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 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地理学复习(武吉华版)

(一)综合复习部分

一、名词:

1.植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

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植物个体。

3.种群:植物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

4.个体发育:是指某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如孢子、合子、种子等)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在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

5.系统发育:一种生物或者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

6.植物区系: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7.分布区:是一个种系或任何分类单位(种、属、科等)在地表分布的区域。

8.种的分布区:一个物种有若干植物个体组成,它们所占有的全部地域构成该种的分布区。

9.分布中心:在属的分布区范围内,数量最丰富的地区称为该属的分布中心或多样性中心。

10.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人为或自然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1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

12.适应:指一种植物在某类生境中能正常生长和繁殖的现象。【广义】是指植物所具有的任何有助于植物生存和繁殖的特征,包括形态、生理、发育和行为等方面的特征,都称之为适应。【狭义】指植物所具有的有助于生存和繁殖的任何可遗传特征,这种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3.生态幅:在自然界中,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每个种都适应于一定的环境,并具有期特定的适应范围,每个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耐性范围。

14.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裂解水分子,同化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5.植物群落:在特定的空间或特定的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空间结构,各种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外貌及结构,年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集合体。

16.投影盖度:植物地上器官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简称盖度。

17.基部盖度:植物基部覆盖的面积。

18.相对盖度:群落中某一物种的盖度占所有种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19.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生存条件的集合体。

20.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的植物,他们通常是个体数量多、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较大的种。

21.伴生种:为群落常见的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它依赖于优势种所提供的条件,如果优势种被排除,则导致它们在生境中丧失,如附生性植物、寄生性植物、专性阴地植物等。

22.净初级生产力:总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生物通过光合作用途径所固定的光合产物量)减去植物呼吸作用所消耗的量,余下的部分即净初级生产力。

23.生物量:单位面积内植物的总重量,一般以干重表示(gDM.m-2)/(gCM.m-2)

24.植物群落演替:是指某个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种植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它是群落动态的一个重要特征。

25.地带群落交错区:在地带性植被之间通常气候逐渐变化、相邻的两类植被各自占据有利生境,形成空间上镶嵌分布,但优势(面积)相互转化的过渡带,特称之为地带群落交错区。

二、简答论述:

1.植物种的命名方式:

双名法:林奈创立,即植物种的命名用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

2.个体发育、系统发育的概念及它们的关系

个体发育:是指某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如孢子、合子、种子等)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在出现和开始的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

系统发育:一种物种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

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就会停止;

个体发育受系统发育的影响和制约。

3.分布区的形成与变化假说:

异地物种形成(地理隔离状态)

由于不可抗拒的外界原因,原来的连续分布区被分割成若干块,彼此相隔遥远,不允许花粉和种子等繁殖体的交流,这种地理隔离导致的生殖隔离可能导致两种结果:变异没有超出种的界限------种的间断分布;

形成近缘关系很近的新物种-----属的间断分布

同地物种形成(非地理隔离状态下)

细胞染色体分裂失常,形成多倍体,进而导致生殖隔离形成新种

平行物种形成

分布很广的物种的一部分进入新生境后尽管无物理障碍,亦可能产生基因流中断,逐渐形成新种。

4.环境演变与植物分布区的变化的关系(了解)

气候演变

冰期间冰期的交替

冰期植物往南或低海拔地区迁移,冰期结束后向原来的地方退缩

地理残遗分布第三纪时一些分布很广的植物在冰期时分布范围急剧缩小,至今年仍仅保存狭小的分布区,称之为地理残遗分布。如:鹅掌楸,红杉等。

地形变化

造山运动、地势隆升造成分布区的变化

如横断山脉的报春花属、杜鹃属等

板块运动

科属间断分布

5.生态因子的分类及它的作用的一般特征

分类:

非生物因子:

气候因子:光、温、降水、风等

土壤因子:土壤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等

生物因子:

植物因子:植物间机械作用、共生、寄生、附生、竞争等

动物因子:摄食、传粉、践踏等

人为因子:垦殖、放牧、采伐、污染等

生态因子的作用的一般特征:

综合作用:各因子非孤立、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主导因子作用:众多因子非等价,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送变化,

阶段性作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植物作用也具有阶段性;

不可替代和补偿性作用:生态因子对植物的作用各具有其独特的重要性,一个必须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但是可以依靠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认识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分布都很重要。

6.光合作用的固碳途径:

植物通过过暗反应固定二氧化碳的途径有3条:C3,C4,CAM途径,

C3途径:植物体内CO2含量高时,在核酮糖――1,5二磷酸(RUBP)羧基酶的作用下,CO2首先与RUBP结合,形成一种三碳化合物PGA,其后PGA参与一系列生化过程,在该过程中借助ATP和NADPH参与合成糖类与淀粉,并且最终一部分又形成RUBP,参与新一轮循环。

C4途径:C4途径是在叶肉细胞中经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羧化酶PEPC的作用,CO2首先与PEP结合,形成一种四碳化合物即草酰乙酸OAA,故称C4途径。

CAM途径:夜晚,有些肉质植物气孔打开吸收CO2,在PEP羧化酶的催化下与PEP结合,形成草酰乙酸,进一步还原为C4酸贮存在叶肉细胞中;白天,气孔关闭,贮存的C4酸氧化脱羧变成丙酮酸,释放CO2参与卡尔文循环,合成糖类和淀粉等。其中,丙酮酸经过化学作用又变成丙酮酸,重新参与夜晚的CO2吸收与固定。

7.低温胁迫与植物适应

冻害:发生于零下低温,植物细胞冻结成冰受伤害的现象;

冷害:起源于热带植物遇到零度以上的低温造成的伤害;

低温对植物的间接影响:低温降低植物的吸水能力,但对蒸发没有影响,结果导致生理干旱。

植物对低温的适应:

形态结构适应:北极和高山植物的芽和叶片受到油脂类物质的保护,植物表面被蜡粉和密毛覆盖,颜色深暗,植物体矮小成匍匐状,既能增加热量的吸收又能减少散热,有利于保持体温,

生理适应:极地和高山植物在可见光普中的吸收带较宽,并能吸收更多的红外线;

行为适应:主要表现为生长方式、向热移动与休眠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