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要求标准版本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27c9f1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8.png)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标准,以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员的安全。
特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起重机械、压力、锅炉等。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使用、管理和维护特种设备的各类单位和个人,包括制造商、供应商、使用单位和相关人员。
3. 安全管理原则-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确保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等环节符合安全要求。
- 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义务。
-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保证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定期进行特种设备的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 加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的意识,做好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4. 安全管理要求4.1 设备选择和采购-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特种设备,并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能符合国家标准或相关技术要求。
- 采购设备时要与合格的制造商进行合作,并要求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和技术资料。
4.2 设备安装和调试- 设备的安装要按照制造商提供的安装说明进行,并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要求。
- 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设备的调试和试运行,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并满足安全要求。
4.3 设备使用和维护- 设备的使用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严禁超负荷、违规操作和未经授权的人员操作。
- 设备的维护要定期进行,包括清洁、润滑、检查和修复等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4 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 建立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制度,明确责任和程序。
-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 发生事故时,要及时报告并采取果断的应急措施,保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4.5 安全记录和数据管理- 建立安全记录和数据管理制度,记录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维护记录和事故情况等。
- 对记录和数据进行定期归档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5. 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各级监管部门应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安全管理要求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处和责任追究。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范本(3篇)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范本(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d80e5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70.png)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范本一、总则为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及特种设备使用人员。
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责任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2.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定期组织特种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定期进行设备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保证特种设备使用人员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并严格按照证书上规定的范围、条件使用设备。
5.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定期进行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演练,做好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特种设备使用人员的责任1. 特种设备使用人员应严格遵守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设备。
2. 特种设备使用人员应经常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常状况及时报告上级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 特种设备使用人员应勤洗手、守规范,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确保个人安全。
四、设备使用安全措施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设备使用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并确保特种设备使用人员按照标准和规程操作设备。
2.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配备完善的安全保护设施,确保特种设备使用人员的安全。
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按照规定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检验,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4.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设备事故报告制度和事故调查处理制度,及时报告并处理设备事故。
五、安全教育与培训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特种设备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包括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知识、操作规程等。
3. 安全教育培训应采取多种形式,如讲座、演示、考试等,确保培训的有效性。
六、设备维护与检查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96a82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f.png)
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一)为加强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安全管理,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依法规范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运行和使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的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管理,包括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选购、安装、使用、维护、检验等环节。
(三)本管理制度的责任单位为本单位,相关人员,包括设备运行人员、维修人员等。
二、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选购(一)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选购需经过严格验收程序,包括提出选购需求、明确选购标准、广泛调研市场、认真审查供应商实力等。
(二)选购的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且质量有保证。
三、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安装(一)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安装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装位置合理,通风、防火措施到位。
2. 安装过程要保证施工安全。
3. 安装过程中应检查设备零部件是否完整并符合要求。
(二)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安装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安装人员进行,并完成相应的工作记录。
四、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使用(一)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使用前应进行合理的试验和检验,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且运行安全。
(二)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使用人员必须具备相关证书,并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操作人员应遵守国家相关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该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四)使用过程中,需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有异常及时报修。
五、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维护(一)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维护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包括定期保养、紧急维修等。
