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选五篇)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4da50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1.png)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教学目标:1、能对现象的原因、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借助资料完善自己的猜想。
2、会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出科学问题,能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
3、乐于接受他人的观点,学会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1、借助他人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权威。
2、通过各种方法选出科学问题。
教学难点:选出科学问题。
教具准备:几盆身子倾斜的花草,资料卡,图片,关于植物的书籍,准备好资料本。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察与提问在每组桌子上放置一盆倾斜的凤仙花,斜向南方。
师:不知道什么时候,窗台边上的凤仙花,都悄悄的把头探向了窗外。
它们倾斜着身子,好像被窗外的某种力量所吸引。
有标记的这里向着南方。
你们能找到答案吗?学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比如路边的哪棵树、盆景、向日葵(教师出示照片)。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有哪些认识和疑惑?请同学们交流。
二、猜想与假设师:谁有这么大的魅力,让花草为之倾倒?请同学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过程进行猜想。
学生讨论后交流。
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
师: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我们很有必要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
比如科学家的研究、学者的报告,书上的资料等。
三、分析与总结师:这么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种猜想,对于明显不符合实际的猜想,我们应及时排除,以确保更具有价值的假设能得以研究。
这样获得的问题,才更可能是一个科学问题。
(板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师:哪个假设最不可能成立呢?说说理由。
请同学说出判断的方法和结果。
比如,“不可能是风刮斜的。
因为这几天没有大风;另外,窗户晚上还关着,没有北风吹过来。
”我们可以通过报纸查天气预报,还可以实地观察。
最新大象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大象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583c22413169a4517723a3c8.png)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大象版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六年级上册包括五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教案全册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02bc457852d380eb63946d45.png)
5、观察、记录;
6、讨论。
实验结果: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实验后记:学生通过两周的实验,有三个组实验效果很实验效果良。
二小学年度第一学期
实验器材:面鼓、钢尺、橡皮筋、音叉、水槽
实验过程:
1、我们用力按压鼓面,鼓不发出声音,轻轻打击鼓面时,鼓却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
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并不发声,轻轻拨动则能发声音,这是为什么?
3、用力拉伸橡皮筋,橡皮筋并不发声,轻轻拨动则能发出声音,这什么?
4、把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有什么变化?
4、讨论、总结
实验结果:植物是通过“根”来喝水的。
实验后记:这个实验不是非常明显,也许是时间太少,实验效果为良。
二小学年度第一学期
分组实验教案
科目:科学
年级:六
班级:1—5
教师:
时间:
实验名称:认识植物根的向水性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根的生长特征
实验器材:花盆(4个)植物幼苗(4株)水壶(4个)
实验过程:
实验器材:烧杯、漏斗、滤纸
实验过程:
1、观察自来水和生活用水;
2、把自来水和生活用水进行过滤;
3、观察过滤纸上物体。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学生了解了自来水和生活用水的区别,知道了水的宝贵和重要性。
二小学年度第一学期
分组实验教案
科目:科学
年级:六
班级:1—5
教师:
时间:
实验名称:探究放养密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
实验结果:河水更适宜养金鱼。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001ac1d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3.png)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1、实验器材:花盆、土、小麦种子、灯泡、水杯、水。
2、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实验指导书。
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计划,确定实验方案。
2、组织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方案的准备工作。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课时21、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教师应该在实验过程中及时指导学生,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帮助他们分析实验结果。
2、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帮助他们得出科学结论,并与同学们分享。
第三课时3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和向水性。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帮助他们深入探究问题。
第四课时41、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研究成果。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汇报中突出实验的重点和科学结论。
2、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经验和教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经验和教训,帮助他们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师准备:在课前一周,教师使用一次性塑料杯播种大豆,选择了长势基本一致的大豆苗约50-60株(每位学生一株),并准备好教学课件。
小组准备:每个小组准备探究记录本、4张标签纸、4只纸盒和1只水壶。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研究1、谈话:教师通过谈话,引导学生思考植物角植物产生变化的原因,并提出研究问题。
2、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猜想。
第二课时一、设计实验1、谈话: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
2、小组讨论:各小组讨论研究问题、实验方案、涉及因素、控制变量等,并制定实验方案。
3、交流实验方案:各小组向全班汇报实验方案。
4、全班共同分析:教师引导全班分析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并提出建议。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a9b163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4.png)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一、教学目的1.了解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2.认识和掌握植物角里的结构及其功能,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了解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
2.认识和掌握植物角里的结构及其功能。
