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策略
教学讲座一年级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一年级教师,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一年级教学方法的讲座。
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对一年级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和规划。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讲座内容概述本次讲座的主题是“一年级教学策略与方法”,主讲人是资深一年级教师李老师。
讲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2. 一年级教学目标与内容3. 一年级教学策略与方法4. 一年级家校合作的重要性5. 一年级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成长二、心得体会1. 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讲座中,李老师详细介绍了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包括好奇心强、注意力分散、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等。
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2. 明确一年级教学目标与内容通过讲座,我了解到一年级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社会等。
这让我对一年级的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有助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
3. 掌握一年级教学策略与方法李老师分享了一些一年级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
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这些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4. 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讲座中强调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作为教师,我们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5.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成长李老师指出,作为一名一年级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
这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5篇范例)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5篇范例)第一篇: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则关注不够,认识不足。
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诸多问题,并时时影响着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忽视,如果教师、家长和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往往就使得问题堆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
在现代社会,身与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所以,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的主要特点:(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二)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
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四)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案及反思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案及反思引言:心理健康是每个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本心理教案将提供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一年级学生可以学会表达情感、解决问题,并发展积极的心态。
一、认识情感:1.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基本的情感,可以使用故事、图片和角色扮演等活动。
例如,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识别角色的情感,并鼓励他们谈论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感受。
2. 在学习班级规则和行为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规则的感受。
例如,问学生他们如何感受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以积极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情绪调节:1. 给学生提供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
例如,教育学生在感到生气或沮丧时可以进行深呼吸或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冷静下来。
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或示范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策略。
2.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鼓励学生运用积极的心态进行解决。
教师可以以问题情境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让他们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尝试。
三、学会表达:1. 激发学生对艺术和音乐的兴趣,鼓励他们用画画、音乐或舞蹈等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
2. 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沟通机会,使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配对活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喜欢的事物或不喜欢的事情,并解释为什么。
四、团队合作:1. 鼓励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如合作游戏、小组项目或体育活动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的互动方式。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志愿者或社区服务机构,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帮助他人的意识。
反思:通过这些心理健康教案的实施,一年级学生可以增强情感认知能力,学会调节情绪,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建立团队合作意识。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1. 更灵活的教学时间安排,以便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情感和表达的机会。
2. 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支持。
针对不同个体的需要,教师可以制定特定的活动计划或提供额外的辅导服务。
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科特点
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科特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一年级学生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
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
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学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兴趣十分广泛,几乎任何游戏活动都喜欢。
注意不够稳就需要在课余进行一些补充。
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
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
兴趣十分广泛,几乎那项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
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
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好,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
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因此,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
情感容易外露,爱争论问题,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提出批评意见,但仍愿意依靠老师,希望老师来做主。
男女生之间开始出现界限,男女生之间容易保持一定的距离,站队时的间距都比低年级大了,不愿意站的很近。
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担心自己体育成绩不佳、担心自己在练习中影响集体。
