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表格总结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511daf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4.png)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中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个要素。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三个过程。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的一般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具体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心理发展:是指从个体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心灵断乳期:在初中阶段—-少年期(11、12岁到14、15岁)青年期(14、15岁至17、18岁)个体身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学习准备有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认知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二者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就是儿童自身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与成人帮助所能到达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人格(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人格的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
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育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为什么说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的特殊的形式?因为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2024年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2024)
![2024年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2024)](https://img.taocdn.com/s3/m/ae8b752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43.png)
个案研究法
对单一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探 究其特点、成因和发展规律。包括确定研究 对象、收集资料、分析和解释资料等环节。
2024/1/30
31
教育科研成果表述及评价
成果表述
将教育科研成果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呈现出 来,以便读者理解和评价。包括研究报告、 学术论文、专著和教材等形式。
2024/1/30
19
美育目标、内容和方法
美育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
2024/1/30
美育内容
包括艺术教育、自然美欣 赏、社会美体验、科学美 探索等。
美育方法
强调感受体验、表现创造 、鉴赏评价等多元化艺术 实践活动。
20
德育与美育关系探讨
相互联系
德育和美育都是全面发展的重要 组成部分,相互促进、相互渗透
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寻求社会支持
教师需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会 调节情绪和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与同事、领导、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系,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减轻 工作负担和提高工作效率。
追求专业成就
培养兴趣爱好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 养和能力水平,获得职业成就感和满足感 。
。
2024/1/30
德育对美育的引导
德育为美育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 道德支撑。
美育对德育的促进
美育通过艺术形象和情感熏陶,增 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1
当代德育挑战和对策
挑战
多元化价值观冲突、网络信息泛滥、家庭教育缺失等给德育带来挑战。
对策
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网络德育建设、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同时, 注重创新德育方式方法,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e676a9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f.png)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行为的改变,并强调通过刺激-响应机制来塑造行为。
重点研究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2.认知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并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重点研究注意力、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
3.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注重观察学习和模仿。
重点研究观察学习、模型角色和自我效能。
二、发展心理学1.认知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重点研究儿童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发展。
2.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代表人物为维果茨基和布鲁纳。
重点研究社会化和情感发展。
3.个体差异与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差异对发展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为贝洛斯基和埃里克森。
重点研究个体差异、身份认同和学业决策。
三、学习策略1.组织与选择策略:帮助学生将学习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结构,并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方法。
2.目标与计划策略: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策略。
3.监控与调节策略: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采取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机制。
