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读促说、以说促写、读写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以读促说、以说促写、读写结合”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那么如何在学生读书与写作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读与写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写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摸索和尝试,我发现“以读促说、以说促写、读写结合”是一条省时、快捷、易行的训练渠道,有助于实现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总目标。
“以读促说、以说促写”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读书。阅读的过程,是每一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促进表达,是学生从生疑到解疑的过程!面对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要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有明确具体的目标要求。目标要有思考或探究的价值,而且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这样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也就是说,教会孩子学习方法,获得他们的认同感。勤于阅读的学生才能把平时所读到的东西变为己用。读的多了,见识广了,才能更愿说,更愿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才能激发创新的意识和灵感。心里的想法多了,就乐于把他们写出,这样也就做到了文思泉涌,源源不断,真正的达到了:“以读促说,以说促写”的目的。就像学习《蜜蜂》一文时,当学生初读课文后,可以给学生确定这样一个目标:作者做了一个什么试验?假如是你,你怎样做这个试验?通过学生
认真地读,大胆的想,然后用自己的话叙述给同学听。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知道“为什么读,想读出什么”产生了表达的欲望,有了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恰恰在这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表达心声的平台,学生由读到悟,由读到说,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以读促说、以说促写”要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语文课堂要成为学生们表现自我的天地。“言为心声”教师要像节目主持人一样,运用多钟手段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懂得不断的引导和诱发,随时观察学生的表情,从而读懂他们的想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加以鼓励。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学生通过初读、精读,引导他们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并适时点拨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意思,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的。学生各抒己见,或读选段,或用自己的话表达。等把课文的脉络基本理清之后,教师给予适度的引导。运用单方的表达方法,学生能把家乡的美丽,校园的美丽描述给同学们听。由于表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又是他们所熟悉的,学生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美丽的家乡,美丽的校园一一展现在面前。
“以读促说、以说促写”要注意读写相结合。以往写起作文,学生常常会搜肠刮肚,总是“无话可写”。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体验不深,可写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思路没有打开,不懂得审题,不懂得立意,不懂得根据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题材。而在语文课程中写是读的目的之一,
是读的效果显现,这正所谓“千读万读,只为一写”。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读写结合,做到读中学写,写中促读,相得益彰”。在指导学生读的时候,联系到写,把写作方法教给学生;在指导学生写的时候又联系到读,学生在提高读的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写的能力,提高写的能力的同时,即提高读的能力,使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读写结合的过程。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非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建立的沟通关系也非常重要,能激发出更多思想的火花,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之互相启发、拓宽思路、协作共进。从学生认识角度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尽量让学生就写这些身边发生的事情,这样学生才能写真话,抒真情,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时间长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一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座右铭,足以说明“读”会大大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读书重在一个“破”字,就是在读书时仔细地嚼,深深地理解,让书中的精华成为自己写作的营养。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也随之增长。读是从外到内的收获,写是从内到外的表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把握“以读促说、以说促写、读写结合”就能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轻松提高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