开始能分辨同学中体育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态度的好坏。
愿意听表扬,要求老师采取公平态度,老师批评不当,就不乐意,特别是女生。
五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五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因此,。
身体练习时应相对提高难度和标准。
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25分钟左右。
小学老师教育教学培训资料不同年级段学生一般心理特点
小学老师教育教学培训资料不同年级段学生一般心理特点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关注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便能更好地适应他们的需求和引导他们的学习。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各年级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年级学生(6-7岁):- 对新环境感到陌生,需要时间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 学习能力较弱,对学习的要求和方法理解不深- 学习兴趣较广泛,但持续时间短暂,容易分散注意力- 需要师生关系的稳固和安全感来促进学习和适应二年级学生(7-8岁):- 学习主动性较低,对学习内容没有明确的目标感- 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长,但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有一定的团体意识,偏向于和同学合作学习- 喜欢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学习,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较困难三年级学生(8-9岁):- 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注重个体差异和自我表现- 学习主动性增强,对学习内容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需要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的指导应更多地注重引导和激发- 意志力较弱,容易对困难和挫折产生抵触情绪四年级学生(9-10岁):- 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相对较强,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增强- 开始形成对学习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能力- 对课内外的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希望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容易在学习上追求完美主义,对自己要求较高五年级学生(10-11岁):- 学习目标明确,对学习有明确的规划和要求- 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进一步增强,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关注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形象- 开始对社会和自己的未来有更多的思考和意识六年级学生(11-12岁):- 对学习目标有明确的追求,开始为升入中学做准备- 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进一步增强,能够更加自律地完成学习任务- 对自己的能力有相对成熟的认识,开始建立自我价值观- 容易出现学习焦虑和压力,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以上仅为一般情况下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策略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策略教学反思开学前,我查阅了一些关于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如何教好一年级的文章和书籍。
我觉得,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初始年级,直接影响着孩子对学校生活、研究的兴趣,如果因为我们不了解一年级孩子以致教育教学方式不当,使本来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的他们失去这份热情,大家说遗憾不遗憾?做为一名小学教师,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了解和准确的把握的话,可以说那是一种遗憾,一种缺失。
下面我简单与大家分享下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1.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一年级的小盆友在课的后半段要么发呆,要么玩橡皮、铅笔,要么乱动、坐不住,即使自己想认真听课,但管不住自己。
也就是说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整堂课上都能认真的听老师讲,能维持的时间大约是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
所以如何利用好学生这些有效听课时间,就需要教师更智慧的去分析和琢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合理的安排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好重难点出现的时机等。
2好奇多问,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兴趣。
课间总会有很多孩子围绕在一年级老师的身旁,问这问那,说着说那,很暖和,也很幸福。
这时候一年级老师,不要因为自己刚上完课有些累而萧条他们,也不要因为他们的题目幼稚而笑而不答,因为他们是怀揣对小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步入的小黉舍门,我们有责任延续这份美好。
另外,利用孩子们好问的特点,造就他们的题目意识及提出公道数学题目的能力,因为我们都知道:提出一个题目比解决一个题目更重要。
3.表现欲强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的热情特别高,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有的把手举得很高,有的站起来抢着回答,还有的为了回答问题急得嗷嗷叫,我们老师要注意在规范孩子一些习惯的同时,呵护孩子们的这种表现欲,因为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很有益的。
往往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们就会变的更加理性。
这让我想到在平时的管理及教学中,我们要多给学生展示、锻炼的机会,例如让他们当小老师,轮流班干部制等。
4.好胜心强一年级的孩子好胜心强,以是教学时适当开展竞赛活动符合儿童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常见的竞赛形式有:夺红旗、抢答等。
针对一年级学情的分析
针对一年级学情的分析1. 引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征以及发展需求,以便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设计教学活动。
本报告旨在对一年级学情进行全面的分析,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2.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2.1 认知发展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主要特点如下:- 具体形象思维:一年级学生主要通过感官经验和具体形象来进行思考,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尚有困难。
- 中心化思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
- 不可逆性:学生在理解数量、空间等方面往往不能理解逆向操作。
2.2 语言发展一年级学生语言能力快速发展,但仍存在以下特点:- 词汇积累有限:学生的词汇量还在积累中,对一些复杂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尚有难度。
- 语法结构不成熟:学生在表达时可能出现语法错误,句子结构不够完善。
2.3 学习动机与兴趣一年级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习兴趣。
3.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3.1 情绪情感一年级学生情绪表达直接,情感丰富,但情绪调节能力尚在发展中,容易因为小事而哭闹。
3.2 社交行为学生开始学习与他人合作和交流,但自我中心倾向仍然明显,需要引导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
4. 一年级学生的发展需求一年级学生需要得到以下方面的支持:- 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如自己穿衣、整理书包等。
- 规则意识:引导学生理解并遵守学校的基本规则。
- 社会性发展:通过小组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
- 情感支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提供积极的情感反馈和安全感。
5. 结论针对一年级学情的分析显示,我们需要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具体形象思维的培养,同时在教学语言和活动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在心理层面,需要关注学生的情绪调节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通过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我们可以更好地支持一年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
