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步态分析课件
3.鞋跟绑缚标记笔法:用尼龙搭扣将两支水性记号笔分别绑缚 在鞋跟处,调整记号笔使足跟着地时能准确定位,测量方法 与足印分析法相似。
第二节 步态分析方法
(二)步态分析系统 通常由摄像系统、测力台、肌电遥测系统、计算机处理系
统四部分组成,适用于科研工作,但因价格高昂,目前难以普 及应用。 1.运动学参数 是指运动的形态、速度和方向等参数,包括跨 步特征(步长、支撑相、摆动相、步频、步速等)、分节棍图、 关节角度曲线、角度-角度图等,但不包括引起运动的力的参 数。
踝关节 跖屈20° 跖屈10° 中间位 中间位
第一节 正常步态
(3)下肢关节角度的测量
第一节 正常步态
2.参与的主要肌肉活动 (1) 竖脊肌:使脊柱后伸、头后仰和维持人体于直立姿势。 在步行周期支撑相初期和末期,竖脊肌活动达到高峰,以确保 行走时躯干保持正直。 (2)臀大肌:为髋关节伸肌,收缩活动始于摆动相末期,并 于支撑相中期即足底全面与地面接触时达到高峰。 (3)髂腰肌:为髋关节屈肌,髋关节于足跟离地至足趾离地 期间伸展角度达到峰值(10°~15°)。
第二节 步态分析方法
(2)治疗性行走:行走安全和质量均不符合功能性行走的要 求,但有支具或辅助器具的帮助能作短暂步行者。
治疗价值: ①给病人能站能走的感觉,形成巨大的心理支持; ②减少对坐骨结节等处的压力,减少压疮发生的机会; ③肢体负重可以防止或减轻骨质疏松; ④下肢活动改善血液淋巴循环; ⑤减缓肌肉萎缩; ⑥促进尿、大便的排出; ⑦减少对他人的依赖。
第二节 步态分析方法
二、定量分析
(一)评价步态参数:常见的步态参数可以在实验室外通过检测 病人的行走来测量,如用秒表在设定的场地内让病人行走测量步 行速度。同样,通过在特定的场地上撒上石灰粉,让病人在其上 行走,可测得步长、步幅、步宽和足角等数据。
第二节 步态分析方法
(二)步态分析系统 通常由摄像系统、测力台、肌电遥测系统、计算机处理系
统四部分组成,适用于科研工作,但因价格高昂,目前难以普 及应用。 1.运动学参数 是指运动的形态、速度和方向等参数,包括跨 步特征(步长、支撑相、摆动相、步频、步速等)、分节棍图、 关节角度曲线、角度-角度图等,但不包括引起运动的力的参 数。
踝关节 跖屈20° 跖屈10° 中间位 中间位
第一节 正常步态
(3)下肢关节角度的测量
第一节 正常步态
2.参与的主要肌肉活动 (1) 竖脊肌:使脊柱后伸、头后仰和维持人体于直立姿势。 在步行周期支撑相初期和末期,竖脊肌活动达到高峰,以确保 行走时躯干保持正直。 (2)臀大肌:为髋关节伸肌,收缩活动始于摆动相末期,并 于支撑相中期即足底全面与地面接触时达到高峰。 (3)髂腰肌:为髋关节屈肌,髋关节于足跟离地至足趾离地 期间伸展角度达到峰值(10°~15°)。
第二节 步态分析方法
(2)治疗性行走:行走安全和质量均不符合功能性行走的要 求,但有支具或辅助器具的帮助能作短暂步行者。
治疗价值: ①给病人能站能走的感觉,形成巨大的心理支持; ②减少对坐骨结节等处的压力,减少压疮发生的机会; ③肢体负重可以防止或减轻骨质疏松; ④下肢活动改善血液淋巴循环; ⑤减缓肌肉萎缩; ⑥促进尿、大便的排出; ⑦减少对他人的依赖。
第二节 步态分析方法
二、定量分析
