.团结一致,共御外侮C.定为国歌,世代传唱D.名扬世界,值得自豪1.3.第二段中说“中国不再需要孟姜女”,其含义是()。
A.表明作者反对就长城的意义和作用持否定的观点B.作者指出“孟姜女哭长城”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C.表明作者反对至今还有人借长城攻击秦始皇D.作者认为长城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共识的象征1.4.不符合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A.长城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心目中的内涵是不同的B.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值得中国人民自豪C.两千多年来中国人民始终把长城作为民族团结的象征D.对长城成为民族共识的象征做出相反的解释应予反对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加密技术的进步,开始出现了电子现金这一新的货币形式。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337)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337)1.人类思维进化的顺序,是从具象到抽象,从图形到语言。
粗粗了解一点文物史的人都知道,早期文明及其器物上只有图形,如世界各地的史前壁画,如半坡陶器上的鱼纹、人脸等。
没有文字,因为语言能力不发达。
语言能力发达以后,才有文字,人类文明才真正脱离原始阶段。
而文字的进化本身也循同样过程。
最初是图形,不脱具象,涵盖力很有限,慢慢离开图形阶段,真正成为文字,表示人的语言能力愈来愈深刻,思维愈来愈独立。
这段文字谈论的主题是:A.研究文物史的意义B.语言文字的主要功能C.史前文明的表现形式D.人类思维的演变过程2.机关幼儿园所获财政补贴逐年提高,难免会令公众质疑,这是不是在维护一种“特权”。
相比街道办园、乡镇政府办园、农村集体组织办园等公办幼儿园,机关幼儿园一般优先配置给单位职工子女,而不向社会开放。
这种受到特殊照顾的公职人员子女的幼儿园,从本质来说,并非完全的公共产品,而是少数人的“自留地”。
拿纳税人的钱为其逐年提高财政补贴,加剧了幼教资源分配不公的状况。
这段文字最恰当的标题是( )。
A.机关幼儿园的“特权”引发质疑B.纳税人的钱应该怎么花C.过度补贴机关幼儿园加剧社会不公D.机关幼儿园应该特殊照顾吗3.本文针对直接法和二步法合成聚乳酸的共性,从单体纯度、催化剂选择到共沸脱水、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介质,以及到固相聚合、反应挤出、扩链等各个方面,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应用是提高聚乳酸分子量、降低其成本的关键。
最能概括这段话主题的是()。
A.聚乳酸的共性及合成关键B.聚乳酸的共性与降低成本的新技术C.聚乳酸超临界流体介质的研究D.聚乳酸合成研究中复合应用的新进展4.由于近年来黄河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 1972 年以来,黄河有21个年份出现断流;1997 年,黄河断流226 天,断流河段一直延伸到开封,长达704公里。
一方面黄河“闹水荒“,另一方面流域内用水有增无减。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阅读理解(2)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阅读理解(2)1.在对美国总统政绩的衡量中,一般在没有战争等非常事件的情况之下,对外关系占的比重是非常小的,对外关系只要不犯什么大的错误,就过得去了,主要看的还是总统对美国本身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A.衡量美国总统的政绩主要看他在对外关系上的表现B.美国总统在战争中的表现是评价其政绩的主要标准C.在没有战争等非常事件的情况之下,对外关系不太重要D.在没有战争等非常事件和对外关系过得去的情况下,对美国总统政绩的评价主要看他对美国发国发展做出的贡献2.古语云:“疾风知劲草。
”经历严峻的考验,方可知晓谁才是真正坚强的人。
那么,换在一个顺风顺水的环境里,难道就无法试炼出一个人的意志、品格吗?这段文字表述的观点是()。
A.顺意的环境很难考验一个人的意志B.关键时刻才能识别谁是真正的强者C.日常工作照样能够考验一个人的意志D.平淡的生活也能了解一个人的品格3.在我国,疫苗的研究、试验、审批和生产环节由药检系筑监督,而接种和运输环节主要由卫生系统监督,疫苗的监督需要药监部门和卫生部门共同完成,而如何协调好两个部门监管的职责范围,避免出现监管上的盲区,对今后市场流通的疫苗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这段话要表达的意思是()。
A.国家开放疫苗市场后,疫苗的监管跟不上B.药检系统和卫生系统在疫苗监督方面的工作协调有待加强C.药监系统和卫生系统的沟通协调不够造成了市场的监管盲区D.疫苗监管存在盲区,治理还需一段时间4.尼龙的强度,比棉花高两三倍,比羊毛高四五倍。
一般直径为1毫米的尼龙丝,可以吊起100公斤的东西,一根手指粗细的尼龙绳,可以吊起一辆满载的卡车!这段话主要讲的是()。
A.尼龙的强度B.尼龙的用途C.尼龙的神奇D.尼龙、棉花和羊毛的比较5.数学方法是西方科学中极其重要和不可或缺的方法。
