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牵引治疗技术(待续):历史回顾、现状与生理效应
外科学教学课件:脊柱外科的现状与进展
Robert Robinson 1914-1990
Orthopaedic Su1r9g5e5on
Robinson and Smith Bulletin Johns Hopkins 1st ACDF
Ralph B. Cloward 1908-2000
Neurosurgeon
1958 Cloward J Neurosurg Cylindrical bone bowel
脊柱外科的现状与进展
骨科学发展历史
● 骨科学(矫形外科学)
Orthopaedics
希腊字 Orthos + Paidios
“矫正”“矫直”
儿童
(法国巴黎大学教授 Nicola Andry 1971年命名)
古老的骨科手术器械
古老的骨科治疗方式
骨科学发展历史
● 西医现代骨科学:270年历史
(西医古代骨科学:公元前2830年)
近年来脊柱外科的主要进展
一、脊柱内固定技术的应用 使脊柱外科面目焕然一新
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
上世纪30年代之前
●“Operation being obviously out of the
question”
手术治疗:纯属“谈不上”的话题
.
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 上世纪40-60年代:前路手术技术的开展
直立:
■ 人类的重要特征 ■ 人类文明的开始
人类脊柱 基础研究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愈益重要的 理论依据
● 手术技术水平的提高使愈来愈多疑难重症 获得治疗机会
● 治疗方式以及内容的改变给相关护理及康 复工作带来新的理念和挑战
现代脊柱外科手术的特点
● 高难度、高技术含量的手术增多 ● 手术兼有微创化和超大型化趋势 ● 高龄或幼龄手术患者增多 ● 围手术期患者管理的理念与内容更新 ● 手术器械与设备的数量、种类显著增加 ● 手术病人的施术体位多样化、个性化 ● 手术节奏明显加快,效率明显提高
脊柱牵引治疗技术_续一_各种牵引技术的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简介:徐军8#9:;—<,男,浙江杭州人,主治医师,硕士,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运动疗法。
脊柱牵引治疗技术8续一<=各种牵引技术的临床选择应用徐军8解放军总医院,北京#"">$?<脊柱牵引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不同因素予以分类。
例如:根据牵引的部位可分为颈椎牵引、腰椎牵引、胸椎牵引等;根据牵引的体位可分为仰卧位牵引、俯卧位牵引、坐位牵引等;根据牵引力不同的来源可分为自体牵引、重力牵引、滑轮@重量牵引和动力牵引等;根据牵引力量大小可分为轻重量牵引、中重量牵引和大重量牵引等;根据牵引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时间牵引、短时间牵引;根据牵引力量的连续性可分为持续牵引、间歇牵引等。
脊柱牵引分类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各种脊柱牵引的方法,以利于临床上更为合适地应用此项技术。
现将具体内容详细介绍如下。
#根据牵引部位分类#7#颈椎牵引详见颈椎牵引技术部分。
#7!腰椎牵引详见腰椎牵引技术部分。
#7?胸椎牵引胸椎牵引的临床应用远比颈椎牵引、腰椎牵引要少得多。
一方面是由于胸廓使胸椎较为稳定,胸椎的椎间盘突出较为少见;另一方面是由于胸椎牵引的实施相对困难一些,效果也相对差一些。
一般来说,胸椎牵引的原则与其他部位牵引是相同的,但是牵引的力量可能并非直接作用于胸椎。
而且至今尚没有特殊的针对胸椎的牵引带,胸椎也不像颈椎和腰椎牵引一样有骨性突出部位使牵引带“锁定”在其之上。
所以,对于胸椎上?A ;部分(B #C B 9)可采用颈椎牵引的方法,对于胸椎下#A ;部分(B 9C B #!)则用腰椎牵引的方法。
8#<B #C B 9节段的胸椎牵引:当通过颈椎牵引带进行上胸段脊柱牵引时,患者该身体部位的重量足以抗#>7$:DE ($"0.)以下的牵引力量。
因此,若治疗B :节段以下胸椎关节疾病时,常需要较此更大的牵引力量。
必要时,为提供较大的牵引力量还需要腰椎牵引带提供相反方向的牵引力。
牵引疗法
牵引的力量和时间
• 急性期:存在损伤和炎症 • 采用低强度、短时间(无明显牵拉感觉)的牵 引,达到休息、制动的目的
• 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牵引的重量、大小和时 间长短可逐渐地增加 • 据治疗的目的、牵引的类型、治疗的条件和 患者的耐受程度等情况决定
生理效应:神经生理效应