3.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学习并掌握植物角里的结构、功能及其科学问题。
2.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相关实验。
四、教学方法1.演讲法:通过讲解植物角里的结构和功能及其科学问题来让学生了解植物角里所产生的科学问题。
2.课件法:通过PPT或视频的形式展示植物角里的结构和功能,同时结合实例来让学生理解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
3.实验法:课堂实验,通过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植物角里的实验来让学生全面掌握植物角里的结构和功能。
五、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相应的课件或PPT,并提前测试好设备。
2.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准备好实验室。
导入环节1.老师播放相关视频或幻灯片,让学生了解植物角里的结构和功能,并引导学生想一些科学问题。
2.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全班学生同步思考并分享自己构思的科学问题。
基础知识阐述1.老师详细讲解植物角里的结构及其功能,包括植物的组成、代谢和吸水等方面。
2.老师带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如观察、提出问题、假设、试验、分析、结论等环节。
实验演示1.老师在实验室中现场进行植物角里的实验演示。
2.学生配合老师完成实验内容,并记下实验数据。
实验分析1.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植物角里产生的科学问题,结合课前想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
2.老师带领学生总结和归纳,最后得出结论。
结束环节老师进行课堂小结,并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同时,进行交流和分享,让每个学生对课程进行反思和提升。
六、课后作业1.了解其他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并写篇小文章。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96db1f192e45361066f5ea.png)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大象版)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一、教材分析大象版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六年级上册包括五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大象版(十二篇)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大象版(十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f09f3d8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6.png)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大象版(十二篇)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大象版篇一六年级学生整体学习努力,但缺乏灵活性。
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知识,科学探究能力不强。
很多学生接触自然的机会很少,但自身的特点让学生更愿意接触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本科学书是小学最后一本科学书,包括五个单元,23课。
它从人类发展、地球、宇宙等方面探讨科学的奥秘,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不同的科学角度,重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和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培养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生科学素养。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作出解释。
1、认真研读教材,认真备课,结合新课标要求,将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的特点,用一种探究和轻松的氛围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3.拓展学生思维。
学生分组自行实验,得出自己的结论,找出实验结果,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1、通过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实验现象或结果得出结论,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走进科学、运用科学,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找到科学的方法,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
3、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了解自然,了解科学,将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提高对科学和环境的认识。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大象版篇二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大家动手做乐器》教案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大家动手做乐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96c7b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2.png)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大家动手做乐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实际制作乐器的方式,了解简单物理原理与声音传播的基本知识;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和创新思维;3.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4.增进学生对音乐艺术的了解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学习了解声音传播原理,掌握实际制作乐器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在保证制作乐器质量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制作简单乐器利用日常材料,组成不同的乐器,如口哨、鼓、风铃等,并学习不同乐器的演奏方法。
具体步骤:1.讨论材料:学生自带材料、学校提供的材料,或者在家里找到的生活垃圾等。
2.提出需要制作的乐器种类,如口哨、鼓、风铃等,让学生们自己选择。
3.学生们自行制作乐器,老师提供必要的指导。
4.学生们试演奏自己制作的乐器,并与同学交流创意。
2. 讨论和总结老师对学生们制作的乐器进行点评,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如:乐器制作的步骤,乐器的声音来源及传播等。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1.学生完成制作乐器的情况;2.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3.学生团队合作能力;4.乐器的制作质量和演奏效果。
2. 学生自评学生们评价自己在制作乐器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并写下学习计划,以便未来更好地学习。
六、教学后记本教案通过实际动手制作乐器的方式,让学生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科学知识,并培养了动手制作、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教学后的评价,发现学生们对制作乐器的兴趣和热情明显提高,我们会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实现知识与兴趣相结合,让学生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快乐成长。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21ad922b160b4e777fcf58.png)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阳店镇中心小学贾金丽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第一课《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教学目标:1、能对现象的原因、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借助资料完善自己的猜想。
