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第二节动态的贸易理论第三节国家竞争优势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各种现代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全面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脉络。
能联系实际说明问题。
二、教学重点1、规模经济与产品异质模型2、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论、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3、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三、教学难点1、规模经济与产品异质模型2、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教学时数:5完全竞争市场指不包含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它有四大特征:(1)有大量的卖主与买主,从而厂商价格既定。
(2)投入要素在各行业自由流动。
(3)产品同质。
(4)信息充分。
立足于现实的不完全竞争市场来研究现代国际贸易的理论,主要包括产业内贸易理论、动态的贸易理论与国家竞争优势论。
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指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两国间相互进口和出口的活动。
产业内贸易原因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异质、需求类似、市场结构等,有交叉关系。
在此只讲述规模经济与产品异质。
一、规模经济模型主要研究者为美国的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他认为国际分工与贸易出于两大原因:资源禀赋(包括技术)与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有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之分,一般指内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指由于产量扩大而导致的单位产品平均成本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指同行业内厂商数目增加而导致的行业平均成本下降。
在资源禀赋相同的情况下,两者都可以引致比较优势。
1、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在一个仅存在外部经济的行业中,大厂商并不具有优势,整个产业主要由中小规模的厂商组成,近似于完全竞争的状态。
(1)静态的外部规模经济下,贸易模式难以确定D w代表某种产品G的世界需求曲线,该产品可以由A国或B国生产,平均成本曲线分别为AC1和AC2。
在外部规模经济下,A国产业规模的扩大使得厂商的成本下降从而具有成本优势,该国成为商品的出口国,但是出口产业的最初建成或扩大纯粹是偶然因素决定的。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及面临垄断竞争的国际市场的条件下, 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 下降,市场需求量则随着价格的下降 而增加。
在参与国际贸易以前,企业面向国
内需求,国内市场需求的有限性, 限制企业不能生产太多,从而使生 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不得不保持在较 高的水平上,即A点。
在参与国际贸易之后, 企业面向两个市场,国内需求加上国
外需求,厂商生产量增加; 这时,规模经济效应使产品的平均成 本降低,厂商可以降价出售,由此增 强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见图4-1)
P1
A MC
B
P2
AC
D2
MR1
D1 MR2
图 4-1
图中AC为平均成本曲线,
D1为国内需求曲线, D2为国外需求曲线; 在该国没有参与国际贸易之前,厂商的 产品只需满足国内需要,产品数量被限 制在Q1,价格为P1 ;
(一)产品异质论 1.产品差异理论: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产业 总是由采用相同生产方式生产同一产 品的企业组成。实际上,同类企业虽 然生产同类产品,但同类产品之间却 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是同 类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产生贸易的根 本原因。
产品差异按强弱可分为:主观差异性和
客观差异性两类。 由于产品差异性只有在影响消费者心理 的限度内才是有效的; 因此,起主导作用的是产品的主观差异 性,而不是客观差异性。
Q6 Q5 Q4 Q3 Q2 Q1 O
产品质量
R
YB YA
平均收入
图 4-3
图中,横轴表示平均收入水平,纵轴
表示产品质量档次,45o线OR表示各 国平均收入水平对产品的需求档次成 正相关关系; 纵轴上的Q1、 Q2……. Q6分别表示产品 质量档次与R线的交点表示一国代表性 需求的水平。
行为经济学第五讲 现代贸易理论
经济滞胀的解决
保经济:尼克松下调联邦银行贴现率,从1970年初的 8.78%降到1971年底的4.5%,逐步增加货币供应量,从 1969年年均增长率3.5%提高到1970年的6%,1974年物 价急剧上升,当年消费物价指数陡升12%。 保物价:保罗· 沃尔克于1979年就任美联储委员会主席 后,两害相权取其轻,采取了高度紧缩政策:把贴现率 提高为两位数的12%,并一提再提,一度接近20%。利 率的提高虽然限制了投机,成功抑制了通货膨胀,但也 影响了工商业正常的资金周转,伤害了投资,最终引发 了“两个危机谷底”的“沃尔克衰退”。
里根的成就
里根采取了供给学派的减税观点和货币学派的货 币控制观点,由此形成了宽财政、严货币、放松 管制这几条重要思路。货币主义的思想主张实行 一种“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用“稳定的”货 币政策,紧盯通货膨胀率。从撒切尔夫人开始, 众多国家都奉行货币主义政策,并取得了成功,
新自由主义
理论介评
凯恩斯主义对挽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起到了积极 作用,强调了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重要性。 它的致命要害是: 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引发通货膨胀 引起贸易摩擦和报复