严谨和精确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严谨和精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数学方法带来的。
科学要求各种概念尽可能被定量且能以一定的精确性加以检验。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242)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242)1.作为一名建筑师,莱伊恩并不是最出色的,但作为一个人,他无疑非常伟大,他始终恪守自己的原则,给高贵的心灵一个美丽的住所,哪怕是遭遇到最大的阻力,也要想办法抵达胜利的彼岸。
下列表达有错误的是()。
A.莱伊恩的阻力来自于他并不出色的建筑才能B.伟大表现在即使遇到困难,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C.莱伊恩做到了给自己的心灵一个美丽的住所D.工作没有惊人的成绩也不妨碍一个人成为伟大的人2.随着启蒙时代的远去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特别是微博等大众媒体的兴起,所谓精英早已不再被仰望,而成了被质疑和调侃的对象。
大众舆论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对精英造成了挤逼,精英群体与大众越来越陷入对峙和冲突。
这个现实问题,显然不在于精英群体和大众觉得以后什么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而在于:从现在开始,精英可否对大众让步?大众是否又可以让精英产生安全感?归根结底,一切对峙,都根源于既存的不平等的利益秩序对双方的心理劫持。
文段意在说明的是()A.大众媒体的兴起导致了精英群体与大众之间的矛盾B.精英群体与大众越来越陷入对峙和冲突之中C.精英与大众之间的冲突根源于既存的不平等的利益秩序D.解决精英与大众之间冲突的关键在于双方的妥协让步3.对一项科学工作的评价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个数字的大小,任何数字都不能取代同行评议及对该工作科学意义的具体分析和历史检验。
然而,不好的评价指标有可能误导评审人员,导致错误的结果;而好的评价指标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使相应的评审更加客观和公正。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对科学工作的评价()。
A.应该是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统一B.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C.不应以数字结论作为主要参考依据D.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实现公正4.在我们的印象中,鞋只是穿在脚上以利于行走的一种物品。
虽然一双制作精良、美观大方的鞋子会使人看上去精神倍增,但绝少有人会想到它的文化内涵。
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256)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256)1.中国的传统廉政文化源远流长,它对历代执政者的操守要求与为政规则不外乎五个方面。
重民生而知根本,畏法度而能自律,明廉耻而守气节,崇节俭而重情操、知恩惠而思报国。
下列对传统廉政文化特点的概括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A.执法如山,遵章守纪B.注重民生,情操高尚C.学识渊博,乐善好施D.生活简朴,严于律己2.>20世纪初普朗克、波尔等物理学家共同创造了量子力学,它与相对论一起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
量子力学的发展,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物质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认识。
借助量子力学,许多现象才得以真正地被解释,新的、无法凭直觉想象出来的现象被预言,接着又被验证。
量子力学等理论的诞生,对于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这些耗时多年的基础研究成果,其科学价值是无可估量的,绝不是用“有没有用”这样的简单标准就能衡量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科学研究需要长期积累B.量子力学对现代物理学意义重大C.基础研究不应急功近利D.科学价值无法用量化指标来衡量3.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名山大川等自然神的崇拜,到夏、商、周三代后,逐渐发展为对至上神——“天帝”的崇拜。
中国古代宗教中至上神的出现与世俗社会帝王的产生是相对应的。
由于世俗社会中出现了阶级,出现了国家及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帝王,因此,天国中也随着出现了凌驾于众神的“天帝”、“上帝”。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A.人类对于天帝的崇拜是相应于人类社会阶级分化中帝王的出现开始的B.人们对于自然的崇拜在夏商周三带转换为对神的崇拜C.宗教与国家不可分离D.对天帝的崇拜是比对自然神的崇拜更高级的层次4.对中国的马克思研究者来说,利用马克思著作的既有中文译本是一个便捷的途径。
