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爬山虎的脚(1)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6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585b7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6.png)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6课《爬山虎的脚》(完美版)PPT课件
![第6课《爬山虎的脚》(完美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4cef9571fe910ef12df839.png)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爬。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
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要求
选词填空(二)
也是 满是 要是 就是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 )爬上虎。爬山虎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向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颜色跟新叶子一样,( )嫩红色的,这 ( )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 )触着 墙,就能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我也来试试:
请同学们回家以后,自己 亲手种几颗大蒜,并且学习叶 老爷爷的写作方法,把大蒜的 生长过程记下来,写成一篇观 察日记。
平铺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让人看 着非常舒服,还一顺儿朝下,均匀地 铺在墙上,没有重叠,也不留一点儿 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 起波纹,好看得很。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 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 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 触角。
蜗牛
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 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 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6《爬山虎的脚》前置性作业(1)
![6《爬山虎的脚》前置性作业(1)](https://img.taocdn.com/s3/m/fd475319a216147917112881.png)
四年级(上)
6、《爬山虎的脚》前置性作业
四年级()班学生:
1、我要用“○”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几遍,再把生字端端正正地写下来。
我要提醒:
2、我读了()遍课文,还读给()听,评价(优良中)请家长签字。
签名:
3、本文作者是。
他通过细致、连续的观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把把爬山虎形象、细致的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爬山虎的叶子是由刚长出来的色变为色的,叶尖是
的,在墙上铺得那么。
而爬山虎的脚是长在,像,是色的。
4、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的往上爬的?请在课文中标注出来读一读,并把其中描写爬山虎“爬”的动词写下来。
然后再想一想如何用自己的话把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的往上爬的过程叙述清楚。
5、想一想: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想好答案后准备在课上交流)
6、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呢,请写下来。
7、请仔细观察你所熟悉的一种植物,用一、二段话把它的特征写下来。
(写在背面)。
四年级上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6.爬山虎的脚-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6.爬山虎的脚-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96e9c5e2af45b307e9719740.png)
【精品】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上语文同步阅读6 爬山虎的脚太阳花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1.用“——”画出短文中的动词。
2.“一把”表示(),意思是()。
3.写出反义词。
弯曲——()紧——()4.“一脚一脚”让我们体会到()。
太阳花太阳花是一种草本植物花。
它的茎是淡红色的,很粗,就靠它吸收地下的养了三四根胡须似的小根。
太阳花还耐旱。
有一次,一连好几天我忘了给月季花和太阳花浇水。
月季花已失去了昔日的娇艳,太阳花却仍旧精神抖擞,并向月季花微微点头,好像在笑月季花的娇嫩。
太阳花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而它向人们要求的却极少极少:一捧泥土,一束阳光,它就能开花,就能吐香,就能给天地增添生机。
本文主要描写了太阳花的特点:花朵颜色多、生命力顽强、耐旱、无私奉献。
这篇文章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为了表现太阳花的特点,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描写方法,让读者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太阳花所独有的特点。
读完之后,不禁对太阳花产生了深深的喜爱之情。
1.从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的茎()的君子兰()的月季花()的叶子()的太阳花()的水仙(2)太阳花是一种木本植物花。
()(3)“太阳花精神抖擞地向月季花点头,好像在笑月季花的娇嫩。
”这句话是比喻句。
()(4)“它的花既比不上水仙清雅,也不如君子兰高贵,平常极了。
”这句话是说太阳花既比水仙清雅,也比君子兰高贵,平常极了。
()6.填空。
(1)短文4个自然段都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其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2)作者写太阳花的样子时,抓住了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来写的。
(3)作者写“花”时,抓住了它的________、________,同时还通过和水仙、君子兰进行________,反映它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2单元第6课 爬山虎的脚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2单元第6课 爬山虎的脚](https://img.taocdn.com/s3/m/072f265ecaaedd3383c4d3e3.png)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2.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重点)叶圣陶: (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是现代童话创作的重要奠基人。
主要作品: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蛟龙jiāo茎叶(jīng jìng)逐渐(zhú zú)触角(chù cù )•••√√√铺pū(铺路 铺张)pù(店铺 铺子)占zhàn (占领 占有)zhān (占卜)空kōng (天空 空前绝后)kòng (空隙 空白)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本文细致介绍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的往上爬。
结构:半包围组词:东北虎 生龙活虎造句:东北虎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音序:H 部首:虍书写指导:第四笔撇舒展,最后一笔圆转有力。
虎hǔ书写指导:竖在竖中线上,“口”的两竖向内倾斜。
