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辽金元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案(教学设计)

第 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识读地图和相关材料,说出辽、西夏、金和蒙古的基本知识和历史时空演变;2、通过史料研读,概括归纳出三朝政治制度共同特点,并对其进行历史阐释;3、通过史料分析,学生归纳南北面官制、猛安谋克制、行省制的特点和评价;4、通过史料研读,概括分析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作用难点:三朝政治制度共同特点,分析其历史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各民族的发展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我们从政治统治的角度来看一下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是如何推动中华政治文明的发展的?教师:上(宋神宗)谓辅臣曰:然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

自古外裔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比之汉唐尤强盛也。

”——毕沅《续资治通鉴》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学生:思考,回答:1.农牧混合式经济;2.制度相对完备一、辽朝的时空信息和制度建设本部分内容就设计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学生通过地图描述辽朝的时空信息;二是通过材料归纳辽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南北面官制的评价教师:请同学们先看课件图片史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描述辽朝的时空信息学生:思考。

回答。

教师:通过材料归纳辽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南北面官制的评价,具体如下材料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百官志一》材料二、春捺钵为钓鱼,接受女真“千里之内”诸酋长等的朝贺;夏捺钵是放鹰,与北、南面大臣议国政;秋捺钵是射鹿;冬捺钵是射虎,与北、南面臣僚议论国事,时出校猎讲武。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辽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如何认识实行南北面官制?学生:因俗而治:对本民族和汉人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保持尚武精神;笼络各族酋长。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族国家治理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3)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与管理,加强了边疆地区与中原的
联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
四、元朝的民族关系
3、元朝的灭亡 原因:民族矛盾、阶级矛盾、自然因素、统治阶级腐败等。
元朝滥发货币,物价 飞涨,百姓苦不堪言,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日益突出。
1368年,红巾军将领朱元璋在南京称 帝,建立明朝,攻克元大都。元朝皇 帝退回大漠建立政权,称为“北元”。
云南
建立:1271年,忽必 烈改国号为大元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三)统治措施:
(1)修筑驿道,设立驿站、急递铺。 为巩固站,为公差 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也用 来运输官府物资;相隔一定距离 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有利于国家政令的及时传递 和官府物资的运输保障
—— 张岂之主编;张国刚,杨树森分册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 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重印,第258页。
阅读材料,指出“四时捺钵”的含义。想一想辽的政治中心在哪里?
① 四时捺钵:皇帝和宫廷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 ② 政治中心: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
一、辽与西夏
(二)西夏的统治
二、金朝入主中原
(三)衰亡:
12 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 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 世宗被百姓誉为 “小尧舜”。
世宗死后,金朝收到北方游 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 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北国小尧舜
金世宗完颜雍像
归纳总结:联系辽夏金的制度建设,如何认识辽、西夏、金的管理制度?
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①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 行省 “诸行省用及(超过)千定(锭),必咨都省” “决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
行省 个行省。
制度 ②意义: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
端;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边疆 设直属中央政府的 宣政院 管理吐蕃;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加强 ⁠
管理 对西域的管辖;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2)辽宋关系: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维持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3)统治特点 ①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 民族事务。 ②皇帝和宫廷保持 草原习俗 ,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2.西夏的统治(1038~1227年) (1)建立政权: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 夏,史称西夏。 (2)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 官称。 (3)夏金关系:北宋灭亡后,向金朝称臣,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金 1115 1234
蒙 古
西夏
1227

十国
南宋
891
979
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
1127
1276
1368
南宋与金、西夏的对峙
元朝的统一
北宋建立
960
金朝建立
1115
金灭北宋
1127
蒙古灭夏
1227
忽必烈即位
1234
元灭南宋
1276
元朝灭亡
1368
916
契丹建国
1038
西夏建国
1125
金攻灭辽
1206
”。

