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1.doc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和个人利益,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一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第二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应当遵循针对性、灵活性和全面性的原则,根据不同网络信息的特点和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第三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技术手段、管理措施和法律法规等综合手段,预防和控制网络信息安全风险。
第四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应当遵循安全优先的原则,将网络信息安全放在管理和发展的首要位置,为网络信息的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三章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第一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网络信息管理主体应当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责任制,明确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
第二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网络信息管理主体应当设立专门机构或配备专业人员,负责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权限、安全措施和安全控制措施,规范网络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和处理等行为。
第四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网络信息管理主体应当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能力。
第四章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技术措施第一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网络信息管理主体应当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措施,保护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
第二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网络信息管理主体应当根据网络信息的特点和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技术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技术手段。
第三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网络信息管理主体应当建立网络信息系统的弱点与漏洞定期检查和修复机制,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四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网络信息管理主体应当建立网络流量监控和数据备份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安全事件,并保障网络信息的可追溯来源。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一、一般规定1.未经网管批准,任何人不得改变网络(内部信息平台)拓扑结构、网络(内部信息平台)设备布置、服务器、路由器配置和网络(内部信息平台)参数。
2.任何人不得进入未经许可的计算机系统更改系统信息和用户数据。
3.任何人不得利用计算机技术侵占用户合法利益,不得制作、复制和传播妨害单位稳定的有关信息。
4.各科室(单位)应定期对本科室(单位)计算机系统和相关业务数据进行备份以防发生故障时进行恢复。
二、帐号管理1.网络(内部信息平台)帐号采用分组管理。
并详细登记:用户姓名、部门名称、口令,存取权限,开通时间,网络(内部信息平台)资源分配情况等。
2.网络(内部信息平台)管理员为用户设置明码口令,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保密情况进行修改口令,用户应对工作站设置开机密码和屏保密码。
3.用户帐号下的数据属于用户私有数据,当事人具有存入权限,管理员具有管理和备份存取权限。
4.网络(内部信息平台)管理员根据有关帐号管理规则对用户帐号执行管理,并对用户帐号及数据的安全和保密负责。
5.网络(内部信息平台)管理员必须严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不得将任何用户的密码、帐号等保密信息等资料泄露出去。
三、网络管理员职责1.协助制定网络(内部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确定网络(内部信息平台)安全及资源共享策略。
2.负责公用网络(内部信息平台)实体,如服务器、交换机、集线器、防火墙、网关、配线架、网线、接插件等的维护和管理。
3.负责服务器和系统软件的安装、维护、调整及更新。
4.负责网络(内部信息平台)账号管理,资源分配,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
5.监视网络(内部信息平台)运行,调整参数,调度资源,保持网络(内部信息平台)安全、稳定、畅通。
6.负责系统备份和网络(内部信息平台)数据备份,负责各部门电子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7.保管网络(内部信息平台)拓扑图接线表,设备规格及配置单,管理记录,运行记录,检修记录等网络(内部信息平台)资料。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保护公司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维护公司的网络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涉及网络信息安全的部门和个人。
第三条公司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由信息技术部负责,其他部门协助配合。
第二章网络信息安全防护
第四条公司网络应安装防火墙,并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安全漏洞。
第五条公司员工在使用公司网络时,必须遵守公司规定,不得私自连接外部网络,不得在公司网络上使用未经授权的设备。
第六条公司员工在使用公司网络时,不得进行未经授权的计算机攻击、病毒传播、垃圾邮件发送等危害公司网络安全的行为。
第七条公司员工在使用公司网络时,应妥善保管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不得私自泄露给他人。
第三章网络信息安全教育
第八条公司应定期对员工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第九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应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个人隐私保护、病毒防范、垃圾邮件处理等内容。
第四章违规处理
第十条对于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员工,公司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降职等处罚。
情节严重的,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对于故意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员工,公司将从重处理,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第五章附则
第十二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如有未尽事宜,由信息技术部解释并制定补充规定。
补充规定与本规章制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网络安全管理规定
网络安全管理规定第1条【总则】为了维护网络安全,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信息化建设,制定本网络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称“本规定”)。
第2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各类网络运营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以及其他相关主体。
第3条【网络安全责任】网络运营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承担网络安全保护责任,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处置。