结构:上下组词:占有 占领造句:在本次比赛中,他占有明显的优势。
音序:Z 部首:口占zhàn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第七笔竖在竖中线上,第十一笔竖为悬针竖。
结构:左右组词:铺开 铺天盖地造句:爷爷小心翼翼地把宣纸铺开。
音序:P 部首:钅铺pū书写指导:左小右大,第三笔是提,右边横折钩圆润有力。
结构:左右组词:均匀 平均造句:月光均匀地洒在大地上。
音序:J 部首:土均jūn书写指导:斜撇舒展,横折钩要正。
结构:半包围组词:均匀 匀速造句:小球始终保持匀速前进。
音序:Y 部首:勹匀yún书写指导:上部小而紧凑,中部宽托上盖下,最后一笔横要长。
结构:上中下组词:重叠 叠被子造句:密密麻麻的枝叶重叠交错着,显示出老树无限的音序:D 部首:又叠dié书写指导:艹要宽,横撇和点要舒展,“工”的横要长。
薛法根《爬山虎的脚》教案(精选6篇)
![薛法根《爬山虎的脚》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f14a5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4.png)
薛法根《爬山虎的脚》教案(精选6篇)薛法根《爬山虎的脚》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薛法根《爬山虎的脚》教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薛法根《爬山虎的脚》教案1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一、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
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
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
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
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
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2、有什么特点?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
《爬山虎的脚》教案(通用6篇)
![《爬山虎的脚》教案(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09f271453610661ed9f48e.png)
《爬山虎的脚》教案(通用6篇)《爬山虎的脚》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爬山虎的脚》教案(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爬山虎的脚》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准备爬山虎的教学挂图,设计爬山虎的画(隐去它的脚),也可制作演示的课件。
布置学生课余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完第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由学生自由汇报)1、应注意正确书写的字有:隙、漾、茎、逐、瞧。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将预习中画出的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讨论。
着重讨论空隙、漾、均匀、重叠、蛟龙、蜗牛、休想等词语。
4、预习中还遇到哪些问题?(有些问题同学之间当时能解决就解决,有些可放在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读读课文,想想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爬山虎的?(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特点等。
)2、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自然段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自然段写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和样子;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特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共两句话,第一句讲学校里的爬山虎,第二句讲家里的爬山虎。
6《爬山虎的脚》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3篇
![6《爬山虎的脚》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8b47c82f60ddccdb38a0c0.png)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1、(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生字新词;3、给课文分段;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葡萄)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搭架子。
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
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爬山虎的脚》。
二、揭示课题,感知文题(板书课题)谁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吗?那按照他这个意思,这题目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老师把脚这个字写这么大,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相信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会有新的理解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课文)四、学习生字新词(检查预习)1、开火车拼读、纠音。
(出示生字条的生字,和田字格的生字)2、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逐”是半包围结构,要注意里面没有一点;“叠”的结构比较特殊,下面是“且”,不能多加一横;“茎”的第四笔是横撇。
3、书写生字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生小声读课文,然后说说通过初读课文对爬山虎都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读文后交流:①爬山虎是一种植物而不是动物。
6 爬山虎的脚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6 爬山虎的脚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f5fa2de453610661fd9f46b.png)
6 爬山虎的脚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6 爬山虎的脚之教材分析_教学案例反思_实录,欢送您来阅读并提出珍贵意见!6 爬山虎的脚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
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适的感觉。
课文的重点局部是第3至5自然段。
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
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如新叶。
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
通过读文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的,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详细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2词句解析。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颖,看着非常舒适。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铺〞在这里读pū。
这两句话详细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先概括地写出叶子绿得新颖,看着舒适。
