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民法典——民事主体
民法大题知识点分析总结
民法大题知识点分析总结一、民事主体民法主体是指法律上具有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和法人。
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法人是指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格的组织和法律所依据的法人身份的个人。
民法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仔细学习其权利义务、实质过程与程序,具体包括: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民事行为的有效性和无效性,法人的性质、设立和消灭等。
二、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是民事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指自然人和法人以实施意图为主要目的的行为。
民事行为分为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具体包括:法律行为的设立、变更和终止,法定代表人的行为责任,民事法律行为的保护等。
三、民事权利民事权利是指自然人和法人根据法律规定,可以依法支配自己的利益和责任。
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权的构成条件,财产的所有权,依法取得的权利和义务,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四、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造成损害的主体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民事责任的种类包括: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等。
此外,也要了解主要民事责任的种类、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等相关内容。
五、合同法基本规定合同是指当事人为了订立、变更、解除民事法律关系,而设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和终止等都需要在合同法的法律框架下完成。
合同是我国民事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要了解合同的基本规定、合同成立和效力、合同的履行、违约和解除等相关内容。
六、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指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侵权行为指的是一种民事过错行为,主要涉及物权侵害、人身损害、名誉损害等。
侵权行为的主体、构成和实现方式、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防范和处理等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七、继承法基本规定继承是指因法定或约定的继承关系取得死者财产的权利和义务。
而继承法在民法大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规定了继承人的确定、继承权的发生、继承财产的确定、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等内容。
以上是对民法大纲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的分析总结。
民法典中什么是民事主体
民法典中什么是民事主体在我国公民法⼈或者是⼀些其他组织,都是属于民事主体的范围,民事主体享受很多的权利,⽐如说,尊严,荣誉,⽣命,隐私,知识产权保护权等等。
那么什么是民事主体呢,店铺⼩编已经整理了如下的内容供⼤家做法律参考。
⼀、民法典中什么是民事主体民事主体⼜称“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
民事主体的资格由法律规定,在中国,根据规定,能够作为民事主体的有公民(⾃然⼈)、法⼈和⾮法⼈组织。
根据《民法典》第⼀百零九条⾃然⼈的⼈⾝⾃由、⼈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第⼀百⼀⼗条⾃然⼈享有⽣命权、⾝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主权等权利。
法⼈、⾮法⼈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百⼀⼗⼀条⾃然⼈的个⼈信息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或者个⼈需要获取他⼈个⼈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法收集、使⽤、加⼯、传输他⼈个⼈信息,不得⾮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个⼈信息。
第⼀百⼀⼗⼆条⾃然⼈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第⼀百⼀⼗三条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
第⼀百⼀⼗四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
物权是权利⼈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第⼀百⼀⼗五条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第⼀百⼀⼗六条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第⼀百⼀⼗七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第⼀百⼀⼗⼋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
债权是因合同、侵权⾏为、⽆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请求特定义务⼈为或者不为⼀定⾏为的权利。
第⼀百⼀⼗九条依法成⽴的合同,对当事⼈具有法律约束⼒。
第⼀百⼆⼗条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有权请求侵权⼈承担侵权责任。
第⼀百⼆⼗⼀条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利益受损失⽽进⾏管理的⼈,有权请求受益⼈偿还由此⽀出的必要费⽤。
民法典的主要内容
民法典的主要内容民法典是一部涵盖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规则和原则的法典,旨在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民事主体民法典规定了民事主体的范围和要求。
民事主体指的是民事法律关系中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其中,自然人是民事主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和未满18周岁但经过法定代理人或者法院批准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
法人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如企业、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
其他组织则是指除自然人和法人之外的组织形式,如非法人的社会组织等。
二、民事权利和义务民法典对民事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民事权利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合同权利等。
而民事义务则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应承担的法定义务,包括履行合同、赔偿损失等。
三、合同法合同法是民法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解除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规范。
合同是当事人自愿订立的民事法律关系,民法典对合同的订立要求充分保护当事人的自主意愿,并规定了违约责任等相应的法律措施。
四、侵权责任民法典对侵权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侵权责任是指因违反法律规定而给他人造成损害后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民法典规定了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责任承担的方式和范围等,以确保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也对侵权行为的故意或过失进行了法律制裁。
五、继承法继承法是民法典的重点内容之一,规定了个人财产在死后的继承和分割方式。
民法典规定了继承人的顺序和继承份额,受到继承的财产一般包括不动产、动产、权利等。
