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药物分析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体内药物分析复习题

体内药物分析复习题

一、简述与常规药物分析相比,体内药物分析有哪些特点。

一、简述与常规药物分析相比,体内药物分析有哪些特点。

体内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是药物分析的重要分支,是药物分析的重要分支,是药物分析的重要分支,也是现代药学的也是现代药学的创新、创新、延伸和发展。

延伸和发展。

延伸和发展。

体内药物分析旨在通过各种分析手段,体内药物分析旨在通过各种分析手段,体内药物分析旨在通过各种分析手段,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数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数量与质量变化,量与质量变化,获得药物动力学的各种参数、获得药物动力学的各种参数、获得药物动力学的各种参数、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代谢方式代谢方式和途径等信息。

和途径等信息。

与常规药物分析相比,体内药物分析有以下特点:1、干扰杂质多,样品一般需经过分离、净化才能进行分析。

2、样品量少(、样品量少(ng/ml-ug/ml ng/ml-ug/ml ng/ml-ug/ml)),不易重新获得,在测定前需要浓缩、富集。

3、药物浓度低,对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专属性要求高 。

4、要求较快提供结果(临床用药监护,中毒解救等)5、要有可以进行复杂样品分析的设备如GC-MS GC-MS、、HPLC 等。

等。

6、工作量大,测定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阐明不太容易。

二、简述常用生物样本的种类及采集、储存方式。

简述生物样品测定前除蛋白质的原因及常用方法。

前除蛋白质的原因及常用方法。

1、血液、血液采集:待药物在血液中分布均匀后取样,从静脉采血。

制备:血浆制备:血浆(plasma)(plasma)(plasma):全血:全血:全血++抗凝剂(肝素等)—离心—上清液(淡黄色)血清血清(serum)(serum)(serum):全血静置一段时间—离心—上清液(淡黄色):全血静置一段时间—离心—上清液(淡黄色)全血全血(whole blood)(whole blood)(whole blood):全血:全血:全血 + + + 抗凝剂(肝素等)—混合抗凝剂(肝素等)—混合抗凝剂(肝素等)—混合储存:采血后即使分离,不超过2h 2h,分离后置于冰箱或冷冻柜中保存;若不予先,分离后置于冰箱或冷冻柜中保存;若不予先分离,血凝后冰冻保存;短期分离,血凝后冰冻保存;短期44℃,长期℃,长期-20-20-20℃。

体内药物--复习提纲

体内药物--复习提纲

1.体内药物分析定义。

P3➢体内药物分析也称体液药物分析、生物药物分析,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通过分析的手段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质和量的变化,获得各种药代动力学的参数和药物代谢途径与转化方式的信息。

➢体内药物分析学是一门研究生物机体中药物及其代谢物和内源性物质的质与量的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学。

2.体内药物分析的对象。

P4-7➢研究对象—人体、动物体;细胞模型、组织匀浆、微粒体、离体器官等➢生物样本—血液、尿液、唾液、毛发、汗液、乳汁、泪液、类便、羊水、各种器官、组织,以及呼出的气体;细胞悬液、微粒体孵育液、器宫灌流液➢分析对象—母体药物、代谢产物、必要的内源性物质或与之相关的其他药物3.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

P8-9➢生物样品基质复杂:生物样品中的内源性或外源性杂质,结合的、游离的原型药物、代谢物往往干扰分析测定,因此样品一般均需经过分离,净化后才能进行分析,以适应分析方法的专属性与耐用性要求。

➢被测物浓度低:ug/ml~ug/ml,个体之间、连续取样点之间的浓度变化幅度大➢样品量少:采集量受到限制,尤其在连续取样测定过程中,不能再度获得完全相同的样品➢待测物的易变性:一些药酶离体后仍作用于待测物,一些药物不稳定,离体后即发生降解➢分析方法要求高:临床用药监护,中毒解救等➢实验室仪器设备要求高:样品冷贮、萃取、离心分离、浓集等必要的设备,LC-MS,GC-MS,LC-NMR,HPLC,GC,HPCE,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等分析仪器➢工作量大,数据处理复杂: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需要测定数百个样品,有时数据的处理和阐明比较困难。

4.血液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P15-18➢血液样品的采集:(1)从动脉或心脏取血,用于动物实验;(2)静脉采血:直接将注射器针头插入静脉血管内抽取,抽取的血液移至试管或其他容器时,注意不要用力压出,最好取针头后轻轻推出。

以防血细胞破裂使血浆或血清带有血红蛋白。

(每次1~5ml,动物实验时,采血量不宜超过动物总血量的15%~20%)(3)从毛细管采血:成人手指或耳垂取血,小儿多从脚趾取血。

【执业药师考试】体内药物分析法、药物的杂质检查、常用药物的分析(一)

【执业药师考试】体内药物分析法、药物的杂质检查、常用药物的分析(一)

体内药物分析法、药物的杂质检查、常用药物的分析(一)(总分:100分,做题时间:90分钟)一、{{B}}最佳选择题{{/B}}(总题数:48,score:100分)1.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常用的标本是•【A】唾液•【B】组织•【C】血浆•【D】汗液•【E】脏器【score:2分】【A】【B】【C】【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D】【E】本题思路:[解析] 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常用的标本是血浆。

当药物在体内达到稳定状态时,血浆中药物的浓度能够反映药物在靶器官的状况,因而,血浆药物浓度可作为体内药物浓度的可靠指标。

故答案为C。

2.在血浆样品制备中,常用的抗凝剂是•【A】葡萄糖•【B】氯化钠•【C】肝素•【D】三氯醋酸•【E】氢氧化钠【score:2分】【A】【B】【C】【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D】【E】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血浆制备的相关内容。

血浆制备中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草酸盐、枸橼酸盐、EDTA、氟化钠。

故答案为C。

3.在临床治疗药物监测中血浆样品常用的处理方法有•【A】沉淀蛋白•【B】干燥•【C】固相萃取•【D】炽灼残渣•【E】液-液萃取【score:2分】【A】【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B】【C】【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D】【E】【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本题思路:4.药物纯度合格是指•【A】对患者无害•【B】符合分析纯的规定•【C】绝对不存在杂质•【D】含量符合药典的规定•【E】不超过该药物杂质限量的规定【score:2分】【A】【B】【C】【D】【E】【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药物纯度的定义。

药物纯度是药物净化的程度,是反映药物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药物纯度合格指对于各杂质的量的控制在限度范围以内。

故答案为E。

5.药物中有害杂质限量很低,有的不允许检出如•【A】氯化物•【B】碘化物•【C】氰化物。

体内药物分析(医学必看 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精品文档)_共5页

体内药物分析(医学必看 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精品文档)_共5页

46.体内药物分析一、A型题:题干在前,选项在后。

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

考生须在5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最佳答案)。

1.不需进行临床监测的药物是A.治疗范围较窄的药物B.在体内存在代谢分型的药物C.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的药物D.氨基糖苷类药物E.非处方药正确答案:E2.最常用的生物样品是A.血浆B.尿液C.唾液D.胆汁E.乳汁正确答案:A3.血浆药物浓度通常系指A.游离型药物浓度B.结合型药物浓度C.游离型与结合型药物总浓度D.游离型药物与代谢物总浓度E.结合型药物与代谢物总浓度正确答案:C4.采用全血作为样品测定药物浓度的原因是A.测定全血中药物可提供更多的信息B.全血的净化较血浆的净化更容易C.适用于药物在血浆和红细胞的分配比不恒定患者的药动学研究D.通常所指药物治疗浓度范围系指药物在全血中的浓度范围E.药物在全血中的浓度更能反映药物在体内(靶器官)的状况正确答案:C5.采用溶剂萃取法处理碱性药物时,水相最佳pH值应A.宜高于药物pKa值1~2个pH单位B.宜低于药物pKa值1~2个PH单位C.宜等于药物pKa值D.应高于药物pKa值3~4个pH单位E.应低于药物pKa值3~4个pH单位正确答案:A6.离子对萃取法A.适用于脂溶性药物的萃取B.适用于离子化、水溶性药物的萃取C.适用于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的提取D.适用于分子型药物的萃取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BA.在pH值高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酸与蛋白质阴离子形成不溶性盐沉淀B.在pH值等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强酸与蛋白质分子形成不溶性盐沉淀C.在pH值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强酸与蛋白质阳离子形成不溶性盐沉淀D.破坏蛋白质结构E.使蛋白质脱水产生沉淀正确答案:C8.对于酶解法,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酶解法水解蛋白质迅速B.酶解法条件温和,可避免药物在酸及高温下分解C.酶解法不适用于与蛋白质结合牢固的药物的游离D.酶解法不适用于尿样中药物代谢的测定E.采用溶剂直接提取酶解液时易形成乳化现象正确答案:B9.用作蛋白沉淀剂的三氯醋酸的浓度通常为A.1%B.5%C.10%D.30%E.60%正确答案:C10.在液-液萃取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采用尽量多的萃取次数,以便使药物萃取完全B.应使用沸点较高的溶剂,以减少溶剂的挥发C.尽量在较高的pH值下萃取,以提高药物的萃取率D.尽量在较低的pH值下萃取,以减少内源性物质的萃取率E.尽量在较高的pH值下萃取,以减少内源性物质的萃取率正确答案:E二、B型题:是一组试题(2至4个)公用一组A、B、C、D、E五个备选。