令人惊叹的却是叶子长得如此整齐,铺排得那么均匀──“叶尖一顺儿朝下〞,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就好似是哪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图画。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训练一课一练6爬山虎的脚人教新课标含答案解析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训练一课一练6爬山虎的脚人教新课标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7a4eb789eb172ded63b7c4.png)
6.爬山虎的脚一、简答题(4分)1.(4分)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蛟(jiāo jiǎo)龙弯曲(qūqǔ)铺(pūpù)路触着墙(zhe zháo)二、填空题(34分)2.(10分)选一选,填一填。
爬 拉 变 贴 巴 触爬山虎的脚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成小圆片,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一把,使它紧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3.(4分)给画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食物没有变质。
②植物(如花朵等)没有枯萎。
③少见的,稀罕的。
④(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
(1)妈妈买的水果很新鲜。
(2)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3)田野里的空气十分新鲜。
(4)小学生会用电脑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了。
4.(4分)拼一拼,写一写。
jūn yún yè bǐng hén jì zhú jiàn5.(12分)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辅趴逐铺扒__ 啄__________形经粘型_______ 茎占6.(4分)看拼音,写词语。
lā yì bǎ páshān hǔqiáo bùqǐ___ bō wén三、现代文阅读(2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还可以用来比喻。
(2)我会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来回答。
爬山虎脚的位置:爬山虎脚的样子:爬山虎脚的颜色:(3)这段话主要写了()(4)判断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细心观察B.连续观察①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爬山虎的脚》教材分析(1)
![《爬山虎的脚》教材分析(1)](https://img.taocdn.com/s3/m/794c9950c77da26924c5b07e.png)
《爬山虎的脚》教材解读之杨若古兰创作1课文简说.这篇课文过细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外形和特点,和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发生了探究的欲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四周事物的强烈爱好.课文第2天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色彩从嫩红酿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惹人瞩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课文的重点部分是第3至5天然段.作者抽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模样,和它是如何向上攀爬的.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外形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色彩如新叶.在第4天然段中,作者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最初一个天然段写了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如果没触着墙就会枯萎.通过读文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过细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先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过细、连续地观察事物的,从而培养先生认真观察事物的爱好和习气;二是进修作者是如何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上去的.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如何用精确、生动的说话写出它的特点的.2词句解析.(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颖,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堆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铺”在这里读pū.这两句话具体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先概括地写出叶子绿得新颖,看着舒服.令人惊叹的却是叶子长得如此划一,铺排得那么均匀──“叶尖一顺儿朝下”,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没有堆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就好像是哪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图画.(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叶柄”是连接叶片和茎的部分.作者用这三句话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外形和色彩是如何的.两头的长句子是对第一句的弥补,更具体地说明脚是长在茎与叶柄相连的地方,而且是从叶柄的反面伸出来的,它由六七根枝状细丝构成.作者又以蜗牛的触角比方每根细丝的外形,写得非常传神,可见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十分细心、认真.。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知识点+图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43eae82b8f67c1cfbd6b845.png)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课文主题:本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的生长位置,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课内问题: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第2自然段观察爬山虎的叶子刚长出来的叶子:颜色——嫩红一嫩绿长大的叶子:颜色——绿得新鲜;排列——叶尖一顺儿朝下,均匀◇第3自然段观察爬山虎的脚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嫩红◇第4自然段观察爬山虎怎样爬爬墙:“触”“变”“巴”“拉”“贴”变化:“细丝、直的”——“小圆片、弯曲”◇第5自然段总结爬山虎的脚对墙的依赖关系没触着墙:枯萎触着墙:牢固生字组词:虎:老虎猛虎虎牙虎口虎将爬山虎操:操劳操持操守操场重操旧业占:占有占领占用攻占占优势嫩:娇嫩柔嫩嫩芽嫩绿细皮嫩肉顺:顺利顺风顺序顺心一帆风顺均:平均均匀人均均衡势均力敌叠:重叠叠加堆叠折叠重峦叠嶂隙:间隙缝隙空隙嫌隙无隙可乘茎:根茎茎部茎叶块茎枯茎朽骨柄:叶柄把柄笑柄斧柄话柄萎:枯萎萎谢衰萎萎缩萎靡不振瞧:瞧见瞧病瞧不起固:牢固坚固固体固然固执己见多音字:鲜:xiān鲜花xiǎn鲜为人知铺:pù床铺pū铺上空:kòng空闲kōng空洞曲:qū弯曲qǔ歌曲形近字:操(操场)噪(噪音)占(占领)站(站立)舒(舒服)抒(抒发)茎(根茎)经(经过)萎(枯萎)委(委员)瞧(瞧见)憔(憔悴)词语解释: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空隙:中间空着的不大的地方;尚未占用的不长的时间拂过:文中指风轻轻吹过爬山虎的叶子。
叶柄:叶的组成部分之一,连接叶片和茎,长条形。