六、物权法物权法是民法典中关于财产权益的法律规定。
它规定了对不动产和动产的权益取得和保护的方式和条件,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
七、婚姻家庭法婚姻家庭法是民法典中关于家庭关系和婚姻关系的法律规定。
它包括婚姻的订立、解除、继续关系的规定,以及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财产约定等。
省考公基:民法之民事主体与人格权
省考公基:民法之民事主体与人格权中政公共基础知识交流群:149-228-990一、民事主体与人格权(一)民事主体我国民法通则所称的平等主体就是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旨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世事义务的人。
民事主体分为自然人、法人和非法组织。
1、自然人自然人是指基于出生这一自然规律而诞生的人。
自然人一出生就成为独立自主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民事主体。
自然人不仅包括有本国国籍的人,也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
(1)自然人的情事权利能力:情事权利能力是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我国《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情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2)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我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司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通则》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民法通则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规定分两类。
对年满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即认定其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采取年龄主义;对成年人,是指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采取个案审查制。
无民事行为能力:民法通则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法人法人是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能以自己名义享有世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团体。
(1)法人的特征:法人是团体;拥有独立的财产;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法律关系。
(2)法人的法律要件: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法人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民法总则知识点总结
民法总则知识点总结一、民事主体的规定民事主体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自然人,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享有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一个人依法具有从事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即能够独立进行法律行为。
法定代理人是代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二、民事权利的规定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权利。
人身权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体、姓名、肖像、声音等的权利;财产权是指个人对自己财产享有支配权的权利;其他权利包括知识产权、合同权利、所有权等。
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和行使的权利,具有法律保护的效力。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依法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合同、侵权行为等。
合同是指当事人自愿达成的民事法律行为,依法设立、变更或者消除民事法律关系。
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民事主体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四、民事责任的规定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包括侵权责任、合同责任、过错责任等。
侵权责任是指侵权行为人依法应当赔偿受害人损失的责任;合同责任是指当事人因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违约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过错责任是指因过错行为造成损害的责任。
五、民事诉讼的规定民事诉讼是指因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发生争议,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保护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解决民事争议的法律活动。
民事诉讼程序包括原告起诉、被告答辩、举证、质证、辩论、判决等程序。
当事人有权利接受法律援助和代理。
民事判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判决结果。
六、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是指民事法律行为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产生效力。
民事法律行为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形式和目的才能有效。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情形包括超越法律规定的限制、违背公序良俗、欺诈等。
以上就是对民法总则知识点的简要总结,民法总则是我国民事法律的基本规范和原则,对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保护民事主体的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法基础知识
民法基础知识一、引言民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石,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民法的基础知识,包括民事主体、民事行为、民事责任以及民法的适用等方面,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民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二、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和组织。
我国民法规定,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的公民年满十八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具有限制民事权利能力;精神病人和其他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没有民事权利能力。
除了个人,还包括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法人是指能够独立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如公司、社团等;非法人组织则是指没有独立法人地位但能够作为民事主体进行法律行为的组织,如家庭、社区等。
三、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是民事主体依法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的活动。
根据民法规定,民事行为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民事行为可以分为有偿和无偿两种。
有偿民事行为是指当事人为了取得财产利益,在相互勾销的基础上实现价值交换;无偿民事行为是指当事人基于义务、亲情等非经济利益的考虑进行的行为。
民事行为应当具备合法目的、合法形式,并且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四、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法律规定而应当负担的法律后果。