但为了解读的准确性,研究者有时需要对照马克思的原文,必要时还需对照各主要语种的马克思著作版本。
各主要语种的翻译者大都是马克思研究的专家,翻译本身就渗透了他们对马克思文本的理解,因此参照主要语种的马克思著作版本,实际上也是借鉴前人的智慧。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阅读理解10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阅读理解101.机械损伤、化学物质的腐蚀或人体本身自身有的基因缺陷等因素可能会造成牙铀质永久性的缺损和牙齿内部结构的损伤,严重时还会造成牙齿缺失。
目前修复牙齿的方法主要是利用非生物材料或人造的填充物修补牙齿,以及直接将种植义齿插入上下颌骨以替代缺少的牙齿,但这些方法都容易使口腔产生异物感,并且由于人体自身的主要组织相容性等原因,可能会引起免疫排斥。
随着干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组织工程学的迅猛发展,学者们开始从器官发育的角度出发,根据目前已知的与牙齿发育相关的分子机制,探索将干细胞技术与组织工程学技术相结合应用于牙齿的修复和再生研究。
近年来,干细胞治疗的研究成果为牙齿的修复和再生研究奠定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根据牙齿的发育特征,牙齿再生需要牙源性的上好处费干细胞和牙源性的间充质干细胞。
目前研究表明,牙源性的间充质干细胞可应用于牙齿再生,例如牙髓干细胞和牙周韧带干细胞。
但是,人牙源性上皮干细胞仅存在于胚胎期,萌发后的牙齿并不含有牙源性上皮干细胞,因此学者们开始探索将非牙源性干细胞替代牙源性上皮干细胞应用于牙齿再生研究。
根据上述文章,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A.目前修复牙齿主要是利用非生物材料或人造填充物,或直接将种植义齿插,因此易使口腔产生异物感,从而引起免疫排斥。
B.学者们从器官发育的角度进行的探索将干细胞技术与组织工程学技术相结合应用于牙齿的修复和再生的研究随着干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组织工程学的迅猛发展而取得成果C.研究已经表明,牙源性的间充质干细胞例如牙髓干细胞和牙周韧带干细胞可应用于牙齿再生,但根据牙齿的发育特征,牙齿再生还需要牙源性的上皮干细胞D.牙齿再生所需要的牙源性上皮干细胞因为在萌发后的牙齿中并不含有,所以学者们使用非牙源性干细胞替代牙源性上皮干细胞应用于牙齿再生2.赶路的人,为了远方的目标,无意留心沿路的风光。
许多其实并不比你追寻的东西逊色的路边风物,被你轻易地忽略过去了,待我们多年后明白过来时,已追悔莫及。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84)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84)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想法常常相左,这简直就是个常识了,人们一直将这些男女之间的差异解释为性激素的作用,或者是产生男女特定行为方式的社会压力所导致,这种情况直到最近才有所改观。
不管怎么说,大部分人还是认为两性的大脑在基本结构和功能上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然而这种观念开始日益受到。
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的脑在解剖结构上有很大不同。
不但如此,其神经环路和神经元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也有所不同。
这些都是在基因水平就决定了的。
所有这些研究都会让人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人脑不止是一种,而是男女两种。
这个结论让神经科学家们有点头疼,因为我们关于大脑的大部分认识是来自于对雄性动物,包括男人的研究。
如果说从这些研究得出的推论哪怕只有小部分不适用于雌性动物,那也意味着大量的研究工作本身的基础就不牢靠。
弄清楚女人的脑到底跟男人的怎样不同,也许可以解释一些长期困扰人们的谜团,例如为什么男人和女人倾向于犯不同的精神健康问题,为什么有的药物对一种性别有效而对另一种性别就没作用。
人们早就知道雄性和雌性的大脑有点差别,但大家都认为这种差别只是局限在下丘脑部位——一个参与调节进食活动和控制性冲动的脑区。
因为雌性动物的雌激素和孕酮水平在月经周期上下波动,这会使实验结果的分析更加复杂,所以研究者们除了在研究下丘脑的时候会区分性别,否则都会尽量避免在实验中使用雌性动物,因为雌性在经期的雌激素和黄体激素水平变化会让实验结果更加难以分析。
因此神经科学家们一直以为除了下丘脑外,男性和女性的脑没有什么不同。
但很显然,两性的脑存在许多差异,下丘脑只是冰山的一角而已。
女性脑内的许多结构的相对尺寸与男性的有所不同。
在2001年的一项研究里,哈佛医学院的Jill Goldstein及其同事测量并且比较了健康男性和女性的45个脑区。
他们发现女性脑的额叶里控制决策和解决问题的那部分脑区要比男性的大。