2、会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出科学问题,能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
3、乐于接受他人的观点,学会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1、借助他人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权威。
2、通过各种方法选出科学问题。
教学难点:选出科学问题。
教具准备:几盆身子倾斜的花草,资料卡,图片,关于植物的书籍,准备好资料本。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与提问在每组桌子上放置一盆倾斜的凤仙花,斜向南方。
师:不知道什么时候,窗台边上的凤仙花,都悄悄的把头探向了窗外。
它们倾斜着身子,好像被窗外的某种力量所吸引。
有标记的这里向着南方。
你们能找到答案吗?学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比如路边的哪棵树、盆景、向日葵(教师出示照片)。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有哪些认识和疑惑?请同学们交流。
二、猜想与假设师:谁有这么大的魅力,让花草为之倾倒?请同学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过程进行猜想。
学生讨论后交流。
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
师: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我们很有必要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
比如科学家的研究、学者的报告,书上的资料等。
三、分析与总结师:这么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种猜想,对于明显不符合实际的猜想,我们应及时排除,以确保更具有价值的假设能得以研究。
这样获得的问题,才更可能是一个科学问题。
(板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师:哪个假设最不可能成立呢?说说理由。
请同学说出判断的方法和结果。
比如,“不可能是风刮斜的。
因为这几天没有大风;另外,窗户晚上还关着,没有北风吹过来。
”我们可以通过报纸查天气预报,还可以实地观察。
记录学生最后留下的科学问题。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2253a00b4e767f5bcfce23.png)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第1课《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 (2)第一单元第2课《在实验中探秘》 (6)第一单元第3课《研究仍在继续》 (10)第二单元第1课《让生活充满阳光》 (12)第二单元第2课《探寻光的路线》 (15)第二单元第3课《把光请进来》 (19)第二单元第4课《我的“阳光小屋”》 (22)第三单元第1课《奇思妙想—设计篇》 (27)第三单元第2课《心灵手巧—制作篇》 (30)第三单元第3课《精彩纷呈—展示篇》 (34)第四单元第1课《我给健康下“定义”》 (37)第四单元第2课《登上健康快车》 (42)第四单元第3课《健康大本营》 (46)第五单元第1课《案例分析:对蚯蚓的探究》 (49)第五单元第2课《难忘的科探究过程》 (53)第一单元第1课《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1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观察植物的外形,并将观察结果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建立联系。
(二)探究能力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大胆地进行有根据的猜想与假设的能力;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观点,理解人和人的思维和想法是各不相同的,要尊重这种不同的存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大胆想象。
2学情分析对于刚刚进入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自己日常生活中对于植物长歪的现象也或多或少的见到过,至于长歪的原因很少有学生进行过深入思考,仅仅是知其然,但却并不知其所以然。
最多就是极少数学生曾经问过他人、或简单查找过相关资料;亲自动手实验进行植物长歪的过程种植研究、分析获得长歪的原因的学生是没有的。
同时,学生经过前面近三年科学学科的学习,对于科学探究的过程基本经历过,但还没有梳理、总结过。
本单元就是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完整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当然本节课只能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的前几个主要步骤。
3重点难点总结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步骤;植物长歪原因的猜想(既要大胆又要有一定的依据),对猜想结果的分析、筛选。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大家动手做乐器》教案三篇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大家动手做乐器》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38e44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0.png)
【导语】乐器,英⽂:musical instruments,泛指可以⽤各种⽅法奏出⾳⾊⾳律的器物。
⼀般分为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奇思妙想——设计篇》 教学⽬标: 1、会搜集和整理资料,能预测结果并进⾏验证。
2、会动⼿制作、改进并演奏简单乐器。
3、知道有关声⾳的基础知识。
4、进⼀步培养学⽣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录像(交响乐合奏、⾃制乐器演奏)、橡⽪筋、吸管、树叶、尼龙线、⾦属管、⾦属⽚、玻璃杯、易拉罐、剪⼑、胶⽔、细线、直尺、队⿎、锣、钗、三⾓铃、⼝琴、塑料泡沫颗粒。
教学重点:知道有关声⾳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会动⼿制作、改进并演奏简单乐器。
教学课时:⼆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揭⽰主题。
1、(播放视频课件)利⽤多媒体再现优美的合奏场景和旋律,帮助学⽣感知乐器的类型及其不同的⾳效,激发学习兴趣,揭⽰“⼤家动⼿做乐器”的单元教学主题。
2、羡慕这些演奏者吗?我们也⽤⾃制的乐器来办个⾳乐会,好不好? 教师板书课题。
⼆、确定⽬标。
1、师⽣交流。
你都知道哪些乐器呢? 学⽣说⼀说,教师引导学⽣给这些乐器分类。
(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 2、拓展视野。
教师此时向他们提供⼀些⾃制乐器的品种,供他们参考、选⽤,从⽽确定制作⽬标。
同学们可以模仿已有的乐器,也可以⾃⼰发明⼀种乐器。
教师展⽰⾃制乐器的图⽚。
(图⽚展⽰:吸管风琴、铁管编钟、⼟琵琶、柳笛等。
) 3、确定⽬标。
同学们中间有会演奏乐器的吗? 本单元,我们将⾃制⼀种简单的乐器,并⽤它来演奏⼀⾸乐曲。
请⼤家讨论,准备做哪⼀种乐器呢? ⼩组讨论,将确定的乐器名称写在“科学资料本”上。
请各组汇报⾃⼰的乐器名称。
三、可⾏性分析 1、制作乐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否则,是不会成功的。
想⼀想,我们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写在“科学资料本”上。
⼩组讨论后认为,制作“可乐⾳乐罐”这件乐器,需要这些条件(教师帮助归类、板书): ①样版:别⼈做过这种乐器没有?我们可以参考的品种有哪些? ②⼯具和材料:铝易拉罐、吸管、直尺、⼩⼑、剪⼑、胶布 ③知识:声⾳是怎样产⽣的?怎样调整声⾳的⼤⼩和⾼低? ④技术:会在易拉罐上挖孔 ⑤经济:买七个易拉罐饮料 还有⼀个⽅⾯,也决定了制作的成功与失败——⼩组怎样合作才能成功? 想⼀想,制作⾃⼰的乐器,我们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需要解决的困难有哪些? 如果有些困难是⽆法解决的,那恐怕得重新确定制作⽬标了。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db4d9dd581b6bd97e19ea36.png)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大象版)一、教材分析大象版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六年级上册包括五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2024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f9d58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1d.png)