③受北方游牧民族袭扰,猛安谋克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四、基础知识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
4.借鉴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激发其爱国情怀,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历史素养,培养其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3.选择一道课堂练习中的简答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拓展,要求字数在300字以上,以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4.学生分小组,搜集关于辽、夏、金、元时期的史料,包括史籍、图片、地图等,进行整理和分析。每组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史料,在下一节课进行分享和讲解。
5.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辽、夏、金、元统治时期,民族政策对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思考,下节课课堂上进行讨论。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历史知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辽、夏、金、元这一特定时期的政权更迭、民族关系以及历史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学生们可能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程度:大部分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了解较为肤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5.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辽、夏、金、元四个朝代的建立、统治措施及其历史融合的趋势。
3.辽、夏、金、元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一、辽1.起源——契丹族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2.建国: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

3.辽宋关系: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4.政治制度(1)南北面官①原因:南北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民族习俗,社会生活存在差异。

②内容: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契丹人担任;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契丹人和汉人担任。

③特点:因俗而治、汉蕃分治,实行双轨管理,既学习汉族制度又保持本民族特色。

④实质:是一种民族分治制度,但本质是阶级统治⑤影响:•有利于对汉族地区先进农耕文明的肯定和保护;•有利于契丹族学习先进的农耕文明,促进了辽朝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使契丹封建化;•既保留本民族特色,又能加强与各部联系,巩固统治;•缓解民族矛盾,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经济发展。

(2)四时捺钵: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

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二、西夏1.起源——党项族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

2.建立: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3.统治政策:(1)内容: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2)特点:学习汉制,同时继承本族传统。

(3)作用:既保持党项贵族在政府里的主导地位,又适应汉族地主建功立业的要求,从而实行有效率的统治。

三、金1.发展(1)起源——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2)建立:公元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上京)。

(3)对峙:1125年,灭辽朝;后于1127年,灭北宋,与南宋形成对立局面;(4)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5)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金世宗被百姓称为“小尧舜”。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29张PPT)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29张PPT)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 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 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 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等 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 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生 1.起活方源式:?
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 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三、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内政:
猛安谋克制
“村落”+“兵团”
性质: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 职能: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特点: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 效果:
不仅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
《武溪集》卷17《契丹官仪》
材料一反映的南、北面官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从哪个角度反映了这个特点?
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
官员服饰
一、辽朝——契丹族
(916-1125)
4.内政: ②四时捺钵制度
作用:进行军事训练, 加强与各部系,巩固统治。
四时捺钵:流动的国家政治中心
四时捺 钵
主要地点
时间
活动内容
春捺钵
长春州 鱼儿泺
正月上旬 捕鹅、钩鱼
夏捺钵
永安山 炭山
四月上旬— 避暑、议政、
七月中旬
放鹰
秋捺钵 庆州伏虎林 冬捺钵 永州广平淀
七月中旬 入山
十月以后
射鹿
避寒、议政、 猎虎
二、西夏——党项族
(1038-1227)
内政: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

中国古代的辽金元三大皇朝

中国古代的辽金元三大皇朝

中国古代的辽金元三大皇朝中国历史悠久,流传下来的众多朝代其中包括了三大重要的皇朝,分别是辽、金、元。

这三个皇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对辽、金、元三大皇朝进行介绍。

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

辽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世纪初,在其鼎盛时期,辽朝的疆域辽阔,统治范围横跨东北亚地区。

辽朝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兴起,也为后来的金和元朝扫清了道路。

辽朝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辽朝政治制度严密,辽国设立了许多行省、府、州等行政机构,实行统一的地方自治制度,保证了辽朝的政权稳定。

此外,辽朝贡献了许多社会文化成果,如辽代石窟艺术、辽文化和辽代教育等。

辽朝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邻近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并且有着广泛的经济交流。

金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重要朝代,由辽朝后裔完颜阿骨打建立。

金朝建立后,取代了辽朝成为北方强国,并且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金朝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重要发展。

金朝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金朝建立了许多行省和官制,完善了行政机构,提高了政府的统治效能。

