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韦伯与音乐剧

合集下载

韦伯音乐剧的音乐艺术特征

韦伯音乐剧的音乐艺术特征

韦伯音乐剧的音乐艺术特征1、韦伯音乐剧创始人介绍韦伯音乐剧的创始人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

出生于1948年英国伦敦的一个音乐世家。

父亲当时是皇家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母亲是小提琴家,祖父是男高音歌唱家,弟弟是名大提琴家,姨妈是话剧演员。

11岁的时候第一次走进剧场后,回到家自己就做了一个剧场的小模型。

16岁时获得牛津大学奖学金。

第二年便进入牛津大学莫德莲学院,在校读了一年左右就辍学。

在校期间他与蒂姆?莱斯相识,后来两人合作共同创作了《约瑟夫和神奇梦幻彩衣》、《巨星基督》、《艾薇塔》等音乐剧。

其中《艾薇塔》被当时的戏剧专家们认为很有可能被永久流传的作品。

2、韦伯音乐剧的特点2.1表现手法具有多样性。

在音乐创作手法上,韦伯将民间的、古典的、流行的手法兼容取精,在乐器上将交响乐与电声乐等融为一体,在声乐上美声与通俗唱法同台演唱。

韦伯把音乐剧最大可能的简化故事情节,能够让观众一目了然。

不仅效果得到大程度的享受,能让观众彻底放松下来,并且寓意深刻。

比如《猫》的表现手法,第一段就用现代管弦乐手法,在众多半音音调组成的不协和音响的背景之上,奏出由电声乐演奏的无调性的旋律,这样新颖创新的漫画式的手法准确刻画出了“非人的”猫的世界,给观众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比如《鲍里斯――戈杜诺夫》里的“说书人”所表现的活泼,幽默的情趣。

在韦伯的音乐表现手法里,像以上例句中这样?然不同的风格随处可见,举不胜多。

2.2音乐风格与手法的独特性。

我们都知道音乐风格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而对于韦伯音乐的风格又有什么样的特色?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都知道以撕拉夫民族作曲家为主的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美国从二十世纪开始的流行音乐风格,还有德、奥作曲家的古典主义风格,这三种风格已雄霸乐坛,要想在乐坛有新颖的作品,让人能吸收新的音乐活水就很难了。

韦伯的出色之处是吸收了这三大主流的有益的东西,取其精华,去之糟粕,结合社会趋势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迎合了观众的喜爱,最终在欧美地区广泛流行。

安德鲁韦伯与音乐剧

安德鲁韦伯与音乐剧

音乐剧是世界近代音乐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现代音乐剧是从美国发展兴起的,继美国之后,英国也成为大量优秀音乐剧的摇篮,尤其是著名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天才创作,极大地推动了音乐剧的发展,并开创了音乐剧的新纪元(一)音乐剧的概述经过19世纪中叶之后半个多世纪的多方位的探索,音乐剧逐步求得了音乐、舞蹈、戏剧的结合。

在20世纪二十年代,音乐剧处于小歌剧时代,同时出现了一种新的演出形式,即娱乐性的时事讽刺剧(RENUE)。

20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受欧洲轻歌舞剧和爵士音乐的影响,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百老汇音乐剧经典剧目,如《俄克拉荷马》(1943年)、《窕窈淑女》(1956年)、《西区故事》(1957年)、《屋顶上的提琴手》等。

至此,美国音乐剧达到了一个商业和艺术创作上的繁荣期。

20世纪六十年代,“甲壳虫”和摇滚乐由英国冲向世界,到了七八十年代,“音乐剧”的创作热潮转向伦敦,其中一个关键的人物就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现代音乐剧在今天国际市场上的走红。

英国创造了与美国风格大不相同的“音乐剧”,出现了一批英国“音乐剧”经典剧目,引起全世界的瞩目。

从此,音乐剧的创作中心也由美国的百老汇移至英国伦敦的西区。

韦伯的音乐剧开创了现代音乐剧的时代。

他在配器上也打破了管弦乐的严格限制,将电声乐器引入音乐剧,从而加强了它的时代感和表现力。

加之由于现代音响广播设备的更新和普及,许多音乐剧中脍炙人口的歌曲通过现代传播媒介手段,很快就风靡世界,成为全球流行歌曲,如《艾维塔》中的《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猫》中的《回忆》,在音乐会及平时街头广播中都常可听见,致使许多没有看过此剧的人也产生了一睹为快的期待。

《万世巨星耶稣基督》(1971年)、《艾维塔》(1976年)、《猫》(1981年)、《歌剧院的幽灵》(1986年)和《日落大道》(1993年)以及根据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创作的音乐剧《悲惨世界》(1980年)等,都成了世界各国竞相上演的保留剧目,它们在音乐和戏剧上都有了突破和飞跃。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艾薇塔》是由安德鲁·韦伯创作的一部音乐剧,该剧根据阿维塔尔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

这个故事讲述了阿维塔尔·佩伊妮(Avita Peron)的生活和政治事业。

以下是《艾薇塔》中一些主要人物的解读。

1. 阿维塔尔·佩伊妮(Evita Peron):阿维塔尔是阿根廷的第一夫人,她以其独特的魅力、决心和野心而闻名。

她是一个出身贫苦家庭的小姑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逐渐崭露头角,并最终嫁给了胡安·佩伊妮,成为阿根廷第一夫人。

阿维塔尔在政治舞台上展现了她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手腕,她致力于改善穷人的生活条件,但同时也被一些人视为独裁者。

阿维塔尔是一个复杂的形象,她既具有魅力和亲和力,又有野心和权力欲望。

2. 胡安·佩伊妮(Juan Peron):胡安是阿维塔尔的丈夫,也是阿根廷的总统。

他是一个反对贵族统治的政治家,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并对穷人的福利进行改革。

胡安与阿维塔尔有着复杂的关系,他对她的个人魅力和政治手腕深感吸引,因此倾向于支持她的事业。

在一些情况下,胡安也被描绘为阿维塔尔的配角。

3. 埃娃·佩隆(Eva Duarte):埃娃是阿维塔尔的本名,她是一个富有野心和决心的年轻女子。

在剧中,她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魅力和潜力,并以埃娃·佩隆的名义追求政治事业。

埃娃起初是一个模特和演员,但她很快发展成为一个全球知名的政治人物。

她以其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和演说技巧来帮助胡安赢得选举,之后成为阿根廷的第一夫人。

埃娃被描绘为一个崇高而充满激情的人物,但也有人认为她是一个虚伪和自私的人。

4. 切·格瓦拉(Che Guevara):切是一名革命领导人,他在剧中担任旁白和评论员的角色。

他对阿维塔尔和胡安的政治行为进行评论,并询问他们是否真的为了改善穷人的生活而行动。

切是一个具有反叛和怀疑精神的人物,他质疑阿维塔尔和胡安的动机和方式。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安德鲁·韦伯是英国著名的音乐剧作曲家,他的作品风靡全球,其中《艾薇塔》更是备受瞩目。