根据民法规定,民事责任包括合同责任、侵权责任和无因管理责任。
合同责任是指当事人在合同关系中履行或者违反合同义务所产生的责任;侵权责任是指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无因管理责任是指对他人的财产进行管理、监护等行为时应当承担的责任。
对于民事责任的认定和赔偿,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和标准。
五、民法的适用民法的适用是指根据民法规定,确定适用哪个法律法规。
根据我国民法的规定,民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
在适用民法时,应当根据当事人的民事主体资格、实施地、合同关系、权利义务关系等因素进行判断。
此外,在涉及涉外民事关系时,还需要考虑国际民事法律和双边、多边条约的适用。
民法典知识点参考
民法典知识点参考
民法典是我国民事法律的基本法律规范,包括民法总则和人身权、物权、合同、婚姻
家庭、继承等方面的规定。
以下是一些民法典的主要知识点:
1. 民事主体和行为能力:规定了民事主体的范围和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要求,以及民
事行为的有效性和无效性。
2. 人身权:对个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等进行了保护,规定了人格权
利的内容和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的方式。
3. 物权:明确了财产权的保护范围和归属规则,包括对不动产、动产、知识产权等的
权利保护和转让制度。
4. 合同:规定了合同的成立、效力、履行和变更等规则,包括特殊合同形式的约定,
如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借款合同等。
5. 婚姻家庭:涉及婚姻的成立、维持和解除,以及夫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规定了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方面的具体规则。
6. 继承:规定了个人财产的继承权和继承顺序,包括遗嘱继承、法定继承等继承方式。
7. 侵权责任:明确了因侵权行为产生的民事责任,包括对人身、财产、名誉等权益的
侵害的修复和赔偿责任。
8. 民事诉讼:确定了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程序规则,包括诉讼的管辖、举证责任、
审判程序和执行规定等。
以上仅为民法典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具体内容较为繁多,建议在实际问题中进行细化研究。
民法复习知识点总结
民法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民事主体民法规定了民事主体的范围和种类,民事主体主要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其中,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法人是指依照法律设立、拥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其他组织是指非法人的组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在民法中有详细的规定。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具有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自然人在达到民事行为能力年龄之后,可以享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而未成年人、心智障碍人等特殊群体则存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
法人是指社会组织或者经济组织,法人具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法人包括国家法人、地方性法人和事业法人等。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实质上是由法定代表人代为行使和实施的。
其他组织则是指非法人的组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但实际行使和实施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方式、程序都有一定的规定。
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法人与自然人的关系、法人之间的关系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关系在民法中都有详细的规定。
第二章民事权利民法规定了民事权利的种类和内容。
民事权利是指个人或者组织依法享有的权利。
民事权利主要包括人格权、财产权和其他民事权利。
人格权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的个性化的权利。
人格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等。
财产权是指个人或者组织依法拥有和支配财产的权利。
财产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等。
其他民事权利包括债权、知识产权、股权等。
第三章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依法对自己或者他人民事权益产生、变更、消灭法律后果的意思表示和意思表示的结果。
民事法律行为包括订立合同、侵权行为、不当得利、管理他人财产等。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主要包括有效、无效和撤销。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受到法律规定、行为人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等多方面的影响。
法考中民法的知识点归纳
法考中民法的知识点归纳1. 民事主体及其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民法中的民事主体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和法人。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个体拥有享受民事权益的能力,而民事行为能力则是指个体通过民事行为来行使民事权利。
根据具体情况,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制。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通常在成年达到法定年龄后获得,但部分情况下,未成年人也可以具备民事行为能力。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由其成立登记的时候确定的,法人的权利和义务一般由其代表人行使和承担。
2. 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民事权利是个人或机构享有的合法权益,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等。
而民事义务是个人或机构应当履行的法律责任或义务。
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产生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合同:当个人或机构通过签订合同来约束双方的权益和义务时,民事权利和义务即产生。
•法律规定:当法律明确规定个人或机构的权益和义务时,民事权利和义务即产生,例如,物权的产生就是基于法律的规定。
•侵权行为:当个人或机构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时,受害人可以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变更和消灭则有以下几种情况:•协议变更:当双方在原有权益和义务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可以通过协议变更权益和义务。
•合同解除:当合同双方达成一致解除合同,权益和义务即解除。
•诉讼判决:当法院根据诉讼请求做出判决时,权益和义务可以发生变化或消灭。
3. 民事法律行为及其效力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依法设立,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权利和义务的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并具有下列要素:•行为人:必须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
•行为意思:行为人必须是自愿进行行为,没有受到欺诈、胁迫或者误解等干扰。
•行为对象:必须是合法的、现实的和确定的客体。
•行为方式:行为人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根据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有效:符合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常识民法知识点总结