里根经济学
货币学派(其创始人弗里德曼被称为“反通货膨 胀的旗手”。统称芝加哥男孩) 措施: 减税;减少非国防财政开支;紧缩性货币政策; 放松管制。
产业内贸易理论
代表人物:格鲁贝尔 理论内容: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 产业内贸易出现的主要原因:同种产品的异质性,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代表人物:林德 理论内容:企业生产的决定因素不是成本而是需 求和市场;出口市场的形成是因为与国内市场相 似;人均收入水平决定需求偏好和需求结构,进 而决定贸易。 理论介评:在世界经济形成买方市场情况下,林 德理论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国际贸易学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供给与需求
• 学习曲线描述成本减少与特定行业积累产 出规模不断扩大之间关系的曲线。
13
14
• 学习曲线所描述的外部规模经济效果,我 们称之为动态报酬递增,或动态规模经济。
• 学习曲线论证了落后国家对幼稚工业的保 护有合理性。
15
第三节 重叠需求国际贸易理论
• 1961年,瑞典学者林德尔(S B.Linder)从 需求方面探讨了国际贸易的成因,提出了偏好相 似说(Theory of Preference Similarity)。
29
产品生命周期贸易模式
贸易国分类:
出口新产品的工业高度发达国家,如美国; 较小的工业发达国家,如大多数欧洲国家; 某些发展中国家。
30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模型
净出口
发展中国家
t0 t1
t2 t3
t4
t5
发达国家
0
时间
国
内
初
净进口
消 费
始 期
期
成 长
创新国 成
期
熟 期
31
1. 理论价值
第一,实现了比较优势观念由静态到动态演变的飞 跃。
经营成本 转口贸易
经济合作 季节性需要
政府干预下的价格扭曲
• 创造差异产品产生贸易的方法
一是改变产品的设计——客观差异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自由贸易理论在全球 化新格局下的创新
自由贸易理论需要适应全球化新 格局的特点,不断创新和完善, 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发 展需求。
创新发展的挑战与机 遇
全球化新格局为自由贸易理论带 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 探索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新的 经济形势和发展需求。
06
总结与展望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的重要意义
相互依存性
认为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一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政策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因此,各国 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02
自由贸易理论的经济学基础
比较优势理论
定义
比较优势理论是自由贸易理论的核心,它认为一个国家在 生产某种产品时,如果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成本优势,则 该国在该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03
融合发展的挑战与机 遇
数字贸易的发展给自由贸易理论带来 了新的挑战,如数字安全、数据主权 等问题,但同时也为自由贸易理论带 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绿色贸易与自由贸易理论的协同推进
绿色贸易的概念与特点
绿色贸易是指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的贸易活动,具有环 保、低碳、可持续等特点。
自由贸易理论与绿色贸易的协同
20世纪初,以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为代表,提出资源禀赋理论
,认为各国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和贸易。
03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现
代自由贸易理论强调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与合作,认为国家应通过政策手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论”;20世纪70年末,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引入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新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着重解释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而传统贸易理论主要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
第一阶段:创新领先国家出口
第二阶段:技术扩散,跟随者出口
第三阶段:技术停滞,发展中国家出口
产品创新阶段 所需的主要资源是发达的科学知识和大量的研究经费。在该阶段上,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主要是研发,而贸易主要发生在少数先进发达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 新产品实际上是一种科技知识密集型产品。产品成熟阶段 所需的主要资源是机器设备和先进的劳动技能。在该阶段上,资本和熟练工人充裕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拥有生产的比较优势,产品将主要由发达国家出口到发展中国家。 产品从知识密集型产品变成技能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