这部音乐剧根据阿根廷前第一夫人艾薇塔·佩隆的生平改编而成,讲述了她从贫穷的农村少女,成为阿根廷的第一夫人的传奇故事。

在这部音乐剧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角色,他们的表现让这部作品更加生动和深刻。

接下来,我们将对《艾薇塔》中的一些主要人物进行解读。

艾薇塔·佩隆作为这部音乐剧的主角,艾薇塔·佩隆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女性形象。

从小镇的贫穷家庭出发,她凭借着才华和野心,一步步走向成功。

艾薇塔的形象丰满而有力量,在艺术上、政治上和情感上都表现出了她的独立和坚韧。

而在她的内心深处,她又是一个对爱情和家庭充满渴望的女性。

在音乐剧中,艾薇塔的形象非常复杂,她的每一个行为都充满了矛盾和张力。

在《艾薇塔》中,艾薇塔被塑造成了一个时代的符号,她既是一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女性。

胡安·佩隆艾薇塔的丈夫胡安·佩隆是音乐剧中的另一个核心角色。

胡安是一个充满魅力和野心的政治家,他决心改变阿根廷的命运。

他在政治上的成功并没有给他的家庭和个人生活带来幸福。

在《艾薇塔》中,胡安的形象充满着许多矛盾和冲突。

他虽然是一个有着强烈政治野心的男人,但他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家庭和爱情的渴望。

胡安和艾薇塔之间的复杂情感关系是音乐剧中最令人难忘的一部分,他们之间的相爱相杀让整个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切·格瓦拉切·格瓦拉是音乐剧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他是一个具有强烈政治信仰的革命者。

在音乐剧中,切·格瓦拉是一个关键性的角色,他代表了阿根廷人民对于社会变革的渴望和对革命者的信任。

切·格瓦拉的形象充满了理想主义和革命热情,他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改变了整个阿根廷社会。

在《艾薇塔》中,切·格瓦拉与艾薇塔和胡安之间的政治对立和人性冲突,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安德鲁·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音乐剧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受全球观众的热爱和追捧。

他的音乐剧作品《艾薇塔》(Evita)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音乐剧以阿根廷政治家伊娃·佩隆(Eva Perón)的生平为背景,成功地展示了她所经历的悲欢离合和政治上的崛起。

本文将从主要人物角度对《艾薇塔》中的人物进行解读,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部音乐剧的魅力。

伊娃·佩隆(Eva Perón)伊娃·佩隆是《艾薇塔》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整部音乐剧围绕着她的生平展开。

伊娃·佩隆从一个贫穷的农村少女成长为阿根廷第一夫人,她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毅力,成功地攀上了政治的高峰。

在音乐剧中,她被描绘成一个野心勃勃、机智狡猾的女人,她不断地挑战传统的社会观念,她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命运。

伊娃·佩隆的形象既光辉又复杂,她的坚韧与顽强一直是这部音乐剧最吸引人的部分之一。

在音乐剧中,伊娃·佩隆的形象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性化特征,她的内心矛盾和情感纠葛都被深刻地展现出来。

她渴望得到人们的爱和尊重,同时又面临着来自政敌和媒体的攻击。

她的形象中有着无尽的野心和渴望,也有着深沉的孤独和无助。

这种多面性让伊娃·佩隆成为了一个极具魅力和复杂性的角色,她的形象让观众对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情感上的联系。

在音乐剧的剧情中,伊娃·佩隆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

从最初的贫穷少女到最后的政治权力的巅峰,她的一生注定了与一般人不同。

她的形象不仅展现了一个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奋斗和挣扎,也体现了一个人在权力面前的内心挣扎和抉择。

伊娃·佩隆这个角色的深度和丰富性让她成为了《艾薇塔》音乐剧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角色之一。

胡安·佩隆是伊娃·佩隆的丈夫,也是阿根廷的总统。

安德鲁韦伯与他的音乐剧

安德鲁韦伯与他的音乐剧

安德鲁韦伯与他的音乐剧安德鲁韦伯与他的音乐剧《歌剧魅影》生平及作品:安德鲁·劳埃德·韦伯1948年3月22日生于英国南肯辛顿的音乐世家,祖父是优秀的男高音,父亲是英国伦敦音乐专校的校长、知名风琴演奏家,母亲是小提琴家,姨妈是剧院演员,弟弟是著名大提琴手……韦伯从小受到音乐熏陶,7岁开始作曲,姨妈带领他进入剧院,令他从小就领略了舞台的魅力,11岁时韦伯用积木和纸板盖了一个玩具剧院,而他为这个玩具剧院谱写的作品,后来还曾用在音乐剧《爱的观点》中。

韦伯16岁获得牛津大学奖学金,19岁进入皇家音乐学院学习管弦乐编曲。

在此期间他认识了词作家蒂姆·莱斯(TimRice),展开多年合作。

他们的成名作是1967年创作的《约瑟夫和神奇彩衣》,1968年在伦敦的学校上演,后又在伦敦西区剧院上演,并在1972年的全国性电视节目中播出。

20世纪70年代早期,韦伯还曾为英国电影《侦探》和《奥他萨纵队》谱曲。

不久他与蒂姆·莱斯合写《耶稣基督巨星》,l971年在纽约上演,获7项托尼奖。

1973年,该剧被拍成电影。

他们最后一次合作是《艾薇塔》,这部作品于1981年在百老汇上演。

20世纪80年代,韦伯陆续写出了《猫》《星光列车》《歌剧魅影》《日落大道》《微风轻哨》等作品,其中《猫》是第二次没有蒂姆·莱斯参与的音乐剧,忆莲·佩姬和莎拉·布莱曼都参加了演出,《猫》的首演即获得了成功,后来还成为英国、美国的常青音乐剧之首。

后来韦伯成为惟一一位有三部作品同时在伦敦西区以及百老汇上演的音乐剧作曲家。

1983年韦伯制作了戏剧《卓越人物将它赶走》,l984年与理查德·斯蒂尔格合作创作《星光列车》。

随后他在伦敦皇家歌剧院制作了《被雇的人》《把你的嗓音借给我》与理查德·罗杰斯、劳伦茨·哈特合作《足尖上》,并成为该剧院的所有者。

1992年韦伯创作《日落大道》,1993年7月12日在伦敦上演。

安德鲁_劳埃德_韦伯的音乐创作(1)

安德鲁_劳埃德_韦伯的音乐创作(1)

THE WORLD OF MUSIC大师名曲 提起音乐剧《猫》,可以说是无人不知,创造这个音乐神话的人正是当代音乐剧大师,英国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