(一)评价步态参数:常见的步态参数可以在实验室外通过检测 病人的行走来测量,如用秒表在设定的场地内让病人行走测量步 行速度。同样,通过在特定的场地上撒上石灰粉,让病人在其上 行走,可测得步长、步幅、步宽和足角等数据。
常见步态异常ppt课件
比目鱼肌肌力减弱 膝关节
对尖足的代偿
支撑中期 膝反张 同上
摆动期 膝过度屈曲 对尖足代偿 屈曲反射
膝屈曲受限 膝痛、膝活动度减少、伸肌痉挛、 髋环转
49
步行周期 异常模式
原因
踝关节和足部
足跟着地 与 足趾着地
前脚掌拍地 代替足跟以足趾着地背屈肌群减弱、弛缓、萎缩 下肢长度差、背屈肌群减弱、跖屈挛缩、跖屈肌痉挛
45
脊柱尤其腰椎疼痛:步态缓慢对称,采用小步行走,避免过 多承受足部的向上的冲击力
疼痛性步态 一侧下肢疼痛:避免患侧下肢负重的步态,表现为患侧支撑
相缩短,健侧摆动加快,出现短促步 髋关节疼痛:躯干向健腿倾斜,支撑相时间缩短,小步行走,
避免足跟着地 膝关节疼痛:膝关节呈轻度屈曲,以足尖着地行走 踝足疼痛:患侧步长明显缩短,正常的足跟-足尖运动模式消
13
足内翻
14
多见于骨骼发育尚未成熟的儿童
足外 翻
或年轻患者 步行时足向外侧倾斜
支撑相足内侧触地
严重影响支撑相负重能力
可有足趾屈曲畸形
15
足外翻
16
足趾卷曲
支撑相足趾保持屈曲
常合并足下垂及内翻
多见于中枢神经损伤、长期制动
17
及挛缩等
拇趾背伸
支撑相和摆动相脚趾均背屈 多见于中枢神经损伤患者
18
降过多,维持平衡
30
屈髋肌:摆动相主要的加速肌
屈髋肌无力步态
屈髋肌肌力降低:摆动相肢体行进缺乏动力
31
支撑相:伸膝稳定性受损
股足四跟着头地后肌,无膝被力动伸步直(态臀 大肌代偿),造成膝反张 躯干前屈,极大的增加韧带和 关节囊的负荷导致损伤 扶膝步态:伸髋肌无力时,患 者需用手按压,使膝伸直
对尖足的代偿
支撑中期 膝反张 同上
摆动期 膝过度屈曲 对尖足代偿 屈曲反射
膝屈曲受限 膝痛、膝活动度减少、伸肌痉挛、 髋环转
49
步行周期 异常模式
原因
踝关节和足部
足跟着地 与 足趾着地
前脚掌拍地 代替足跟以足趾着地背屈肌群减弱、弛缓、萎缩 下肢长度差、背屈肌群减弱、跖屈挛缩、跖屈肌痉挛
45
脊柱尤其腰椎疼痛:步态缓慢对称,采用小步行走,避免过 多承受足部的向上的冲击力
疼痛性步态 一侧下肢疼痛:避免患侧下肢负重的步态,表现为患侧支撑
相缩短,健侧摆动加快,出现短促步 髋关节疼痛:躯干向健腿倾斜,支撑相时间缩短,小步行走,
避免足跟着地 膝关节疼痛:膝关节呈轻度屈曲,以足尖着地行走 踝足疼痛:患侧步长明显缩短,正常的足跟-足尖运动模式消
13
足内翻
14
多见于骨骼发育尚未成熟的儿童
足外 翻
或年轻患者 步行时足向外侧倾斜
支撑相足内侧触地
严重影响支撑相负重能力
可有足趾屈曲畸形
15
足外翻
16
足趾卷曲
支撑相足趾保持屈曲
常合并足下垂及内翻
多见于中枢神经损伤、长期制动
17
及挛缩等
拇趾背伸
支撑相和摆动相脚趾均背屈 多见于中枢神经损伤患者
18
降过多,维持平衡
30
屈髋肌:摆动相主要的加速肌
屈髋肌无力步态
屈髋肌肌力降低:摆动相肢体行进缺乏动力
31
支撑相:伸膝稳定性受损
股足四跟着头地后肌,无膝被力动伸步直(态臀 大肌代偿),造成膝反张 躯干前屈,极大的增加韧带和 关节囊的负荷导致损伤 扶膝步态:伸髋肌无力时,患 者需用手按压,使膝伸直
步态分析评定技术PPT课件
一般健全人通常行走的速度约为65~ 95m/min。也可以用步行10m所需的时间 来计算。
.
