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总是趋向于统一,而且统一一次,壮大一次
为什么说祖国完全统一的时和势始终在我们这一边
![为什么说祖国完全统一的时和势始终在我们这一边](https://img.taocdn.com/s3/m/827962a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3.png)
为什么说祖国完全统一的时和势始终在我们这一边标题:祖国完全统一的理由及趋势始终支持我们正文:一、历史因素祖国完全统一的必然性源于深厚的历史背景。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曾经历过数次分裂和失去领土的痛苦。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统一大于分裂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无论是秦统一六国、汉朝统一四夷,还是唐朝、元朝、明朝、清朝的统一,历史均表明,中国人民一直追求和平、统一和繁荣的祖国。
二、民族意识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民族意识,对祖国的完全统一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念。
历史上的边疆纷争和领土争端让中国人深刻认识到,只有国家完全统一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磨难,但这并没有减弱中国人民对于祖国完全统一的信仰和追求。
三、经济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于祖国完全统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实力为国家统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从而为推动国家的统一进程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四、国际因素国际社会也支持祖国完全统一的努力。
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际社会普遍的准则和原则。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和支持。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中国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这进一步为祖国统一的努力提供了国际环境上的有力支持。
五、人民意愿中国人民是祖国统一的主体和基础,人民的意愿始终是推动统一进程的重要力量。
广大的中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深情厚意,愿意为祖国的完全统一作出一切努力。
无论是中国大陆的民众还是港澳台地区的同胞,他们都希望看到民族的和谐统一,共享祖国富强和繁荣的成果。
最后,趋势始终支持我们。
无论是国际形势的发展还是中国内部的发展,都在不断地促进祖国的完全统一。
中国将以和平、稳定和发展为基础,通过对话和妥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进各地发展,消除分歧,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崇高目标。
总结:祖国完全统一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历史必然。
祖国统一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
![祖国统一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91d026a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0.png)
祖国统一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元化的民族特色。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政治的因素,中国的领土被分割成了多个部分。
这使得祖国的统一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祖国统一的强烈渴望和努力。
在中国历史上,祖国统一思想也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调整。
本文将探讨祖国统一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过程。
1. 古代中国在古代中国,祖国统一思想没有被特别强调。
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处于分封制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相对独立,自成体系,没有明确的大一统的统治。
虽然属于同一文化圈,但是规范和统一的标准并没有得到全面实施。
直到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祖国统一思想才开始逐渐增强。
2. 早期民国在近代中国,祖国统一的呼声日益高涨。
特别是近代以来,由于中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落后,被列强拆开了瓢,出现了许多不利于祖国统一的因素。
当时的国共两党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展开了长期的斗争。
但是,在民国初期,祖国统一思想还没有全面成为民众的主流意识。
3.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祖国统一思想成为了顶层设计和全民共识。
由于中国受到了日本侵略和分裂的存在,全国人民都感受到祖国统一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国共两党联合起来抵抗外敌侵略,实现祖国统一成为了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由此可见,在抗日战争时期,祖国统一思想成为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自信的重要体现。
4. 建国初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祖国统一。
在这一时期,祖国统一思想在中国的民众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和巩固。
当时的中国领导人积极倡导祖国统一,为促进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地区之间的互通和交流,进一步加强了祖国的统一。
5. 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中国迎来了大规模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
在时代的发展中,祖国统一思想得到了新的提升和推广。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全球化的趋势,祖国统一的意识和意愿更加深入人心。
为什么中国大一统是历史的主流
![为什么中国大一统是历史的主流](https://img.taocdn.com/s3/m/a39a1f4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a.png)
为什么中国大一统是历史的主流,而欧洲却不是在中国历史上,统一和分裂反复出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是作为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却是统一。
在各种不利因素造成分裂后,归于统一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必然。
有人可能不同意这种说法,但是,自宋以后,七、八百年来,中国绝大部分时间是统一的,何况此前还有汉、唐等长时间统一的皇朝,在全世界独有。
欧洲历史上却是另一样,虽然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拿破伦都曾占有相当大面积,但是,分裂成小国似乎是其历史的必然。
这种规律性的差别,必然有某种原因,人们也曾提出一些说法,但牵强不能令人信服的居多。
其中有两种似乎比较有点道理。
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说古代中国的水患相当严重,一个个小国自己无力去兴修水利,不得不选择大国统一的路线。
这是说不通的。
其一是中国古代黄河上游植被仍保持着,水患并不像后代那么严重;其二是南方并不受黄河水患的影响,而占有南方则是统一的必要条件;第三,按这种说法,为了对付水患需要动员全国的力量,其实,黄河大泛滥时,即使动员全国之力,在古代也根本治不了,若不是大泛滥,局部力量也就可以对付的了。
事实上,在东汉贾鲁成功治理黄河后近千年中,中国多处于分裂状态。
而北宋仁宗嘉佑年间、徽宗重合年间、至金世宗大定、明昌年间黄河前所未有的多次大泛滥、数次大改道,并没有任何征兆引向国家的统一。
可见这只是一种从书斋中的概念出发的说法。
与之相关的说法,大一统有利于集中国力救灾。
这有趣的很,有过一个大一统皇朝的建立是为了救灾的吗?相对而言,当气候较好,灾荒较少的年份,往往多是统一皇朝稳固时期(如汉唐等),反之,灾荒不断(如小冰河期来临之之类),最易引发外族入侵,内乱不止国家分裂(如三国到南北朝等)。
另一种说法则是说大一统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乃是出于安全的需求。