徒手颈椎牵引可降低正常人α运动神经元的兴奋 性。 牵引通过减少肌肉不自主活动,可改善运动功能; 对α运动神经元库刺激性的抑制影响了脊髓疼痛 信息的传递,缓解了肌肉痉挛和疼痛的恶性循环
腰椎牵引的禁忌证
腹疮 裂扎疝 动脉瘤 严重痔疮 严重骨质硫松
分类禁忌证
腰椎牵引的禁忌证
急性消化性溃疡或胃食管反流 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未控制的高血压) 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心肺功能障碍 孕妇
颈椎牵引技术
原理 限制颈椎的活动 解除颈部肌肉的痉挛 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减轻神经根的压迫 颈椎间盘的回纳和关节突关节的复位
双臂抱紧,避免拉伤臂丛神经 肋弓处,可加胸廓固定带, 牵引带上缘位于髂前上棘,牵引 减轻腋窝压力 时取下腰部异物,不要压上衣。
注意事项
教患者使用紧急制
动开关
或孕妇、儿童、极度虚脱患者,均不宜
徒手牵引
患者仰卧位于治疗床。最好是应用可滑动、
分离的牵引床,以使摩擦阻力最小 患者双下肢伸直、腰椎伸展,治疗师施力 牵拉患者踝部 治疗师可用一绕于自身骨盆的环形皮带助 力
机械牵引
机械牵引是以电动牵引力替代重锤进行的腰椎牵 引方式,牵引体位通常为仰卧位
牵引疗法
脊椎:牵引程序
CHAPTER 16
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 段春兴
脊柱牵引治疗技术(续三):颈椎牵引技术
(=>C! 年 ) 的报道,其结果为牵引力量 >9 "< H 文献是 +-G.’2& ==9 #C IJ A !" H !C 04 B 时颈椎的生理前凸开始变直 K !"9 F# IJ A FC 04 B 时椎间隙增大值达到最大 K 在这一力量下 %! H %; 总的增大 值为 # H =F LL, 平均值为 C LL。一般认为, 在颈椎牵引中椎间 隙增大值最大的节段通常为 %$ H ; , 其次为 %F H C 。 上颈段不如下颈 段那样容易分离。椎间隙分离最大的部位位于后部,且随着屈 曲的角度增大而加大。这种机械性效应通常仅发生在牵引的最 初几分钟,并不随着牵引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增大。即欲使椎 体产生分离时,应用较大的牵引力量和较短的时间就可获得。 有研究证实 ==9 => IJ A #" 04 B 的牵引力作用 ; * 即可使颈椎椎体 后部出现分离,并且在牵引停止后这种生理效应就大部分消 失。此外,有研究表明间歇牵引所产生的分离效应是同样牵引 力量持续牵引力量持续牵引的 ! 倍, C" 岁以上老年患者由于退 行性改变的缘故, 分离现象较少产生。 =9 =9 ! 调节颈椎椎间孔大小 这种生理效应往往是通过颈椎 屈曲位获得。 %.-) 发现由于在颈椎从 ="M伸展位至 !"M屈曲位的 运动过程中, 故在颈椎屈 %C H $ 椎间孔的垂直径可增加 =9 C LL, (!9 !; H #9 ;< IJ, 就很容易地获 曲位用较小的牵引力量 C H ; 04) 得缓解根性疼痛的效果。D/.G 利用上线斜位片的研究发现了类
(# )确定 以了解牵引装置的性能、 限制和有关参数的调节范围。 患者的体重;指导患者除去耳机、眼镜等易影响牵引带放置的 物品;并告诉患者哪些症状在牵引过程中是不应发生的,同时 (% )选择患 向患者演示发生这些症状时如何用安全开关关机。 者最舒适和放松的体位:! 坐位:坐位颈椎牵引时不需要太多 的空间,但与仰卧位颈椎牵引相比需要较大的力量克服肌肉张 力方可达到椎体分离的目的。应用时可用一有扶手的靠背椅让 患者的双臂得以休息和放松,或者可在患者大腿上放一枕头以 使双臂获得支持和放松。牵引用的椅子高度以患者坐后双脚在 地板或脚凳上可舒适放置为宜。" 仰卧位:仰卧位颈椎牵引较 坐位颈椎牵引而言仅需较小的力量就可克服肌肉张力。这一体 位由于重力作用于椎体而发生颈椎前凸曲度减小的趋向,故牵 引力量更应小些。同时,在患者颈部垫一枕头可使患者更感舒 适和放松。但应根据牵引角度大小考虑患者头部与牵引床之间 的磨擦力。# 斜位:该体位可由一斜椅或可使患者半卧位的牵 引床获得。在这一体位牵引时有许多影响因素需要控制, 例如: 此时颈部牵引节段的纵向力量受以下方面因素影响:颈部和头 部的重量; 是否有骨赘和节段僵硬存在, 以及其程度和分布; 牵 引带及牵引带和滑轮之间牵引绳的重量;位于枕部和下颌部的 磨擦力;躯体与牵拉方向之间的角度;由于牵拉方向改变和磨 (> )患者头的摆放根据治疗要求 擦力所致的牵引力量消耗等。 所决定 L ! 为了获得颈椎椎体分离,患者头部一般应置于屈曲 位。 屈曲的角度越大, 椎体后部的分离程度则越大。 通常将患者 头部置于 #?M屈曲位较为适宜。 " 为了获得较好的颈部肌肉放 松, 可将患者头部置于近中立位。# 为了获得单侧牵引效果, 可 在牵引前将患者置于侧屈位或侧屈略旋转位,并用一皮带将患 者的胸廓固定住,以使患者躯干不随牵引绳斜向的牵拉而移 (? )牵引带的应用 L ! 首先应给牵引带加一纱布或棉布衬 动。 里。 正常地, 牵引力量 " 佩戴并调整牵引带以使患者感到舒适。 主要应作用于患者的后枕部,而少许作用在患者下颌处。必要 时可用一纱布卷牙垫置于患者上、下牙齿之间或在患者下颌处 入一棉垫以缓冲过大的压力。# 假如患者戴有假牙,则不必除