体内药分复习重点归纳

体内药分复习重点归纳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采用高压输液泵将不同极性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2. 气相色谱法( gas chromatography,GC )用气体作为移动相的色谱法。

根据所用固定相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固定相是固体的,称为气固色谱法;固定相是液体的则称为气液色谱法。

3. 外标法(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 :用纯物质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试样,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准确定量进样,测定峰面积(或峰高),绘制标准曲线。

在完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对样品进行测定,根据所得的峰面积(或峰高),带入曲线求出被测组分的含量。

4. 内标法(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将一个已知准确含量的化合物加入样品和标准品中,进行提取、蒸发、溶解、进样等一系列操作,根据被测组分与内标物的峰高(或峰面积)之比计算被测物的含量。

5. 共同抗原(common antigen) :两种不同生物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称为共同抗原。

6. 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 ──由共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分子可以和不同生物间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结合。

7. 半抗原(hapten):分子量小于 1000 的物质,需要与蛋白质或多肽等载体物质结合后,才能具有抗原性,并诱发特异性抗体。

这类小分子物质称为半抗原。

(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大多数为半抗原)。

抗体质量评价: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7+8+9 8. 抗体的特异性(specificity)①抗体与标记及非标记药物的结合能力(要求:对标记及非标记药物有同等结合力,以便有效抑制)②抗体与同特定抗原相似物质的结合能力,即交叉反应的程度(要求:抗体与标记药物的结合力不被交叉反应所抑制) .9. 亲和力(affinity):抗体对抗原吸引力的大小及抗原抗体结合的牢固度。

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

一.填空题1.常见的生物样品有血液,尿液,唾液,组织,头发。

最常用的样本为血浆和血清,其中选用最多的为血浆。

2.最常用的抗凝剂:肝素2.去除蛋白质方法:(1)加入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2)加入中性盐(3)加入强酸(4)加入含锌盐及铜盐的沉淀剂(5)超滤法(6)酶水解法(7)加热法3.生物样品分离纯化常用: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

4.缀合物的水解方法:酸水解,碱水解,溶剂解。

.6.两种最重要的内源性物质:葡萄糖醛酸、硫酸6.体内药物分析稳定性包括:方法稳定性,生物样品稳定性10.在线生物样品制备方法: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法,限制进入固定相与HPLC仪器联用的在线固定相萃取技术,微透析技术与HPLC、HPCE、GC、MS的联用11.平衡后血浆中药物总浓度(Ct)分为两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浓度(Cb);游离药物浓度(Cf)。

Cb /Cf的百分比即为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大于90%的药物为高蛋白结合率,小于20%者,则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很低。

1.萃取回收率——从生物样本基质中回收得到分析物质的响应值与标准品产生的响应值的百分比。

2.特异性——在样品中存在干扰组分的情况下,分析方法能准确专一地测定分析物的能力。

3.限进填料(RAM)——在色谱填料的疏水层上覆盖一层亲水层,亲水层允许小分子物质如药物自由出入于固定相的疏水层,而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不能渗透进入疏水层,限制其与固定相的疏水层发生相互作用。

4.精密度——在确定的分析条件下,相同介质中相同浓度样品的一系列测量值的分散程度。

5.稳定性——一种分析物在确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在给定介质中的化学稳定性。

6.标准曲线——试验响应值与分析浓度间的关系。

7.介质效应——用于药品中存在干扰物质,对响应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8.标准样品——在空白生物介质中加入已知量分析物配制的样品,用于建立标准曲线,计算质控样品和未知样品中分析物的浓度。

9.质控样品——在空白生物介质中加入已知量分析物配制的样品,用于监测生物分析方法的重复性和评价每一分析批中未知样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体内药分复习资料全

体内药分复习资料全

体药物分析整理者:王思雨绪论1.体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生物机体中(药物、代物和源性物质的)质与量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学,是药物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

2.生物样本包括生物体的各种器官、组织和体液。

3.分析对象:母体药物及其代产物、必要的源物质、与之相关的其他药物。

4.体药物分析的任务:分析方法学的研究和完善(首要任务)、体药物的测定和研究、源性物质的测定和研究5.体药物分析的特点:干扰物质多、样品量少、不能重复取样、被测成分浓度低、要求快速提供结果、有一定的仪器设备、工作量大、待测物的易变性。

第一章1.选取生物样品的一般原则:能反映药物浓度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易获得、便于处理,适合于分析、根据不同目的与要求2.血药总浓度(结合型和游离型)3.当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稳定时,血药总浓度可以有效地表示游离药物浓度样品处理:血浆 (plasma)全血 + 抗凝剂(肝素,等)→2500至3000rpm离心5~10min→上清液血清 (serum)全血→放置30min至1h→2500至3000rpm离心5~10min→上清液全血 (whole blood)全血 + 抗凝剂(肝素等)→混合4.尿液:收集服药后一定时间(8、12、24h…)尿样,记录体积,混合均匀后取一定量, 测定尿中药物浓度,计算一定时间尿中药物的累计量。

尿中药物浓度变化较大,其变化不直接反映血液中药物浓度,因此,两者相关性较差,在药动学、生物利用度研究方面应用较少。

用于:药物剂量回收,肾清除率,代物类型研究,及人群代分型研究。

5.唾液:漱口15min后收集口自然流出或经舌在口搅动后流出的混合唾液,离心后取上清液。

与血浆药浓相比,唾液中药物浓度变化较大,且浓度较低。

蛋白含量低,源性物质少,便于前处理。

6.组织器官●新药临床前药动学研究(组织分布研究)●临床中毒死亡的原因分析、司法鉴定●通常需要先制备组织匀浆7.头发:主要用于体微量元素的分析(发硒)、滥用药物和兴奋剂检测、毒物分析(砷)8.生物样品取样:包括服药前空白血样、在曲线的峰前至少4个点、峰后6个及以上,峰附近应有足够的点,总采样点不少于12个(不包括空白)。