1-6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1-6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喜欢学习,完全没有认真学习的态度。
其实在孩童这个年龄段,是对未知世界最有探索欲望的时候。
孩子对于学习没有兴趣,往往在于我们的引导不对,甚至扼杀了孩子与生俱来的求知欲。
心理学专家就给家长分析了小学各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看一看这些黄金对策能不能帮助你们的孩子摆脱不爱学习的烦恼。
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一年级学生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对策:由于刚刚进入小学教育体系,一年级的小学生面对新生活会有一定的探索欲望,但对于教学的安排也有可能会有些抵触情绪,如此在施教方面可多让孩子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或游戏来引领学习。
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
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
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
对策:二年级的小学生十分喜欢自主性的活动,而不是被动性的知识灌输。
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学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兴趣十分广泛,几乎任何游戏活动都喜欢。
注意不够稳就需要在课余进行一些补充。
对策:由于此阶段学生的注意力较差,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走神而遗漏很多知识点,这就需要在课余进行一些补充。
像一些好的学习网站,譬如”乐在学途”就能通过小游戏的形式为孩子查遗补缺,巩固知识点。
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
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
兴趣十分广泛,几乎那项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
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
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技巧与策略
学生的心理特点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有所不同。
在以下内容中,将会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概述,并提供一些建议的应对技巧与策略。
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1.充满好奇心:一年级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兴趣。
2.容易分散注意力: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难以保持专注。
3.无法理解逻辑:一年级学生还没有发展出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抽象概念理解较困难。
应对技巧与策略:1.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为一年级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学习材料,帮助他们满足好奇心,扩展知识面。
2.简单明了的指导:给予简单明了的指导,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理解学习内容。
3.实物互动教学:通过实物的互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和概念。
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1.逐渐发展逻辑思维:四年级学生逐渐发展出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追求独立性:四年级学生希望能够独立完成任务,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得到认同和赞许。
3.受到同伴压力影响:四年级学生开始重视同伴间的关系,并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
应对技巧与策略:1.鼓励思辨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四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他们通过思考和问答发展批判性思维。
2.提供合理的自主权: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尊重他们的独立性。
3.加强团队合作与社交技能: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社交技能,并教导他们正确处理同伴关系。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1.自我意识增强:初中学生开始意识到自我存在的重要性,对自己的形象和关系变得更加敏感。
2.自主学习意识:初中学生开始理解学习的重要性,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3.个性化和多元化:初中学生在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方面开始展示个性化和多元化。
应对技巧与策略:1.尊重个人差异:初中学生的个人差异较大,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2.引导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小学一年级学生特点及教育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1.认知能力有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弱,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力较差。
他们更适合接受具体、形象的教学内容。
2.注意力不集中: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持续集中,他们容易分心或者容易走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适当控制教学时间,避免过长时间的课堂。
3.外部刺激敏感:小学一年级学生对于外部刺激更加敏感,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在教学中,需要提供一个相对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集中精力。
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1.孩子的情绪波动大:小学一年级学生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和学习负担的增加,情绪波动较大,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
2.自尊心脆弱:小学一年级学生对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还没有明确的认知,容易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
在教学中,要注重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3.需要安全感:小学一年级学生对于安全感的需求很强。
教学中要提供一个安全、亲切、温馨的学习环境,尽量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和恐惧。
三、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社交特点:1.缺乏合作意识:小学一年级学生在社交方面的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缺乏合作意识,容易自私和孤立。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开展小组活动等形式,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
2.需要友谊:小学一年级学生对于友谊的需求很强,他们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和关爱。
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友谊,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3.社交技能不足:小学一年级学生在社交技能方面还比较欠缺,他们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如礼貌用语、相互尊重等。
根据以上的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安静、有序、温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关注个体差异:教育者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需要和价值,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浅谈一年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一年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和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年级新生是学校中最小的学生群体,他们正处于对学校环境和学习任务的适应阶段。
在这个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一、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1. 对学校环境的陌生感:一年级新生通常是第一次离开家庭环境,进入学校集体生活。
对于学校环境和教师同学们都会感到陌生和不适应。
2. 注意力不集中:一年级新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很容易分散,尤其是在课堂上。