女性的边缘皮层也比男性的大,这个区域是负责调节情绪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将“衰老”为:机体的各个“组件”,特别是DNA,某些特殊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质(脂肪)所受到的随机损伤的大量累积,这一累积在生命初期就已经开始,并最终达到机体自我修复的极限。
这种伤害会逐渐削弱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效能,使机体更易患病,且呈现出衰老的特征,比如肌肉损失、骨质疏松、反应迟缓、听力和视力降低等。
这些累积损伤有不同的来源,其中甚至还包括我们生存所必须的将食物转化为可被我们使用的能量的过程。
在线粒体(将糖转化为能量的细胞器)工作的时候,它们会同时制造出具有破坏性的氧化分子——自由基。
这种活性分子所造成的大多数损伤都能得到修复,但是不乏漏网之鱼。
生物学家怀疑,正是这些自由基的氧化侵蚀最终造成了线粒体的永久性损伤,让细胞不能继续保持诸多分子的结合,而这是维持机体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自由基也可能会对细胞的其他部分造成直接破坏。
固然衰老让我们更易患上心脏病、阿兹海默氏症、中风或癌症之类的疾病,但这些和衰老有关的疾病只是叠加于衰老之上的不幸事件,而并非等同于“衰老”本身。
所以,即使科学能够消灭当今老人的头号杀手,衰老依旧会发生,它迟早也会让别的疾病有隙可乘。
另外,衰老也会让我们的某个关键部位(比如说心血管系统)最终面临灾难性的衰竭。
现在,人类比他们的祖先在过去任何时期都要活得更久,有些国家男女平均寿命分别是75岁和80岁,而过去他们祖先的平均寿命只有25岁。
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的智慧和创造给我们带来了卫生系统以及疫苗、抗生素等等,成功地消除了造成很多人早夭的因素,比如感染和寄生虫病。
但“衰老”本身并非是一个按照既定的详细时间表严格执行的基因“程序”。
演化没有给予我们任何专门用于激发机体衰竭的基因,让我们能够调控它,从而控制我们的寿命。
毫无疑问,一些基因确实影响了我们的衰老过程,但是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是在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和活力的过程中无心产生的副产品。
我们并没有控制衰老和死亡的基因程序,这意味着
我们无法像治愈疾病一样治愈衰老。
1.1.
填入文中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概括
B.定义
C.限定
D.规定
1.2.
下列说法中与文意不符的是()。
A.人体患病说明机体已有衰老的特征
B.人的机体具有自我修复随机损伤的功能
C.人体累积的损伤达到机体自我修复的极限后会导致衰老
D.人的机体所受的随机损伤累积从生命初期就已经开始
1.3.
下列对“自由基”的描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造成的损伤均是永久性的
B.人人体内都具有
C.是具有破坏性的氧化分子
D.在将糖转化为能量的过程当中产生
1.4.
作者认为现代人比古人活得更久的根本原因在于()。
A.现代人比古人更有智慧,更有创造力
B.卫生系统以及疫苗、抗生素等等的出现
C.很多老年性疾病找到了治疗的方法
D.感染和寄生虫病已无法威胁人类
1.5.
下列概括全文大意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类基因与衰老的关系
B.衰老如何夺走人的生命
C.造成衰老的几种主要原因
D.衰老是无法控制和改变的
长城就自身价值来说,原是“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的战略防御设施。
由于视角和价值取向的差异,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心目中的长城所象征的底蕴并不那么一致是十分()的。
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现代的事。
这是在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的时刻,举国上下高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同仇敌忾、浴血抗战中提炼锻筑的象征。
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世代传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长城列为世界重点文物,宇航员遥观地球所能辨识的人工构筑物的报道,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又增加了一番意义。
对于长城成为民族共识的象征做出根本相反的解释无疑应该十分审慎。
那种把长城简单类比为“空间上扩大的四合院”,贬为“巨大的悲剧纪念碑”的观点,于古于今都是荒谬的。
中国不再需要孟姜女,刻薄饶舌者不过是中华文明之树的蛀虫。
两千多年来,长城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的积极效应构成了中华民族心理认同的客观依据,而这种底蕴、内涵又与长城的雄伟博大的景观所激发的豪情壮志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最终积淀、熔铸成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1.