2024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了解大象的特征和特点;2.掌握大象的生活习性和食性;3.认识大象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4.培养学生对大象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大象的外貌与特征;2.大象的栖息地与分布;3.大象的生活习性与食性;4.大象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重要性;5.大象的保护与保护措施。
教学过程:第一课:大象的外貌与特征(40分钟)1.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象的外貌,让学生对大象有初步了解,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对大象的认识。
2.讲解与探究(20分钟)通过讲解和展示,介绍大象的外貌特征,如体型庞大、四肢粗壮、长鼻子等,并与学生一起观察绘制大象的简单草图。
引导学生思考大象的特点是如何适应它们的环境的。
3.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大象的特征,通过集体合作,找出这个特征与大象的生存和繁衍有什么关联,并向全班展示。
4.总结归纳(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大象的外貌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它们的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
第二课:大象的栖息地与分布(40分钟)1.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大象的栖息地和分布地域,让学生了解大象喜欢生活在哪些环境中,并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大象栖息地的认识。
2.讲解与探究(20分钟)讲解大象的栖息地与分布情况,如大象主要生活在非洲和亚洲的热带草原、热带雨林等地,并与学生一起查找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并了解这些地区的气候和植被情况。
3.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大象栖息地的地理位置,通过合作,找出这个地理位置对大象的生存和繁衍有什么影响,并向全班展示。
4.总结归纳(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大象的栖息地与分布情况,以及这些地区的气候和植被对大象的重要性。
第三课:大象的生活习性与食性(40分钟)1.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象的生活场景和食物来源,让学生了解大象的日常生活习性,并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大象的生活习性和食性的认识。
2024年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大象版
![2024年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大象版](https://img.taocdn.com/s3/m/df2c028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a.png)
2024年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大象版一、教学目标本学期科学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们了解大象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象的基本知识- 大象的外貌特点- 大象的生活习性- 大象的食物和饮水习惯- 大象的繁殖和生长- 大象的社会组织和行为方式2. 大象与环境的关系- 大象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大象对栖息地的影响- 大象与其他动物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大象的外貌特点、行为方式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大象模型的制作、模拟大象行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讨论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交流意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大象的外貌特点(观察法)1. 导入:观看大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大象的外貌特点。
2. 学习目标确立:学习大象的外貌特点,理解大象与其他动物的区别。
3. 观察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大象模型,观察大象的体型、皮肤、耳朵等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观察结果。
第二节:大象的生活习性(实践活动)1. 导入:播放大象的生活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大象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2. 学习目标确立:了解大象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制作大象的巢穴模型,模拟大象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大象的生活。
第三节:大象的食物和饮水习惯(讨论和合作学习)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大象的食物和饮水习惯,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学习目标确立:了解大象的食物和饮水习惯,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能力。
3. 讨论和合作学习:分小组讨论,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大象食物和饮水习惯,并总结归纳,最后组织展示和分享。
第四节:大象的繁殖和生长(观察法)1. 导入:观察大象母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大象的繁殖和生长过程。
2024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4bef5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15.png)
2024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科学教学计划: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名称:科学课程年级: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主题:大象教学目标:1. 了解大象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了解大象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掌握保护大象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大象的特征和外貌。
2. 大象的生活习性和社会结构。
3. 大象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大象受到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5. 如何保护大象和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1. 了解大象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了解大象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掌握保护大象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掌握大象生活习性和社会结构的相关知识。
2. 理解大象受到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播放视频、图片展示等形式,介绍大象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了解大象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保护大象和生态环境的相关活动,培养他们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资源:1. PPT演示文稿,包括大象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大象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 实验设备和材料,如显微镜和标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大象的特征和外貌1. 引入课题:通过展示大象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大象的兴趣。
2. 介绍大象的外貌特征,包括体型、鼻子、听力和视力等。
3. 分组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大象的外貌特征,并进行小组展示分享。
第二课:大象的生活习性和社会结构1. 回顾上节课内容,对大象的外貌特征进行复习。