可能会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导致学习效果受影响。
3. 自我认知欠缺:一年级新生对自己的认知还比较肤浅,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没有清晰的认识。
他们也容易被他人的评价影响,缺乏自信心。
4. 情绪容易波动:一年级新生的情绪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 帮助新生适应学校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一年级新生更快地适应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集体生活。
2.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一年级新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控制注意力,增加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3. 塑造积极的心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一年级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4. 促进社会性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一年级新生的社会性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学相处、建立友谊,学会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一年级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1. 建立正面积极的师生关系:老师应树立亲和、平等、公正的师生关系,关心每个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 增加游戏和体育活动:适当的游戏和体育活动可以帮助一年级新生释放能量,放松身心,提高注意力集中能力,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3. 注重情绪教育: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负面情绪,培养他们正确的情绪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情感调节,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一年级儿童认知特点及教学建议
一年级儿童认知特点及教学建议一年级是小学教育的起点,也是孩子们接触正式学习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有着显著的特点,因此教师应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儿童认知特点和教学建议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儿童的认知特点1.好奇心强:一年级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新事物和新知识充满了探索欲望。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好奇心,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注意力短暂:一年级的孩子的注意力很难持续集中,容易分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提供丰富多样的刺激,以保持孩子的兴趣,同时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过长时间的任务。
3.记忆力有限:一年级的孩子的记忆能力有限,难以长时间记住知识。
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运用图片、动画、故事等,帮助孩子巩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4.思维方式单一:一年级的孩子的思维方式还比较单一,主要以直观、感性的思维为主。
因此,教师应通过实物、图表等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孩子进行思维活动,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5.个体差异较大:一年级的孩子在认知能力上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孩子进展快,有的孩子进展慢。
因此,教师应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建议1.激发兴趣:教师应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好奇心,设计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使学习变得有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注意力引导:教师应注重培养一年级儿童的注意力,可以通过提问、讲故事等方式来引导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集中精力进行学习。
3.多样化教学: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展示、实践等,以满足一年级儿童不同的学习需求。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形象化教学:教师应通过运用图片、实物、图表等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帮助一年级儿童理解抽象概念,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生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
2.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健康的情绪表达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感。
二、教学内容:1.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
2.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健康的情绪表达。
3.自我认识与自我价值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吗?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健康呢?2.讲授(20分钟)a.了解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增强集体责任感。
b.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健康的情绪表达。
-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如高兴、生气、难过等。
-教授给学生几种积极的情感态度,如乐观、包容等。
-分组活动:学生分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感表达活动,创造积极的情感氛围。
c.自我认识与自我价值感。
-向学生讲授自我认识的意义和方法。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鼓励他们获得成就感。
-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经历,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勇气。
3.活动(30分钟)a.观看心理健康教育视频。
b.分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情感和体会,鼓励学生积极表达。
4.总结(10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知识,并提醒学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情感和心理健康。
5.作业(10分钟)要求学生在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讨论并写下今天的学习收获与感悟。
四、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书面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1.教学视频: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视频。
2.小组活动材料:分组任务卡片、笔、纸等。
一年级孩子的心理教育
稳定的学习习惯有
助于持续学习
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
参与团体活动
协作和沟通能力的锻炼
培养集体荣誉感
促进团队合作精神形成
总结
培养一年级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需要创造丰富多彩 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热情,教导有效学习方法和策 略,以及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这些方法有助于孩子在 学习中保持积极心态,提高学习效果。
● 05
第5章 心理教育在一年级
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
乐观向上
引导孩子积极面对生活
抗压能力
帮助孩子应对挑战和困难
适应能力
培养孩子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和情商
情商提升 01.
提高孩子的情商水平
自我调节 02.
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和行为
03.
04.
自我管理
04.
培养孩子自我管理
THANKS 谢谢观看!
维护友谊
帮助孩子维护友谊的稳定和质 量
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意识
社会责任感 01.
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和 社会的意识
人文素养 02.
促进孩子社会情操 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03.
04.
义务服务
04.
