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常见疾病相关知识普与——防护篇

合集下载

常见传染性疾病常识与预防

常见传染性疾病常识与预防
游泳(特别是出差、旅游者,在不知道当 地水溪是否污染的情况下请不要轻易下水
)、戏水、打草、捕鱼、捞虾、洗衣、洗菜 等接触疫水的活动。
——因生产、生活和防汛需要接触疫水时,
要采取涂抹防护油膏,穿戴防护用品等措施 ,预防感染血吸虫。
第二十五页,共36页。
血吸虫病的预防控制
改水改厕,防治粪便污染水源,保证生 活饮用水安全,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产 、生活习惯,是预防血吸虫病传播的重 要措施。
② 钉螺的存在——钉螺是唯一中间宿主
③ 接触疫水——生产生活方式接触疫水
第二十二页,共36页。
血吸虫病的危害
血吸虫病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三种。急 性血吸虫病多发生于一次大量感染或无免疫力 的患者,发病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死亡 ,近年的急性病人中,学生占60%以上。慢性 血吸虫病可无明显的症状,若不及时治疗, 可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表现 为肝硬化和腹水等临床症状。 儿童青少年一旦感染,可能导致生长发育减缓 或停止,称之为“侏儒型”。
第二,医源性传染
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 又反复使用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感染 的,这个叫医源性传播,包括手术、牙科器 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
第三,输血传播
输入被HBV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 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
第十七页,共36页。
第四,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特别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应 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并前往正规医院诊治。
第十三页,共36页。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 毒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 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乙肝广泛 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 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
• 医护人员被誉为“白衣天使”,长袖白大 褂是医生经典标志性着装,但2007年9月17 日英国卫生部门公布了新的医护人员着装 规则:不得穿长袖白大褂,而是要裸露出 肘部以下皮肤,禁止打领带、佩戴首饰等 容易藏污纳垢的着装。因此保护医务人员 工作服清洁干净不仅是医院文化的体现, 也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需要。
30
普通病房的空气消毒
• 实验证明,普通病房室内空气消毒后2030min,空气的含菌量回升到消毒前的5070%,因此紫外线对空气的一过性消毒价 值极为有限
• 自然通风每换气一次即相当于房间容积的 空气完全更换一次,可清除原菌数的63.2%
• 控制人员流动,降低空气微生物的载量
31
室内安装紫外线灯管的具体要求
9、开放式储槽不具备无菌屏障性,不应 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需要使用储槽灭菌 物品,应在储槽内或外部使用包装材料包 装,使之符合无菌屏障要求 10、手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应 由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
41
现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原则
11、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灭菌包 内还应放置化学指示物,如透过包装材料 可直接观察包内灭菌指示物的颜色变化, 则不放置包外灭菌化学指示物 12、纸塑袋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应≥6mm, 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处≥2cm
进行强有力的揉搓,然后用流水冲洗的过 程称洗手。
有效的洗手可清除手上99%以上的各种 暂住菌,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的途径。洗 手后,手上不能检出致病微生物
33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认真洗手
1.进入和离开病房前; 2.接触清洁物品前、处理污染物品后 3.无菌操作前后; 4.接触伤口前后; 5.护理任何患者前后;

现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原则
7、灭菌包重量的要求:器械包重量不宜超 过7公斤,敷料报重量不宜超过5公斤 8、灭菌包体积要求: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 器不宜超过30cm×30cm×25cm;脉动预 真空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 30cm×30cm×50cm

院感知识——五项预防措施

院感知识——五项预防措施

一.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预防措施1、插管时的消毒隔离预防措施(1)插管时尽可能做好消毒防护准备,包括无菌手术衣、手套、外科口罩帽子和手术布单。

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插管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

(2)操作人员应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插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3)与股静脉和颈静脉相比,锁骨下静脉插管的感染性并发症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较低,因此要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穿刺点尽可能选择2%的洗必泰制剂类消毒液局部消毒,而不是选择0。

5%的碘伏或70%的酒精等皮肤消毒液.(4)建议选用抗菌定植导管;使用的医疗器械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病人的麻醉用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5)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

2、插管后的消毒隔离预防措施(1)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敷料覆盖穿刺点,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2d,专用贴膜可至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

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应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洗手。

(2)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3)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为病人洗澡或擦身时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3、CR—BSI不推荐的预防措施:不提倡常规对拔出的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除非怀疑有CR-BSI;不要在穿刺部位局部涂含抗菌药物的药膏;不要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来预防CR—BSI;不推荐通过全身用抗菌药物预防CR-BSI;不要为了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不要为了预防感染而常规通过导丝更换非隧道式导管;不要常规在中心静脉导管内放置过滤器预防CR-BSI。

