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第三 bb
第四章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李白生平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
是盛唐诗人的代表。
李白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蜀中时期(701-726)自幼读书就广为涉猎,学文学、奇书、六甲和百家杂学。
还学骑射、好剑术,同那些侠客、道士隐居岷山,游峨眉,养成那种不事生产,性喜流浪的狂傲豪迈的性格。
(二)、第一次漫游时期(726-742)“遍干诸侯,历抵卿相”时期。
到过襄汉、庐山、金陵、扬州、汝海、云梦、安陆、山东、太原、浙江等地。
在安陆成家,西入长安,东游梁宋、齐鲁,在并州结识了郭子仪,在山东与孔巢父、张叔明、韩准、裴政、陶沔等人为友,时号“竹溪六逸”。
后由山东回到江浙,入会稽,同道士吴筠做了好朋友。
(三)、长安时期(742-744)吴筠被召入京后,荐李白于玄宗,太子宾客贺知章亦力荐。
李阳冰《草堂集序》:“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板之。
”入翰林院供奉,并不得志,过了一段狂放纵酒的生活后,上书请还,离开长安,再度过上了漂泊流浪的生活。
(四)、第二次漫游时期(744-755)首途东游梁宋,至洛阳与杜甫相识,接着与杜甫、高适一起畅游梁宋一带。
第二年,李白在山东兖州时又与杜甫相遇,同游泗水、蒙等地。
(五)、身经战乱时期(755-762)天宝十四年,李白避乱东南,来往于宣城、当涂、金陵、溧阳一带,次年隐居庐山。
后入永王李璘戎幕,兵败后被长流夜郎。
至巫山遇赦放还。
晚年依附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往来于宣城、历阳间,游赏青山、敬亭山、采石矶一带的风景。
62岁时,病死在李阳冰家中。
李白思想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这和他思想的复杂性是分不开的,一方面他接受了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具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景仰鲁仲连、谢安一类人物。
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时时向往着闲适清净的生活。
第四章 李白诗歌
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 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 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 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 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 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 的强大精神力量。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 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行路难》 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 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 仍怀有希望。
李白狂放不羁,追求自由平等,乐 观豪迈、傲视权贵、粪土王侯,特别是 他的浪漫气质和理想主义,把十分繁难 艰苦的事情看得一蹴而就的简易,以诗 人之心观察政治和人情世态。而其结果 则愈发加大了主客体间的落差。李白在 这成反比的加速循环中,心理愈发敏感, 情感也愈发容易激变,一旦有山水外物 与之不平之心相撞,其深刻而巨大的忧 愤和感伤便具象为崩云裂岸的潮回海涵 之大观。他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
李白一生主要分为五个时期: 1、读书与蜀中游历期。25岁之前。 五岁随父到江油县,“五岁诵六甲(天干 与地支组成六十组干支,其中起头的是 ‘甲’字的有六组,故称六甲),十岁观 百家”、“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 仙”、“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不 到二十岁,苏颋见到李白,说他“天才英 丽,可与相如比肩。”道教大师司马承祯 说他有“仙风道骨”。
2、壮游与求仕期。41岁之前。李 白不屑参加科举,希望通过漫游求得 引荐的机会,“仗剑去国,辞亲远 游”。到湖北安陆时,与高宗时宰相 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在此约十余年。
3、长安三年入仕期。42-44。李白 曾两入长安,开元后期一次,但无功而 返。天宝元年可能由于玉真公主、吴筠、 贺知章等人的推荐,召入长安作家供奉 翰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 蒿人。”但他实际是以诗名来供奉。而 李白自恃太高,无心理准备,依旧纵酒 狂歌,桀骜不驯:“长安市中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后受排挤,赐金放 还。二入长安在李白一生中很重要,使 其后的创作有着强烈的思想性和政治性。
古代文学第三章李白
二 、李白的思想与人格
(一)李白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 “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仰慕吕望(姜姓,吕氏,字 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傅说 、郦食其 、鲁仲连 (右图)、宁戚、范蠡。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现实中 不断遭致失败。常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但他又 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
自然明快的优美情韵——绝句 李白绝句的个性特色: (1)清新俊逸是李白绝句的境界。杜甫评价他“清新庾开府,俊逸 鲍参军”。他写的洞庭湖:“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 边。”“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白云月色,明湖 玉镜,空灵明净,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
(2)一些绝句,多写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 刻情思,所表现的是自然的美和普通的人性、人情,平易真切,极富生 活情趣,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3)李白绝句,带有 以古入律、自由发挥的特点,融入了乐府歌行开合随意而以气贯串的表 现手法。 (4)李白绝句受乐府民歌影响也极为明显,拟乐府民歌几乎占他绝句的三 分之一。