四、教学评估与测验1.教学评估: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测验与评测:使用测验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
五、学习障碍与特殊教育1.学习障碍:指学生在一些学科领域或学习方面存在明显困难的情况,可能是由认知、语言、学习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所导致。
2.特殊教育: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六、情绪与动机1.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有重要影响,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创设积极的情绪氛围。
2.动机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教育者应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提供适当的自主学习机会。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0c1ce0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f.png)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和教育问题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 研究与记忆
研究是个体获取新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个体保存和再现所学内容的能力。
在教育中,了解研究与记忆的规律有助于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
3.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
了解儿童和青少年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教师合理引导和教育学生。
4. 个体差异与研究困难
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轨迹,个体差异是必然存在的。
研究困难则是指在研究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了解个体差异和研究困难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和帮助学生。
5.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
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研究规律和发展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 总结
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考点,它研究的内容涉及到教育中的各个方面。
教师应该通过研究教育心理学,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做出贡献。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表格总结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表格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f58902f02020740be1e9bac.png)
心理现象结构表心理学流派一般学习理论◆(马斯洛:缺失需要(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成长需要(求知,审美,自我实现):永远得不到满足的需要)早期的迁移理论学习迁移类型学习动机理论韦纳成败归因理论中的六因素和三纬度学习的分类学习策略的分类知识学习的类型心理发展八阶段高速发展时期:婴幼儿&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1.四阶段(自我中心,权威,可逆性,公正);2. 10岁是关键期;3.道德教育目标:达到自律道德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4影响:积极乐观的学生观,科学的智力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样化人才观和成长观卡特尔:因素分析的方法,根源特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量表”(人格特质)气质a. 胆质汁:直率、热情,情绪易冲动,为人直爽坦诚,工作主动,行为果断。
但自制力较差,容易感情用事,行为具有攻击性,又可称为“好斗型”。
李逵、鲁智深、张飞。
b. 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善于交际,情感易外露。
王熙凤c. 粘液质:安静稳重,反应迟缓,沉默寡言,善于忍耐,不尚空谈,理性。
林冲、薛宝钗d. 抑郁质:孤僻好静,行为迟缓,多愁善感,富于想象,工作认真,不轻易许诺。
林黛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巴普洛夫)与气质类型对照表“平衡”: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相对力量。
“灵活”: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速度。
反射感觉的相互作用知觉思维心智技能形成理论(加里培林):动作定向→物质或物质化→出声的外部语言→无声的外部语言→内部语言想象力的培养1.观察→储备表象2.提问题→多思考3.学习知识→基础4.学科教育→目的性训练5.引导学生积极幻想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1.科学思维方法(辩证唯物主义)2.启发式→积极性&主动性3.言语交流→表达4.反复经验→定势→积极作用“求同思维”5.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意志的培养1.目的性教育2.组织实践3.个别指导4.自我锻炼良好性格的培养1.三观教育2.及时强化积极行为3.榜样的示范作用4.集体的教育力量5.因材施教6.自我教育能力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好奇心2.目标&作业难度3.表达期望&及时反馈4.外部奖赏&表扬5.竞争教育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满足需要2.立志教育(成就动机)3.自我效能感4.归因观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情绪1.适宜的情绪状态:自我调节2.丰富情绪体验:过渡性情景3.正确看待问题:多角度→积极面4.情绪调节方法:“疏”5.实际锻炼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材料间的相似性2.学习情境的相似性3.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前提)4.学习的定势&态度5.认知结构特点6.学习策略如何促进学习迁移1.教材&内容的编排2.教材呈现方式3.知识的概括化水平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5.教法→学法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2.定势(心理准备)与功能固着(某物体某功能)3.原型启发(learn from others)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解读问题的能力培养1.↑学生知识储备2.教授&训练方法3.提供多次练习机会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4.培养思考问题习惯创造性的培养1.环境:心理环境+选择余地2.个性塑造:好奇心+消除恐慌+鼓励(独立创新)+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课程:头脑风暴+直觉思维(跳跃)+发散思维+推测&假设+自我设计零碎知识点“高原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0ee792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06.png)