由于北方有着强大的游牧族,似乎只有统一的皇朝才可能有足够的力量对付北方铁骑的入侵。
这也是一个是似而非的说法。
对于一个一统皇朝,和北方民族间有着非常长的边界防御线。
祖国统一进程不可阻挡的原因
![祖国统一进程不可阻挡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f8ccc65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a.png)
祖国统一进程不可阻挡的原因随着中国的崛起,祖国统一进程已经成为国家最为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而祖国的统一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来,祖国统一进程一直延续至今,而这一进程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力量。
以下是它不可阻挡的原因:第一,历史的基础。
祖国统一的历史基础是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政治体系与文化背景的共同血统和文化基础。
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与统一总是相伴相生的。
自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中国历史上多次经历过分裂和统一的过程,如北宋、南宋、元、明、清等朝代的统治,都离不开疆域的扩张和维系。
因此,祖国统一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价值诉求。
第二,民族感情的共鸣。
目前,中国大陆与台湾、香港地区同胞仍然存在着某些互相不理解、矛盾重重的问题,但是这一切都无法阻挡人民的感情相融的力量。
中国人民都有着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不论是在大陆、台湾、港澳地区,中国人民都渴望祖国能够早日统一,实现繁荣富强。
第三,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国家之间的分化和差异越来越小,更多强调文化交流和合作。
中国作为一个伟大的国家,也渴望在更多全球事务上发挥其重要作用。
只有实现祖国统一,中国才能更加有底气地走向世界,更好地维护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四,历史的惨痛教训。
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入侵等历史事件中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打击和屈辱,这是中华民族永远无法忘怀的痛。
因此,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将祖国统一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伟大复兴的目标,为保卫祖国的安全和尊严打下了深厚的历史根基,使全体国人在祖国的统一使命上形成了强烈的共识,决不容忍任何的分裂和破坏。
总之,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历史、民族情感、国家发展趋势和惨痛的教训都是促使祖国统一进程不可阻挡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不会放弃一个属于自己的领土和人民,而会更加努力地为实现祖国统一共同奋斗。
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
![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https://img.taocdn.com/s3/m/f846a634a300a6c30c229f52.png)
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作者:赵鼎新来源:《文化纵横》2009年第06期中国为什么能在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中走向统一,并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大多数时间内保持了统一,而欧洲却在罗马帝国垮台后始终处于分裂局面? 面对这个问题,人们首先会想到地理因素。
在春秋时代,中国的核心地域东邻太平洋,西靠重山峻岭,北为大漠,南是蛮夷之地,其面积仅仅在150~200万平方公里之间。
相比较而言,欧洲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从古希腊开始就涉及到北非、西亚、东欧等地,其面积可达春秋时代中国的近十倍。
统一这一“任务”对欧洲来说显然要艰巨得多。
地理条件虽然重要,但却不是决定性因素。
比如,印度次大陆的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且四面都与外界有很大的隔绝。
从地理来说,其形成统一的条件应该与中国差不多,但是印度却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长时间的统一,而第一次把全印度持久地“统一”起来的竟然是大英帝国治下的东印度公司。
此外,在秦朝统一之初中国的核心地域有限,虽然统一之后中国的版图不断扩大,有些朝代的地域甚至大大超过了今天中国的版图,但是古代中国版图的增大并没有摧毁中国的大一统局面。
因此,地理条件显然不是决定中国统一和欧洲分裂的根本性因素。
以下,我想就中国是怎么获得统一以及这大一统局面是怎么得以维持这两个相关问题,为读者作出分析。
中国是怎么走向统一的?一个国家为了赢得战争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军队、有效的经济生产和税收能力以及对国家的管理能力。
战争因此会促进国家机器的发展和国家战争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当一个地区国家力量的发展形成了“一山难容二虎” 的局面时,统一就在这一地区成了可能。
在古代,一个地区的统一基本上都是长期军事竞争下的结果。
但是,虽然国家力量在战争中总会得到发展,它的发展程度却会受到一个地区所特有的结构条件的约束,战争与国家力量的发展之间并不具有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
比如,罗马垮台后欧洲逐渐形成了四个主要权力阶层:国王、贵族、教廷和后起的城市中产阶级。
欧洲中世纪的战争虽然也大大增强了国家的力量 (比如,英法两国在百年战争(公元1337~1453)的推动下同时产生了隶属于国王的常规军和对百姓的直接税收能力),但是在贵族、教廷和城市中产阶级多重力量的钳制下,欧洲的国家力量始终不能得到中国式的发展。
中国历史朝代演变统一与分裂的轮回
![中国历史朝代演变统一与分裂的轮回](https://img.taocdn.com/s3/m/10f7fec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7.png)
中国历史朝代演变统一与分裂的轮回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演变的过程。
这些演变时而统一,时而分裂,形成了一种轮回的模式。
这种历史轮回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民族矛盾、地理分割、政治腐败等等。
本文将探讨中国历史朝代演变中统一与分裂的轮回。
一、统一的征兆中国历史上的统一通常是由一个强大的王朝或帝国所引领的。
这种统一往往出现在战争频繁、各国力量相对平衡的时期。
在这个时候,一位雄才伟略的君主往往会借助武力和外交手段,将各个分裂的势力逐渐纳入统一的体系之下。
1.中央集权统一的第一个征兆是中央集权的建立。
一旦一个朝代成功地统一了中国大陆,它通常会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并推行一系列的中央集权政策。
这包括设置官僚体系、统一法律制度、重新划分行政区域等等。
通过这些措施,中央政府能够更好地管理国家,提高行政效率,维护社会稳定。
2.经济繁荣统一的第二个征兆是经济的繁荣。
统一的国家通常会通过贸易和交流来促进各地的经济发展。
这包括修建运河、开展海上贸易、统一货币制度等等。
通过这些举措,统一的国家能够为各地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繁荣。
3.文化融合统一的第三个征兆是文化的融合。
统一的国家往往会通过推广一种共同的文化体系来加强民族认同感。
这包括统一的文字、统一的宗教信仰、统一的教育体系等等。
通过这些手段,统一的国家能够加强人民之间的联系,减少民族矛盾,提高国家的凝聚力。
二、分裂的原因虽然中国历史上经历过多次统一,但也屡次陷入分裂状态。
这种分裂往往由于各种社会、经济、政治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发生。
1.民族矛盾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往往与民族矛盾有关。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上的差异造成了不同地区民族的差异。
这些民族之间的矛盾在统治者的治理下往往得到一定的缓解,但一旦治理失效,这些民族矛盾就会被激发,从而导致国家的分裂。
2.地理分割中国地理的特殊性也是分裂的一个原因。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通和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