第4条【网络安全保护措施】网络运营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以下网络安全保护措施:1.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2. 提供网络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3. 采取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措施,保障网络设备和系统的安全可靠;4.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检查,修复漏洞和弱点;5. 建立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响应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处置;6. 加强对关键信息系统的保护,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7. 合理规划网络资源,避免网络拥堵和单点故障。
第5条【网络安全监管】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网络运营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监管,落实网络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对重要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范安全风险。
第6条【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网络运营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或者收到网络安全事件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并向相关部门报告,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7条【保密义务】网络运营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禁止非法获取、使用或者泄露用户信息。
第8条【法律责任】违反本规定的,相关主体将依法承担行政处罚、刑事处罚或者民事责任。
第9条【附则】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并适用于网络安全管理相关事务。
结论本网络安全管理规定对于维护网络安全、保护用户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各网络主体应当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技术措施,配合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共同营造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公司办公网络与作业区域网络实行分开制度,办公网络无法访问作业中心区域网络,作业区域网络禁止使用互联网,公司网络使用逻辑隔离将办公区域与区域网络进行分离。
二、作业区域邮件系统仅限于收发相应银行的对口邮箱,不得向除此以外的邮箱发送或转发任何邮件。
三、各涉及机密信息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均不得接入互联网,不得做与业务处理无关的工作。
并屏蔽、封死所有业务经办计算机的USB接口,拆除或禁用软驱、光驱。
四、在办公范围内禁止启用笔记本电脑自带的无线网卡。
以避免泄密以及对网络系统造成电磁干扰。
五、办公区域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具备必要的防黑客攻击、防病毒以及过滤有害信息等安全技术措施。
对计算机、服务器账户均设置密码,各种账户和密码严格保密。
六、根据信息安全规定和权限,确定使用人员的存取、使用权限。
通过网络传送的程序或信息,必须经过加密,安全检测,方可使用。
七、所有计算机操作人员必须具有病毒防范意识,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检测、清除工作,及时升级防病毒系统,定期进行病毒的查杀,发现病毒要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防止各类针对网络的攻击,保证数据安全。
八、接入计算机系统的计算机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装有杀毒防毒软件;2、与互联网或外网物理隔离;3、只装指定的软件;5、屏蔽所有业务经办计算机的USB接口,拆除或禁用软驱、光驱。
九、未经网管批准,任何人不得改变网络(内部信息平台)拓扑结构、网络(内部信息平台)设备布置、服务器、路由器配置和网络(内部信息平台)参数。
十、任何人不得进入未经许可的计算机系统更改系统信息和用户数据。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网络秩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及涉及网络信息的个人和实体。
第三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是本单位的重要工作内容,各有关单位及个人要重视和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
第四条本规章制度的解释权归本单位领导部门所有。
第二章网络信息的使用和管理第五条工作人员在使用本单位网络信息时,应按照规定个人账号和密码登录,并定期更改密码。
第六条工作人员在使用网络信息时,不得私自安装未经信任的软件和插件,不得在网络上发布违法有害信息。
第七条工作人员不得私自修改网络信息的内容,不得删除重要信息和文件,不得私自共享内部信息。
第八条工作人员在外出使用网络信息时,应注意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
第三章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第九条本单位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确保网络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第十条本单位应定期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检查和漏洞修复工作,排查潜在的安全风险。
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建立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安全事件,能够及时应对和处理。
第十二条本单位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备份和存储,防止数据丢失和泄露。
第四章违规处罚第十三条工作人员如有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行为,本单位有权采取相应处罚措施,包括警告、罚款、停职等。
第十四条对于严重违规行为,本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本单位建立违规记录和惩戒制度,对于多次违规者,将做出严厉处理。
第五章其他第十六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十七条本规章制度随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变更。
第十八条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本规章制度,严格遵守,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以上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本单位各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做到信息安全管理到位,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和稳定。
公司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1.doc
公司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1 公司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颁布日期:XXXX年X月X日执行日期:XXXX年X月X日执行部门:信息资源中心目录目录(1)前言及修订记录(2)1目的(3)2范围(3)3 定义与术语(3)4 角色与职责(3)4.1 流程说明(4)4.2 管理内容(5)4.2.1 Internet账号申请(5)4.2.2 Internet账号使用注销(5)4.2.3 Internet使用规范(5)4.2.4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5)4.2.5 监督与违规处理(6)4.3 附表清单(7)本制度由XX有限公司信息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前言及修订记录公司网络员工规章制度1为更好适应公司的良性发展,增强公司的社会竞争力和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公司员工规章制度,具体实施细则如下:1、员工应该热爱互联网事业,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要有拼搏敬业精神,工作中要不断努力学习,积极开拓进取,不怕吃苦,没有业务和任务的时候要努力学习新的技术,不断加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2、员工不得对外泄露公司的工作机密、工作方向和客户情况,不得破解公司机密文档、网络专线、服务器登录密码,如有违反本条者,作立即辞退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公司保持法律起诉权利。