药物分析复习资料_2

药物分析复习资料_2

---------------------------------------------------------------最新资料推荐------------------------------------------------------药物分析复习资料药物分析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35 分)1、关于药典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 国家临床常用药品集 B 药学教学的参考书 C 药工人员必备书 D 国家关于药品质量标准的法典 2、《中国药典》现行版规定精密称定是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 A 0.03mg B 0.3mg C0.1mg D 0.3g 3、药物鉴别的主要目的是() A 判断药物的优劣 B 判断药物的真伪 C 确定有效成分的含量D 判断未知物的组成和结构 4、下列不属于物理常数的是() A折光率 B 旋光度 C 比旋度 D 相对密度 5、《中国药典》现行版规定测定液体的相对密度时温度应控制在() A 20℃ B 18℃ C 22℃ D 30℃ 6、具有旋光性的药物,结构中应含有() A 碳-碳双键 B 手性碳原子 C 羰基D 酚羟基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一般性杂质的是() A 氯化物 B 砷盐 C 硫酸盐 D 旋光活性物 8、药物中的重金属杂质是指() A 能与金属配合剂反应的金属 B 碱土金属 C 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试液作用而显色的金属 D比重较大的金属 9、药物中检查砷盐,加入一组试剂,正确的是() A 锌粒、盐酸、溴化汞试纸 B 盐酸、碘化钾、氯化亚锡、锌粒、溴化汞试纸 C 浓盐酸、氯化亚锡 D 浓盐酸、氯化亚锡、碘化钾、溴化汞试纸 10、《中国药典》现行1 / 7版中检查硫酸阿托品中的莨菪碱,采用的方法是() A 旋光法B 薄层色谱法 C 紫外分光光度法 D 高效液相色谱法 11、检查重金属时,为消除供试液颜色的干扰,可加入() A 维生素 C B 稀焦糖溶液 C 碘化钾 D 硫代硫酸钠12、《中国药典》现行版检查药物中残留溶剂的方法是() A 紫外分光光度法 B 高效液相色谱法 C 气相色谱法 D 比色法13、灰分检查,是下列哪类药物的检查项目() A 化学合成药B 生物合成药C 中药材D 中药注射液 14、直接碘量法测定的药物应是() A 氧化性药物 B 还原性药物 C 中性药物 D 无机药物 15、 NaNO2滴定法测定芳伯氨基化合物时,加入固体 KBr的作用是() A 使重氮盐稳定 B 防止偶氮氨基化合物形成 C 作为催化剂,加速重氮化反应速度D 使 NaNO2滴定液稳定 16、非水碱量法测定有机碱的氢卤酸盐时,应加入消除干扰的试剂是() A 醋酸铵 B 硝酸银 C 溴化钾 D 醋酸汞 17、紫外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 A 氘灯 B 钨灯 C 卤钨灯 D 碘钨灯 18、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时,配制待测溶液浓度的依据是使()A 测得吸光度应尽量大 B 测得吸光度应在 0.3-0.7 C 测得吸光度应大于 1.0 D 测得吸光度应大于 0.7 19、当溶液的厚度不变时,吸收系数的大小取决于() A 溶液的浓度 B 光的波长 C 光线的强弱 D 溶液颜色 20、《中国药典》现行版规定 HPLC 法采用的检测器是() A 热导检测器 B 紫外---------------------------------------------------------------最新资料推荐------------------------------------------------------检测器 C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D 氮磷检测器 21、色谱峰的拖尾因子符合要求的范围是() A 0.85-1.15 B 0.90-1.10 C 0.95-1.05 D 0.99-1.01 22、片重在 0.3g 或 0.3g 以上的片剂的重量差异限度为() A 7.5% B 5.0% C 6.0% D 7.0% 23、注射用水与纯化水质量检查相比较,增加的检查项目是() A 亚硝酸盐 B 氨 C 微生物限度 D 细菌内毒素24、片剂中应检查的项目是() A 可见异物 B 重复原料药的检查项目 C 检查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引入的杂质 D 含量均匀度和重量差异检查同时进行 25、药物制剂的崩解时限测定可被下列哪项试验代替() A 重量差异检查 B 含量均匀度检查 C 含量测定 D 溶出度测定 26、片剂溶出度的检查中,溶出液的温度应恒定在() A 300.5℃ B 370.5℃ C 360.5℃ D 390.5℃ 27、《中国药典》现行版规定,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可不进行() A 重量差异检查 B 溶出度测定 C 崩解时限检查 D 脆碎度检查 28、糖类辅料对下列哪种定量方法产生干扰() A 酸碱滴定法 B 非水溶液滴定法 C 氧化还原滴定法D 配位滴定法 2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抗氧剂的是() A 硫酸钠 B 亚硫酸氢钠 C 焦亚硫酸钠 D 硫代硫酸钠 30 下列物质中对配位滴定法产生干扰的是() A 硫代硫酸钠 B 硬脂酸镁 C 乳糖 D 滑石粉 31、下列物质中对离子交换法产生干扰的是() A 滑石粉 B 葡萄糖 C 糊精 D 氯3 / 7化钠 32、含量测定时受水分影响的方法是() A 紫外分光光度法 B 配位滴定法 C 非水溶液滴定法 D 氧化还原滴定法 33、采用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的含量时,所用溶剂为() A 水-乙醇 B 水-甲醇 C 水-氯仿 D 水-乙醚 34、苯甲酸的钠盐水溶液与三氯化铁试液作用产生() A 紫红色 B 紫堇色 C 赭色沉淀 D 米黄色沉淀 35、《中国药典》现行版对生物碱的原料药的含量测定大多采用() A 比色法 B 旋光法 C 紫外分光光度法 D 非水溶液滴定法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15 分) 1、《中国药典》现行版内容包括() A 凡例 B 附录 C 索引 D 正文 E 参考文献 2、有毒化学试剂贮存要求是() A 单独发放 B 专人保管 C 专柜 D 专帐 E 双锁 3、常用于药物鉴别的方法有() A 化学鉴别法 B 红外光谱鉴别法 C 薄层色谱鉴别法 D 气相色谱鉴别法 E 高效液相色谱鉴别法 4、引入杂质的途径有()A 原料不纯 B 生产所用容器不洁 C 药物保存不当D 生产过程中的的中间体 E 药物进入体内分解 5、《中国药典》现行版对药物酸碱度检查的方法有() A 酸碱滴定法 B 指示剂法 C 旋光法 D 折光法 E pH 测定法 6、能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的药物有() A 水杨酸 B 阿司匹林 C 对氨基水杨酸钠 D 盐酸普鲁卡因 E 对氨基酚 7、下列哪些属于糖类药物的基本性质() A 氧化性 B 还原性 C 旋光性 D 折光性 E 水解性 8、抗生素含量测定的现行方法有() A 酸---------------------------------------------------------------最新资料推荐------------------------------------------------------ 碱滴定法 B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C 高效液相色谱法 D 微生物检定法 E 免疫法 9、片剂中应检查的项目有() A 重量差异 B 装量差异 C 崩解时限 D 不溶性微粒 E 制剂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引入的杂质 10、注射液规定的检查项目包括() A 热原 B 无菌 C 不溶性微粒 D 可见异物 E 装量三、实例分析题(1、 2 题每题 10 分, 3、 4 题每题 15 分,共 50 分)1 溴化钠中检查砷盐杂质,规定含砷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四,取标准砷溶液(每 1ml 相当于0.001mgAs3+) 2ml,依法检查,应取供试品多少克? 2、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含量测定:精密称取对乙酰氨基酚 0.0411g,置 250ml 容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 50ml,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 5ml 置100ml 容量瓶中, .加 0.4%氢氧化钠溶液 10ml,加水至刻度,摇匀。

药物分析考试复习资料

药物分析考试复习资料
药物分析
绪论
药物分析的任务w
一、药物常规检验: 1.成品药品检验(原料、制剂) 2.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中间体) 3.贮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稳定性考察) 二、为新药研究开发提供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 三、临床药物分析,为相关学科提供帮助
制定药品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3、药品质量标准
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
(五)异烟肼含量测定
3、铈量法
N N
C12H8N2溶于 亚铁盐溶液
异烟肼含量测定采用的是铈量法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维生素易氧化性
维生素A具有易被紫外光裂解,易被空气中
氧或氧化剂氧化等性质,是由于分子中含有 共轭多烯醇侧链
维生素A的含量测定W
为什么不能直接在326nm处测定维生素A的含量?
维生素A常混有杂质,包括多种异构体,氧化降解产物
① 消除CO32-、PO43-、SO32-等杂质的干扰;
② 加速氯化银的生成,使之产生较好的乳浊。 氯化物杂质检查的一般意义: 考察生产工艺和企业管理是否正常
四、一般杂质检查方法
(三)铁盐检查法——硫氰酸铁法
1、检查原理:
铁盐在盐酸酸性溶液中与硫氰酸盐生成红色可溶性硫氰
酸铁配位离子,再与一定量标准铁溶液用同法处理后所呈的颜
的,不得出厂、不得销售、不得使用。
物理常数
中国药典在药品质量标准的性状项下常列有 :相对密度、馏程、熔点、比旋度、折光率 、黏度、凝固点、吸收系数等物理常数。
取样 取样公式要记牢,要会算
当 X≤3 取样量: 当X≤300 (X为样品总件数) 当X>300
每件取
X 1
X 1 2件下,吡啶及其衍生物与2,4二硝基氯苯混合共热或加热至熔融,冷却后,加醇制氢氧 化钾溶液将残渣溶解,溶液呈紫红色。