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https://img.taocdn.com/s3/m/5c957898daef5ef7ba0d3c74.png)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中国民族理论课程论文题目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姓名钱玺涵所在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2010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号 01012003 日期 2011年05月23日得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摘要:从古至今,统一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主流。
虽然出现过短暂的割据局面和局部分裂,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
而民族精神则是统一的主要原因。
民族精神凝聚了一个民族的特质和精华,中华大地,民族众多,各民族间的文化、精神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共同铸造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在这种精神的熏陶下,统一将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关键词:统一民族精神正文: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公元前221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今天中国的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地方都在秦朝统一政权管辖下,并设有郡县加以统治。
汉朝继承秦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更加强大。
汉朝在西域置都护府,增设17郡统辖四周各民族,形成了包括今天新疆各族人民先民在内的疆域宽广的国家。
在汉朝与周边的少数民族进行频繁的各种交往活动中,汉朝之名也遂被其他民族用来称呼华夏民族,形成了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汉族。
经过秦朝的开创、汉朝的巩固与发展,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奠定。
汉朝以后,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发展和巩固了秦汉“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格局。
各个朝代的中央政权既有汉族建立的,也有少数民族建立的。
公元十三世纪,蒙古族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元(1206—1368年)帝国。
元朝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在南方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府、州设置土官(以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地方行政长官),在西藏设立主管军政事务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西藏从此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还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
元朝的民族成分包括现今中国绝大多数民族。
公元十七世纪,满族崛起,建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1644—1911年)。
最新-高中历史 关于中国古代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原因介绍和评论素材 精品
![最新-高中历史 关于中国古代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原因介绍和评论素材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c7801801482fb4daa58d4bf9.png)
关于中国古代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原因介绍和评论
1、分裂的原因
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占主导地位)
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政治腐败)
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激化矛盾)
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
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
(被征服)
3、评价:
⑴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分裂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分裂时期看,分裂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分裂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分裂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
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
中国走向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历程
![中国走向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4f5a82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8.png)
我国走向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历程一、引言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发展历程也一直备受世人关注。
其中,我国走向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极具价值和意义的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我国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历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共享个人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观点。
二、背景介绍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领土辽阔,人口众多。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经历了多次统一和分裂的循环。
从春秋战国到秦朝的统一,再到隋唐的大一统,我国历史上一直有着统一与分裂的交替。
在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历程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三、统一的原因和过程1. 统一的原因我国走向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历程,首先要考虑统一的原因。
在我国历史上,统一主要是由于一个强大而有远见的领导者的领导和努力。
也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社会制度的完善以及经济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
2. 统一的过程在统一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战争与征服。
而统一后的国家,通常需要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行政体系,加强地方管理和治理,促进文化融合和统一,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贸易。
四、大一统国家的影响1. 统一对社会的影响大一统国家的建立,通常意味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统一法制的建立,这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统一后的国家也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比如管理辖区的大大扩大,社会结构的变化等。
2. 统一对文化的影响在统一的过程中,多元的文化需要融合和统一。
这对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一统国家往往能够带动文化的繁荣和蓬勃发展。
五、个人观点和总结对于我国走向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历程,我的个人观点是,统一与分裂是我国历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统一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往往能够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统一的文化也能够推动文化发展,而这些都对国家整体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统一也需要更多的包容与谦逊,需要尊重多元文化,才能真正实现一个多元而和谐的大一统国家。