8
步行周期
在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 地的过程被称为一个步行周期,通常用时 间秒(s)表示。
一般成人的步态周期约为1~1.32 s左右。
.
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时相
行走中每个步态周期都包含着一系列典型姿 位的转移。人们通常把这种典型姿位变化划 分出一系列时段,称之为步态时相(gait phase)
.
19
单足跳
单足跳的蹬地和着地是同一足,如踢毽子和 跳绳等。从步态来看,仅有一只脚的支撑相 和摆动相,而且在摆动相时双足腾空,如图 所示。
.
20
跑步
跑步可分解为一只脚蹬地的同时另一只脚摆动, 然后是双足腾空,最后是另一只脚着地,周而 复始,如图所示。跑步一定有双足腾空阶段, 这一点和双足跳及单足跳相似。但跑以向前为 主,跳以向上为主,且跑步时双足交替着地, 而跳却是固定脚着地,这是其间区别。
.
32
临床定性分析
(一)评定内容
1.病史 了解与步态相关的症状,如行走时有 无伴随疼痛、持续的时间;通过询问既往史, 可以了解既往有无与影响步态的疾病,如骨折、 肌肉或神经疾病、肿瘤等。
2.体检 体检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步 态异常的原因。
3.观察 由康复医师或治疗师通过目测,观察 患者的行走过程,然后根据所得的印象或逐项 评定结果,作出步态分析的结果。
具体标准为:①终日穿戴支具并能耐受;②能 一口气走900 m左右;③能上下楼梯;④能独 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除②外均能达到者,可 列为家庭功能性行走,即速度和耐力达不到要 求,但可以在家中步行,并能完成一定的活动。
.
8
步行周期
在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 地的过程被称为一个步行周期,通常用时 间秒(s)表示。
一般成人的步态周期约为1~1.32 s左右。
.
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时相
行走中每个步态周期都包含着一系列典型姿 位的转移。人们通常把这种典型姿位变化划 分出一系列时段,称之为步态时相(gait phase)
.
19
单足跳
单足跳的蹬地和着地是同一足,如踢毽子和 跳绳等。从步态来看,仅有一只脚的支撑相 和摆动相,而且在摆动相时双足腾空,如图 所示。
.
20
跑步
跑步可分解为一只脚蹬地的同时另一只脚摆动, 然后是双足腾空,最后是另一只脚着地,周而 复始,如图所示。跑步一定有双足腾空阶段, 这一点和双足跳及单足跳相似。但跑以向前为 主,跳以向上为主,且跑步时双足交替着地, 而跳却是固定脚着地,这是其间区别。
.
32
临床定性分析
(一)评定内容
1.病史 了解与步态相关的症状,如行走时有 无伴随疼痛、持续的时间;通过询问既往史, 可以了解既往有无与影响步态的疾病,如骨折、 肌肉或神经疾病、肿瘤等。
2.体检 体检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步 态异常的原因。
3.观察 由康复医师或治疗师通过目测,观察 患者的行走过程,然后根据所得的印象或逐项 评定结果,作出步态分析的结果。
具体标准为:①终日穿戴支具并能耐受;②能 一口气走900 m左右;③能上下楼梯;④能独 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除②外均能达到者,可 列为家庭功能性行走,即速度和耐力达不到要 求,但可以在家中步行,并能完成一定的活动。
常见的异常步态分-PPT
▪
(2)摆动相障碍摆动相属于开链运动,各关节可以有孤
立得姿势改变,但就是往往引起对侧下肢姿态发生代偿性
改变;近端轴(髋关节)得影响最大。①肢体廓清障碍 垂足、
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髋关节内收受限。②肢体行
进障碍 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或对侧髋关节后伸受限、
髋关节内收。
四、临床常见异常步态及常用矫 治训练方法
常用得步态分析方法
▪ 最常用得步态分析方法为临床观察法、 录像观察、足印法与三维运动分析法。前 三种经济实用,在临床上使用较为普遍;三 维运动分析法就是最为精确得步态分析方 法,包括时间/空间参数测定、压力测定、 表面肌电、气体代谢等方式,能够反映步态 得运动学、动力学,相关肌肉活动及能量消 耗得情况,需要运动捕捉系统、测力平台等 器械,国际上已广泛使用。
▪ 矫治方法:加强臀中肌肌力训练如侧踢腿、抗阻 侧踢腿等;侧方上下楼梯训练,如为一侧肌无力,训练 时采用患侧腿先上楼梯,健侧腿先下楼梯得方法;提降 骨盆训练等;站立位姿势调整训练,应在矫正镜前训练 调整姿势,包括单腿站立时,躯干保持稳定不许动;侧 方迈步(横行)步行训练,开始横行训练时,可让患者背 靠墙走,以增加安全性,随患者能力得提高,可上活动 平板上训练横行,并可逐步增加坡度与速度。
▪ 4、缝匠肌 就是全身最长得肌,起于髂前上棘,经大 腿得前面,斜向下内,止于胫骨上端得内侧面,作用为 屈髋与屈膝关节,并使已屈得膝关节旋内。在支撑 相末期与摆动相初期,作用为屈膝、屈髋,在摆动相 末期与支撑相初期,使膝关节旋内。
▪ 5、臀大肌 为髋关节伸肌,收缩活动始于摆动相 末期,并于支撑相,即足底全面与地面接触时达到高 峰。在摆动相后期臀大肌收缩,其目得在于使向前 摆动得大腿减速,约在步行周期85%,大腿得运动方 向改变为向后,成为下一个步行周期得准备。在支 撑相,臀大肌起稳定骨盆、控制躯干向前维持髋关 节于伸展位得作用。