常识民法知识点总结一、民事主体民法主要规定的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
自然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满16周岁的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满18周岁的人达到完全民事权利能力。
法人是指经过国家批准登记设立,并具有法律资格的组织,包括企业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
其他组织是指没有法人资格、但依法能够独立实施法律行为的组织。
二、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民事权利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
民事行为是为了取得、变更、行使或者消灭民事权利而实施的意思表示或意思表示的合作。
民事行为可以分为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两种。
法律行为是经过主体意思表示的行为,例如合同、遗赠等。
事实行为是指不经过主体意思表示的行为,例如侵权行为等。
三、民法责任民法责任是指当事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违反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民法责任包括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两种。
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未能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侵权责任是指当事人因过错行为,侵犯他人的权利,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四、合同合同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建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合同的成立需要符合以下条件: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真实的、订立合同的标的是合法的、合同的内容和方式符合法律规定。
合同的种类包括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借款合同等。
五、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是指因过错行为,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使他人遭受损害,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侵权责任的主要形式包括损害赔偿责任、停止侵害行为责任、消除危险责任等。
六、继承继承是指自然人死亡时,其遗产依法转移到其继承人的过程。
继承可以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
法定继承是指在自然人没有遗嘱的情况下,其遗产依照法定顺序转移给其家庭成员。
遗嘱继承是指自然人通过遗嘱指定继承人,将遗产转移给遗产人。
七、所有权和物权所有权是指对特定物的占有和处分的权利。
物权是指对特定物权利关系的权利。
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民法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民法知识点总结及答案一、民事主体1. 自然人:民法认为自然人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的人。
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民法规定的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完全行为能力人,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民法规定和心理健康的未成年公民,年满8周岁以上,但未满十八周岁的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 法人:法人是在国家法律认可和保护下产生的具有特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组织和组织。
法人是根据法律或者言论者来确定其组织的资格和力量。
3. 特殊主体:包括散户、家庭用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行为是指当事人依法对产生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及其结果。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当事人根据法律的规定,依法进行的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要完全依法进行。
民事法律行为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有合法的意思表示和形成合法效果。
民法法律行为的根本原则是自愿、平等、诚实、守信。
因此,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基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要求顺应自然、积极主动。
民事法律行为也是平等的,即买方和卖方在民事法律行为中有相应的地位和条件。
民事法律行为不得违背法律,不扰乱公共秩序。
民事法律行为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有意思表示和形成意思到效果。
民事法律行为必须保持真实,不能欺骗对方。
合同是一种经济和法律关系表现形式社会征的一种重要的协议形式。
它是构成民事法律意思记協议形式的特种合同是包括订立合同要件在内的要件,一般在一定时间内机悉一定的事情。
它修复的权利和义务直接相联系的交易的物,这一交易是畜生商品加工理论原则上立即和实行的一种经济及一种法性关系还是一种书写词的书写关系为第一种书法的肩负社会关系。
三、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侵犯民事权益后,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处分和附属法律效果。
民事责任决定性的原则是一方面保护人民民族的委办由于这样民事责任具有本的天然本质特征。
A国家也觉权衡不现和后的过程,哪来自Ji数借l政所定使Jl民有厭决定了局P荷楚测杉j人民ms和拙拙院的常并貫z着民事验证的生距和座代了,从而受责豪杜其所搖运他人所T行过为道琼的D决粗等重事同时,A懂定料确Jldc恩数负难,以及事敢否z'是否允测lT的召R方法以及关其格式化的一般暨址法诉讼、从法权ETSs,其原有效QFI就出了民事条例而wa示消R件的服曲旨。
民法典相关知识点
民法典相关知识点一、引言民法典是一个国家基本的民事法律规范,其内容包括了民事主体、权利和义务、民法行为、契约、侵权责任等方面的规定。
本文将围绕民法典的相关知识点展开讨论。
二、民法典的背景与作用民法典作为我国民事法律的总纲,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它具有明确了公民的主体地位、明确了财产权利的保护范围、明确了合同的效力原则等功能。
三、民法典中的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指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能力的自然人和法人。
自然人作为民法主体,其权利和义务能力始于出生并终止于死亡。
法人则是法律认可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组织。
四、权利与义务权利是指主体依法享有的主观利益,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
义务是指主体依法应承担的法定责任,包括合同义务、侵权责任等。
民法典对权利和义务的保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五、民法行为民法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意思表示,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
民法典规定了民事行为的要件、民事行为的效力等内容,确保了民事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六、契约契约是指民事主体之间互相约定、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民法典对契约的成立、效力以及违约责任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保障了契约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七、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是指在民事关系中,因违反法定的义务或者其他法律规定造成损害,应承担补偿责任的义务。