这位声名显赫的音乐家身上有许多耀眼的光环,他曾四次获得托尼奖、四次Drama Desk奖、三次葛莱美奖以及五次劳伦斯・奥利弗奖。

他的《猫》更是成为世界上演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音乐剧。

正如这部音乐剧宣传海报上所写着的“Now And Forever”——现在和永远,这也许是它经典地位的最好表达,它会续写自己的神话,吸引更多的观众。

大家熟知的《猫》剧只是韦伯众多音乐剧作品中的一部,他还有很多的作品如《耶稣基督超级巨星》、《星光快车》、《歌剧院的幽灵》、《海风呼啸》、《艾薇塔》,及2002年夏最新的一部作品《孟买之梦》等。

他开创了一个音乐剧的新时代,用他独特的音乐语言诠释着他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

音乐剧四大经典名作中竟有两部都是他创作的,无论是剧中气势辉宏的交响乐乐段还是温柔倾诉的优美旋律都深深打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

韦伯音乐剧中的音乐创作有什么特点,他何以吸引那么多的观众呢? 让我们从音乐主题的选择、整体性、旋律性、戏剧性、多样性等几个宏观的方面来看韦伯音乐创作的特点: 一、主题的选择 韦伯的音乐剧创作非常注重题材的选择,他喜欢选择一些具有严肃的社会意义、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引起人们内心普遍共鸣的主题。

因为这样的主题极具戏剧性、冲突性;因此,他的音乐创作有很大的空间和自由度把戏剧性的剧情用音乐连接起来。

比如在他早期的一部作品《耶稣基督超级巨星》中,音乐剧取材于耶稣的生平事迹,对经文、人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心理探索,着力于民众与个人责任感之间的冲突与摩擦。

在音乐方面,韦伯创新的将严肃的宗教故事和前卫的摇滚音乐结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一部艺术表现非常大胆、思想性也极为深刻的作品,这也是他的第一次重大尝试。

而《艾薇塔 》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奇妙的混合体、一个超越平凡人生活的女性,如何从一个平民成为了总统夫人,这个充满传奇的灰姑娘的故事,一下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1948年生于英国伦敦的索斯堪辛顿的一个音乐世家。

他的父亲是皇家音乐学院钢琴教授,母亲是小提琴家,祖父是男高音歌唱家,弟弟是当今颇有声望的大提琴家。

他的姨妈则是话剧演员。

11岁时这位姨妈带他第一次走进剧场,他回家后自己做了一个剧场小模型,这也许是他日后投身戏剧的预兆吧。

据说,韦伯七岁便能作曲,但他小时的志向却是当历史学家。

他在16岁时获得牛津大学奖学金。

翌年入该校莫德莲学院。

但只读了一年即辍学。

他在学校时结识了蒂姆•莱斯,两人开始合作。

离开牛津后,他们取材《圣经》创作了音乐剧《约瑟夫和神奇梦幻彩衣》(Joseph and the Amazing Technicolor Dreamcoat),1968年先在伦敦一所学校作为业余演出推出,后来竟然登上了英国商业戏剧的大本营“西区”的舞台,一炮走红,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两人的合作堪称珠联璧合,一个作曲,一个填词编剧,他们趁着胜利东风,再一次借用圣经题材,合写了《巨星基督》(.Jesus Christ Superstar),1971年在纽约上演,获多项托尼奖。

1973年,该剧被拍成电影。

1974年他同英语世界最受欢迎的喜剧家艾伦•埃克伯恩合作创作了《向吉维斯起誓》。

1976年又与蒂姆•莱斯创作了以阿根廷贝隆夫人生平为题材的《艾微塔》(Evita),这出音乐剧被一些严肃戏剧专家认为是韦伯最有可能永久流传的作品。

此次将同韦伯伊一同来华演示韦伯音乐剧的埃琳•佩姬,正是以饰演该剧主角皮隆夫人而扬名英美的。

《艾微塔》(Evita)是韦伯和杰出的编剧和词作者莱斯的最后合作。

安德鲁劳伊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1948年3月22日生于英国南肯辛顿的音乐世家,祖父是优秀的男高音,父亲是英国伦敦音乐专校的校长、知名风琴演奏家,母亲是小提琴家,姨妈是剧院演员,弟弟是著名大提琴手……韦伯从小受到音乐熏陶,7岁开始作曲,姨妈带领他进入剧院,令他从小就领略了舞台的魅力,11岁时韦伯用积木和纸板盖了一个玩具剧院,而他为这个玩具剧院谱写的作品,后来还曾用在音乐剧《爱的观点》中。

安德鲁韦伯与他的音乐剧

安德鲁韦伯与他的音乐剧

安德鲁韦伯与他的音乐剧《歌剧魅影》生平及作品:安德鲁·劳埃德·韦伯1948年3月22日生于英国南肯辛顿的音乐世家,祖父是优秀的男高音,父亲是英国伦敦音乐专校的校长、知名风琴演奏家,母亲是小提琴家,姨妈是剧院演员,弟弟是著名大提琴手……韦伯从小受到音乐熏陶,7岁开始作曲,姨妈带领他进入剧院,令他从小就领略了舞台的魅力,11岁时韦伯用积木和纸板盖了一个玩具剧院,而他为这个玩具剧院谱写的作品,后来还曾用在音乐剧《爱的观点》中。

韦伯16岁获得牛津大学奖学金,19岁进入皇家音乐学院学习管弦乐编曲。

在此期间他认识了词作家蒂姆·莱斯(TimRice),展开多年合作。

他们的成名作是1967年创作的《约瑟夫和神奇彩衣》,1968年在伦敦的学校上演,后又在伦敦西区剧院上演,并在1972年的全国性电视节目中播出。

20世纪70年代早期,韦伯还曾为英国电影《侦探》和《奥他萨纵队》谱曲。

不久他与蒂姆·莱斯合写《耶稣基督巨星》,l971年在纽约上演,获7项托尼奖。

1973年,该剧被拍成电影。

他们最后一次合作是《艾薇塔》,这部作品于1981年在百老汇上演。

20世纪80年代,韦伯陆续写出了《猫》《星光列车》《歌剧魅影》《日落大道》《微风轻哨》等作品,其中《猫》是第二次没有蒂姆·莱斯参与的音乐剧,忆莲·佩姬和莎拉·布莱曼都参加了演出,《猫》的首演即获得了成功,后来还成为英国、美国的常青音乐剧之首。

后来韦伯成为惟一一位有三部作品同时在伦敦西区以及百老汇上演的音乐剧作曲家。

1983年韦伯制作了戏剧《卓越人物将它赶走》,l984年与理查德·斯蒂尔格合作创作《星光列车》。

随后他在伦敦皇家歌剧院制作了《被雇的人》《把你的嗓音借给我》与理查德·罗杰斯、劳伦茨·哈特合作《足尖上》,并成为该剧院的所有者。

1992年韦伯创作《日落大道》,1993年7月12日在伦敦上演。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艾薇塔》是由安德鲁·韦伯创作的一部音乐剧,讲述了名叫艾薇塔的女孩在19世纪意大利贫穷的南部小镇上经历的故事。