步态分析完整版 ppt课件
2020/10/28
22
三、行走运动学
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 的角度变化及参与的肌群 (另见表 格)
2020/10/28
23
第二节、常见的病理步态的原因及表现
一、疼痛
急、慢性疼痛均可影响运动功能 髋关节疼痛的患者在行走时,为减轻负重期的 疼痛,患者站立相时间缩短。 膝关节疼痛时,患者在整个行走周期中以轻度 屈曲膝关节为特征。 踝足创伤、炎症、退行性关节炎等可引起疼痛。 患者患侧步长明显缩短,正常的足跟-足尖运动模 式消失。
足跟离地到对侧下肢足跟着 地。
5、迈步前期(双支撑期 )
指从对侧下肢足跟着地到支 撑腿足趾离地之前的一段时 间。
14
6、迈步初期 从支撑腿离地至该侧膝关节
达到最大屈曲时。
7、迈步中期 从膝关节最大屈曲摆动到小
退与地面垂直时。
8、迈步末期 指与地面垂直的小腿向前摆
动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之前。
2020/10/28
26
• 3、髋关节屈肌无力 • 4、骨四头肌麻痹 • 5、胫前肌无力 • 6、腓肠肌无力
2020/10/28
27
三、畸形
对关节活动受限必然 影响 表现:1平足
2足尖
2020/10/28
18
(二) 步长与跨步长 1.步长 (step length) 行
走时左右足跟或足尖先后着地时两 点间的纵向直线距离。
正常人的步长约为50-80cm。偏 瘫患者:健侧步长缩短,患侧步长 延长。
2020/10/28
19
2、跨步长( stride length) 指同一侧足跟前后连续两次着地点间
forever304
2020/10/28
1
步态异常诊断与治疗PPT
步态训练
训练方法:包括平衡训练、 力量训练、协调训练等
训练目的:改善步态异常, 提高行走能力
训练时间:根据患者情况, 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
注意事项:遵循医生建议, 避免过度训练,注意安全
预防步态异常的 措施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坚持锻炼:每天进 行适量的运动,如 散步、跑步、瑜伽 等
增强肌肉力量:通 过锻炼增强腿部肌 肉力量,提高关节 稳定性
骨骼肌肉疾病
骨骼疾病:如骨折、关节炎、骨质疏松等 肌肉疾病:如肌肉萎缩、肌无力、肌炎等 神经疾病:如脊髓损伤、脑卒中、帕金森病等 关节疾病:如关节炎、关节脱位、关节畸形等 运动系统疾病:如运动损伤、运动障碍等 其他疾病:如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 致肌肉无力、步态异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 致肌肉无力、步态异常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神经病变、肌 肉无力、步态异常
皮质醇增多症:皮质醇分泌过多,导致肌肉 无力、步态异常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 导致肌肉无力、步态异常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 不足,导致肌肉无力、步态异常
步态异常的分类包括:肌肉骨骼异 常、神经系统异常、关节异常等
步态异常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制定方案。
常见步态异常类型
步态异常的表现
步态不稳:行走时身体摇晃, 容易摔倒
步态异常与疾病:如帕金森病、 脑卒中、脊髓损伤等疾病可能
导致步态异常
步频异常:行走时步频过快或 步态僵硬:行走时关节僵硬,
过慢,不协调
不灵活
步幅异常:行走时步幅过大或 过小,不协调
《异常步态分析》课件
个体化治疗方案探索
基因检测与个性化治疗
01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药物治疗和基因疗法
。
康复工程与个体化康复训练
02
结合康复工程技术和个体化康复训练,制定针对不同患者的治
疗方案。
心理干预与行为疗法
03
探索心理干预和行为疗法在异常步态治疗中的应用,提高治疗
效果。
提高公众对异常步态的认知
公众教育宣传
预防与日常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定期进行体检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 理健康,提高身体综合素质。
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或损伤,预防 步态异常的发生。
注意安全防护
科学合理的运动
在运动或日常活动中,注意安全防护,避 免意外伤害。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遵循 科学合理的运动原则,避免过度运动或不 当运动导致的步态异常。
患者及家属的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步态异常,应 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
断和治疗。
遵循医嘱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 疗、护理和康复,不要
