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断层解剖学PPT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PPT-
李七渝等
• 對頸部的筋膜和筋膜間隙進行了電腦圖像三維重建
二、斷面解剖常用的 三維平面和解剖基線
常用的三維平面 • 矢狀面 • 冠(額)狀面 • 水平面
1.常用的三個基本平面
斷面與斷層
橫斷面
斷面
斷層厚度
常用的三個基本平面
• 矢狀面
冠(額)狀面
2.斷層與斷面
2.斷面圖的觀察方法
觀察斷面標本時通常有一定的方向性 橫斷面
口腔頜面部斷面解剖
一、口腔頜面部斷面解剖的發展
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原始階段 (16世紀~18世紀)
•第二階段 經典階段 •第三階段 新技術階段
1.原始階段 (16世紀初~18世紀)
1.原始階段
義大利解剖學家Mondino dei Luzzi (1316)
• 蒙迪諾首次製作人體斷層標本
1.原始階段
美國的Eycleshymer和Schoemaker (1911年) • 經過九年的研究,出版了一部全身連續橫 斷層解剖學圖譜,此部圖譜繪製精美,標 注細緻,是人體斷層解剖學的經典之作。
2.3 經典20世紀的繁榮階段
Desjardins (1924年)
• 繪製了人體軀幹部橫斷層解剖圖譜
Morton (1944年)
義大利畫家Leonardo da Vinci(達·芬奇)
• 繪製了男、女軀幹部的正中矢狀斷面圖
現代解剖學的奠基人Vesalé(安德雷亞斯 · 維薩裏)
• 研究了腦的橫斷層解剖
1.原始階段
17世紀,一些學者
• 分別展示了腦、眼和生殖器等的斷面
18世紀,Haller和S.Soemmering
• 繪製了腦的各種斷面圖
1.正中矢狀斷面
• 對頸部的筋膜和筋膜間隙進行了電腦圖像三維重建
二、斷面解剖常用的 三維平面和解剖基線
常用的三維平面 • 矢狀面 • 冠(額)狀面 • 水平面
1.常用的三個基本平面
斷面與斷層
橫斷面
斷面
斷層厚度
常用的三個基本平面
• 矢狀面
冠(額)狀面
2.斷層與斷面
2.斷面圖的觀察方法
觀察斷面標本時通常有一定的方向性 橫斷面
口腔頜面部斷面解剖
一、口腔頜面部斷面解剖的發展
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原始階段 (16世紀~18世紀)
•第二階段 經典階段 •第三階段 新技術階段
1.原始階段 (16世紀初~18世紀)
1.原始階段
義大利解剖學家Mondino dei Luzzi (1316)
• 蒙迪諾首次製作人體斷層標本
1.原始階段
美國的Eycleshymer和Schoemaker (1911年) • 經過九年的研究,出版了一部全身連續橫 斷層解剖學圖譜,此部圖譜繪製精美,標 注細緻,是人體斷層解剖學的經典之作。
2.3 經典20世紀的繁榮階段
Desjardins (1924年)
• 繪製了人體軀幹部橫斷層解剖圖譜
Morton (1944年)
義大利畫家Leonardo da Vinci(達·芬奇)
• 繪製了男、女軀幹部的正中矢狀斷面圖
現代解剖學的奠基人Vesalé(安德雷亞斯 · 維薩裏)
• 研究了腦的橫斷層解剖
1.原始階段
17世紀,一些學者
• 分別展示了腦、眼和生殖器等的斷面
18世紀,Haller和S.Soemmering
• 繪製了腦的各種斷面圖
1.正中矢狀斷面
颌面部断层解剖学课件
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主要支配咽喉部的感觉和肌肉运动,参与吞咽和发声等动作。
03
颌面部的断层解剖
颌面部水平断层解剖
总结词
展示颌面部在水平方向上的结构特点
详细描述
水平断层解剖主要展示了颌面部在水平方向上的结构特点,如牙齿排列、牙槽 骨形态、软组织的层次等。通过观察水平断层切片,可以了解颌面部各结构之 间的关系和毗邻关系。
颌面部断层解剖学的应用
1
在医学影像诊断中,颌面部断层解剖学可以帮助 医生准确地识别病变的位置、大小和性质,提高 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在颌面外科手术中,颌面部断层解剖学可以为手 术提供精确的手术设计和操作指导,减少手术风 险,提高手术效果。
3
在口腔医学中,颌面部断层解剖学可以为牙齿种 植、正畸等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提高治疗 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保护重要结构
通过了解颌面部的断层解剖结构,医生可以在手术中更加准确地避开重要结构,减少并发 症的发生。
修复和重建颌面部缺损
在颌面部手术中,医生可以利用断层解剖学知识,对颌面部缺损进行精确的修复和重建, 恢复患者的面部形态和功能。
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01
身份鉴定
在法医学中,颌面部断层解剖学知识可以帮助鉴定死者身份,通过对比
02
颌面部的生理结构
颌面部的骨骼结构
下颌骨 下颌骨是颌面部最重要的骨骼,具有支撑面部形态、咀嚼、 发音等功能。下颌骨由下颌体和下颌支两部分组成,下颌 体呈弓形,下颌支则为垂直板状。
上颌骨 上颌骨位于面部中央,是构成面部中部的骨骼,具有保护 颅内、咀嚼等功能。上颌骨由上颌体和四个突起组成,包 括额突、颧突、腭突和牙槽突。
炎症扩散
炎症的扩散范围在断层图像上可观察 到,有助于评估炎症的严重程度。
主要支配咽喉部的感觉和肌肉运动,参与吞咽和发声等动作。
03
颌面部的断层解剖
颌面部水平断层解剖
总结词
展示颌面部在水平方向上的结构特点
详细描述
水平断层解剖主要展示了颌面部在水平方向上的结构特点,如牙齿排列、牙槽 骨形态、软组织的层次等。通过观察水平断层切片,可以了解颌面部各结构之 间的关系和毗邻关系。
颌面部断层解剖学的应用
1
在医学影像诊断中,颌面部断层解剖学可以帮助 医生准确地识别病变的位置、大小和性质,提高 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在颌面外科手术中,颌面部断层解剖学可以为手 术提供精确的手术设计和操作指导,减少手术风 险,提高手术效果。
3
在口腔医学中,颌面部断层解剖学可以为牙齿种 植、正畸等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提高治疗 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保护重要结构
