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期末考试
应用生态学期末考试试题
应用生态学期末考试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 生态学的定义是:a) 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b) 研究生物的进化与变异c) 研究生物分类与系统发育d) 研究生物个体的生长与繁殖2. 在生态系统中,下面哪个层次描述了不同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a) 种群b) 群落c) 生态系统d) 生物圈3. 下面哪个因子不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子:a) 温度b) 光照c) 水分d) 种群结构4. 一个生态系统中,下面哪个层次所涵盖的空间范围最小:a) 种群b) 群落c) 生态系统d) 生物圈5. 下面哪个层次描述了在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所有生态系统的集合:a) 种群b) 群落c) 生态系统d) 生物圈6. 生态位指的是:a) 在种群中生活的个体数量b) 单个物种所占据的生态地位和资源利用方式c) 生物圈中生物物种的总数量d) 群落中物种分布的范围7. 下面哪个层次描述了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总体数量和物种的多样性:a) 种群c) 生态系统d) 生物圈8.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对生物圈造成的影响包括:a) 物种灭绝b) 种群迁徙c) 群落变化d) 所有选项都正确9.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a) 实验研究法b) 观察研究法c) 数学模型d) 所有选项都正确10. 下面哪个层次描述了一个特定物种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状况:a) 种群b) 群落c) 生态系统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解释什么是生态系统,并描述其中的非生物和生物组成部分。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其中的非生物组成部分包括气候、土壤、水等非生物要素,而生物组成部分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
2. 请解释物种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并说明维持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
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是由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所驱动的。
遗传变异导致了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某些个体在特定环境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从而提高了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2020-2021大学《普通生态学》期末课程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0-2021《普通生态学》期末课程考试试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 生态因子2. 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3. 生态位4. 生命表5. 生态系统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选出来,每小题2分,共30分)1.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6级其原因是A、贮存的能量逐级减少B、生物量逐级减少C、热量逐级丢失D、生物体变少了2.进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大约有多少可以传递给下一营养级A、1%B、2%C、5%D、10%3.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细菌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②①D、③①④4.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消费者依次是A、猫头鹰和食草虫B、青草和猫头鹰C、食草虫和猫头鹰D、食草虫和青草5.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A、照射到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B、照射到该系统植物体上的全部太阳能C、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能量6.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A 生存竞争B 资源利用C 占据空间 D.拓展时间7.下列哪一特征是生物群落的特征A 年龄结构B 社群结构C 性别比例D 营养结构8.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由另一个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叫A 共生B 演替C 生态平衡D 波动9.我国东部和南部为森林分布区,向西北依次出现了草原区和荒漠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哪一个生态因子所致A 光B 湿C 水D 土壤10.对植物群落分布影响最大的一组生态因子是A 光和热B 光和水C 水和热D 水和土壤11.下列哪一个因素与出生率无关?A.性成熟的速度;B.种群死亡率;C.单位时间的繁殖次数;D.繁殖期长短。
12. 下列哪一个因素与死亡率无关?A. 种群密度;B.个体发育期;C.环境优劣;D.自然反应时间。
13.迁出会引起种群的变化是:A. 种群数量减少B.种内竞争加剧C.种间竞争加剧D. 种群数量增加14. 迁入会引起种群的变化是:A. 种群数量减少B.种内竞争降低C.种间竞争降低D. 种群数量增加15.生命表中e x表示:A. 死亡率B. 存活分数C.平均寿命D.死亡数三、判断题(10分,对下列命题对的打√,错的打×)1.在生态学中,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是同一概念,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
生态学试题附答案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 至20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普通生态学》试卷(试题编号GE00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院专业:学号:姓名: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Ecological Amplitude2、Dominant Species3、Niche4、Biodiversity5、Biosphere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2、层片与层次三、不定项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题1.5分,共15分)1、r-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
A 体型小B 体型大C 生殖力强D生殖力弱2、在诸生态因子中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B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C 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D 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子3、土壤常常成为动物极好的隐蔽所是因为。
A 土壤中食物多B 环境条件较稳定C环境条件最好 D 无天敌4、下列术语中是植物划分生长型的术语。
A 高位芽植物B 乔木C 灌木D 地面芽植物E 草本植物5、植物在新地点上能是植物定居成功的标志。
A植株生长 B 植株开花 C 开花结子 D 繁殖6、2个物种间的竞争必将导致。
A 2个种死亡B 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C 2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D 2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7、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单位是。
A 种群B 群落C 群丛D 群系8、从海南岛沿我国东部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
A 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B 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C 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 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9、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是。
A 能量输入输出稳定B 生物量高C 结构稳定D功能作用稳定E、适于人类居住10、地球上碳最大的储存库是。