体内药物分析题库

体内药物分析题库
直肠
结肠
小肠

50
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错误的是
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而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
胃肠道内的pH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通常是胃pH1-3(空腹偏低约为1.2-1.8,进食后pH上升到3),十二指肠pH5-6,空肠pH6-7,大肠pH7-8
pH影响被动扩散药物的吸收
分布
排泄
生物利用度
30
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制是
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
逆浓度差进行的不消耗能量过程
顺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
顺浓度差进行的不消耗能量过程
31
药物转运机制中,不好能的有
被动转运、促进扩散、主动转运
被动转运、促进扩散
促进扩散、主动转运、膜动转运
被动转运、主动转运
32
药物经口腔粘膜给药可发挥
4-5.7
7.6-8.2
23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药物的生物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给药剂型的影响
同一药物相同的给药途径而剂型不同,有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血药浓度
生物药剂学实验测得的指标是判断某药在临床上有效或无效的最终指标,是唯一的指标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必须要以药理实验为基础,其研究范畴不能代替其它医药学科
局部作用
全身作用
局部作用或全身作用
不能发挥作用
33
药物渗透皮肤的主要屏障是
活性表皮层
角质层
真皮层
皮下组织
34
药物理化性质对于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影响显著,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药物的溶出快一般有利于吸收
具有均值多晶型的药物,一般其亚稳定型有利于吸收
药物具有一定脂溶性,但不可以过大,有利于吸收

第五章体内药物分析

第五章体内药物分析

第五章 体内药物分析(一)最佳选择题1.体内药物分析中,最常用的体内样品是A .血浆B .尿液C .唾液D .胃E .十二指肠2.血浆占全血量的比例是A. 20%~30%B.30%~40%C.40%~50%D.50%~60%E.60%.70%3.常用的去蛋白质的试剂是A .醋酸B .冰醋酸C ,甲醇D .盐酸E .硫酸4.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过程中,实际生物样品试验主要考察的项目是A .方法的定量限B .方法的检测限C .方法的定量范围D .代谢产物的干扰E .内源性物质的干扰5.使用唾液作为治疗药物监测样本,应满足的条件是A .血浆中药物浓度足够大B .唾液中药物浓度够大C .P/S 足够大6.下列研究目的中,体内分析使用毛发样品的是A .生物利用度B .药物剂量回收C .药物清除率D .体内微量元素测定E .以上均不是7.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计算回归方程时,权重因子(形)一般选用的是A. 1/Ci 2B. 1/CiC.i C 1 1D.y/Ci 2E. x/ Ci 28.血浆样品的稳定性考察内容通常不包括的试验是A .血浆样品的室温放置B .血浆样品冰冻保存C .血浆样品冻一融循环D .经处理后溶液的冰冻保存E .经处理后溶液的室温或特定温度放置9.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过程中,用空白生物基质试验进行验证的指标是A .方法的定量范围B .方法定量下限( LOQ)C .方法的特异性D .方法的精密度E .方法的准确度10.当采用液,液萃取法测定血浆中碱性药物(pKa =8)时,血浆最佳pH 是A. pH4B.pH6C.pH8D.pHIOE.pH12(二)配伍选择题[11~12]A .血清B .尿液C .头发D .心脏E .粪便下列试验目的宜选用的体内样品是11.临床治疗药物监测12.药物体内代谢类型研究[13—15]A .准确度B .精密度C .定量下限D .QC 样品E .提取回收率13.用于评价样品处理方法将体内样品中待测物从生物介质中提取出来的能力14.用于分析过程中,对分析方法进行质量监控15.是指在确定的分析条件下测得的体内样品浓度与真实浓度的接近程度(三)多项选择题16.去除血浆中蛋白质,可采用的方法有A .加入甲醇B .加入异丙醇C .加入硝酸D.加入氢氧化钠E.加热至90℃17.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过程中,分离条件的筛选时应做的试验有A.空白溶剂试验B.空白生物介质试验C.模拟生物样品试验D.实际生物样品测试E.检测灵敏度试验18.在体肉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过程中,用QC样品进行验证的项目有A.HPLC检测波长B.方法的准确度C.方法的专属性D.方法的提取回收率E.方法的精密度19.生物样品预处理的目的有A.使药物从结合物中释放C.提高检测灵敏度E.延长仪器使用寿命B.使药物从缀合物中释放D.改善方法特异性20.血药浓度测定的种类有A.游离型和结合型药物总浓度的测定B.游离型药物浓度的测定C.药物活性代谢物的测定D.结合型药物的测定E.内源性活性物质的测定21.血样分析应用的目的有A.生物利用度的评价B.药物动力学的研究C.临床药物监测D.有关物质的检查E.内源性活性物质的测定22.生物样品制备时应考虑的问题有A.被测组分的理化性质B.被测组分的浓度范围C.测定的目的D.生物祥品种类E.试验药品的辅料组成23.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验证中,表示方法精密度的项目(内容)有A.日内精密度B.日间精密度C.批内精密度D.批间精密度E.准确度24.在体内药物的HPLC分析法中,确定方法特异性时要考惠的干扰物质包括A.药物制剂的辅料B.内源性物质C.代谢产物D.药物中的杂质E.任用的其他药物(四)是非判断题25.血浆样品经乙腈去蛋白后,上清液显酸性( )26.生物样品经前处理后能够降低分析时的背景噪声( )27.甲醇和乙腈是常用的与水相混溶的除蛋白溶剂( )28.生物样品分析中,以标准曲线的最低点作为定量下限( )29.在生物样品分析方法验证中,精密度用实际样品测定( )30.在用乙腈去蛋白时,血浆样品与沉淀溶剂的体积比应为1:0.5( )31.在分析方法验证中,实际生物样品用于考察代谢物是否干扰药物的测定( )32.在分析方法验证中,精密度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33.提取回收率的验证要考察高、中、低三个浓度的QC样品((五)简答题34.简述体内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去蛋白质法及其特点。

体内药分复习资料

体内药分复习资料

体内药物分析整理者:王思雨绪论1.体内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生物机体中(药物、代谢物和内源性物质的)质与量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学,是药物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

2.生物样本包括生物体的各种器官、组织和体液。

3.分析对象:母体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必要的内源物质、与之相关的其他药物。

4.体内药物分析的任务:分析方法学的研究和完善(首要任务)、体内药物的测定和研究、内源性物质的测定和研究5.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干扰物质多、样品量少、不能重复取样、被测成分浓度低、要求快速提供结果、有一定的仪器设备、工作量大、待测物的易变性。

第一章1.选取生物样品的一般原则:能反映药物浓度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易获得、便于处理,适合于分析、根据不同目的与要求2.血药总浓度(结合型和游离型)3.当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稳定时,血药总浓度可以有效地表示游离药物浓度样品处理:血浆 (plasma)全血 + 抗凝剂(肝素,等)→2500至3000rpm离心5~10min→上清液血清 (serum)全血→放置30min至1h→2500至3000rpm离心5~10min→上清液全血 (whole blood)全血 + 抗凝剂(肝素等)→混合4.尿液:收集服药后一定时间内(8、12、24h…)尿样,记录体积,混合均匀后取一定量, 测定尿中药物浓度,计算一定时间内尿中药物的累计量。

尿中药物浓度变化较大,其变化不直接反映血液中药物浓度,因此,两者相关性较差,在药动学、生物利用度研究方面应用较少。

用于:药物剂量回收,肾清除率,代谢物类型研究,及人群代谢分型研究。

5.唾液:漱口15min后收集口内自然流出或经舌在口内搅动后流出的混合唾液,离心后取上清液。

与血浆药浓相比,唾液中药物浓度变化较大,且浓度较低。

蛋白含量低,内源性物质少,便于前处理。

6.组织器官●新药临床前药动学研究(组织分布研究)●临床中毒死亡的原因分析、司法鉴定●通常需要先制备组织匀浆7.头发:主要用于体内微量元素的分析(发硒)、滥用药物和兴奋剂检测、毒物分析(砷)8.生物样品取样:包括服药前空白血样、在曲线的峰前至少4个点、峰后6个及以上,峰附近应有足够的点,总采样点不少于12个(不包括空白)。