这部音乐剧中展现了各种丰富多样的人物,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以下是对一些重要角色的解读。

1. 艾薇塔(Aveita)艾薇塔是这部音乐剧的主人公,一个善良、憧憬着自由的年轻女孩。

她生活在贫穷的小镇上,向往着大城市的繁华和自由,梦想成为一个歌剧女高音。

她坚强勇敢,不屈不挠地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同时也体现出一种对爱情的无私追求和对家人的深情厚意。

2. 贝皮诺(Bepino)贝皮诺是艾薇塔的弟弟,一个天真可爱而聪明的小男孩。

他与姐姐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姐姐的梦想充满了理解和支持。

贝皮诺是一个关键角色,他的存在使得艾薇塔更加坚定了追求自己梦想的决心。

3. 洛瑞洛瑞是音乐剧中的反派角色,一个心机深重且阴险狡诈的男人。

他是一个名声狼藉的音乐制作人,以及一名毒贩。

他利用艾薇塔的梦想,以及对她的承诺,使她堕入黑暗的深渊。

洛瑞的出现使得剧情变得扑朔迷离,更加悬念迭起。

4. 卡梅拉(Camella)卡梅拉是艾薇塔在小镇上的朋友,她是一个追求平凡幸福的女孩。

卡梅拉是一个丰满、善良、乐观向上的角色,她和艾薇塔的友谊也是整个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卡梅拉通过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态度,传递出一种勇敢追求幸福的信念。

5. 加布里埃尔神父(Father Gabrielle)加布里埃尔神父是小镇上的一位善良和仁慈的牧师。

他是一个关键的角色,通过他和艾薇塔的对话和互动,揭示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救赎的力量。

加布里埃尔神父在剧中扮演了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他的存在和言语鼓励了艾薇塔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

音乐剧《剧院魅影》歌曲《音乐天使》中“简单”的有效手段

音乐剧《剧院魅影》歌曲《音乐天使》中“简单”的有效手段

《剧院魅影》是英国音乐剧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音乐剧之一,改编自法国作家加斯东·勒鲁的同名哥特式爱情小部剧中共有22首歌曲, 令人印象深刻、朗朗上口的唱段不乏其数,例如《想想我》《音乐天使》《夜的音乐》《剧院魅影》等, 《音乐天使》文 / 凌 英音乐剧《剧院魅影》歌曲《音乐天使》中“简单”的有效手段〔摘 要〕《剧院魅影》是英国音乐剧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音乐剧之一,改编自法国作家加斯东·勒鲁的同名哥特式爱情小说。

与《西贡小姐》《猫》《悲惨世界》并称为世界四大音乐剧。

韦伯在多方面运用“简单”的方式创造出了通俗易懂并具戏剧性的音乐剧歌曲,这是成就这部作品巨大成功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剧院魅影;音乐天使;音乐剧艺术漫谈35音乐世界一、旋律的简单重复韦伯每一部音乐剧中都有令观众久久不能释怀的优美主题旋律,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旋律简单、节奏规整、曲式规整、发展手法简单,重复多次的旋律萦绕在观众的耳朵里,正因为如此,这才使得观众牢牢记住,印象深刻。

谱例1:《音乐天使》A段旋律谱例2:《音乐天使》B段旋律《音乐天使》有A、B 两段,都为4+4平行、方整的单一调性乐段,A段两个乐句为重复的关系,B段两个乐句为变化重复的关系;将A、B 两段简单重复一遍后,A 段变换调性再次重复一遍,形成单三部五部的曲式结构,也就是说这首歌曲韦伯只写了8个小节就基本大功告成,足以体现其对于音乐材料的充分运用以及对结构架构的把握能力。

一部好的音乐剧作品能被记住,大都是因为这部作品里包含着几首经典的歌曲。

好的旋律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让听众记住这些好的旋律,所以韦伯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重复、重复、再重复让大众记住这首歌曲。

二、曲式的简单反复该曲采用单三部五部的曲式结构,本质是在单三部的基础上让中段和再现段反复一次,在本身乐句重复的基础上,乐段又进行了反复,给人以更加深刻的印象。

《歌剧魅影》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

《歌剧魅影》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

《歌剧魅影》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歌剧魅影》是一部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的音乐剧,于1986年首次在伦敦上演。

该音乐剧以法国巴黎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一个神秘的魅影在歌剧院中肆虐的故事。

《歌剧魅影》在音乐、剧情、舞美等方面都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表现特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而《歌剧魅影》的音乐被广泛认为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最为杰出的创作之一。

音乐剧以歌剧院为背景,充分展现了歌剧的气势和华丽。

《歌剧魅影》中的音乐无疑是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它不仅突破了传统音乐剧的模式,而且在音乐语言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音乐剧中的旋律优美动人,歌曲既抒情又富有戏剧性,能够完美地搭配剧情的发展,在推动情节的同时也令人沉浸其中。

“音乐之夜”中的《如梦幻似真》、魔鬼般的《点灯者之歌》、美妙动听的《夜行人》等歌曲无一不展现出了作曲家的卓越才华。

在音乐的编曲上,《歌剧魅影》也采用了各种交响乐器,如弦乐器、铜管乐器、木管乐器等,使音乐剧的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音乐剧还利用了合唱、重唱等形式,将角色之间的情感冲突以及戏剧情节的发展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音乐,观众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剧中角色的内心世界,音乐本身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使得整个音乐剧更加生动、动人。

除了音乐之外,《歌剧魅影》的剧情设定和表演形式也极具艺术表现的特征。

剧情上,音乐剧以悬念和神秘感为主线,通过魅影与克里斯汀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魅影的暴行,呈现了浓厚的戏剧张力和情感冲突。

剧中角色塑造鲜明,包括魅影这一神秘的角色,他的复杂性和内心矛盾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魅影与克里斯汀之间的感情交织也使得剧情更加具有戏剧性和感染力。

音乐剧中的舞台设计、服装和灯光等方面也展现了艺术的表现特征。

舞台设计上,《歌剧魅影》充分展现了法国巴黎歌剧院的豪华和神秘。

舞台上的各种布景、道具、建筑等都使得整个舞台具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戏剧张力。

浅析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对英国音乐剧产业的贡献及影响

浅析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对英国音乐剧产业的贡献及影响

025[摘 要]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对音乐剧的贡献并不局限于作曲家的身份,在进行音乐创作的同时,韦伯化身投资人、企业家、公益人、教育者、版权方等多重身份,推动了英国音乐剧行业的发展。