A.大气层B海洋C. 岩石圈 D 化石燃料四、问答题(本题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1、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会经历那些阶段?2、空间异质性是怎样影响群落结构的?3、气体型循环与沉积型循环各有何特点,各循环类型的代表物质有哪些?五、简述题(本题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三向地带性”?2、对于一个物种,它是怎样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并产生影响的?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 至20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普通生态学》试卷(试题编号GE00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院专业:学号:姓名: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 Metapopulation2. Ecosystem3. Short Day Plant4. Species Frequency5. Ecotone二、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1. 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 OdumB. HaeckelC. ClementsD. Tansley2. 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温带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这种现象可以用()解释。
农业生态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农业生态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生态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农业经济B. 农业技术C.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 农业政策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A. 多样性B. 稳定性C. 封闭性D. 可持续性答案:C3. 农业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是主要的生产者?A. 昆虫B. 微生物C. 植物D. 动物答案:C4. 农业生态学中的“生态平衡”是指什么?A. 农业产值的平衡B. 农业资源的平衡C. 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平衡D. 农业生产的平衡答案:C5. 以下哪种不是农业生态学中的生态服务?A. 土壤肥力B. 气候调节C. 能源供应D. 文化价值答案:C6. 农业生态学中的“生态足迹”是指什么?A.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B. 农业生产对土壤的影响C. 农业产品对市场的影响D. 农业技术对产量的影响答案:A7.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什么?A. 农产品的销售链B. 农业产品的供应链C. 生物间相互依赖的关系链D. 农业生产的流程链答案:C8. 农业生态学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方面?A. 物种多样性B. 基因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所有以上答案:D9. 农业生态系统中,哪种措施可以提高土壤肥力?A. 过度耕作B. 轮作制度C. 单一作物种植D. 过量使用化肥答案:B10. 农业生态学中的“生态农业”是指什么?A. 只使用化肥的农业B. 只使用农药的农业C.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D. 只种植经济作物的农业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内生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答案:生态平衡2. 农业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空间位置以及________。
答案:功能;营养状态3.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________和________。
普通生态学试题5参考答案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期末考试《普通生态学》试卷(GC005)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解释下列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Adaptive suites:适应组合;生物适应特定环境条件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与行为上所表现的一整套适应,即适应组合。
Plant Community: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种植物物种的集合。
2、Fitness:适合度;一种生物对生境的适合程度,以平均每个个体生育的存活后代的数量作为衡量适合度高低的指标。
3、Ecological Balance:生态平衡;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表现为相对稳定,能量与物质的输入、输出接近相当,外来干扰所引起的变化可由自我调节而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的这种状况即为生态平衡。
5、Predation:捕食;一种生物摄取其它生物个体的全部或部分为食。
评分标准:(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1.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在群落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大的种称为建群种,一般优势层的优势种为建群种。
2.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原生裸地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段;次生裸地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
原生裸地没有植物繁殖体,次生裸地存在一些植物的繁殖体。
3.总初级生产量和净初级生产量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的量,称为初级生产量;包含植物本身呼吸消耗在内的称为总初级生产量,去除植物本身呼吸消耗部分的称为净初级生产量。
评分标准:(1)分别写出两个概念的内涵得3分,(2)给出两个术语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得2分三、判断题(请对下列论断做出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西大成人教育森林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生态学一.单选题(共24题,43.2分)1与植物的开花、生长和休眠相适应的是其分布区的【】。
A光周期变化B温周期C土壤肥力D光能利用率正确答案:A2在采伐迹地上开始的演替是【】。
A旱生演替B原生演替C水生演替D次生演替正确答案:D3能够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的作用是【】。
A正反馈B外界干扰C污染D负反馈正确答案:D4种群逻辑斯蒂增长方程中的K代表【】。
A瞬时增长率B内禀增长率C环境容纳量D环境阻力正确答案:C5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
A一样B多C少D不确定正确答案:C6被称为杂草对策的生活史对策是【】。
AK对策BC对策CR对策DS对策正确答案:C7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植物称为【】。
A常见种B伴生种C建群种D优势种正确答案:D8【】能较明确地描述实际条件下一个种群的死亡的全过程。
A食物链;B逻辑斯蒂方程;C指数方程;D生命表正确答案:D9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成分包括非生命物质、分解者与【】。
A生产者B消费者C植食动物D肉食动物【】。
A.生产者B.消费者C.植食动物D.肉食动物正确答案:A10影响地球表面森林分布的重要条件是【】。
A风B土层厚度C气候D日照时间正确答案:C111913年谢尔福德在最小量定律上提出了耐性定律,即生物不仅受生态因子最低量的限制,而且也受最高量的限制,在最低量和最高量限制之间,即为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
A最适生存区B耐受范围C环境梯度D耐性定律正确答案:B12高斯假说是反映两种生物之间【】的一种现象。
A互利共生;B偏好;C相互竞争;D寄生正确答案:C13树体冷却降温至冰点以下,使细胞间隙结冰所引起的危害称为【】。
A霜害B寒害C冷害D冻害正确答案:D14决定我国陆地植被纬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温度作用B营养吸收C水分吸收D光的作用正确答案:A15生态系统分为水体、陆地生态系统,其划分依据是【】。
生态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
生态学课程考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与传统的经典生态学不同,环境生态学侧重于研究人类干扰下生态环境破坏所产生的影响及生态系统自身的一系列变化。
2.Gaia假说认为地球是一个生物、海洋、大气和土壤组成的复合系统。
3.适应强光照地区生活的植物称为阳地植物,适应弱光照地区生活的植物称为阴地植物。