中国古代历史的规律
![中国古代历史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a251d2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9.png)
中国古代历史的规律
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
首先是王朝更替的规律。
中国历史上的几乎所有朝代都是从一次王朝更替中兴起的。
通常情况下,旧朝的衰落和新朝的兴起是由于外部环境、内部矛盾和执政能力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其次是统一和分裂的规律。
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基本上都是在统一的状态下发展壮大的。
在统一的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能得到发展。
但是,统一后,在考虑到区域性文化差异等因素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对中央集权的反抗和分裂。
这导致了中国古代历史中出现了许多为期朝代南北分裂的局面。
再次是思想和文化的传承。
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和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文艺作品、儒学经典、诗歌、哲学等形式,中国人不断弘扬和传承中华文明的精髓,带动了中国文化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最后是历史的周期性循环。
中国古代历史伴随着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例如,五胡乱华之后的南北朝时期、元朝以后的明清时期等,都是历史上发生了重大变革的阶段。
每个历史周期的结束,都有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中国必然统一的原因
![中国必然统一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cd0d273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15.png)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的国家,自清末开始,中国就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由于中国相对落后,很多国家都将目光聚集在中国,把中国当做一块肥肉,所有国家都想要咬上一口。
当时中国的很多国土都被其他国家侵占,中国的国土面积在减少,二战之时是中国国土面积最少的时期。
在二战后中国不断的收回一些国土。
在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也回归祖国怀抱。
如今很多人都坚信中国一定能够实现统一,这是为什么呢?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有过国土被侵占的历史,但是他们最终都能够回归祖国的怀抱。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为什么说中国一定会统一。
一、传统思想的熏陶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具民族凝聚力的国家,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这些文化历史中很多都是教育中国人要爱护祖国的,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非常典型,而且不是新时代才有,这是古代中国一直延续至今的优秀文化,从古代就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很多国人的思想已经被感染。
中国人有一个深入骨髓的思想,国力衰弱的时候,领土被抢占了中国人就想抢回来,国力强大的时候就想开拓疆土,国家分裂的时候就想实现统一。
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得很多国人对中国具有强大的归属感,认为只有中国才是祖国,这与西方国家有着很大的区别,西方国家的家的观念不是特别的强烈,很多西方国家也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他们的文化熏陶的程度还没有达到。
但中国不同,中华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贯穿了许许多多的国家观念的教育,中国的家国情怀特别浓烈,在中国的教育中认为国就是家,有了国才能有家,所以现在国人的家国意识特别强烈。
以此次疫情为例,在国外很多国家的医护人员选择辞职的时候,中国没有出现这种问题,中国的医护人员都是挺身而出。
在国外认为封锁一个城市是剥夺人权的时候,湖北却非常支持国家决定,湖北人民有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教育中则是个人主义至上。
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侵入人民的思想之中,很多海外华侨都不放不下对中国的眷恋,正是因为他们受到传统思想的熏陶。
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https://img.taocdn.com/s3/m/5c957898daef5ef7ba0d3c74.png)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中国民族理论课程论文题目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姓名钱玺涵所在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2010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号 01012003 日期 2011年05月23日得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摘要:从古至今,统一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主流。
虽然出现过短暂的割据局面和局部分裂,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
而民族精神则是统一的主要原因。
民族精神凝聚了一个民族的特质和精华,中华大地,民族众多,各民族间的文化、精神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共同铸造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在这种精神的熏陶下,统一将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关键词:统一民族精神正文: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公元前221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今天中国的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地方都在秦朝统一政权管辖下,并设有郡县加以统治。
汉朝继承秦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更加强大。
汉朝在西域置都护府,增设17郡统辖四周各民族,形成了包括今天新疆各族人民先民在内的疆域宽广的国家。
在汉朝与周边的少数民族进行频繁的各种交往活动中,汉朝之名也遂被其他民族用来称呼华夏民族,形成了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汉族。
经过秦朝的开创、汉朝的巩固与发展,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奠定。
汉朝以后,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发展和巩固了秦汉“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格局。
各个朝代的中央政权既有汉族建立的,也有少数民族建立的。
公元十三世纪,蒙古族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元(1206—1368年)帝国。
元朝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在南方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府、州设置土官(以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地方行政长官),在西藏设立主管军政事务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西藏从此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还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
元朝的民族成分包括现今中国绝大多数民族。
公元十七世纪,满族崛起,建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1644—1911年)。
我国古代王朝为何追求大一统呢?