韦伯创作的系列作品以其深厚的艺术性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和极大的收益,而其应用的运营模式不仅帮助英国伦敦西区在英美音乐剧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在国际音乐剧交锋中提升了核心竞争力,更是通过融资投资、教育扶持和传播保护,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出人才,全方位带动了英国乃至国际音乐剧行业的发展和扩张。

[关 键 词]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音乐剧创作;融资投资;教育扶持浅析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对英国音乐剧产业的贡献及影响杨沁恬一、艺术创作(一)作曲家出身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和他的音乐创作先后受到古典音乐风格与20世纪初美国音乐剧的深厚影响。

1948年,韦伯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家庭成员中不乏歌唱家、管风琴家和小提琴家之辈,在古典乐的洗礼下,幼年的韦伯受到普契尼歌剧《托斯卡》的启迪,7岁时开始尝试谱曲,11岁便独立完成了人生中第一部完整作品的创作。

韦伯的探索精神引领他走上了兼容并包的传奇之路。

在皇家音乐学院求学时,韦伯接触到美国音乐剧,并受到百老汇作曲家理查德·查尔斯·罗杰斯及其作品《南太平洋》的启迪,音乐风格上将古典音乐风格与百老汇歌舞风格相结合,同时融入20世纪60年代盛行的流行与摇滚音乐元素。

在创作中,韦伯不断积累和尝试,将不同体裁与不同文化来源的音乐融合在一起。

因此,他的作品中呈现出多元化的音乐风格:古典、摇滚、乡村、布鲁斯、教会音乐、圣歌等。

(二)伦敦西区与纽约百老汇的交锋1908年,查尔斯·温德姆爵士联合伦敦市中心的各剧院成立了伦敦剧院协会(Society Of London Theatres,简称SOLT),成为英国音乐剧行业中最重要的联盟性官方组织,并承担演出的推广宣传、剧院的日常运营管理及行业规范监督工作。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艾薇塔》是一部由安德鲁·韦伯创作的音乐剧,讲述了阿根廷第一夫人艾薇塔·佩隆的一生。

这部音乐剧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表现了艾薇塔从一个贫穷而雄心勃勃的女孩成长为一个具有政治影响力的强大女性的过程。

在这部音乐剧中,许多角色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体验。

在本文中,将对《艾薇塔》中的几个重要角色进行解读,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体验,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部音乐剧。

让我们来看看主角艾薇塔·佩隆。

艾薇塔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女性,她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演员,并不停地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艾薇塔展现出了她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成名后,艾薇塔遇到了胡安·佩隆,从他那里获取了更大的权力和政治影响力。

尽管她嫁给了胡安并成为阿根廷的第一夫人,她依然没有停下她的政治斗争,而是利用自己的地位推动了一系列社会改革。

艾薇塔具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服输的精神,她不断地努力争取自己的权利,她的坚持和执着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另一个重要角色是艾薇塔的丈夫胡安·佩隆。

胡安是一个典型的政治家,他具有出色的演说才能和领导能力,以及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

他的政治生涯也充满了争议,他在追求权力和地位的过程中经常采取强硬手段,甚至与反对者进行暴力冲突。

在与艾薇塔结婚后,胡安的政治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他也开始在政治上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他的抱负和权力渴望也导致了他与艾薇塔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关系破裂。

胡安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他的光辉和阴暗两面都展现出了他的深刻性格和情感体验。

除了艾薇塔和胡安,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角色。

其中一个是切·格瓦拉,他是一位革命者和社会主义者,深受艾薇塔的影响和启发。

他在音乐剧中被塑造成一个理想主义者和为真正的社会平等而奋斗的英雄。

另一个重要的角色是艾薇塔的情人,他在音乐剧中被描绘成一个对艾薇塔有深厚感情的男人,尽管他在政治上与艾薇塔有所不同,但他对艾薇塔的爱和支持始终如一。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安德鲁·韦伯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音乐剧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剧作品风靡全球,深受观众喜爱。

他的音乐剧《艾薇塔》更是备受瞩目,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音乐剧通过深刻的人物塑造和感人的故事情节,表现了其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深入人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艾薇塔》中的一些主要人物进行解读,探讨他们在剧中的性格、情感和成长。

主要人物艾薇塔(Eva Perón)——音乐剧的女主角,剧中的灵魂人物胡安·埃尔南德斯(Juan Perón)——阿根廷总统,艾薇塔的丈夫切·(Che)——故事的旁白,也是主要的反角色玛格丽特·瓦利代斯(Magaldi)——艾薇塔的第一个情人佛里达(Perón's mistress)——总统的情妇这些人物在音乐剧中各自扮演不同角色,彰显出不同的性格、情感和成长。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人物进行具体解读,分析他们在音乐剧中的角色定位和表现。

艾薇塔是这部音乐剧的女主角,她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女孩,却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才华,最终嫁给了阿根廷总统胡安·埃尔南德斯,成为了阿根廷的第一夫人。

艾薇塔的形象在音乐剧中展现了她的坚韧不拔和不畏艰难的性格特点,她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权利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毅力和坚定。

艾薇塔也有着人性的柔情和善良,她对于贫苦人民的关怀和援助,使她成为了人民心中的女神。

在音乐剧中,艾薇塔的形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她的成长和变化也为整个剧情增添了许多戏剧性和感人的色彩。

胡安·埃尔南德斯是阿根廷的总统,同时也是艾薇塔的丈夫。

在音乐剧中,胡安的形象展现了一个政治家的冷静和果决,他对于国家和权力的追求,使他成为了一个强大而严格的领袖。

在与艾薇塔的关系中,胡安的形象也逐渐展现了他的柔情和温暖,他对于艾薇塔的爱与宠爱,使他的性格显得更加丰富和立体。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艾薇塔》是一部由安德鲁·韦伯创作的音乐剧,讲述了一个被神秘的疾病所困扰的女孩——艾薇塔和她的家人和爱人们之间的亲情、爱情、背叛和自我救赎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呈现出了人性的各种面貌。

以下是对几个重要人物的解读:1. 艾薇塔艾薇塔是这个故事的核心人物,她的疾病既象征着死亡的阴影,又是对生命的强烈追求和对爱情的期许。

在受到命运的打击后,她没有自我放逐,而是选择了自我救赎,努力去寻找生命中的另一种可能。

她的音乐天赋和执着的追求使她成为了一位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她符合现代女性的形象。

2. 蒂抹蒂抹是艾薇塔的父亲,他经历了家庭的分裂和儿子的死亡,对于家庭的责任和对爱的关注做出了重新的评估。

尽管他一开始对艾薇塔的音乐爱好不以为然,但最后他还是接纳了自己女儿的选择,成为了她的支持者。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找回了对爱的信仰和对家庭的责任,虽然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父亲形象不够普及,但他仍然是个有深度的形象。