3、员工有义务制止和谢绝外来者动用公司内部的计算机,为防止外来计算机病毒入侵公司计算机系统,非本公司拥有的光盘、软盘不得在公司网络系统内使用。
凡公司拥有的书籍、光盘、软件非经登记和同意批准,任何员工不得出借,带出公司办公地点。
4、员工对待客户应该礼貌、热情、周到、不卑不亢;处处为客户利益着想,对客户所提的问题应该耐心解释。
为了保持高新技术公司形象,员工外出联系业务需着装整齐,举止文明,如确因业务需要陪同客户上娱乐场所不得从事有损公司形象的事情。
5、员工上班时间遵循**电业局上班时间规定,一般不提倡员工加班,如确因工作任务需要,需提出口头或书面申请。
上班不得无故迟到、早退;工作时间,员工不得无故外出,如有特殊原因,需向公司负责人请假并在员工外出单上注明外出事由及请假时间。
网络信息安全规定(标准版)
网络信息安全规定(标准版)1. 引言网络信息安全是保障个人、组织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
为了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保护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制定本规定。
2. 定义2.1 网络信息安全:指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防止网络信息受到非法获取、篡改、破坏、泄露和滥用的状态或能力。
2.2 网络用户:指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获取、传输和处理的个人、组织和机构。
3. 基本原则3.1 法律合规原则:网络信息安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3.2 预防为主原则: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防范于未然。
3.3 全员参与原则:网络信息安全是全员参与的责任,每个网络用户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3.4 分级管理原则:网络信息安全应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进行分级管理,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 保护措施4.1 网络设备安全保护:网络设备应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访问控制等。
4.2 数据传输安全保护:对于敏感信息的传输,应采取加密等措施,确保信息不被窃取或篡改。
4.3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对于网络用户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只有合法用户能够访问相关信息。
4.4 安全事件监测与应急响应:建立安全事件监测和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网络安全事件,减少损失和影响。
5. 网络用户责任5.1 合法使用网络:网络用户应合法使用网络,不得从事非法活动或传播违法信息。
5.2 保护个人信息:网络用户应妥善保护个人信息,避免泄露或被盗用。
5.3 定期更新安全软件:网络用户应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安全软件,及时修补漏洞。
5.4 停止侵害行为:网络用户应停止侵害他人网络信息安全的行为,如非法访问、破坏、篡改等。
6. 监督与处罚6.1 监督机制: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监督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
6.2 处罚措施:对于违反网络信息安全规定的行为,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停止服务等。
7. 附则7.1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一、总则1. 为了维护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保护用户的网络信息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规定。
2. 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校园网络的使用和管理,涵盖校内全体师生员工。
3. 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目标是确保网络的稳定、安全和可靠。
二、网络账号和密码管理1. 所有校园网络账号均为须经授权使用,不得私自注册或盗用他人账号。
2. 网络账号密码应为复杂且难以猜测的组合,并定期更新。
3. 不得将网络账号和密码透露给他人,一旦发现被泄漏应及时更改。
4. 不得使用他人网络账号进行非法操作或侵犯他人隐私。
三、网络使用规范1. 使用校园网络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不得进行非法活动或侵犯他人权益。
2. 禁止使用校园网络传播、发布或访问任何违法或不正当的信息。
3. 禁止使用校园网络进行商业活动、传销或其他非法经营行为。
4. 禁止利用校园网络进行网络攻击、病毒传播或其他破坏行为。
5. 禁止在校园网络上发布、传播含有种族歧视、暴力恐怖、淫秽色情等违法与不良信息。
四、网络安全保护1. 使用公共计算机时,应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留下个人账号密码或敏感信息。
2.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保护电脑安全。
4.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及时报告发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或漏洞。
五、处罚与惩戒1. 对于违反本管理规定的行为,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进行处理。
2. 根据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停用账号等。
3. 对于涉嫌犯罪行为的,将及时移交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六、附则1. 根据实际需要,本管理规定可进行适当修改和补充。
2. 本管理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条例
信息安全要从法律、管理和技术三个方面(fāngmiàn)着手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ɡài shù)第一节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的概念(gàiniàn)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suōxiě)IT),是主要(zhǔyào)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有人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特征——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当作信息技术的特征。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的特征应从如下两方面来理解:1. 信息技术具有技术的一般特征——技术性。
具体表现为:方法的科学性,工具设备的先进性,技能的熟练性,经验的丰富性,作用过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
2. 信息技术具有区别于其它技术的特征——信息性。
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
由信息的秉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性。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显著成效,促使世界各国致力于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巨大需求又驱使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中心,从典型的技术驱动发展模式向技术驱动与应用驱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三网融合和宽带化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大方向。
互联网的应用开发也是一个持续的热点。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
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以来,人们日益普遍地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唱片、电影、电视节目、语音、图形、影像等)。
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守则.doc
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1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一、为保障随州金戈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止计算机网络失密泄密事件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公司的安全保密制度。