![我国古代王朝为何追求大一统呢?](https://img.taocdn.com/s3/m/5d7ff47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1.png)
我国古代王朝为何追求大一统呢?一”是最简单的汉字,然而最简单的也就最复杂。
作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却凝聚了十分重要的内涵和复杂的内容。
与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其它一些抽象程度较高的概念一样,它具有十分模糊和多义性的特征。
“一”的理想和秩序只是这种心理结构在理论和现实层面的表现。
这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奠基的春秋战国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
先秦诸子的学说都起于对西周“一”的秩序瓦解的不安,他们纷纷提出的救世治国的方案,都旨在使天下重新归于“一”或定于“一”。
我国古代王朝追求大一统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历史制度不断变革促进了我国王朝变迁的同时,也促进了统一进程;中国历史绝少变化,尤其在政治理论上自春秋战国以后,政治制度上自战国秦汉以后,即定型为一种僵固的模式,一直到古代社会的终结,这个模式都没有突破。
它一次次遇到危机,但它仍能在危机中屹立不动;它的表层结构一次次被破坏,但从深层结构中又一次次复制和再生出来。
这种千年不变的历史塑成了中国人一种静态和循环的历史感。
其次,我国政治单轨性导致的,君主专制统治了很多年对政治影响巨大;中国文明的地理位置上说,它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中心,这个中心有时向其它方向有所偏移,但没有明显的错位。
不象西方文明经历了由希腊到罗马再到西欧的大幅度的文化中心位移。
它的边缘有时扩张,有时收缩,但总是在一个大体有限的范围内。
中国的政治发展表现为单轨的。
王朝兴亡的单调的重复,家天下和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千年不变。
古人都知道,“自上世以来,天下亡国多矣,而君道不废”。
(《吕氏春秋·恃君览》。
)这的确是事实。
君主专制在人们心目中成为唯一的、天然合理的、无可怀疑的政治体制。
在政治思想上,表现为单一的取向。
最后,地缘政治下的古代中国,统一是必然;地理环境的角度来看,中国北边是无际无涯的荒漠和原始森林,西边为难以逾越的高原和高山所阻隔,东南是令人生畏的茫茫大海,这些自然障碍将古人与外界隔开,形成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
浅析中国自古以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原因
![浅析中国自古以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3b80542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2.png)
浅析中国自古以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原因民族是一个历史的X畴,因而研究中国自古以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必须追溯远久的历史因素.纵观从民族产生后,既是马克思主义认为的人们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与表现出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这样的群体聚居出现后,初期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出的是战乱,远古的氏族战争,逐步奠定汉族祖先华夏〔或称华、夏、诸夏〕的基础.到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开拓黄河流域的同时,各少数民族也为广阔的边疆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期间,北方少数民族有鬼方〞、"猃狁〞、"狄〞、匈奴、鲜卑等族,他们在同华夏族战斗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交流,这种基调延续漫漫历史长河,于是有了春秋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隋唐胡床胡椅子,到满人入关留辫子等文化习俗相互交融的现象.这都从某个侧面展现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与多民族国家有所关联,为何又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保持着多民族国家的特质而非分裂成诸多小国,我从以下三方面论述.一汉文化的强大感召和同化能力汉朝X謇出使塞外,打通丝绸之路以与络绎不绝的茶马古道,促进贸易的同时亦在某种程度上展现出汉文化的先进性.这样的交往出使历朝历代数不胜数,这也是可认为是另外的一种营销.所以在五胡乱华时,前秦苻坚等君主由早期的禁止与汉族通亲到允许和鼓励,这种局面的出现使得外族不仅认可本民族,也认可汉民族,为民族大融合创作积极条件.此外,儒家正统思想的家国观念影响着历朝历代的执政者,就以清朝为例,康熙帝打败准格尔,挫败蒙古独立出去的阴谋;乾隆设立班禅额尔德尼与达纳喇嘛制度,为##的安稳打下坚实基础;即使晚晴后期也有左宗棠入疆,收复伊犁.这些究其缘由有儒家思想影响的痕迹,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文化是凝聚共同认识的基础,是流淌在各民族之间献血.只有文化相互交流,以民族战争的模式,或者朝贡体系的模式,或者少数民族分封的模式,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因而,统一这一拥有共同文化意识的地域——中国是历朝历代统治者奋斗的目标.二经济发展与地域条件因素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分布在偏远,欠发达地区.造成的结果是军事,文化,经济等各方面普遍落后于中原与南方,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抵抗不了汉民族的.因而历史上少数民族出于弱势地位,处于被统治地位,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是维护大统一的中国版图.然而,即使在宋代时,有辽,金,宋,蒙古等政权存在,但与2000多年历史来讲,始终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版图是常态.正是这种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以与地域偏远的因素,自古以来少数民族在被统治的同时也加深了文化地域认可.三少数民族社会制度因素与中央集权因素总所周知,少数民族有可能社会制度落后于汉民族的社会,以藏族为例,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是农奴社会.中国56个民族,其中有多数都是落后历史进程的,虽然在历史当中存在,但是长期都是没有参与到中国政权的争夺,属于被统治的阶级.