2. 介绍大象的生活习性,包括饮食习惯、行动方式和睡眠时间等。
3. 介绍大象的社会结构,包括家庭群、领袖象和雄性象群等。
4. 观察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大象的行为特征,了解大象的生活习性和社会结构。
第三课:大象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1. 引入课题:通过展示大象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大象的重要性的认识。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b4b1e07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10.png)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火山爆发和地震的考察,了解火山和地震对人类的影响,并知道人类在防灾、减灾、保护生存环境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2. 通过对不同地域的典型事例调查了解,学会利用事例进行具体分析,并通过交流会谈的方式讨论并制定出防范自然灾害的安全措施。
二、教学过程1. 引入: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火山爆发和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希望大家认真思考。
2. 教学新知:结合教材中的图文资料,了解火山爆发和地震的基本知识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知道火山爆发和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吗?”“你们知道人类为了防范自然灾害做出了哪些努力吗?”3.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利用多媒体资源观看火山爆发的视频和图片,了解其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同时,通过调查了解的方式搜集有关地震的典型事例,并进行分析讨论。
教师可以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提示,例如:“你们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火山爆发和地震有关的信息?”“你们是如何分析这些信息的?”4. 交流会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本组在探究活动中的发现和分析结果。
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讨论并制定防范自然灾害的安全措施。
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你们认为应该如何防范火山爆发和地震带来的危害?”“你们觉得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5.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总结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反馈和建议。
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延伸,例如:“你们在本次活动中表现得非常出色,希望你们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热情和积极性。
”“你们提出的防范自然灾害的安全措施非常有建设性,希望你们能够将这些建议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三、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了解,学生们深入了解了火山爆发和地震的基本知识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并学会了如何利用事例进行具体分析。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完整版)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e369343169a4517723a3d9.png)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大象版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六年级上册包括五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419bf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4.png)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大象的奇妙世界——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大象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2. 掌握大象的分类和分布情况;3. 了解大象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4. 学习保护大象及其栖息地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大象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2. 大象的分类和分布情况;3. 大象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大象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掌握大象的分类和分布情况;2. 理解大象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教学板书;2. 大象的图片、视频或模型;3. 大象的分类和分布情况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张大象的图片或播放一段大象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问:你们对大象有什么了解?大象有什么特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教学板书,介绍大象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包括体型、象牙、长鼻等;2. 介绍大象的分类和分布情况,包括亚洲象和非洲象的区别,以及它们在哪些地区分布。
三、探索大象的生态角色(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大象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种子传播、森林开阔、食草动物的食物来源等;2. 分组讨论: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大象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并列举具体例子。
四、大象保护与环境教育(15分钟)1. 介绍大象保护的重要性,包括保护大象栖息地、禁止象牙贸易等;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大象及其栖息地;3. 分组活动:请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保护大象的措施,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想法。
五、小结与展望(5分钟)1. 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大象的基本特征、分类和分布情况、生态角色以及保护的重要性;2. 展望下节课将学习的内容,如大象的进化历程、与人类的关系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上网搜索更多关于大象的信息,并写一篇小短文分享;2.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亲身感受大象的魅力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吸管、树叶、尼龙线、金属管、金属片、玻璃杯、易拉罐、剪刀、
胶水、细线、直尺、队鼓、锣、钗、三角铃、口琴、塑料泡沫颗粒。
教学方 法
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课 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第一课时
一、揭示主题
1 、(播放视频课件) 利用多媒体再现优美的合奏场景和
旋律,帮助学生感知乐器的类型及其不同的音效,激发学习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借助他人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权威。 2、通过各种方法选出科学问题。 通过各种方法选出科学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几盆身子倾斜的花草、资料卡、图片、关于植物 的书籍、准备好的资料文件夹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一、观察与提问 在每组桌子上放置一盆倾斜的凤仙花,斜向南方。 师:不知道什么时候,窗台边上的凤仙花,都悄悄的把头
1 、提问:“彩虹小屋”的设计很美,我们能不那制造人 工彩虹呢?
