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思考
居站分离
居站分离议行分设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沧浪亭社区工作站试点工作的思考为推进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居委会民主自治功能,提高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双塔街道在区委区政府和各个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于2006年4月以沧浪亭社区为试点,创新思路,以居民自治为主体,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探索居站分离、议行分设的社区管理新体制。
一、社区体制改革的概况。
1、理顺关系。
传统的城市管理体制在行政体制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政府工作下沉社区后,居委会被动“行政化”。
新的社区管理体制按照“居站分离”的理念,将承担政府工作的社区工作站从社区居委会中分离归入政府管理,成为街道办事处在社区的工作平台,受街道办事处领导,接受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检查、监督、评议。
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自治组织,其主要功能是充当政府机关、社区单位与居民之间的桥梁,调动社区资源进行社区建设。
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社区党组织、社区工作站、社区居委会以及社区群团组织和各类民间组织互联、互补、互动,共同创建民主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幸福社区。
2、事务分类,明确职责。
按照“居站分离、议行分设”的理念,把政府职能与社会职能进行界分,建立“一会一站”的社区管理模式。
一是议事分室,从形式上分离。
为了便于管理、便于自治和认同感,将社区工作站、社区居委会、社区活动室进行了一一分离,社区工作站设有行政事务服务大厅、社区居委会实行办公室最小化、社区活动室最大化,形成了行政楼、自治楼、活动楼三位互联、互动的机制。
二是事务分类,从内容上理顺。
对社区居委会原来承担的14类64项社区事务工作进行科学分类,明确责任部门和协助部门,实现政府管理功能与社区自治功能的同步协调发展。
三是资源分享,从宏观上整合。
社区工作站的成立承接了政府下达的36 项工作,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使政府下达的职责、任务、资金、人员等资源得到了统一管理和配置。
新时期社区管理体制研究
维普资讯
一
,
淡化 社区管理 的行政色 彩 ,践行 人本化 的服 务理念 。
生活 需要 ( 括物质 和精神 两个方面 )与社 区服 务当作 包
首先必 须尽快转 变政府职 能、实现政 府工作 重心下
自己思考 问题 、开展 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 。社 工委 在 成 立之初就 明确 自己的主要职 能是集 中精力抓好 社区服
维普资讯
新时期社区 管理体制研究
■ 田太促
∞
__ l
. i ,i -
= ∽
随着经济 体制 改革 的逐 步深入 、计 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 的逐步过 渡,我 国城 市的社会 生活和社 区管理体制 也正在发 生着 整体 性 的深刻变化 。加强新 时期社 区管 理体制 的研 究, 建立与社会 主义市场经 济的发展要 求相
一
求、高质量,高效率”为工作 目 标,按照 “ 小政府、大
社会 ”的发展思路 ,导入 “ 府主 导、全社 会共 同参 与” 政 的意识 ,不断探 索和改进 工作方式 与方法 ,形成 了具 有
园区特 色会 等居 民组织 的关 系。社工委在 实践 中探 索 出了正 式
在社区日常工作中,注重加强对社区居委会、社区议事 会等组织的指导、协调与服务,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形 成了双方工作的合力,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建设健康、有 序、协调发展。其次,社工委根据社区居民大多为在岗 的特点,合理设置了工作时间,形成了早9 点晚8 点的工
作 制度,并提 出了 “ 民上班我值 班 、居 民下班我 上班 ” 居
和社会 事务服 务 中心 两个办事 窗 口,将 原来各政府部 门
针对 居 民的各 项事务全 部集 中到社 区服 务中心办理 。通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成都新型农村社区的调查与思考
式相脱节 , 没有实现民政部门要求的“ 无缝隙” 管理。如
何在新型社区办理涉及原村组居民利益的事务如征地安 置、 集体资产分红、 农村大病医疗保险、 社会救助等, 都成
性、 公益性、 居民互助性服务 , 承担社区居委会剥离的部 分职能, 搞好社区教育、 文化体育、 卫生、 就业、 法律援助 等服务 , 组织协调社区志愿者服务 , 承担社区党组织和居 委会、 会员单位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委托的服务事项。协 会开展 的第一件服务 , 就是包公交车接送社区 1 多名 O O
农村中小学生上学和放学 , 受到 了社区居 民的欢迎。青
为难题 : 党员活动、 民主选举、 征兵服役、 计划生育等事务
也存在原村与新社区交叉管理的现象。 二是社区服务效能发挥不够 , 服务功能弱化。农村 社区服务体 系与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还不相适应 , 存在
羊区康庄社 区是一个文化服务设施齐全、 文化主题突出 的新型农村社区, 居民在社区内便可 以享受到便捷的公 共文化服务, 0 0 2 0 余平方米的社区文化活动区、 O 3 多台
公共服务体系。教育、 卫生、 劳动就业、 文化、 体育、 科技、
大改善 , 生活环境焕然一新。但是 , 我们在调研 中也发 现, 新型农村社区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
主 要表现在 :
一
是社区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 工作机制不t N。 #
法律、 社会治安、 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进入农 村社区, 基本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 , 农村社区服务功
电脑的绿色网吧、 0 0 8 0 余册藏书的社区图书室、 书法室、 棋牌室 , 社区居民享受到丰富的文化生溉 在新型社区的管理 中, 探索了村民议事会制度, 实施
新时代创新城市社区治理的探索与思考——以河南新乡某城市社区为例
丝 路 视 野新时代创新城市社区治理的探索与思考——以河南新乡某城市社区为例赵红艳(中共新乡市委党校,河南 新乡 453000)摘 要:社区的和谐稳定是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前提,城市社区因人员复杂、流动人口多、居民需求不断提升而带来诸多管理难题。