在军事方面,金朝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对抗辽朝和南宋,并最终统一了华北地区。

在经济方面,金朝实行了较为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开展了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活动,并且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元朝是由成吉思汗建立的政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蒙古族政权统治。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元朝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由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工商业城市社会转变的重要阶段。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转换的重要时期,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朝采取了一系列开放政策,鼓励商业和对外贸易,为中国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元朝还进行了许多贡献,如加强地方管理、改革税收制度、提倡科学技术等。

此外,元朝在文学、艺术和建筑等领域也有许多杰出的表现,如元曲、元篆和元代建筑等。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问题探究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4.史料分析法: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史料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辅助教学:
1.教具:历史地图、时间轴、图片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背景;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利用历史故事:以辽、夏、金、元四个朝代的代表性故事为切入点,如辽朝的“杨家将”、金朝的“岳飞抗金”等,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展示相关图片:通过展示历史地图、古画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
3.提出问题:提问学生关于民族政权、民族融合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以历史故事、人物为切入点,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史料解读等,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联系;
4.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提高学习的现实意义;
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及时给予肯定和反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史料分析法等。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讲授法:对于历史知识点的梳理和重点难点的解释,讲授法具有直接、高效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18张PPT)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18张PPT)



沿袭唐宋
猛安谋克制
因俗而治,胡汉互勉

问题探究2:辽夏金制度建设的共同经验,对文明发展有何意义?
学习汉族文明 保留民族特色
游牧与农耕文明 的
碰撞交融
①因俗而治,为后世所借鉴 ②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③民族交融,汉化加深
二、辽夏金元制度建设
问题探究3:元朝行省制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一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 交在地方, 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 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时空定位
与之前的少数民族政权相比, 辽、夏、金、元存在的时间有 何不同?
维持时间长,多政权长时间 并存,基本保持和平
一、 辽夏 金元 的建 立
建立:1038年 首领:元昊
党 项 族
建立:916年 首领:耶律阿保机
建立:1115年 首领:完颜阿骨打
剩下的我 团灭了!!
契 丹 族






同一个中国,同一个梦想 统一中国
1368年,元朝灭亡,明朝建立
【思考】结合材料及所学,你认为明朝建立后需要采取什么样的统治政策?
巩固大一统 小组探究:辽夏金元政权对中国历史的作用
材料一 :从唐末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到辽宋夏金两三个政权同时并存、对峙,再到北方强悍的蒙古 族迅速崛起的这一历史时期,中国逐渐走向空前的大统一。
——《中国大通史》
当堂训练
1. 辽人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金人进入中原后,援引“懂礼即
国”的汉儒学说,自称“中国”,但也没有将宋人排除在“中国”之外。这说明( )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30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30张PPT)
——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等
“幅员”之大——从政权并立到全国统一
“民族”之大——从多元竞争到中华一体
“文明”之大——从碰撞交融到多元一体
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领 导的红巾军起义爆发。
原属红巾军的朱元璋独树旗帜,1368年 正月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1368年8月,明军攻陷元大都,元朝灭亡。