4.根据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可划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5.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_牛•态幅。
6.竞争的主要方式有两类:资源利用性竞争和口相互干涉性竞争。
7.退化牛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原则通常包「括自然法制、社会经济技术原则、美学原则三个方面。
8.生态系统管理中的“3S技术”是指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的总称。
4.固氮菌和豆科植物根系的关系是(C)A.寄生B.偏利共生C.互利共生D.没关系5.物种繁多、结构复杂、生产力高,对环境影响大的生态系统是(A)A.森林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湖泊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6.一个在食物网中既是捕食者,又是被食者的物种是(B)A.顶位种B.中位种C.基位种D.关键种7.用来表示毒物毒性大小的指标“LC50‘是指(D)A.绝对致死剂量B.绝对致死浓度C.半数致死剂量D.半数致死浓度8.农业生产是属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中的(A)A.直接使用价值B.间接价值C.潜在使用价值D.存在价值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根据植物对过量盐量的适应特点不同可以将植物分为(BCD)A.盐土植物B.聚盐性植物C.泌盐性植物D.透盐性植物2.以下对于增长型种群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BC)A.年龄椎体呈典型金字塔形B.种群有大量幼体,老年个体较少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A)中首次提出的。
A.《我们共同的未来》B.《只有一个地球》C.《人口炸弹》D.《增长的极限》2.一般来说,生态系统越复杂、越高级,则越不容易(D)A.保护B.恢复C.维护D.破坏3.一种生物的耐受范围越广,对某一特定点的适应能力也就(C)A.越高B.越强C.越低D.越弱C.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平衡3.动物集群的生态学意义主要是(ABCD)A.有利于提高捕食效率B.可以共同防御敌害C.有利于改变小生境D.能够促进繁殖第4.下面用于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方法中,属于生产成本法的有(BCD)1页A.市场价格法B.机会成本法C.恢复和保护费用法D.影子工程法5.环境污染物一般毒性评价方法有(ABCD)A.急性毒性评价B.畜积毒性评价C.亚慢性毒性评价D.慢性毒性评价6.目前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主要类型有(BCD )A.原有替代型B.现有改造型C.全新规划型D.虚拟型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什么是生态位?高斯竞争排除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地球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哪些主要类型?3.生态系统服务有哪些主要的评估方法?4.什么是生态工程?生态工程设计所涉及的生态学原理有哪些?5.请分析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提出今后的防治对策。
生态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B
密,,,,, 封,,,,, 线,,,,, 密,,,,, 封,,,,, 线,,,,,,,4. "在低温环境中生活的北极狐的特点有(D)A. 四肢长、尾巴短B. 四肢短、尾巴长C. 四肢长、尾巴长D. 四肢短、尾巴短生态学课程考试题题号得分评卷人一、填空(每空 1 分,共15分)1.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 捕食者或猎物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作为一种选择压力促使对方发生变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协同进化。
3. 每种生物生长都有它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这就是生物的—甘片” “三基点”。
4. 土壤及时地满足生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
5. 生物的种内关系有集群和种内竞争。
6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自我调节。
7. 按干扰动因可以把干扰划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8.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现了三个原则,即: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16分)1. 环境生态学诞生的标志是(A)A. 《寂静的春天》问世B. 《只有一个地球》问世C. 《人口炸弹》问世D. 《增长的极限》问世2. 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数目多,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弱,则系统C)A. 抗性大,弹性大B. 抗性小,弹性小C. 抗性大,弹性小D. 抗性小,弹性大3. 阳地植物具有以下特点(B)A. 光合速率和代谢速率都比较低B. 光合速率和代谢速率都比较高C. 光合速率低,代谢速率高D. 光合速率高,代谢速率低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复核人5. 关于高斯竞争排除原理表述正确的是(C)A. 生态位接近的两个种能在相同的生态位内永久共存B. 生态位接近的两个种开始不能在相同的生态位内永久共存,后来可以C. 生态位接近的两个种不能在相同的生态位内永久共存D. 生态位接近的两个种开始可以在相同的生态位内永久共存,后来不可以6. 一个在食物网中不被任何其他天敌捕食的物种是(A)A. 顶位种B. 中位种C. 基位种D. 关键种7. 用来表示毒物毒性大小的指标“LD50”是指(C)A. 绝对致死剂量B. 绝对致死浓度C. 半数致死剂量D. 半数致死浓度8 .生态工程的基本理论是(B)A. 环境科学B. 生态学C. 工程学D. 生物学班姓名座号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24分)1 .生物多样性一般有(ABCD)A. 遗传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景观多样性2•根据Gaia假说,下面正确的说法是(ABCA. 地球上所有生物对其环境都起着主动调节作用B. 地球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C. 地球生态系统是个有机整体D. 生物进化是没有目的的3. 下面用于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方法中,属于生产成本法的有(BCD)A. 市场价格法B. 机会成本法C. 恢复和保护费用法D. 影子工程法4.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原则主要是(ABC)A. 地域性原则B. 生态学与系统学原则第C. 最小风险原则与效益最大原则1页D. 生物多样性原则,,,,,,,密,,,,,封,,,,,线,,,,,密,,,,,封,,,,,线5. "环境污染物的联合作用有(ABCD)A. 独立作用B. 相加作用C协同作用D.拮抗作用6. 目前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主要类型有(BCD)A. 原有替代型B. 现有改造型C. 全新规划型D. 虚拟型四、简述题(每小题 6 分,共30分)1. 什么是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和Shelford耐受性定律?二者有何区别?2. 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和营养级?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 生态恢复的标准主要是什么?5. 请分析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提出今后的防治对策。
园林生态学期末考试0
1.园林生态学期末考试一、名词解释1.生态位: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还包含了它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角色以及它们的温度、湿度、PH、土壤和其它生活条件的环境变化梯度中的位置。
2.生境:又称栖息地,是生物生活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素的综合体。
植物个体、种群或植物群落在其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具体地段上,各种具体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形成了植物体的生境。
3.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4.种群:是指肯定的时空同种个体的总和,是物种具体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5.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常行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法和途径。
6.物候: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季节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