这些落后的制度是中国自古以来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自秦朝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以来,中国就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而且历朝历代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所以,中央政府是决不允许其行政区域内出现少数民族政权的出现,蒙古灭金,灭辽,灭宋,获取全国政权建立元朝,使得四境一统;明朝也是推翻元朝后,将北元残存政权驱逐到蒙古等地;同样清朝统治者在建立全国政权后,也不会允许南明政权和##政权的出现.这些举措和大一统的文化认同,使得不可能长时间出现分裂的多民族中国的.故而在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极大的维护了多民族大一统的情形.终上所述,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是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是中华民族共同努力争取的.在远古时代,活动于黄河流域的主要有夏族,在北方主要有肃慎,在东部主要有东夷,在南方长江流域主要有三苗,在西北主要有羌族.约在公元前27世纪,黄河流域的各部落族群,就为活动于今##境内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所合并,逐步奠定汉族祖先华夏〔或称华、夏、诸夏〕的基础.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当华夏族开拓黄河流域的时候,各少数民族也在辽阔的边疆地区进行开拓而作出巨大的贡献.如肃慎、东胡等族开发了东北地区,"鬼方〞、"猃狁〞、"狄〞、匈奴、鲜卑等族开发了包括蒙古大草原和华北北部以与西北的一些地区,羌、氐、戎等族开发了青藏高原,南方的三苗、濮、"南蛮〞诸族开发了长江流域和川滇等广大地区,东夷诸族开发了江淮流域,岛夷开发了今沿海地区诸岛屿.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统一了战乱频仍的中国,建立起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从秦朝以后,2000多年来,特别是经过汉、唐、元、明、清几朝的努力,统一不但继续维持,而且不断地发展和巩固.从秦朝统一到清朝结束,在这漫长的2000多年的历史上固然存在过几次分裂,但分裂时期总共不过六七百年,国家统一时期共约1300多年,统一的时间大大长于分裂时间.而且,即使在分裂时期,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认同自身是炎黄裔胄或中国境内的民族;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中华正统;所建立的王朝制度,均以继承秦汉制度为基础,实现农牧民族"胡汉分治〞,以汉人农业经济为立国之本,以汉文化为主导的农牧文化相结合;都以中国分裂为变态,统一为常态,各种政治势力总以统一中国为己任,并确实酝酿着更高层次的统一.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分裂的时间越来越短,规模也越来越小;而统一的时间则越来越长,X围也越来越大,制度越来越完善,参与统一事业的民族越来越多.元明清3个朝代的连续大统一就足以说明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所以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中国古代的王朝更替与国家统一
![中国古代的王朝更替与国家统一](https://img.taocdn.com/s3/m/6322d50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b.png)
中国古代的王朝更替与国家统一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数次王朝更替和国家统一的过程。
这些变迁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
从夏朝的建立到清朝的灭亡,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每一个王朝更替都具有独特的背景和原因。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王朝更替过程、国家统一的意义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的王朝更替与国家统一。
一、历史背景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背景多样而复杂。
一方面,王朝的崛起和更替与自然灾害、战争、政治动荡等相关。
例如,周朝的崛起与商朝的衰落密切相关,而唐朝的灭亡则与安史之乱等内外因素有关。
另一方面,社会阶层变动和民族融合也推动了王朝更替。
如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分裂的战国时期的结束,而元朝的统治则是蒙古族与汉族等多个民族的融合。
二、王朝更替过程王朝更替的过程多样且各具特点。
其中,一些更替是和平的,而另一些则伴随着剧烈的战争和动荡。
例如,汉朝和明朝的建立都是经过长期的战争和统一过程。
另外,一些王朝更替是由外族入侵或内部分裂引起的。
例如,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汉族王朝被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导致国家分裂为南北两个政权。
三、国家统一的意义中国古代的国家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国家统一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统一的朝代,各地的交通和贸易得以畅通,社会秩序得到恢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其次,国家统一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统一的政权可以倡导共同的思想和价值观,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最后,国家统一对于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统一的国家更有能力应对外部威胁,保护国家利益。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王朝更替与国家统一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
不同的王朝更替有不同的背景和原因,王朝更替的过程也各具特点。
国家统一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文化的传承以及国家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王朝更替与国家统一的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
从分裂到统一,三点原因揭示为什么大一统思想在中国如此深入人心
![从分裂到统一,三点原因揭示为什么大一统思想在中国如此深入人心](https://img.taocdn.com/s3/m/2e0faec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5.png)