脊柱牵引治疗技术(续二):脊柱牵引装置
而定 骨盆牵 引带合适 的佩戴位 置是其上端的扣眼皮带位 于髂
蚺 之上 , 系好 左右 两 侧 皮 带 后 , 带 的 上 缘通 过脐 鼓 应 用 骨 盆 皮 , 牵 引带 时 最 好 能使 其或 衬 垫 与 患 者 皮 肤 相 贴 如果 牵 引 带 与患 者之 间 隔 有 衣 服 , 则十 分 容 易 造成 精 动 , 且 , 而 当衣 暾 案 贴地 束
维普资讯
围 临床 康 复 20 0 2年 1月 第 6卷 第 2胡 C i ̄eJu a o h. or l f n cI
l e aitt , n a72 0 , 6 Kn f h blui u r 0 2V i  ̄l . 2
堡 壁 塞 塑 楚
枝 术 应 用 以来 ,发 明 许 多 不 同材 料 不 同 形状 的颈 椎 牵 引 带 但 大 多数 颈 椎 牵 引 带 的设 计 均 以 头 的 形状 、枕 骨 和 下 颉之 1 司的关 系为 出发 点 。T y r12 al t99年 ) 用 的颈 椎 牵 引 带 就 是 以 a 使 枕骨 隆 起 和下 颁 骨 作 为 牵 拉 的 支点 =Maln 【9 8年 ) 明 的 iad 16 t 发 分别 在 枕颁 连 接 皮 带 、枕 、颁 延 长 带 3个方 向 调节 的颈 椎 牵 引 带 可能 是 目前常 用 的颈 椎 牵 引 带之 基 础 。 也就 是说 ,~ 般 颈 椎 牵 引带 可 由 3大 部 分 组 成 , 方 为 下领 带 . 前 后方 为 后枕 带 , 两者 在 左 、 两 侧 向上 汇 合形 成 枕 、 延 长带 。两 侧 枕 颔 延 长 带 的 右 颌
缚 于牵引带的皮带 下时,可消耗一部分牵引力 . ②反 向牵引
牵引疗法---11.4中医药大学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
牵引
生理效应:
缓解肌肉痉挛,增大椎间孔和椎间隙,减轻神 经根压迫,整复滑膜嵌顿及小关节脱位。
适应症:
脊神经根刺激或压迫、肌肉痉挛、关节功能障 碍、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椎体滑脱。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
牵引
禁忌症:
肿瘤、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骨质疏松。
7. 分类适应证
颈牵引适应证
腰牵引适应证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
(二)禁忌证
1. 脊柱疾患 肿瘤 感染 类风湿关节炎 严重骨疏松等 2. 急性拉伤 扭伤 炎症 3. 牵伸重量导致脊柱活动过于松驰 4. 血管疾患 5. 牵引中症状加重 6. 分类禁忌证 颈牵禁忌证
腰牵禁忌证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
常见脊柱疾病的康复治疗
颈肩痛 腰腿痛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
定义
颈肩痛:以颈项部、肩胛部疼痛为特征的一 组疾病,可伴有或不伴有上肢放射痛、麻木、 无力等症状。
腰腿痛:以腰骶部、臀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组 疾病,可伴有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麻木、 无力等症状。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
3. 影响缓解疼痛的因素
(1)患者体位
(2)脊柱位置 急性期:受累节段应摆在放松
或无痛位
亚急.慢性期:受累节段和软
组织处于牵伸位 (3)牵引力和时间 急性期:低强度 短时间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
亚急.慢性期:渐增加
(四) 缓解疼痛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
(六) 按牵引力作用连续性
脊柱牵引
1.5~2.5kg;腰牵时并非一定要>25%体重的牵引
重量才可有放松肌肉的作用。
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
四、缓解疼痛:增大椎体分离的作用 机制:1.改善局部血循,缓解N根压力,降低局部炎性刺激物的浓度
2.增大椎间孔内径,减少N根的损害即刺激和压迫. 3.调节关节突关节的张力. 4.缓解局部肌肉的紧张性疼痛.