7.植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生物种群全为植物,则该群落便是植物群落。
8.富营养化: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下,大量的有机物和化肥的50%以上未能被作物汲取利用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河流湖泊海湾等缓流水域,引起不良藻类和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化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
9.光周期现象是一天内白昼和黑夜交替的时数。
有些植物开花等现象的发生取决于光周期的长短及其变换二、填空(每空1分,7空,共7分)1、生活型是不同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趋同适应的结果,生态型是同种植物的不同种群对不同环境条件趋异适应的结果.2.生物多样性一般具有三个水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生态系统多样性. 海克尔1866年提出的。
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3类。
5.生态系统都具有3个最根本的功能特征:物质循环、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三、选择题每题1分,15题,共15分,从裸岩上开始的演替落叶阔叶林同化效率1:10增加大豆与根瘤菌间接作用7. 植物适应环境的生态对策有哪些形态适应、生理适应、适应组合、休眠食物短缺时鲈鱼以幼小鲈鱼为食,不属于捕食,属于种内斗争具有肯定的种类组成,群落中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群落具有自己内部环境,具有肯定结构,具有肯定的动态特征,具有肯定的分布范围,具有边界特,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重要性10. 白桦、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梨、苹果不能在热带地区培植的原因是极端温度12.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存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能量越来越少15.某一种群的年龄结构的椎体图呈典型的金字塔形,说明该种群是增长型种群16. 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红外光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桤木属、杨梅属、沙棘属等非豆科与弗兰克氏放线菌,红萍、罗汉松与蓝藻互利共生平原比高原晚19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的是食物调节380~710nm21.物种间生态位的关系有哪几种(完全别离、相切、局部重叠、包含),(可多项选择)。
贵州大学生态学期末考试试卷A
贵州大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 A生态学注意事项:1. 请考生按要求在试卷装订线内填写姓名、学号和年级专业。
2. 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答案。
3. 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装订线内填写无关的内容。
4.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共24分,每小题3分)1. 生态位2. 环境容纳量3. 耐受性定律4.竞争排斥原理5.林德曼定律6.边缘效应7.协同进化8.生物富集作用一、二、填空:(共20分,每小题1分)1.生态因子通常可归纳为气候、土壤、——、——和——五大类。
2.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是表现在——、——和光谱成分三个方面。
3.温度的季节变化形成相对稳定的年周期变化。
生物长期适应于这种节律性的变化,形成相应的生长发育节律称为——。
4.种群的空间分布形式通常有随机、——和——三种类型。
5.生态型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而生活型则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6.根据演替起始基质的性质不同,生态演替可划分为——和——。
7.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三级单位植被型、——和——。
8.植被类型的地带性分布包括——和——。
9.生态学金字塔有能量、——和——3种类型。
10.根据物质循环的路径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三、简答题:(共30分,每小题6分)1、生态学的研究方法2、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及生存因子的区别与联系。
3、植物对土壤pH的适应类型。
4、比较K、r两种对策生物的特点。
5、简述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共26分,每小题13分)1. 试述生态系统三大类群的主要功能2.生物群落演替的原因。
《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态学复习题(课程代码372004) 一、名词解释:1. 生态因子2. 限制因子3. 基础生态位4.阿伦(Allen)规律5. 趋异适应6. 生活型7. 主导因子8.种群增长类型9. 生态位10. 生活史对策11. 邻接效应12. 遗传漂变13. 密度14. 重要值15. 优势种16. 先锋植物17. 构件生物18. 存活曲线19. 集合种群20. 复合种群21. 群落最小面积22. 逆行演替23.群落交错区24. 中度干扰理论25. 物质循环26. 生态平衡27. 林德曼效率28. 流通率29. 氨化作用30. 生态承载力二、简答题1.20 世纪,生态学界出现了四大著名生态学派,请写出学派的名称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研究重点。
2.什么是耐受性定律?3.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有哪些?4.简述水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5.种群数理统计的常用方法有哪些?6.比较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的异同。
7.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8.阐述自然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
9.什么是植物种内竞争所表现的密度效应?10.种间竞争的实质是什么?写出Lotka-V olterra 的种间竞争模型,并说明各参数的生态学意义。
11.描述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
12.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13.空间异质性是怎样影响群落结构的?14.简述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一般特点及其异同。
15.层片具有哪些特征?16.生物群落的数量特征有哪些?17.陆地上呈大面积分布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主要有哪几类?18.中国东北湿润区从南到北依次出现哪些植被?中国东部温带从东到西依次出现哪些植被?19.何谓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20.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三向地带性"?21.试说明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和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22.捕食作用具有哪些生态意义?23.为什么生态恢复时要考虑群落的演替因素?三、论述题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
全球变化生态学期末考试答案
全球变化生态学期末考试答案 Author and Reviewer全球变化生态学期末考试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是生态系统的初级能量;这种能量的积累过程称为第一性生产或初级生产..1.0分1.0 分A、元素循环积累的能量B、太阳辐射积累的能量C、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D、蒸腾作用积累的能量我的答案:C2当光合能力超过库对光合产物的利用能力时;碳水化合物会积累在中..1.0分1.0 分A、枝干B、根部C、叶片D、土壤我的答案:C3从理论上来讲;海水蒸发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进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可能抵消一部分温室效应..1.0分1.0 分A、湿度B、惰性气体C、云量D、太阳辐射的反射我的答案:C4海洋和港湾生境里的生物入侵的形式不包括..1.0分1.0 分A、压舱水B、水产、渔业和饵料物种及其相伴随的物种的引进C、运河的淤积D、由观赏性种类养殖业或放养增殖所致的物种释放我的答案:C5根据Penman分类系统;理论上最有确定可能蒸散的方法应涉及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1.0分1.0 分A、辐射平衡B、空气温度C、湿度D、土壤我的答案:D6区别气候变化与天气变化的主要标准是..1.0分1.0 分A、时间长度B、变化强度C、影响范围D、造成后果我的答案:A7农业释放的主要温室气体是..1.0分1.0 