从分裂到统一,三点原因揭示为什么大一统思想在中国如此深入人心中国历史是一个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阶段的大分裂时期,但总体趋是倾向于大一统的。
既然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那么为什么在秦朝统一中国后的两千多年时间中大一统能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呢?中国大地上的大一统“基因”是怎样形成并延续至今的呢?大一统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一、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大一统思想的初步确立说到大一统就不得不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
虽然秦朝的统治二世而终,但给后世留下的政治遗产和精神财富是无比宝贵的,正是秦朝开启了大一统的历史序幕,使大一统的思想成为一种“情结”和“本能”,印刻在每个华夏子孙的心中。
而这一切的开端大部分都要归功于“千古一帝”——秦始皇。
成长在战国末期的秦始皇立志要将秦国的版图扩张到四面八方,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
不得不说,他的这套思想在当时是十分超前甚至有些惊世骇俗的。
彼时的周朝统治虽然早已摇摇欲坠、名存实亡,周天子的威严也不复存在,但是延续了近千年的分封治国思想依旧在百姓心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仿佛在战国的乱世中,各诸侯国都在心里维持着一种默契,那就是大家早已不把形同虚设的周天子放在眼里,但谁都无法下定决心跳出来灭掉这个诸侯共主。
捅破这层窗户纸的应该是也只能是秦始皇,他就是那个敢想敢做、敢于开天辟地的一代雄主。
于是我们看到,在秦国军队的铁蹄下,东方六国被逐个击破,一个崭新的、前所未有的大一统王朝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在统一全国后,秦朝规定天下百姓使用统一的文字、货币、度量衡甚至车轨,原来的分封制也变成了由中央集中管理地方的郡县制,这一系列政策不仅代表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同时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这个时代就是我们熟知的“大一统时代”。
“千古一帝”秦始皇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大一统思想得到巩固如果说秦始皇建立统一的秦朝标志着大一统时代正式开启的话,那么汉朝则是对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和巩固,这个阶段对大一统思想的延续所产生的作用丝毫不亚于秦朝的建立,而这其中的标志性事件就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小作文从夏到清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小作文从夏到清](https://img.taocdn.com/s3/m/3ee6a5b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6f.png)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小作文从夏到清从夏朝到清朝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为什么这么说呢?公元前232年历史上率先统一印度次大陆的阿育王逝世,仅仅11年后秦始皇嬴政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他们所开创的帝国与西方的波斯帝国、罗马帝国等一同标志着人类文明由诸侯城邦时代向帝国时代的过渡。
阿育王死后印度孔雀王朝就四分五裂了,秦始皇死后秦帝国也迅速走向二世而亡,然而由秦所开创的大一统中央集权政体却在中国一直延续了下来。
《三国演义》在开篇提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秦统一之后的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分裂:秦朝末年各路割据势力群雄并起,后来西楚霸王项羽分封了18个诸侯国。
本来秦统一之前函谷关以东地区只有六国,项羽却分出了18路诸侯王(加上他自己就是19个)。
很多原本属于一个诸侯国的在这时被分成了好几个。
这一时期的中国很显然是“分裂"的。
在秦朝末年重新走向分裂的华夏大地在经过楚汉相争之后又复归于汉。
在汉室江山传承的四百余年间曾经历过王莽篡权以及绿林、赤眉起义等事件,所以在两汉之交也曾一度出现过短暂的分裂时期。
公元184年爆发的黄巾起义直接动摇了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各路地方割据势力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群雄并起,而东汉朝廷实际上已沦为一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三国时期。
三国时代之后西晋王朝只维持了三十余年的短暂统一就在五胡乱华的冲击下走向了崩溃。
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灭南陈才终结了持续三百年左右的大分裂大动荡。
由此可见中国历史上并非没经历过分裂,然而不能否认的是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这点我们不妨与隔壁的印度进行对比——分裂在那里实际上是一种常态化现象。
事实上在近代英国人到来之前印度只是一种地理文化上的概念,而并不是指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
时至今日印度仍被誉为人种、语言、宗教的博物馆:印度仅官方语言就有14种,各种民族方言更是不计其数。
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锡克教......几乎凡是只要世界上有的宗教都能在印度找到身影,甚至一些在世界其他地区已不复存在的远古宗教也能在印度找到遗存。
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的一般原因
![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的一般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cf2844eebb68a98270fefabc.png)
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的一般原因
我国是一个同意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四次大统一的局面,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及一些局部地区的统一,其出现的原因有其规律可循: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
是国家统一的根本原因。
2、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融合的加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加
强是基本原因。