院感知识要点

院感知识要点

院感知识要点引言概述:院感知识是指医疗机构中重要的感染控制知识,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院感知识的要点,包括感染传播途径、感染预防措施、感染监测与报告以及院感培训与教育。

一、感染传播途径:1.1 直接接触传播:包括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接触,如握手、护理等。

此外,还包括医疗器械、设备等直接接触患者皮肤或者黏膜的情况。

1.2 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原体味通过飞沫悬浮在空气中,被他人吸入而感染。

1.3 空气传播:某些病原体在空气中能够长期存活,他人吸入空气中的病原体后感染。

常见的空气传播疾病包括结核病、麻疹等。

二、感染预防措施:2.1 手卫生:正确、规范的洗手是最基本的感染预防措施,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时机。

2.2 隔离措施: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呼吸道隔离、接触隔离等。

2.3 消毒与无菌操作:医疗器械、设备等需要时常进行消毒,手术室等需要无菌操作的场所也需要严格控制。

三、感染监测与报告:3.1 感染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院内感染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3.2 感染报告:医疗机构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发生的感染病例,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扩散。

3.3 感染预警: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预警机制,对于突发感染疫情或者高危病例,及时发出预警,协助采取应对措施。

四、院感培训与教育:4.1 院感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院感培训,包括感染控制知识、操作规范等,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和技能。

4.2 患者教育:医疗机构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感染预防的相关知识,如手卫生、咳嗽礼仪等,增强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

4.3 经验分享与交流:医疗机构应鼓励医务人员进行院感经验分享与交流,提高整体的院感管理水平。

结论:院感知识的要点包括感染传播途径、感染预防措施、感染监测与报告以及院感培训与教育。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院感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控制意识,共同维护医疗安全与质量。

感染科常见疾病及防控措施

感染科常见疾病及防控措施

感染科常见疾病及防控措施感染科是医院中重要的科室之一,主要负责处理与感染相关的各类疾病。

在医学领域中,感染科的医务人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熟悉各种感染症状、病原体以及相应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介绍感染科常见的疾病以及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感染科常见病症1. 肺炎肺炎是感染科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其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肺炎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气促、胸痛等。

感染科医生通常会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确诊肺炎,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

2. 腹泻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感染科疾病,其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多、稀水样便等。

腹泻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在感染科中,医生通常会进行病原体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3. 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感染科疾病,其症状包括低血压、心率加快、皮肤苍白等。

感染性休克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在感染科中,医生需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并给予支持性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二、感染科防控措施1. 洗手洗手是感染科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防控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在接触疾病患者前后、接触患者体液、处理污染物品后都需要进行洗手。

洗手能有效杀灭病原体,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 空气传播防护在感染科中,一些疾病可能通过空气传播,医务人员需要佩戴适当的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以减少病原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3. 隔离措施对于某些高传染性的疾病,感染科医生需要采取隔离措施,将患者单独隔离,避免与他人接触。

同时,医务人员也需要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避免被病原体感染。

4. 器械消毒与重用感染科中使用的一些医疗器械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潜在的病原体。

医务人员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器械消毒,并合理进行器械的重用。

5. 医务人员接种疫苗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感染科中的医生和护士通常需要接种相应的疫苗,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感染科是医院中一支重要的科室,负责处理与感染相关的疾病。

感染预防措施

感染预防措施

感染预防措施感染病原体对人类健康构成着严重威胁,正确的感染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感染预防措施。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是预防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包括经常洗手、保持清洁、定期更换内衣内裤等。

洗手是最简单有效的感染预防方法之一,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外出后、使用洗手间后等情况下,一定要及时洗手。

保持身体清洁,定期更换衣物和床上用品也能有效减少细菌、病毒的滋生。

二、注意环境清洁保持环境清洁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彻底清洁卫生间、厨房等易滋生细菌的地方。

饮用水和食品卫生也至关重要,尤其是生食蔬菜水果前要充分清洗。

三、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有效预防感染疾病的措施之一。

根据相关部门的建议和自身疾病易感性,及时接种预防性疫苗,能大大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比如乙肝、流感等常见疫苗接种。

四、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在疫情高发期间,尤其要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注意呼吸道及手部卫生,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设备。

如发现有感染疾病的症状,及时就医治疗,避免传染给他人。

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感染疾病的基础。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睡眠,增强自身免疫力。

还要远离烟草和酗酒等不良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感染预防措施涉及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多个方面,每个人都应当树立正确的卫生意识,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共同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感谢您的阅读。