分A、二氧化硫和臭氧B、二氧化硫和氧化亚氮C、甲烷和臭氧D、甲烷和氧化亚氮我的答案:D8大气圈在化学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包括..1.0分1.0 分A、大气化学组成的变化反映了地球生命的进化历史B、大气化学组成的变化反映和记录着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C、大气混合得相当不均匀和缓慢;它的成分变化能被用作指示全球尺度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变化的指标D、大气控制着气候;因而决定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我的答案:C9磷在大多数有机体中的重量比为左右..1.0分1.0 分A、10%B、6%C、3%D、1%我的答案:D10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约滞留吨碳在陆地生态系统中..1.0分1.0 分A、1220亿B、1200亿C、220亿D、20亿我的答案:D11主要引起生物入侵的是..1.0分1.0 分A、对自然种群的利用B、土地利用及覆盖变化C、工业D、农业我的答案:D12根据世界银行2000年的报告;下列国家中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是..1.0分1.0 分A、澳大利亚B、挪威C、加拿大D、俄罗斯我的答案:A13全球海洋总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1.0分1.0 分A、42%B、63%C、71%D、97%我的答案:C14据测算;从7亿年以前到现在地球上动植物累计重量约为地球的倍..1.0分1.0 分A、10B、100C、1000D、10000我的答案:C15石膏的生产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了的投入..1.0分1.0 分A、碳B、氮C、磷D、硫我的答案:D16根据近百年的观测数据;是20世纪最热的十年..1.0分1.0 分A、10年代B、40年代C、70年代D、90年代我的答案:D17关于遥感资料和陆地生态学定量模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A、数字化数据与计算机相结合;改进了模型的质量和可信度B、可以用来验证模型预测的结果C、卫星遥感数据提供了最可靠、最有效的资料来源D、定量模拟主要是模拟全球各种植被类型的水分、养分和CO2循环我的答案:D18大约的入侵种能够成功地定居下来..1.0分1.0 分A、5%-15%B、5%-25%C、10%-15%D、10%-25%我的答案:B19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全球地表温度平均上升了摄氏度..1.0分1.0 分A、0.6B、1.2C、1.8D、2.4我的答案:A20根据宇宙辐射和云量关联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A、宇宙辐射整体趋势是不断减少的B、近年来地球的云量不断增加C、地球的温度在近百年中是下降了的D、通过不同方式测算的宇宙辐射量基本上是相同的我的答案:B21人类对地球环境产生大量影响以前;地球二氧化碳升高的主要原因是..1.0分1.0 分A、板块运动B、海洋变化C、火山喷发D、水汽输送我的答案:C22TEM模型采用了平衡态大气环流模型的结果来代表未来可能出现的气候条件..1.0分1.0 分A、2个B、3个C、D、5个我的答案:C23位于英国和北美的河流;其水温变化幅度为气温变化幅度的倍..1.0分1.0 分A、.5B、.9C、1D、2.3我的答案:B24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的减少..1.0分1.0 分A、鞭毛藻B、蓝藻C、硅藻定鞭金藻我的答案:C25显生宙比隐生宙的研究更清晰主要是因为显生宙产生了大量的..1.0分1.0 分A、水分B、土壤C、化石D、氮气我的答案:C26气孔导度一般不直接影响..1.0分1.0 分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我的答案:D27低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平均厚度为..1.0分1.0 分A、17-18kmB、10-12kmC、8-9kmD、5-6km我的答案:A28植被的第一性生产力可用3种方式表示;其中最小的是..1.0分1.0 分A、总第一性生产力B、净第一性生产力C、净生态系统生产力D、净物质循环生产力我的答案:C29关于主动式的遥感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A、由传感器自身发出电磁波B、测定地物的反射能量C、这种遥感白天和晚上都可以正常工作D、多云天气无法正常工作我的答案:D30电磁波谱学使遥感技术的应用扩大到..1.0分1.0 分A、可见光之外B、地球之外C、海洋深处D、对流层之外我的答案:A31采用模型预测时;传统的植被-气候平衡模型没有考虑到..1.0分1.0 分植被对气候变化反应的前置效应B、气候对植被变化反应的前置效应C、植被对气候变化反应的时滞效应D、气候对植被变化反应的时滞效应我的答案:C32遥感的起源可追溯到..1.0分1.0 分A、17世纪初B、18世纪初C、19世纪初D、20世纪初我的答案:C33中国转基因作物中职面积约为..1.0分1.0 分A、30万公顷40万公顷C、50万公顷D、60万公顷我的答案:C34功能型划分中;将植物分为关键种和非关键种..1.0分1.0 分A、主观分类B、逻辑分类C、演绎分类D、数据调查分类我的答案:C35传统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模型假定..1.0分1.0 分A、生物与环境相互独立生物与环境处于不平衡状态C、生物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D、生物与环境平衡态不断变化我的答案:C36阔叶林对红外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大约为..1.0分1.0 分A、30%B、50%C、70%D、90%我的答案:B37地球是一个巨大的..1.0分1.0 分A、孤立系统B、封闭系统开放系统D、群体系统我的答案:C38下列数据中;不属于主流理论观点的是..1.0分1.0 分A、大气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升高到450ppm-550ppm后;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将上升2-3摄氏度B、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摄氏度以上;将可能给人类带来重大影响;突出表现为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C、温度上升带来的社会问题很可能进一步导致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加剧;部分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增加;推动温度继续上升D、世界各主要国家必需采取各种行动;减缓全球变暖;使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排放水平的一半我的答案:C39;特别是在IGBP的推动下;以观测资料为基础;考虑各环境因子;建立了各种回归模型或过程模型..1.0分1.0 分A、60年代初期B、70年代初期C、80年代初期D、90年代初期我的答案:D40根据我国1997年的相关调查;在我国131个主要湖泊中;处于富营养化水平的湖泊占总数的..1.0分1.0 分A、12%B、39%C、51%D、67%我的答案:C41在淡水生物丰富的中纬度温暖区域;每10年紫外线辐射增加..1.0分1.0 分A、10%-20%B、20%-30%C、30%-40%D、40%-50%我的答案:A42从全球角度看;随着;土壤呼吸量减少..1.0分1.0 分A、植被的NPP的增加B、年平均气温的升高C、年降水量的增加D、低纬度向高纬度变化我的答案:D43关于定位观测和台站网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A、是获得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数据的重要手段B、覆盖了陆地绝大部分面积C、观测陆地生态系统内的环境条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组成D、观测陆地生态系统内的环境条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动态变化我的答案:B44按照生物质燃烧对相关气体排放的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0分1.0 分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非甲烷烃、对流层臭氧B、一氧化碳、对流层臭氧、二氧化碳、非甲烷烃、甲烷C、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非甲烷烃、对流层臭氧D、二氧化碳、对流层臭氧、一氧化碳、非甲烷烃、甲烷我的答案:D45在植物群落下层的植物;相较于生长在植物群落上层的植物来说;一般不具有的特点..1.0分1.0 分A、叶片向水平方向生长B、C、更绿D、更薄我的答案:C46食植动物不能消费密集生长的藻类;可能导致底层需氧生物被厌氧生物代替..1.0分1.0 分A、正确B、错误我的答案:A47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1.0分1.0 分A、二氧化碳B、一氧化二氮C、甲烷氩气我的答案:D48我国森林火灾累积受害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1.0分1.0 分A、11%B、19%C、21%D、29%我的答案:D49太阳电磁辐射的能量分布主要集中在部分..1.0分1.0 分A、紫外线B、红外线C、可见光伽马射线我的答案:C50关于水体中的二氧化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分1.0 分A、水中二氧化碳一般比较贫乏B、二氧化碳和水结合而成碳酸;能调节pHC、水中二氧化碳适量增加能延缓光合作用和许多生物的发育过程D、二氧化碳不足对动物有麻醉作用甚至有毒我的答案:B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1辐射强迫理论中;辐射强迫和大气温度升高成正比..1.0分1.0 