民法典对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的主体、形式和计算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八、遗产继承遗产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死亡后,将其财产权益依法移交给合法继承人的制度。
民法典对遗产继承的规则、继承顺序、继承份额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维护了合法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九、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科学、文学、艺术、技术和其他领域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
民法典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做出了规定,保障了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
十、结语民法典是我国民事法律规范的总纲,其内容涵盖广泛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仅就民法典的相关知识点作简要介绍,读者可进一步深入学习了解民法典的具体规定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民事主体名词解释
民事主体名词解释
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关系中拥有权利和义务的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个人、组织或其他社会群体。
民事主体通常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单位等。
首先,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体。
民法规定,满18周岁的公民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未满18周岁的人具有限制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需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和实施。
自然人是民事主体中最基本的一种,具有完全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可作为当事人在民事关系中行使主体权利、履行主体义务。
其次,法人是一个由法律承认的组织,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和权利能力。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法人可以是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
企业法人通常指的是工商注册的企业单位,例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它们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在民事活动中享有与自然人相似的权利和义务。
事业单位法人是指具有公益性质的机构,如学校、医院等,它们也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其权利和义务受到国家法律的更多限制和约束。
社会团体法人是指协会、基金会等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它们有一定的法人地位和相关权利。
此外,非法人单位也是民事主体的一种形式。
非法人单位指的是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能够独立享有权益和承担义务的群体。
比如家庭、乡村、企业、社区等,它们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但可以作为集体主体行使一定的民事权利和履行义务。
总的来说,民事主体是指具有独立法律地位,具备相应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能够在民事关系中主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个人、组织或其他社会群体。
在不同类型的民事主体中,其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和限制有所差异,但都承担着特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认识民事民法知识点总结
认识民事民法知识点总结一、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指可以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在我国民法中,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法人是指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其他组织则包括了非法人组织和其他具有民事权利和义务能力的组织。
在民事主体的法律关系中,人们依法享有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事法律关系。
例如,买卖合同是买方、卖方之间的法律关系,租赁合同是出租人、承租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等等。
二、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具有民事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和意思表示的效果。
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自愿性、真实性和合法性是其最基本的原则。
自愿性是指当事人的意思是真实的,不是被迫、诡计或者误解所导致的。
真实性是指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真实的,没有虚构或者伪造。
合法性是指民事法律行为是在法律的允许范围内进行的,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通过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合理地、合法地行使自己的权利,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民法责任民法责任是指因违法行为所形成的法律责任。
在我国民法中,主要包括了违约责任、侵权责任和其他民事责任。
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因未履行合同义务或者违约而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侵权责任是指因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所导致的法律责任。
其他民事责任则包括了不当得利、无因管理、损害赔偿等。
这些民法责任的确立和适用,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保护个人合法权益,也有助于规范社会经济秩序和促进民事法律关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四、民事法律诉讼民事法律诉讼是指在民事争议发生后,当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审理、判决的程序。
在民事法律诉讼中,法定程序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当事人要依法合理地行使诉讼权利,包括起诉、答辩、举证、质证等环节。
法律程序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司法公正和公平,保障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同时,法定程序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素养,促进社会的法制化和文明化进程。
民事主体的概念和分类
民事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主体。
根据中国法律的规定,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自然人
自然人是指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类个体,具有独立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包括签订合同、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活动需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进行民事活动,需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法人
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具有独立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能够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和特别法人三类。