(二)设备维护人员需具备相应的维修技能和经验,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
(三)设备维护过程中应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维护过程安全。
(四)设备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包括维护时间、内容、责任人等。
六、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检验(一)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检验应定期进行,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检验机构应当符合相关资质要求,检验人员需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特殊设备管理规定模版
![特殊设备管理规定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11afc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6.png)
特殊设备管理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特殊设备的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特殊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活动。
特殊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等。
第三条特殊设备的管理应当遵循科学、严谨、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注重安全风险的防范,加强事故应急管理,不断提高特殊设备管理的水平。
第二章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第四条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执业人员;2. 具备特殊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3. 具备特殊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和检验报告;4. 具备特殊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相关培训证书;5. 具备完备的特殊设备安全检测、维修和维护设施。
第五条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完善的特殊设备档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设备的基本信息,如型号、制造厂家、出厂编号等;2. 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验收记录;3. 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记录;4. 设备的检查和维修记录;5. 设备的事故和故障记录。
第六条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进行定期的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特殊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三章特殊设备的检验与维修第七条特殊设备的检验和维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保证设备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第八条特殊设备的检验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设备试压和安全阀调试的检验;2. 设备结构和材料的检查;3. 设备附件和安全装置的功能检验。
第九条特殊设备的维修应当有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
第四章特殊设备的安全监管第十条特殊设备的安全监管由国家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具体分工如下:1. 国家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特殊设备的安全技术标准和经营许可条件;2. 地方政府负责特殊设备的日常安全监督和检查工作。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模版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7ca5e72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0.png)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的安全运行,维护人身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的管理。
第三条特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等。
第四条特种作业包括但不限于高处作业、起重作业、爆破作业等。
第二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第五条特种设备的购买、销售、安装、使用、维护等环节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并进行相应的审核和备案。
第六条特种设备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第七条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合格证,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八条特种设备的事故必须依法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第三章特种作业安全管理第九条特种作业必须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确保作业的安全进行。
第十条特种作业的作业人员必须接受相应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第十一条特种作业必须确保人身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遵守相关安全作业规范,使用符合要求的防护设备。
第十二条特种作业必须事先编制作业方案,并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措施的制定,确保作业的安全可行性。
第四章监督与管理第十三条监督部门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第十四条对于未按照规定进行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进行处罚和追责。
第十五条监督部门必须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共同推动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安全管理的工作。
第五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由相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确保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的安全运行、维护人身财产安全为目标,为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的管理提供了具体的规范。
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的安全性。
同时,监督部门也需加强监督和管理,及时查处违规行为,并推动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制度范本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ddc0997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a.png)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制度范本一、总则为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安全责任1. 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2. 设备管理部门要负责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安全隐患,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3. 特种设备的使用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操作设备,确保安全使用。
四、设备安全检查1. 设备管理部门要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运行状况、设备周围的安全设施是否完好、设备维护保养是否到位等。
2. 发现特种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管理部门要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 特种设备的使用人员也要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状况,如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设备管理部门。
五、安全培训1. 设备管理部门要对特种设备的使用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设备的操作规程、常见故障处理及应急措施等。
2. 特种设备的使用人员要参加并通过安全培训,方可上岗操作。
六、事故应急1.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设备使用人员要立即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周围人员的安全,并拨打紧急电话报警。
2. 设备管理部门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理,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3. 事故后设备管理部门要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七、安全记录1. 设备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记录,记录包括设备维护保养情况、设备安全检查情况、事故处理情况等。
2. 定期对安全记录进行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八、违规处罚1.对特种设备的使用人员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设备管理部门要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2.严重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九、附则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生效,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安全标准化)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安全标准化)](https://img.taocdn.com/s3/m/73575d47f524ccbff0218435.png)