《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第四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1)豪迈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 情。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 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常以奔放的 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 邕》。
第四章 李白
《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声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早 慧 ——“ 五 岁 诵 六 甲 , 十 岁 观 百 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任侠 ——李白曾做过剑客,“十五好剑术”, “饮中八仙”之一的崔宗之,称之:“起舞拂长 剑,四座皆扬眉。”李白自谓:“三杯拂剑舞秋
月,忽尔高咏涕泗涟。”
纵横家——李白有着远大的抱负,他不愿通
过科举入仕,而是希望象苏秦、张仪一样,由布
衣一举成为帝王师。 浪游——仗剑去国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求仙——标准的道士 贺知章,在长安初次见到李白便为其风 度所倾倒,称之为“谪仙人”,与之结为忘 年之交。贺知章死,李白写诗悼念他。其诗 云:
例如: 《长干行》
二、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豪放飘逸
风格上豪放飘逸,语言上清新自然。李白
既有侠气(豪放),又有仙气(飘逸),下笔
快意淋漓,文思泉涌。
1、豪放
白诗想落天外的内容,多奇谈异想,兼有吞
吐宇宙的胸襟。如“欲上青天揽明月”、“醉来 卧空山,天地即衾枕”、“不敢高声语,恐惊天 上人”、“会须一饮三百杯。” 七言歌行体,句法变化多端,感情跌荡起伏,
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由借酒无法浇
愁——泛舟江湖。从理想又回到现实。
例2.《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 不能食,拔剑击箸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 登太行雪满山。闲来重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 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 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物:由饮者 —— 征人 —— 垂钓的隐士 —— 行将受命的贤臣 —— 乘风破浪的勇士。角色转换 非常之快,天涯海角,思路极其开阔,飘然而来,
第四讲:李白
• 二、李白的思想: 李白的思想: • • (一)李白思想比较复杂,儒、 道、侠这三种思想对他都有影 响。
李 白
• (二)上述儒、道、侠三种思 想是互相矛盾的,但在李白身 上却得到了统一。 • (三)李白思想往往存在着积 极与消极并存的复杂状况。
李 白
• 三、李白的人格与个 性: • 李白的人格就像他笔下 的山岳,异常高大。 • “痛饮狂歌空度日, • 飞扬跋扈为谁雄? ” • ——杜甫《赠李白》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
• 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 春夜洛城闻笛 • • • •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 • • • • •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关于李白的家世主要有以下种说 法: • (1)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 (2)西汉李广、李陵、北周李 贤、隋朝李穆之后裔; • (3)陇西李氏的一般平民李抗 之后;
• (4)太子李建成的玄孙; • (5)凉王李轨的第四或第五 代孙; • (6)陇西李氏丹阳房始祖李 伦之后。
• 李白一生主要分为五个时期: 李白一生主要分为五个时期: • • • • • 1、蜀中时期。 2、以安陆为中心的干謁漫游时期。 3、长安三年入仕期。 4、出长安再次漫游时期。 5、安史之乱时期及晚年。
【作品讲读】 作品讲读】 •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李白的绝句 李白的绝句,如行云流水,语言明快, 具有一气流贯的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 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
唐代文学史·第四章 诗仙李白
2、主题的含蓄性、丰富性。
胡应麟所谓“《蜀道难》、《远别离》等篇 出鬼入神,惝怳莫测”,即是说本诗主题含 蓄朦胧 讽玄宗幸蜀 言险著戒,非专指一人一事 即事名篇,别无寓意 寄托作者功业难成,仕途坎坷的感慨 反映诗人忧国之思,揭露时弊
3、层次和线索
(1)层次
①(开头—“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写蜀道 开辟之难。 以三个感叹词、两叹句起笔高歌,接着运用了 蚕丛、鱼凫的历史传说和五丁开山等神话,夸 写蜀道开辟的艰难。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3.四十二到四十四岁——三年 长安供奉翰林时期 或因声名,或因人荐(一说 吴筠,一说玄宗妹玉真公主 即持盈法师),天宝元年 (742),李白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 为文学侍从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初时心情兴 奋,很想有所作为,但时值玄宗后期,政治日 趋腐败黑暗,李林甫把持政权,贤能之士屡遭 排斥和迫害。而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 能阿谀奉承,因遭受谗言诋毁,天宝三载(不 满两年),以“赐金放还”的名义,被迫辞官 离京。
以安陆为中心,开始其干谒与漫游生活,历江夏、襄
阳、洛阳,北上太原,南下隋州,曾上书安州裴长史
、韩朝宗,希求荐用,失败。
2.二十五岁到四十二岁——出蜀东游时期
②西入长安求仕。
开元二十四五年前后(736-737) ,西入长安求
仕,同样失败。
《古风》中有好几首(如其二十四“大车扬飞尘”)
、《蜀道难》、《梁甫吟》、《行路难》(“大道 如青天,我独不得出”)都集中表现这个时期的愤 激不平情绪。
2.二十五岁到四十二岁——出蜀东游时期
③徙家任城(今山东济宁)。
离开长安,再次漫游,从梁、宋而洛阳、
李白生平及其诗歌的思想内容
2.從藝術上看, A,李白詩修辭上好夸張.