通过了解颌面部的断层解剖结构,医生可以在手术中更加准确地避开重要结构,减少并发 症的发生。
修复和重建颌面部缺损
在颌面部手术中,医生可以利用断层解剖学知识,对颌面部缺损进行精确的修复和重建, 恢复患者的面部形态和功能。
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01
身份鉴定
在法医学中,颌面部断层解剖学知识可以帮助鉴定死者身份,通过对比
02
颌面部的生理结构
颌面部的骨骼结构
下颌骨 下颌骨是颌面部最重要的骨骼,具有支撑面部形态、咀嚼、 发音等功能。下颌骨由下颌体和下颌支两部分组成,下颌 体呈弓形,下颌支则为垂直板状。
上颌骨 上颌骨位于面部中央,是构成面部中部的骨骼,具有保护 颅内、咀嚼等功能。上颌骨由上颌体和四个突起组成,包 括额突、颧突、腭突和牙槽突。
炎症扩散
炎症的扩散范围在断层图像上可观察 到,有助于评估炎症的严重程度。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二、牙体和牙周组织
(一)牙体组织
牙釉质 牙本质 牙骨质 牙髓
(二)牙周组织
牙龈 牙周膜 牙槽骨
第3节 颌面部应用解剖生理
颌面部主要包括: 颌骨 颞下颌关节 涎腺 肌肉、神经、血管等软组织
一、颌骨
(一)上颌骨
由一体四突构成 一体即上颌骨体,四突是额突、颧突、牙槽突和 腭突
根据功能及形态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 磨牙
(二)舌(tongue)
功能:味觉、语言、咀嚼、吞咽 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腹,两侧为舌缘 由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 舌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
和叶状乳头 舌扁桃体:舌根部黏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圆形淋巴滤泡突
起 舌系带:过短影响发音和咀嚼
(三)腭(palate)
每侧三条关节韧带:茎突下颌韧带、碟下 颌韧带和颞下颌韧带
本章小结
本章简要介绍了人体口腔颌面部、牙列的正 常解剖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 应用,简要阐明口腔、颌面的层次关系和 器官形态,辨识其结构特点,以及功能活 动原理、发生条件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 口腔临床护理的教学打下基础。
腮腺造影或腮腺导管内注射治疗时,须经 此口注入造影剂或药液
二、固有口腔
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
其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 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包括以下器官和结构:
牙及牙列、牙槽骨及牙龈、舌、腭、口底等 组织器官
(一)牙冠、牙列及牙弓(teeth)
根据部位可分为前、后牙
口腔前庭为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 槽黏膜之间的蹄铁形潜在腔隙。
具有临床意义的解剖结构和标志有: 唇、颊、口腔前庭沟、系带、腮腺导管口等
(一)唇(lips)
《口腔颌面部解剖》PPT课件
口腔颌面部解剖
Oral and Maxillofacial Ana tomy
淋巴
赵晋龙讲师
临床意义
口腔颌面颈部的淋巴组织( 淋巴结和淋巴管)十分丰富;共同组 成此部的防御系统。正常情况下,淋 巴结的硬度与软组织相似,不易触及 。感染状态下淋巴结会肿大和疼痛; 肿瘤侵及淋巴结呈现无痛增大。
分组
根据部位、排列方向 • 环行组:浅,环绕颈项上部,输 出
列于颈横动静脉的浅面(横链)。 • 收纳脊副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的
输出管。 • 输出管入颈深下淋巴结。
颈深上淋巴结 superior deep cervical lymphati
c nodes
• 位于肩胛舌骨肌下腹与颈内静脉交叉的 上方,沿颈内静脉周围排列。
• 接收枕淋巴结、耳后淋巴结、腮腺淋巴 结、颌下淋巴结的输出管。
• 输出管入颈深上淋巴结的颈二腹肌淋巴 结或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咽后群
• 位于咽后间隙,在椎前筋膜的前方, 主要集中于咽上部的后方。
• 收集鼻腔后部、蝶窦、后筛窦、硬 腭、软腭、中耳、咽鼓管、鼻咽部 及咽后壁的淋巴。
• 输出管入气管前淋巴结,颈深上淋 巴结。
颈浅淋巴结
superficial cervical lymphatic no
腮腺毗邻关系
外: (浅面)覆盖有皮肤、皮下组织、 深筋膜浅层和淋巴结。
上: 外耳道、颞下颌关节后面。 前内:咬肌、下颌升支、翼内肌后部。 后内:乳突、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
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 和Ⅸ~Ⅻ对脑神经。
腮腺导管 Stensen duct
• 颧弓下,与颧弓平行,在腮腺咬肌筋 膜浅面的皮下组织中。开口于上颌第 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腮腺乳头。
Oral and Maxillofacial Ana tomy
淋巴
赵晋龙讲师
临床意义
口腔颌面颈部的淋巴组织( 淋巴结和淋巴管)十分丰富;共同组 成此部的防御系统。正常情况下,淋 巴结的硬度与软组织相似,不易触及 。感染状态下淋巴结会肿大和疼痛; 肿瘤侵及淋巴结呈现无痛增大。
分组
根据部位、排列方向 • 环行组:浅,环绕颈项上部,输 出
列于颈横动静脉的浅面(横链)。 • 收纳脊副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的
输出管。 • 输出管入颈深下淋巴结。
颈深上淋巴结 superior deep cervical lymphati
c nodes
• 位于肩胛舌骨肌下腹与颈内静脉交叉的 上方,沿颈内静脉周围排列。