(安全标准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特种设备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
检测、检验机构对检测、检验结果负责。
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的目录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对特种设备的检查,主要是符合性检查,重点检查架桥机、塔吊、龙门吊、施工电梯、滑模爬模等顶升系统的以下内容:1、设备安装(1)设备要求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相应的活动。
特种设备出厂时,应当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2)型式试验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应当进行型式试验的特种设备产品、部件或者试制特种设备新产品、新部件、新材料,必须进行整机或者部件的型式试验和能效测试。
(3)安装要求A、具备条件a、有与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b、有与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检测手段;c、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B、安装、改造、维修施工前告知要求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后即可施工。
C、安装、拆卸施工方案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安装、拆卸施工方案属于危险性较大工程,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履行审批手续。
D、安装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要求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安装单位应当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要求,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监督,由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范本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f71edf25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3.png)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防止事故发生,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使用特种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包括所有生产、使用、维修、检验、监督特种设备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目标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防止事故发生,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促进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发展。
第四条原则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原则,以人为本,保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2. 风险防控原则,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有效控制;3. 法律法规原则,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4. 综合管理原则,统筹兼顾全过程的管理工作;5. 公开透明原则,信息公开、公平公正、责任明确;6. 循序渐进原则,逐步改进完善管理体系。
第二章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机构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特种设备应设立专门的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机构,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1. 负责特种设备的选型与采购工作;2. 负责特种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验收工作;3. 负责特种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检修工作;4. 负责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报告工作;5. 负责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6. 负责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工作。
第七条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机构应设置专职管理人员,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2. 具备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3. 掌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要求和操作技能。
第三章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第八条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机构应制定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操作程序和安全要求。
第九条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流程;2. 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3.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程序;4. 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要求;5.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报告要求。
特种设备操作安全管理规定模版
![特种设备操作安全管理规定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34d10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d.png)
特种设备操作安全管理规定模版一、总则特种设备是指具有特殊危险性的设备,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和使用。
为了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二、操作人员管理1.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特种设备的操作证书,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2. 禁止无证操作特种设备,禁止未成年人操作特种设备。
3. 确保操作人员身体健康,禁止饮酒、服用药物或处于疲劳状态下操作特种设备。
三、操作规范1. 在操作特种设备前,操作人员必须仔细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2. 操作特种设备时必须佩戴符合规定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带、头盔等。
3. 禁止修改或擅自拆卸特种设备的任何部件,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维修人员报告。
4. 使用特种设备的工作场所必须保持清洁、整洁,并且排除火源和易燃物。
5. 禁止在特种设备的作业范围内进行其他危险行为,如吸烟、使用明火等。
四、日常维护1. 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2. 特种设备的维护记录必须详细、真实,由专人进行书写和保存。
3. 特种设备发生故障需及时停机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
五、应急措施1. 在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操作人员必须立即切断电源,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2. 在事故发生后,操作人员必须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配合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六、责任追究1. 对违反操作安全规定的操作人员,将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和纪律处分。
2. 对故意违反操作安全规定导致事故的责任人,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七、附则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如有需要,将根据特种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特种设备的使用、检测等安全管理规定范本
![特种设备的使用、检测等安全管理规定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bbdce09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3.png)
特种设备的使用、检测等安全管理规定范本一、总则1. 为了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升工作场所的安全环境,依法保护人身财产安全,加强对特种设备的使用、检测等安全管理,制定本规定。
2.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使用特种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特种设备的所有权人、使用人、维修人员等。
3. 特种设备的使用、检测等安全管理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技术规范等。
二、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1. 特种设备的使用人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定期参加特种设备的安全培训,熟悉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
2. 特种设备的使用人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操作,不得超过设备的额定工作范围和载荷标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特种设备的使用人在使用过程中,应当认真检查设备的安全附件和保护装置是否完好,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4. 特种设备的使用人应当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和完好性。