学习准备
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7
关键期
如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18
最近发展区
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
代表人物及理论
①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②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③加涅:学习分类理论;④安德森:《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6
研究方法
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教育经验总结法;④自然实验法;⑤实验室实验法;⑥临床个案法
7
现代心理学教育观
教育广义上指系统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狭义上指学校教育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序号
主题
重点知识
1
教育心理学定义
研究教学情境中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教的规律的科学
2
研究对象
①科学及科学规律;②学校教学情境中的教与学;③知识、技能、德、行为、情感态度
3
研究意义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教师专业基础;③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
发展历程
初创(1903年-20世纪20年代)、过渡(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发展(20世纪50年代-80年代)
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师角色
①教员;②学生模仿的榜样;③学者与学习者;④权威人物;⑤父母;⑥课堂的管理者;⑦团队活动领导者等
9
教师期望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易影响年龄较小的学生
10
教师心理特征
①热爱学生;②意志坚定;③学习兴趣浓厚;④思维灵活;⑤观察敏锐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表格总结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表格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5643bd0a0116c175e0e481e.png)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表格总结.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2心理现象结构表心理学流派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3一般学习理论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4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5归属与爱,◆(马斯洛:缺失需要(生理,安全,尊重);:永远得不成长需要(求知,审美,自我实现)到满足的需要)早期的迁移理论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6学习迁移类型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7学习动机理论韦纳成败归因理论中的六因素和三纬度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8学习的分类学习策略的分类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9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0知识学习的类型心理发展八阶段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1青少年高速发展时期:婴幼儿&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2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1.四阶段(自我中心,权威,可逆性,公正);2. 10岁是关键期;3.道德教育目标:达到自律道德: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智力维力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3空间,音乐,-7智力:言语、逻辑-数学,视觉运动,人际,自知影响:积极乐观的学生观,科学的智力观,因4 材施教的教学观,多样化人才观和成长观“卡特尔卡特尔:因素分析的方法,根源特质,种人格因素调量表”(人格特质)16气质a. 胆质汁:直率、热情,情绪易冲动,为人直爽坦诚,工作主动,行为果断。
但自制力较差,容易感情用事,行为具有攻击性,又可称为“好斗型”。
李逵、鲁智深、张飞。
b. 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善于交际,情感易外露。
王熙凤.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4c. 粘液质:安静稳重,反应迟缓,沉默寡言,善于忍耐,不尚空谈,理性。
林冲、薛宝钗d. 抑郁质:孤僻好静,行为迟缓,多愁善感,富于想象,工作认真,不轻易许诺。
林黛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巴普洛夫)与气质类型对照表“强”:神经活动的强度,是否承受强烈而持久的刺激。
“平衡”: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相对力量。
“灵活”: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速度。
反射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5注意感觉的相互作用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6知觉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7记忆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8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9思维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20技能心智技能形成理论(加里培林):动作定向→物质或物质化→出声的外部语言→无声的外部语言→内部语言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21意志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1.观察→储备表象目的性教育 1.2.2.提问题→多思考组织实践3.学习知识→基础个别指导 3.4.4.学科教育→目的性自我锻炼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幻想5.良好性格的培养1.三观教育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2.及时强化积极行为3.(辩科学思维方法榜样的示范作用 1.4.证唯物主义)集体的教育力量5. 2.启发式→积极性&主因材施教6.自我教育能力动性3.言语交流→表达势4.验→定经反复学习动机的激发→积极作用“求同思1.