2 、谈话:怎样制造“彩虹小屋”?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 彩虹的形成,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制造彩虹。
3 、实验:用手电筒将一束光线通过纸板的缝隙,透过三 棱镜投射到纸屏上,观察纸 屏上有哪些颜色? 如果现象不 明显,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青、 蓝、紫组合 而成。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汇报。重点是思路的调整和肯定,材料的准备。 (如果时间充足, 详细进行这个环节。 否则,布置成作业。 ) 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验思路, 希望大家可以在这节课后准 备好我们的实验材料,为下节课的实验做好准备。 五、课堂小结 师: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植物角里的科 学问题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课题:《把光请进来》 。 二、实验与验证
1 、制作模型,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2 、小组交流,发现设计中的不足。 3 、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 教师巡视指导。让学生体验模拟实验这个科学研究过程。 三、整理与分析 1 、学生在小组内分析实验结果,提出评估和改进方案, 并进行反复实验验证。 2 、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分析实验信息, 寻找新的问题。 四、反思与总结 根据第二次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教 师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改进,而不必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把自己 的想法变成现实。 五、课堂小结,拓展应用 师:通过实验,你找到解决采光问题的方法了吗?你能 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采光问题呢?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第二课时 一、收集和阅读资料
1 、谈话:同学们的“阳光小屋”设计的各具特色,但有 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希望自己 的“阳光小屋”美丽明亮。怎 样才能使我们的小屋更漂亮?
2、阅读资料:请同学们阅读 P25 页资料卡,了解更多 关于光的知识。 通过阅读资料, 交流观点, 学生会获取更多 关于光和色彩的关系。 二、制作“人工彩虹”
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
教材简析
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重点 单元难点 课时安排
本单元包括“植物里的科学问题”、 “在实验中探秘”、 “研究仍在继续”三个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调查、交流,培养学 生的合作精神。
1 、让学生理解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1 、让学生理解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 课时
兴趣,揭示“大家动手做乐器”的单元教学主题。
2 、师:羡慕这些演奏者吗?我们也用自制的乐器来办个
音乐会,好不好?
教师板书课题:《奇思妙想——设计篇》
二、确定目标
1 、师生交流。 师:你都知道哪些乐器呢? 学生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给这些乐器分类。 (弦乐器、
管乐器、打击乐器) 2 、拓展视野。 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自制乐器的品种,供他们参考、选
探向了窗外。它们倾斜着身子, 好像被窗外的某种力量所吸引。 有标记的这里向着南方。你们能找到答案吗?