院感需掌握内容

院感需掌握内容

院感三级医院检查需要掌握的内容一、医院感染重点项目预防与控制措施SOP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尿路感染UTI是第二位常见医院感染类型,75%~80%与留置导尿管相关;为有效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特制定以下控制措施:一、插管前准备与插管时的措施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得使用;3、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通常成年男性选16F,女性选14F;4、规范手卫生和戴手套的程序;5、常规的消毒方法:用0.05%-0.1%碘伏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程序如下: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洗净包皮及冠状沟;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6、插管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膜损伤;7、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二、插管后的预防措施1、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2、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得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3、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需要更换导尿管;4、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5、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还需消毒;6、患者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7、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8、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9、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定期更换导尿管1次/2周和集尿袋2次/周;10、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11、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三、其他预防措施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宣教;2、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UTI的发生率;二、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国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根据有关指南和规定,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预防HAP:1、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2、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约30度;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4、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L;5、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7、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3有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CMH20以上;4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5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6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8、应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工,不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置管时1、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应载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外科手套,置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2、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3、宜采用2%氯己定乙醇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4、宜选用内层含有抗菌成分的导管;5、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昌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二、插管后1、应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但多汗、渗血明显患者宜选无菌纱布;2、应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2天,专用贴膜可至7天,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3、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应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检查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手卫生;4、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5、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6、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入血及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7、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个穿刺点;8、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9、应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三、培训与管理1、置管人员和导管维护人员应持续接受导管相关操作和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2、定期公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四、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1、常规对拔出的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2、在穿刺部位局部涂含抗菌药物的药膏;3、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来预防CR-BSI;4、全身用抗菌药物预防CR-BSI;5、为了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6、为了预防感染而常规通过导丝更换非隧道式导管;7、常规在中心静脉导管内旋转过滤器预防CR-BSI;四、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手术前1、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2、充分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术前高血糖;3、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时间;4、若无禁忌证,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5、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应术前即刻或在手术室进行、尽量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或脱毛;6、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即可;7、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二、手术中1、有预防用药指征者,应切皮前30min或麻醉诱导期静脉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应追加一剂;2、严格遵循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3、手套穿孔率较高的手术,如部分骨科手术,应戴双层手套;4、术前皮肤消毒,2%氯己定乙醇优于聚维酮碘;5、术中应主动加温,保持患者正常体温;6、手术野冲洗应使用温37摄氏度的无菌生理盐水;7、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应远离切口部位戳孔引流,位置适当确保充分引流;三、手术后1、接触切口以及切口敷料前后均必须进行手卫生;2、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3、除非必须,尽早拔除引流管;二、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一、多重耐药菌定义域种类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阴性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设立醒目的蓝色隔离标志,并通报全科医务人员,以防止耐药菌的交叉传播; 2应严格实行接触隔离;3医务人员应相对固定,包括护工和保洁人员;4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摘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及进行卫生手消毒;5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使用专用的物品或使用后立即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班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清毒频次;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之处应立即消毒;6患者转诊之前应通知接诊的科室,以便采取相应传播控制措施;7VRE感染患者标本需连续2次间隔应大于24小时培养阴性或感染已经痊愈已无标本可送,方可解除隔离,其他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就予以解除隔离;8在有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与环境来源相关时,应对环境如物体表面、公用设施等进行采样培养;9如果采取以上控制措施,多重耐药菌传播仍然继续时,该病区应暂停收治患者,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和评估;三、手卫生相关知识一、手卫生定义: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二卫生手消毒定义: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住菌的过程;三手卫生监测的判断标准:卫生手为≤10cfu/cm2,外科手为≤5cfu/cm2;四洗手指征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五六步洗手法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四、医院感染暴发相关知识一定义: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或发生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二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流程1、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临床科室经治医师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立即报分管院长,对不及时报告的个人与科室予以处罚;2、经医院调查证实出现以下情况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区CDC、市CDC 与市卫生局:1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五、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以及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分类:1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可以预防;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不可避免;六、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进行伤口包扎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2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被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注射球蛋白后7天、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被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无疫苗注射,按时随访;3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服用相关药物,并报告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随访等;处理流程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反复冲洗→消毒→伤口处理→上报院内感染科进行评估→抽血化验检查→医务部开出处方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等→医院感染科进行登记、随访;七、标准预防一标准预防定义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二标准预防的措施1、洗手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无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列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两病人之间;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它病人时;2、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病人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粘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同一病人需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3、口罩、眼罩、隔离衣与普遍预防相同,在上述物质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口罩、眼罩,应穿防护衣,以防止医务人员皮肤、粘膜和衣服的污染;4、适当处理污物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其暴露及污染其他病人,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的消毒灭菌;5、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包括病人床及床旁仪器的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6、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粘膜,污染衣物及微生物的传播;7、锐利仪器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当必须重新套上时应用仪器而不用手;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该容器尽可能的放置在工作处;需重复使用的尖锐器械也应置于防水耐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至再处理部门;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八、医疗废物相关知识一定义: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包括使用后医疗用品如注射器、输液器、棉签、敷料、棉球、纱布、手套等、使用后一次性医疗器械、各种传染病人用品等;二分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五类;九、隔离的种类与标志: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接触隔离的预防措施: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1患者的隔离a.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b.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2医务人员的防护a.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b.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十、监控护士需掌握各采样方法与正常值;十一、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与监控护士需掌握各自职责院感监控小册子上有;十二、医护人员需了解医院感染相关核心制度内容,见医院管理制度修定版;。