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
逐渐:渐渐。
相当:表示程度高。
牢固:结实;坚固。
反义词:注意——忽略新鲜——陈腐舒服——难受弯曲——笔直仔细——马虎牢固——松散近义词:舒服——舒适均匀——匀称空隙——间隙拂过——掠过好看——漂亮仔细——认真痕迹——印迹逐渐——渐渐相当——非常牢固——坚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朗读课文。
预习导航{6爬山虎的脚} (1)
![预习导航{6爬山虎的脚} (1)](https://img.taocdn.com/s3/m/80d54d0ab7360b4c2e3f6433.png)
认识新朋友——会写生字,会解字义,辨字组词
巧记新词语——我会解词语,我来写句子
1.均匀(jūn yún):指分布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或时间的间隔相等。
2.拂过(fú guò):指风等风轻轻地吹过。
3.叶柄(yè bǐng):叶子的组成部分之一,连接叶片和茎,长条形。
4.蛟龙(jiāo lóng):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经常兴风作浪、能引发洪水。
5.触角(chù jiǎo):昆虫、软体动物或甲壳类动物的感觉器官之一,生在头上, 一般呈丝状。
也叫触须。
词语对对屋——找近义词,写反义词,辨词语
1.近义词
均匀——均等 痕迹——印迹 逐渐——渐渐
2.反义词
新鲜——陈旧 弯曲——笔直 牢固——松弛。
6《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
![6《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a79c04e008a1284ac8504376.png)
朗读、背诵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 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 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 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 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爬山虎的脚
叶子 :鲜绿;排列均匀;好像 1.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 脚 2.怎么爬 触着墙的 3.两种结果 没触着墙的
爬山虎的 脚长在茎上。 茎上涨叶柄 的地方,反 面伸出枝状 的六七根细 丝,每根细 丝像蜗牛的 触角。细丝 跟新叶子一 样,也是嫩 红的。这就 是爬山虎的 脚。
叶子
拓展练习: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 嫩红 ) 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 嫩绿 ) 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 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 那么(新鲜 ),看着非常( 舒服 ),叶 尖( 一顺儿 )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 均匀 ),没有( 重叠 )起来的,也 不留一点儿( 缝隙 )。一阵风(拂)过, 一墙的叶子就( 漾 )起波纹,好看得很。
蛟 龙 的 爪 子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第一课时
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 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了。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 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 起来,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பைடு நூலகம்
颜 刚长出来 嫩红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 色 嫩绿 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不几天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 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 长大了 静 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 态 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 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 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 动 态 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四年级语文第6课爬山虎的脚第1课时
![四年级语文第6课爬山虎的脚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195af96848d7c1c708a14549.png)
八校课改集体备课模板学校:河口镇第四中心小学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6、爬山虎的脚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甘蜜参备人执教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我会认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的读写“均匀、重叠、空隙、痕迹、触角”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重难点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
具体流程复备栏预学案【自主学习】附《一课一案创新导学》第6课第17页。
导学案【导入新课】1、导语: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
)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2、对课题质疑。
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
(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合作探究】1、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上横线,并交流爬山虎的叶子在不同时期有什么特点。
【达标检测】附《一课一案创新导学》第6课第19页。
【整理总结】在作者具体、有顺序的描写中,我们发现______观察、_____观察室写好作文的基本功。
【拓展延伸】用自己的话总结写好观察日记的小方法。
【板书设计】爬山虎的脚叶子美:嫩红嫩绿绿得新鲜匀称整齐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6 爬山虎的脚(1)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6 爬山虎的脚(1)](https://img.taocdn.com/s3/m/67f2e6ab6edb6f1afe001f7c.png)
1.读生字表,划出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出示课件,检查识词情况。
均匀重叠接触痕迹逐渐把柄占用
3、学生可联系上下文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
2、在学生自由读文的基础上,指名生回答。(3~5)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课题
6、 爬山虎的脚
课型
精读课
课时
2-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5个生字;初读课文,学习第一部分,了解爬山虎的生长位置以及它的叶子。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语言训练,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点
难点
重点:使学生通过自渎和语言文字的训练,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难点: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总结,帮助学生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学法