短文第一段中的括号里应填入的词语是()。
A.奇怪
B.合理
C.盲目
D.自然
2.2.
第一段中所说的“现代的事”指的是()。
A.同心同德,共创未来
B.团结一致,共御外侮
C.定为国歌,世代传唱
D.名扬世界,值得自豪
2.3.
第二段中说“中国不再需要孟姜女”,其含义是()。
A.表明作者反对就长城的意义和作用持否定的观点
B.作者指出“孟姜女哭长城”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
C.表明作者反对至今还有人借长城攻击秦始皇
D.作者认为长城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共识的象征
2.4.
不符合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A.长城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心目中的内涵是不同的
B.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值得中国人民自豪
C.两千多年来中国人民始终把长城作为民族团结的象征
D.对长城成为民族共识的象征做出相反的解释应予反对
答案与解析
1.1.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填空。
根据横线处的句子可知,原文是在运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什么叫做“衰老”,此处填入“定义”最符合语境。
A、C、D都不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B。
1.2.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
>由“衰老”的定义可知,衰老是“随机损伤大量累积达到机体自我修复的极限”的状态,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患病都代表机体的衰老,而且“人体患病说明机体已有衰老的特征”的表述也与常识不符,所以A项表述不合文意。
B、C、D都能从衰老的定义中找到依据。
故正确答案为A。
1.3.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
由文中“>这种活性分子(自由基)所造成的大多数损伤都能得到修复>”可知A项描述错误。
因为自由基是产生在“>我们生存所必须的将食物转化为可被我们使用的能量的过程>”中,故B项正确;由“>在线粒体(将糖转化为能量的细胞器)工作的时候,它们会同时制造出具有破坏性的氧化分子——自由基>”可知C、D两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1.4.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
由材料最后一段说到“>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的智慧和创造给我们带来了卫生系统以及疫苗、抗生素等等,成功地消除了造成很多人早夭的因素”,可知B项正确。
题干要求选择根本原因,B项可推出A、C、D的内容,故不选这三项。
故正确答案为B。
1.5.答案: D
解析:
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概括主旨题。
文段通过介绍衰老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衰老不可控制、不可治愈的的观点。
所以D项正确。
A、B、C三项的内容都是为了说明衰老的无法控制及改变,不能概括文章大意,故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D。
2.1.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逻辑填空题。
结合文章语境,可知由于视角和价值取向的差异,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心目中的长城所象征的底蕴可能是不一样的,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首先可排除A、C项。
“合理”指合乎道理、事理或规律,文章只是说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长城有不同的看法,这里并没牵扯到什么道理或事理,所以也就无所谓合理与否,因此排除B项。
“自然”强调不刻意的、正常的
状态,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D。
2.2.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定位原文,文章首先指出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然后对此进行解释,即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来抵抗外敌的入侵。
根据语境和就近原则,可知“现代的事”指的是团结一致、共御外侮。
故正确答案为B。
2.3.答案: A
解析:
本题属于语句理解题。
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所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暴虐行为的控诉。
在本文中,作者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需要再有人来对“长城”的象征做否定的解释。
通过“荒谬”、“刻薄饶舌者”和“蛀虫”可知,作者强烈反对那些就长城的意义和作用持否定的观点。
A项表述符合文意。
B、D项表述片面,没有抓住文段的语意重点;C项错误,其表述脱离语境,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4.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C项说法错误,长城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这是在现代的事,而非两千年来都是如此。
A项表述正确,由第一段中“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心目中的长城所象征的底蕴并不那么一
致是十分自然的”可以推断得出;B项正确,第一段末尾提到长城是世界文物重点,宇航员可以在宇宙中看到长城,由此可知雄伟壮观的长城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豪;D项正确,通过文章第二段中的“荒谬”、“刻薄饶舌者”和“蛀虫”等可知,作者强烈反对那些就长城的意义和作用持否定的观点。
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