脊柱牵引的分类
• 其他的牵引形式: –徒手牵引—手法 –摆位牵引—缓解疼痛的体位 –单侧牵引—不对称
脊柱牵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适应证:较为广泛 –脊N根刺激或压迫 –退行性椎间盘病变 –关节功能障碍 –症状性关节突关节疾患造成的关节疼痛 –肌肉痉挛或紧张 –椎间盘损伤造成的疼痛、椎体后压缩性 骨折和其他问题
• 当应用一小凳置于双膝下时,不仅改变了 双髋关节屈曲的角度,同时也使腰大肌放 松,腰椎曲度变平,故将此称为腰大肌姿 势体位。
• 牵引绳与牵引床之间的角度也在一定程 度上控制腰椎屈曲的大小。 •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无论是仰卧 位或俯卧位,腰椎要处于伸展状态,即 保持生理前凸的位置是重要的。
关节功能牵引
• 关节活动度障碍原因: 制动----骨折或昏迷等疾病 • 牵引方法: 中小重量 10~20分钟/次 2~3次/日 不同关节或同一关节不同方 向依次进行
关 节 功 能 牵 引
关节功能牵引注意事项
• 重量以不引起疼痛为度 • 受力部位有垫,预防压疮 • 牵引前蜡疗,或牵引中局部热疗,可 提高疗效,但要预防烫伤 • 将牵引作为关节主动运动、被动运动 等功能训练的准备
牵引方法—手法牵引
牵引方法--手法牵引
牵引方法----滑轮牵引
• 可取卧位或坐位, 一般认为在卧位情 况下,全身肌肉松 弛,牵引效果较好。 但坐位较为实用和 方便,因此临床更 常用。
康复治疗-牵引疗法
结合其他康复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针灸、药物治疗等,提 高治疗效果。
牵引疗法的未来发展与研究方向
发展方向一
研究牵引疗法对不同类型脊柱疾病的疗效和机制,探索 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方案。
发展方向二
结合现代科技,开发新型牵引仪器和设备,提高治疗的 舒适性和效果。
发展方向三
推动中西医结合,探索牵引疗法与其他传统医学治疗方 法的结合与应用。
调整脊柱曲度
对于脊柱侧弯、腰椎间盘突出等病 症,牵引可以调整脊柱的曲度和压 力分布,缓解症状。
牵引疗法的效果评估
疼痛缓解程度
关节活动度改善
牵引后,患者疼痛程度会有明显减轻,生活 质量得到提高。
牵引后,患者关节活动度得到改善,肢体功 能得到恢复。
血液指标变化
X线检查结果
牵引后,患者血液指标得到改善,炎症得到 缓解。
案例二
李女士因颈椎病引发手臂麻木和头晕,经过牵引治疗后,症状得到有
效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03
案例三
王先生因腰椎狭窄症导致腰痛和腿部疼痛,经过牵引治疗和康复训练
,疼痛缓解,行走能力改善。
牵引疗法的经验分享
经验一
选择合适的牵引方式和仪器,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身体状况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经验二
在牵引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感受,及时调整治 疗参数和方式。
确定患者病情
确定牵引方式
设定牵引参数
进行牵引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
首先需要详细了解患者 的病情、病史、身体状 况等信息,以便确定是 否适合进行牵引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牵引方式, 如静态牵引、动态牵引 等。
包括牵引时间、牵引力 度、牵引角度等,这些 参数需要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进行设定。
7-牵引技术
4、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间隙性牵引通过通过肌肉等软组织的紧张、 放松,达到挤压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目 的。从而进一步有利于损伤的软组织修复、 促进水肿的吸收和炎症的消退,缓解疼痛。
5、改善或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脊柱疾患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导 致关节活动范围受限,通过牵引的上述作 用,可以到改善或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目 的
5、按牵引动力
徒手牵引(manual traction) 机械牵引(mechanical traction) 电动牵引(electric traction)
6、其他牵引方式
摆位牵引(positional traction)
是应用枕头、滑轮或沙袋等辅助物品,将患者 置于各种需要的体位,以使持续的牵引重量作 用于病变的脊柱节段。 目的:缓解神经受压和减轻肌肉痉挛。
3、牵引时间
间歇牵引和持续牵引开始均可导致肌电活动增加, 但7分钟后肌电活动可恢复至休息水平。 研究发现,每次牵引时间以 20 ~ 30min 较为合 适,时间太短大不到牵引的力学效果,时间过长 容易产生头痛、头麻、下颌关节痛、心悸、胸闷、 恶心等不良反应。 一般牵引重量愈大,牵引时间应愈短。 治疗每日1~2次,每周治疗3 ~ 5次,10~14 次为1个疗程,持续4 ~ 6周。
2、禁忌证
颈椎及邻近组织的肿瘤、结核或血管损害性疾病、 骨髓炎或椎间盘炎 颈椎、韧带不稳(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活动 过度) 环枢关节半脱位并有脊髓受压症状 急性”挥鞭样”损伤 严重的骨质疏松 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颈椎牵引也应慎重。
3、原则
牵引时用最小的可克服表面摩擦力和取得 分离效果的牵拉力量和时间。 确保牵引重量方向与所需分离的方向一致。 确保关节处于松弛状态。
脊柱牵引疗法
THANK YOU
椎间盘损伤
不当的牵引可能导致椎间 盘受到损伤,进而引起疼 痛、活动受限和神经根受 压等问题。
关节突关节损伤
过度牵引可能导致关节突 关节的损伤,引起疼痛、 活动受限和脊柱不稳定等 问题。
牵引过程中的不适感
疼痛
牵引过程中可能引起疼痛,这种 疼痛可能持续数天或数周,取决
于牵引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不适感
牵引可能导致不适感,如颈部僵硬 、背部酸痛等,这些症状通常会在 牵引后逐渐消失。
概述
脊柱牵引疗法常用于治疗各种脊 柱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 出、脊柱侧弯等。
历史和发展
历史
脊柱牵引疗法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古代 的中医文献,现代医学也开始广泛应 用这种方法。
发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脊柱牵引 疗法逐渐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技术和方 法,如机械牵引、电动牵引、手动牵 引等。
适应症和禁忌症
活动
尽管休息是必要的,但过度的休息可能会延 缓康复进程。因此,在休息的同时,建议进 行适量的活动,以刺激肌肉和关节的恢复。
定期检查和调整牵引方案
定期检查
在牵引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是至关重要的 。这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并 根据需要调整牵引方案。
调整方案
如果患者的恢复情况不如预期,或者出现其 他问题,医生可能会调整牵引方案。这可能 包括增加或减少牵引的强度、时间或频率。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通过牵引,可以调整颈椎 结构,缓解交感神经受压 的情况,改善失眠、心悸 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牵引是腰椎间盘突出非手术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帮助 减轻疼痛、麻木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后康复
手术后,适当的牵引可以帮助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促进康复。
脊柱牵引治疗技术(续三):颈椎牵引技术
提供临床上更好地直 此项技术 的基本依据 。
1 颈 椎 牵 目 的生 理 效 应 其 影响 周 素 l
间隙和椎问孔增大 , 后部软组织伸展。屈曲 2 。 4是保持牵弓 时颈 l 椎生理 曲度变直而不 出现反 弓的最大角度 。一般不提倡后伸拉 颈椎牵引,因为这 种情况不仅不产生椎间隙增大,而且还使椎 同关节面 闻隙增大而椎间隙减少 .这极可能增加有椎节不稳或
面 .有观点认为 .颈椎牵引可通过降低位于颈脊神 经根处 的机
械压 力 而 缓 解疼 痛 。 特别 是 有 节律 的间 歇 牵 引 可改 善 血 流 、减
立 章 编 号 :6 1—5 2 ( 0 2)6 —0 7 17 9 6 20 0 7 8—0 4
少肌纤维粘连 ,并且可刺激关节 和肌肉感 觉神经,通过 闸门学
维普资讯
中国 临床康复 20 年3 第6 塑 ! 02 月 卷 苎 竺 型 !