3. 珍妮特珍妮特是艾薇塔的母亲,她经历了丈夫和儿子的死亡和女儿的疾病,而且还背负着过去的罪恶感。

在故事中,她对自己的责任感和对女儿的爱都表现得很深刻,但与此同时,她又在无意中伤害了女儿的感情。

她的形象将母亲的爱、责任和自我救赎融入在一起,成为故事的另一个核心。

4. 弗兰科弗兰科是艾薇塔的男朋友,他爱着艾薇塔,但在爱情和职业之间,他选择了前者。

他的形象使故事更具现代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爱情与现实之间的挣扎。

在这个故事中,安德鲁·韦伯深刻探讨了家庭、爱情、职业和自我救赎等主题,他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不同面貌,也教给我们如何去面对与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境。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艾薇塔》是由安德鲁·韦伯创作的音乐剧,讲述了19世纪末英国社会中的上层阶级与贫寒阶级之间的旷世爱情故事。

以下是对《艾薇塔》中几个主要人物的解读。

1. 艾薇塔·希尔顿(Avida Hope):故事的女主角,是一个聪明、独立、坚强的女性。

她出生于贫寒的家庭,但有着追求梦想的渴望和勇气。

艾薇塔具有极富的艺术天赋,擅长绘画和音乐,但在父亲的逝世后,她被迫放弃了追求艺术的梦想,成为了一名芭蕾舞演员。

她的坚持和努力让她最终成功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梦想,并用自己的才华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和周围的人。

2. 艾尔弗雷德·方济各·Đoseps(Alfredo Foscari):艾薇塔的丈夫,是一个富家公子。

艾尔弗雷德迷恋艺术,对艺术家抱有崇拜之情。

他深深爱着艾薇塔,为了她放弃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家族的期望。

他的爱与痴迷逐渐变质为控制和依赖,最终导致了他和艾薇塔的分离。

3. 奥古斯塔·哈尔哈特(Augusta Hopkins):艾尔弗雷德的姐姐,是一个丑陋而图谋不轨的女人。

她对弟弟的事务过分干涉,试图掌控他的生活。

奥古斯塔表面上装作是关心弟弟的艾薇塔,但实际上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她曾试图将艾薇塔从弟弟身边撤离,最终导致了艾薇塔与弟弟的分离和痛苦。

4. 塞西尔·韦伯(Cecil Webber):是艾尔弗雷德和奥古斯塔的父亲,也是一个富有的商人。

他是一个保守而传统的人,对儿子的婚姻和社会地位有着严格的要求。

他不赞成儿子和艾薇塔的婚姻,并试图通过干预他们的关系来掌控儿子的生活。

5. 阿尔贝塔(Alberta):艾薇塔的母亲,是一个疲惫不堪的妇女。

她曾是一个坚强的女性,但在丈夫去世后,艾薇塔以外的事情完全都不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

她同意了弗利特的建议,为了能够让女儿在舞台上发光而放弃了她自己的生活。

但她最终后悔了她的决定,意识到她已经错过了很多东西。

安德鲁洛伊韦伯和

安德鲁洛伊韦伯和

• 第二年的5月8日, 版《艾薇塔》也在洛杉矶的帐 篷剧场开演。公演九周后,该剧搬到三藩市的奥 菲姆剧院演出了七周,然后,就直接进军纽约百 老汇。《艾薇塔》在百老汇一炮而红,它不仅获 得了当年百老汇音乐剧界的大量奖项,之后几年 里,《艾薇塔》一直是百老汇常驻剧目。
Characters
Madonna as Evita (Eva Peron)
Evita
Background Information
• 安德鲁·洛伊·韦伯和 蒂姆·莱斯(Tim Rice)从1974年 就已经开始着手编写《艾薇塔》。1976年,该剧的 第一张唱片正式发行。1978年6月21日,音乐剧 《艾薇塔》第一次在伦敦的爱德华王子剧院 (Prince Edward Theatre) 公演。《艾薇塔》获得了很多奖项, 包括比较重要的伦敦西头剧院奖 。
佩彻 M回a隆对阿do和 艾根n艾娃 廷na娃的 之讲态 后到度 ,现仍 艾状然 娃,保 把他持精的清 力统醒 全治, 部地他 投位冷 入不笑 到稳那 国,些 内她盲 政的目 事身仰 上体慕 ,状艾 引况娃 起下的 了降人 布,, 依但并 诺是且 斯艾质 埃娃问 利拒她 斯绝的 上接层受人病士魔的的不控满制和,讥她 讽决。定竞选副总统。 《A而n艾艾to薇 娃nio塔成B》功an在的d演百era说老s,汇和一她炮出而色红的,相它貌不,仅更获使得人了群当狂年热百欢老呼汇。音乐剧界的大量奖项,之后几年里,《艾薇塔》一直是百老汇常驻剧目。 as Evita
• 1爱息了9利打。52斯 断年的 了7月电 :2影 艾6日院娃。·看佩年电隆轻影,的的阿阿时根根,廷廷电的学影精生被神切突领在然袖布传,宜来去诺的世斯消 第1但 她。彻A彻艾的1回a艾a(a公a佩剧故艾 的”ssss99n二是把对点娃就阿娃E演隆情事娃就这47tJCECov38uv年 她佩 艾 出 的 职 根 创 九 用 简 在 的职 时hhna年年aiééitonaP的的 隆娃政野演廷建周艾介这野 演候((,6eBP月5对 的的府心说之了后娃里心 说,切 切r在aeo月2nr手 情态其在还后艾,的倒在 还她n))阿o1d8)n日力 妇度实佩要,娃该病回佩 要也e日根ra,量 从仍并隆热艾剧情到隆 热发·,廷佩s音远 他然没的烈娃搬来的 烈现1动隆9版第乐比 的保有就的把到暂就 的了3荡《4一剧,她住持像职庆精三时职庆自不年艾幕《一想 宅清艾演祝力藩转演 祝己安,薇艾个象 赶醒娃说会全市移说 会已的J塔u薇拥得 走,自一。部的国一 。经时n》i塔有大 ,他己晚投奥民晚 病n候也的》大, 迅冷所入菲的了,((11在一第量而 速笑说到姆注。99胡洛44间一宣且 地那的国剧意安66杉年年夜次传, 把些,内院力·佩矶66总在和她 自盲做政演。月月隆的会伦排的 己目了事出44上帐里敦场日日身 溶仰那上了校篷。的,))体 进慕么,七得得逐剧爱却也 佩艾多引周到到渐场德并不 隆娃帮起,了了在开华没允 的的助了然最最政演王有许 生人工布后大大坛。子对她 活,人依,的的地剧阿再 中并阶诺就满满位院根继 ,且级斯直足足上廷续 她质的埃接(P,,升经废 的问事利进ri成成,n济寝 招她情斯军c千千事e有忘 摇的。上纽上上实E好食 行层约d万万上w处的 为人百a的的,的工 激士老rd人人他机作 怒的汇T群群已h构, 了不。e聚聚经。a她 两满t集集被r已 个和e在在看)经 后讥公她 她好知来 讽演住住会道 终。。宅宅是自 生的的未己 对阳阳来快 她台台大要 不下下选死 利,,里了 的给给参。 敌她她选人了了人:一一中军个个的队比比一和给给个贵总总。族统统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
《艾薇塔》是一部由安德鲁·韦伯创作的音乐剧,它讲述了一个女孩艾薇塔的成长和
她对音乐的追求。