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变 成了“大中国”。元朝之后“大中国”变成了常态。
——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
2.衰亡 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
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1234年,金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探究:制度建设 如何认识辽、西夏、金的管理制度?
地方: 中央派出机构 10个行省管地方
中央: 中书省
台湾: 澎湖巡检司
韩山童:“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一套制度,两套称谓 ”
仿照中原统治制度, 官分文武,由蕃、汉 人担任;还设有限于 蕃人才能充任的“专 授蕃职”。基本用意 在于既保持党项贵族 在政府里的主导地位, 又适应汉族地主建功 立业的要求,从而实 行有效率的统治。
(1)建立:1114 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 次年称皇帝,建金朝,定都会宁府(上京)。
(2)迁都燕京:
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之临 潢,……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
——《金史·梁襄传》
思考:怎样理解辽金时期政治中心北移的影响?
猛安谋克制
(4)金朝的兴衰
1.盛世——“大定之治” 时间:12世纪后期 人物:金世宗(被誉为“小尧舜”)
特点: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4.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合作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辽、夏、金、元四个朝代的历史,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
4.学会运用历史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辽、夏、金、元时期的历史问题进行探讨,提高史料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辽、夏、金、元四个朝代的历史知识。
2.采用问题驱动法,设置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提高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通过学习辽、夏、金、元四个朝代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发展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态度,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辽、夏、金、元四个朝代的建立背景、统治措施和历史影响,掌握各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关键人物。
2.分析辽、夏、金、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比较各朝代的异同,提高比较分析能力。
3.掌握历史地图的阅读方法,能够通过地图了解各朝代的疆域变化,提高空间观念。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三)金 1.建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 1125年联合北宋灭辽,后灭北宋,迁都燕京并改名为中都(今北京)。 2.政治制度 (1)基本沿袭唐宋制度。 (2)猛安谋克制: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每300户为一谋克, 10谋克为一猛安,平时耕作,战时出征,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似唐府 兵制),兵农合一提高了战斗力。 (3)特点:学习汉民族先进制度,创新制度,对外灵活策略,实力强大。 3.强盛:大定之治—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期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进入鼎盛,世宗被称为“小尧舜”。 4.衰亡原因 (1)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 (2)猛安谋克制的腐化。 (3)连年对外战争。
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
制度基本模仿北宋 基本沿袭唐宋制度, “猛安谋克”
北方民族政权 逐渐封建化
蒙古的崛起 (1206年铁 木真统一草 原各部)
元朝建立 (1271年)
统一全国 (1279年)
巩固 统一
交通:修驿道,设驿站 地方:行省制 边疆:宣政院,宣慰司,澎湖巡检司 民族:“四等人制”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行省制度、管辖台湾 难点:元朝民族关系 唯物史观: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角度理解辽夏金元时期政治制度演 变的特点及影响。 时空观念:认识该时期政治制度和民族关系,所处特定制度变化的特点及 影响,提高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史料实证:通过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论证制度变化的特点及影响, 提高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元代统一、疆 域辽阔、行省制的实施,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培养 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认识该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突出元代国家统一,培养中华 民族爱国爱家的情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知识总结--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知识总结--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一、辽、西夏、金朝的统治(一)辽的统治与制度1、兴起:916年,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国,后改为辽。

2、制度:(1)南北面官制: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2)四时捺钵制:皇帝和宫廷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

迁徙中的行营为国家政治中心。

(3)特点:因俗而治,胡汉分治(4)作用: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辽的统治,促进民族交融与经济文化的发展。

3、宋辽关系: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二)西夏1、建立:1038年,元昊称帝,国号大夏2、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一制二称:中央除汉式官称外,还有一套本民族官称。

3、夏金关系: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三)金朝1、建立: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也称上京;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2、制度:(1)基本沿袭唐宋制度(2)同时保持女真族的管理系统:猛安谋克制,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①特点:兵农合一;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与生产组织②意义:加强了女真族战斗力;有利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推动了金朝社会的封建化。

3、金朝盛衰: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期间,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日益衰落。

