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学生的认知差异
学习内容:
• 一、认知方式的差异 • 二、认知能力的差异 • 三、认知结构的差异 • 四、学生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一、认知方式的差异
又称为认知风格或认知类型,是指学生在知觉、思维、 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所采取的习惯性方式。
(一)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提出者:赫尔曼.威特金(美)
提出者:杰罗姆.卡根
沉思型
较慢,较高 认真考虑后作答 细节性加工方式
解决问题的速度 与精度
课堂表现之 教师提问
认知加工方式
冲动型
较快,较低 喜欢马上作答 整体性加工方式
(三)聚合型和发散型
提出者:吉尔福德
聚合型
容易局限于某 一方面或特定 领域。
采用逻辑规律, 缩小解题范围, 直到找到最适应 的唯一正确答案。
(一)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 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eg: 吃苦耐劳
自私自利 问:是否是后天形成,是否具有好坏之分?
(二)性格的结构
1 • 性格的态度特征(核心意义) 2 • 性格的意志特征 3 • 性格的情绪特征 4 • 性格的理智特征
• 四个结构特征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彼此间紧 密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性格结构的整体。
生理上已经长大 关注内心世界 自我评价品质不佳
青年初期 (高中阶段)
智力接近成熟
理智的自我意识
三、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学习准备 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 学习的适应性。 成熟和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
(二)关键期 关键期是个体早前生命中一个班级短暂的时期, 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 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连续性和阶段性 定向性和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二、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
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老年期
(一)心理发展阶段
65岁以后 成年期
25~65岁
青年期
14、15 少年期 ~25岁
11、12~ 童年期 14、15岁
6、7~ 幼儿期 11、12
3~6岁
婴儿期 1~3岁
乳儿期 0~1岁
(二)童年期、少年期和青春初期的主要心理特征
且倾向于内在参
是
照,称为场独立
型
否
倾向于外在客观
事物,称为场依
存型
场独立型
场依存型
学生间的比较 偏爱自然科学和数学 学习未组织好的材料 更显优势
偏爱社会科学 学习社会材料时更显优 势
教师间的比较
更喜欢自然科学和 数学 喜欢演讲 授课更加富有逻辑 性
授课过程更倾向于与 学生互动
(二)沉思型和冲动型
同质分组与异质分组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掌握学习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计算机辅助教学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第三节 学生的性格差异
学习内容:
• 一、性格的概述 • 二、性格的类型 • 三、性格差异的鉴定 • 四、学生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一、性格的概述
注意信息的广度 解决问题的过程
发散型
注意面广,不局限 于某一方面。
思维沿着许多不同 方向扩展,使观念 发散到各个有关方 面,最终产生多种 可能的答案。
(四)整体型和系列型
提出者:戈登.帕斯克(英) 整体型:此类学生往往在开始阶段就对学习任务形 成一个整体看法,对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与 其将涉及的子问题以及自己将使用的方式方法有一 个初步的估计和预测。 系列型:常将重点放在一系列的子问题上,一般使 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认知能力差异
1、定义:智力(一般能力):指人们认识、理 解客观事物,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以及有 效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包括记忆力、观察力、 想象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等。
2、影响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主要因素,它主 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 移。
3、测量工具
1)、斯坦福—比纳量表(世界上最著名) 比例智商:IQ=(MA÷CA)×100
练习题
1
1、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 C )
A.人格 B.能力 C.性格 D.气质
2
2、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成分是( C )
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动机
3 3、老师在给学生写鉴定时会描述:该生学习认真刻苦,
劳动积极。这是描述该生性格的( )A
阶段
特征
童年期 (学龄初期)
少年期(学龄中 期)
危险期或心理断 乳期
认知发展 语言和思维
情感意志发展
自我意识
ຫໍສະໝຸດ Baidu
口头向书面过渡 平静持久稳定的情绪 对自我有一定评价
具体形象向抽象逻 发展出集体情感
道德概念的过渡
辑思维过渡
意志品质相对提高
抽象逻辑思维 逐渐占主导 思维品质提高
情绪波动性较大 要求独立、自主 道德行为更加自觉
三、认知结构差异
奥苏泊尔认为:认知结构是指个体已知的内容或头脑中的 知识结构,即个体已经知道了什么。 认知变量结构定义:个体认知结构中的概念或观念及其组 织方面的特征。 这些变量结构包含: 1、观念的可利用性 2、观念的可辨别性 3、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程度
四、学生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应根据学生的认知 差异的特点与作用,施以不同的教育,适应 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
第三章 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
第四节
特殊儿童的 心理与教育
第三节
学生的性格 概述
第二节
学生的认知 概述
第一节
学生的心理 发展概述
第一节 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学习内容: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二、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心理发 展的主要特征 三、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1、定义: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 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即毕生心理发展变化。 2、特征
智力年龄 实际年龄
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最权威的量表之一) 包括:成人、儿童、幼儿,采用离差智商。
(一)智力的个体差异
1、 发展水平的差异 2、 发展类型的差异 3、 发展早晚的差异
(二)智力的群体差异
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 异等。 1、男女在一般智力因素上没有差异,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 大。 2、男女在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 男性的优势领域:视知觉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倾向于抽象思维; 女性的优势领域:听觉能力、语言能力,倾向于具体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