二、为防止病毒造成严重后果,对外来光盘、软件要严格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外来光盘、软件在公司内局域网计算机上使用。
确因工作需要使用的,事先必须进行防(杀)毒处理,证实无病毒感染后,方可使用。
三、严格限制接入网络的计算机设定为网络共享或网络共享文件,确因工作需要,要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的前提下设置,确保信息安全保密。
四、为防止黑客攻击和网络病毒的侵袭,接入网络的计算机一律安装杀毒软件,及时更新系统补丁和定时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并安装必要的局域网ARP拦截防火墙。
五、本公司酝酿或规划重大事项的材料,在保密期间,将有关涉密材料保存到非上网计算机上。
六、各科室禁止将涉密办公计算机擅自联接国际互联网。
七、保密级别在秘密以下的材料可通过电子信箱、QQ 传递和报送,严禁保密级别在秘密以上(含秘密)的材料通过电子信箱、QQ传递和报送。
一、岗位管理制度:(一)计算机上网安全保密管理规定1、未经批准涉密计算机一律不许上互联网,如有特殊需求,必须事先提出申请报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并安装物理隔离卡,在相关工作完成后撤掉网络。
2、要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各科室科长负责严格审查上网机器资格工作,并报主管领导批准。
3、国际互联网必须与涉密计算机系统实行物理隔离。
4、在与国际互联网相连的信息设备上不得存储、处理和传输任何涉密信息。
5、加强对上网人员的保密意识教育,提高上网人员保密观念,增强防范意识,自觉执行保密规定。
(二)涉密存储介质保密管理规定1、涉密存储介质是指存储了涉密信息的硬盘、光盘、软盘、移动硬盘及U盘等。
2、有涉密存储介质的科室需妥善保管,且需填写“涉密存储介质登记表”。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1. 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提高工作人员的维护网络安全的警惕性和自觉性;2. 负责对本网络用户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用户自觉遵守和维护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使他们具备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3. 加强对单位的信息发布和BBS公告系统的信息发布的审核管理工作,杜绝违犯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内容出现;4. 一旦发现从事下列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的:一未经允许进入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二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三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四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五从事其他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做好记录并立即向当地报告;5. 在信息发布的审核过程中,如发现有以下行为的: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二煽动颠覆,推翻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将一律不予以发布,并保留有关原始记录,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当地报告;6. 接受并配合的安全监督、检查和指导,如实向公安机关提供有关安全保护的信息、资料及数据文件,协助公安机关查处通过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违法犯罪行为.信息发布登记制度1. 在信源接入时要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保障本网络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2. 对以虚拟主机方式接入的单位,系统要做好用户权限设定工作,不能开放其信息目录以外的其他目录的操作权限;3. 对委托发布信息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登记并存档;4. 对信源单位提供的信息进行审核,不得有违犯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内容出现;5. 发现有违犯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情形的,应当保留有关原始记录,并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信息内容审核制度一、必须认真执行信息发布审核管理工作,杜绝违犯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情形出现;二、对在本网站发布信息的信源单位提供的信息进行认真检查,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的内容出现;三、对在BBS公告板等发布公共言论的栏目建立完善的审核检查制度,并定时检查,防止违犯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言论出现;四、一旦在本信息港发现用户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的:1. 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2. 煽动颠覆,推翻3. 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4.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5. 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6. 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7.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8. 损害国家机关信誉9. 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10.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删除本网络中含有上述内容的地址、目录或者关闭服务器;并保留原始记录,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用户备案制度一、用户在本单位办理入网手续时,应当填写用户备案表;二、公司设专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单位备案表的通知的要求,在每月20日前,将济南地区本月因特网及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网外有权部分新增、撤消用户的档案材料完整录入微机,并打印两份;三、将本月新增、撤消的用户进行分类统计,并更改微机存档资料,同时打印一份;四、每月20日之前,将打印出的网络用户的备案资料2份及统计信息1份送至专人处; 安全制度一、定期组织管理员认真学习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及,提高工作人员的维护网络安全的警惕性和自觉性;二、负责对本网络用户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用户自觉遵守和维护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使他们具备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三、对信息源接入单位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自觉遵守和维护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杜绝发布违犯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信息内容;四、不定期地邀请公安机关有关人员进行信息安全方面的培训,加强对有害信息,特别是影射性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提高防犯能力;电子公告系统的用户登记和信息管理制度1. 建立健全计算机信息网络电子公告系统的用户登记和信息管理制度;2. 组织学习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提高网络安全员的警惕性;3. 负责对本网络用户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4. 建立电子公告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加强对电子公告系统的审核管理工作,杜绝BBS上出现违犯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内容;1. 对版主的聘用本着认真慎重的态度、认真核实版主身份,做好版主聘用记录;2. 对各版聘用版主实行有针对性的网络安全教育,落实版主职责,提高版主的责任感;3. 版主负责检查各版信息内容,如发现违反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即时予以删除,情节严重者,做好原始记录,报告解决,由管理员向公安机关计算机管理监察机构报告;4. 负责考核各版版主,如发现不能正常履行版主职责者,将予以警告,严重者予以解聘;5. 