❖辽、西夏、金在管理制度上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谈谈你的认识?(拓展)1、特点:(1)学习汉族政治制度、同时保留本民族的特色(2)“蕃汉分治”、因俗而治2、原因:辽夏等统治的北方地区和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生活方式存在差异3、评价: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促进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有利于民族交融二、元的统治(一)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蒙古崛起:建国:1206年,蒙古部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征战:先后灭西辽、西夏、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2、元朝建立:1260年,忽必烈即位,兴建大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3、元朝统一:1276年,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高一历史课件: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高一历史课件: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返回导航
目录 CONTENTS
预习 基础新知 合作 探究重点 过关 当堂检测 课后 达标检测
01
预习 基础新知
知识点一 辽与西夏 1.辽 (1)起源:辽朝的建立者_契__丹__族___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 生活。 (2)建国:916年,契丹族首领_耶__律__阿__保__机___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 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
返回导航
(3)统治 ①职官: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_农__耕__民__族___事务,北 面官负责契丹等__游__牧__民__族__事务。 ②行营:皇帝和宫廷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 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返回导航
2.西夏 (1)起源:西夏的建立者_党__项__族___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 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 (2)建国:1038年,党项首领__元__昊__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 史称西夏。 (3)统治:西夏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 __本__民__族__称谓的官称。 (4)夏金关系:北宋灭亡后,西夏向__金__朝__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摘编自程妮娜《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等
返回导航
[解读] (1)史料一主要阐述了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的原因及 特点。 (2)史料二主要说明了女真族实行的猛安谋克制的性质、特点及作用。
返回导航
[思考] (1)据史料一及所学分析,辽朝建立后为什么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如何认识? 提示:原因:契丹占领燕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及中原;契丹征服者一 时不能适应被征服地区先进的封建文明,于是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 南北面官的双轨政治制度分别管理国内南北民众。认识:这种做法实际上 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促进了游牧民族向封建文明过渡,有利 于民族交融。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1、特点
参考答案
①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
②权大而不专,受制于中央 ③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④地理分布上:“犬牙交错”,以北制南
2、意义 ①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③促进民族交融和边疆开发 ④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影响深远。
D.恢复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B
识图知史
材料一
材料二
蒙古部落
蒙古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波斯人
阿拉伯人
汉人
回回
蒙古人 畏兀儿
杨氏---西夏“唐兀公碑”(1356年) 河南省濮阳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蒙汉融合的见证)
三、民族关系
1、民族关系 各民族之间相互交往交流,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交融 2、民族政策 ①四等人制的民族分化政策, ②造成了民族之间的隔阂,激化了民族矛盾,成为元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3、认识和启发: 要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定国号为大元,元朝建立。定都大都,四大汗国在名义上尊元朝为宗主国。
1276 占领临安 1279 灭南宋,元朝统一
1368 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知识拓展
元统一的意义 ①结束分裂,奠定了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步发展 奠定 了基础。 ②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民族交融,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 ③加速了蒙古族封建化进程。 ④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⑤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知识梳理 1、辽、西夏、金制度建立 ( 自主完成下列表格)
民族政权

西夏

民族及 活动区域
契丹族 辽河上游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 (共29张PPT)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 (共29张PPT)

2.(2024·四川模拟)辽、夏、金三朝科举以经史、文学为考试内容,
北方的少数民族士子通过学习儒家文化,萌生并强化了“懂礼即中
国”“用中国之礼则中国之”的观念。科举制在北方推行( )
A.助推了文化重心的转移
B.化解了各民族之间矛盾 C.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12世纪后期,金世宗(“小尧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定之治。
二、金朝入主中原
猛安谋克
猛安谋克
1 谋克 300户
×10 =
1 猛安 3000户
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 夫长也……壮者皆兵,平居 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 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 诸猛安、谋克征兵。
——《金史·兵志》
军事 单位
社会 组织
基层 制度
(2)开创行省制度,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和行政区划产生重 要影响。
(3)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促进了边疆地区政治、经济 和文化发展。
(4)加强了民族之间的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2024·杭州)辽圣宗曾多次重九登高,“赐群臣菊花酒”,
以后相沿不改;西夏第二位皇帝李谅祚即位后,“遵大汉礼仪
◆设北庭都元帅府、宣 慰司管辖西域。
北庭都元帅府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边疆管理
◆元朝建立前,凉州会 盟,吐蕃归附。元朝建 立后,由直属中央政府 的宣政院管理
◆设北庭都元帅府、宣 慰司管辖西域。 ◆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 湾。
澎湖巡检司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边疆管理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 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
【探究】相较于汉唐,元朝对边疆的管理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西夏
思考2:结合教材说说党项族有着怎样的发展历史?
起源 古羌人分支
唐末 边疆藩镇
宋初 半独立
以和为主
二、西夏的制度建设
① 材料二: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
学 府……皆分命蕃汉人为之。