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第六章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一、感染科一般护理常规【一般护理】一、.环境护理:1.病房环境保持安静整洁通风良好2.不同类型传染病要分开收治,并按疾病的传染特点作好消毒隔离3.病房配置血压计,听诊器,严禁不同病房交换或混用,定期消毒4.病房配置快速手消,每次护理操作前后和离开病房进行手消毒5.患者分泌物呕吐物等用含氯消毒液按比例配制浸泡消毒后及时处理6.医疗废物分类放置7.根据传染病病原体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要求,正确采集和送检标本二、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症状消失后逐步恢复活动三、饮食:清淡易消化低脂肪营养饮食四、心理护理:开展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五、健康宣教:详细介绍病房环境,探视制度,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指导,疾病知识教育【专科护理】加强巡视,密切病情变化,根据疾病临床特点,重点观察体温,热型变化及伴随症状:皮肤颜色皮疹黏膜疹的特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及脱水和呼衰的临床表现【高热护理】1.卧床休息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3.鼓励多引水,出汗多要补充足够的水分4.降温,向患者解释发热原因和降温的措施【皮疹护理】1.卧床休息2.饮食,避免辛辣食物3.观察皮疹性质数量部位的变化几伴随症状4.皮肤护理,衣服宽松,床单位整洁,保持皮肤的清洁,用温水擦浴,进碱性肥皂,修剪指甲,皮肤瘙痒避免抓挠,结痂让起自行脱落,不可强行撕脱【腹泻护理】1.观察腹泻次数,量,,性状,评估脱水状况2.注意血压,脉搏变化,记录出入量,纠正水电解质失横3.卧床休息4.肛周皮肤护理,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局部涂擦凡士林油膏5.标本采集,选取脓血,黏液部分,及时送检.【意识障碍护理】1.病情观察,判断意识障碍程度,躁动者作好安全防范,昏迷者进行脑科观察瞳孔,角膜反射,匡上压痛反应2.床头抬高,15_30,头偏向一侧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有义齿者取下,出现舌后缀者用舌钳拉出,并用防舌后缀的口咽通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4.营养支持,留置胃管性鼻饲5.预防并发症护理,加强翻身防压疮,保持口腔,会阴的清洁【隔离护理】1.说明隔离目的和必要性,取得患者和家属支持配合2.介绍病房隔离环境,隔离方法和个人防护措施3.指导家属探视时其采取隔离措施4.加强巡视,协助完成基本生活要求5.作好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及家属顾虑和急噪情绪,促进患者积极配合隔离治疗【健康教育】1.管理传染原,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2.讲解疾病知识,及早接种疫苗,作好自我防护3.加强居住环境,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4.戒烟酒5.根据疾病传播途径指导居家消毒隔离的方式方法二、麻疹护理常规【一般护理】1.呼吸道隔离到出疹后底6天方可出院2.卧床休息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4.给予易消化清淡营养饮食,多喝水5.心理护理【专科护理】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作好高热护理,一般不予退热处理以免影响皮疹透发,出疹期体温最好维持在39度左右,必要时用温水擦浴或消济量退热,疹未出齐前禁冰敷2.观察出疹时间,顺序,色泽,作好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干净3.眼睛干涩者予无环鸟苷眼药水滴眼,室内光线不宜过强,避免刺激眼睛4.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情况【健康教育】1.儿童实行计划免疫接种2.流行季节作好宣传工作3.室内通风,衣物阳光下暴晒4.儿童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三、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一般护理】1.卧床休息2.减少或避免探视,减少患者感染机会3.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饮食4.室内定期通风5.心理护理,关心患者6.协助生活护理【专科护理】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2.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各种反射情况及有无麻痹性肠梗阻和出血倾向3.严密记录出入量,特别是少尿期观察小便性状,有无纤维蛋白膜样物质4.少尿期限制水和蛋白质的摄入,避免橘子,香蕉,豆类钠钾含量高食物,多尿期注意补钾5.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尤其少尿期,防止肺水肿和心衰,使用利尿药物观察疗效6.作好皮肤护理,保持清洁,防止感染7.腰痛者可以局部热敷,减轻疼痛【健康教育】1.防鼠灭鼠,作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2.休息1_3个月,指导营养饮食,逐步恢复活动四、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护理常规【一般护理】1.急性期卧床休息2.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饮食,避免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保证摄入足够水分3.协助生活护理4.关心患者,使其具有良好心态【专科护理】1.床边隔离,防止交叉感染2.采集标本应取脓血黏液部分,及时送检3.中毒性痢疾要密切巡视患者,观察生命体征变化4.观察腹痛腹泻情况,及时掌握大便次数,性状5.大便按要求浸泡后处理6.作好肛周皮肤护理【健康宣教】1.作好饮水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防止病从口入2.及早发现患者,及时隔离和彻底治疗3.三管一灭,管好水源,管好粪便,管好饮食,消灭蚊蝇4.消化道隔离到症状消失,大便培养3次阴性五、水痘护理常规【一般护理】1.呼吸道隔离,单独隔离2.发热时卧床休息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4.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饮食,多饮水【专科护理】1.衣服勿过厚过多,否则易出汗会使皮疹发痒,保持衣服,被褥清洁,一面继发感染2.剪短患儿指甲,保持双手清洁,以减少抓破水痘,引发感染的可能,婴幼儿双手可用纱布包裹或带手套,已被抓破的水痘,可涂1%龙胆紫药水3.注意病情变化,如出现疹后持续高热不退,伴有呕吐,惊厥时,应立即对症处理【健康教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六、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一般护理】1.按消化道或体液传播疾病隔离2.急性期卧床休息3.饮食护理清淡可口,易消化高蛋白营养食物,肝性脑病者限制或无蛋白饮食,水钠潴留者予低盐或无盐饮食,有食管静脉曲张者予无渣饮食4.作好生活护理,肝性脑病或大量腹水者,作好皮肤护理,防压疮5.心理护理【专科护理】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2.作好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观察3.给予半卧位,避免食用产气食物4.黄疸皮肤瘙痒者,指导用温和皂液洗澡,涂擦润肤露,避免骚抓引发感染5.并发症的护理1肝性脑病A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出现烦躁,嗜睡,自理能力下降,扑翼样震颤等及时处理,烦躁者作好安全护理,必要时用约束带B意识状态的护理,及时了解患者计算力,认知力,定向力等C禁食蛋白质D观察患者大便通畅情况,遵医嘱进行灌肠并注意灌肠后排便情况E禁止使用镇静类药物 2.出血倾向A卧床休息B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或淤班,大小便的色,性质,量C及时清理呕吐物,便血D检测凝血指标,作好各项血制品输注的护理 3.腹水A定期测量腹围,体重,记录出入量B大量腹水者予半卧位,呼吸困难者吸氧C放腹水治疗后观察伤口渗液情况,必要时腹带包扎,并及时更换渗湿敷料【健康教育】1.宣传普及肝炎预防知识,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2.甲肝,戊肝作好粪便管理,保护好水源,作好饮水卫生,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洗手3.乙肝,丙肝等经血液传播疾病,健康人群注意避免接触带病毒的血液,体液,带病毒着避免外伤等,以防传播疾病,个人生活用品避免交叉使用4.宣传肝炎迁延对健康的危害,强调急性肝炎彻底治愈的重要性5.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反复,艰难的过程,鼓励患者要有治愈的信心6.坚持随访和定期复查肝功能和病毒活动情况7.加强休息,劳逸结合,戒烟酒七、肺结核护理常规【一般护理】1.活动期或咯血时应卧床休息,恢复期病人可以参加户外活动和适当体育锻炼。