3、长期的分裂格局混战,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人们渴望统一是重
要原因。
4、分裂时期局部统一的实现,为大一统提供了条件。
5、前代政权进行的改革,推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大一统奠定
了基础。
6、统一王朝的建立者个人的雄才大略也起了重要作用。
以上一般原因前四点可以看作是统一的客观因素,后两点可看作是统一的主观因素。
秦汉帝国统一的原因探析
![秦汉帝国统一的原因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f0efe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9.png)
秦汉帝国统一的原因探析自古以来,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每一个朝代系统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国以及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这些朝代里,秦汉帝国可以说是拓展了中国的疆域,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和度量衡,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新时代。
那么,秦汉帝国统一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来分析秦汉帝国统一的原因。
一、国家分裂引起的动荡在秦朝灭亡后的混乱年代,国家出现了大规模的分裂。
一些有权有势的人物看中了这一局势,紧抓机会,当下霸占一方。
但这导致了中国本来不稳定的局势恶化。
各个诸侯之间相互猜忌,放弃了军民培养、文化繁荣等方面的发展,国家也逐渐萎靡不振。
这时候,对于永久的话题——统一不断被进行讨论和争辩。
二、秦始皇的势力降临一统天下的野心秦始皇天生具备。
六国时期,他父亲嬴毋呢,作为赵国官员的他意图绞杀所在国家的叛变事宜,而得不到支持,导致了其败北,返回身处的战乱地带。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走上国王之位。
这表明:秦始皇身处一个社会中,只有通过强力才可以取胜,只有将你消灭才能保全自己——不断地硬碰硬,这使他在国家统治上具有严格的心态。
在他审时度势的时候,发现六国之间的敌对矛盾仍然存在,没有能够在历史的变革中消失,而六国与秦国经济、文化、思想都有巨大差异。
最重要的是,在他心中与市民的组织相比,对于中央政府权力和群众控制权的争夺,市民代表这种思想更容易控制。
因此,他以强力统一了整个国家,变得更为安稳了。
三、士族制度带来的混乱在分裂的时代,许多地方建立了自己的封建制度。
一些诸侯恪守“天命论”——认为天命注定一个人掌握了这个国家,其他人就必须服从他的统治。
而且,诸侯们很难协商妥善处理这个不同阶层之间的争斗,这让国家陷入了不安之中。
在秦朝,却没有了这些,随着秦统治者的稳定、高效的管理,整个乱世得到了救治。
四、防御的需要六国时代正值同胞相残地段。
边境两地已经陷入一种长期对抗状态,无立足之地。
针对这种情况,秦暴君意识到实行重兵防御的必要性,并以强碰强的战争手段,将大量的外敌消灭,安插完整的道路衔接各地,最后统一了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统一壮大。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中国历史上,虽然也发生过很多次分裂和战乱,但是,分裂和战乱之后,最终却是会实现统一的。
不但会实现统一,而且会实现壮大。
(蚩尤之乱)
最早是炎帝、黄帝。
黄帝和炎帝发生战乱,实现了统一和壮大。
接着和蚩尤发生战乱,又实现了统一壮大。
往后走,夏朝和周边发生战乱接着又统一。
商朝和夏朝发生战乱,再统一,同时壮大。
然后周朝联合周边各部落和商朝发生战乱,又统一壮大。
春秋战国战乱多年,最后秦汉统一,而且又获得了南方百越,北方匈奴,河西走廊,地盘越来越大。
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战乱,但是隋唐又实现了统一,还扩大到越南。
五代之后,两宋小统一,但元朝的时候,不但实现了南北大统一,而且又统一了吐蕃,面积变得非常大。
明朝南北再次分裂,但是清朝又实现了南北大统一。
经过民国的分裂,到我们现在的大统一国家。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一直处于统一壮大的规律中呢?
(赵光义剧照)
第一,中原国家对周边的打击与怀柔。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统一,主要是中原国家对周边民族的统一。
虽然元朝和清朝,看起来像是少数民族对汉民族的统一。
但实际上,当元朝和清朝统一的时候,他们已经是中原国家了。
元朝统一的时候,占据中原的国家其实是金国。
当蒙古统一金国,迁都大都,建立元朝后,元朝也就成了中原国家。
元朝对南宋的统一,也算是中原国家对中国的统一。
清朝情况差不多,也是满清迁都到北京,才最终有了统一的基础。
若是满清还一直定都在关外,不算中原国家,也是很难统一的。
中原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大多数情况下,军事上对周边国家是处于强势地位的。
比如秦汉对匈奴,隋唐对突厥等。
不过,中原国家虽然在军事上占优势,但并不是一味地打击。
大多数时候,其实是不打,而是采用怀柔的方式。
什么怀柔方式呢?理论上叫做“以德服人”,行动上则是“和亲”与“岁赐”。
先说“以德服人”。
中原国家之所以能统一周边,靠的就是以德服人。
赵匡胤说开封缺乏防御,想迁都洛阳。
当时赵光义说,治理国家“在德不在险”。
当时赵匡胤一下就无话可说。
为什么无话可说,就是因为赵光义说的是中原国家征服周边国家的一个大法宝。
当然了,这是理论上的。
实际上,就是“和亲”和“岁赐”。
而这两条,在历史上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郑和下西洋)
第二,中国古代有强大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古代,尤其是中原地区有强大的核心价值观,这个强大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中华文化。
包括我们上面所说的“以德服人”,也是一种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因为有这样一个核心价值观,有灿烂先进的文化,因此,周边国家对中原汉民族国家一直以来,都是处在学习和仰慕之中。
就算周边国家在军事上一时强大无比,他们也是很崇拜很仰慕中原文化的。
传说完颜亮看了柳永写的《望海潮》,就挥鞭南下,就是一种文化仰慕。
金国打败了北宋,但是金国最终彻底汉化。
元朝和清朝也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汉化,就是这个核心价值观在起作用。
我们经常说郑和下西洋不能和哥伦布、麦哲伦航海的意义相提并论,没有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但是,郑和所做的,虽然不是经济发展,但却是文化辐射。
这个文化辐射力的作用,也是相当大的,而且也是相当有效的。
当然了,除了上面两个原因外,还有包括地域比较集中、政治处于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经济比较发达等各种因素。
不过,上面的那两个原因,应该是最主要的。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