如黄河之水天上來,一飲會須三百杯。(將 進酒)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
B,語言格律或意象的跳躍、自由,如蜀道難一詩, 句式的變化非常自由,極富音樂性,而意象雄奇。 又如: 萬里長征戰,三軍盡衰老。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 唯見白骨黃沙田。(戰城南) 姑蘇城上烏棲時,吳王宮裏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 青山欲啣半邊日,銀箭金壼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 東方漸高奈樂何。(烏棲曲)
一、李白詩歌的內容 李白詩歌現存較多,內容也很豊富。松浦友久將它分為 行旅、離別、月光、女性、風景、懷古、飲酒、戰亂、 政治、游仙、贈寄、獨吟幾個部分,可以做為參考。 舒王以李太白、杜少陵、韓退之、歐陽永叔詩,編為四 家詩集,而以歐公居太白之上,世莫曉其意。舒王嘗曰, 太白詞語迅快,無疏脱處。然其識汙下,詩詞十句九句 言婦人與酒耳(宋 惠洪 冷齋夜話卷五)
到744-755年之間,即李白賜金放還之後,李白先後在洛陽、 梁園等地與杜甫交遊,立足梁園、東魯,足跡遍及幽燕吳越。 將進酒、梁甫吟、夢遊天姥吟留別等詩是此時所寫。最後一 段時期是入永王幕被放及遇赦時期(755-762),安史之亂 作,李白亡奔江南剡中,隱居于廬山,後應聘于永王璘幕府。 至德二年永王兵敗,李白被流夜郎,乾元二年三月,行至三 峽時遇赦。晩年流落江夏、潯陽、金陵一帶,依族叔當塗令 李陽冰,寶應元年762年,病卒于當塗。
青蓮集中古詩多,律詩少。五律尚有七十餘首,七律 只有十首而已。( 趙翼 甌北詩話:) 青蓮工於樂府,蓋其才思横溢,無所發抒,輒借此以 逞筆力;故集中多至一百十五首。(甌北詩話)
4.李白之個性及思想 據魏顥的李翰林集序,李白少任俠,曾手刃數人,又曾娶妻 三次。可見他性格中狂放不羈的一面。李白一生經歷非常豊 富,思想也常充滿矛盾。他說過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一 身。(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他受道教影響,求道學仙 貫穿一生,並曾受道籙成為道教徒。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十一 說他古風兩卷近七十篇,身欲為神仙者殆十三四。他也好隱 逸,喜歡世塵世享受。(與賈公書,混游漁商,隱不絕俗, 詩中多次提到攜妓)他常常說等他治平天下了,就棄官而去, 浪跡五湖。有時又企羡功名:嘆我萬里游,飄飄三十春,空 談帝王略,紫綬不掛身。(門有車馬行)仰天大笑出門去, 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第四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第三 bb
醒后言志抒情
结尾是醒后言志抒情,表达了人生如梦 的失落感和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以及对 现实世界不自由的愤恨。整首诗又是用 虚实结合的笔法把现实与理想、人间与 幻境熔铸为一体,把心灵情志的“真” 与艺术表现的“幻”妙融为一境。
(2)以梦游留别为主兼及游仙。
其实整首诗对梦境和仙境的描写,也是与现 实的比衬。
四、长于乐府,五、七言古诗,绝句
李白能自驾驭多种诗体,尤擅长乐 府歌行和五、七言古诗,绝句的成 就也相当突出,尤以七绝佳作最多。
第四节李白作品赏析
(一)《蜀道难》赏析 (二)《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三)《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一)《蜀道难》赏析
1.《蜀道难》的创作时间 2.《蜀道难》的结构 3.《蜀道难》的艺术特点
(2)时空跳跃极大
该诗大体按照自古及今、由 秦入蜀的线索来构思诗篇, 展开描写,时空跳跃极大。
第一层,
首先,以三个感叹词起笔,高歌,起笔 突兀而极有气势,不仅点题也为全诗奠 定了雄放的基调,接着运用了蚕丛、鱼 凫的历史传说和五丁开山等神话,夸写 蜀道开辟的艰难。诗歌的开篇就已显示 了神奇浪漫的色彩。
梦境之一
梦境的前半部分,采用叙述游踪与景物描写并用的 手法,从梦入吴越到飞度镜湖,从至剡溪到攀登天 姥山,一路写来,景物也随之变换,同时又有联想, 联想到谢公当年著屐登山。
尤其是登山所见的景物描写,极其别致。“半壁见 海日,空中闻天鸡”,仅仅十字便生动地概括出了 一个曙光初照的景象,而且视听并用,声色俱佳。
(三)《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诗文解释】
凤凰台上曾有凤凰翔游,凤凰飞去了,而今凤凰台空,
第四章李白
艺术特色:
• 1.结构起落无迹,断续无端,是诗人情绪的
发泄,是直抒胸臆,结构上起落无迹。
• 2.语言句势变化无端:多用散文句势。
返回
一、李白诗歌反映的内容
• • • • •
1.以历史人物为对象,抒发个人理想与情感 2.代言体诗歌:《长干行》、《妾薄命》 3.山水诗。《望天门山》 4.反映历史事实,尤其是“安史之乱”的诗歌。 5.表现边塞生活的,如《关山月》、《塞下曲 六首》 • 6.表现亲情、友情类的诗,包括思念亲人与友 人、送别、临别赠诗等。如《赠汪伦》等
• 第三,感情、意识流转跳跃性大。 • 李白诗的结构多不匀称,就在于感情的跳跃性大。 他的诗较“原生态”。袁宏道评:“青莲能虚, 工部能实。青莲惟一于虚,故目前每有遗景。” • 三、雄奇、鲜明而自然的形象。 • 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比较李白、李贺、杜甫诗。 认为杜甫、李贺诗“千锤百炼而后能成者”,李 白则“以挥洒出之,全不见锤炼之迹。” 杜甫曾 评李白诗“清新瘐开府,俊逸鲍参军。” • 参考书:詹锳《李白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
2.绝句