• 接收枕淋巴结、耳后淋巴结、腮腺淋巴 结、颌下淋巴结的输出管。
• 输出管入颈深上淋巴结的颈二腹肌淋巴 结或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咽后群
• 位于咽后间隙,在椎前筋膜的前方, 主要集中于咽上部的后方。
• 收集鼻腔后部、蝶窦、后筛窦、硬 腭、软腭、中耳、咽鼓管、鼻咽部 及咽后壁的淋巴。
• 输出管入气管前淋巴结,颈深上淋 巴结。
颈浅淋巴结
superficial cervical lymphatic no
腮腺毗邻关系
外: (浅面)覆盖有皮肤、皮下组织、 深筋膜浅层和淋巴结。
上: 外耳道、颞下颌关节后面。 前内:咬肌、下颌升支、翼内肌后部。 后内:乳突、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
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 和Ⅸ~Ⅻ对脑神经。
腮腺导管 Stensen duct
• 颧弓下,与颧弓平行,在腮腺咬肌筋 膜浅面的皮下组织中。开口于上颌第 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腮腺乳头。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PPT参考幻灯片
(2)牙本质(dentin):构成牙的主体,色淡黄而 有光泽,含无机盐70%,有机物含量比釉质多, 约占30%,硬度比釉质低。在牙本质中有成牙 本质细胞胞质突起,是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 时有酸痛感。
27
(3)牙骨质(cementum):是覆盖于牙根表面的一层钙化结缔组织,色 淡黄,含无机盐55%,构成和硬度与骨相似,但无哈弗斯管。牙骨 质借牙周膜将牙体固定于牙槽窝内。当牙根牙体及牙周组织结构面 受到损伤时,牙骨质可新生而有修复功能。
30
牙槽骨中的牙
31
牙槽窝
32
牙的三等分
33
切牙示意图
34
尖牙示意图
35
上颌前磨牙示意图
36
下颌第一前磨牙
37
下颌第二前磨牙
38
上颌第一磨牙
39
下颌第一磨牙
40
(四)咬合关系、颌与牙弓关系
咀嚼时,下颌骨做不同方向的运动,上、下颌牙发生各 种不同方向的接触,这种互相接触的关系称为咬合关系 ( occluding relation)。临床上,常以正中合作为判断咬合 关系是否正常的基准。
16
(2)牙槽突、龈沟与龈乳头
1)牙槽突( alveolar process):颌骨上与牙齿相连接的骨性突起 的部分。上颌牙牙槽突向下、下颌牙牙槽突向上。牙根位于牙槽 突内,拔除牙根后所见到的窝,即原有牙根所占据的部位称为牙 槽窝。牙槽突骨质疏松,承接牙的咀嚼颌力,改建活跃。失牙后 因失去生理性咀嚼力刺激而呈进行性萎缩,牙槽突变低甚至消失, 不利于活动义齿固位。
28
4.牙周组织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龈, 是牙的支持组织。
(1)牙槽骨(alveolar bone):是颌骨包围牙根的部分,骨 质较疏松,且富于弹性,是支持牙的重要组织。牙根位 于牙槽骨内,牙根和牙根之间的骨板,称为牙槽中隔。 两牙之间的牙槽骨称为牙槽间隔。牙槽骨的游离缘称为 牙槽嵴。当牙脱落后,牙槽骨即逐渐萎缩。
27
(3)牙骨质(cementum):是覆盖于牙根表面的一层钙化结缔组织,色 淡黄,含无机盐55%,构成和硬度与骨相似,但无哈弗斯管。牙骨 质借牙周膜将牙体固定于牙槽窝内。当牙根牙体及牙周组织结构面 受到损伤时,牙骨质可新生而有修复功能。
30
牙槽骨中的牙
31
牙槽窝
32
牙的三等分
33
切牙示意图
34
尖牙示意图
35
上颌前磨牙示意图
36
下颌第一前磨牙
37
下颌第二前磨牙
38
上颌第一磨牙
39
下颌第一磨牙
40
(四)咬合关系、颌与牙弓关系
咀嚼时,下颌骨做不同方向的运动,上、下颌牙发生各 种不同方向的接触,这种互相接触的关系称为咬合关系 ( occluding relation)。临床上,常以正中合作为判断咬合 关系是否正常的基准。
16
(2)牙槽突、龈沟与龈乳头
1)牙槽突( alveolar process):颌骨上与牙齿相连接的骨性突起 的部分。上颌牙牙槽突向下、下颌牙牙槽突向上。牙根位于牙槽 突内,拔除牙根后所见到的窝,即原有牙根所占据的部位称为牙 槽窝。牙槽突骨质疏松,承接牙的咀嚼颌力,改建活跃。失牙后 因失去生理性咀嚼力刺激而呈进行性萎缩,牙槽突变低甚至消失, 不利于活动义齿固位。
28
4.牙周组织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龈, 是牙的支持组织。
(1)牙槽骨(alveolar bone):是颌骨包围牙根的部分,骨 质较疏松,且富于弹性,是支持牙的重要组织。牙根位 于牙槽骨内,牙根和牙根之间的骨板,称为牙槽中隔。 两牙之间的牙槽骨称为牙槽间隔。牙槽骨的游离缘称为 牙槽嵴。当牙脱落后,牙槽骨即逐渐萎缩。
《口腔颌面部解剖》课件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咬合治疗 等,对于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唾液腺疾病
唾液腺疾病概述
唾液腺疾病是指发生在 唾液腺的疾病,包括炎 症、结石和肿瘤等。
唾液腺疾病的症状
唾液腺疾病的症状包括 口干、唾液分泌量减少 、口腔干燥感等,有时 还会出现疼痛、肿胀等 症状。
牙周病的治疗
牙周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洁治、刮治、根面平整等基础治疗,以及牙周 手术、正畸和修复等综合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概述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系统的一组疾病,表现 为关节弹响、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症状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症状包括关节弹响、关节疼痛、张口受限等, 有时还会出现头痛、耳痛等症状。
嘴巴
03
嘴巴的形状、大小、唇线等都是影响面部美观的重要因素,与
面部其他器官的协调性也是评估嘴巴美观的标准之一。
面部表情的功能分析
表情肌
