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道高考试题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道高考试题的研究
[试题]1、研究发现,烯烃在合适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双键断裂、两端基因重新组合成新烯烃。若CH2=C(CH3)CH2CH3与CH2=CHCH2CH3的混合物发生该类反应,则新生成烯烃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可能为
A.2,3,4 B.3,4,5 C.4,5,6 D.5,6,7
[疑问]本小题是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化学第一大题第9小题试卷第一道大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但我们认为该题应有两个正确答案,C 和D。
[分析]本题的命题背景选材于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有关的烯烃复分解反应。20世纪50年代,人们首次发现,在金属化合物的催化作用下,烯烃里的碳-碳双键会被拆散、重组,形成新分子,这种过程被命名为烯烃复分解反应。
在烯烃分子里,两个碳原子就像双人舞的舞伴一样,拉着双手在跳舞。烯烃复分解反应原理如下图:
该题CH2=C(CH3)CH2CH3与CH2=CHCH2CH3双键断裂、两端基团重新组合成新烯烃应该有四种可能的形式:
a. CH2=CH2,
b. CH3 CH2CH=C(CH3)CH2CH3,
c. CH3 CH2CH=CHCH2CH3,
d.CH3 CH2(CH3) C=C(CH3)CH2CH3。
新生成烯烃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分别为:
a中只有2个;
b中有三种情况,可能为5、6、7;
c中有三种情况,可能为4、5、6;
d中有三种情况,可能为6、7、8。
[建议]该题改为“若CH 2=C(CH 3)CH 2CH 3与CH 2=CHCH 2CH 3分子间发生该类反应”,新生成的烯烃只有两种a. CH 2=CH 2,b. CH 3CH 2CH =C(CH 3)CH 2CH 3,则新生成烯烃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CH 2=CH 2分子为2个;CH 3CH 2CH =C(CH 3)CH 2CH 3分子中5个、6个、7个均可能,此时比较本题设置的4个选项,正确的选项就只有一个D 符合题意了。
[试题]2、某仓库工作人员违章操作,在雨天转运“保险粉”引起爆炸。“保险粉”学名为连二亚硫酸钠(Na 2S 2O 4),主要用于印染工业作为还原剂,该化学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在90℃时发生爆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S 2O 4= Na 2S 2O 3+ Na 2SO 3+_______。因此,该化学品通常在通风、——————、阴凉处密闭贮存。发生爆炸时,现场会扬起大量的白色烟雾。粉末漂浮在空气中并四处扩散。尽快逃生的正确做法是——————(填写正确选项的字母)
A.用干毛巾捂住口鼻
B.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 顺风远离现场
D. 逆风远离现场
[疑问]该题第一空、第二空没有什么争议。第三空答案为B 、D ,我们认为D 答案是不严谨的。
[分析]该题以“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Na 2S 2O 4)为背景进行命题,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信息的分析能力。连二亚硫酸钠为白色结晶粉末。极易溶于水,不溶于醇。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受潮则分解发热并易引起燃烧。加热到75ºC 以上分解,发热并放出二氧化硫。具有强还原性。由于无水连二亚硫酸钠的性质很不稳定,通常成品中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 此题“保险粉”爆炸时现场会扬起大量的白色烟雾。粉末漂浮在空气中并四处扩散同时还放出二氧化硫气体,综合考虑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但远离现场的方向应根据人所处的具体位置而定。一般情况下,“人逆风远离现场”是没有问题的。但命题者忽略了一种情况(见下图)。
也就是风先经过爆炸源,再吹向人。此时人如果逆风离开现场,就是向爆炸源跑,穿过爆炸源再远离现场,更加危险。如果人顺风远离现场,中毒的可能性仍然会很大。此时最佳的选择是垂直于风向远离,也就是横着跑。
[建议]该题应告诉学生人与爆炸源所处的不同位置,以及风向,否则一律选择“人逆风远离现场”是不科学、不严谨的。
风向
风向
人
爆炸源
作为高考试题,是经过反复斟酌和研讨的,但仍可能会在一些细微末节上出现问题。我们希望国家考试中心在命题权逐渐下移的同时,也应加强试题难度、区分度,以及科学性的监控力度,以更好地体现高考试题的公平性和选拔性。
[试题]3.(10分)水体中重金属铅的污染问题备受关注。水溶液中铅的存在形态主要有Pb 2+
、Pb(OH)+
、P b (O H )2、Pb(OH)3-、Pb(OH)42-
,各形态的浓度分数α随溶液pH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表示Pb 2+
,2表示Pb(OH)+
,3表示P b (O H )2,4表示Pb(OH)3-,5表示Pb(OH)42-
】
⑴Pb(NO 3)2溶液中,
32()
()
c NO c Pb -+
2(填“>”、“=”、“<”);往该溶液中滴入氯化铵溶液后,32()
()
c NO c Pb -+
增加,可能的原因是 。 ⑵往Pb(NO 3)2溶液中滴稀NaOH 溶液,pH=8时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Na +
除外)有 ,pH=9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⑶某课题组制备了一种新型脱铅剂,能有效去除水中的痕量铅,实验结果如下表:
离子 Pb 2+
Ca 2+
Fe 3+
Mn 2+
Cl -
处理前浓度/(mg·L -1
) 0.100 29.8 0.120 0.087 51.9 处理后浓度/(mg·L -1) 0.004 22.6 0.040 0.053 49.8 上表中除Pb 2+
外,该脱铅剂对其它离子的去除效果最好的是 。
⑷如果该脱铅剂(用EH 表示)脱铅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反应为:
2EH(s)+Pb
2+
E 2Pb(s)+2H +
则脱铅的最合适pH 范围为 (填代号)。 A .4~5 B .6~7
C .9~10
D .11~12
3.答案:⑴> Pb 2+
与Cl -发生反应,使C (Pb 2+
)减小。 ⑵Pb 2+
、Pb (OH )+
、H
+
Pb 2++2OH -==P b (O H )2 ⑶Fe
3+
⑷A
1 0.8 0.6
0.4
0 4
6
8 10
12
14
2
1
3
4
5 pH
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