• 李白的绝句,既有绝句的共同风貌,又有独特的 艺术个性。 • 1.气象宏伟,胸怀开阔,格调自然明朗,流走轻 快,因此创造出壮美而俊爽的境界,表现出多种 风格。李白绝句受乐府民歌的影响极为明显,有 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明胡应 麟说:“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 (《诗薮》内编卷六)。 • 2.清新自然、流美疏秀,呈现出明净美、开朗美。 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其比喻、夸张若信手拈 来,张口而出,平中显奇,“天授神诣”一般 (《诗薮· 内编》卷6)如《赠汪伦》、《望庐山 五老峰》五言与王维齐名,七言与王昌龄竞爽, 代表了绝句体创作的最高成就。
第四章-李白.教学文案
• 第二件大事:李白、杜甫的交往
杜甫:“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 李白、杜甫与高适三人:
“气酣登吹台,怀古论平芜。” 李白、杜甫分手之后,李白南下,杜甫进长安, 追寻李白的旧路。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 第三件大事:从璘与流放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天真乐观的诗人第一次长安失意,皇上客气
地赐金还乡,诗人报之以冷笑。 第二次失意,诗人被流放, “平生不下泪,
于今泣无穷。”
杜甫此时怀念李白的诗作:
《梦李白》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 亲见君意。……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 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其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依阑干。”
三年后玄宗赐金令李白还山。 李白此时看似旷达,实则失意。他写诗道: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盛。儿戏不足道,五噫 出京城。” 从“仰天大笑出门去”到满怀失意的离开长 安,李白经历了一次人生的大转折。
接下来又大感慨:“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 士当群雄。”
(三)借奇山异水以寄情,奇山异水亦是自我性格 的展现
《蜀道难》借蜀道艰险,比喻人生道路之坎 坷。
《梦游天姥吟留别》与《蜀道难》相似:因 哀行吟,用吟以抒其郁愤,并写出了引人入胜的 境界,实则幻景。
《梦游天姥吟留别》(配乐朗诵)
(四)李白的诗歌也有其清绝明秀的一面 写皖南山水:“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檐飞皖溪水,窗落敬亭云。” 在诗人笔下,大自然处处有灵性,黄花、翠竹
5第四章 李白
第四章 李白
第四章李白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李白诗歌选讲 李白诗歌艺术特色 李白诗歌的接受与文学史地位
第四章李白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与思想
李白的生平与思想 一、李白的生平 1、幼年和蜀中时期(701—725) 2、仗剑远游时期(725—742) 3、长安三年时期(742一744) 4、第二次漫游时期(744—755) 5、安史之乱时期(755—762)(附) 二、李白的审美思想倾向
第四章李白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与思想
李白的审美思想倾向 《南奔书怀》 《赠张相镐》 《豫章行》,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 冀中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 九韵》
第四章李白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与思想
李白的审美思想倾向 《登峨眉山》:“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游泰山》诗六首 李阳冰《草堂集序》说李白当时“遂就从祖陈留采访 大使彦允,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于齐州紫极宫。将 东归蓬莱,仍羽人驾丹丘耳”。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 好入名山游。” 《答俗人问》绝句云:“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 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第四章李白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与思想
李白的生平(仗剑远游)
27岁时 安陆 许圉师的孙女。 “酒隐安 陆,蹉跎十年”
第四章李白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与思想
李白的生平(供奉翰林)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嵩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降辇步迎”,“御手调羹”,“问以国政” (《草堂集序》) “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 “浮云蔽紫闼,白日难回光。群沙秽明珠, 众草凌孤芳。”(《古风》其三十七)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考研题及典型题详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圣才出品】
第4章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4.1 复习笔记一、李白的生平和思想1.生平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
2.李白的思想一方面,他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认为“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有时他甚至把庄子抬高到屈原之上,与此同时,他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