面部表情肌包括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等,通过收缩和舒张来表达 不同的表情。
表情与情感
面部表情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如开心、悲伤、愤怒等。不同 的表情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状态。
与颞骨关节窝形成关节,能够做上下和侧方运动 。
3
关节盘
位于颞骨关节窝和下颌头之间,具有缓冲和稳定 关节的作用。
唾液腺的解剖结构
腮腺
位于耳前下方,是最大的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有消 化酶,有助于消化食物。
下颌下腺
位于下颌骨下方,分泌的唾液含有粘液,有助于润滑 口腔。
舌下腺
位于舌下方,分泌的唾液含有粘液,有助于润滑口腔 。
02
CATALOGUE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咬合治疗 等,对于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唾液腺疾病
唾液腺疾病概述
唾液腺疾病是指发生在 唾液腺的疾病,包括炎 症、结石和肿瘤等。
唾液腺疾病的症状
唾液腺疾病的症状包括 口干、唾液分泌量减少 、口腔干燥感等,有时 还会出现疼痛、肿胀等 症状。
牙周病的治疗
牙周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洁治、刮治、根面平整等基础治疗,以及牙周 手术、正畸和修复等综合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概述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系统的一组疾病,表现 为关节弹响、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症状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症状包括关节弹响、关节疼痛、张口受限等, 有时还会出现头痛、耳痛等症状。
嘴巴
03
嘴巴的形状、大小、唇线等都是影响面部美观的重要因素,与
面部其他器官的协调性也是评估嘴巴美观的标准之一。
面部表情的功能分析
表情肌
面部表情肌包括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等,通过收缩和舒张来表达 不同的表情。
表情与情感
面部表情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如开心、悲伤、愤怒等。不同 的表情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状态。
与颞骨关节窝形成关节,能够做上下和侧方运动 。
3
关节盘
位于颞骨关节窝和下颌头之间,具有缓冲和稳定 关节的作用。
唾液腺的解剖结构
腮腺
位于耳前下方,是最大的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有消 化酶,有助于消化食物。
下颌下腺
位于下颌骨下方,分泌的唾液含有粘液,有助于润滑 口腔。
舌下腺
位于舌下方,分泌的唾液含有粘液,有助于润滑口腔 。
02
CATALOGUE
口腔颌面部解剖精品PPT课件
口底
(一)牙冠、牙列及牙弓(teeth)
根据部位可分为前、后牙
根据功能及形态分为切牙、尖牙、前磨 牙和磨牙
牙冠的表面标志
(一)唇(lips)
有上唇和下唇 ,联合处 构成口角
唇部皮肤:丰富的汗腺、 皮脂腺和毛囊,为疖痈好 发部位
唇部黏膜:多小粘液腺 唇部肌肉:口轮匝肌 唇动脉:可在内侧口角区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口腔颌面部范围
口腔颌面部(maxillofacial region):
上起额部发际,下至舌骨 水平
左右达颞骨乳突垂直线之 间
包括口腔及上下牙列 不包括眼、耳、鼻、喉等
器官
以经过眉间点、口 裂水平的二水平线 为界,可将颜面部 分为三等份,上 1/3、 中1/3、下 1/3。
如右上颌第二前磨牙书写为-。
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法(推荐使用)
恒牙编号: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乳牙编号: 55 54 53 52 51 │ 61 62 63 64 65 85 84 83 82 81 │ 71 72 73 74 75
替牙期:自6~7岁至12~13岁,乳牙 逐渐脱落而为恒牙所代替,在此期口 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
(二) 恒牙
共28~32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 7~8颗
名称:自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中切牙、 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前磨牙又 称双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
前牙与后牙 萌出时间:6岁左右开始萌出
第2节 牙体及牙周组织 应用 解剖生理
【口腔医学】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PPT课件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的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原始阶段,16世纪初到18世纪,开始把头 颅作为解剖研究的对象;刀锯和绘画
– 第二阶段:经典阶段,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采用冰 冻和甲醛固定和保存;俄国人Pirogoff
– 第三阶段:新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X线和超 声波技术应用、电脑扫描和模拟重建技术、深低温冷 冻技术、冰冻超薄切片技术、电脑三维合成技术等
一、经下颌第二磨牙的冠状面