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同类产品的异质性①实物形态上,同类产品可以由于款式、规格、商标、牌号、包装等方面的差异而被视为异质产品。②即使实物形态相同,也可能由于付款条件、交货时间、广告宣传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原因而被视为异质产品。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 由于规模经济,要素禀赋相同或相似的国家之间同样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并产生国际贸易。
内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的增加,分摊到每单位产品上的固定成本会越来越少,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一种经济外部性的表现,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扩大。 由于同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产业集聚,即出现扎堆现象,这样在信息收集、产品销售、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成本会降低。
生产/出口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现代的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和概括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这些新的贸易理论是新古典贸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比较优势问题、产品差别和需求偏好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问题、市场结构性差别对贸易模式的影响问题以及国际贸易的运输成本和生产区位问题。
这些假定前提的变形和扩展使得国际贸易理论体系更加完整、丰富。
第一节贸易理论的动态化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原料生命周期理论一、动态化贸易理论对早期贸易理论的扩展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不同的特点:(TTM: Time, Technology,Many Countries)1、引入时间因素:Time 传统贸易理论——静态均衡分析方法,而这两个生命周期理论是典型的动态化的贸易理论,他们把时间因素纳入了贸易模式的分析,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动态化扩展。
2、技术作为贸易的直接原因之一:Technology 传统贸易理论把技术差异看成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比较成本差异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
这两个生命周期理论在承认这种观点的同时,还把技术差异作为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之一,提出了比较技术优势的问题。
尤其是根据技术变革的时间差异来分析比较优势的动态化变革和国际贸易区位的变化,这就增强了贸易理论对未来贸易格局的预测能力。
3、贸易在多国之间发生:Many Countries 传统2×2×2模型,而这两个生命周期理论放松了这个假定,使贸易在多国间发生。
二、新技术贸易理论(技术差距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1961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 A Posner)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
技术差距论把国家间的贸易和技术差距的存在联系起来,认为当一国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开发新产品后,它可能凭借这种技术差距形成的比较优势向其他国家出口这种新产品,这种技术差距将持续到外国通过进口此新产品或技术合作等方式逐渐掌握了该先进技术,能够模仿生产而减少进口后才逐渐消失。
0602现代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
第二阶段是理论研究阶段。里程碑是格鲁贝尔(H.G.Grubel)和劳埃德 (P.J.Loyd)于1975年编写的《产业内贸易:差别化产品国际贸易的理 论与度量》,这是最早的关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专著。在这本书中作者 修正了H —O模型中的某些前提条件,把贸易中有关的费用引入模型, 解释了部分产业内贸易现象。
(二)基本类型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同质产品也称相同产品,是指那些在价格、品 质、效用上都相同的产品,产品之间可以完全 互相替代,即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极大,消费 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完全一样。
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相关概念
产业间贸易
亦称部门间贸易,即一国或地区出口和进口属 Leabharlann 不同产业部门生产的完全不同的产品。
例如,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 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等。
产业内贸易
亦称部门内贸易,即一国或地区既出口同时又 进口某种或某些同类产品。
贸易模式差别的举例说明
第三阶段是丰富发展阶段。主要理论模型有:20世纪70年代末,迪克西 特(Dixlt,A.K)、斯蒂格利茨(Stiglitz,J.E.)、克鲁格曼(Krugman,P.) 等创立了新张伯伦模型,把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运用到产业内贸易 领域;20世纪80年代初,布兰德(Brander,J.)而和克鲁格曼 (Krugman,P.)为解释标准化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现象建立的差别模型。