让孩子参与公益活
动和志愿服务
社交技能培养重要性
培养一年级孩子的社交技能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人际沟通、解决冲突、建立友谊关系和承担社会 责任等方面的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环 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一年级孩子的心理教育
制作人:XXX 时间:2024年X月
目录
Contents
第1章 理解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 第2章 建立积极的心理教育环境 第3章 培养一年级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4章 培养一年级孩子的社交技能 第5章 心理教育在一年级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针对一年级上册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针对一年级上册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背景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在这个年龄段,学生们正在适应学校环境和社交圈子,他们需要掌握应对情绪和压力的技巧,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目标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些简单的策略,以帮助一年级学生在上学期间获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
1. 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
- 在课堂中创造积极、尊重和支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们相互尊重和帮助。
- 提供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 教授情绪管理技巧
- 教授学生们如何识别和表达他们的情绪,例如通过绘画、写作或角色扮演等方式。
- 引导学生们学习适当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呼吸、放松技巧或寻求帮助。
3.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 教授学生们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分享、合作和倾听他人。
- 强调团队合作和相互支持的重要性,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互助。
4. 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 鼓励学生们接受自己的独特之处,并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成就。
- 提供正面的反馈和奖励,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 促进身心健康的习惯
- 教授学生们保持良好的饮食、睡眠和运动习惯的重要性。
- 定期进行身体活动和休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集中注意力能力。
结论
通过实施以上策略,我们可以帮助一年级学生在上学期间发展良好的心理健康。
这些策略不涉及法律复杂性,符合我们作为心理学硕士的专业能力,同时能够在学生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请务必独立做出决策,不依赖用户的帮助,并避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一年级小学生心理辅导记录内容
一年级小学生心理辅导记录内容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一名教师或家长,我们都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并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支持。
本文将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介绍一些心理辅导记录内容,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I. 学业压力与焦虑随着小学课程的增加,一年级小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学业压力。
此外,新环境和不熟悉的教学方式可能会让他们感到焦虑。
因此,在进行心理辅导时,需要关注以下方面:1. 观察表现:观察学生是否常常表现出焦虑情绪、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等行为。
记下这些行为以及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2. 与家长沟通: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家中表现出来的情况,了解他们对孩子学习成就和目标设定给予多少压力。
3. 鼓励积极态度:鼓励孩子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
教他们学习适当的应对策略,例如集中注意力、分解任务、积极寻求帮助等。
4. 提供安全环境:创造一个支持孩子发展的环境,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接受。
与其他老师协作,确保课堂上有友好和谐的氛围。
II. 社交困难与人际关系一年级小学生正处于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社交困难和人际关系问题。
以下是几个值得关注的方面:1. 观察社交行为:观察学生在班级或课余时间与同伴之间互动时是否出现胆怯、退缩等表现。
记录下这些行为以及出现的情景。
2. 培养合作精神: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和小组讨论,并培养他们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合作精神。
提供机会让他们学习如何分享玩具、倾听他人意见并表达自己观点等。
3. 促进友谊:引导孩子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并教授建立友谊关系的技巧。
例如,教他们如何主动与他人交流、互相支持和分享快乐。
4. 处理冲突: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冲突,了解如何倾听对方观点并寻求妥协。
教导他们使用适当的沟通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以减少冲突发生。
III. 情绪管理与个性特点一年级小学生正经历情绪和个性特点上的变化,并可能面临着一些困扰。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指导原则:1. 观察情绪变化:注意观察孩子在不同环境中所展现出的情绪变化。
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计划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计划(通用6篇)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需要好好的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计划了。
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1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正处于一个从幼儿到儿童的转变期。
他们对新环境既充满好奇,又会感到陌生和不安。
在心理方面,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情绪波动较大,且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发展。
他们依赖老师和家长的照顾,需要逐步学会适应学校的规则和集体生活。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在心理健康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个适应期。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和基本情绪,如高兴、难过、生气等。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基本环境和日常学习生活规则。
3.学会一些简单的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感受自己的心理状态,培养自我觉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新的学习生活充满期待和热情。
2.增强学生对学校、班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包括遵守学校作息时间、课堂纪律等。