上部 上矢状窦、大脑镰、 额窦、泪腺、眼球 中部 鼻腔、上颌窦
一、经下颌第二磨牙的冠状面
下部 由外向内:颊肌、口腔前庭、下 颌骨、第二磨牙、固有口腔、舌 颊肌外侧:腮腺导管 颊肌下端:面动、静脉 下颌骨内:下颌管 下颌骨内侧:舌下腺 从舌体到颏下:颏舌肌、颏舌骨 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 颈阔肌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矢状断面解剖
• 经中线由前向后的矢状轴方向切制
– 正中矢状断面 – 经下颌髁突的矢状断面
一、正中矢状断面
主要体现唇、舌、腭的剖 面,显示鼻咽、口咽、喉 咽的分界;鼻中隔、额窦、 蝶窦、舌骨、会厌、咽扁 桃体和部分颈椎均能显示 其矢状断面结构
二、经下颌髁突的矢状断面
该矢状面切过顶骨、大脑颞叶、 颞肌、颞骨、颞下颌关节窝、 关节盘、下颌骨髁突、咬肌、 颈阔肌、腮腺浅叶和胸锁乳突 肌;关节盘前方有翼外肌断面; 下颌骨后方与颞骨乳突之间是 腮腺断面,中间有下颌后静脉; 髁突颈部与外耳道之间有颞浅 动、静脉断面
• 眶下耳线 • 眦耳线 •面图的观察方法 1.横断面:从下面观图 2.冠状断面:从前方观图 3.矢状断面:从右侧观图 – 学习方法 1.由断层向整体过度 2.三结合到三体会:图谱-标本-影像;会找、会识、会说 3.活学活用:辅助记忆、应用实践
颌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胸锁乳突肌、乳突及二腹 肌后腹的前缘; 上界:颧弓和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 内侧界:咽旁间隙; 外侧:皮肤。
11
2.层次及内容
由浅入深依次为: (1).皮肤。
(2).皮下组织 含颈阔肌上部,腮腺区:耳前淋巴 结、耳大神经;咬肌区:面神经部分分支及腮腺导管。
(3).腮腺咬肌筋膜 来自颈深筋膜浅层,在腮腺后 缘分为浅、深两层,包裹腮腺,形成腮腺鞘。在腺体 前缘筋膜复合为一,形成咬肌筋膜,向前覆盖于咬肌 表面直达该肌前缘。
一、颌面部局部解剖
(一)颌面部的浅表结构 1.颌面部的分区 颜面部:指上起发际,下达下颌骨下缘,两
侧至下颌支后缘之间的部位。以经过眉间点及鼻下 点的两水平线为界,将颜面部分为上1/3、中1/3 和下1/3三等分。
颌面部:由颜面部的中1/3和下1/3两部组成, 口腔临床的范围已由面中1/3、面下1/3向面上1/3 和颅部拓宽和加深。
14
导管口处的粘膜隆起,称为腮腺乳头。开口部位是 导管的最狭窄处,导管穿过颊肌的部分也较狭窄,故易 有结石潴留。腮腺乳头手术时可从腮腺导管口注入1% 亚甲蓝溶液2ml,可使腮腺组织染成蓝色,以便腮腺组 织与面神经及其四周组织颜色相区别;亦可经腮腺导管 口导入塑料管,以便寻找腮腺导管。
15
腮腺与神经血管的关系
(1)腮腺与面神经的关系:根 据面神经在颅外的行程及其与腮 腺的关系,可将面神经分为三段:
第一段: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到进入腮腺前的一段。 位于乳突与外耳道软骨之间,为腮腺浅叶所覆盖,尚未 进入腮腺,故显露面神经主干可在此进行。
第二段(腮腺内段):面神经在腮腺内一再分支的一段。 第三段:面神经5组分支,从腮腺边缘走出,呈扇形 布于面部表情肌的一段。
11
2.层次及内容
由浅入深依次为: (1).皮肤。
(2).皮下组织 含颈阔肌上部,腮腺区:耳前淋巴 结、耳大神经;咬肌区:面神经部分分支及腮腺导管。
(3).腮腺咬肌筋膜 来自颈深筋膜浅层,在腮腺后 缘分为浅、深两层,包裹腮腺,形成腮腺鞘。在腺体 前缘筋膜复合为一,形成咬肌筋膜,向前覆盖于咬肌 表面直达该肌前缘。
一、颌面部局部解剖
(一)颌面部的浅表结构 1.颌面部的分区 颜面部:指上起发际,下达下颌骨下缘,两
侧至下颌支后缘之间的部位。以经过眉间点及鼻下 点的两水平线为界,将颜面部分为上1/3、中1/3 和下1/3三等分。
颌面部:由颜面部的中1/3和下1/3两部组成, 口腔临床的范围已由面中1/3、面下1/3向面上1/3 和颅部拓宽和加深。
14
导管口处的粘膜隆起,称为腮腺乳头。开口部位是 导管的最狭窄处,导管穿过颊肌的部分也较狭窄,故易 有结石潴留。腮腺乳头手术时可从腮腺导管口注入1% 亚甲蓝溶液2ml,可使腮腺组织染成蓝色,以便腮腺组 织与面神经及其四周组织颜色相区别;亦可经腮腺导管 口导入塑料管,以便寻找腮腺导管。
15
腮腺与神经血管的关系
(1)腮腺与面神经的关系:根 据面神经在颅外的行程及其与腮 腺的关系,可将面神经分为三段:
第一段: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到进入腮腺前的一段。 位于乳突与外耳道软骨之间,为腮腺浅叶所覆盖,尚未 进入腮腺,故显露面神经主干可在此进行。
第二段(腮腺内段):面神经在腮腺内一再分支的一段。 第三段:面神经5组分支,从腮腺边缘走出,呈扇形 布于面部表情肌的一段。
颌面部断层解剖课件
The thansvers section•颌th面r部ou断g层h解剖inf. part of pons
•39
The thansvers sectio•颌n面t部h断ro层u解g剖h coronoid process •40
•颌面部断层解剖
•41
The thansvers sectio•颌n面t部h断ro层u解g剖h atlantooccipital joint •42
•颌面部断层解剖
•75
•颌面部断层解剖
•76
•颌面部断层解剖
•77
•颌面部断层解剖
•78
•颌面部断层解剖
•79
•颌面部断层解剖
•80
•颌面部断层解剖
•81
•颌面部断层解剖
•82
•颌面部断层解剖
•83
The coronal scan of cranium by MR 3.0T. T2
The thansvers s•颌e面c部ti断o层n解剖through optic chiasm•36a
The thansvers sect•颌io面n部t断h层ro解u剖gh sup.part of pons •37
The thansvers sectio•颌n面t部h断ro层u解g剖h mid. part of pons •38
The thansvers sect•i颌o面n部th断r层o解u剖gh dens of axis
•43
The thansvers secti•o颌n面部th断r层o解ug剖h atlantooccipital joint•44
The thansv•颌e面rs部断se层c解t剖ion through axis
Inf. alveolar N.