在版主负责栏目中发现重大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者,即时对版主予以解聘;6. 加强网络管理员职责,配合各版版主的工作,共同维护的信息安全;1. 检查时严格按照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及见附页的标准执行;2. 如发现违犯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见附页的言论及信息,即时予以删除,情节严重者保留有关原始记录,并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3. 负责对本网络用户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网络管理员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的警惕性;。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网络信息安全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几乎每个人都会在网络上留下一些个人信息,这些信息的泄露会对个人甚至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制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显得尤为重要。
一、总则为规范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行为,保障企业网络及相关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公司及客户的隐私和利益,特制订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员工、外包人员、顾问及相关第三方合作伙伴等。
三、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职责1. 公司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是企业内部的首要任务,有关部门及人员应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
2. 所有员工加入公司时,应接受网络信息安全培训,并认真阅读公司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遵循规定执行。
3. 网络信息系统的管理员有责任建立和维护企业内部网络安全规则和规范,并定期检测网络信息系统中潜在的安全漏洞。
4. 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内部泄露、盗取公司网络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或任何信息。
一旦发现此类行为,公司会立即追究并终止与该人员的合作关系。
5. 所有员工应当妥善保管登陆名和密码,并不得把登陆名和密码泄露给他人。
6. 注册并使用第三方应用程序时,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核和审批,以确保其不会潜在地危及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
四、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和处理1. 在任何情况下,如果员工通过工作,学习或任何其他方面了解了可能存在威胁公司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的情况,必须立即向公司网络信息管理员报告。
2. 在发现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后,公司网络信息管理员应当立即组织处理团队,对事件进行分析、定位和处理。
3. 在处理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时,应根据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后果采取适当的措施,同时确保信息的保密和准确性。
4. 对于任何可能影响公司业务的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应当及时通知公司领导层和相关部门,以避免可能的财务和商业损失,并能够更好地保护企业和客户的利益。
五、工作环境的保护1. 为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所有的计算机应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严格限制并控制计算机上的访问权限。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规定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规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的管理工作,保护信息资源和网络设施的安全,保障信息网络安全的稳定运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信息网络安全的管理,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信息网络安全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综合运用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确保信息网络的安全。
第三条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原则是合法性、必要性、经济性、科技性。
第二章信息网络安全的责任第四条信息网络安全的责任主体是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和互联网用户等。
第五条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并完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的责任和义务,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
第六条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应当为用户提供安全稳定的网络接入服务,并承担相应的安全管理责任。
第七条互联网用户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网络安全管理的义务,配合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进行网络安全管理。
第八条信息系统的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信息安全工作,保障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第三章信息网络安全保护措施第九条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防止信息泄露。
第十条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防止网络攻击,保障网络的安全稳定。
第十一条互联网用户应当采取安全措施,保护自己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防止受到恶意攻击。
第十二条信息系统运营单位应当加强对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第四章违法行为及处理第十三条违反本规定,未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
第十四条违反法律法规,从事非法活动,危害网络安全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2.网络安全保护技术手册附件:网络安全保护技术手册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信息网络安全:指对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保障。
2.网络服务提供者:指在信息网络上为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的单位。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2023最新版)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维护国家网络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和用户合法权益,促进网络信息行业健康发展,根据《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责任第二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责任由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和网络信息使用者共同承担。
第三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管理责任包括但不限于:(一)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二)制定和落实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三)开展网络信息安全培训和教育。
(四)监测和评估网络信息安全风险。
(五)及时处置网络信息安全事件。