型 墨些
: 竺
-!! ! : :
堡 鏖 塞 造 夔 查
脊柱 牵 引治 疗技 术 ( 续三)颈 椎 牵 引技 术 :
徐 军 ( 解放军总 医院. 北京 10 5 ) 0 8 3
重要康 复手段 ,却由于种种愿 园,在 实际工作 中应用方 法各乒 , 其实际效果也颇有争议。本章节试 图戳有关研 究结果为基础 .阻国内外有关文献为 资科 ,概述 颈椎 牵 引技术 的应用,特别是在康 复 医学领域方面 的应用,以
效果。而应用过大的牵引力量则可导致机体反射性的保护,产 生一加重肌肉痉挛的肌肉收椎 . 其结果根可能是事与愿违 12 瑚捧 牵引生理效应 的影响 因素 . H el g 为脊柱牵 引 ik n 认 i 技术 中影响其效果的因素有牵引体位 、 l 牵弓 力量 、 牵引时间 、 牵
牵引治疗技术
五、神经生理效应 牵引减少肌肉不自主活动,改善运动功能 抑制α运动神经元刺激性, 影响脊髓水平疼 痛传递 促进肌放松和缓解疼痛
适应证 ➢ 脊神经根刺激或压迫 ➢ 退行性椎间盘疾病 ➢ 关节功能障碍 ➢ 由症状性关节突关节疾患造成的关节疼痛 ➢ 肌肉痉挛或紧张 ➢ 椎间盘损伤造成的疼痛、椎体后压缩性骨
牵引治疗技术
定义及发展史 牵引的分类 生理效应及影响因素 适应证及禁忌证 颈椎牵引 腰椎牵引
牵引是应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 徒手、器械或电动牵引装置,对身体某一部 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关节面发生一定的 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 到复位、固定、减轻神经根压迫、纠正关节 畸形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
• 颈椎呈反弓状态时,采用垂直或后伸位牵 引
• 颈椎反弓且成角时,可采用垂直牵引,辅 以按摩或进行间歇牵引
• 牵引角度还应根据患者牵引后的反应及时 进行调整
牵引重量
➢ 牵引重量应根据治疗次数、患者体质强弱、 牵引时间长短以及采用持续牵引还是间歇 牵引等因素来确定
➢ 一般以体重的8~10%开始牵引。根据患者 体质及颈部肌肉发达情况逐步增加牵引重 量,通常每3~5 天增加1kg。如症状有改善, 可维持此重量,如果没有改善,可适当增 加,最大可达10~12kg。
➢ 恢复期的患者每天可进行正确的腰部肌肉 训练,增加腰部肌力,加强腰椎的稳定性
折和其他问题
禁忌证 ➢ 恶性肿瘤 ➢ 急性软组织损伤 ➢ 先天性脊柱畸形 ➢ 脊柱化脓性炎症 ➢ 脊髓明显受压 ➢ 严重的骨质疏松及伴有高血压或心血管疾
病的患者
对有下列症状的患者不适宜实施颈椎牵引: 类风湿关节炎或颈椎活动过度引发的颈椎韧 带不稳,寰枢关节半脱位并伴有脊髓受压症 状,急性挥鞭样损伤等,对椎基底动脉供血 不足的患者也应慎重进行。
脊柱牵引治疗技术(待续):历史回顾、现状与生理效应
脊柱牵引治疗技术;待续<———历史回顾、现状与生理效应作者简介:徐军;!%="—<,男,浙江杭州人,主治医师,硕士,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运动疗法。
徐军;解放军总医院,北京!$$>&?<!脊柱牵引技术的历史回顾!9!牵引名词的起源及含义牵引(3+/@31(,)一词由拉丁语“3+/@31@(”派生而来,其意味着一拉或拖的过程。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分离”()1A3+/@31(,)一词描述这一过程更为合适。
然而,倘若应用“分离“这一术语,则表明此过程应涉及有关的关节面,即某一关节面垂直地离开另一关节面一定的距离。
而事实上牵引过程并不是完全这样,特别是在脊柱节段,在应用牵引时,脊柱节段处产生的运动往往是分离和滑动的结合。
因此,迄今为止,我们仍然使用的是牵引一词。
当牵引过程作用于脊柱时,则称为脊柱牵引。
由于牵引的效果往往体现在肌肉骨骼系统,并且常用做伸展和松动治疗,所以牵引也是运动疗法范畴的治疗性工具。
!9#古代脊柱牵引技术作为目前广泛应用于脊柱疾患的一项康复技术,脊柱牵引技术有着十分传统和有价值的历史发展道路。
有关脊柱牵引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数千年。
现所能查到的最早有关脊柱牵引的文字描述可见于公元前?&$$B !$$$年,记载古代印度神话叙事诗的宗教文献《5+17/)C./DE/3’/./F 6G+/,/7》。
其中有一故事描述的是H+1A.,/君主应用轴向牵引方法矫正其信徒HG0I/的驼背。
HG0I/的背有?处畸形,推测是患有脊柱侧凸或脊柱后侧凸,其中一个可能是原发的弯曲,另两个可能是继发的弯曲。