第0类 -食品和活畜 012345678910121第---有皮活饮皮煤动发预邮1机革类的料,,物电制政化,动表焦油机建包工皮饮物皮煤脂械筑裹产革料以和及设物并品制及外 毛 煤 备 , 无品的 皮 球 管 按,烟其 , 道 实不类另他 原 , 物说动 料 发明物 热,的 及并分 照经裂 明处装理置的和毛皮设备,不另说明 012345678921232第---无橡肉烟石石固个家特2机胶类及草油油定别具殊化制肉及种,油工及交学品非制烟子石脂业其易品,食品草和油,专零和不用制 含 产 原 件 商另品 油 品 油 机 ,原说果 及 , 械 床 并明料实 副 成 上 无(燃产 品 用 按品 或 实料分 , 物除馏 床外垫),床垫,软座垫及类似的 00椎0000002222或222334脂5555555666666677777电77填8888889934678957854839723456893456794356794586第第第第第第第动布肪家充------------------------染医精肥初在化软纸纺非钢有金乳鱼谷蔬糖咖喂杂天软纸纺原金原天电动金一办电电道其旅服鞋专摄杂硬金3456789物料或庭制料药油料级非学木,织金铁色属类类类类类类类制(物菜,啡养项然木浆织油属油然流物属般公信气路他游装子业影项币,制油型品,产及(形塑材及纸纱属金制品不和和糖,(食橡及及纤肥矿动气或加工室和机车运用及,仪制(非造类设鞣品香除状料料木板线矿属品矿动化按机杂没和是谷水制茶不品胶木废维料砂物(植工业机录械辆输品衣科器品金货的,备天革膏组塑,及制和,产物学原械项有植鸟海物果品,包产(纸(,及和物机机器音,(设,服学,币币,不)不)料和料初制品纸织制2然7燃品料及制分物蛋 洋 制 及 可 括 品 包 毛 矿 金 植 油 械 械 和 及 仪 包 备 手 配 及 设 除 (香级品(浆物品另另2和人哺 品 蜂 可 没 和 括 条 产 属 物 脂 和 自 音 器 括 袋 件 控 备 外 不料及分运品类油水形,不的,,说说制)乳 蜜 , 有 筹 合 除 和 废 材 , 设 动 响 和 气 及 制 和 ) 包原状不包文制不明明、有类输的、造料另括章成另动 香 碾 备 成 外 原 料 料 加 备 资 设 用 垫 类 供 , 括的润关的设其脂说家,品说;物 料 磨 工 和 和 油 制 工 和 料 备 具 车 似 仪 应 没 黄厕)滑产制备他及明具纸,明) , 的 作 再 其 ( 品 过 机 处 和 , 辆 容 器 品 有 金所)或不油品成商蜡,及 器 ) 矿, 谷 生 他 不 的 理 仪 巢 及 , 法纸另抛其 零 砂甲 物 ) 精 包 仪 器 , 器 光 定;及品品不板说光制 件 及壳 ) 梳 括 器 及 具 学 货有明宜和造 , 其类 羊 煤 零 产 币,食关清不 精, 毛 , 件 品以的洗原另 矿软 ) 石 (;及的混钟料相说 )体 及 油 包准合表关明动 其 和 括备物产物废宝非工或品具和料石电动水()气物生不同或无成行植脊纱,物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14
❖ 3.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区别
❖ 两者相应旳市场构造是不同旳。内部规模经济意 味着企业大规模生产旳必要性,在要素供给和市 场规模一定条件下,内部规模经济暗含产业内企 业数量较少,市场构造趋于垄断竞争构造。外部 规模经济更侧重于企业数量增长造成产业规模扩 大带来旳品均成本下降,所以单个企业旳规模可 能较小,但是企业数量更多,市场构造更接近完 全竞争状态。
10
❖ 克鲁格曼1974年
❖ 年至1983年,他在白宫担任经济顾问。 从1999年,克鲁格曼开始给《纽约时 报》撰写专栏文章。从1977年开始, 他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经济学和国际 事务教授。他撰写过大量旳经济学专著和 论文,撰写和编辑旳经济类书籍有20多 本,经济类论文超出200篇。
❖ 他是一位天才式旳人物。
假如再增长1单位X旳生产,则需要旳生产要素将不大于 2个单位(因为规模酬劳递增,X产品旳生产成本将下降 ),则Y部门要素旳降低许将不大于2个单位,又因为伴 随Y部门产量旳降低,Y旳生产成本将递增,所以Y旳降 低许将不大于2个单位。所以伴随X产量旳增长,︱ dY/dX︱将逐渐减小,即规模酬劳递增时机会成本递减 ,同步也阐明规模酬劳递增时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将凸向 原点。
三、产业内贸易产生旳原因
1、产品旳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旳基础:假如不同国家相同产业部
门旳产品要进行相互贸易,那么这些被相互互换旳产品一般情况
下不是同质产品,而是存在着广泛旳产品差别,完全同质旳产品
没有必要去相互互换和贸易。
2、需求偏好旳相同性和多样性是产业内贸易旳动因:产品旳差别
性只是为产业内贸易旳发生准备了可能性条件,而产业内贸易旳
内在动力来自于不同国家需求构造旳多样性和相同性,所以,产
第5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4. 国际分工深化到制造业内部,从“垂直分工”细化到 “水平分工”。
国际分工的三个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上半期:工业和农业之间的
垂直分工,国际分工格局表现为殖民地国家为宗主国 提供原材料,宗主国向殖民地国家输出工业制成品。 19世纪中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工业内部的垂直分工, 表现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发展采矿业,并将大量 的矿石输往宗主国;而宗主国发展冶炼业和机器制造 业,并将机器设备和制成品出口到殖民地国家。 二战后:制造业内部的水平分工:即制造业内部同一 产品不同型号、零部件、生产流程的国际分工。各国 发挥各自的专业化优势,参与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同环 节,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发达国家工业品“双向贸易”(产业内贸易)的基础 是规模经济,而不是技术不同或要素配置不同所产生 的比较优势。
案例 江苏阳光集团的国际化成长
思考: 产业内贸易理论在阳光集团的发展中是如何
体现的? 阳光集团是怎样运用规模经济效益的? 阳光集团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有哪些?你
认为它的成功可以用哪个理论解说?
外部规模经济源于:
➢ 大量企业的集聚加强了市场竞争,促进企业提高 技术,改善管理。
➢ 企业的集聚,使得各企业可以低成本获得行业相 关信息,并便接地获得专业化人才、专业化服务、 专业化的零部件供应。
➢ 企业的集聚带动了基础设施的发展,降低了企业 的交通运输及通讯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内部规模经济还是外 部规模经济,都要受到一定限制,并非规模 越大越好。