第三章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措施第四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以下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措施:(一)建立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二)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存储和传输。
(三)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
(四)定期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检测和评估。
(五)设置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第四章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第五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机制,并按照规定及时、妥善地处置网络信息安全事件。
第六条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一)数据泄露。
(二)网络攻击与入侵。
(三)网络感染等。
第五章法律责任与处罚第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履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责任的,将受到法律责任的追究,并可能面临处罚。
第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故意传播网络或进行网络攻击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章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
第七章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网络安全法》:国家有关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
⒉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具有提供网络信息服务资质并进行相关业务活动的单位或个人。
⒊网络信息使用者:使用网络信息服务的单位或个人。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和合法利用,制定本《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原则1. 信息安全优先原则网络信息安全是最重要的,必须优先考虑。
保护用户的隐私,保护国家的利益。
2. 法律合规原则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违反相关规定。
3. 信息共享原则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要强调信息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信息共享和交流。
4. 风险管理原则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需要进行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
5. 综合管理原则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需要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确保全面安全。
三、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措施1. 系统安全保护(1)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护系统等。
(2)定期更新软件和硬件设备的安全补丁,及时消除安全漏洞。
(3)加强对网络设备的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防止非法入侵和滥用。
2. 数据安全保护(1)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2)加密敏感数据,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获取。
(3)对重要数据进行访问审计和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 用户隐私保护(1)明确收集和使用用户信息的目的和范围,获得用户同意后方可收集和使用。
(2)建立用户信息保护规则,保护用户隐私不被非法获取、使用或泄露。
(3)加强用户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防止冒充和非法访问。
4. 应急响应和处置(1)建立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处置各类安全事件。
(2)建立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和通报制度,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3)进行网络安全事件的调查和追踪,维护网络安全秩序。
四、网络信息安全责任1. 相关部门的职责(1)制定相关的网络信息安全规定和标准,指导和监督网络信息安全工作。
(2)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监测和监控,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
(3)组织开展网络信息安全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意识。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维护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护用户合法权益,根据《网络安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和其他信息网络的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应当依法、科学、自主原则,实行安全风险管理、应急处置、安全技术保障、安全评估和安全监测等制度和措施。
第二章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第四条组织和个人使用信息系统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确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
(二)建立和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制度和规范。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合法软件和设备。
(四)建立网络事件管理和处置制度。
(五)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测和评估。
第三章数据安全保护第五条组织和个人使用信息系统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保护数据安全,包括以下方面:(一)建立数据分类和分级保护制度。
(二)制定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定期进行备份和测试。
(三)采取加密技术等措施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四)建立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制度。
(五)建立数据安全事件监测和处置机制。
第四章网络安全保障第六条组织和个人使用信息网络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保障网络安全:(一)建立网络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二)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控制网关等网络安全设备。
(三)建立网络访问控制和审计制度。
(四)防范网络攻击、恶意代码和网络钓鱼等威胁。
(五)加强网络设备和系统的安全配置和更新。
第五章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和处置第七条组织和个人应当建立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和处置制度,包括以下措施:(一)及时发现、报告和评估信息安全事件。
(二)采取必要措施阻止事件扩散和危害。
(三)记录和留存与事件相关的数据和证据。
(四)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和处置信息安全事件。
(五)定期进行安全事件的演练和应急预案的更新。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根据《网络安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和行政处分,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单位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及所属各单位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第三条本单位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是:统一部署,分级落实,预防为主,确保安全。