颌面部断层解剖学
7. 经上颌骨牙槽突的横断层面
面侧区可见下颌支及其外侧的咬肌和咬肌间隙,内 侧的翼内肌和翼下颌间隙,后方的腮腺及“腮腺 床”。
上颌第三磨牙的后方为磨牙后区,外侧是脂肪组织 形成的颊脂体。口咽两侧的咽旁间隙断面逐渐缩小, 与咽后方的咽后间隙相连通。
8.经上颌牙龈的横断层面
此层面上上颌骨牙槽突和腭垂消失,上颌牙及牙龈 的断面出现 。
9.经口裂的横断层面
此层面上上颌牙及牙龈消失,下颌牙、颏舌肌和下 颌下腺的断面出现 。
咽呈横行裂隙状,前方为固有口腔、舌及其间的颏 舌肌。
舌的两侧是下颌骨,外侧的咬肌及咬肌间隙和内侧 的翼内肌及翼下颌间隙断面均明显缩小。
9.经口裂的横断层面
下颌骨的后内侧出现下颌下腺和二腹肌后腹断面; 在下颌体、二腹肌后腹与二腹肌前腹围成的下颌下
内侧部位于咽旁,富含神 经、血管颌面部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颌面部的筋膜间隙以下颌支 为中心,
其内侧在上份层面有颞下间 隙及其深面的翼腭间隙;
下份层面有翼下颌间隙及其 内侧的咽旁间隙;
外侧是咬肌及咬肌间隙。
下颌体内侧有舌下间隙和下 颌下间隙,二者经下颌舌骨 肌后缘相连通。
在中份横断层面上,形状多 呈三角形,其面积最大;中 鼻道外侧壁上有上颌窦的开 口部位,上颌窦前壁与内侧 壁交接处有呈圆形的鼻泪管 断面。
在底部横断层面上,形状可 呈三角形(上)或近似呈圆形 (下),但面积明显变小。
第三节 颌面部
三、颌面部的横断层解剖
P49
颌面部的横断层解剖特
按颌面部分区即面前区和面侧区,
头部
(Region of Head)
开始上课, 请安静!
请各自关闭手机, 以免干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茎突是颞骨岩部下方伸出的细长骨性突起,长约25 mm,其周围有骨骼肌附着,是重要的骨性标志,可 作为腮腺与其深部结构的分界线。
22
7. 经上颌骨牙槽突的横断层面
此层面上硬腭和鼻咽消失,口咽、舌、腭垂、腭扁 桃体和上颌骨牙槽突的断面出现 。
口咽及其内的腭垂位于层面中央,前部为固有口腔、 舌和上颌骨牙槽突,两侧为扁桃体窝内的腭扁桃体。
6
(二)眶腔及其结构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眶腔位于鼻腔两侧,在横断层面上呈底边向前、尖 伸向后内侧的三角形,
其内容纳有眼球、泪腺、眼球外肌和眶脂体等结构。 三角形的底边即眶口,为眼睑所封闭,睑内可见纤
细的呈横行弧状的眼轮匝肌断面。三角形的尖即眶 尖,可见视神经管,内有视神经通过。
7
(二)眶腔及其结构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眶腔位于鼻腔两侧,内有眼球、泪腺、眼球外肌和 眶脂体等结构。重点观察眼球周围结构。
眼球上份横断层面:眼球呈扁椭圆形,其后方有上 直肌和上睑提肌,后内侧有上斜肌。
眼球中份横断层面:眼球壁呈环状包绕于晶状体和 玻璃体的周围(眼环),内、外直肌伸向眶尖,视 神经略呈“S”形自眼球后端连至眶尖。
外直。
14
3. 经翼突根部的横断层面
此层面上蝶窦、眼球和筛窦消失,翼突、咽鼓管软 骨和上颌窦的断面出现。
鼻中隔、鼻甲和上颌窦位于层面的前内侧部, 后方有骨性的蝶骨翼突和翼外肌、颞肌的断面;咽
鼓管软骨和头长肌位于蝶骨翼突的后方,外侧为下 颌骨髁突和腮腺,颈内动、静脉自腮腺的内侧通过。
15
20
6. 经硬腭的横断层面
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为翼下颌间隙,内有舌神经和下 牙槽神经、血管等通过。
咬肌与下颌支之间为咬肌间隙,内有咬肌血管、神经 等出入。
21
6. 经硬腭的横断层面
腮腺呈楔形,内有面神经、颈外动脉和下颌后静脉穿 过;深部与咽旁间隙相邻,内有茎突诸肌、颈内动脉、 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构成的“腮腺床”。
13
2. 经颞下颌关节的横断层面
此层面上海绵窦和视神经消失,颈动脉管、蝶骨大 翼和颞下颌关节的断面出现 ;
蝶窦位于中央,其后外侧为颈动脉管及卵圆孔、棘 孔及其内的结构;
颞下颌关节位于棘孔的外侧,关节内可见关节盘。 蝶窦的外侧是颞肌,前方为鼻中隔和筛窦。 眶腔位于筛窦的外侧,内有呈圆形的眼球和内直肌、
鼻中隔和鼻腔的两侧是上颌窦; 上颌窦的后方有翼突内、外侧板,其间为翼突窝,
内有翼内肌的断面;
18
5. 经寰枢正中关节的横断层面
翼内肌的外侧和上颌窦后方有咬肌、下颌支、腮腺和逐 渐缩小的翼外肌断面。
颞下间隙位于上颌骨与茎突和下颌支与翼突外侧板之间, 呈不规则状,内有上颌动脉及其分支、下颌神经及其分 支和翼静脉丛等。
鼻咽的后方是椎前肌和寰枢正中关节,后外侧有咽旁间 隙、茎突、腮腺和颈内动、静脉等。
19
6. 经硬腭的横断层面