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保持积极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配合治疗和护理,有
利于康复。
相互支持与关爱
患者家属应给予患者足 够的支持和关爱,共同
度过难关。
06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方向
帕金森病步态
总结词
起步困难、步伐缩小、身体前倾。
详细描述
帕金森病步态是一种常见的异常步态,通常是由于帕金森病引起的。这种步态的特点是 起步困难、步伐缩小、身体前倾,因为帕金森病导致肌肉强直和运动减少。帕金森病步
态的出现可能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遗传因素等有关。
步态异常讲课PPT课件
辅助器具:使用拐杖、助行 器等辅助器具改善步态
平衡训练
平衡训练目的:提高身体 平衡能力,预防跌倒
平衡训练方法:单脚站立、 平衡板训练、太极等
平衡训练注意事项:循序 渐进,避免过度训练
平衡训练效果:改善步态 异常,提高生活质量
肌肉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
目的:提高关节 活动度,改善步 态异常
方法:通过拉伸、 力量训练等方式 进行
紧的鞋子
加强腿部肌肉 锻炼:增强腿 部力量,提高
步态稳定性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评估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以及心电图、B超等影像学检 查
定期进行步态评估:包括步态分析、平衡测试等,以评估步态异常风险
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以增强身体稳定性和协调性
瑜伽等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避 免久坐、久站
等
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如多 吃蔬菜、水果、
蛋白质等
定期进行身体 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潜在
的疾病
注意身体姿势和步态
保持正确的站 立姿势:挺胸 抬头,收腹提 臀,保持脊柱
直立
避免长时间站 立或行走:适 当休息,避免
过度疲劳
穿合适的鞋子: 选择舒适、合 脚的鞋子,避 免高跟鞋或过
数据采集:采 集步态数据, 包括步长、步 频、步速、步
态周期等
数据分析:对 采集到的数据 进行分析,判 断步态异常情
况
结果输出:输 出评估结果, 包括异常类型、
严重程度等
物理疗法
平衡训练:提高身体平衡能 力,改善步态异常
肌肉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 量,改善步态异常
运动疗法:通过特定运动改 善步态异常
步态分析ppt课件
性疾病有关,如关节炎或腰椎疾病。
案例三
总结词
身体功能障碍
详细描述
该残疾人在行走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步态异常,如一瘸一 拐或摇摆不稳等,这些问题可能与身体功能障碍有关, 如肌肉萎缩或神经损伤。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
其他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也可能影响步态。
常见步态问题类型
蹒跚步态
走路时左右摇摆,常见 于神经系统疾病。
剪刀步态
双腿僵硬,交叉向前移 动,常见于脑瘫患儿。
痉挛性步态
步伐小而快,足部呈划 圈样移动,常见于帕金
森病。
拖腿步态
足部下垂,步伐缓慢, 常见于下肢肌肉或关节
疾病。
步态问题对人体的影响
步态周期与阶段
步态周期定义
步态周期是指行人在一个步行循环中完成一个完整的步态过 程所需的时间。一个步态周期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两个阶 段。
支撑相与摆动相
支撑相是指行走过程中,足部与地面接触的阶段,主要负责 承受体重和推动身体前进。摆动相则是指足部离开地面的阶 段,主要负责平衡和加速。
03
步态分析方法
观察法
总结词
直接观察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步态分析方法,通过观察者的肉眼观察,对被观察者的步态进行初步评 估。
详细描述
观察法通常用于初步判断步态是否异常,如观察行走过程中是否存在姿势异常、步长和步频是否正常 等。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对于一些明显的步态问题,如蹒跚步态、剪刀步态等,观察法可以提供快 速的初步判断。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运动员的步态问题分析
总结词:运动损伤
详细描述:该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经常出现膝盖疼痛和脚踝扭伤的问题,通过步态分析发现其步态存在异常,如足部外翻 和膝盖内扣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运动损伤。
案例三
总结词
身体功能障碍
详细描述
该残疾人在行走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步态异常,如一瘸一 拐或摇摆不稳等,这些问题可能与身体功能障碍有关, 如肌肉萎缩或神经损伤。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