《史记》“以武犯禁”“不爱其躯”“羞伐其德”的游侠精神,在李白身上也是存在的。
还应该注意,李白是一个极其矛盾的诗人。
他蔑视权贵人物,蔑视荣华富贵,这是主要的。
但是,他往往又以接近皇帝、权贵为荣,又对荣华富贵表示羡慕或留恋。
二、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1.表现他一生的思想和经历李白一生大半过着浪游生活,写下了不少游历名山大川的诗篇,其中还有一些诗和他求仙学道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他那种酷爱自由、追求解放的独特性格,常常是借这类诗篇表现出来。
当他政治失意之后,这种诗歌也写得特别多,特别好。
2.表现盛唐时代的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1)一方面是空前强大帝国的繁荣气象,一方面是统治阶级在强大繁荣外衣的掩盖下已开始走向奢侈和腐化,如《古风》表面咏史,实际上是对唐王朝极盛而衰的象征深表忧虑;(2)许多诗歌借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如《梁甫吟》;(3)歌颂游侠的诗,如《侠客行》;(4)诗歌抒发了自己的痛苦和愤懑,如《行路难》三首;(5)游历名山大川的诗篇,其中还有一些诗和他求仙学道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等;(6)李白对国家的强大统一非常关怀,他像盛唐边塞诗人一样,对保卫祖国边疆的将士曾经作过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7)少数直接写人民生活的诗篇,如《丁都护歌》。
三、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1.浪漫主义精神与手法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第四讲 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
第四讲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第四讲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第一节李白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一、李白的生平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
关于李白的身世、出生地、行踪、家庭却异说纷纭。
明人胡应麟说:“古今诗人,未有如太白之难定者。
”(《少室山房笔丛》卷九)。
李白的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时期:1、蜀中时期(二十五岁以前)。
2、出蜀漫游时期(25—42岁)。
3、长安三年时期(42—45岁)。
4、再度漫游时期(45—55岁)。
5、安史之乱时期(56—62岁)。
二、李白的思想。
1、李白的儒家思想。
2、李白的道家思想。
3、李白的游侠思想。
4、李白的纵横家思想。
三、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1、歌咏理想。
《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永王东巡歌》之二:“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2、抒发幽愤。
《行路难》《将进酒》《陪侍御叔华登楼歌》3、揭露时弊。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古风?十九》(俯视洛阳川),《古风?二十四》(大车扬飞尘),、反映民生。
4如《丁都护歌》《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子夜吴歌》其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5、山水诗。
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蜀道难》等。
6、友情诗。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间。
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
”《赠汪沦》等。
四、李白诗的艺术成就:1、强烈的主观色彩。
2、丰富奇特的想象。
李白的生平及诗歌
李白的生平及诗歌李白的生平及诗歌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白的生平及诗歌,参考一下。
诗人李白的一生是积极奋发的一生,同时又是坎坷潦倒的一生。
一、李白的生平及思想“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我最早接触到的李白。
而提到他,我们不禁会想起这位诗仙放浪不羁的一生。
李白出生于唐代的西部边陲碎叶,传说,在李白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梦见了长庚星,它还被称为太白金星。
而我们天才而伟大的诗人得名白,又字太白,显然与这个虽不可信却令人神往的传说,有着密切的联系。
洁白进而太白,正是长庚星所体现的光明、纯洁、完美的象征。
传说不是信史,却真切地表现出传说者的美好愿望和寄托。
李白生长在世称“天府之国”的四川,从小热爱大自然,崇尚大自然,深受道家影响,酷爱游山玩水,寻仙访道。
他自述“一生好入名山游”,“十五学神仙仙游未曾歇”。
而其青少年时期,唐玄宗登位,承继了前代已经取得的业绩,并且励精图治,清除外患,一时出现了唐帝国在开元期间的强大、统一、繁荣、安定的局面。
此后唐帝国即进入了它的全盛时代。
李白的青壮年时代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空气之中的。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帝国日趋衰落,开元时代的繁盛安定局面再没有恢复。
李白一生的后期,正好处在这个由极盛而趋向衰落的历史转折时期,它的大部分优秀诗篇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法国著名的古典作家布封曾说,“风格即其人”。
