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思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思路

作者:王岳平单位: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

“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应由过去的比例关系的调整,转向以强化薄弱环节为主的功能性调整,围绕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提高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实施“突破关键环节”的战略,重点突破研发、设计、营销、品牌培育、技术服务、供应链管理、专门化分工等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和生产性服务业,切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矛盾特征与“十二五”时期结构调整面临的起点

产业结构具有影响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就业和环境等方面的多重效应。过去一段时期我国产业结构比较好地发挥了其增长效应,但在分配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方面,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环境效应方面,过度依赖重化工业的扩张,加上相关制度建设滞后,使得资源、环境难以为继。在就业效应方面,由于在剩余劳动力还没有得到充分转化就开始了资本深化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就业矛盾仍然突出。在分配效应方面,由于过度集中于一般加工制造环节,在全球产业链中,国外高端环节的垄断与国内加工制造环节的过度竞争与产能过剩,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加剧,并使得国民所得比重下降。总的来看,上述矛盾集中体现在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和分工深化等关键环节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滞后而非简单数量比例关

系的不协调,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由过去部门之间的不协调转向关键环节及其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滞后的制约。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摆脱国际经济危机影响和走出国内

经济调整迈向新繁荣的时期,是我国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第一,由工业化、城市化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仍将有条件取得比较高的速度增长,但很有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格局。虽然此轮国际金融危机是在全球经济增长需要新的推动力,国内调整刚刚启动、前期积累的矛盾尚未得到有效释放的条件下爆发的,加快增长面临的制约因素较多、较强,从低谷到恢复到高速增长所需时间也会长一些,但工业化和城市化等支撑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基本面并没有根本的变化。

第二,“十二五”时期,信息技术和全球化效应递减,而其他新的技术革命还在酝酿之中,美国过度消费模式也将发生一定改变,由此决定外需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将有所减弱,内需将成为更加重要的驱动力量,将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三,近期着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刺激内需,尽管我国试图改变消费比重持续下滑的局面,但是以投资带动的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将更加强化,将面临更加突出的节能减“十二五”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进步等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要求。

第四,“十二五”是我国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既要考虑近期扩大内需带来的结构变化和“十二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也要着眼于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着力培育下一轮经济增长的高增长性行业。

二、“十二五”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和思路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1、基本原则

作为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过渡时期的产业结构

调整,既要立足我国国情和“十二五”的结构矛盾,更要着眼于更长时期的结构升级要求,应坚持以下原则:处理好中近期扩大内需及结构调整要求与长远发展目标的关系,坚持长短结合的原则;处理好参与国际分工与改善贸易条件的关系,坚持有利于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和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原则;处理好产业结构升级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坚持提升要素禀赋和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促进集约发展、节约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原则。

2、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和思路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主要矛盾的转换,“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应转向以强化薄弱环节为主的功能性调整,主要是提高国际分工地位和分配效应,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外部效应,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即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提高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实施“突破关键环节”的战略,重点突破研发、设计、营销、品牌培育、技术服务、供应链管理、专门化分工等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和生产性服务业,切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构筑以下四大格局: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型产业规模化的产业结构优化格局;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和自有品牌的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配套、共同发展的企业组织合理化格局;内源性发展与外源性发展相结合的复合化格局;工业新型化、服务化与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相互支撑、共同促进的融合化发展格局。

(二)发展重点

1、继续保持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加快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保持农业稳步发展

重点保护农业生产能力,稳定重要农产品供给,大力支持农产品高品质化、生产分工专业化、生产方式科技化、产加销产业链一体化和产业功能多元化,建立农业产业化、信息化、规模化、良种化、功能化和可持续化的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型生产体系。

一是以形成年产万亿斤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切实保护好耕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农田改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二是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把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

三是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断完善企业和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

四是完善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及质量认证体系,推行农产品原产地标记制度,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六是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传导机制;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发展农资连锁经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

2、突破关键环节,加快工业结构的升级转换

适应工业化、城市化要求,把握需求升级、技术进步和比较优势的提升,加快工业结构的升级转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