体内药物分析复习提纲

体内药物分析复习提纲
①机体因素 生理因素(年龄、性别、妇女妊娠等) ②病理因素
胃、肠道疾病——影响吸收, 肝脏疾病——影响代谢, 肾脏疾病——影响排泄 ③遗传因素(代谢酶活性差异) ④药物因素(剂型因素、手性药物对映体相互作用) ⑤环境因素(化学物质和合并用药、人体昼夜节律、营养和精神状态)
3、试述体内药物分析在药学领域中的作用和地位。
唾液(Saliva)
血浆 (plasma)
全血 + 抗凝剂(肝素等) 离心
上清液
血清 (serum)
全血
离心
上清液
全血 (whole blood)
全血 + 12、24h)尿样,记录体积,混合均匀后取一定量, 测定
尿中药物浓度,计算一定时间内尿中药物的累计量(V×C)。
10、阐述定量限与检测限的定义及区别、表示方法。
定量限:是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检测限:是指分析方法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试样中被测物能够被检测出的最低量。 区别在于:定量限所规定的最低浓度应满足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要求。 定量限:信噪比 3:1 检测限:信噪比 10:1
唾液:漱口 15min 后收集口内自然流出或经舌在口内搅动后流出的混合唾液,离心后取上
清液。
样品的贮存:
①冷冻贮存
若样本采集后不能及时测定,可置 4℃冷藏,若放置时间较长,则需-20℃~-80℃冷冻保存。
血样——采血后尽快(不超过 24h )分离出血浆、血清,再冰冻保存(-20℃)。
尿液——主要成分是水、尿素、盐类,易长细菌,短期可置 4℃冷藏或加防腐剂,若保存时
②组织酶消化法(蛋白水解酶) 酶消化法是在一定的 pH 范围、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反应时间下完成的。 其特点是:水解条件温和,水解效率高,无乳化生成。 有时可合用一些蛋白酶增活剂,以减少酶用量和缩短消化时间。 常用的酶: 枯草杆菌蛋白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枯草菌溶素