5. 制造业内部同一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所需要 的要素投入比例不同,使不同要素禀赋的国家可以参 与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或环节,从而出现了 同一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在不同国家之间分割开 来。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引言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范畴,着重探讨全球贸易的运作机制以及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也日益重要。
本文将从比较优势理论、新贸易理论以及新新贸易理论三个方面介绍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
该理论认为,国家在资源配置上存在差异,从而可以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其相对较低成本的商品,然后通过贸易获得其他国家的商品。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贸易可以增加各国的经济福利。
通过专业化和贸易,国家可以获得更多的消费物品,并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此外,比较优势理论还强调国际贸易的互补性,通过贸易,各国可以相互补充彼此的生产要素和技术水平。
然而,比较优势理论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理论假设贸易是基于完全竞争的,忽略了经济中存在的市场失灵情况。
其次,比较优势理论无法解释某些国家在相对劣势产业上取得竞争优势的现象。
因此,为了更好地解释国际贸易现象,学者们逐渐提出了新的理论。
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和扩展,由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和艾琳·克罗斯提出。
新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与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和垄断力量有关。
根据新贸易理论,国家之间的贸易不仅仅是基于资源配置差异,而是基于产品差异和规模经济的优势。
不同国家生产的产品可能存在差异,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也不同。
通过贸易,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多的选择,生产者可以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降低成本。
新贸易理论还强调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垄断力量对贸易的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能通过垄断市场实现更高的利润,从而影响国际贸易的格局。
此外,新贸易理论还提出了进口代理商、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集群等新的概念,为国际贸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新贸易理论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新贸易理论逐渐兴起。
五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 一般而言,垄断竞争行业中的企业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内部规 模经济。为简便起见,假设垄断竞争行业的所有企业是对称的,即各 企业在需求和成本等方面是相同的。这个假设可以让我们无需考虑每 个企业之情况,只关注整个行业状况,进而确定企业数量与典型企业 的平均成本和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垄断竞争市场均衡时的 企业数量和产品价格。
❖ 另一方面,由于产品之间的可替代性,企业之间也存在相当的竞争。 如果垄断竞争企业存在短期利润,则会吸引更多企业进入这一行业从 而造成对原有产品的需求下降,价格下跌,利润减少直至没有。这时 新的企业停止进入。另一方面,如果垄断竞争企业在短期内亏损,一 些企业就会逐渐退出从而造成对剩下产品的需求增加,价格上升,亏 损减少直至没有。这时就不再有企业愿意退出。总之,垄断竞争企业 的长期竞争会造成该行业的平均经济利润为零。
2、产业内贸易的一个数字案例 1995年美国出口了231亿美元的计算机,进
口了354亿美元的计算机,计算机净贸易额或产 业间贸易额为123亿美元,产业内贸易额为462 美元,计算机产业内贸易占 美国计算机贸易总额585亿美元的79%。
3、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度(Index of intraindustry trade)
3、现代国贸理论和传统国贸理论之关系 (1)区别:解释对象不同;理论基础不同 (2)联系:
两国同种商品生产函数(技术)相同 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规模报酬不变 两国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二 产业内贸易
1、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概念 (1)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2)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前两章表明,国际贸易之所以发生是由于国家之间 存在比较成本优势和劣势,而这种比较成本的差异性既可 源于各国之间生产技术上的差异(古典贸易理论),也可 源于要素禀赋上的差异(新古典贸易理论)。但是这两种 理论不能较好地解释那些技术水平和要素禀赋相似的工业 化国家之间的大量贸易。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提出 一些新的国际贸易理论试图解释以上现象。由于这些理论 改变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分析框架也不同,故称 之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本章主要介绍保罗·克鲁格曼创 建的基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之上的新贸易理 论。另外,也从需求视角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 21世纪初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为框架的贸易模型又有了新的 发展,人们称之为新新贸易理论,本章将给予简单介绍。