HG,1/+将原始的梵文诗行翻译为确切的英文如下:“J( A.(E*+3.*K+G13A (K .1A 02*AA1,DA ,./66L 2(+)H+1A.,/)*@1)*)3(A3+/1D.3*,MG0I/,E.(E/A )*K(+7*)K+(73.+**62/@*A ”,“N*6+*AA*).*+0L .1A K((3,.*2).*+@.1,0L 3E(K1,D*+A /,)6G22*).*+G690L 3.*3(G@./,)6G22(K 2(+),A.*0*@/7*/0*/G31KG2A3+/1D.3E(7/,9”(其大意为:“为了让HG0I/沐浴他祈神正果的甘霖,赐福的H+1A.,/君主决定将HG0I/的背挺直,她有?处畸形”,“他用单足压住了她的双脚,用两个手指托住她的下巴并将她的身体向上拉起,通过君主的触摸和牵拉,她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
脊柱牵引疗法
(三)根据牵引力来源分类
自体牵引 应用特殊设计的牵引装置,结合患者自我产生和 确定的牵引重量完成牵引。最大的特点使患者在很大程度上 自我提供和操作牵引重量。
倒立牵引 禁忌症较多 重力牵引 悬吊牵引 滑轮-重量牵引 小重量、长时间的持续牵引 动力牵引 水中牵引
(四)根据牵引重量大小分类
正常人的椎间盘由三部分同心排列的成分组成:(1)外纤 维环:由环状高度定向排列的密集的Ⅰ型胶原纤维板组成, 其中部分的胶原纤维插入椎体。(2)较厚的纤维软骨性纤 维环,它由较低密度的Ⅱ型胶原基质组成,缺乏与外纤维环 类似的明显的板状排列。(3)位于中心的髓核:胶原和蛋 白多糖是椎间盘细胞大分子框架的基本构成成分。椎间盘由 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形成,后者的主要成分为水、胶原和蛋白 聚糖,纤维环含水量约78% ,髓核含水量约85%,随年龄 增长及椎间盘退变,水分可逐渐降低至70%。 椎间盘的含 水量经常变化,在承受外负荷时,水从椎间盘排出,而负荷 解除后,水又被重新吸取。蛋白聚糖能抵抗压应力,而胶原 则抵抗张应力,两者相互配合,以保持椎间盘良好的力学性 能。
可分为轻重量、中重量、大重量牵引等方法。轻重量 牵引的力量通常为1.5~2kg,大重量牵引的力量为 体重的1/3~1/10之间,牵引时间为15~30分钟。
(五)根据牵引时间长短分类 分为长时间和短时间牵引。短时间牵引一般每次在
15~30分钟,长时间牵引可长达数小时以上。牵引 时间的长短与牵引的力量有关,重量大则牵引时间 宜短,牵引重量小则牵引时间可相对延长。
腰椎间盘承受的载荷远大于其上面的体重。在坐位 时,腰椎间盘上的载荷约是躯干重量的3倍。而活 动时还要加上动力性载荷,是椎间盘载荷达静态位 置时的2倍.。退变不仅仅影响到椎间盘髓核和纤维 环,而且还影响到软骨终板。退变终板变薄、细微 破裂或损伤明显增加了其流体力学渗透性,让软骨 终板在受力时将液体快速挤出。虽然这样对营养运 输有利,但这种液体的快速挤出损害了终板提供的 流体力学压力负荷支撑机制,导致整个椎间盘负荷 分散的更加不一致,增高了剪切应力,因而引起椎 间盘特定部位的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牵引治疗技术;待续<———历史回顾、现状与生理效应作者简介:徐军;!%="—<,男,浙江杭州人,主治医师,硕士,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运动疗法。
徐军;解放军总医院,北京!$$>&?<!脊柱牵引技术的历史回顾!9!牵引名词的起源及含义牵引(3+/@31(,)一词由拉丁语“3+/@31@(”派生而来,其意味着一拉或拖的过程。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分离”()1A3+/@31(,)一词描述这一过程更为合适。
然而,倘若应用“分离“这一术语,则表明此过程应涉及有关的关节面,即某一关节面垂直地离开另一关节面一定的距离。
而事实上牵引过程并不是完全这样,特别是在脊柱节段,在应用牵引时,脊柱节段处产生的运动往往是分离和滑动的结合。
因此,迄今为止,我们仍然使用的是牵引一词。
当牵引过程作用于脊柱时,则称为脊柱牵引。
由于牵引的效果往往体现在肌肉骨骼系统,并且常用做伸展和松动治疗,所以牵引也是运动疗法范畴的治疗性工具。
!9#古代脊柱牵引技术作为目前广泛应用于脊柱疾患的一项康复技术,脊柱牵引技术有着十分传统和有价值的历史发展道路。
有关脊柱牵引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数千年。
现所能查到的最早有关脊柱牵引的文字描述可见于公元前?&$$B !$$$年,记载古代印度神话叙事诗的宗教文献《5+17/)C./DE/3’/./F 6G+/,/7》。
其中有一故事描述的是H+1A.,/君主应用轴向牵引方法矫正其信徒HG0I/的驼背。
HG0I/的背有?处畸形,推测是患有脊柱侧凸或脊柱后侧凸,其中一个可能是原发的弯曲,另两个可能是继发的弯曲。
HG,1/+将原始的梵文诗行翻译为确切的英文如下:“J( A.(E*+3.*K+G13A (K .1A 02*AA1,DA ,./66L 2(+)H+1A.,/)*@1)*)3(A3+/1D.3*,MG0I/,E.(E/A )*K(+7*)K+(73.+**62/@*A ”,“N*6+*AA*).*+0L .1A K((3,.*2).*+@.1,0L 3E(K1,D*+A /,)6G22*).*+G690L 3.*3(G@./,)6G22(K 2(+),A.*0*@/7*/0*/G31KG2A3+/1D.3E(7/,9”(其大意为:“为了让HG0I/沐浴他祈神正果的甘霖,赐福的H+1A.,/君主决定将HG0I/的背挺直,她有?处畸形”,“他用单足压住了她的双脚,用两个手指托住她的下巴并将她的身体向上拉起,通过君主的触摸和牵拉,她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