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及措施

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及措施

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及措施秋冬季是多种流行性疾病高发期,学校、幼儿园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学生是流行性传染病易感人群之一。

有效预防与控制流行性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是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前提。

一、流感(流行性感冒)(一)基本知识:1、由流感病毒引起;2、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3、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 3 天内传染性最强;4、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接触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5、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对变异后的病毒无效;6、潜伏期 1-3 天,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主要为蓦地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全身酸痛、干咳、结膜充血等。

(二)预防措施:1、学校在流感高发季节前,宣传告知学生及家长接种流感疫苗对于预防流感的意义,对高危人群、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

目前我区流感疫苗已到货,可至居住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预约接种;2、在疫情期间,做好病例早发现隔离、通风及健康教育;3 、开展宣传教育,要点: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每日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勤洗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 应即将洗手。

打喷嚏或者咳嗽时应用手帕或者纸巾掩住口鼻。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歇息,避免过度疲劳。

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出去时,最好戴口罩。

二、流行性腮腺炎(一)基本知识:1、由腮腺炎病毒引起;2、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3、患者腮腺肿大前 7 天至肿大后 9 天具有传染性。

1.4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1.5 主要发生于儿童或者青少年,感染后普通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

1.6 潜伏期平均 18 天摆布,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主要临床特征;4 、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