指导
启发、引导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பைடு நூலகம்
通 案
个 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爬山虎吗?爬山虎是动物还是植物呢?学习这篇课文后,你就明白了。
大家看课件:
爬山虎是什么样儿?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的茎能附着在岩石或墙壁上,它怎么会长脚呢?又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1、齐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告诉我们这两处的爬山虎的。同时思考:这两句话除了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外,你还能从句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从“满是”、“一大片”看出爬山虎长得很茂盛。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6爬山虎的脚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6爬山虎的脚](https://img.taocdn.com/s3/m/e754f28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2.png)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主要内容是学习课文《6爬山虎的脚》。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爬山虎生长过程中脚部的奇特构造和强大的生命力的描绘,旨在让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体会作者对自然生命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同时,课文中的科普知识能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究欲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学会欣赏和尊重生命。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热情。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勇往直前。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爬山虎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生长环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答案,并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理解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பைடு நூலகம்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爬山虎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3.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爬山虎的外观、生长环境等。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其含义,并让学生跟读,确保学生正确理解。
6、爬山虎(第一课时)
![6、爬山虎(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41965d105087632311212c8.png)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 好看得很。
我会背: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 ), 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 )的。爬山 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 绿得那么新鲜 (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 ), 一顺儿朝下 看着非常舒服。叶尖( ),在墙 重叠起来的 均匀),没有( 上铺得那么( ), 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 也( 漾起波纹 的叶子就( ),好看得很。
6、爬山虎的脚
• 板书设计: • 均匀 重叠 空隙 • 触角 痕迹 逐渐 • 叶茎 占领 铺平 • 爬山虎 引人注意
叶柄 休想
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葡萄
6、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又叫爬墙虎、地锦、常春 藤,是一种攀援植物,绿化的好帮手。
作者简介
• 叶圣陶(1894-1988)原 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 家。他中学毕业后开始当 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 作。如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稻草人》、现代第一部 长篇小说《倪焕之》。本 文是作者长期观察爬山虎 之后写成的。
hǔ zhàn 爬山虎 占 领 dié jīng 重 叠 叶 茎 hén zhú 痕 迹 逐 渐
pū jūn yún 铺平 均 匀 bǐng chù 叶 柄 触 角
我会认还会写:
• 均匀 重叠 空隙 • 触角 痕迹 逐渐 • 叶茎 占领 铺平 • 爬山虎 引人注意
叶柄 休想
我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爬山虎的脚
学习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四、汇报交流
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
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
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表述。
4、同桌介绍。
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
(爬:触一巴+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
10、小组比赛朗读。
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
五、积累语言
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
2、指名“自我介绍”。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四人小组研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研究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
b.标出你喜欢的词,两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
C、要用一定的方式把自己研究的知识向大家汇报。
二、汇报交流
1、生朗读描写静态的句子。
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匀”以及那么……那么……”句式的好处。
2、指导朗读
3、多媒体出示描写动态的叶子的句子。
(一阵风拂过……)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重点落实一个“漾”字。
4、多媒体展示“漾起波纹的叶子”的情景。
5、指导朗读。
三、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同学们,你想过吗,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师随机引导学生体会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
2、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
3、交流归纳:
a、整体到部分一步一步细致观察。
b.能抓住特点观察。
c.作者很有酎Jb地怀着喜爱之情观察,观察得非常深入。
四、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
2、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