营利法人以取得利润并分配给股东等出资人为目的成立的法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法人等;非营利法人是指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营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资人、设立人或者会员分配所取得利润的法人,包括社会团体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等;特别法人是指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等。
非法人组织
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可以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
非法人组织可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但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
以上是民事主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不同类别的民事主体具有不同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方式也不同。
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民事主体类型,并了解其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知识摘抄内容
民法典知识摘抄内容
以下是一些民法典知识摘抄内容:
1.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
律关系。
2.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3.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4.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5.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6.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7.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
姻自主权等权利。
8.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9.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
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10.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
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以上只是民法典中的部分摘抄内容,民法典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民事活动的各个方面。
1。
民法知识点的总结
民法知识点的总结一、民事主体民法中规定了民事主体的概念及其种类、取得和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方式等内容。
具体来说,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两种类型。
1. 自然人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具有享有和承担民事权利和义务的能力,一般自然人从出生时获得民事权利能力直至死亡。
而民事行为能力则是指自然人依法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也就是说自然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志进行民事活动。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通常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取得,在法定年龄之后就可以取得民事行为能力。
同时,若因精神病、智力障碍等原因导致自然人完全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则需要经过法院的宣告才可以确认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2. 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组织。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是通过法人登记或者根据法律设立的,法人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具有独立的民事权利和义务。
另外,在民法中,还有特殊的法律主体——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尚未出生和不能辨识自己行为的人,在民事法律上,这类人的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处理。
二、民事权利民事权利是指个人和法人依法享有的、独立的、不可转让的权益。
民事权利由法律所赋予,具有保护性和排他性。
民事权利可以分为财产权利和非财产权利。
1. 财产权利财产权利是指个人或法人对特定财产所享有的支配、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包括所有权、用益权、担保权等。
所有权是对特定物权的最高支配权,包括使用、收益和处分权。
用益权是指享有利用他人所有物权的权利,例如房屋租赁。
而担保权是指债务人将特定财产或者权利转交给债权人作为债务担保的一种形式。
2. 非财产权利非财产权利是指与财产无直接关系的、以人的身份、尊严、自由、名誉等为客体的权利。
包括人格权、婚姻家庭权利、知识产权等。
人格权是指个人享有的与人身、名称、声誉、自由、婚姻家庭等密切相关的权利。
婚姻家庭权利是指婚姻关系的纠纷和对家庭成员的保护等。
知识产权是指个人或者法人对其所创作的文学、艺术、发明等知识成果享有的专有权利。
2020民法知识点总结
2020民法知识点总结一、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指能够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开始于出生时,终止于死亡。
根据新《民法典》的规定,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未成年人民事行为无效,法定代理人应当尽到监护责任。
另外,根据2020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成为了法定责任。
法人是指依法成立,依法拥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新《民法典》中对法人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强调了法人的责任和义务。
此外,2020年关于法人治理的相关法规也得以修订,加强对法人的监督和管理。
二、民事权利民事权利是指个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2020年,对于人身权利的保护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新《民法典》中规定,在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有平等权利和义务。
对于未婚夫妻的权利和义务也得到了进一步明确。
此外,新《民法典》还对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暴力行为做出了规定,加强对受害者的保护。
在财产权利方面,2020年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对不动产的规定上。
新《民法典》规定,不动产包括土地、房屋等。
对于不动产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得到了更为详细的规定,对于不动产的登记和转让也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三、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主体依法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行为。
2020年,对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进行了一些调整。
新《民法典》中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有真实意思,并符合法律规定的目的。
此外,对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和请求权的保护也得到了更为明确的规定。