(二) 预防措施:1、病例发现及管理。

学校加强晨检和因病缺课监测,发现病例即将隔离,患者应在家隔离治疗至腮肿彻底消退,易感接触者检疫3 周;2 、疫点消毒。

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ppt课件

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ppt课件
低度危险:仅直接或间接和健康无损皮肤 粘膜相接触的 物品。 ——清洁、消毒
最新编辑ppt
自备包:只容许布类(床单、被套、小毛巾、衣服等) 新包布要去浆、一用一洗、无破损、不用带子
最新编辑ppt
器械类:一律不得用浸泡的方法。 首选压力灭菌,不耐高温高压的用低温灭菌。 更不可以用碘伏、酒精擦拭后就用
给予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长马爱群、副院长吕毅撤职处 分。免去医务部、 护理部、新生儿 科主任、护士长 的职务。
最新编辑ppt
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5名新生儿死亡事件
3月18日、19日,北京市儿童医院陆续接收了天津市蓟
县妇幼保健院转来的6名重症患儿,3月22日5名患儿死亡。
据专家组调查,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暖箱
山西省卫生厅于2009年2月27日接到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 管理混乱,没有血液透析感染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和技术规程。 存在重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器和重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管 路。对血液透析器的处理过程不规范,消毒方法不正确;对丙 肝抗体阳性患者不能实施专机血液透析和专区处理血液透析器, 存在交叉感染。进行血液透析感染丙肝:47名在太原公交公司 职工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20名丙肝抗体阳性。
键盘:高危科室是否考虑用薄膜?
最新编辑ppt
皮肤与粘膜的消毒 皮肤消毒方法:
碘伏:擦拭2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碘酊:擦拭2遍,作用时间1min~3min,待稍干后
再用70%~80%乙醇(脱碘。 氯己定-乙醇(氯己定用有效含量≥2g/L、乙醇70%,
体积分数)擦拭2-3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 明。 75%乙醇:擦拭消毒2遍,作用3min。
一般科室:冲洗(刷洗)——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 分钟 ——清洗(刷洗)——晾干——备用

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感染科是医院中负责处理传染病的科室,护理人员在这里有着重要的职责和任务,需要密切关注病情的发展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下面是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的常规内容:1.病房环境清洁与消毒:感染科是一个高风险的医疗环境,护理人员需要确保病房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病房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包括床单、衣物、地板和家具等物品都需要经过消毒处理,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2.患者个人卫生护理:护理人员应教导患者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手卫生、洗澡、刷牙等日常护理。

特别是对于存在伤口或引流管的患者,要加强对伤口或引流管的清洁和护理,避免感染并促进伤口愈合。

3.患者隔离护理:病房应设立相应的隔离区域,对患有高传染性病原体的患者进行隔离护理,以减少感染的传播风险。

护理人员需要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避免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

4.患者营养与饮食护理:5.患者药物管理:感染科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抗生素等药物,护理人员需要仔细核对医嘱并正确给药,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和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生。

6.患者病情观察与监测:对于感染科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特别是对于发热、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症状,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7.患者心理护理:感染科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往往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总结:感染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主要包括病房环境清洁与消毒、患者个人卫生护理、患者隔离护理、患者营养与饮食护理、患者药物管理、患者病情观察与监测以及患者心理护理等。

这些护理措施的目的在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康复,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们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结果。

感染科常见疾病相关知识普及与防护PPT课件

感染科常见疾病相关知识普及与防护PPT课件
焚烧或药物消毒。尤其是痰菌阳性病人要隔离至连续3次培养转阴。 • (2)定时对青少年进行体格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除此之外
,还要按时给婴幼儿接种卡介苗,以使机体产生免疫、减少结核病的发生。 • (3)发现有低热、盗汗、干咳、痰中带血丝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确
诊结核病以后,要立即正规治疗。 •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嘴,避免面对他人;房内
手的消毒 正确选择消毒剂七步洗手法
被褥衣物的消毒 被褥每周更换1~2次。被
污染时及时更换,
感染科常见疾病相关知识普及与感染复发而 出现带状疱疹
5、食源性感染应检查厨师的抗HAV-IgM,确诊后应隔离治疗。
6、发现甲肝、戊肝病人应及时报告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有效措 施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早期报告对控制疫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感染科常见疾病相关知识普及与防
8

病 毒 性 肝 炎——乙肝
传染源
潜伏期1~6月, 平均3个月

传播途径:类似乙肝,但由于体液中HCV含量较少,且为
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肝局限,
主要是通过血液、性、母婴、其他途径传播。潜伏期为
2周~6月,平均40天。
1、有报道80%以上的静脉毒瘾者为抗HCV阳性。
2、性传播:多个性伴侣及同性恋者为高危人群
3、其他途径:15%~30%散发性丙肝,其传播途径不明
易感人群
人群未注射甲肝疫苗者对HAV普遍易 感,患过甲型肝炎或感染过甲型肝炎 病毒的人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感染科常见疾病相关知识普及与防
6