创设问题→好奇心维”2.目标&作业难度际实 5. 实决解→践3.表达期望&及时反馈问题表扬&外部奖赏 4.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221.材料间的相似性 5.竞争教育2.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动机的培养3.原有知识经验的概 &满足需要1.了解括程度(前提)动就(成2.立志教育4.学习的定势&态度机)5.认知结构特点自我效能感3.6.学习策略归因观4.如何促进学习迁移1.教材&内容的编排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2.教材呈现方式节情绪3.知识的概括化水平4.基础知识&适宜的情绪状态:自1.基本技能5.教法→学法我调节6.丰富情绪体验:过渡改进对学生的评价2. 性情景正确看待问题:多角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度→积极面1.问题情境 4.“疏”情绪调节方法: 2.定势(心理准备)与 5.实际锻炼功能固着(某物体某功能)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learn(发启型原 3.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23from others) 2.教授&训练方法3. 4.已有知识经验提供多次练习机会4. 情绪与动机培养思考问题习惯5.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解读问题的能力培养 1.↑学生知识储备创造性的培养1.环境:心理环境+选择余地2.个性塑造:好奇心+消除恐慌+鼓励(独立创新)+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课程:头脑风暴+直觉思维(跳跃)+发散自我设计+假设&推测+思维.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24零碎知识点“高原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3d67a3b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e.png)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作为一名特岗教师,我深知教育学和心理学是教师招聘考试的必考内容,虽然它们在整体试卷分数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它们却是非常重要的。
市场上的相关资料很多,但它们可能会让人感到凌乱复杂,而且网上许多知识总结都已经过时。
因此,我上传了这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广大热爱教师行业的考生们。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包括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和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世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排不发”。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和荀子。
9、孟子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荀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的专门讲古代大学教育的著作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的考证是由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是中国教育学史上的奠基之作。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的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
初中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必背考点总结
![初中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必背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94ddb7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4.png)
初中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必背考点总结初中的小伙伴们,咱们来聊聊教育心理学那些必背的考点呀!先来说说学习理论这一块儿。
行为主义就像是训练小动物,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行为。
是不是有点像老师给咱们小红花或者批评呀?比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那狗听到铃声就流口水,咱们要是在学习中也能形成这样的条件反射,那知识不就记住啦?还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主动做出好的行为就能得到奖励,咱们要是主动学习,是不是也能得到好成绩这个“奖励”呢?再看看认知主义,这就像是我们大脑里的一个个小加工厂。
比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要理解知识的结构,可不是死记硬背哦!就像盖房子,得先有框架,再往里填砖头。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得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这就像串珠子,把新的珠子和旧的串成一串,才不容易掉。
人本主义呢,那就是要关注咱们内心的感受啦!就像咱们自己是一朵花,需要阳光、水分和自由的空间才能茁壮成长。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得先满足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尊重和自我实现。
罗杰斯强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得让咱们觉得学习是有意思的,是自己想做的,而不是被逼着的。
建构主义呢,就像是咱们自己搭积木盖城堡。
知识不是老师直接给咱们的,而是咱们自己在和环境的互动中建构起来的。
比如,咱们通过做实验、讨论问题来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还有学习动机,这可是推动咱们学习的小马达呀!内部动机就像是咱们心里的小火苗,自己想学好,不用别人催。
外部动机呢,像是别人给咱们加的油,比如奖励、表扬。
但可不能只靠外部动机,不然没了奖励就不想学啦!学习迁移也很重要哦!比如学会了骑自行车,再学摩托车就容易些,这叫正迁移。
要是之前学的东西反而妨碍了新的学习,那就是负迁移啦。
心理发展这方面,青春期的咱们可是变化多多呀!情绪容易波动,就像坐过山车,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自我意识增强,开始在意别人的看法,这就像给自己穿上了一件新衣服,总想让别人觉得好看。
基础心理学思维导图
![基础心理学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1eca461a79563c1ec5da7187.png)
迁移 原型 定势 13
语言
语言和言语 言语的形式
外部言语 内部言语
14
想象
过程 种类
加工 改造 形成新形象 无意向想 有意想象
梦 创造 再造 幻想
15
理智特征 情绪特征 意志特征 态度特征
1
个性心里
需要 动机 情绪情感 能力 人格
种类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产生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种类 区别/联系 功能 情绪理论 变化维度 种类 意志 种类 结构理论 个性差异 影响因素 特征 气质 性格 人格理论