——《宋史·夏国传上》

番号(音译) 汉号

兀卒
皇帝

乌尼
太后

令令
大王

领卢
枢密
因俗而治 胡汉分治
一、辽的制度建设
四时捺钵 制度
保持草原习俗,居处无常,四时转徙
四时捺钵
主要地点
时间
活动内容
春捺钵
长春州鱼儿泺
正月上旬
捕鹅、钩鱼
夏捺钵
永安山炭山
四月上旬至七月中旬 避暑、议政、放鹰
秋捺钵
庆州伏虎林
七月中旬入山
射鹿
冬捺钵
永州广平淀
十月以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避寒、议政、猎虎
特点:在因俗而治的基础上,保留民族特色。
三、金的制度建设
材料三 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 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壮者皆兵, 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 内,及遣使诣诸猛安、谋克征兵。
--《金史》卷44志第25《兵志》
材料四 “与汉人错居......农作 时令相助济,此亦劝相(勉励) 之道也。 --《金史》卷46志第27《食货一》
——《故金尚书右丞耶律公神道碑 》
2.不数年间,仓库充实,民物殷富,四夷宾服,以致大定三十年之太平。 ——(金)赵秉文《淦水集》卷20
3.他能遵行尧舜之道。 认同与被认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 元时期的财政
一、元时期简述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 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 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 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 元”,先后消灭金国、西夏、大理国、南宋等政权 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1368 年,朱元璋领导农民军攻占南京,随后北伐占 据北京,元朝灭亡。此后元朝政权退居漠北,史称 “北元”。 1402 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国“鞑 靼”,北元灭亡。
第九章 辽金元时期的财政
第1节 辽时期的财政
一、辽时期概述
辽朝(公元 907 年—1125 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 族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封建王朝。
公元 916 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 国号“契丹”,定都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 旗南波罗城)。公元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 灭五代后晋,改国号“辽”。983年复更名“大契丹”, 1066 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恢复国号“辽”。 1125 年为金 国所灭。国号作为国家或王朝的标志,通常具有命名 的鲜明性与使用的稳定性。有辽一代则不然,曾多次 反复用“辽”、“契丹”为国号。
三、建立元朝
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称帝,公布《建 国号诏》法令,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 正式建国号大元。蒙古灭南宋后,统治阶层出现了 以许衡为首的儒臣派与以阿合马为首的理财派官员 之争。由于蒙古需要大量财宝赏赐予各封王,加上 开支繁重,所以财政日渐紧张。以儒臣派官员认为 元朝应该节省经费、减免税收。反之以色目人为主 的理财派官员认为,南人藏有大量财物,应没收以 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于是这个问题在朝中没有停 止。
女真族,完颜旻(完颜阿骨打) 灭辽,灭北宋,使北京第一次成为国都
在灭辽、北宋后,迁居中原的女真人融入汉族, 留居东北的女真人成为后来的满族。 金国经历了奴隶制建立、奴隶制发展、奴隶制向 封建制过渡、封建制确立等阶段。
金国财政的最大特点是在女真人地区按占有奴隶、 牲畜的多少征收牛具税。
三、经济发展
金朝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异。金 朝建立之初,女真族尚处于渔猎农耕的混和制 度,而它所控制的汉地,农业经济早已高度发 展。从金熙宗到金章宗的半个多世纪里,北方 社会经济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东北地区 社会经济比辽时有了较大的发展,如冶铁业有 明显进步。在金世宗与金章宗期间,原来使用 奴隶生产的猛安谋克户也逐渐转化成地主。这 个转化主要有受田、赋税、区别平民和奴隶等, 女真贵族借此扩大土地占有范围。