在这部音乐剧中,我们可以看到艾薇塔这个角色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困难,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艾薇塔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歌手,她的歌声很美,但她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认可。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继续不断努力提高自己,最终获得了众人的认可和赞赏。

这种自我奋斗和追求完美的精神使她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敬佩的人物。

在这个音乐剧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艾薇塔的父亲对她的成长和音乐事业起到了非常重
要的作用。

尽管他一开始并不认同艾薇塔对音乐的追求,但在艾薇塔不断努力的过程中,
他开始受到了感染,并开始支持她的梦想。

这种亲情的力量使得艾薇塔更加坚定了自己的
决心,也展现了家庭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另外,这个音乐剧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是艾薇塔的男友汤姆。

汤姆是一个非常
有才华的钢琴演奏家,他在艾薇塔成长的过程中给了她很多的帮助和鼓励。

但是,当汤姆
开始感受到压力和不安全感时,他开始不再支持艾薇塔的梦想,而选择了追求自己的事业。

这种情况使得艾薇塔感到非常失望和伤心,但她最终选择了坚守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迎合
别人的期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剧是世界近代音乐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现代音乐剧是从美国发展兴起的,继美国之后,英国也成为大量优秀音乐剧的摇篮,尤其是著名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天才创作,极大地推动了音乐剧的发展,并开创了音乐剧的新纪元(一)音乐剧的概述经过19世纪中叶之后半个多世纪的多方位的探索,音乐剧逐步求得了音乐、舞蹈、戏剧的结合。

在20世纪二十年代,音乐剧处于小歌剧时代,同时出现了一种新的演出形式,即娱乐性的时事讽刺剧(RENUE)。

20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受欧洲轻歌舞剧和爵士音乐的影响,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百老汇音乐剧经典剧目,如《俄克拉荷马》(1943年)、《窕窈淑女》(1956年)、《西区故事》(1957年)、《屋顶上的提琴手》等。

至此,美国音乐剧达到了一个商业和艺术创作上的繁荣期。

20世纪六十年代,“甲壳虫”和摇滚乐由英国冲向世界,到了七八十年代,“音乐剧”的创作热潮转向伦敦,其中一个关键的人物就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现代音乐剧在今天国际市场上的走红。

英国创造了与美国风格大不相同的“音乐剧”,出现了一批英国“音乐剧”经典剧目,引起全世界的瞩目。

从此,音乐剧的创作中心也由美国的百老汇移至英国伦敦的西区。

韦伯的音乐剧开创了现代音乐剧的时代。

他在配器上也打破了管弦乐的严格限制,将电声乐器引入音乐剧,从而加强了它的时代感和表现力。

加之由于现代音响广播设备的更新和普及,许多音乐剧中脍炙人口的歌曲通过现代传播媒介手段,很快就风靡世界,成为全球流行歌曲,如《艾维塔》中的《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猫》中的《回忆》,在音乐会及平时街头广播中都常可听见,致使许多没有看过此剧的人也产生了一睹为快的期待。

《万世巨星耶稣基督》(1971年)、《艾维塔》(1976年)、《猫》(1981年)、《歌剧院的幽灵》(1986年)和《日落大道》(1993年)以及根据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创作的音乐剧《悲惨世界》(1980年)等,都成了世界各国竞相上演的保留剧目,它们在音乐和戏剧上都有了突破和飞跃。

(二)现代音乐剧在艺术和商业上在全世界范围内成功的必然因素关于现代音乐剧的成功,媒体的报道和介绍早已汗牛充栋,毋需赘言。

然而关于它作品的成功因素有一个广泛的误解,或者具有片面性,不少人认为:韦伯的成功之处在于古典歌剧与现代舞台剧的融合,一方面将摇滚、爵士等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融入古典歌剧当中,令阳春白雪别添生趣;另一方面又保留了大量优美抒情的咏叹调式的唱腔,而这正是歌剧古典美的感人魅力所在。

这种误解的真正实质是对现代音乐剧的美学特征不够了解。

事实上,无论创作理念还是表现形式,韦伯的音乐剧与传统的古典歌剧完全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在两者之间有一道文化断层,而沟通这一断层的则是源自二战之后兴起的美国百老汇歌舞剧。

韦伯的作品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从形式上讲,他的音乐剧基本上体现了美国音乐剧载歌载舞的艺术风格。

从骨子里讲,这是百老汇式的。

但是作为一位受过正统音乐教育的“学院派”英国作曲家,韦伯又不甘于走罗杰斯和哈默斯坦的老路。

百老汇歌舞剧的商业法宝主要有三个:①豪华明星阵容;②模式化的群舞场面;③华丽的舞台效果。

韦伯的音乐剧在舞台表现形式上虽然继承了百老汇的衣钵¨并以现代科技手段加以发扬光大,但他的作品中表现的艺术主题常常使百老汇歌舞剧望尘莫及,不仅具有百老汇歌舞剧极少体现的先锋派精神,而且常常以大量适合于流行传唱的优美唱段取胜。

的确,音乐是音乐剧的主体。

韦伯有良好的古典音乐修养,但没有走艰涩高深的作曲曲风一路,选择的是通俗的、大众的形式:旋律动听上口,歌词明白流畅。

对旋律之美的追求,使韦伯赢得了“旋律大师”的美称。

正是这种追求,使韦伯的音乐剧超越了一般的百老汇喜歌剧,它喧闹而不失优雅,超越了流行音乐瞬息万变、稍纵即逝的文化特征,进入现代经典艺术的殿堂。

从舞台表演形式上看,韦伯的音乐剧不是古典歌剧的后裔,而是现代科技美学观念革命的产物。

以韦伯为首的英国艺术家和演出商摸索出了与传统美国音乐剧不同的生产方式,利用舞台机械和声光电方面新技术,制造出以往不敢设想的复杂多变、惊心动魄的舞台效果。

根据《纽约时报》报道中的描述,《歌剧院的幽灵》上演时,能让19世纪八十年代巴黎歌剧院瓦斯灯金色光晕中的观众席一瞬间又变幻为歌剧院楼顶、陵园,甚至于地下湖泊,湖中蜿蜒游走着一只无线电遥控的木舟。