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阶段 品质 一般&特殊 液体智力&晶体智力 认知&操作&社会交往 模仿&再造&创造 二因素论 群因素理论 结构理论 发展水平差异 类型差异 发展早晚差异 遗传 环境和教育 遗传环境交互作用 独特性 整体性 稳定性 功能性 统一性 类型说 巴甫洛夫 特征 外在表现 观点 结构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 荣格内外向人格类型论 人格特质论
基础心理学
心理过程 个性心里
感觉 知觉 注意 记忆 思维 语言 想象 需要 动机 情绪情感 能力 人格
表象 三级记忆系统 特征 过程 种类 概念形成 问题解决 语言和言语 言语的形式 过程 种类 种类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产生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种类 区别/联系 功能 情绪理论 变化维度 种类 意志 种类 结构理论 个性差异 影响因素 特征 气质 性格 人格理论
按内容分5种 是否意识到 能否加以陈述 艾宾浩斯曲线 特征——直观,形象,不稳定,可操
作 作用——感知向思维的过度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12
思维
特征 过程 种类 概念形成 问题解决
间接性 概括性 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概括 根据形态:动作,形象,抽象 根据答案方面:辐合,发散 创造性:创造,再造 内涵和外延 概念掌握——归纳/演绎推理 自然概念&人工概念 影响因素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表格总结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表格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8653bb6102de2bd960588af.png)
心理现象结构表心理学流派一般学习理论◆(马斯洛:缺失需要(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成长需要(求知,审美,自我实现):永远得不到满足的需要)早期的迁移理论学习迁移类型学习动机理论韦纳成败归因理论中的六因素和三纬度学习的分类学习策略的分类知识学习的类型心理发展八阶段高速发展时期:婴幼儿&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1.四阶段(自我中心,权威,可逆性,公正);2. 10岁是关键期;3.道德教育目标:达到自律道德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7智力:言语、逻辑-数学,视觉-空间,音乐,运动,人际,自知4影响:积极乐观的学生观,科学的智力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样化人才观和成长观卡特尔:因素分析的方法,根源特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量表”(人格特质)气质a. 胆质汁:直率、热情,情绪易冲动,为人直爽坦诚,工作主动,行为果断。
但自制力较差,容易感情用事,行为具有攻击性,又可称为“好斗型”。
李逵、鲁智深、张飞。
b. 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善于交际,情感易外露。
王熙凤c. 粘液质:安静稳重,反应迟缓,沉默寡言,善于忍耐,不尚空谈,理性。
林冲、薛宝钗d. 抑郁质:孤僻好静,行为迟缓,多愁善感,富于想象,工作认真,不轻易许诺。
林黛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巴普洛夫)与气质类型对照表“强”:神经活动的强度,是否承受强烈而持久的刺激。
“平衡”: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相对力量。
“灵活”: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速度。
反射注意感觉的相互作用知觉记忆思维技能心智技能形成理论(加里培林):动作定向→物质或物质化→出声的外部语言→无声的外部语言→内部语言想象力的培养1.观察→储备表象2.提问题→多思考3.学习知识→基础4.学科教育→目的性训练5.引导学生积极幻想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1.科学思维方法(辩证唯物主义)2.启发式→积极性&主动性3.言语交流→表达4.反复经验→定势→积极作用“求同思维”5.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意志的培养1.目的性教育2.组织实践3.个别指导4.自我锻炼良好性格的培养1.三观教育2.及时强化积极行为3.榜样的示范作用4.集体的教育力量5.因材施教6.自我教育能力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好奇心2.目标&作业难度3.表达期望&及时反馈4.外部奖赏&表扬5.竞争教育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满足需要2.立志教育(成就动机)3.自我效能感4.归因观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情绪1.适宜的情绪状态:自我调节2.丰富情绪体验:过渡性情景3.正确看待问题:多角度→积极面4.情绪调节方法:“疏”5.实际锻炼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材料间的相似性2.学习情境的相似性3.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前提)4.学习的定势&态度5.认知结构特点6.学习策略如何促进学习迁移1.教材&内容的编排2.教材呈现方式3.知识的概括化水平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5.教法→学法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2.定势(心理准备)与功能固着(某物体某功能)3.原型启发(learn fromothers)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解读问题的能力培养1.↑学生知识储备2.教授&训练方法3.提供多次练习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习惯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的培养1.环境:心理环境+选择余地2.个性塑造:好奇心+消除恐慌+鼓励(独立创新)+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课程:头脑风暴+直觉思维(跳跃)+发散思维+推测&假设+自我设计零碎知识点“高原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
教育心理学总结笔记
![教育心理学总结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0d35e134431b90d6c85c7c9.png)
学习与教学的5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教育心理学发展4时期:初创(20世纪20以前)/发展(20世纪20到50末)/成熟(20世纪60到70末)/完善(80后)。
皮亚杰认知发展4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16)。
埃里克森人格8阶段:学习信任的阶段(0-18周)/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月-3岁)/发展主动性的阶段(3-7)/变得勤奋阶段(6-12)/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18)/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18-30)/显示充沛感阶段(30-60)/达到完善阶段(60后)。