辽末,辽贵族耶律淳建立北辽,与西夏共同 抗金,后被金灭。辽朝宗室后代耶律留哥与其 弟耶律厮不分别建立了东辽与后辽,最后东辽 灭后辽,东辽被蒙古所灭。辽亡后,耶律大石 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定都虎思斡耳 朵,1218年被蒙古所灭。1222年西辽贵族在今伊 朗建立了小政权后西辽,后又被蒙古所灭。
1260年 3 月,忽必烈在汉人地主阶级及部分蒙古宗 王的支持下称大汗; 4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 家政务;5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法令,并建元中 统。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统派的强烈不满,阿里 不哥与忽必烈随即展开了四年的汗位战争。1264年阿里 不哥大汗战败,忽必烈夺得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权。 忽必烈推行的“行汉法”主张,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 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拒绝归附忽必烈汗国,结 果导致其他几个蒙古汗国纷纷敌对。这场内战让四大 汗国先后脱离独立,直到元成宗时期才承认元朝为宗 主国。
辽朝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 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 白沟河。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辽朝将重心放在民族 发展,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分开统 制,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 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国、 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 辽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辽朝的军事力 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 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 称谓。
和封建地主不同,金朝女真奴隶主不是依靠 占有土地的多少去剥削农民和奴隶,相反,而是依 据占有奴隶和牲畜的多少来确立对土地的占有权利。 随着掠夺奴隶的增加,女真原居地的土地必然要不 足耕种。金太祖即陆续把女真人迁徙到新占领的地 区。1121年,金太祖从各路猛安部中,抽取民户一 万多,迁到泰州屯种,命令原来居住在按出虎水的 谋克婆卢火去作都统,赐他耕牛五十头。这就是授 给他牛具十六、七,即六十多顷的土地。婆卢火以 下的一批女真贵族,也迁到泰州,成为大小不等的 奴隶主。
金太宗时,继续实行这种受田制度,并进而确 立了赋税制。1125年十月,金太宗下诏说:“今年 大丰收,没有贮蓄,怎么备饥荒?命令每牛一具, 纳粟一石。每个谋克部臵一仓库贮存。”1127年九 月,又下诏规定:“内地诸路,每耕牛一具,纳粟 五斗。”金朝的受田制既然是依据牛具的多少,赋 税的征收也不是依据田亩或人口,而是以牛具为单 位,所以又叫牛头税。这种赋税制,显然主要是奴 隶主的国家向奴隶主和部分平民征收的粮税。从事 耕作的奴隶一无所有,他们还不是征税的对象。
金国作为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质浓 厚。初期采取贵族合议的勃极烈制度,后逐渐 由二元政治走向单一汉法制度,使金朝的政治 机制得以精简效率高。军事方面实行军民合一 的猛安谋克制。金朝在文化方面也逐渐趋向汉 化,杂剧与戏曲在金朝得到相当的发展,金代 院本为后来元曲的杂剧打下了基础。
二、政治经济状况
四、财政制度
• 辽国的田制与户籍
• 辽国的田赋与徭役(力役、职役、兵役)。
• 辽国的工商税收(盐铁酒专卖;关市税,外贸税)
• 掠夺
辽 《 骑 射 图 》
第2节 金时期的财政
一、金时期概述