其他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也可能影响步态。
常见步态问题类型
蹒跚步态
走路时左右摇摆,常见 于神经系统疾病。
剪刀步态
双腿僵硬,交叉向前移 动,常见于脑瘫患儿。
痉挛性步态
步伐小而快,足部呈划 圈样移动,常见于帕金
森病。
拖腿步态
足部下垂,步伐缓慢, 常见于下肢肌肉或关节
疾病。
步态问题对人体的影响
步态周期与阶段
步态周期定义
步态周期是指行人在一个步行循环中完成一个完整的步态过 程所需的时间。一个步态周期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两个阶 段。
支撑相与摆动相
支撑相是指行走过程中,足部与地面接触的阶段,主要负责 承受体重和推动身体前进。摆动相则是指足部离开地面的阶 段,主要负责平衡和加速。
03
步态分析方法
观察法
总结词
直接观察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步态分析方法,通过观察者的肉眼观察,对被观察者的步态进行初步评 估。
详细描述
观察法通常用于初步判断步态是否异常,如观察行走过程中是否存在姿势异常、步长和步频是否正常 等。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对于一些明显的步态问题,如蹒跚步态、剪刀步态等,观察法可以提供快 速的初步判断。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运动员的步态问题分析
总结词:运动损伤
详细描述:该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经常出现膝盖疼痛和脚踝扭伤的问题,通过步态分析发现其步态存在异常,如足部外翻 和膝盖内扣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运动损伤。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培训课件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
11
3/8/2021
正常步态参数
步 宽 (stride width):两 侧 足中 心线 之 间的 距离 , 正常 大约 5~ 10cm 步幅长(step length)_:一侧足跟迈步后到对侧足跟之间的距离,正常 大约50~80cm 跨步长(stride length):一侧足跟到同侧足跟迈步后的距离,为步幅长 的两倍,正常大约100~160cm 步角/足角(foot angle):足的长轴和中心线之间的夹角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
36
3/8/2021
观察步态:定性
让病人作变速行走
– 慢速、快速、随意放松步行,分别观察有无异常 – 在步行中,可以让病人停下,转身行走 – 上下楼梯或斜坡、绕过障碍物 – 坐下和站起,原地踏步或原地站立,闭眼站立 – 用助行器行走的病人
只要有可能,分别使用或不使用助行器行走
– 承受体重 – 单腿站立 – 向前迈步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
10
3/8/2021
正常步态特征
稳定性
– 以最小的能量消耗来取得最大的身体重心稳定
周期性和节律性
– 两侧下肢交替摆动,重复相同过程。
方向性
– 使躯干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
协调性
– 全身各关节、肌肉的参与,大脑对这些组织的控制
个体差异
– 后天经学习而获得,并随年龄、性别、职业的不同而 有所差异
屈、控制躯体前倾; – 支撑初期和中期,活动明显,起伸髋、支持体
重、协调伸膝作用
腘绳肌:协助臀大肌伸髋、支持体重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
18
3/8/2021
Hip Flezors 髋屈肌
足尖离地前,开始活动,抑制髋关节伸展 摆动期,屈髋运动为主 股直肌、缝匠肌也参与屈髋活动
步态分析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步态分析基本时-空参数
1.步长(steplength)步长指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至 对侧足跟着地所行进的距离,通常用 cm 表示,健全人平地 行走时,一半步长为 55~85cm。
步态分析基本时-空参数
2.步幅(stridelength)步幅指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到 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进行的距离,又称跨步长,用 cm 表示, 通常是步长的两倍。
步态分析基本时-空参数
7.步频(cadence)步频指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通常用 steps/min 表示。一般健全人通常步频为 95~125steps/mino 8.步速(velocity)步速指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通常用 m/min 表示。健全人通常行走的速度为 65~95m/min。
步态分析基本时-空参数