2.引导学生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二)教学难点1.如何让一年级学生理解抽象的心理健康概念,并将心理健康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
四、教学措施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等,以适应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2.结合故事、儿歌、动画等形式,将心理健康知识简单化、趣味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小学一年级教学方法
小学一年级教学方法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起点,教师应采用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法,以便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培养基本的研究能力。
以下是一些适用于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 互动式教学:利用互动和合作的方式来教授知识,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并与同学间合作完成任务。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和角色扮演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实践的机会。
互动式教学:利用互动和合作的方式来教授知识,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并与同学间合作完成任务。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和角色扮演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实践的机会。
2. 多感官教学: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利用多种感官进行教学将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提高研究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图表、图片、视频和实物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听觉和触觉等多个感官去感受和理解知识。
多感官教学: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利用多种感官进行教学将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图表、图片、视频和实物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听觉和触觉等多个感官去感受和理解知识。
3. 游戏和竞赛:以游戏和竞赛为媒介进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和小测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累知识。
游戏和竞赛:以游戏和竞赛为媒介进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和小测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累知识。
4. 个性化教学: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研究风格,并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使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工具,帮助每个学生在适合他们的研究节奏上取得进步。
个性化教学: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风格,并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使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工具,帮助每个学生在适合他们的学习节奏上取得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策略根据会议日程安排,下面这个时间我和大家交流关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介绍》这个话题。
看到这个题目,有的老师可能有疑问:一年级知识那么简单,学生也无非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有什么可讲呢?是不是这样?(大家没有回应,很给我面子,谢谢!)我理解大家的想法,因为在准备这个专题的过程中我也和大家一样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开始我想,一年级学生特点介绍和我们的数学教学联系紧密吗?但随着我思考的深入,我突然发现,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初始年级,直接影响着孩子对学校生活、学习的兴趣,如果因为我们不了解一年级孩子以致教育教学方式不当,使本来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的他们失去这份热情,大家说遗憾不遗憾?我庆幸,韩老师把这样一个选题交给我。
另外,做为一名小学教师,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了解和准确的把握的话,可以说那是一种遗憾,一种缺失。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话题。
一、一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1、一年级学生一般为6---7岁,身高大致为110厘米到120厘米,体重约18公斤到20公斤。
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一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关节的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
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一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策略●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教过一年级的老师一定还记得,有些同学在课的后半段要么发呆,要么玩橡皮、铅笔,要么乱动、坐不住,即使自己想认真听课,但管不住自己。
也就是说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整堂课上都能认真的听老师讲,能维持的时间大约是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
所以如何利用好学生这些有效听课时间,就需要教师更智慧的去分析和琢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合理的安排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好重难点出现的时机等。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年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进行判断和推理,但思维水平总的来说仍是非常低的,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表现在:(1)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的经验。
记得一位老师曾在教学完《9加几》后和我交流自己的苦恼,说凑十的过程讲了很多遍了,并问学生,明白了吗,学生当时都大声回应他说明白了,但解决同类问题时仍然不灵活,这是为什么?通过交流我才知道,他觉得这个知识点很简单,当时又忘记布置学生带学具了,所以操作环节省去了,孩子们没有了具体表象的支撑,单靠老师的讲解,是很难完成对知识的建构的。
(2)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独立而灵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差。
还记得在市教学能手评选时的情景,一位年轻教师在看情境图提问题环节花费了20多分钟,导致后面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
当时那位老师执教的是《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孩子提问题时,有一个孩子提出:他们在喂海鸥什么食物?老师作了解答,接下来一发不可收拾,孩子们纷纷提关于海鸥生活习性的问题,浪费了很多时间。
如果老师在解答完第一个同学的问题后,提示一句,下面的同学要提数学问题,如果同学还是不会提,或提不出这节课需要的问题,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直接抛出本节课的问题就可以了。