台面设有96个暗门,无数道具从台侧平台移上舞台,此外还有一座宽36英尺的移动电梯悬在两座25英尺的塔楼间。

这一切当然离不开电脑和自动化技术。

可以说,以韦伯为首的英国音乐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专业水平。

他们将多年磨砺的技艺、严肃的工作态度、充沛的想象和丰厚的修养倾注在音乐剧这一商业戏剧样式上,这对于传统剧的改观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容易相见的。

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原因是韦伯深知版权对于一个作品而言意味着什么。

因而他专门成立了一个从事音乐剧制作推广运作、保护其版权的公司。

一个音乐剧的所有,包括剧本、音乐、灯光、舞美、音像出版等,都在其版权范围之内,并且公司为音乐剧制定了严格的演出标准,再加上对音乐、音响以及舞台美术等版权都有近乎苛刻的保护,演出质量能得到优质的保证,这样就刺激了票房收入。

我们可以发现。

现今流行的许多百老汇的音乐剧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录制过出录像带,但是音乐剧中的部分流行的唱段,却可以在街上买到它的钢琴谱和歌曲片段。

他在卖这些东西的同时也是在对整部音乐剧做宣传。

你要真正看到全剧,还是得买票到剧场去看。

而专业的演出公司,又保证了现场演出的原汁原味。

上海大剧院在成功引进音乐剧《猫》后,感触颇深:“百老汇的生产是标准化的生产,像生产麦当劳和可口可乐一样。

在美国生产和在中国生产,对质量和配方的要求都是一样的。

”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保证了音乐剧演出的寿命和质量,为现代音乐剧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奠定了一个基础。

今天,在美国、欧洲各国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音乐剧正以巨大的生命力在文化市场争奇斗妍,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颗明珠。

因而探索其在艺术和商业上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的原因,对我们今天国内的文化市场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安德鲁-韦伯生平简史韦伯经典音乐剧:《猫》、《艾薇塔》、《歌剧院魅影》、《巨星耶稣基督》韦伯,是这样一位人物,自从他在20岁上写就的第一部歌剧作品即引起广泛关注至今已整30年。

韦伯1948年生于英国伦敦,父亲是皇家音乐学院的指导,母亲是钢琴教师。

他从小便学习钢琴、小提琴和小号。

1968年,他的处女作《约瑟夫与梦幻彩衣》伦敦上演成功以后,在音乐剧创作上就一直捷报频传。

他1970年创作的《万世巨星基督》在伦敦西区连续上演8年,这是伦敦西区前所未有纪录。

1978年,《艾维塔》公演,获当年7项托尼大奖;80年代他创作的《猫》、《歌剧院的幽灵》其成功可以用疯狂来形容,成为音乐剧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直到90年代,韦伯不败的神话仍在继续,凭借《日落大道》一剧又刷新了百老汇的票房纪录。

岁月流转中由他谱曲创作的剧作每演必红,从《万世巨星》到《艾薇塔》,经《歌与舞》、《猫》、《星光列车》等到《歌剧魅影》,此一颠峰性成就过后仍有《爱的观点》、《日落大道》……十出已成经典的剧目既充分显示着韦伯历久麋新的天才创作力,也奠定了他在英美音乐剧界第一把交椅的地位和“舞台之王”的称号。

全世界,任何时候,至少有十几个巡回演出团在大城市上演韦伯的音乐剧,韦伯的名气,已经盖过了当今欧美一切作曲家,他不仅能源源不断地写出优美动人的旋律,而且在古典、流行、爵士乐、摇滚乐、乡村民谣的领域左右逢源,纵横自如。

尽管有严苛的评论家讥讽他的作品为“大杂烩”,但观众们却仍然对韦伯一往情深,无怨无悔。

或许称韦伯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还为时尚早,那么就先称他是最成功的作曲家吧,相信不会有人对此再有异议。

《猫》它应是属于歌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

《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劳伊德"韦伯的撼世杰作,该剧无与伦比地囊括了1983年百老汇的七项托尼奖,并包揽了伦敦纽约所有戏剧大奖。

该剧曾被授予“世纪音乐剧”的称号,自1981年伦敦首演以来,其间在美、日、法、德等国公演,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轰动,往往一票难求,至今仍是纽约百老汇及伦敦最卖座的音乐剧。

源于此剧的经典情歌《回忆》(M emory)早已家喻户晓,堪称音乐剧史上的一部不朽名曲。

《猫》是世界历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

其剧作者安德鲁·洛伊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是世界音乐剧史上一个极其罕见的天才,权威的《戏剧周刊》将韦伯列为“对美国戏剧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中的第一位,英国王室授予他爵位以表彰他对英国戏剧和世界音乐剧的杰出贡献。

正是他那闪耀着天才光芒的创造才使20世纪下半叶的音乐剧舞台因为《约瑟夫与神奇五彩衣》、《艾维塔》、《歌与舞》、《猫》、《星光快车》、《歌剧院的幽灵》、《日落大道》变得五彩斑斓令人神往,正是由于他的天才创造,才给我们留下了《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回忆》、《在星期天告诉我》、《夜曲》、《爱能改变一切》等一系列美妙无比的音乐剧歌曲。

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剧目《猫》剧从1981年5月11日在位于伦敦的新伦敦剧院(《猫》仍在此上演,并已成为英国戏剧历史上演出时间最长的剧目)首演以来,全世界已有6500万人观看过《猫》。

《猫》在百老汇的首演是在1982年10月7日,它是百老汇历史上上演时间最长的作品之一。

1994年9月28日,《猫》达到了里程碑式的第5000场百老汇演出。

《猫》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上演,并且已经成为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剧目。

1993年11月,《猫》成为新加坡和东南亚上演的第一部重要的西方音乐剧,到1995年9月,《猫》在全世界的总收入已超过20亿美元。

音乐剧《猫》赏析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本课以《猫》为载体,通过戏剧元素、舞蹈元素、音乐元素、舞美元素四方面让学生走近音乐剧,了解音乐剧。

音乐剧《猫》的地位《猫》是当今世界音乐剧中最成功的作品,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新伦敦剧院,连续演出至2002年5月11日在它21岁生日时,在同一个剧场落幕。

是伦敦和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1983年获得最佳音乐剧奖等7项托尼奖.。

剧中一曲《回忆》(Memory),已经成为音乐剧音乐经典。

2003年音乐剧《猫》北京人民大会堂和上海大剧院的舞台,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效应。

那么为何音乐剧《猫》如此震憾人心,所向披靡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走进百老汇,领略猫的魅力。

二、音乐剧《猫》剧情介绍(戏剧元素)《猫》的故事很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我们知道猫有九条命,升天以后可以再次获得新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