病 毒 性 肝 炎——戊肝
其流行特点似甲型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以水型流行最常 见,少数为食物型暴发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多见于雨季或洪水 之后;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孕妇易感性较高,

医院感染知识PPT课件

医院感染知识PPT课件
隔离室要有隔离标志,限制人员出入。
四、医疗废物
(一)概念
医院废物:泛指医院所有需要丢弃、不能再利 用的废弃物,它包括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也 包括所有生活垃圾。 医疗废物:指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护理、 免疫等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 CDC 1986
(二)医疗废物分类
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 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有持久抗菌活性; 作用快速; 与其他物品不产生拮抗性。
——利器盒
五、医务人员手卫生
手卫生相关术语 手卫生现状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一)、手卫生相关术语
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 称。
洗手:指用肥皂/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 皮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指用手消毒剂擦手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指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
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
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废弃的血液、血清。 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
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 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一般手卫生设施
洗手用水:流动水 水龙头:非手触式(重点部门) 清洁剂:肥皂(干燥)或皂液(容器洁净) 干手设施:避免二次污染 手消毒剂
选择的手消毒剂
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刺激性小、无伤害,护肤性能好; 包装应避免二次污染。
一般手卫生方法
洗手指征 洗手方法 注意事项 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
馆、生活服务区等。 中等危险区(半污染区):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 高危险区(污染区):如感染疾病科门诊、感染疾病科

感染科常见疾病及防控措施

感染科常见疾病及防控措施

感染科常见疾病及防控措施感染科是医学领域中专门研究感染病的科室,针对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研究。

在感染科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疾病,本文将就这些常见疾病及其防控措施展开讨论。

一、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

患者常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感和全身乏力等症状。

为了预防流感的传播,人们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等;2. 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3. 避免人群聚集:特别是在流感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场所。

二、肺炎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

肺炎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胸痛等。

为了有效预防肺炎的发生,人们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 提高免疫力:均衡饮食、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2. 避免吸烟和 passivsmoking:吸烟会降低肺部的自我清洁能力,增加感染的风险;3. 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呼吸道疾病,有助于预防肺炎的发生。

三、结核病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累及呼吸系统。

结核病的患者可表现为咳嗽、疲劳、低热等症状。

为了有效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接受结核菌素试验:及早发现结核病的潜伏感染者;2. 遵医嘱进行治疗:按时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避免随意停药;3. 加强卫生宣教: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避免结核病的传播。

综上所述,感染科常见疾病包括流感、肺炎、结核病等,有效的防控措施有助于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通过加强健康知识的普及和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能够有效保护人们的健康,减少感染病的发生。

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

感谢阅读。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冬春季呼吸道传染含麻疹、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

专家指出只要预防得当不必恐慌。

冬春季防治这类疾病的主要方法有:一、是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二、是可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三、是少去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四、是与病人接触需注意个人防护;五、是有病及时就医;六、是保持个卫生;七、是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暧,增加户外活动,提高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 atory tract infection)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

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

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

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根据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的类型:一、普通感冒(common cold)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

成人多数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辣、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厅病毒等。

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别样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d 后变稠。

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

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d痊愈。

二、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根据病毒对上、中呼吸道感染的解部部位不同引起的炎症反应,临床可表现为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