从李白来看,更为可信。
无论是他的同时代的人对他的风度的称赏或后代人对他的诗的风格的赞叹,有一个共同之点,就是不以世俗的品评尺度来看待他。
而关于李白的思想特点,人们的说法却是颇为分歧的。
从李白和他的生平事迹来看,他对中国历史上各种传统思想,都有过一些接触,所受到的思想影响是比较复杂的。
李白的生平与思想
? “十五遊神仙,仙遊未曾歇”(《感興》 其五)
? “雲臥三十年,好閑復愛仙”(《安陸白 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
? 李白是虔誠的道教徒,一生熱衷學道求仙。
? “時命若不會,歸應煉丹砂”(《早秋寄 裴十七仲堪》)
? “拙妻好乘鸞,嬌女愛飛鶴。提攜訪神仙, 從此煉丹藥”(《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 居》)
? “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絶嗣之 家,難求譜諜。公之孫女捜於箱篋中,得公之 亡子伯禽手疏十數行,紙壞字缺,不能詳備, 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代孫也。隋末多難,一 房被竄于碎葉,流離散落,隠易姓名,故自國 朝以來,漏於屬籍。神龍初,濳還廣漢,因僑 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為名,髙卧 雲林,不求禄仕。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 復姓,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名之與字,咸所 取象。”(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 墓碑》)
? 家境富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并涉猎 广泛,爱好文学。
?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 书》)
?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
? 年齡稍長,即走出家門,結識了一些豪俠 之士和隱者、道士。
? “結髮未識事,所交盡豪雄”(《贈從兄襄陽少 府皓》)
? “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與韓荊州書》)
? “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 九世孫。蟬聨珪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 謫居條支,易姓與名。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 庶,累世不大曜,亦可歎焉。神龍之始,逃 歸于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 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稱太 白之精,得之矣。”(李陽冰《草堂集序》)
? “白本隴西,乃放形因家於緜,身既生蜀,則 江山英秀。”(魏顥《李翰林集序》)
第一節 李白的生平與思想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第一篇: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李白诗歌今存近千首,内容相当广泛。
讴歌理想,抒发悲愤,是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的重要内容。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始终不渝地追求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
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上李邕》)“天马来出月支窟……神行电迈蹑恍惚。
”(《天马歌》)“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
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
”(《赠张相镐》其二)渴望建立惊世骇俗的功业。
他要仿效谢安“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书情赠蔡舍人雄》),希望像“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的诸葛亮那样,得遇明主,驰骋才能,然后追踪鲁仲连“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旁。
”(《赠张卫尉卿》)但那时的唐玄宗,已不再励精图治。
李白报国无门,理想破灭。
他强烈抗议社会的不公:“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送蔡山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行路难》其2);尖锐地揭露统治者“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其15);愤怒地控诉奸邪当道:“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劳”(《古风》其37)。
《行路难》其一集中地表现了他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
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中交织着失望和自信,既有愤怒的抗争,又有执着的追求,是他的崇高理想与黑暗现实相撞击后发出的电闪雷鸣,具有惊心动魄的力量。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精神的重要特色。
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卑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层