学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比如路边的哪棵 树、盆景、向日葵(教师出示照片)。对于这些现象,我们有 哪些认识和疑惑?请同学们交流。 二、猜想与假设 师:谁有这么大的魅力, 让花草为之倾倒?请同学对这种 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过程进行猜想。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 师:要找到真正的答案, 我们很有必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 果,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比如科学家的研究、学者的 报告,书上的资料等。 (请同学们打开电脑,从老师的资料库 中查阅相关资料。)请同学们查阅资料,并把可能成立的原因
2、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人的耳朵。 3、能区分音乐和噪声的区别,了解噪声的危害。 4、取于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 5、能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科学的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各 种途径搜索事实与证据,加以验证。 1 、知道声音由物体产生,声音的传播靠物质。 2、能区分音乐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 能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科学的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各种 途径搜集并验证。 5 课时
用,从而确定制作目标。同学们可以模仿已有的乐器,也可 以自己发明一种乐器。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自制乐器的图片。(图片展示:吸管 风琴、铁管编钟、土琵琶、柳笛等。)
3 、确定目标。 师:同学们中间有会演奏乐器的吗?本单元,我们将自
制一种简单的乐器,并用它来演奏一首乐曲。请大家讨论一 下,你们准备做哪一种乐器呢?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4、我的阳光小屋
第三单元 大家动手做乐器
教材简析
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重点 单元难点 课时安排
本单元是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是对学生“怎样做 科学”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第三单元,本单元设计了《奇 思妙想——设计篇》、《心灵手巧——制作篇》、《精彩 纷呈——展示篇》三个主题活动。
1 、知道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 小分高低。
板书设计: 1、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
探究科学实验的一般步骤: 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分析与总结——计划与组织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让生活充满阳光
课题
3、把光请进来
课型
新授课
1、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分析、评价并试图改
教学目标 进自己的设计方案。
2、能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
课题 课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奇思妙想——设计篇
新授课 1、会搜集和整理资料,能预测结果并进行验证。 2、会动手制作、改进并演奏简单乐器。 3、知道有关声音的基础知识。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知道有关声音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会动手制作、改进并演奏简单乐器。
多媒体课件、录像(交响乐合奏、自制乐器演奏)、橡皮筋、
教学方 法
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课 时
3 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
1 、谈话:设计采光方案中大家有什么收获? 2 、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交 流,激趣导入。 二、表达与交流。 1 、思考:我心目中的“阳光小屋”是什么样的? 2 、交流:把自己的创意与同学们分享? 师生交流评议。 三、计划与组织设计我的“阳光小屋” 。 1、谈话:同学们的想象独特而丰富, 如何把我们的创意 变为现实呢?我们需要做哪 些工作?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 开展活动。 2、制定计划: 怎样实现我们的设想?我们小组的阳光小 屋是什么样的?我们打算怎 么研究?提示:可用图文结合的 方式来表现本组的研究计划。 3 、交流:请各小组交流修订计划。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 反思与改进。
1 、讨论:经过本单元的学习, 我们对自己的设计有哪些 新的想法?怎样改进我们的设计?
2 、学生交流。 二、提出新的问题
1、谈话:在本单元的学习中, 我们又有什么新的问题? 2 、思考:对这些问题,我们打算怎么研究? 学生小组 交流,代表汇报。 3 、记录:请同学们把这些问题存入问题银行中,找合 适的机会我们再研究。
板书设计:
3、把光请进来
教学后记:
课题
4、我的阳光小屋
课型
新授课
1、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
一个“阳光小屋”。
2、自觉收集关于光的资料,并能利用相关的资料,对本小组
“阳光小屋”的设计进 行创新。
教学目标
3 、通过实验制造人工彩虹, 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由 物体所反射的光的颜色所决定的。
小组讨论,将确定的乐器名称写在“科学资料本”上。 请各组汇报自己的乐器名称。 三、可行性分析
1 、制作乐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备很多条件, 否则,是不会成功的。想一想,我们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写 在“科学资料本”上。
小组讨论后认为,制作“可乐音乐罐”这件乐器,需要 这些条件(教师帮助归类):
①样版:别人做过这种乐器没有?我们可以参考的品种 有哪些?
记录下来,有利于交流。 学生交流资料内容。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
三、分析与总结 师:哈哈,这么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 学生迷茫。 师: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种猜想,
对于明显不符合实际的猜想, 我们应及时排除, 以确保更具有 价值的假设能得以研究。 这样获得的问题, 才更可能是一个科 学问题。(板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
②工具和材料:铝易拉罐、吸管、直尺、小刀、胶布。 ③知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怎样调整声音大小和高
低? ④技术:会在易拉罐上挖孔 ⑤经济:买七个易拉罐饮料 师:还有一个方面,也决定了制作的成功与失败——小
组怎样合作才能成功? 师:想一想,制作自己的乐器,我们已经具备了哪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