四、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是指因侵害他人的民事权益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2020年,关于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得到了一些调整。
新《民法典》中明确规定,侵权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对于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
此外,对于危害公共利益的侵权行为也得到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和打击。
五、合同法律关系合同是主体依法订立的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
2020年,对于合同法律关系的相关规定也进行了一些调整。
民法知识点总结
民法知识点总结导言:民法是规范人与人之间民事关系的法律体系,是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法律分支之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难免与民法有关。
因此,了解民法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本文将对民法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读者对民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指能够设立民事权利和义务的自然人和法人。
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体,而法人是指依法设立并具有独立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组织。
在民法中,对于自然人和法人的民事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民事行为能力有详尽的规定,以保护个体权益和促进社会发展。
二、民事权利与民事行为民事权利是指主体依法享有和主张的一种具体权益,如财产权、姓名权等。
民事行为则是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自主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
民事权利要通过民事行为来实现和维护,而民事行为则受到民法的严格约束。
三、合同法合同法是民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规定了民事主体之间订立、履行、变更、终止合同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
其中,合同的成立要素包括合同当事人、合同内容、合同目的以及合同形式等。
同时,合同法还规定了违约责任、无效合同的后果等方面的规定,以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是指因为违反法律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而承担责任的法律制度。
根据民法的规定,民事侵权行为分为侵权行为和确定损害赔偿责任两个方面。
侵权行为指的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而确定损害赔偿责任则是确认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的形成和适用,既要考虑损害行为的过错,也要考虑被侵权人的损失情况。
五、继承法继承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规定人的财产因死亡而转移的制度。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继承可以通过自愿继承和法定继承来实现。
自愿继承是指遗嘱继承,也就是遗嘱中明确指定的继承人来继承财产。
而法定继承则是没有遗嘱或遗嘱无效的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的顺序和比例来确定继承人。
民法知识点总结大学版
民法知识点总结大学版一、民法概述民法是规范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
民事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各种社会活动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包括人格权利关系和财产权利关系。
人格权利是指保护人身的、保障个人自由和个人身心健康的权利。
财产权利是指权利人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利。
民法是以保护人民合法权益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法律课程,是法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二、民事主体1.自然人自然人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即能够独立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完全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年满十六周岁的人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理进行民事活动。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履行法定代理职责的公民,应当履行法定代理职责。
法定代理人违反法律规定,损害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2.法人法人是依法设立的具有法律资格的组织。
依照法律规定,取得法人资格的组织,即为法人。
法人资格的获取,适用法律的规定。
法人的成立,依法办理法人登记,取得法人资格。
法律对取得法人资格的特定组织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法人享有与其法定目的和业务相适应的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法人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按照其章程的规定的组织机构代表办理。
法人的权利和义务以法人的名义产生和发生。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按照其章程的规定的组织机构的成员,对代表法人进行的民事活动负责。
法律规定的应当由法人承担的民事责任,由法人承担。
三、民事行为1. 民事行为的基本要素民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或者变更、消灭民事权利和义务的行为。
民事行为的基本要素是客体、主体和形式。
客体是指民事行为所针对的对象。
主体是指进行民事行为的主体。
形式是指民事行为所需的法律程序。
2. 民事行为的法律效力民事行为产生的效力,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即使受到人民法院的认可,也不能继续存在。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行为,一律无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天学点民法典——民事主体
民事主体是民事关系的参与者、民事权利的享有者、民事义务的履行者和民事责任的承担者,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
(一)自然人
自然人是最基本的民事主体,民法典规定了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监护制度、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制度,并对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作了规定。
1、民事权利能力
出生时起,死亡时止
胎儿有权利继承遗产、接受赠与等。
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
2、民事行为能力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十八周岁以上;十六周以上,十八周岁以下,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2017年出台民法总则时确立的。
3、监护制度
(1)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的其他人或组织。
成年人的监护人: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的其他个人或者组织。
(2)紧急情况
紧急情况被监护人无人照料,村居委会或民政部门应安排照料。
第三十四条第四款规定:“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
该规定是结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对监护制度作出的进一步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