体内药物分析题库

体内药物分析题库

题目 A B C D1 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剂型因素是抱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改善难容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 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以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3 生物膜结构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流动性不对称性饱和性半透性4 K+、单糖、氨基酸等生命必须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被动扩散膜孔转运主动转运促进扩散5 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述哪些因素而明显增加缓释片肠溶衣薄膜包衣片使用红霉素硬脂胺盐6 不属于药物外排转运器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乳腺癌耐药蛋白有机离子转运器7 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逆浓度梯度转运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消耗能量需要载体参与8 胞饮作用的特点有部位特异性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逆浓度梯度转运9 以下哪些药物不是P-gp的底物环孢素A 甲胺嘌呤地高辛诺氟沙星10 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胃小肠大肠直肠11 影响胃空速率的生理因素不正确的是胃内容物的粘度和渗透压精神因素食物的组成药物的理化性质12 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状态漏槽动态平衡饱和漏槽和饱和13 为避免药物的首过效应常不采用的给药途径舌下直肠经皮口服14 淋巴系统对()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肠溶性药物解离型药物水溶性药物小分子药物15 正确的是不同的厂家生产的同一剂型或者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的产品之间,不可能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对难溶性药物进行微粉化或制成固体分散物,可以增加其溶解度或体内吸收药物的晶型对药物的溶解度有影响,但是对生物利用度没有影响只要是同一药物,给药途径和剂型不同时,其产生的血药浓度一定相同16 被动扩散吸收具有以下特征需要存在浓度差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17 主动转运吸收具有以下特征需要存在浓度差脂溶性大的药物吸收快不需要载体存在饱和现象18 胆汁中的胆盐一般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吸收,因为其具有表面活性作用重吸收作用胃空作用首过效应19 直接关系到药物的脂溶性,影响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药物的理化性质是pKa pH 油/水分布系数晶型20 以下不属于药物通过细胞膜被吸收的机理的是被动扩散微绒毛吸收载体转运离子对转运21 不属于细胞膜主要组成成分的是脂肪多糖氨基酸蛋白质22 通常胃液的pH值为1-2 1-3.5 4-5.7 7.6-8.223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药物的生物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给药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相同的给药途径而剂型不同,有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血药浓度生物药剂学实验测得的指标是判断某药在临床上有效或无效的最终指标,是唯一的指标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必须要以药理实验为基础,其研究范畴不能代替其它医药学科24 全省作用的栓剂在直肠中最佳的给药部位在接近直肠上静脉应距肛门口约2cm 接近直肠下静脉接近直肠上中下静脉25 肺部给药途径的主要吸收机理是主动转运易化转运被动扩散胞饮作用26 以下吸收机制中需要载体蛋白参加的是被动扩散离子对转运易化扩散胞饮作用27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乳糖可以加速、延缓或阻碍某些药物的吸收对于胶囊剂,不管处方如何,充填的密度对释放速率的影响都很大疏水性润滑剂使药物溶出量增加,亓税星润滑剂可以使溶出量减小增加水溶液的粘度可以延缓药物的扩散,但药物的吸收增加28 下列药物中,宜空腹服用的是刺激性大的药物在胃中不稳定的药物主动吸收的药物被动扩散的药物29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人体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分布排泄生物利用度30 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制是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逆浓度差进行的不消耗能量过程顺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顺浓度差进行的不消耗能量过程31 药物转运机制中,不好能的有被动转运、促进扩散、主动转运被动转运、促进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转运、膜动转运被动转运、主动转运32 药物经口腔粘膜给药可发挥局部作用全身作用局部作用或全身作用不能发挥作用33 药物渗透皮肤的主要屏障是活性表皮层角质层真皮层皮下组织34 药物理化性质对于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影响显着,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药物的溶出快一般有利于吸收具有均值多晶型的药物,一般其亚稳定型有利于吸收药物具有一定脂溶性,但不可以过大,有利于吸收酸性药物在胃酸条件下一定有利于吸收,碱性药物在小肠碱性的条件下一定有利于药物的吸收35 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和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片重差异片剂的崩解度药物颗粒大小药物的溶出与释放36 错误的是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被动扩散需要载体参与主动转运是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37 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由大到小)为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38 关于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描述错误的是药物引起胃肠道pH的改变会明显妨碍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制剂中与辅料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可使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浓度减少华法林与氢氧化镁同时服用可提高华法林的血药浓度脂质类材料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不同程度地延缓药物释放39 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Ⅱ型药物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40 下列关于药物转运的描述正确的是浓度梯度是主动转运的动力易化扩散的速度一般比主动转运的快P-pg是药物内流转运器肽转运器只能转运多肽41 对低溶解度,高通透性的药物,提高其吸收的方法错误的是制成可溶性盐类制成无定型药物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42 弱碱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大小与pH大小的关系随pH增加而增加随pH减少而不变与pH无关随pH增加而降低43 在溶剂化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由大到小)为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无水物、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剂化物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44 关于肠道灌流法描述正确的是小肠有效渗透系数是决定药物在小肠吸收速度和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对受试动物的数量没有要求吸收研究过程中药物必须以溶液状态存在与体内情况相关性较差45 研究药物的吸收时,生理状态更接近自然给药情形的研究方法是小肠单向灌流法肠襻法外翻环法小肠循环灌流法46 寡肽转运体PEPT1的底物包括嘧啶类心律失常药头孢菌素类抗组胺药物47 多肽类药物以()作为口服的吸收部位结肠盲肠十二指肠直肠48 多晶型中以()有利于制剂的制备,因为其溶解度、稳定性较适宜稳定型不稳定型亚稳定型稳定型和亚稳定型49 血流量可显着影响药物在()的吸收速度直肠结肠小肠胃50 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错误的是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而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胃肠道内的pH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通常是胃pH1-3(空腹偏低约为1.2-1.8,进食后pH上升到3),十二指肠pH5-6,空肠pH6-7,大肠pH7-8pH影响被动扩散药物的吸收胃是弱碱性药物吸收的最佳环境51 下列各种因素中除()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吗啡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胃大部分切除胃内容物粘度降低52 关于胃肠道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53 膜孔转运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脂溶性大分子水溶性小分子水溶性大分子带正电荷的蛋白质54 影响被动扩散的主要因素是药物的溶解度药物的脂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药物的晶型55 各类食物中,()胃排空最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饮料56 某有机酸来药物在小肠中吸收良好,主要因为该药在肠道中的非解离型比例大药物的脂溶性增加小肠的有效面积大肠蠕动快57 以下关于氯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棕榈氯霉素无效晶型经水浴加热(87-89摄氏度)熔融处理后可以转变为有效型棕榈氯霉素混悬剂中,氯霉素为B晶型,故有治疗作用无定型为有效晶型棕榈氯霉素有A、B、C三种晶型和无定型,其中A晶型是有效晶型58 细胞旁路通道的转运屏障是紧密连接绒毛刷状缘膜微绒毛59 消化液中的()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黏蛋白酶类胆酸盐糖60 胃肠道中影响高脂溶性药物渗透膜吸收不的屏障是溶媒牵引效应不流动水层微绒毛紧密连接61 下列关于经皮给药吸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脂溶性药物易穿过皮肤,但脂溶性过强容易在角膜层聚集,不易穿透皮肤某弱碱药物的透皮给药系统宜调节pH为弱碱性,使其呈非解离型,以利于药物吸收脂溶性药物的软膏剂,应以脂溶性材料为基质,才能更好地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药物主要通过细胞间隙或细胞膜扩散穿透皮肤,但皮肤附属器亦可能成为重要的透皮吸收途径62 关于注射给药正确的表述是皮下注射给药容量小,一般用于过敏试验不同部位肌肉注射吸收顺序(由大到小),臀大肌、大腿外侧肌、上臂三角肌混悬型注射剂可于注射部位形成药物贮库,药物吸收过程较长显着低渗的注射液可局部注射后,药物被动扩散速率小于等渗注射液63 药物和血浆单倍结合的特点有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无竞争无饱和性结合率取决于血液PH64 药物表观分布容积是指人体总体积人体的体液总体积游离药物量与血药浓度之比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比65 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L/h66 药物与蛋白质结合后能透过血管壁由肾小球滤过能经肝代谢不能透过胎盘屏障67 5-氟尿嘧啶不同乳剂给药后,转运进入淋巴的量由大到小依次W/O/W型 W/O型 O/W型W/O型 W/O/W型 O/W型O/W型W/O/W型 W/O型W/O型 O/W型W/O/W型68 体内细胞对微粒的作用及选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胞饮、吸附、膜间作用、膜孔转运膜孔转运膜孔转运、胞饮、内吞膜间作用、吸附融合、内吞69 以下关于蛋白质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蛋白质结合率越高,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药物与蛋白结合是不可逆,有饱和竞争结合现象药物与蛋白结合后,可促进透过血脑屏障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70 以下关于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的叙述正确的是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向脑内转运越慢药物的脂溶性越低,向脑内转运越慢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越高,越易向脑内转运延长载药纳米粒在体内的循环时间,降低了药物向脑内转运的效率71 有关表观分布容积的描述正确的是具有生物学意义,指含药体液的真实容积指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假设前提下,体内全部药物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其大小与药物的蛋白结合及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无关用来评价体内药物分布的程度,但其大小不可能超过体液总体积72 当药物与蛋白结合率较大时,则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也高药物难以透过血管壁向组织分布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可已经肝脏代谢73 有关药物的组织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一般药物与组织结合是不可逆的亲脂性药物易在脂肪组织积蓄,会造成药物消除加快当药物对某些组织具有特殊亲和性时,该组织往往起到药物贮库的作用对于一些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另一药物的竞争结合作用将使药效大大增强或发生不良反应74 一般药物有血向体内各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由大到小为肝、肾、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皮肤肝、肾、肌肉、皮肤、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皮肤、肝、肾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肝、肾、肌肉、皮肤75 药物代谢Ⅰ相反应不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结合反应76 药物在体内以原型不可逆小时的过程,该过程是吸收分布代谢排泄77 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排泄途径是胆汁汗腺唾液腺泪腺78 可以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药物是青霉素链霉素菊粉葡萄糖79 药物的脂溶性是影响下列哪一步的重要因素肾小球过滤肾小管分泌肾小管重吸收尿量80 酸化尿液可能对下列药物中哪一种肾排泄不利水杨酸葡萄糖四环素庆大霉素81 盐类可从哪一途径排泄乳汁唾液肺汗腺82 分子量增加可能会促进下列过程中的哪一项肾小球过滤胆汁排泄重吸收肾小管分泌83 下列哪一种过程一般不存在竞争抑制肾小球过滤胆汁排泄肾小管分泌肾小管重吸收84 肝肠循环发生在哪一种排泄中肾排泄胆汁排泄乳汁排泄肺部排泄85 下列药物中哪一种最有可能从肺部排泄乙醚青霉素磺胺嘧啶二甲双胍86 最常用的药物动力学模型隔室模型药动—药效结合模型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统计矩模型87 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哪一种变化规律药物排泄随时间的变化药物药效随时间的变化药物毒性随时间的变化体内药量随时间的变化88 关于药物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药物动力学只能定性地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要达到定量的目标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药物动力学在探讨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药物动力学对指导新药设计、优化给药方案、改进剂型等都发挥了重大作用药物动力学是采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推测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89 反应药物转运速率快慢的参数是肾小球滤过率肾清除率速率常数分布容积90 关于药物生物半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具一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其生物半衰期与计量有关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短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给药途径有关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释药速率有关91 通常情况系与药理效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是给药剂量尿药浓度血药浓度唾液中药物浓度92 关于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正确的是表观分布容积最大不能超过总体液无生理学意义表观分布容积是指体内药物的真实容积可用来评价药物的靶向分布93 某药物的组织结合率很高,因此该药物半衰期长半衰期短表观分布容积小表观分布容积大94 某药物口服后肝脏首过作用大,改为肌肉注射后半衰期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半衰期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半衰期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半衰期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95 能够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的某些特点和程度的是分布速率常数半衰期肝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96 体内药物分析中,最常用的体内样品是血浆尿液唾液胃97 血浆占全血量的比例20-30% 30-40% 40-50% 50-60%98 常用的去蛋白质的试剂是醋酸冰醋酸甲醇盐酸99 使用唾液作为治疗药物检测样本,应满足的条件血浆中药物浓度足够大唾液中药物浓度足够大S/P恒定P/S足够大100 下列研究目的中,体内分析使用毛发样品的是生物利用度药物剂量回收药物清除率体内微量元素测定101 当采用液体萃取法测定血浆中碱性药物时,血浆的最佳pH是4 6 8 10102 临床治疗药物检测时宜选用的体内样品是血清尿液头发心脏103 药物体内代谢类型研究适宜选用的体内样品是血清尿液头发心脏104体内药物分析中最难、最繁琐,而且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样品的采集蛋白质的去除样品的分析样品的制备105 体内药物分析中去除蛋白质的方法为加入强酸法酶水解法液液萃取法化学衍生化法106 可作为体内药物浓度可靠指标的是尿药浓度血清药物浓度血浆药物浓度唾液药物浓度107 药理作用强度与下列哪一项最相关血液浓度摄入量血液中游离药物的浓度与蛋白结合药物的浓度108 欲提取尿中某一碱性药物,其pKa为7.8,要使99.9%的药物能被有机溶剂提取,尿样Ph应调节到5.8 9.8 4.8以下10.8或10.8以上109 测定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测定治疗量时的结合率采用超滤法测定体内外测定相结合测定高中低浓度的结合率110在去除蛋白的方法中,哪一种方法的上清液偏碱性溶剂沉淀法中性盐析法强酸沉淀法热凝固法111 以下哪项不是液液提取法的优点低廉的运行成本选择性较好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LC-MS测定时被广泛应用112 以下哪个不是影响液液提取的因素水相pH 提取溶剂离子强度流速113 使用溶剂沉淀法中,含药血清或血浆与有机溶剂的比例为()时,可将90%以上的蛋白质去除1:1 1:(2-3)1:(4-5)1:0.5114 液液萃取中,挥去提取溶剂的常用方法是直接通入()吹干氮气流氦气流氢气流氧气流115 体液样品(如血浆等)通过固相萃取柱的流速每分钟应控制在0.1-0.5ml 0.5-1ml 1.0-2.0ml 3.0-4.0ml116 在较短时间内,在相同条件下,有统一分析人员连续测定所得结果的RSD称为重复性中间精密度耐用性稳定性117 检测限要求的信噪比限度为1.5 2 3 10118 定量限要求的信噪比限度为1.5 2 3 10119 定量分析时要求色谱峰分离度应大于1.5 2 3 10120 定量分析时色谱峰面积的重复性要求RSD(%)不大于1.5 2 3 10121 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过程中,实际生物样品试验主要考察的项目是方法的定量限方法的检测限方法的定量范围代谢产物的干扰122 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计算回归方程时,权重因子一般选用1/C<sub>i</sub><sup>2</sup> 1/C<sub>i</sub> C<sub>i</sub> 1123 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建立过程中,用空白生物基质试验进行验证的指标是方法的定量范围方法的定量下限方法的特异性方法的精密度124 用于评价样品处理方法将体内样品中待测物从生物介质中提取出来的能力准确度精密度QC样品提取回收率125 用于分析过程,对分析方法进行质量监控准确度精密度QC样品提取回收率126 是指在确定分析条件下测得的体内样品浓度与真实浓度的接近程度准确度精密度QC样品提取回收率127 常用相对标准差RSD来表示纯度精密度准确度相对误差128 相对误差表示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误差在测量值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的测量值与最小的测量值之差测量值与均值之差129 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是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耐用性130 体内样品测定方法要求,建立标准曲线所用浓度至少应为2 3 4 6131 在体内药物分析中,定量下限其准确度应在真实浓度的<15% 85-115% 80-120% <20%132 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准确度一般应在<15% 85-115% 80-120% <20%133 在体内药物分析中,质控样品测定结果的偏差一般应<15% 85-115% 80-120% <20%134 在体内药物分析中,质控样品测定结果的低浓度点偏差应<15% 85-115% 80-120% <20%135 在色谱定量分析中,采用内标法的目的是提高灵敏度改善分离度改善精密度增加稳定性136 表示生物介质中药物最低可测度的是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最低检测浓度137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学研究要求考察稳定性,以下内容中哪一项熟不不稳定性试验内容长期贮存稳定性流动相稳定性短期室温稳定性冷冻解冻稳定性138 样品中含有其他共存物质时该法能定量测定被测物的能力的是方法的精密度方法的准确性方法的相关性方法的选择性139 方法的专属性也称选择性,在体内药物分析中主要考察相关物质内标物内源性物质共存杂质140 药物分析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应被应用于药物的生产过程研发过程贮藏和流通过程全面质量控制141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学研究需要考察其稳定性,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稳定性试验内容长期贮存稳定性储备液稳定性流动相稳定性冷冻解冻稳定性142 反相色谱法流动相选择的最佳pH范围是0-2 2-8 8-10 10-12143 气相色谱法最常用的检测器是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144 用于评价理论板数的色谱参数是色谱柱的效能色谱系统的重复性色谱峰的对称性方法的灵敏度145 用于评价拖尾因子的色谱参数是色谱柱的效能色谱系统的重复性色谱峰的对称性方法的灵敏度。