急性病毒性咽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

当有咽下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

咳嗽少见。

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时可有发热和乏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 易感者
1.被动免疫: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 5ml肌注 2.被动免疫:减毒活疫苗
消毒
定时开窗通风,患者用物可在阳光 下暴晒。密切接触过病人后,可用肥皂 水清洁双手。
流行性腮腺炎
潜伏期14~25天 平均18天
传染源
传播 途径
易感 人群
早期患者及 隐性感染者
飞沫传播.
主要是学龄前 儿童
无免疫力的成 人亦可发病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生活 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
在集体单位如托幼机构,学校和部队 中甲型肝炎发病率高
易感人群
人群未注射甲肝疫苗者对HAV普遍易 感,患过甲型肝炎或感染过甲型肝炎 病毒的人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病 毒 性 肝 炎——戊肝
其流行特点似甲型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以水型流行最常 见,少数为食物型暴发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多见于雨季或洪水 之后;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孕妇易感性较高,
密切接触者 尤其是儿童
免疫力低下的人 糖尿病、矽肺、艾滋病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
低流行地区到高流行地区
预防
1、药物预防:主要是对那些已经感染结核菌并有较高发病可能的人进行预防性 服药以减少结核病的发生。
2、其他措施 • (1)加强卫生教育,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卫生习惯。对结核病患者的痰要
焚烧或药物消毒。尤其是痰菌阳性病人要隔离至连续3次培养转阴。 • (2)定时对青少年进行体格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除此之外
,还要按时给婴幼儿接种卡介苗,以使机体产生免疫、减少结核病的发生。 • (3)发现有低热、盗汗、干咳、痰中带血丝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确
诊结核病以后,要立即正规治疗。 •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嘴,避免面对他人;房内
要经常换气,人群密集的地方更要注意;还要多锻炼,提高免疫力。
消毒方法
消毒
病人的用物及被单等可煮沸20分钟消毒
粪便及呕吐物可加1/5份漂白粉搅拌均匀后放置2小时
护理过病人后可以手快消擦拭双手 厕所可用0.5%过氧乙酸液喷雾
门、窗、家具、玩具等可用0.5%过氧乙酸液擦洗及浸泡
பைடு நூலகம் 肺结核
无明显 潜伏期
传染源
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空气-呼吸道、食物传播、垂直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2、食用如螺蛳、贝壳、螃蟹,尤其是能富集甲肝病毒的毛蚶等海、水产 品,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 等不良饮食习惯。
3、接种疫苗(戊肝暂无疫苗),可以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甲肝发生和 暴发流行。
4、对密切接触者,可及时给予丙种球蛋白注射。注射时间越早越好,最 迟不宜超过接触感染后7~10天,免疫效果可以维持35天。隔离期限 为甲肝21天,戊肝4周,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45天。
消毒隔离
患病后有持久免疫力;现有变种病毒可导致第二次患病
传播途径:潜伏期2~9周,平均6周。 1.食物污染 2.多经粪-口渠道传播:多因为水源被粪便污染所导致的 3.平时生活接触传播。 4.输血渠道:研究表明通过静脉输入含戊肝病毒血液或血浆,也 会使受血者发生HEV感染。
预防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食品要高温加热,一般情况下,加热100℃一 分钟就可使病毒失去活性。
土壤
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早发现 早诊断 早报告
传染病的 预防与控制
早隔离 早治疗
常见疾病种类
病毒性肝炎 肺结核 各种急性病:麻疹、水痘、猩红热、 手足口病、腮腺炎、菌痢
甲肝
病 毒 性 肝 炎——甲肝
传染源
甲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潜伏期为2~6周,平均4周。隔离期 为自发病之日起不少于21 天,密切接 触者应进行检疫45 天
传播途径
• 母婴(父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医源性传播、性传播?
易感人群
• 抗HBs阴性者 •婴幼儿时期是获得HBV感染的最危险时期
病 毒 性 肝 炎——丙肝
它不可单独 进行繁殖, 必须在活细 胞内才可进

传播途径:类似乙肝,但由于体液中HCV含量较少,且为 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肝局限, 主要是通过血液、性、母婴、其他途径传播。潜伏期为
5、食源性感染应检查厨师的抗HAV-IgM,确诊后应隔离治疗。 6、发现甲肝、戊肝病人应及时报告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有效措
施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早期报告对控制疫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病 毒 性 肝 炎——乙肝
传染源
潜伏期1~6月, 平均3个月
•急慢性乙肝患者及病毒携带者 •急性患者潜伏期末及急性期有传染性, 但不超过6个月
手的消毒 正确选择消毒剂七步洗手法
被褥衣物的消毒 被褥每周更换1~2次。被
污染时及时更换,
水痘
感染复发而 出现带状疱疹
潜 伏 期
传 染 源
途传 径播
传 染 源
预防
管理 传染源
患者应在家隔离治疗直至疱疹全部结痂 或出疹后7日
切断传 播途径
应重视通风换气,避免与急性期病人接 触,消毒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用品 ,幼托机构应用紫外线消毒
2周~6月,平均40天。
1、有报道80%以上的静脉毒瘾者为抗HCV阳性。
2、性传播:多个性伴侣及同性恋者为高危人群
3、其他途径:15%~30%散发性丙肝,其传播途径不明
预防
疫苗接种
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 球蛋白
关键性措施是用乙肝 疫苗预防。
切断传播途径
1、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针 头、针灸针、采血针等 2、严格筛选和管理供血员 3、严格掌握输血和血制品。
感染科
常见疾病相关知识普及
——防护篇
概念
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 体的人和动物。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 者的途径。 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缺乏免疫力的人。
传染链
病人、病原携带者 和受感染的动物
感染源
空气、飞沫、尘埃 水、食物、苍蝇 手、用具、玩具 吸血节肢动物 血液、体液、血制品
消毒与隔离
结核菌对光线和放射线敏感 强阳光直接照射下2h死亡,紫外线照射下20min死亡。
空气消毒 (1)自然通风。
(2)紫外线灯照射:1~2次/d, 1h/次。
消毒与 隔离
地面及物体表面消毒
(1)消毒液湿式清扫、擦拭,每日1次。 (2)地面物体表面、墙壁等被污染时喷 雾消毒30~60min后,清洗处理。 (3) 拖把分别使用并有标记。 (4)用具使用后浸泡→清洗→消毒,后 悬挂晾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