是否H+1A.,/君主真正地拉直了HG0I/的脊柱,我们不得而知,抑或这仅是当时人们对治疗脊柱畸形的一种美好幻想。
但是,从某种角度来看,用轴向牵引的方式矫正脊柱畸形的概念可能甚至在史前时期就存在了。
真正最早应用特殊装置进行牵引以治疗脊柱侧弯的人是古希腊的N166(@+/3*A (公元前"=$B ?OO 年)。
此后,P/2*,(公元!?!B #$!年)进一步应用了此项技术,并在轴向牵引同时给予局部一直接的机械性压力。
在东方,中东的Q0,5*,/(公元%>$B !$?O 年)可能受P/2*,技术的影响,不仅应用了相似的方法而且还发明了一种矫正脊柱畸形的装置。
相近时代,土耳其人也开始应用类似的牵引技术。
然而,矫正脊柱畸形不仅是困难的,而且也是危险的,因为这几乎一成不变地导致截瘫的产生。
人们逐渐认识到,与其悲惨地伴随截瘫而死去,倒不如在脊柱畸形的情况下生活和劳作。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如此,轴向牵引的概念却没有随之而消失,甚至在印度的某些部落地区,至今仍然还使用着近乎于古代牵引的方法治疗脊柱侧弯。
由此可见,脊柱牵引技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当古代的先行者们逐渐发现了过于鲁莽的脊柱牵引的危险性时,他们的观念可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或许在这种转变过程中,脊柱牵引技术也由此过渡到一个更为合理应用的领域。
!9?现代脊柱牵引技术现代脊柱牵引技术的历史大约为%$年。
其发展完全基于对现代医学中解剖、生理等学科的理解,特别是!%世纪末脊柱生物力学概念的树立。
随着以生物力学为原则的治疗方法的建立与发展,!%#%年J/L22/+率先应用了控制性颈椎牵引装置以减轻和制动颈椎损伤。
他所使用的头套装置固定于枕骨隆突,并以下颌作为牵拉的支点。
这种控制性轴向牵引的方法成为了现代脊柱牵引技术的基石。
随后,脊柱牵引技术进一步在骨科继续应用发展。
!%??年,R+G3@.K1*2)采用了一种变更的牵引方法治疗R #B ?脱位和并发下颌骨骨折的病人,并在以后的几年,对这一牵引系统作了几处修改,而使之成为颈椎牵引的标准模式。
至今,牵引方法仍然是非手术治疗颈椎脱位的主要方法之一,并且出现了快速牵引治疗颈椎脱位的方法,同时也继续作为脊柱侧弯等畸形的矫正治疗手段。
而另一方面,脊柱牵引技术在康复医学领域异军突起,得以广泛、深入的应用,成为了颈腰疾患的重要康复手段之一。
在#$世纪初,牵引成为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普遍方法。
#$世纪中叶,现代化牵引装置(床)安装于美国大部分康复医学科,牵引技术的应用渐趋广泛。
但是,在现代脊柱牵引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也不乏争议和矛盾。
S+7A3+(,D(!%&>年)在复习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各阶段的牵引效果文献后,认为腰椎牵引几近无效,甚至有害,因为它加速了髓核向后的趋向,从而加重了症状。
C1/,@((!%=>年)则认为单纯的卧床休息!B ?周可使大多数下腰痛患者症状缓解,牵引对急性症状或未被卧床休息所缓解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手术治疗。
一度,牵引技术陷入困境,在某些文献中甚至还使用了)1A+*F 6G3*(名声狼籍)的形容词。
相反地,在#$世纪=$B O$年代,以R(2/@.1A 等学者为主导就脊柱牵引技术进行了相当理性的研究。
R(2/@.1A 在=$年代后期连续发表了有关颈椎牵引力量、牵引角度、牵引时间、间歇牵引方法等作用效应的实验研究文章。
在总结#$世纪&$年代某些研究的基础上,他得出了颈椎牵引时!?9=#MD (?$20)的牵引力量可在O A 即产生椎间隙增大的效果;牵引使椎间隙增大的数值与牵引时间的延长无关,而与牵引时屈曲角度的增大呈正相关关系;通常椎间隙增大的峰值发生于牵引#&71,时,但在牵引结束后#$71,,这种椎间隙增大的现象就仅部分剩留在椎间隙的前部等重要结果。
这些研究不仅给脊柱牵引的作用提供了有力依据,而且在临床方法学上予以了有价值的参考。
同时,R(2/@.1A 尚对腰椎牵引产生椎间隙增大的效果进行了研究。
上述工作同时也为以后对脊柱牵引机制方面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世纪O$年代初,在《1(3.*+(6L 》杂志上连续发表了关于脊柱牵引技术、效果、适应证和禁忌证等方面的综述,!%OO 年《1@/2J.*+/6L 》杂志上又发康复治疗新技术·继教园地·万方数据表了有关颈椎牵引方面的综述。