药物分析复习资料

药物分析复习资料

药物分析复习资料药物分析复习资料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药物的成分、性质以及分析方法。

对于药学学生来说,掌握药物分析的知识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药物分析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药物分析的基本概念药物分析是指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对药物进行定性、定量以及质量控制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主要包括药物的成分分析、质量评价、稳定性研究等方面。

药物分析的目的是确保药物的质量安全,为药物的研发、生产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药物分析的常用方法1. 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它根据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和定量。

常见的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

2. 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来分析物质的方法。

常见的光谱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等。

3.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药物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电化学法包括极谱法、电位滴定法和电导法等。

4.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的质荷比来分析物质的方法。

常见的质谱法包括质谱仪、质谱成像和质谱图谱分析等。

三、药物分析的质量评价药物的质量评价是药物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含量测定:含量测定是药物分析中最常见的质量评价方法之一。

通过测定药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可以判断药物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2. 纯度测定:纯度测定是指确定药物中杂质的种类和含量。

药物中的杂质可能会对药物的疗效产生影响,因此纯度测定对于药物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3. 溶出度测定:溶出度测定是指测定药物在一定时间内从药物制剂中溶出的量。

溶出度测定可以评估药物的释放性能,对于药物的疗效和稳定性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四、药物分析的应用领域药物分析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研发:药物分析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药物分析,可以确定药物的成分和性质,为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第⼀部分填空:1.体内药物分析是⼀门研究⽣物机体中药物及其代谢和内源性物质的质与量的变化规律的分析⽅法学。

2.药物体内过程有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3.药物的肾排泄率与肾⼩球滤过率、肾⼩管分泌率和肾⼩管重吸收率有关。

4.有效⾎药浓度范围通常是指最低有效浓度与最低毒性浓度之间的⾎药浓度范围。

5.治疗药物检测的核⼼⽬的是实现合理的给药⽅案个体化。

6.体内药物分析采⽤的⽣物样品包括⾎液、尿液、唾液、头发、脏器组织、乳汁、精液、脑脊液、泪液、胆汁、胃液、胰液、淋巴液、粪便等,其中最常⽤的是⾎浆或⾎清。

7.尿液的测定主要⽤于药物的剂量回收、尿清除率研究、推断患者是否违反医嘱⽤药和药物制剂的⽣物利⽤度的研究。

8.冷藏或冷冻是⽣物样品常⽤的保存⽅法。

9.经有机破坏的⽅法有湿法破坏、⼲法破坏和氧瓶燃烧法。

10.固相萃取法主要通过固相填料对样品组分的选择性吸附及解吸的过程,实现对样品的分离、纯化和富集。

简答:1.请简述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

答:⑴⽣物样品中⼲扰物质多⑵⽣物样品量少、不易重复获得⑶分析⽅法要求⾼⑷实验室仪器设备要求⾼⑸测定⽬标与数据处理复杂2.请简述新药的概念及其分类。

新药是指在我国未上市销售的药物(创新药物)和仅在国外上市的药品。

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或者制成新的复⽅制剂。

按新药管理。

分类:1。

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2,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3,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4,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物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5,改变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的原料药及其制剂6,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3.请简述药物转运机制的类型。

(1)被动扩散:药物从浓度⾼的⼀侧向膜对侧的扩散,其扩散速率主要取决于⽣物膜的通透性,以及膜两侧的浓度梯度和药物的脂/⽔分布系数。

(单纯扩散,膜孔转运)(2)载体媒介的转运;是具有⾼度选择性,可为同类物质所竞争,具有饱和现象,需要消耗能量,能逆电化学梯度和浓度梯度⽽转运。

药学考试资料归纳-体内药物检测

药学考试资料归纳-体内药物检测

药学考试资料归纳-体内药物检测药学虽然是基础学科,但是很多学员都觉得药学知识点特别多,不好复习。

今天就带着大家总结归纳一下药学知识点:体内药物检测,以便大家更好地记忆。

一、体内样品的种类1.血样血样包括全血、血浆和血清,它们是最为常用的体内样品。

血药浓度监测,除特别说明是全血外,通常都是指血浆或血清中药物浓度的测定。

当药物在体内达到稳定状态时,血浆中药物的浓度能够反映药物在靶器官的状况。

因而,血浆药物浓度可作为体内药物浓度的可靠指标。

(1)血样(全血)的采集动物实验时,可直接从静脉、动脉或心脏取血。

全血采集后置含有抗凝剂(例如:肝素、EDTA、草酸盐、枸橼酸盐等)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即得。

血浆或血清由采集的全血制备。

(2)血浆的制备将采集的全血置含有抗凝剂的离心管中,混匀后,以约1000 g离心力离心5~10分钟,分取上清液即为血浆,血浆量约占全血量的50%~60%。

(3)血清的制备将采集的全血置不含抗凝剂的试管中,在室温或37℃下放置0.5~1小时,待血液凝固后,再以约1000 g离心力离心5~10分钟,分取上清液即为血清,血清量约占全血量的20%~40%。

2.尿液尿液药物浓度测定的目的通常与血液或唾液样品的测定目的不同,主要用于药物尿液累积排泄量、尿清除率或生物利用度的研究,以及药物代谢物及其代谢途径、类型和速率等的研究。

在临床上,亦可推断患者是否违反医嘱用药。

二、体内样品的测定法1.免疫分析法免疫分析法是基于抗体与抗原或半抗原之间的高选择性竞争反应而建立的一种生物化学分析法。

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很低的检出限,可以应用于测定各种抗原、半抗原或抗体。

免疫分析法分为放射免疫法和荧光免疫法、发光免疫法、酶免疫法及电化学免疫法等非放射免疫法。

2.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包括:气相色谱法(GC)、有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LC-MS)等,这些方法适用于体内复杂样品中微量药物的专属准确定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简述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建立的一般步骤。