分我的答案:√2生物地球化学观点认为地球表层大多数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实质上是由生物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0分1.0 分我的答案:√3台风强度的增加可能有助于内陆水汽的增加..1.0分1.0 分我的答案:√4湖泊由于边界的限制;水平和垂直流动及混合都相对较弱;有利于气体和营养物质的输运..1.0分1.0 分我的答案:×5遥感的3S技术主要是指RS、GIS、GPRS..1.0分1.0 分我的答案:×6所谓的全球变化其实包括自然自身引起的变化和人类引起的变化两类..1.0分1.0 分我的答案:√7气溶胶可能阻挡太阳辐射;降低地球温度..1.0分1.0 分我的答案:√8淡水水域生物受紫外线影响远小于海洋生物受到的影响..1.0分1.0 分我的答案:×9当前研究全球元素循环分为寒带、中纬度、热带、海洋及山地5个区域来研究..1.0分1.0 分我的答案:×10一般认为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条件较现在更加干燥..1.0分1.0 分我的答案:×11目前全球气象数据主要来自城市地区;缺少偏远地区和海洋上空的资料;这也给判断全球气温的变化增加了一定的难度..1.0分1.0 分我的答案:√12在草本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中;除农作物的谷物外;大都以落叶、落枝和桔杆还田的形式返回到生态系统中..1.0分1.0 分我的答案:√13样带研究的宽度应该在50公里左右;以便满足遥感影像幅宽的要求..1.0分1.0 分我的答案:×141910年;怀特兄弟第一次从飞机上拍摄照片;开辟了近代航空摄影的先河..1.0分1.0 分我的答案:√15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为获得大尺度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分布以及变动规律提供了传统方法无法测定的手段..1.0分1.0 分我的答案:√16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1.0分1.0 分我的答案:×17地球内部能量主要是以热能和机械能的形式突然释放出来的..1.0分1.0 分我的答案:√18大气中的氩气主要来源于火山和生物源..1.0分1.0 分我的答案:×19我国各植被类型的土壤呼吸总量中;最高的是农作物;其次是亚热带、热带灌丛..1.0分1.0 分我的答案:√20根据现阶段研究成果;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维持在500种左右时最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1.0分1.0 分我的答案:×21一般来说;外来物种的竞争力远远高于土着物种..1.0分1.0 分我的答案:×22高二氧化碳浓度环境下; 光合速率提高;叶中许多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多糖增加..1.0分1.0 分我的答案:√23滞留在水库中的碳的主要来源是土壤..1.0分1.0 分我的答案:√24用以驱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环境因子;除了温度和降雨;还可包括太阳辐射、CO2浓度、土壤质地、土壤持水量和风力等..1.0分1.0 分我的答案:√25生物圈净初级生产力等于植物总第一性生产力加植物的总呼吸..1.0分1.0 分我的答案:×26造成数据的辐射误差的主要因素一般会考虑传感器本身或大气散射两个方面..1.0分1.0 分我的答案:√27任何能跨越天然屏障、在浅海之间快速大量运输含有浮游生物水体的机制都有可能促进海洋生物的入侵..1.0分1.0 分我的答案:√28在植物群落的上部;即使太阳辐射减少50%;白天大部分时间的光强仍然在叶片的光饱和点以上..1.0分1.0 分我的答案:√29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前十位的国家包括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等国家;其中中国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位..1.0分1.0 分我的答案:×30在时间坐标上环境演变的基本表现形式中;平稳序列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保持在同一水平上..1.0分1.0 分我的答案:×31人类影响的生态效应主要表现为地球物理效应和地球生物效应..1.0分1.0 分我的答案:×32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气温显着高于郊区;形成热岛效应..1.0分1.0 分我的答案:√33温室气体主要是吸收地表短波辐射;使大气变暖..1.0分1.0 分我的答案:×34试验时间过短可能导致数据结果不准确;无法体现出长期生态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1.0分1.0 分我的答案:√35遥感系统提供的数据只有通过GPS系统的储存、分类、整理、提取才能对研究对象进行时间和空间分析..1.0分1.0 分我的答案:×36空生态位假说认为;岛屿群落以及生物多样性比较少的群落;对外来种缺乏足够的“生物阻力”而出现入侵..1.0分1.0 分我的答案:√37温带落叶阔叶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直到黄河以南的区域..1.0分1.0 分我的答案:×38大气圈是所有圈层中化学循环最快的圈层..1.0分1.0 分我的答案:√39根据1992年的统计;我国农村燃烧作物秸秆和薪柴消耗的能源总量约占农村消耗的能源总量的23.8%..1.0分1.0 分我的答案:×40高温导致土壤有机氮的矿化加强;干旱期的延长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氮的积累..1.0分1.0 分我的答案:√41除金枪鱼和鲸鱼渔业以外;世界上绝大多数主要鱼场都集中在沿岸内湾及大陆架水域..1.0分1.0 分我的答案:√42分类单位校准法是将从表土沉积物中采集的古代花粉样品进行处理分析;计算主要分类单位其花粉的百分率;然后;将此百分率与实测的优势植被进行校准;建立相关的数量关系..1.0分1.0 分我的答案:×43陆地植被研究的信息交流越来越多强调多样性、及时性、数据资料的可比性、形式的一致性和数据的共享性..1.0分1.0 分我的答案:√44Holdridge的生命地带分类系统开始形成于寒带;以后应用到其他地区;最后扩展到全球..1.0分1.0 分我的答案:×45氧化亚氮的主要来源是海水中硝酸盐的脱氮和氨盐的硝化..1.0分1.0 分我的答案:×46由于氮常常制约着植物的净第一性消耗;因此;与生物圈的碳等元素的循环发生耦合作用..1.0分1.0 分我的答案:×47区分扬尘和沙尘暴的标准是看能见度是否大于2公里..1.0分1.0 分我的答案:×48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1.0分1.0 分我的答案:√49地壳含有更多的硅和铝;而铁和镁的成分相对较少 ..1.0分1.0 分我的答案:√50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印度尼西亚降水显着减少;秘鲁的太平洋沿岸降水显着增多..1.0分1.0 分我的答案:√。
云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农业生态学试卷
(课程代码)0901219)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1 2 3 4 5 6 7 9 9 10C、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D、驯化的自然系统A)生态型。
B、光照D、水分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而对自身没有影响,这种行为是(D)B、捕食D、偏害作用牛蚯蚓鸡猪鱼,属于什么食物链(D)。
B、寄生食物链D、混合食物链C)粗密度。
B、小于C、大于ABC)B.社会效益D.产量E.产值ABC)B.时空结构D.信息结构r对策的生物是(CD)。
B、肉食动物D、杂草ABC)。
B、自生固氮作用D、高能固氮作用ABC)。
线A、结构上的平衡B、功能上的平衡C、输入和输出数量的平衡D、信息传递途径的平衡10、下列食物链加环类型属于复合环的是(AB)。
A、稻田养鱼B、沼渣沼液肥农田C 、粪渣蚯蚓鸡、猪D、苜蓿饲养肉牛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包括环境组分、生物组分。
2、种群的相互作用分为负相互作用、正相互作用。
3、生活型的物种会发生趋同适应,生活型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
4、种群密度可以分为粗密度和生态密度。
5、影响竞争的因素环境条件、亲缘关系。
6、系统所产生的一部分本应自己负担的成本实际上由系统以外的其他单位、个人或者社会承担时,这部分成本称为成本外滩。
7、在农业生态系统的评价中,当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多,指标多时,还可以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
8、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接收系统外输入的辅助能,包括自然辅助能、人工辅助能,辅助以太阳辐射能为起点的食物链能量转化过程。
9、生命的起源本质是生态系统的特点。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系统的结构答:系统的结构包括:(1)系统的边界:它是区分系统内外的标志。
(2)系统的层次:系统不但由多个组分构成,而且常常由不同的层次构成。
(3)系统组分的量比关系:构成系统的多个组分在数量上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4)系统组分的空间关系:构成系统的多个组分在空间上有一定的位置排列关系。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期末考试题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期末考试题
生态学期末考试问答试题及答案
1、何谓环境?按环境的大小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的生态意
义如何?