从上述这:篇综述所涵盖的内容来看,当时脊柱牵引技术已趋于良性发展,它不仅形成了有关治疗机制的理论,而且在临床实践经验方面也逐渐丰富起来,特别是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有关不良反应的界定,更进一步提高了脊柱牵引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近#$年,脊柱牵引技术虽然也仍存有争议,但它依然是颈椎疾患康复治疗的主流手段。
有关脊柱牵引技术研究进展方面的内容,我们将在后面的有关章节重点予以介绍。
#脊柱牵引技术的现状目前,无论对脊柱牵引持何种观点,它仍然是治疗颈腰疾患的一种常用的、流行的康复手段。
;)<=)*6.+的统计结果表明,在荷兰每年#!$$$$$$$康复患者中约有>?的患者接受牵引治疗(通常配合按摩、体操、超声、电疗和热疗等物理治疗手段)。
同时,在荷兰,对患有肌肉骨骼系统疾患的患者常以康复治疗手段为主。
其中,下腰痛患者约占整个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最有可能实施的康复方法即为牵引。
;.@6.A0.+则认为不论是由于损伤,还是退变,或椎间盘突出,只要一旦它们导致颈脊神经根刺激或压迫并产生疼痛症状,则治疗的最佳选择即为颈椎牵引治疗。
此外,B-)*=0+近!#$$份调查问卷结果表明有:$?的康复医师认为常规牵引、CD94、脊椎松动术和硬膜外类固醇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对急性下腰痛患者有效。
在国内,虽然没有类似的统计结果见诸报端,但是各种各样的牵引装置在各级医院的康复医学科以各种各样的使用方法治疗患者。
无疑,脊柱牵引技术也同样是国内治疗颈、腰疾患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
之所以脊柱牵引技术在仍然存有争议的今天能始终保持其不变的地位,············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颈、腰疾患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愈来愈高。
有统计结果表明,在西方工业国家,约有E$?的人在一生中有一次以上的腰痛经历,其中大多数人疼痛症状在数月内消失。
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休息、镇痛药物和家庭体疗,当然还包括牵引。
约有"?的人疼痛症状可持续超过F 个月。
颈、腰疾患的复发率约G$?,且几乎没有复发相应的先兆特征。
如此之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随之带来的是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
其次,对于颈、腰疾患的治疗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
有关颈、腰疾患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选择至今仍有争论。
有研究表明,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手术治疗的比率高居首位。
全美国成年人中有!?H #?的腰部手术史。
故而,有观点认为针对慢性腰痛的手术,可能被过分采用,甚至误用。
这种观点同时受到了失败手术报道的支持。
;I*2’+则认为在!%%$年所行#"$$$$例腰部手术中有%$?的患者可以用保守治疗的方法避免手术,非手术治疗已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大多数的下腰痛手术治疗,并被证明其具有较好的成功率和费用—效能比J <’@2K )LL)<20M)N 的特点。
近来,更多的观点支持在外科手术之前有必要先考虑采取非手术治疗措施,并认为非手术治疗同样也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方法。
诚然,牵引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在机制、效果等方面有尚未清楚之外,但其不仅应用十分广泛,而且在效果上与其它非手术治疗方法相比并无逊色之处。
最新的临床随机实验报告(!%%%年)中,O)*+)*@应用P@Q)@2*R 障碍指数和疼痛目测类比分(7S4)两项指标对随机分为干扰电治疗和电动腰椎牵引治疗的两组共!"#例下腰痛患者进行了疗效评价。
结果表明,在治疗前两组的P@Q)@2*R 障碍指数均为F$,治疗后均下降为#",治疗后F 个月则分别为#!(干扰电治疗组)和##(电动腰椎牵引治疗组);平均疼痛目测类比分(7S4)治疗前分别为"$(干扰电治疗组)和"!(电动腰椎牵引治疗组),治疗后则分别降低为:G 和::,治疗后F 个月则分别降低为:#和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