5. 特种设备的维修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维修资质和技能,按照设备制造商的要求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修理,不得擅自改变设备的结构和功能。
三、特种设备的检测管理1. 特种设备的检测应当由具备相应的检测资质和技能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的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检测。
2. 特种设备的检测应当包括设备的初次检测、定期检测和特殊情况下的检测,具体的检测周期和内容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确定。
3. 特种设备的使用人应当按照检测机构的要求提供设备的使用情况和运行记录,配合检测工作的进行。
4. 特种设备在检测期间应当全面停止使用,并按照检测机构的要求进行放置和保护。
5. 特种设备在经过检测合格后才能继续使用,对于不合格的设备,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按照规定进行修复或更换。
四、特种设备事故处理1.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使用人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2.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有关部门应当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TSG Z1001-2011)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TSG Z1001-2011)](https://img.taocdn.com/s3/m/1f939cc408a1284ac8504342.png)
附件1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1001-2011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11年月日前言为规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
本规范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编写。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和人员如下: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王晓雷李军常彦衍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季本军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周伟上海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李炜山东省淄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张学檀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罗文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孙仁山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常晓智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准则。
包括术语和定义、组织机构及职责、安全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应急管理与事故处理、培训教育、记录与档案、评价与改进。
本规范适用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特种设备 special equipment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并包括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
2.2使用单位 user是指具有特种设备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其既可以是特种设备产权所有者,也可以是受特种设备产权所有者委托、具有在用特种设备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者。
2.3安全监察 safety supervision指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政府机关为了实现安全的目的而从事的决策、组织、管理、控制和监督检查等活动的总和。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五篇)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4d076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f.png)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一)设置管理机构1、管理机构。
以企业(法人)内部管理文件形式,明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并注明机构人员的职务及联系电话。
2、机构管理结构图。
将管理机构的人员用____结构图表示,注明各管理人员之间的管理关系以及所管理的部门及设备。
(二)明确安全生产负责人及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1、明确安全生产负责人。
明确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生产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全面负责(安全生产负责人必须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
若安全生产负责人不是法定代表人,应有加盖公章的企业任命书。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任命。
有加盖公章特种设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任命书,任命书应注明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及任期,任命的管理人员应与本单位建立劳动关系(附劳动关系证明资料)。
3、管理人员持证上岗。
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必须经质监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证书方可上岗管理。
管理人员必须与企业办理聘任手续并到质监部门备案。
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一)制定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1、各职能部门安全责任制。
制定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责任制。
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职责,岗位培训教育部门安全职责和制度等。
2、各岗位安全责任制。
制定特种设备各岗位安全责任制。
包括:安全生产负责人岗位职责,特种设备专职兼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岗位职责等。
(二)制定特种设备安全规章制度制定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规章制度。
包括。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特种设备定期自查及隐患整改制度,特种设备报检制度,特种设备安全培训制度等。
(三)制定特种设备操作规程根据特种设备种类以及法规、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包括:快开门压力容器操作规程等。
(四)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根据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情况,制定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相应的抢险装备和救援物资;每年至少____一次救援演练。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模版(3篇)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模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757a2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9.png)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模版一、总则1. 目的本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包括特种设备的管理、操作、维护、检验等方面。
3. 定义(1)特种设备:指国家规定需要经过特殊设备安全监察检验并取得相应使用许可的设备。
(2)使用单位:指特种设备的拥有者、管理者或使用人。
(3)相关工作人员:指与特种设备管理、操作、维护、检验等工作有关的人员。
二、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1. 设备的选择和设计(1)使用单位应根据生产、使用的需要选用合适的特种设备,并确保设备的设计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设备的制造和安装必须由符合资质要求的单位进行,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验收。
2. 使用单位的责任(1)使用单位要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工作职责和权限。
(2)使用单位应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3)使用单位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使用单位应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
3. 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1)相关工作人员要熟悉特种设备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2)工作人员要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更新相关知识和技能。
(3)工作人员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上级或相关部门。
4. 设备维护和检验(1)使用单位应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维护,并记录维护情况。
(2)使用单位要定期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检验机构对特种设备进行年度检验。
5. 事故应急管理(1)使用单位要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救援方案。
(2)使用单位要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
三、监督管理1. 监督机构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由主管部门和相关监管机构共同负责,并根据需要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和检验。
