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轨迹的步骤是“建系,设点,列式,化简”,建系 的原则是特殊化(把图形放在最特殊的位置上),这类问题一般需要通 过对图形的观察、分析、转化,找出一个关于动点的等量关系.
【互动探究】 1.已知点 A(-2,0),B(3,0),动点 P(x,y)满足uPuAr ·uPuBur =x2,
则点 P 的轨迹是( D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圆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
7
考点2 利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例 2:(2011 年广东)设圆 C 与两圆(x+ 5)2+y2=4,(x- 5)2 +y2=4 中的一个内切,另一个外切.
(1)求 C 的圆心轨迹 L 的方程;
(2)已知点
M3
5
5,4
5
5,F(
5,0),且 P 为 L 上动点,求
.
11
【互动探究】 2.已知圆 C1:(x+3)2+y2=1 和圆 C2:(x-3)2+y2=9,动圆
M 同时与圆 C1 及圆 C2 相外切,求动圆圆心 M 的轨迹方程. 解:如图D21,设动圆M与圆C1及圆C2分别外切于点A和点B,根
据两圆外切的充要条件,得|MC1|-|AC1|=|MA|,|MC2|-|BC2|=|MB|.
(2)如图 D20,||MP|-|FP||≤|MF|=2,
等号当且仅当 P 为直线 MF 与双曲线 的位于线段 MF 的延长线上的那个交点处取得.
图D20
直线 MF 的方程为:2x+y-2 5=0.
.
9
将直线方程代入双曲线方程中并整理得:
(3 5x-14)( 5x-6)=0.
解得
x1=3 14 5,x2=
A.双曲线 B.椭圆
C.圆 D.抛物线
.
4
3.已知△ABC的顶点B(0,0),C(5,0),AB边上的中线长|CD|= 3,则顶点A的轨迹方程为_____(_x_-__1_0_)_2+__y_2_=__3_6_(y_≠__0_).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顶点 在原点O,且过点P(2,4),则该抛物线的方程是__y_2_=__8_x.
||MP|-|FP||的最大值及此时点 P 的坐标.
.
8
解析:(1)设 F′(- 5,0),F( 5,0),并设圆 C 的半径为 r,
则||CF′|-|CF||=|(2+r)-(r-2)|=4.
又 4<2 5,∴C 的圆心轨迹是以 F′,F 为焦点的双曲线,
且 a=2,c= 5,从而 b=1.
∴C 的圆心轨迹 L 的方程为:x42-y2=1.
得xy00= =22xy- . 8,
代入圆的方程得(2x-8)2+(2y)2=16,化简得(x-4)2+y2=4
.
3
知识技能形成诊断
1.已知 m 是两个正数 2,8 的等比中项,则圆锥曲线 x2+ym2=1 的离心率为( D )
A.
23或
5 2
3 B. 2
C. 5
D. 23或 5
2.已知点 F14,0,直线 l:x=-14,点 B 是 l 上的动点.若 过 B 垂直于 y 轴的直线与线段 BF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 M,则点 M 的轨迹是( D )
6= 53
18
5>3
14
5.
∴P
点的横坐标应取
6 =6 5
5
5,代入得其纵坐标为-2
5
5 .
综上所述,||MP|-|FP||的最大值为 2,此时点 P 的坐标为
6
5
5,-2
5
5 .
.
10
求曲线的方程,然后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或圆锥 曲线中有关几何元素的范围求最值(范围)是高考的一种基本模式. 广东试题(2011 年、2009 年即是如此).这样出题,一改直线与圆 锥曲线联立这一传统,多少有些出乎意料,在备考时应予以关注.
.
13
考点3 利用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 例3:已知点 A 在圆 x2+y2=16 上移动,点 P 为连接 M(8,0) 和点 A 的线段的中点,求 P 的轨迹方程.
解析:设点 P 的坐标为(x,y),A 的坐标为(x0,y0). 因为点 A 在圆 x2+y2=16 上,有 x20+y20=16.
又因为 P 为 MA 的中点,有xy= =80+ +22 xy00, .
解析:设点 M 的坐标为(x,y),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
∴A 点的坐标为(2x,0),B 点的坐标为(0,2y).
uur
uuur
∴ PA=(2x-2,-4),PB=(-2,2y-4). 图 12-4-1
.
6
uur uuur
由已知 PA·PB=0,∴-2(2x-2)-4(2y-4)=0. 即 x+2y-5=0. ∴线段 AB 中点 M 的轨迹方程为 x+2y-5=0.
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复习课)
.
1
知识系统
(1)直接法:直接法是将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或者等量关系, 直接坐标化,列出等式化简即得动点轨迹方程.
(2)待定系数法:已知所求曲线的类型,求曲线方程.先根据 条件设出所求曲线的方程,再由条件确定其待定系数.
(3)定义法:若动点轨迹的条件符合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如椭
5.(2010年上海)动点P到点F(2,0)的距离与它到直线x+2=0的 距离相等,则P的轨迹方程为__y_2_=__8_x_.
.
5
方法技能形成与突破
考点1 利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 例1:如图 12-4-1 所示,过点 P(2,4)作互相垂直的直线 l1, l2.若 l1 交 x 轴于 A,l2 交 y 轴于 B,求线段 AB 中点 M 的轨迹方程.
圆、双曲线、抛物线、圆等),可用定义直接探求.
.
2
(4)相关点法:动点 P(x,y)依赖于另一动点 Q(x0,y0)的变化而 变化,并且 Q(x0,y0)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用 x,y 的代数式 表示 x0,y0,再将 x0,y0 代入已知曲线得要求的轨迹方程.
(5)参数法:当动点 P(x,y)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也 没有相关动点可用时,可考虑将 x,y 均用一中间变量(参数)表示, 得参数方程,再消去参数得普通方程.
图 D21
.
12
因为|MA|=|MB|, 所以|MC2|-|MC1|=|BC2|-|AC1|=3-1=2. 这表明动点 M 到两定点 C2,C1 的距离之差是常数 2.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动点 M 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左支(点 M 到 C2 的距离大,到 C1 的距离小). 这里 a=1,c=3,则 b2=8. 设点 M 的坐标为(x,y),其轨迹方程为 x2-y82=1(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