0601 现代贸易理论——规模经济理论
华盛顿的一年使克鲁格曼身心俱疲。很长一段时间,他既 不做学问,也 不问政治。不过在外人看来,他混得很不 错:年纪轻轻就成为终身教授,拿着丰厚的薪酬、常常在 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参加各种会议,甚至还写出了几篇挺好 的论文。不过,克鲁格曼的内心极为失落,他说:“和世 界上99%的人相比,我没什么可抱怨的。但我的参照对象 是同辈中最成功的经济学家,我还没有成为他们中的一 员。” 1987年,克鲁格曼开始重新恢复了创造力,他写出了大 量高质量的论文——第三世界债务减免、欧洲货币体系的 作用、贸易集团化。这些文章获得的好评打消了他对自己 研究能力的怀疑,他开始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新贸易理 论。这些成就使他获得了约翰· 贝茨· 克拉克奖。 1988年,克鲁格曼出版了《期望减少的年代》一书,该 书一出版即在美国引起轰动。他与奥伯斯法尔德合著的 《国际经济学》成为各大学和贸易公司的标准教材。各大 公司的总裁在看到他所著的书之后纷纷找上门来,请克鲁 格曼为他们作商业咨询。为此,克鲁格曼专门雇了一名经 纪人,不是为了拉更多的客户,而是为了提高价格,使商 人们望而却步。这段时期克鲁格曼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课 题——经济地理学。他雄心勃勃地想把这个课题发展成为 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并在这个领域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三)主要内容 某两种产品若存在规模经济,则其中一国会率先
对某种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取得成本优势;而另 一国则选择另一种产品,进行生产。之后,通过 国际贸易使两种产品在各国间进行分配。
A产品
规模经济
规模生产
低成本低价格
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四)图形说明——坎姆模型
如图,一国专门生产X, Y 另一国家专门生产Y,在 Ymax 规模经济的作用下,X和Y 的生产成本都会下降,然 后两国再进行交换,则双 Y2 方的福利都会增加,在图 Y1 中表现为贸易后的均衡点 E比没有分工和贸易前的 均衡点A所达到的效用水 平更高。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结论
市场扩大则产生两种积极效应:从生产厂商的角度看: 一是通过厂商产量的提高实现规模经济利益; 二是增加产品的品种数量。
从整个社会福利看,贸易利益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消费品; 二是产品品种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可有更多的选择,从 而带来更多的满足。
结论
开放条件下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
模型假设: 1.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与B国; 2.两个国家除了市场规模存在差异外,其他条件相同。 3.假设A国是小国,B国是大国。
在封闭条件下,由于A国国内市场规模小于B国, 所以Na<Nb Qa<Qb Pa>Pb 那么,开放之后,在该行业上A国会因价格高成为进口国, B国会因价格低成为出口国吗?事实上,这种情况不会出现, 规模经济会导致另外一种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格局。
P
E PE=AC
LAC
MC
MR
D
Q
图4-5 封闭经济中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图中封闭经济中企业的规模经济表现为LAC曲线逐渐降低,
垄断竞争表现为企业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在封闭经济中,
长期竞争导致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表现为在均衡点E,LAC与 D相切。
市场规模与厂商产量、厂商数目
假设条件:
1 在一共同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所面
市场规模
2.国与国之间的市场差别也会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格局产生实质性影响。一般说来,如果两国的国内市场规 模存在差异,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那么国内市场规模相 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 (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生产规模 收益不变的产品(Y)。
对理论的总结
专业供应商
04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二、产业内贸易定义及分类
1.定义 具有相同或相似生产要素禀赋的国家间开展 的贸易,并且相互贸易的是同一部门或类别 的制成品。比如日本向美国出口轿车,同时 又从美国进口轿车的现象;中国向韩国出口 某种品牌的衬衣,同时又从韩国进口某种T 恤衫的这种贸易活动。产业内贸易还包括中 间产品的贸易,即是某项产品的半制成品、 零部件在两国间的贸易。
3.微型面包车行业 IIT 1 700 200 1 500 44.44%
700 200 900
4.电影电视行业
IIT 1 300 97 1 203 48.87% 300 97 397
三、发展及特征
1.发展 (1)大多数国家IIT上升; (2)发达国家IIT较高; (3)相比较而言,发展中国家IIT较低。 2.特征 (1)一国经济、技术越发达,其制造业产业
1987
61.0 28.0 66.4 83.8 80.0 63.9 71.6 67.4 65.3
1999
81.1 62.3 85.4 97.7 91.9 86.0 92.8 86.7 85.5
发展中 1970 国家 印度 22.3 巴西 19.1 黑西哥 29.7 土耳其 16.5 泰国 5.2 韩国 19.4 阿根廷 22.1 新加坡 44.2 平均 22.3
β 高消费档次
品质等级
P 人均消费
C
α 低消费档次
B A
I1
I2
Y 人均收入
问题: 为什么高科技产品总是首先在发达
国家出现?
提示:
从需求和供给 两个方面来回答
(四)评价
贡献: 1.很好的揭示了战后发达国家工业品贸易的现象; 2.补充了原有比较优势理论的不足,从需求角度解
第四章 现代贸易理论
两个概念