2. 监督措施(1)主管部门和相关监管机构应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监督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处理。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国标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国标](https://img.taocdn.com/s3/m/d82c351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6.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国境内使用的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第三条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监督检查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标准。
第四条特种设备的管理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第二章生产与制造第六条特种设备的生产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二)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三)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四)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生产场所和设备;(五)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
第七条特种设备的生产单位应当严格执行以下规定:(一)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生产;(二)对生产过程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三)对特种设备进行出厂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四)对出厂的特种设备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
第八条特种设备的制造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二)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三)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四)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生产场所和设备;(五)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
第九条特种设备的制造单位应当严格执行以下规定:(一)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制造;(二)对制造过程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三)对制造的特种设备进行出厂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四)对出厂的特种设备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
第三章使用与维护第十条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二)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三)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四)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五)有符合国家规定的使用场所和设备。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以下规定:(一)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使用特种设备;(二)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运行;(三)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四)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五)对特种设备事故进行报告和处理。
特殊设备安全管理规定范本
![特殊设备安全管理规定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c4a9731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e.png)
特殊设备安全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特殊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特殊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特殊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等。
第三条特殊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责任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第四条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特殊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五条特殊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依法依规开展,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消除事故隐患。
第二章安全管理责任第六条特殊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明确安全管理岗位职责,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第七条特殊设备使用单位应当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提高特殊设备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第八条特殊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第九条特殊设备的制造单位应当遵循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保证特殊设备的质量安全,提供准确、完整的使用说明书。
第十条特殊设备的制造单位应当对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检验,确保特殊设备符合安全技术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第三章设备安全管理第十一条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殊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情况、安装调试情况、维护维修情况等,并做好档案的管理和保管工作。
第十二条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编制设备的安全使用操作规程,并进行宣传教育,确保操作人员熟悉并掌握操作规程。
第十三条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定期进行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的隐患。
第十四条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对设备进行定期的安全评估和检测,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第四章事故应急管理第十五条特殊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殊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应急责任人和任务,并进行演练和训练。
DB321253-2009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准则
![DB321253-2009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5bf35965cf84b9d529ea7a1f.png)
本标准按 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 GB/T1.2-2002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2 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编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特种设备 special equipment 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
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专用机动车辆,并包括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 3.2
使用单位 user 是指具有特种设备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其既可以是特种设备产权所有者,也可以是 受特种设备产权所有者委托,具有在用特种设备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者。 3.3 安全监察 safty supervision 指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政府机关为了实现安全的目的,而从事的决策、组织、管理、控制 和监督检查等活动的总和。 3.4 锅炉 boiler 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 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
2
DB32/1253—2009
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3.5
压力容器 pressure vessel 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 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 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 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 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3.6 压力管道 pressure pipe 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 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 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3.7 电梯 elevator 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 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3.8 起重机械 lifting appliance 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 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 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3.9 客运索道 passenger cableway 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柔性绳索牵引箱体等运载工具运送人员的机电设备,包括客运架空索道、客运 缆车、客运拖牵索道等。 3.10 大型游乐设施 amusement rides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标准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13921d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8.png)