环境定义: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
件的总体。
环境类型: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或称
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1)、宇宙环境。
指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是人类活动进入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地球邻近天体的过程中提出的新概念,也有人称之为空间环境。
宇宙环境由广阔的空间和存在其中的各种天体及弥漫物质组成,它对地球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光源和热源,为地球生物有机体带来了生机,推动了生物圈这个庞大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因而,它是地球上一切能量的源泉。
太阳辐射能的变化影响着地球环境。
例如,太阳黑子出现的数量同地球上的降雨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产生潮汐现象,并可引起风暴、海啸等自然灾害。
(2)、地球环境。
指大气圈中的对流层、水圈、土壤圈、
岩石圈和生物圈,又称为全球环境。
地球环境与人类及生物的关
系尤为密切。
其中生物圈中的生物把地球上各个圈层的关系密切
地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各种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
基础生态期末考试答案(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
绪论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3.尺度是指一生态现象或生态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填空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 普通生态学通常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研究层次3. 理论生态学按照生物类别可分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
4、坦斯利于1935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5、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分野外、实验和理论的3类6、生态学的定义是由Haeckel 于 1866年提出来的简要回答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
云大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期末考试一、名词解释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6、Metapopulation:复合种群;由经常局部性绝灭,但又重新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群。
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繁殖体或生物个体的交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组成的种群斑块系统。
7、Ecosystem: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藉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8、Short Day Plant:短日照植物;日照时数少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9、Species Frequency: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表示物种的个体在群落地段分布的均匀状况。
10、Ecotone:群落交错区,又称为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为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营巢和隐蔽条件,故在群落交错区往往包含两个重叠群落中所有的一些种以及交错区本身所特有的种,故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11、Species Abundance:多度;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普通生态学试卷(10份)(鲁东大学期末考试)
普通生态学试卷一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Gaia假说2.阿伦规律3.边缘效应4.长日照植物5.初级生产6.次生裸地7.单体生物8.顶极群落9.复合种群10.领域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正确的在()中写“对”,错误的写“错”。
1.“红皇后效应”就是指寄生物与宿主的协同进化。
(错)2.草原生态系统是大陆上最干旱的生态系统。
(错)3.赤潮是水体被有颜色的有机物污染的结果(错)4.低纬度地区的短波光较多,高纬度地区的长波光较多。
()5.地球上不同纬度出现的典型植被类型被称为显域性植被。
()6.动物的婚配制度与资源的分布状况有密切关系。
()7.恒温动物的体温也是会变的。
()8.集合种群是多个物种的集合。
()9.昆虫发育所需要的时间与环境温度有关。
()10.群落演替是部环境的变化引起的。
()三、选择题:10分,每题2分(不定项)1.2个物种间的竞争必将导致( )。
A 2个种死亡B 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C 2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D 2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2.r-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 ac )。
A 体型小B 体型大C 生殖力强D生殖力弱3.从岛沿我国东部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 )。
A 雨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B 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C 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 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4.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分布型是( )。
A. 随机分布B. 均匀分布C. 成丛分布D群集分布5.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是( )。
A 能量输入输出稳定B 生物量高C 结构稳定D功能作用稳定E、适于人类居住四、填空题:10分,每空1分1.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有地带性特征,这种特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某物种在群落中缺乏竞争者时,会扩其实际生态位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和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这个定义强调的是相互关系,即有机体与其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和有机体(同种生物和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3.种群:是同一时期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4.生态入侵:某些生物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殖的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此过程称生态入侵。
5.生物种:物种是由许多群体组成的生殖单元,它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生境位置。
6.生活史对策:它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生境位置。
7.生物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8.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9.生物多样性:指生物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
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0.演替:植物群落发展过程中,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替现象。
11、生态系统: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二、简答1.试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①综合作用:没有单一生态因子的环境,只有各种生态因子综合在一起组成复杂的生态环境。
各个生态因子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
环境中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它因子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②主导因子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其中一个或两个因子对生物的生活起着主导作用,即该因子改变时就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的重大改变,从而形成另一生态类型, 这种起关键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是随着空间和时间而发生变化。
③阶段性作用: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也即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需要是分阶段的。
④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生态因子虽然不是等价的,但是不可缺少,而是同等重要的。
某个因子的缺少,就会引起生物的正常生活失调,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而任何一个因子都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这就是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同等重要性规律。