加德纳8种智力: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力。
2种学习的分类:加捏的五种学习(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奥苏贝尔的两维划分(一个纬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根据此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另个纬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可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
这两个纬度相互独立。
存在过渡。
)桑代克3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3种意义同化模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组合学习)。
学习动机3分类: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
马斯洛7需要:缺失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成长需要(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4种失败归因(能力/努力/任务难易/运气)。
概念教学5建议(概念分析/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正例与反例的辨别/变式/比较)。
观念转变4条件(对原有观念的不满/新观念的可理解性/新观念的合理性/新观念的有效性)。
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认知定向阶段/初步掌握技能动作/技能动作协调和完善。
教育心理学实训课程学习总结学生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策略的实践与反思
![教育心理学实训课程学习总结学生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策略的实践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d11c42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5.png)
教育心理学实训课程学习总结学生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策略的实践与反思教育心理学实训课程学习总结-学生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策略的实践与反思【正文开始】在教育心理学实训课程中,我与我的团队深入学习了学生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策略的实践。
通过这门课程,我们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实用的干预策略。
以下是我对课程学习过程的总结与反思。
首先,我们学习了学生心理健康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在课堂上,我们了解到心理健康评估在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和需求上的重要性。
我们学习了一些常用的评估工具,如心理测试问卷和面谈技巧,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通过这些工具,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情绪、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等方面的问题,为接下来的干预提供依据。
其次,我们学习了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策略。
在课程中,我们探讨了一些常见的学生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学习困难等,并学习了相应的干预策略。
我们了解到,心理干预需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例如,对于焦虑症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放松训练、认知重建等干预方式,帮助他们减轻焦虑情绪。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习兴趣、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等方式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通过这些实操过程,我们更加了解了学生心理问题的多样性以及对应的干预方法。
在实践环节中,我们有机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真实案例的评估和干预。
我们组成小组,负责辅导一位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并对他进行心理健康评估。
通过评估,我们发现他的学习困难主要是因为缺乏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基于评估结果,我们制定了针对他的学习方案,包括鼓励他参加小组学习活动以提高学习动力,并通过一对一辅导增强他的自信心。
通过实践,我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进一步理解了干预的重要性和灵活性。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与团队成员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小组实践中,我们需要共同讨论、汇报进展,并修改和完善我们的干预方案。
通过相互合作,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得到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26f5c6a10661ed9ad51f39b.png)
精心整理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着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432c82d0d233d4b14e69e7.png)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
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
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心理学教育实习总结_0
![心理学教育实习总结_0](https://img.taocdn.com/s3/m/f43344381ed9ad51f01df261.png)
心理学教育实习总结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从2011年9月——2010年11月,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学校安排的正式实习时间,在鹤壁市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圆满完成了各项实习任务,得到实习单位的充分肯定,得到了指导老师祁乐平主任等人的大力帮助和有效指导。
在心理咨询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本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和成长。
在实习结束之际,特从以下方面做总结。
一、实习单位概况鹤壁市心理咨询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10月,致力于整合与推动鹤壁市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由河南省民政厅备案。