第四条本单位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策略是:以达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有关标准为目标,以技术保障为主导,以日常管理为抓手,以教育培训为手段,统一规划,重点部署;全员参与,分级负责;完善制度,严抓落实,构建网络信息安全的综合防御体系。
第二章组织领导与岗位职责第五条本单位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是本单位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本单位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安全制度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审议以及其他重大事项的决策,并负责对本单位成员企业的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各单位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是本单位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对本单位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第七条各级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应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各级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是本级单位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实施机构,应设置安全主管、安全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系统管理员、计算机管理员等专业岗位,主要负责管理制度制定、专业人员管理、安全教育与培训、日常维护与安全事件处置等工作。
第八条安全主管职责:1、负责组织协调各专业岗位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有关日常工作,并负责建立协调与内外部相关部门及机构的沟通联系;2、负责定期组织全面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现有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性、安全配置与安全策略的一致性、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等;3、负责定期对安全管理员等专业岗位人员进行考核,并向上级领导汇报考核情况。
第九条安全管理员负责网络信息安全日常工作的落实,由专人负责,具体职责有:1、负责定期对网络设备、信息系统及办公计算机的日常运行、系统漏洞和数据备份等情况进行安全检查,汇总安全检查数据,形成安全检查报告,并对安全检查结果进行通报;2、负责对网络边界设备、网络管理设备、防病毒软件、防恶意代码软件的日常监控和管理,对异常情况及时分析处理,并形成书面记录和处理报告;3、负责对网络和系统用户进行安全意识教育,负责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和相关安全技术培训;4、负责对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响应,在处理过程中分析和鉴定事件产生的原因,收集证据,记录处理过程,总结经验教训I,制定防止再次发生的补救措施,对过程形成的所有文件和记录妥善保存;5、负责对安全审计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我国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网络信息运营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所有网络信息用户。
第三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维护网络空间秩序,防止网络犯罪行为,保障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第四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责任明确、分工协作;技术与管理相结合;依法行政、加强监管。
第二章网络信息安全责任第五条网络运营者是网络信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当依法履行网络信息安全义务,保障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第六条网络运营者应当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网络信息安全责任,设置网络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第七条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网络信息内容的管理,防止网络犯罪行为,及时处理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消除安全隐患。
第八条网络运营者应当依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损毁或者篡改。
第三章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第九条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保障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主要包括:(一)采取加密、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安全审计等技术措施,保护网络信息系统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二)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防止网络攻击、网络入侵、网络病毒等网络安全事件;(三)定期检查网络信息系统,及时发现并修复安全隐患;(四)加强网络信息系统运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络故障。
第十条网络运营者应当定期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确定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制定相应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第四章网络信息安全法律义务第十一条网络运营者应当依法履行网络信息安全法律义务,主要包括:(一)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政策,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二)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网络信息安全责任;(三)采取网络安全技术措施,保障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四)及时处理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消除安全隐患;(五)依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1
XXXX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XXXX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保证XXXX各种信息系统良好运行,确保党和国家以及学校、XXXX的各种机密信息不泄露,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的网络信息包括:互联网系统、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XXXX所属的各种收费管理系统。
第三条XXXX根据工作需要,设置相应的专职或兼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简称网管员。
第四条网管员应尽可能参加相应的培训,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
第五条网管员应随时检查及维护网络信息设备,如计算机、UPS 电源、空调等,严防火灾、被盗等事故发生;
第六条网管员要认真学习国家保密法,确保党和国家的机密不泄露。
第七条网管员必须保管好XXXX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登录账号,不得将账号告诉他人。
第八条实行网络信息发布审批制。
凡XXXX通过网络信息渠道公开发布的一切信息,必须经XXXX党支部书记或XXXX 总经理签发后由网管员亲自发布。
第九条严禁任何人通过网络发布下列信息:
(一)涉及党和国家机密的相关文件及资料;
(二)涉及学校及XXXX秘密的相关文件或资料;
(三)未经审核的信息或消息来源不明或未经证实的各类信息;
(四)非法教义、非法组织等的各种信息;
(五)淫秽、色情文字、图片、视频;
(六)其他法律法规禁止的各种信息。
第十条本规定适用于XXXX所有干部职工,凡违反本规定造成党和国家机密泄露,给学校及XXXX造成不良影响的,将视情况追求当事人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第十一条本制度从公布之日起实施。
二零一四年九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