3.步宽(stridewidth)步宽指在行走中双侧足中线间的距 离,用 cm 表示,健全人约为(8±3.5)cm。 4.足偏角(footangle)足偏角指在行走中人体前进的方 向与足底中心线所形成的夹角,通常用(度)表示,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 约为 6.75。
步态分析基本时-空参数
5.步长时间(steptime)步长时间指行走时,一侧足跟着 地至对侧足跟着地的平均时间,通常用时间单位秒(s)表示, 约为 0.5s。 6.步行周期(gaitcycle)步行周期指行走时,从一侧足跟 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用的时间,通常用时间单位秒(s) 表示。一般成年人的步行周期为 1~1.32s。
1.步长(steplength)步长指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至 对侧足跟着地所行进的距离,通常用 cm 表示,健全人平地 行走时,一半步长为 55~85cm。
步态分析基本时-空参数
2.步幅(stridelength)步幅指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到 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进行的距离,又称跨步长,用 cm 表示, 通常是步长的两倍。
步态分析基本时-空参数
7.步频(cadence)步频指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通常用 steps/min 表示。一般健全人通常步频为 95~125steps/mino 8.步速(velocity)步速指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通常用 m/min 表示。健全人通常行走的速度为 65~95m/min。
步态分析基本时-空参数
3.步宽(stridewidth)步宽指在行走中双侧足中线间的距 离,用 cm 表示,健全人约为(8±3.5)cm。 4.足偏角(footangle)足偏角指在行走中人体前进的方 向与足底中心线所形成的夹角,通常用(度)表示,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 约为 6.75。
步态分析基本时-空参数
5.步长时间(steptime)步长时间指行走时,一侧足跟着 地至对侧足跟着地的平均时间,通常用时间单位秒(s)表示, 约为 0.5s。 6.步行周期(gaitcycle)步行周期指行走时,从一侧足跟 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用的时间,通常用时间单位秒(s) 表示。一般成年人的步行周期为 1~1.32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3/8/2021
Hip Abductors 髋外展肌
主要在单腿支撑相活动 起稳定骨盆的作用 防止过度髋内收、足外翻 协助伸髋、髋外旋或屈髋、髋内旋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
20
3/8/2021
Hip Adductors and Hip Rotators 髋内收和旋转肌群
髋内收肌群:
– 在足跟着地时,协助稳 定伸髋和髋外展;
Hip 髋关节
髋伸肌:臀大肌、腘绳肌 髋屈肌:髂肌、腰大肌(髂腰肌) 髋外展肌:臀中、小肌 髋内收肌群: 髋内旋肌:阔筋膜、臀小肌、臀中肌前部 髋外旋肌:臀中肌、臀大肌后部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
17
3/8/2021
Hip Extensors 髋伸肌
臀大肌
– 摆动末期开始活动,协调屈髋和支持体重 – 足跟着地时,活动明显,进行伸髋,防止髋前
步态周期:摆动相
从足尖离地到足跟着地,足部 离开支撑面的时间,约占步态 周期的40%
分为3个期 – 摆动前期 (initial swing) – 摆动中期 (mid-swing) – 摆动末期 (terminal swing)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
9
3/8/2021
步态周期
3项功能(task)
– 支撑相,协调伸膝活动 – 摆动相,屈膝活动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
22
3/8/2021
Ankle 踝关节
– 足尖离地时,协助屈髋
髋内旋肌
– 支撑相活动,协助对侧 骨盆向前移动
髋外旋肌
3/8/2021
–
支撑早期活动,协助骨
盆旋转运动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
21
Knee 膝关节
Knee Extensors伸膝肌群:股四头肌
– 支撑相,伸膝支撑体重 – 摆动相,协调屈膝活动
Knee Flezors屈膝肌群:腘绳肌
步行周期中,多数下肢肌肉也会周期性产 生肌电活动,持续大约100~400ms 在活动状态同步测定多块肌肉电活动,提 供病人行走时激发肌肉活动的同步数据, 揭示肌肉的电生理活动与步态的关系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异常步态
15
3/8/2021
步态周期中的肌肉活动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
16