中心的心理咨询理念是“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服务于心理咨询师培训与督导、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公益关爱行动。
多年来,已先后为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孤儿及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多次心理援助服务。
尤其是在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大地震的系列心理援助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赞扬。
二、实习任务和成果在实习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经中心老师的耐心指导,和个人潜心钻研,先后完成了如下实习任务:协助鹤壁市劳动路小学、前进小学、大同街小学三处心理辅导站建立师生心理健康档案,并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加中心组织开展的各类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包括对留守学生进行的心理问题干预工作,并做好新闻宣传和报道工作。
学习个案处理和团体心理咨询技能。
及时补充心理咨询应用知识,通过心理沙龙和心理学书籍及影片的学习,提高心理咨询实务技能。
办公室常规文案的写作与处理及其他。
在认真完成实习任务后,取得了如下的实习成果:建立了三处心理辅导站的师生心理健康档案,成功组织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赢得了校方和师生的一直好评。
在鹤壁市教育局等部门开展的年度心理健康工作检查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负责处理了部分办公文书,其中包括撰写了21篇活动通讯,并上报有关单位和发布在所在博客及网页。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与教育》知识总结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与教育》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e17e24d7fd5360cba1adbf6.png)
9. 智力差异的分类:水平差异、结构特征差异、 成熟早晚的差异
10. 动机的种类: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
11. 奥苏伯尔对学习的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 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12. 根据学习结果不同,加涅对学习的分类: 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管理、运动技能、 态度
13. 注意的品质(又称注意的特征)分为:注 意的范围、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 的稳定性
【分类·种类】 1. 再现的种类:再认、回忆 2. 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3. 个体心理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特性 4. 启发式策略:爬山法、倒溯法、手段-目的分 析 4. 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 郁质 5. 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 注意 6. 识记的种类: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机械识 记、意义识记 7. 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成分智力、经验 智力、情景智力 8. 根据观察角色的不同,观察法分为:参与观 察、非参与观察
把心理看做一个黑箱,只需要对受刺激影响的反应行为
行为主义
华生(创始人) 斯金纳(后期)
作出观察。强调心理学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对行为进行精 确的观察和度量,但排斥研究心里的内部结构和过程, 否定意识研究的重要性。行为主义主要分析正常行为。
“刺激——反应”公式(S——R)为其主要研究方法。
完型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心理、动机与情绪、心理异常与治疗、学习
设置疑问、以旧引新
记忆与思维、感觉知觉与意识、生命全程的
心理发展、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基础
17. 灰色区理论
区域
纯白区
浅灰区
深灰区
纯黑区
描述
健康人格 自信心高 适应力强
各种心理冲突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98bca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e.png)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它包括了多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总结:1. 学习和记忆:学习是指通过获取知识和技能以及形成新的行为、态度、观念等,从而改变行为的过程。
记忆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将过去学习和经验以某种方式储存,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回忆和使用。
2. 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来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
3. 动机与激励:动机是人们主动寻求目标、积极追求活动和行为的内部驱动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学习动机的来源、发展和调节。
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提高学习效果。
4. 情感与情绪:情感和情绪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积极的情感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注意力和记忆力,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干扰学习过程。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5. 教学与评价: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有效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6. 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体差异,包括智力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兴趣爱好等。
教育心理学研究了这些个体差异对学习和教育的影响,并提出了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7.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学习者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激励来帮助学生学习。
8.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信心。