一、总则为加强公司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
三、职责1. 公司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负总责。
2.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3. 特种设备使用部门负责特种设备的具体使用、管理和维护。
4. 安全生产部门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事故调查和处理。
5. 特种设备管理人员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四、管理要求1. 特种设备购置(1)特种设备选型、论证、采购应在国家安全监督许可证发放范围内,并必须提供安全许可证复印件或其它安全资质等相关证明作为论证依据。
(2)购置的特种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具备合法的生产许可证和产品质量合格证。
2.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1)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并确保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规范。
(2)安装、改造、维修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并取得相关检验报告。
3. 特种设备使用(1)特种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操作人员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2)特种设备使用必须定机定人,严禁无证操作。
(3)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加强日常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特种设备检验(1)特种设备应按照国家规定定期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2)特种设备检验不合格的,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5. 特种设备事故处理(1)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安全生产部门。
(2)事故调查和处理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进行。
五、监督检查1. 安全生产部门应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应责令整改,并跟踪落实。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模版(三篇)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模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65a398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f.png)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管理。
第四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各级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和权限,加强统一领导和协调配合,确保特种设备安全。
第五条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等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第六条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体制和人员,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七条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特种设备安全的重视程度,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八条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组织协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信息互通和共享,提高监管效能。
第二章设计、制造和改造第九条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和改造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
第十条设计、制造和改造特种设备的单位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设备的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一条设计、制造和改造特种设备的单位应当按照制定的流程和程序进行操作,并进行相应的验收和检测,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
第十二条设计、制造和改造特种设备的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包括设计、制造和改造的全过程信息,保留足够长的时间。
第十三条设计、制造和改造特种设备的单位要对设备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第三章安装和维修第十四条特种设备的安装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并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操作。
第十五条特种设备的维修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并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操作。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模板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c053db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5.png)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资产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订立本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模板。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企业内使用的各类特种设备,包含但不限于压力容器、锅炉、起重机械等。
第三条本规定的订立、执行和监督由企业管理负责人负责,相关部门和人员要乐观搭配执行,确保规定的有效实施。
第二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第四条特种设备的购置、使用和维护必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任何人不得擅自购置、使用和维护特种设备。
第五条购置特种设备前,企业应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和供应商评估,选择正规厂家供应的合格设备,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责任与义务。
第六条特种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验收必需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并依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
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七条特种设备的使用人员必需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且经过相关培训,熟识设备的使用方法、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第八条特种设备使用期间,必需依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规操作和超负荷使用。
如发现设备存在故障或异常情况,应立刻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维护和修理。
第九条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必需依照厂家规定的要求和周期进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设备维护过程中,应做好维护记录,并及时处理维护和修理报告。
第十条定期布置特种设备的检测和检验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检测和检验结果应及时记录保管,并依据结果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
第三章应急管理第十一条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责任人和应急组织机构,订立应急处理流程和应急救援措施,并进行定期演练和评估。
第十二条特种设备事故发生时,责任人应立刻组织应急救援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人员安全,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和主管机构。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查明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仿佛事故再次发生。
第四章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第十四条企业管理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规定的有效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RHD-QB-K3998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要求
标准版本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要求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