确定合适的分析方法→纯品试验→空白溶剂试验→ 空白生物基质试验→模拟生物基质试验→实验生物样品的测定(预处理→分离分析→数据处理)
3 为什么进行生物样本预处理?
(1)使药物从缀合物及结合物中释放出来,以测定药物的总浓度;
(2)生物样品介质组成复杂,干扰多,而药物组分是微量的,必须先经过预处理,使纯化富集;(3)为了适应和符合测定方法所要求的灵敏度;
(4)为了防止分析仪器的污染、劣化,提高测定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和选择性等。

4 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1)机体因素:包括生理、病理、遗传因素
(2)药物因素:包括剂型因素、药物相互作用
(3)其他因素:大气污染、食品、烟、酒、茶等
5 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

(1)干扰杂质多(2)被测浓度低(3)供试样品量少(4)待测物的易变性(5)要求较快提供结果(6)要有一定的仪器设备(7)工作量大
6 请简述液液萃取法、蛋白沉淀法和固相萃取法的优缺点。

(1)液液萃取法:
优点:有选择性缺点:存在乳化现象
(2)蛋白沉淀法:
优点:快速简便缺点:待测物含量低时,不适用。

(3)固相萃取法:
优点:①引入干扰物质少②完全避免乳化的形成③在优化条件下,有较高的萃取率④可以用少量的样品⑤柱子可弃,无污染⑥使用的溶剂大多可以与水混合⑧易于自动化。

缺点:①价格昂贵②技术要求高③批与批之间有差异④柱子易阻塞,影响分离效果⑤样品需要经过预处理
7 液液提取法的原理、影响因素及提取技术。

原理:药物与干扰成分在互不相容的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选择性地提取生物基质中的药物。

影响因素:水相pH。

提取溶剂种类、离子强度。

提取技术:通常在戴塞的试管中进行,多半进行一次提取,用酸碱回提时也只是一次,不考虑提取尽药物。

8 液固提取法的原理,固相萃取的主要步骤,及固相萃取的影响因素。

原理:将样品液通过合适的固相小柱,利用药物与杂质对固相小柱亲和力的差别,用适当溶剂冲洗、洗脱,使药物得到净化。

步骤:(1)固相柱选择(2)固相柱处理(3)样品液上样(4)分离净化(5)待测物洗脱。

提取率、选择性的影响因素:(1)流速(2)样品装载量(3)固相柱使用要求(4)样品上柱前的处理。

8 生物样品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及其适用测定对象。

①色谱分析法,对象:蛋白质,多肽等生物大分子类药物或内源性物质的检测与分析
②免疫分析法,对象:应用于临床TDM及生物大分子类物质的药物动力学及其相关研究
③生物学方法,对像:用于抗生素类药物的体内分析
9 需要进行哪些稳定性试验?
①短期室温稳定性②长期储存稳定性③冻融稳定性④储备液稳定性⑤待测溶液稳定性⑥样品处理过程稳定性
10 生物样品制备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1)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存在形式(2)待测药物的浓度范围(3)药物测定的目的(4)选用的生物样品类型(5)样品预处理与分析技术的关系
12 生物样品选择的基本原则,常用的生物样品及其应用特点。

选择原则:
①必须能反映浓度与药效的关系②易于获得③便于处理④根据不同目的要求选取
常用生物样品及应用特点:
血液优点:较好体现药物浓度与治疗的关系
缺点:(1)损伤性取样,取样量有限制(2)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尿液优点:(1)非损伤性取样(2)药物浓度高(3)收集方便
缺点:(1)浓度变化大、与血药浓度相关性差(2)不易采集、保存(3)肾功不全、婴儿不宜用唾液优点:(1)非损伤性取样(2)含蛋白浓度低,易处理(3)C S/C P较恒定时,可代替血样进行TDM 及药物动力学研究
缺点:(1)适用药少(2)取样量变化大
毛发优点:(1)取样方便,可重复取样(2)通过测某特定代谢物区别滥用药、临床药(3)可获得长期用药信息
缺点:(1)预处理繁杂,干扰多(2)分析对象含量低,需精密仪器
14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时需要通过哪些实验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
在进行分离条件筛选时,应考察生物基质中的内源性物质及代谢产物对分离与检测的干扰,步骤如下:
(1)空白溶剂试验—溶剂(方法特异性)(2)空白生物基质试验—(方法特异性)
(3)质控样品实验—方法效能指标(4)实际生物样品测试—代谢产物(方法特异性)
15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

效能指标
(1)特异性(专属性)—避免干扰(2)标准曲线(3)线性范围—覆盖所有浓度范围
(4)准确度—与实际状况相符(5)精密度—结果可重现(6)定量限—LLOQ和ULOQ 样品(1)稳定性—确保所有样品准确测定(2)提取回收率—确保准确度
16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技术有哪些?
A: 有机破坏法B: 除蛋白法C: 分离、纯化与浓集D: 缀合物水解E: 化学衍生化法
1 试简述常见的生物种类及其制备、贮存的方法。

答:种类及其制备:
(1)血液:血清样品:室温下放置至少30min到1h,待凝结出血饼后,用细竹捧或玻璃棒轻轻
地剥去血饼,以2500~3000rpm离心5min使与血细胞分离,分取上清液即得;血浆样品:置含有抗凝剂的试管中,混合,以2500~3000rpm离心5min使与血细胞分离,分取上清液即得;全血样品:置含有抗凝剂的试管中混合,不离心。

(2)尿液:测定一定时间内(如8h、12h或24h等)尿液中药物的总量将排泄的尿液全部储在起来,并记录其体积,取其一部分测定药物浓度,然后乘以尿量求得排泄总量。

尿液采集后需立即测定或加入适当的防腐剂保存。

(3)唾液:测量体积,静置分层后离心(3000rpm,5min),取上清。

放置后分为泡沫部分、透明部分、灰乳白色沉淀部分。

(4)组织:先将组织均匀化,脏器组织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称重,加入一定量的水或生理盐水等,在匀浆机中匀浆,使被测药物溶解,之后可直接可取上清液,或用加入蛋白沉淀剂,加入一定量酸或碱,酶解法等方法萃取。

(5)毛发:清洗,反复清洗2~3次,再有机破坏,最后提取(甲醇、酸碱液、酶解)。

贮存:
(1)冰冻(短期保存:可置4℃冰箱中冷藏;长期保存:需置-20℃或更低温度冰柜中冷冻;临时来不及处理:先置冰屑或冰块中,然后再进行冷冻贮存;小体积分装贮存)。

去活性:
加防腐剂,改变生物样品pH。

2 简要说明直接沉淀法、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3种生物样品预处理技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并比较三者。

答:(1)直接沉淀法:将一定量生物样品加蛋白沉淀剂,涡旋,离心,取上清夜进样。

注意沉淀剂体积、沉淀剂的选择及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氧化、对酸不稳定)。

液液萃取法:取一定量生物样品加有机提取溶剂,涡旋,离心,取有机层,氮气吹干,流动相溶样进样。

注意⑴水相pH值,⑵提取溶剂选择,⑶有机相和水相的体积。

固相萃取法:将不同填料作为固定相装入微型小柱,当含有药物的生物样品溶液通过时,由于受到“吸附”或“分配”或“离子交换”或其它亲和力作用时,药物或杂质被保留在固定相上,用适当溶剂洗除杂质,再用适当溶剂洗脱药物。

注意⑴流速,⑵装样量,⑶缓冲液pH及用量。

(2)比较:直接沉淀法:待测物浓度较高,特异性和灵敏度达到检测要求时可用。

直接沉淀法可使结合型的药物释放出来,操作简单,但缺点在于容易发生乳化现象。

液液萃取法:有选择性,基于其提取溶剂的性质,能与多数内源性物质分离,缺点在于乳化现象的产生;有机溶剂易挥散、有毒性、对环保不利及不能自动化也是该法的不足之处。

固相萃取法:萃取剂与样品有很大的接触面,短时间内可有效的萃取,可自动化;可以避免乳化的形成;柱子可弃,无污染。

缺点在于价格昂贵,技术要求高,批与批之间有差异,柱子易阻塞,影响分离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