需求时滞 指创新国的新产品问世后 到其他国家的消费者认识 并产生消费需求的时间。 模仿时滞
指创新国的新产品问世后 到其他国家能仿制该产品 并出口的这一段时间
图示
创新国
创新国出口 创新国生产
模仿国进口
t0
需求时滞
t1
t2
t3
创新国进口 模仿国出口
模仿国生产
模仿时滞
模仿国
第四节 产品生命周期论
一、产业间贸易
指非同类产品在两国间进行贸易,是垂 直贸易。 如中国向美国出口纺织品,而从美国进 口软件
同质产品
二、产业内贸易
异质产品
指的是同类产品在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生 产要素的两国之间进行贸易。 即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相同类型 的商品。 如美国和日本相互进出口汽车。
1、同质产品
第二节 产业内贸易论
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H.G.Grubel)等 人在研究共同市场成员国之间贸易量的增长时 发现。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并不是按“赫-俄”原理 (即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进行, 而是产业内同类产品的相互交换。 因而对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提出了产业内同 类产品贸易增长特点和原因的理论。
标准化产品阶段
1、新产品阶段
创新国利用其拥有的垄断技术优势,开 发新产品 由于产品尚未完全成型,技术上未加完 善,加之竞争者少,国内市场就能满足 其摄取高额利润的要求等 产品极少出口到其他国家,绝大部分产 品都在国内销售。
插曲
பைடு நூலகம்
1953 年2月28日,克鲁格曼出生于一个美国中产阶 级的家庭。他在纽约的郊区长大,从约翰· F· 肯尼迪高 中毕业后,他来到了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 学。 大学时代的克鲁格曼似乎更偏好历史,经济学的专业 课修的不多,倒是天天去上历史课。不过,是金子总 会发光。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著名经济学家诺德豪斯 在偶然看到克鲁格曼的一篇关于汽油的价格和消费的 文章后,为他对经济问题的深刻理解所打动,立即邀 请他做自己的助手。 大学毕业后,在诺德豪斯的推荐下,克鲁格曼顺理成 章地进入了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这个期间,由于 个人问题,他的情绪比较低落,草草地完成了博士论 文以后,他奔赴耶鲁大学任教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石理论的四要素分解
生产要素 可分为:
基本要素(Basic factors) 高等要素(Advanced factors) 通用要素(Generalized factors) 特殊要素(Specialized factors)
精品课件
基本要素: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熟练 和半熟练劳工、债务资本等(天赋的↓)
特别是里昂惕夫之谜所引起的讨论是空前的,各种新理
第论便3节应运产而生业。内贸易理论
第4节 部分市场理论
第5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精品课件
第1节 规模经济理论
一、规模经济:
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呈报酬
递增的经济现象。
1、内部规模经济:
单个厂商通过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
效率提高,成本降低,报酬递增的经济现
精品课件
相关和辅助产业 相关和辅助产业是否具有竞争优
势也十分重要——优势产业群 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
企业战略、企业结构(组织形态) 和同业竞争都对产业形成国际竞争优势产 生重要作用。
精品课件
2.1对该理论的补充 机遇和政府也会对国家竞争优势产
生影响。 机遇:纯粹的发明活动;重大技术
的非连续性;投入成本的不连续性;世界金 融市场或汇率的重大变化;政治决策、战争 等。
Y 收入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第3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所谓产业内贸易是指对于同一类产品既有进 口又有出口的现象,传统理论无法解释这一现象。 这一问题的提出最早在50年代,来源于对进出口 的统计研究,但在70年代之前一直停留在经验性 的总结上。直到格鲁贝尔的《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书出版后,才步入理论研究。
地中海气候有利于瓷砖慢慢晒干;意大利人有使用天 然石料的传统,瓷砖的人均使用量全球第一;二战后建筑业大 繁荣;制造商为争取到零售渠道而激烈竞争,为此企业不断创 新(有些产品的生命周期只有几周),不断降低成本;其辅助 行业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
70年代,生产出现过剩,转而开拓国际市场,比西班 牙和德国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设备更好,其市场份额是西班 牙的2倍。
4“C”化工厂: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CAM:计算机辅助生产;CAE:计算机辅助 工程;CAT:计算机辅助检验。
精品课件
第5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 产品贸易周期理论:威尔士(Wells)、弗
农(Vernon)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引入国 贸易理论。 其理论内容:
额为0时,为0。 各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不断上升;发达国
家产业内贸易指数高于发展中国家。
精品课件
案例分析:美、加汽车自由贸易区建立前后对比
1965年之前加拿大的汽车工业基本自给自足,但劳 动生产率比美国低30%,规模只相当于美国的1/10。 1964年建立了美、加汽车自由贸易区。
加拿大 汽车产品出口情况如下:
政府:可以同政策影响上述四个要素: 投资与补贴;规则;政府购买;税收。
精品课件
案例分析
案例1:诺基亚的崛起
诺基亚在
20世纪80年代是从事
杂乱业务的联合企业
1994年斯堪的纳维亚12%的人口拥有手 机,而美国6%。
50自治地方电话公司,制定价格。数字 移动技术领先摩托罗拉。
1996年利润率8.3%;摩4.1%.