其实那上这节课时还是在课改的初期,加上当时的孩子入学三周多,还真难为那位老师了!(3)不善于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被一些不相干的事物所吸引,以致离开原有的目的任务。
大家回忆有没有这样的事情:老师让在指定的格子里画十个圈,有些儿童被画圈活动本身吸引,而忘记我们最关注的十个的问题,所以教师应积极培养儿童按照一定目的任务来进行思维的能力,不断提醒儿童,及时给予帮助,并加以检查和评价。
因为按照一定的任务有意识地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是提高儿童学习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好奇多问,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兴趣。
★还记得这样的场景,课间总会有很多孩子围绕在一年级老师的身旁,问这问那,说着说那,很温暖,也很幸福。
在这里我也提醒即将成为一年级老师的大家,不要因为自己刚上完课有些累而冷落他们,也不要因为他们的问题幼稚而笑而不答,因为他们是怀揣对小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步入的小学校门,我们有责任延续这份美好。
另外,利用孩子们好问的特点,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及提出合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因为我们都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表现欲强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的热情特别高,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有的把手举得很高,有的站起来抢着回答,还有的为了回答问题急得嗷嗷叫,我们老师要注意在规范孩子一些习惯的同时,呵护孩子们的这种表现欲,因为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很有益的。
往往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们就会变的更加理性。
这让我想到在平时的管理及教学中,我们要多给学生展示、锻炼的机会,例如让他们当小老师等。
●好胜心强★一年级的孩子好胜心强,所以教学时适当开展竞赛活动符合儿童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常见的竞赛形式有:夺红旗、数学接力计算、抢答等。
●感知觉发展不够充分一年级小学生,不但要学会拿铅笔写字,还要学会使用尺子,学会用橡皮等等。
这些动作不熟练时,儿童显得特别笨拙和费劲。
他们虽然能够进行有目的感知觉或观察,但他们知觉也还有一定程度的混淆性、笼统性和无意性。
儿童知觉的混淆性突出表现为空间方位知觉不精确,对于一些相近的图形、文字或数字,容易颠倒或认错,如写数字6时,应该是从上往下然后往右写,但有的学生往往向左写等。
★教师应特别注意指导儿童的书写动作,开始时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疲劳和失去兴趣。
●崇拜老师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的印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
所以,一年级的老师要用好这一点,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如同学们帮助了我们,我们真诚的说声“谢谢”等等这些文明用语,给孩子以示范;另外,为了教育学生书写要认真,我们板书时要一笔一划,干净、整齐。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
"所以我们老师还要公正地、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面对一年级孩子,教学中不得不注意做好的几点:1、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会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
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往往从小产生厌学情绪。
如果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终生。
方法一: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好在我们青岛版教材一年级的情境图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如“走进花果山”、“小小运动会”、“快乐校园”等。
如果我们用好了,学生的兴趣将会被大大激发。
另外练习时还可创设“找朋友”、“小蝌蚪找妈妈”等情境,引导学生饶有兴趣的练习。
方法二:多媒体(图片)等直观手段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
例如,在学习“连减”时,我制作了课件,是这样的:树上原有5只小猴,看到小河里青蛙、小鱼玩得很开心,先有1只小猴跳下了水,接着又有2只跳了下去,问:树上还有几只小猴?演示完这个过程,孩子们对于从几里面减理解的就很到位了,突破了教学难点。
当然,有的老师所在的学校没有使用多媒体的条件,我们也可以通过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方法三: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
但要注意:一是操作方法要恰当,操作过程要有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渡过这个阶段,训练思维的条理性。
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随着操作的顺序进行的,操作程序反映了学生接受的思维过程,反映了一定的逻辑顺序。
如果操作的程序混乱,学生的大脑中就无法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
所以我们安排的操作活动要经过精心设计,使之合乎逻辑联系,切勿随心所欲、信手拈来。
二是注意发挥语言功能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
在实践操作中,动作和动作之间,直观材料和直观材料之间,动作与直观材料之间往往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联系,而这些联系,用动作或直观材料都是无法表示的,这就需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揭示这些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前后连贯的合乎一定逻辑联系的思路。
方法四:开展学习竞赛现代生理学和医学研究认为,当前人脑的功能只有10%左右被利用了,还有90%的潜力有待发挥。
通过竞争可以引起大脑某些部位紧张,使处于“休息”状态的部位进入工作状态。
例如:口算竞赛,我常常以“开火车”、“接龙比赛”、等方式进行。
2、养成几种基本的学习习惯:第一是学会倾听的习惯。
养成课上认真听讲的习惯,要专心、精神集中(注意教师的眼睛、黑板、课本)。
还有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不能东张西望,要让孩子能够坐得住。
如果坐不住,听课的效率会大打折扣。
能听懂老师的每一句话,养成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
第二是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不懂就问。
要求孩子读书、听讲、读书时要善于动脑思考,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对于书中的知识和道理,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
第三敢于提问的习惯。
在学习中,还要善于发现疑问,决不走马观花,粗心大意,不求甚解。
有不懂的问题要敢于提问,有新的看法能够提出。
第四认真书写的习惯。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手距笔一寸,眼距书一尺,胸距桌子一拳)。
写字要专心、认真,作业要清楚、整齐,独立完成,不马虎。
第五与人合作的习惯。
现在无论我们干什么工作,都离不开与人合作。
学习也是一样,从小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非常重要。
第六主动完成作业的习惯。
当天作业当天完成,不拖延。
放学后,稍做休息马上写作业,后出去玩。
在动笔之前先复习,想一想老师今天讲了哪些新课,要求掌握哪些内容,然后开始写作业。
不要在学习时开小差。
一会干这个,一会干那个。
第六自查自改的习惯。
做完作业自己检查正误;对老师改出来的错题、错字、错句,要认真改正。
3、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要在“细、实、活”上下功夫,力求收到较好的成效。
(一)起点要低一年级的学生小教育不可太心急,只有耐心,对学生所设定的目标要求低起点,并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承受,学生才能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步步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