此层面上寰枢正中关节、翼外肌、茎突和颞下间隙消 失,硬腭和翼下颌间隙的断面出现 。
鼻咽的前方依次为软腭、硬腭和上颌骨。 咬肌向内侧有下颌支、翼内肌和咽旁间隙;下颌支的
后方为腮腺及附着于茎突的肌肉。
16
4. 经咽隐窝的横断层面
上颌窦近似呈三角形,上颌窦后壁与蝶骨翼突之间的 翼腭间隙明显缩小,呈喇叭口状或三角形;
上颌窦后外侧为翼外肌和颞肌。翼外肌的内侧有翼内 肌和咽鼓管的断面,后外侧为下颌支和腮腺。
17
5. 经寰枢正中关节的横断层面
此层面上咽隐窝和翼腭间隙消失,翼腭管和寰枢正 中关节的断面出现 。
23
7. 经上颌骨牙槽突的横断层面
面侧区可见下颌支及其外侧的咬肌和咬肌间隙,内 侧的翼内肌和翼下颌间隙,后方的腮腺及“腮腺 床”。
眼球下份横断层面:下直肌自眼球后端向后延伸, 与视神经的走行方向相一致。
8
(三)鼻旁窦的横断层 解剖特点
注意出现和消失所在平面; 注意左右侧对比 观察开口位置 区分占位与分泌物 动态连续观察
9
上颌窦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在顶部横断层面上,多呈圆 形或卵圆形,其前、后方分 别与眶腔和筛窦相邻。
在中份横断层面上,形状多 呈三角形,其面积最大;中 鼻道外侧壁上有上颌窦的开 口部位,上颌窦前壁与内侧 壁交接处有呈圆形的鼻泪管 断面。
在底部横断层面上,形状可 呈三角形(上)或近似呈圆形 (下),但面积明显变小。
10
第三节 颌面部
三、颌面部的横断层解剖
P49
11
颌面部的横断层解剖特
按颌面部分区即面前区和面侧区, 依次观察眶、鼻腔、口腔、咀嚼肌、三对大
4. 经咽隐窝的横断层面
此层面上眶腔结构消失,咽隐窝和茎突的断面出现 。 鼻咽位于中央;后方依次为咽后间隙、椎前筋膜、椎前间
隙和椎前肌的断面;后外侧是咽隐窝。 鼻咽外侧的咽旁间隙(位于翼内肌、腮腺与咽侧壁之间)。 以茎突及茎突周围肌为界分为咽旁前、后间隙。咽旁前间
隙较小,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咽旁后间隙较大,内有颈内 动、静脉和第Ⅸ~Ⅻ对脑神经等。
唾液腺和筋膜间隙等器官结构, 在横断层面上的位置、形态、. 经眼球中份的横断层面
此层面上眼球、泪腺、上斜肌、外直肌和视神经 的断面出现;
成人眶轴长45-50 mm,手术器械进入眶内或球后 麻醉时深度不应超过40mm,以免误人颅内。两 侧眶轴向后方延长相交为眶轴角,约45°角;新 生儿的眶轴角较小。
内侧部位于咽旁,富含神 经、血管;
外侧部有腮腺等结构。
5
(一)颌面部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颌面部的筋膜间隙以下颌支 为中心,
其内侧在上份层面有颞下间 隙及其深面的翼腭间隙;
下份层面有翼下颌间隙及其 内侧的咽旁间隙;
外侧是咬肌及咬肌间隙。 下颌体内侧有舌下间隙和下
颌下间隙,二者经下颌舌骨 肌后缘相连通。
头部
(Region of Head)
1
开始上课, 请安静!
2
请各自关闭手机, 以免干扰! 谢谢合作!
3
第三节 颌面部
二、颌面部的断层解剖特点
P48
4
(一)颌面部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颌面部结构可分为面前区 和面侧区。
面前区自上而下依次为眶、 鼻腔和口腔等。
面侧区以茎突及茎突诸肌 为标志分为内、外侧部
22
7. 经上颌骨牙槽突的横断层面
此层面上硬腭和鼻咽消失,口咽、舌、腭垂、腭扁 桃体和上颌骨牙槽突的断面出现 。
口咽及其内的腭垂位于层面中央,前部为固有口腔、 舌和上颌骨牙槽突,两侧为扁桃体窝内的腭扁桃体。
6
(二)眶腔及其结构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眶腔位于鼻腔两侧,在横断层面上呈底边向前、尖 伸向后内侧的三角形,
其内容纳有眼球、泪腺、眼球外肌和眶脂体等结构。 三角形的底边即眶口,为眼睑所封闭,睑内可见纤
细的呈横行弧状的眼轮匝肌断面。三角形的尖即眶 尖,可见视神经管,内有视神经通过。
7
(二)眶腔及其结构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眶腔位于鼻腔两侧,内有眼球、泪腺、眼球外肌和 眶脂体等结构。重点观察眼球周围结构。
眼球上份横断层面:眼球呈扁椭圆形,其后方有上 直肌和上睑提肌,后内侧有上斜肌。
眼球中份横断层面:眼球壁呈环状包绕于晶状体和 玻璃体的周围(眼环),内、外直肌伸向眶尖,视 神经略呈“S”形自眼球后端连至眶尖。
外直。
14
3. 经翼突根部的横断层面
此层面上蝶窦、眼球和筛窦消失,翼突、咽鼓管软 骨和上颌窦的断面出现。
鼻中隔、鼻甲和上颌窦位于层面的前内侧部, 后方有骨性的蝶骨翼突和翼外肌、颞肌的断面;咽
鼓管软骨和头长肌位于蝶骨翼突的后方,外侧为下 颌骨髁突和腮腺,颈内动、静脉自腮腺的内侧通过。
15
20
6. 经硬腭的横断层面