• 弗农把世界贸易国分成三组: • 最发达国家(美国)、一般发达国家(欧洲)、发展中国
家(中国) • 贸易周期动态变化的分析见下图
精品课件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贸易模型
出口
T0
T1
T2
1
2
进口
T3
T4
T5
3
4
5
精品课件
案例:半导体工业
美国主导30多年,90年代逐渐被日本取代,90年代末日 本的地位被韩国和中国台湾取代。
70年代,生产出现过剩,转而开拓国际市场,比西班 牙和德国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设备更好,其市场份额是西班 牙的2倍。
精品课件
案例3:印度软件产业的兴起(用竞争优势理论 来分析)
精品课件
思考题
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自由贸易可为双方带来互惠 的贸易利益,在当一种贸易商品由具有规模经济的 垄断企业生产并出口,是否还会为贸易双方带来净 利益。(请用图帮助分析)
高等要素:现代化的电信网络、高科技人才、尖 端学科的研究机构等(后天创造的↑)
通用要素:高速公路、融通资金、大学一般专业 的毕业生
特殊要素:应用面很窄的专业人才、专门设施和 专门知识
高等要素和特殊要素更重要、不容易得到,竞争 取胜的有利条件。
精品课件
需求条件 需求条件决定竞争力,主要看①需求特征: 本国需求是否有全球代表性;本国需求是否 具有超前性;本国需求是否挑剔。②需求规 模和需求拉动:需求规模大有利于提高竞争 力,消费偏好多样性和差异性有利于激发企 业创新。③需求国际化:对外开放程度越高, 需求越国际化,产品越适应国际竞争。
第六节 技术差距理论(创新与模仿理论)
1. 创立者:波斯纳
2.技术差距贸易理论的内容:
(1)技术力量雄厚的国家在技术创新上具有 优势(2)技术创新国与模仿国的技术差距表现 在:发明新工艺或新产品,所产生的成本差距 和仿效差距(3)需求差距越短,反应差距越长, 技术创新国的贸易利益越多(4)随着时间的推 移,技术差距将逐渐消失(5)反模仿将推迟技 术差距消失的时间。
精品课件
水平分工与垂直分工
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占较大的比重 主要水平分工造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产 业内贸易是垂直分工造成。
跨国公司的飞速发展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导致了大量产业贸易 的产生。
(2)同类同质品产业内贸易的原因
因。
转口贸易、运输成本及季节性差异等原
精品课件
2、产业内贸易指数
产业内贸易指数=1-|(X-M)|/(X+M) 最大为1,最低为0,不会出现负数。 当商品的进出口额相等时为1;进口或出口
精品课件
案例2:意大利瓷砖
到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一直是世界瓷砖的主要生产 和出口国,产量占30%,出口占60%。其生产工艺高超、美感。 其生产集中在北部小城萨索罗的一个区。该区集中了几百家生 产公司和辅助行业的公司,在世界上密集度最高。
地中海气候有利于瓷砖慢慢晒干;意大利人有使用天 然石料的传统,瓷砖的人均使用量全球第一;二战后建筑业大 繁荣;制造商为争取到零售渠道而激烈竞争,为此企业不断创 新(有些产品的生命周期只有几周),不断降低成本;其辅助 行业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
精品课件
二、规模经济理论的贸易模型
F
F
A
B
0
C0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精品课件
第2节 相似优势理论交换来产品的数量
背景:最早提出需求决定成本的是约翰.穆 勒,相互需求理论:产品的国际价值是由 “获得成本”决定的;国际价格的波动是 由两国的需求强度决定的;稳定的国际价 格应等于两国总需求之比(满足国际需求 方程式)。
象。
精品课件
2、外部规模经济(产业集群理论) 同行业内企业个数增加,引起产业规 模扩大,使单个厂商从中获得生产率提高和 成本下降的经济现象。 行业扩大为企业提供:信息搜集、专 业供应者、劳动力市场、知识外溢、产品销 售市场等方便。
精品课件
案例1:好莱坞
美国最大的出口部门:娱乐业
1994年海外收入超过80亿美元。
意大利、法国是戏剧和喜剧,又常常无法负担 配音和字幕的费用,而美国影片却能凭借其恢 弘的制作和壮观的特技效果而超越语言障碍。 另外,娱乐公司在好莱坞的大量集中,产生了 专业化的供应商和劳动力市场。摄影师、化装 师、音乐家、特技、演员、领班、包工头。
印度的宝莱坞也是电影基地。
精品课件
案例2:硅谷 硅谷的高技术公司比其他地方的厂商 拥有更大的优势,由于有很多供应公司存在, 从而使一些关键的设备与服务变得更便宜和容 易获得,如,有些企业只提供计算机芯片,由 其它公司生产计算机。
特色优势:
若把产品实物形态上的差异也看作是一种比较优势的话那 么就可以用比较利益理论来解释其贸易发生的原因了。
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需求偏好相似(需求偏好相 似理论或需求重叠理论):
偏好相似理论认为,两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 国民收入越接近,需求越相似,同类异质性产品贸易产生 的可能性越大。
规模经济:
两国同一产业均在规模经济条件下,两国可通过 协议分工的原则,进行分工和交换,双方均能获得利益。
2、试分析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关系。 3、为什么美国在喷气式飞机制造方面还保留有比较
优势,而在钢铁制造和汽车生产方面都正在失去比 较优势? 4、长虹是垄断企业,如果长虹能占领欧洲市场,其 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以及对本消费者的影响是什么?
精品课件
被称为“钻石理论”。
精品课件
到现在为止,波特已有十 四本著作,其中最有影响 的有《品牌间选择、战略 及双边市场力量》(1976) 《竞争战略》(1980)、 《竞争优势》(1985)、 《国家竞争力》(1990) 等。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案例:意大利瓷砖
到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一直是世界瓷砖的主要生产 和出口国,产量占30%,出口占60%。其生产工艺高超、美感。 其生产集中在北部小城萨索罗的一个区。该区集中了几百家生 产公司和辅助行业的公司,在世界上密集度最高。
精品课件
3.技术差距理论模 型
A国的生产、出口
需求差距 0 反应差距 仿效差距
B国的生产、出口
掌握差距
精品课件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the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竞争优势》、 《国际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