在一定的情况下,某一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由其它因子的增加或加强而得到补偿,仍然可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这就称生活因子间的可补偿性。
生态因子之间的补偿作用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因为,它们之间的补偿是有一定限度的。
且因子之间的补偿作用也不是经常存在的。
⑤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区分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认识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分布都很重要。
环境中的地形因子,其起伏程度、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及经纬度等对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但它们能影响光照、温度、雨水等因子的分布,因而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
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类型、生长和分布起直接的作用。
2.温度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温度对生物的影响①低温对生物的影响:温度低于一定的数值,生物便会因低温而受害,这一温度值称为临界温度。
低温对生物的伤害可分为冷害、冻害和霜害三种。
冷害是指零度以上的低温对喜温生物的伤害。
主要是由于在低温条件下ATP减少,酶活性降低所致。
冷害是喜温生物向北方引种和扩大分布区的主要障碍。
冻害是指冰点以下的低温使生物体内(细胞内和细胞间隙)形成冰晶而造成的损害。
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发生作用,一是冰晶形成使原生质膜发生破裂,二是使蛋白质失活与变性。
霜害是指伴随霜而来的低温冻害。
②高温对生物的影响:高温主要破坏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平衡, 使呼吸作用超过光合作用,植物因此萎蔫甚至死亡。
高温还能促进蒸腾作用, 破坏水分平衡,促使蛋白质凝固和导致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从而对植物造成伤害。
高温对动物的有害影响主要表现在破坏动物体内的酶活性,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氧供应不足,排泄器官功能失调以及神经系统麻痹等。
(2)生物对温度的适应:1)植物对低温的适应①形态适应:极地和高山植物的芽和叶片内常有油脂类物质保护,芽具有鳞片,植物体表面被有蜡粉或密毛,树皮有较发达的木栓组织,植株矮小常成匍匐状、垫状或莲座状等。
②生理适应: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植物常通过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及色素等物质的含量来降低植物的冰点,防止原生质萎缩和蛋白质凝固,增强抗寒能力。
2)动物对低温的适应①内温动物的形态适应:贝格曼定律:生活在寒冷气候地区的同类恒温动物, 其身体往往趋向于大,而在温暖气候地区生活者体形则趋向于小。
恒温动物的另一类形态适应,是在寒冷地区和寒冷季节增加毛(或羽)的数量和质量或增厚皮下脂肪,从而提高身体的隔热性能。
②生理适应:体内产热:动物靠增加体内产热来增强御寒能力和保持恒定的体温。
③行为适应:主要表现为迁移、集群、穴居等。
3)植物对高温的适应①形态适应体表具有密生的绒毛和鳞片;呈白色、银白色,叶片革质光亮;叶片垂直排列,使叶缘向光,或叶片折叠以避免强光的灼伤;树干和根茎生有很厚的木栓层,起绝热和保护作用。
②生理适应①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细胞内糖或盐的浓度,这有利于减缓代谢速率和增强原生质的抗凝结能力;②靠旺盛的蒸腾作用以避免伤害;③某些植物具有反射红外光的能力,且夏季反射比冬季多。
4)动物对高温的适应①适当放宽恒温标准:某些动物在高温环境中能使体温有较大的变幅,以暂时忍耐高温。
在高温时身体暂时吸收和贮存大量的热能并使体温升高,尔后在环境温度较低或躲到阴凉处时,将热量散发出体外。
②采取行为上的适应对策,即夏眠、穴居、昼伏夜出等。
③发育某些特殊的结构形成生理上的适应。
如偶蹄目洞角类动物的血管具有特殊的结构,能在高温环境下调控脑部的温度,使其低于身体其他部位。
3、生物与光的相互作用(一)光对生物的影响:(1)从光质上看,不同光之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及形态建成等的影响是不同的。
(2)从光照强度上看,光照强度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促进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化,对植物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及分化有重要影响。
(3)从光周期上看,光照有日周期和年周期的变化,日照长短对生物起了信号作用,导致生物出现日节律性的与年周期性的适应性变化。
(二)生物对光的适应:(1)对光质的选择性适应。
光质影响了光合作用强度。
(2)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表现在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在形态和生理上的差异,以及C4植物和C3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差异。
(3)生物随光照长度的日周期和年周期变化,出现了适应性的昼夜节律和光周期现象。
4、生物对水的作用植物对水的适应(1). 陆生植物的水平衡水分的来源:根部吸收、茎叶吸收、体内代谢水分的去向:蒸腾作用(99%)、体内代谢(1%)。
陆生植物维持水平衡的适应:①增加根的吸水能力。
②减少叶片的蒸腾作用。
(2)水生植物的适应特征体内具有发达的通气系统,以保证身体各部对氧气的需要;叶片很薄,有利于增加采光面积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具较强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以适应水的流动;有些植物可调节渗透压,能耐受高盐,如红树林.动物对水的适应(1)陆生动物对水适应:减少蒸发失水、减少排泄失水、行为:昼伏夜出、夏眠、昆虫滞育。
(2)水生动物对水的适应:①淡水动物:肾脏发育完善,有发达的肾小球,滤过性强。
体内的多余水,以大量低浓度尿的形式排出,保持体内的水平衡。
丢失的溶质可从食物中得到,鱼鳃也能主动从周围低浓度溶液中摄取盐离子,保证体内盐分含量的平衡②海洋动物:过经常吞入海水,以补充水分;同时少排尿,以减少失水;随其吞入海水进入体内多余的盐,靠鳃排出体外。
5、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1)两点假设:①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称环境容纳量,用K表示,当Nt=K时,称种群为零增长②密度对种群增长率的影响是简单的,即种群中每增加一个个体,对种群增长力的降低就产生1/K的影响。
(2)数学模型dN / dt = rN(1-N / K)其积分式为:N t=K/(1+e a-rt)N:种群密度t:时间r:瞬时增长率K:环境容纳量a:取决于N0,表示曲线对原点的相对位置(3)其增长曲线为“S”型;S 型增长曲线常被划分为5个时期:(1)开始期:也可称潜伏期,种群个体很少,密度增长缓慢。
(2)加速期:随个体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
(3)转折期:当个体密度达到饱和密度一半时,密度增长最快。
(4)减速期:个体超过K/2时,密度增长逐渐减慢。
(5)饱和期:种群密度达到K值而饱和6、r-对策和K-对策在进化过程中各有什么优缺点?(1)r-对策优点:生殖率高,发育速度快,世代时间短,因此,种群在数量较低时,可以迅速恢复到较高的水平;后代数量多,通常具有较大的扩散迁移能力,可迅速离开恶化的环境,在其他地方建立新种群,因此,常常出现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阶段;由于高死亡率、高运动性和连续面临新环境,可能使其成为物种形成的新源泉。
缺点:死亡率高、竞争力弱、缺乏对后代的关怀,高的瞬时增长率必然导致种群的不稳定性,因此,种群的密度经常激烈变动。
(2)K-对策的优点:种群的数量较稳定,一般保持在K值附近,但不超过此值,因此,大量死亡或导致生境退化的可能性小;具有个体大和竞争能力强等特征,保证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取得胜利。
缺点:由于r值较低,种群一旦遭到危害,难以恢复,有可能灭绝。
7. 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①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物种数和个体数。
②群落中各物种间相互联系: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取得协调和发展(种群构成群落的两个条件)。
③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形态结构、生态结构、营养结构④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定居生物对生活环境的改造结果⑤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⑥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⑦群落的边界特征:或明确或不明确的边界。
⑧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优势种、建群种、亚优势种、伴生种以及偶见种。
8、说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时间结构。
(一).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空间中的成层现象。
(1)植物的分层现象:①成层性是植物群落结构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②陆生植物群落成层现象包括地上成层和地下成层。
决定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温度和湿度等条件;决定地下分层的主要因素则是水分和养分等土壤的理化性质。
(2)动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动物之所以有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的分布有关,其次还与不同层次的微气候条件有关(二)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在空间的水平分化或镶嵌现象①导致镶嵌性出现的原因:镶嵌性是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从而形成了许多小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