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为翼下颌间隙,内有舌神经和下 牙槽神经、血管等通过。
咬肌与下颌支之间为咬肌间隙,内有咬肌血管、神经 等出入。
21
6. 经硬腭的横断层面
腮腺呈楔形,内有面神经、颈外动脉和下颌后静脉穿 过;深部与咽旁间隙相邻,内有茎突诸肌、颈内动脉、 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构成的“腮腺床”。
13
2. 经颞下颌关节的横断层面
此层面上海绵窦和视神经消失,颈动脉管、蝶骨大 翼和颞下颌关节的断面出现 ;
蝶窦位于中央,其后外侧为颈动脉管及卵圆孔、棘 孔及其内的结构;
颞下颌关节位于棘孔的外侧,关节内可见关节盘。 蝶窦的外侧是颞肌,前方为鼻中隔和筛窦。 眶腔位于筛窦的外侧,内有呈圆形的眼球和内直肌、
鼻中隔和鼻腔的两侧是上颌窦; 上颌窦的后方有翼突内、外侧板,其间为翼突窝,
内有翼内肌的断面;
18
5. 经寰枢正中关节的横断层面
翼内肌的外侧和上颌窦后方有咬肌、下颌支、腮腺和逐 渐缩小的翼外肌断面。
颞下间隙位于上颌骨与茎突和下颌支与翼突外侧板之间, 呈不规则状,内有上颌动脉及其分支、下颌神经及其分 支和翼静脉丛等。
鼻咽的后方是椎前肌和寰枢正中关节,后外侧有咽旁间 隙、茎突、腮腺和颈内动、静脉等。
19
6. 经硬腭的横断层面
此层面上寰枢正中关节、翼外肌、茎突和颞下间隙消 失,硬腭和翼下颌间隙的断面出现 。
鼻咽的前方依次为软腭、硬腭和上颌骨。 咬肌向内侧有下颌支、翼内肌和咽旁间隙;下颌支的
后方为腮腺及附着于茎突的肌肉。
16
4. 经咽隐窝的横断层面
上颌窦近似呈三角形,上颌窦后壁与蝶骨翼突之间的 翼腭间隙明显缩小,呈喇叭口状或三角形;
上颌窦后外侧为翼外肌和颞肌。翼外肌的内侧有翼内 肌和咽鼓管的断面,后外侧为下颌支和腮腺。
17
5. 经寰枢正中关节的横断层面
此层面上咽隐窝和翼腭间隙消失,翼腭管和寰枢正 中关节的断面出现 。
23
7. 经上颌骨牙槽突的横断层面
面侧区可见下颌支及其外侧的咬肌和咬肌间隙,内 侧的翼内肌和翼下颌间隙,后方的腮腺及“腮腺 床”。
眼球下份横断层面:下直肌自眼球后端向后延伸, 与视神经的走行方向相一致。
8
(三)鼻旁窦的横断层 解剖特点
注意出现和消失所在平面; 注意左右侧对比 观察开口位置 区分占位与分泌物 动态连续观察
9
上颌窦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在顶部横断层面上,多呈圆 形或卵圆形,其前、后方分 别与眶腔和筛窦相邻。
在中份横断层面上,形状多 呈三角形,其面积最大;中 鼻道外侧壁上有上颌窦的开 口部位,上颌窦前壁与内侧 壁交接处有呈圆形的鼻泪管 断面。
在底部横断层面上,形状可 呈三角形(上)或近似呈圆形 (下),但面积明显变小。
10
第三节 颌面部
三、颌面部的横断层解剖
P49
11
颌面部的横断层解剖特
按颌面部分区即面前区和面侧区, 依次观察眶、鼻腔、口腔、咀嚼肌、三对大
4. 经咽隐窝的横断层面
此层面上眶腔结构消失,咽隐窝和茎突的断面出现 。 鼻咽位于中央;后方依次为咽后间隙、椎前筋膜、椎前间
隙和椎前肌的断面;后外侧是咽隐窝。 鼻咽外侧的咽旁间隙(位于翼内肌、腮腺与咽侧壁之间)。 以茎突及茎突周围肌为界分为咽旁前、后间隙。咽旁前间
隙较小,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咽旁后间隙较大,内有颈内 动、静脉和第Ⅸ~Ⅻ对脑神经等。
唾液腺和筋膜间隙等器官结构, 在横断层面上的位置、形态、. 经眼球中份的横断层面
此层面上眼球、泪腺、上斜肌、外直肌和视神经 的断面出现;
成人眶轴长45-50 mm,手术器械进入眶内或球后 麻醉时深度不应超过40mm,以免误人颅内。两 侧眶轴向后方延长相交为眶轴角,约45°角;新 生儿的眶轴角较小。
内侧部位于咽旁,富含神 经、血管;
外侧部有腮腺等结构。
5
(一)颌面部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颌面部的筋膜间隙以下颌支 为中心,
其内侧在上份层面有颞下间 隙及其深面的翼腭间隙;
下份层面有翼下颌间隙及其 内侧的咽旁间隙;
外侧是咬肌及咬肌间隙。 下颌体内侧有舌下间隙和下
颌下间隙,二者经下颌舌骨 肌后缘相连通。
头部
(Region of Head)
1
开始上课, 请安静!
2
请各自关闭手机, 以免干扰! 谢谢合作!
3
第三节 颌面部
二、颌面部的断层解剖特点
P48
4
(一)颌面部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颌面部结构可分为面前区 和面侧区。
面前区自上而下依次为眶、 鼻腔和口腔等。
面侧区以茎突及茎突诸肌 为标志分为内、外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