(一)设置管理机构
1、管理机构。
以企业(法人)内部管理文件形式,明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并注明机构人员的职务及联系电话。
2、机构管理结构图。
将管理机构的人员用组织结构图表示,注明各管理人员之间的管理关系以及所管理的部门及设备。
(二)明确安全生产负责人及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
1、明确安全生产负责人。
明确本单位的安全生
产负责人,安全生产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全面负责(安全生产负责人必须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
若安全生产负责人不是法定代表人,应有加盖公章的企业任命书。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任命。
有加盖公章特种设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任命书,任命书应注明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及任期,任命的管理人员应与本单位建立劳动关系(附劳动关系证明资料)。
3、管理人员持证上岗。
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必须经质监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证书方可上岗管理。
管理人员必须与企业办理聘任手续并到质监部门备案。
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一)制定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
1、各职能部门安全责任制。
制定各职能部门的
安全责任制。
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职责,岗位培训教育部门安全职责和制度等。
2、各岗位安全责任制。
制定特种设备各岗位安全责任制。
包括:安全生产负责人岗位职责,特种设备专职兼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岗位职责等。
(二)制定特种设备安全规章制度
制定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规章制度。
包括: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特种设备定期自查及隐患整改制度,特种设备报检制度,特种设备安全培训制度等。
(三)制定特种设备操作规程
根据特种设备种类以及法规、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包括:快开门压力容器操作规程等。
(四)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根据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情况,制定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相应的抢险装备和救援物资;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救援演练。
三、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及定期检验
(一)行政许可
1、特种设备行政许可规定。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
2、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变更。
特种设备停用、注销、过户、迁移、重新启用应到质监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3、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经质监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证书方可上岗操作。
作业人员必须与企业办理聘任手续并到质
监部门备案。
(二)特种设备定期检验
1、特种设备报检。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在特种设备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各特种设备的检验日期可从检验报告、合格标志查看)。
2、特种设备报检要求。
起重机械报检时,必须提供保养合同、有效的作业人员证件。
3、特种设备换证。
特种设备检验合格后,携带使用证、检验合格标志、检验报告、保养合同、保养单位的保养资质到质监部门办理年审换证手续。
四、安全培训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落实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的基础上,必须在本单位内对特种设备作业进行业务培训和安全、节能教育。
做到
有安全培训计划,有培训记录、有培训考核。
五、特种设相关记录
(一)特种设备日常使用状态记录(特种设备运行记录)
根据特种设备的类别分别印制特种设备日常使用状态记录,将设备的使用状态记录在案。
(二)特种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包括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保养记录)
根据特种设备类别分别印制特种设备维修保养记录,每次对设备维护保养做好记录。
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有资质的单位负责,维护保养后,维护保养人员和用户应在保养单上签名,保养单至少一式二份,用户和维护保养单位各留一份存档。
并且至少15日对电梯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三)特种设备检查记录
根据特种设备类别印制特种设备定期自行检查记录(包括日检、月检、年检记录),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记录在案。
(四)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印制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当特种设备出现运行故障和事故时,详细记录故障或事故出现的原因、解决方法等。
(五)定期检验整改记录
将每次定期检验主要存在问题及落实整改情况记录在案。
(六)锅炉房记录。
锅炉房要设立六种记录:
1、锅炉及附属设备的运行记录;
2、交接班记录;
3、水处理设备运行及水质化验记录;
4、设备检修保养记录;
5、单位主管领导和锅炉房管理
人员检查记录;6、事故记录。
六、特种设备档案管理
(一)统一档案盒规格
特种设备的档案盒应统一规格。
档案盒侧面应注明类别,盒内要附上档案目录。
档案可参照下面方法分类:
(二)档案分类
1、文件法规类。
将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文件统一存放。
2、综合管理类。
将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管理结构图、专职兼职安全管理员任命书、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安全责任承诺书等统一存放。
3、特种设备总台帐类。
使用帐本或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特种设备台帐进行
管理,帐物相符,能方便索引到相应的档案信息。
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1)设备分布情况。
最好有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分布图。
2)特种设备台帐。
将本单位特种设备分类登记在册。
包括:注册号、使用登记证号、电梯年审情况、定期检验情况等
3)安全附件管理台帐。
将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分类登记在册,并标明安全附件安装所在的设备。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台帐。
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相关的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登记在册,并注明作业人员所操作的特种设备。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类。
将每年的培训计划、培训情况、考核情况作业人员证或复印件等资料统一
存放,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件应有使用单位的聘用记录并到质监局备案,证件在有效期内。
5、应急救援类。
将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计划、演练情况资料统一归档。
6、技术档案类。
以一台设备一个技术档案为原则(可用多个档案盒存放),将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特种设备使用证、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定期检验报告、安全附件校验报告统一存放。
7、特种设备相关记录。
特种设备记录每月归档整理一次,将设备日常使用状态记录、特种设备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检查记录、特种设备交接班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统一存放。
七、特种设备现场
(一)现场设备与台帐相符
现场设备与设备台帐以及设备布置图相一致。
(二)悬挂使用登记证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可使用复印件)应置于特种设备旁边。
(三)安全标志、标识的张贴
1、机电类合格标志。
电梯、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检验合格标志、应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起重机检验合格标志应张贴在该设备的电源控制箱的空白处;叉车的检验合格标志应张贴在叉车的显眼位置。
2、警示标志、安全注意事项。
电梯、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警示标志、安全注意事项应置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3、禁用标志。
特种设备停用后,应将设备的电
源断开,在设备显眼的地方张贴“禁止使用”的标志。
4、压力管道标志。
在压力管道显眼地方,应标明管道的介质名称及介质流向。
5、重点监控特种设备标志。
纳入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开展对特种设备实施重点监控工作的意见》范围管理的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应在设备明显位置,标注“重点监控特种设备”。
(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责任制、操作规程的张贴
将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责任制、操作规程张贴到相应的部门、工作岗位、特种设备使用场所。
(五)设备安全运行情况
1、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在校验有效期内,并灵敏可靠;特种设备在许可条件下使用,无异常情况出
现。
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有效证件上岗(随身携带副证以备检查),对设备运行情况及时进行记录(查验设备运行记录),无违章作业现象。
(六)设备环境情况
设备环境整洁通畅,符合设备的使用要求。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