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有动力和坚持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支持和鼓励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9. 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发展阶段理论主要由皮亚杰和维果茨基提出。
根据这一理论,学生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
10. 教育中的心理问题: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困难、情绪问题、行为问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现象结构表
心理学流派
一般学习理论
◆(马斯洛:缺失需要(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
成长需要(求知,审美,自我实现):永远得不到满足得需要)
早期得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类型
学习动机理论
韦纳成败归因理论中得六因素与三纬度
学习得分类
学习策略得分类
知识学习得类型
心理发展八阶段
高速发展时期:婴幼儿&青少年
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1、四阶段(自我中心,权威,可逆性,公正);
2、 10岁就是关键期;
3、道德教育目标:达到自律道德
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
4影响:积极乐观得学生观,科学得智力观,因材施教得教学观,多样化人才观与成长观
卡特尔:因素分析得方法,根源特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量表”(人格特质)
气质
a、胆质汁:直率、热情,情绪易冲动,为人直爽坦诚,工作主动,行为果断。
但自制力较差,容易感情用事,行为具有攻击性,又可称为“好斗型”。
李逵、鲁智深、张飞。
b、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善于交际,情感易外露。
王熙凤
c、粘液质:安静稳重,反应迟缓,沉默寡言,善于忍耐,不尚空谈,理性。
林冲、薛宝钗
d、抑郁质:孤僻好静,行为迟缓,多愁善感,富于想象,工作认真,不轻易许诺。
林黛玉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巴普洛夫)与气质类型对照表
“平衡”: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得相对力量。
“灵活”: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相互转换得速度。
反射
注意
感觉得相互作用
知觉
记忆
思维
技能
心智技能形成理论(加里培林):动作定向→物质或物质化→出声得外部语言→无声得外部语言→内部语言
想象力得培养
1.观察→储备表象
2.提问题→多思考
3.学习知识→基础
4.学科教育→目得性训练
5.引导学生积极幻想
良好思维品质得培养
1.科学思维方法(辩证唯物主义)
2.启发式→积极性&主动性
3.言语交流→表达
4.反复经验→定势→积极作用“求同思维”
5.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意志得培养
1.目得性教育
2.组织实践
3.个别指导
4.自我锻炼
良好性格得培养
1.三观教育
2.及时强化积极行为
3.榜样得示范作用
4.集体得教育力量
5.因材施教
6.自我教育能力
学习动机得激发
1.创设问题→好奇心
2.目标&作业难度
3.表达期望&及时反馈
4.外部奖赏&表扬
5.竞争教育
学习动机得培养
1.了解&满足需要
2.立志教育(成就动机)
3.自我效能感
4.归因观
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情绪
1.适宜得情绪状态:自我调节
2.丰富情绪体验:过渡性情景
3.正确瞧待问题:多角度→积极面
4.情绪调节方法:“疏”
5.实际锻炼
影响学习迁移得因素
1.材料间得相似性
2.学习情境得相似性
3.原有知识经验得概括程度(前提)
4.学习得定势&态度
5.认知结构特点
6.学习策略
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1.教材&内容得编排
2.教材呈现方式
3.知识得概括化水平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5.教法→学法
6.改进对学生得评价
影响问题解决得因素
1.问题情境
2.定势(心理准备)与功能固着(某物体某功
能)
3.原型启发(learn from others)
4.已有知识经验
5.情绪与动机
解读问题得能力培养
1.↑学生知识储备
2.教授&训练方法
3.提供多次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习惯
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创造性得培养
1.环境:心理环境+选择余地
2.个性塑造:好奇心+消除恐慌+鼓励(独立创新)+非逻辑思维能力
3.开设课程:头脑风暴+直觉思维(跳跃)+发散思维+推测&假设+自我设计
零碎知识点
“高原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得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得知识感觉模糊得现象。
变式:变换同类事物得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属性。
陈述性知识学习过程:获得、保持、提取
知识得获得:知识得直观&知识得概括
自我防御机制:压抑与否认,置换(“迁怒”),文饰(“酸葡萄”)
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情绪得分类:心境(弥漫性)、激情(爆发短暂)、应激(突发事件)
动机得功能:激活、指向、维持&调节
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奥苏贝尔:认知内驱力(学习任务)、自我提高内驱力(自身)、附属内驱力(长者)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得作用;学习心理为核心
学与教: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要素);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三过程)
学生得认知方式: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冲动型&沉思型
学生学习得特点:间接经验为主;教师指导下→有目得、组织;全面发展;被动性
问题解决过程:发现→理解→提出假设(关键)→检验假设
解决问题策略:算法&启发法
人物及观点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得著作
冯特:“科学心理学之父”德国心理学家,1879年,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生理心理学原理》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1903年,《教育心理学》(西方最早),三卷本
卡普捷列夫:俄国,1877年,《教育心理学》,最早
廖世承:1924年,《教育心理学》,我国最早
奈塞尔:1967年,《认知心理学》,现代认知心理学派诞生
劳伦兹:“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
斯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无意义音节,“遗忘曲线”(先快后慢,先多后少,负加速)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与工作难度得关系;倒U型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最早得智力测验
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商=智龄÷实龄×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