3/8/2021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
12
3/8/2021
正常步态参数
步频(cadence)
– 每分数迈出的步数 – 步频=步数/60(步/分) – 正常:95~125步/min
步速
– 步行速度
–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米/秒)
– 让测试对象以平常的速度步行10米的距离,测量 所需的时间
– 计算:步速(米/秒)=距离/所需时间
屈、控制躯体前倾; – 支撑初期和中期,活动明显,起伸髋、支持体
重、协调伸膝作用
腘绳肌:协助臀大肌伸髋、支持体重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
18
3/8/2021
Hip Flezors 髋屈肌
足尖离地前,开始活动,抑制髋关节伸展 摆动期,屈髋运动为主 股直肌、缝匠肌也参与屈髋活动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
13
3/8/2021
正常步态参数
重心移动
– 行走时,身体重心随着骨盆 的向前移动而上下移动大约 5cm,侧方移动约5cm
骨盆旋转
当摆动腿向前迈步时,骨盆 向前及向对侧发生一定的旋转, 正常约4°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
14
3/8/2021
Muscle Activity 肌肉活动
Amigo分期,RLA)
分为5个期
– 最初接触/足跟着地 (initial contact)
– 负重反应 (loading response)
– 站立中期 (mid-stance)
– 站立末期 (terminal stance)
– 摆动前期
(pre-swing)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
8
3/8/2021
步态
人体结构与运动功能调节系统 行为及心理活动在行走时的外在表现 是人体运动功能的综合表现 行走及其步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终极目标 在生物力学水平上的体现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
4
3/8/2021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
5
3/8/2021
正常步态特征
身体平稳 步长适当 耗能最少
3/8/2021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
11
3/8/2021
正常步态参数
步 宽 (stride width):两 侧 足中 心线 之 间的 距离 , 正常 大约 5~ 10cm 步幅长(step length)_:一侧足跟迈步后到对侧足跟之间的距离,正常 大约50~80cm 跨步长(stride length):一侧足跟到同侧足跟迈步后的距离,为步幅长 的两倍,正常大约100~160cm 步角/足角(foot angle):足的长轴和中心线之间的夹角
步态是步行的行为特征,体现行走的方式 或模式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
2
3/8/2021
步态(gait)
人体在行走时的姿态 通过髋、膝、踝、足趾的一系列连续活动 身体沿着一定方向移动的过程
正常步态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
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系统的协调工作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
3
3/8/2021
内容提要
概述 步态及步态周期的概念 正常步态特征及参数 临床步态分析的目的及方法 临床常见异常步态的原因及表现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
1
3/8/2021
步行的价值
步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伴随着发育过程 不断实践而习得的一种能力,是人类与其 它动物区别的关键特征之一
步行的基本功能:从某一地方安全、有效 地移动到另一地方
– 承受体重 – 单腿站立 – 向前迈步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
10
3/8/2021
正常步态特征
稳定性
– 以最小的能量消耗来取得最大的身体重心稳定
周期性和节律性
– 两侧下肢交替摆动,重复相同过程。
方向性
– 使躯干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
协调性
– 全身各关节、肌肉的参与,大脑对这些组织的控制
个体差异
– 后天经学习而获得,并随年龄、性别、职业的不同而 有所差异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
6
步态周期(gait cycle)
从足跟着地到同侧 足跟再次着地所经 历的时间 – 分为二个相
站立相 (stand phase)
迈步相/摆动相 (swing phase )
步态分析评定和常见异常步态
7
3/8/2021
步态周期:站立相
同侧足跟着地到足尖离地,即足
部支撑面接触的时间,约占步态 周期的60%( Rancho L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