金朝(公元 1115 年- 1234 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 真族建立的北方政权。女真原为辽朝臣属,天庆四年 (1114 年),金太祖完颜旻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 于翌年在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区)建都立国,国号 “大金”,建元“收国”。并于 1125 年灭辽朝,两年 后再灭北宋。贞元元年( 1153 年),海陵王完颜亮迁 都中都(今北京)。金世宗、金章宗统治时期,金国 政治文化达到巅峰,金章宗在位后期由盛转衰。金宣 宗继位后,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外受大蒙古国 南侵,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1234 年,金国 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金 太 祖 完 颜 阿 骨 打
3. 金国的工商税收及杂税
• 盐专卖收入很大;官府给本,灶户产盐,统一收购,商 人运销;“钞引制”。 • • 茶课用茶引制度 酒,金初官府禁止私酿,后许民酤酒。
• 金国对铜、铁等矿产品实行专卖,对金、银允许百姓纳 税开采。
五、受田和赋税
受田是女真奴隶制关于土地占有的基本制度。 按照这个制度,奴隶主依据占有奴隶和牲畜的多少, 占有不同数量的耕地。制度规定,凡占有耕牛一具 (三头),民口二十五,即受田四顷零四亩。所谓 民口,包括奴隶和女真部落、氏族的平民。奴隶主 占有奴隶和牲畜越多,就越可合法地多占土地。对 外作战中,奴隶主掳掠奴隶和牲畜,也就成为扩大 土地占有的必要条件。但土地占有的扩大,也是有 限度的,即占田不能超过四十具。依此限度,一个 大奴隶主,有牛一百二十头,民口一千,就可占有 土地一百六十多顷。
四、财政制度概况
1. 金国的田制与户籍制度
金国的田制包括官田(屯田、职田、赐田)和私田
民户分正户(女真人)和杂户(汉人、契丹人、渤海人) 2. 金国的田赋与徭役 正户田赋。较轻(保证口粮,适当储备) 杂户田赋。繁重(是正户的20倍) 正户徭役。主要是兵役(猛安、谋克)。 杂户徭役。主要是力役和职役。
元朝由元世祖忽必烈于 1271 年所建。他的 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元朝的正 式国号叫大元,取自于《易经〃乾篇》的“大 哉乾元,万物资始”这句话。其中大元中的大 并非像大汉,大唐那样的尊称,因为统治者是 蒙古人所以又叫蒙元或胡元。1368年元廷退居漠 北,因其统治地区在塞北,所以称呼元廷的残 余势力叫做北元。
四、元末民变
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变本加厉向汉人收取 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民族压迫十分严重,汉人 被掠夺更为常见。将各民族分为不同等级,残酷 剥削汉族群众,人民揭竿而起,在泰定二年 ( 1325 年)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 起义。蒙古统治阶级内部却在为争权夺利而互相 征战,因此加速了元朝的衰落。至正十年( 1350 年),元政府下令变更钞法,铸造“至正通宝” 钱,并大量发行新“中统元宝交钞”,但导致物 价迅速上涨。
三、一国两制
为了统治当地汉族,辽太宗采取“因俗而治” 的统治方式,实行分治汉人和契丹人、南北两 面官的两院制。并且改幽州为南京、云州为西 京。辽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双轨官制,以“本族 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大部分官名及 职掌沿袭唐制,并参照五代和宋朝的官制。辽 世宗任用贤臣耶律屋质,进行一系列改革,将 辽太宗时的南面官和北面官合并,成立南北枢 密院,废南、北大王。后来南北枢密院合并, 形成一个枢密院。辽世宗的改革使辽朝从部落 联盟形式进入中央集权的时代。
五、经济发展
经济方面仍以农业为主,由于蒙古统治者的残暴 和剥削,元朝整体生产力比宋朝低,但是在生产技术、 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广泛种植等 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蒙古人是游牧民族,草原时 期以畜牧为主,经济单一,无所谓土地制度。攻打华 北时,惨酷的屠杀和劫掠带来很大的破坏。灭金国后, 在耶律楚材劝谏下,成吉思汗同意复苏农业,鼓励汉 人垦殖以期长治久安。忽必烈即位之后,实行一些鼓 励生产、安抚流亡的措施。到元朝时,由于经济作物 棉花不断推广种植,与棉纺织品在江南一带都比较兴 盛。
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其 它南方起义军和南方大元势力后,于至正二十 七年( 1367 年)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 春等的协助下,于至正二十八年( 1368 年)八 月攻克通州,元惠宗于七月二十八日,仓惶北 逃,徐达率军攻陷元朝的首都元大都(北京), 元作为一个全国性质的统治结束。元惠宗北遁, 朱元璋认 为他顺 天明命 ,给他 上谥号为 “ 顺 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