写蜀中要塞剑阁地形险要和环境的险恶。 描写得阴森恐怖,谲诡荒怪,其中又运用了
隐晦的寓托。 场景的转换极为自由灵活,意象的衔接组合
跨度很大,纵横开合,变幻莫测,随意挥洒, 然而并没有离开蜀道难的主题。
(3)奇妙的想象
诗歌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善于运用奇妙 的想象、浪漫的夸张和虚无缥缈的神话 传说,创造出神奇瑰丽的艺术世界,产 生令人魂悸魄动的艺术效果。特别是自 然景物的描写,围绕着“难”,挪景移 情,层层渲染,声色情态表现得奇绝而 瑰玮。正如殷璠所赞叹:“奇之又奇, 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河岳 英灵集》
诗歌构思奇特而有致,由现实导入梦境,由 梦境又回到现实,而以梦境的描写为主。
所以显得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而场景的变 换、意蕴的不同,又使结构层次波澜起伏, 诗情意绪也随之波动。
(3)想象为主,变化多端
表现手法以想象为主,但也变化多端。 叙述、描写、对比、夸张、议论、抒情,
无所不用,使诗歌的手法显得新奇多变 而富于表现力。 诗歌意境雄奇而伟壮,形象缤纷而奇幻, 句式参差错落,自由而流畅。 这首诗歌充分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艺术才 能。
1.《蜀道难》的创作时间
《蜀道难》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 作之一。
其写作年代和思想主题历来众说不一。 今多认为此诗约作于玄宗天宝初年,是
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所作。 诗歌描写了蜀道的艰难、形势的险要和
环境的险恶,并寄寓了诗人对现实的忧 虑与关切。
2.《蜀道难》的结构
全诗大致可分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至“天梯石栈相钩连”, 借用神话传说先写蜀道开辟的艰难。
他反对绮丽华靡、雕琢繁饰,倡导清新自然、 朴素真率的诗风。
他的诗歌绝句多清新隽永、明快自然,歌行多 纵横飘逸、流畅自然,可谓做到了“清水出芙 蓉,天然去雕饰”(《赠江下韦太守良宰》)。
二、抒写自我的内心感受
李白的诗歌虽不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 验,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偏重于内心感受 的抒写,因而他的诗歌感情充沛、率真 豪放,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4)反复的咏叹与灵活的句式
此外,诗歌还三次出现“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句,使诗歌除 了写景抒情外,又以反复咏叹的手 法来加强抒情性,“蜀道之难,难 于上青天”的感叹贯穿始终,形成 了一唱三叹的复调音乐。
同时也深化了主题。 诗歌的句式自由灵活,参差错落,
长短相间,造成了自由奔放而又跌 宕起伏的语言效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忧患时局和批判现实
李白对玄宗晚年的黑暗现实发出了尖锐的批判;
对安史之乱的时局充满了忧患;对人民的热爱 使他对民生疾苦的冲了关怀。
如《古风》中的一些诗,抨击了统治者的昏庸 荒淫和专横跋扈,具有很强的观实批判精神。 安史之乱后的诗,如《奔亡道中》、《永王东 巡歌》等,表现反对分裂割据、靖难救国的爱 国精神。
第三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豪放飘逸” 的诗歌风格 二、抒写自我的内心感受 三、丰富而奇诡的想象 四、长于乐府,五、七言古诗,绝句
一、“豪放飘逸”的诗歌风
格 李白诗歌虽有多维度的呈现,但总的风格以豪
放飘逸、真率自然为主。
他上承庄、骚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以个人的艺 术天才创造性地运用了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使 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
他的诗歌无论是何种题材都具有浓厚的 主观抒情色彩,充分地表现着生活中诗 人的喜怒哀乐、好恶爱憎的感情,使我 们时时体会到诗人自我抒情形象的存在。
三、丰富而奇诡的想象
李白的诗歌善于运用丰富而奇诡的想象,创 造出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并寄托着诗人的 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
诗人常将想象与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手法相结合,把现实与理想、人间与幻境、 自然与人事,巧妙地熔铸成篇,创造出瑰丽 神奇的艺术境界。如《蜀道难》、 《梦游天 姥吟留别》
3.主要艺术特点
(1)诗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 主要采用了奇特的想象,描绘了一个异
彩纷呈、亦真亦幻的艺术境界。
梦前
开头先以传说导入,是虚写,然后用夸 张、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天姥山,是实写, 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山的神奇伟壮, 暗含赞美和向往之情。
梦境描写
中间梦境的描写全用幻笔来写游景与游仙, 或超然自得、飘逸洒脱,或瑰丽神奇、变幻 多姿,幻化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梦游图。
江水分为两道。浮云总是遮蔽日月,不能回到长安,内心沉
痛
忧
郁
。
【词语解释】
1.凤凰台:故址在南京凤台山。相传刘宋元 嘉年间因异鸟集于山而建。 2.吴宫:三国时孙吴建都金陵(今江苏南 京)。 3.衣冠:指王公贵族。 4.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5.二水:秦淮河流经南京西入长江,因白鹭 洲横其间而分为二支。
(三)《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诗文解释】
凤凰台上曾有凤凰翔游,凤凰飞去了,而今凤凰台空,
长江水依然不停地流着。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
晋贵族早已进入坟墓。三山矗立在天边,若隐若现。白鹭把
梦境描写之二
随后的景物描写:千岩万转、迷花倚石、熊咆 龙吟、林慄颠惊、云清水淡,更是变化多端, 异彩纷呈。
游仙的描写更是奇诡怪异,气象万千。电闪雷 鸣、山崩地裂、洞天门开,“洞天福地”的仙 界景象随之展现:青冥浩荡、日月照耀、霓衣 风马、虎鼓瑟而鸾回车、云君仙人纷纷而出。 惊心动魄的场景和光彩缤纷的仙境,幻象叠出, 想象神奇。
四、长于乐府,五、七言古诗,绝句
李白能自驾驭多种诗体,尤擅长乐 府歌行和五、七言古诗,绝句的成 就也相当突出,尤以七绝佳作最多。
第四节李白作品赏析
(一)《蜀道难》赏析 (二)《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三)《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一)《蜀道难》赏析
1.《蜀道难》的创作时间 2.《蜀道难》的结构 3.《蜀道难》的艺术特点
第四章 李 白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李白作品赏析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一、李白的生平 二、李白的主要思想
一、李白的生平
李白的一生大致可分五个时期: 1.蜀中学习与漫游时期(24岁以前) 2.远游求仕时期(24至42岁) 3.长安时期(42至45岁): 4.再度漫游时期(45至55岁) 5.安史之乱时期(55至62岁)
第二层从“上有六龙”至“胡为乎来 哉”,以山高、路险、奇景、悲愁来写 入蜀道路的艰险。
第三层从“剑阁峥嵘”至最后,写剑阁 地形险要和环境的险恶,并寄寓了诗人 对现实政治的忧虑与关切。
3.《蜀道难》的艺术特点
(1)雄奇奔放的诗歌风格。 该诗笔法纵横恣肆,淋漓酣畅,
色彩与形象绚丽多姿,想象丰富 而奇诡,使诗歌充满奇险神异的 色彩,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 法和激情。
醒后言志抒情
结尾是醒后言志抒情,表达了人生如梦 的失落感和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以及对 现实世界不自由的愤恨。整首诗又是用 虚实结合的笔法把现实与理想、人间与 幻境熔铸为一体,把心灵情志的“真” 与艺术表现的“幻”妙融为一境。
(2)以梦游留别为主兼及游仙。
其实整首诗对梦境和仙境的描写,也是与现 实的比衬。
一、表现个人的理想抱负
表现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建功立业的渴望,以及 理想和愿望难以实现的失意与愤懑的情绪。如 《梁甫吟》、《古风》(第十首)等,赞美古 代名臣贤相借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与建功立业、 拯物济世的雄心壮志。《行路难》、《将进 酒》、《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梦 游天姥吟留别》等,表现了失意后的抑郁愤懑 和鄙弃世俗、蔑视权贵的傲岸个性,以及欲求 超脱的旷达情怀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1.蜀中读书与漫游时期
(24岁以前) :李白自少年时就博涉百家, 习辞赋,学剑术,好任侠,慕神仙。
2.远游求仕时期
(24至42岁):李白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游历过江陵、洞 庭湖、扬州,后在湖北安陆与故相许圉师的 孙女结婚。此后以安陆为中心,游历过梁宋、 齐、鲁等地。在漫游中结交了许多友人,曾 经隐逸学道,也干谒过权贵,希望得到重用 和引荐,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报复。
儒家的忧患精神与用世济时的思想 及其人生价值观,始终影响着李白;
而道家超尘出世、追求精神自由的 人格精神及道教的神仙世界,又始 终沾溉着李白的思想与性格。
此外,李白的思想与人格中还渗透 了游侠和纵横家的侠义精神和人格 理想。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表现个人的理想抱负 二、忧患时局和批判现实 三、热情讴歌大自然
梦境之一
梦境的前半部分,采用叙述游踪与景物描写并用的 手法,从梦入吴越到飞度镜湖,从至剡溪到攀登天 姥山,一路写来,景物也随之变换,同时又有联想, 联想到谢公当年著屐登山。
尤其是登山所见的景物描写,极其别致。“半壁见 海日,空中闻天鸡”,仅仅十字便生动地概括出了 一个曙光初照的景象,而且视听并用,声色俱佳。
(二)《梦游天姥吟留别》赏 析
1.背景。 天宝三年(744)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离后
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第二年又 准备从东鲁家中出发南下吴、越,临行前写下 了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诗留别友人,所以 此诗又题作《别东鲁诸公》。 这首诗描绘了梦中游历天姥山和仙界的情景, 抒写了对大自然和神仙世界的向往,表现了诗 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理想的追求,以 及超脱世俗、蔑视权贵的人格精神。
3.长安时期
(42至45岁):天宝元年李白应诏进京, 为翰林待诏,供奉宫廷。但李白地位和 处境并不能实现他的理想,傲岸不羁的 个性又难容于世,饮酒狂放,蔑视权贵, 终招嫉恨谗毁,自请放还。长安的生活 实践,使他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4.再度漫游时期
(45至55岁) :李白离开长安后游历过梁 宋、齐鲁、燕赵、江浙等地。其间结识 了杜甫、高适。理想的破灭、人生的失 意及对现实的不满,使其思想充斥着理 想与现实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