位于河南新乡的某城市社区,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参与,为民服务,求实求效,为新时代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有益启示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社区 城市社区治理 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
位于河南新乡的某城市社区,居民构成复杂,治理难度大。
社区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参与,为民服务,求实求效,形成独特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打造出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样板工程”,为新时代创新城市社区治理,回应群众关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和经验借鉴。
一、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新挑战新时代、新征程,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城市社区出现的新特点,互联网时代的新问题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多项变化的交叉,使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迎来新机遇、面临新挑战。
(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是吃得好、穿着得体、住的舒适、生活的体面,更重要的需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六个方面。
在六个方面的要求中,以民主为例,城市社区居民最关心的并不是政治民主、选举民主,而是发生在社区、发生在身边,常常被基层管理人员认为是“家长里短”的小事情。
小事不小,一件件“小事”,却涉及了社区居民的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监督权。
居民在这些方面的民主诉求非常强烈,维权的诉求越来越多,权益的表达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伴随社区居民民主意识的觉醒,社区管理者怎么样把民意纳入制度化的管理之中、纳入正常的管理渠道和平台上来,不能让诉求无序释放和漫溢,防止形成群体性事件,这就给城市基层社区治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对社区建设中“社区治理模式”的思考——以天津市“三区建设”中的新社区建设为例
生 产 生 活
餐 饮 、超 市 、 邮 政 、 银 行 、 购 物 中 心
公 共 服 务 公 共 设 施 、教 育 、咨 询 、卫 生 、绿 化
社 会 保 障
社 区 联 系
大 良镇在 规划 上根 据 地块设 置 居住社 区 ,每个
社 区30 0 ~ 0 户 居 民 ,结 合 商 业 街 设 置 社 区 0 户 60 0 中 心 , 以 2 0米 ×3 0米 的 街 廓 为 一 个 邻 里 单 位 , 0 0
第 3 4卷 第 5期 21 年 1 01 0月
石 家 庄 经 济 学 院 学 报
Ju n lo hjah a gUnv ri fE o o c o ra fS i z u n iest o c n mis i y
Vo . 4 No 5 13 .
Oc . 2 1 t 01
对 社 区 建设 中 “ 区治 理 模 式 " 的思 考 社
中 ,应 发 挥 政 府 、 市 场 和 中 间 组 织 的 积 极 作 用 , 转 变政 府 职 能 ,推 进 市 场 要 素 进 入 社 区 治 理 , 注
意培植 和 引导 中间组织在 社 区服 务 、管理 、 医疗 、卫 生等方 面的作 用 。
关 键 词 :社 区 治 理 ;社 区 功 能 ; 中 间 组 织 ; 政 府 行 为
庄 变 为 社 区 、村 民变 为 居 民之 后 ,社 区 的 功 能 不 仅
他们 的社会联 系 和社会交 往 。 进 入新 社 区 的居 民如 何 实 现 就 业 呢 ?一 般 看
来 ,有 三 种 途 径 实 现 居 民 的 就 业 。 在 原 来 的农 村 村
民转 变 为现代城 市居 民的过 程 中 ,原先 的村 民们耕
我省社区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
委 、省 政 府 关 于 加 强 社 区 建 设 的有 关 精 神 ,扎
实 推 进 城 乡 社 区建 设 ,取 得 了 明显 成 效 。城 乡 社 区 在 保 持 经 济 社 会 协 调 发 展 、扩 大 基 层 民主 自治 、推 动 城 乡 建 设 与 发 展 、维 护 社 会 和 谐 稳
“ 门栋 自治 ” “ 民 论 坛 ” 等 民 主 管 理 活 动 . 、 居
定 、提 高 城 乡 居 民生 活 水 平 等 方 面 发 挥 了 重 要
作用 。
— —
新 型 基 层 社 会 管 理 体 制 初 步 建 立 。各
创 新 了社 区 民 主管 理 机 制 极 大 地 推 动 了社 区
以 社 区 党 组 织 为 领 导 核 心 , 以 社 区 自 治 组 织 为
社 区服 务 体 系逐 步 形 成 。各 地 始 终 坚
持 以人 为 本 、服 务 居 民 的 宗 旨 ,把 社 区服 务 作
为社 区 工 作 的 基 础 和 核 心 内 容 来 抓 。通 过 加 强
社 区服 务 设 施 建 设 、综 合 信 息 平 台建 设 、专 业
机 制 正 在 形 成 。 现 在 ,全 省 大 部 分 城 市 已推 行 了 社 区 居 委 会 户 代 表选 举 或 直 接 选 举 工 作 ,全 省 实 行 直 接 选 举 和 户代 表 选 举 的社 区 已 经 达 到 4 %左 右 。 各 地 还 积 极 探 索 ,组 织 居 民 开 展 0
加 并逐 步 建 立年 度 增 长 机制 ,社 区服 务 设施 建 设 投
的社 区组 建 工 作 ,全 面 完 成 社 区 管理 体 制 改 革 ,实 现
浅析当前城市社区依法治理面临的几个问题
浅析当前城市社区依法治理面临的几个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特别是许多涉及到法律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在思想上带来了一些困惑,已形成了对社区建设实践的阻滞,这些正是社区依法治理应当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社区依法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1、观念陈旧制约社区建设的深化。
由于我国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行政命令的管理模式,加上我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旧的思想观念在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面前,保持了很强的惯性。
这种惯性不仅体现在党政机关的各级官员中,而且体现在基层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中。
一是有些机关部门当惯了“婆婆”,习惯于“领导”各类社会活动和社会事务,对社区民主自治心存疑虑,惟恐脱离党政机关的领导,失去控制,使党政机关制定的目标、任务难以在基层落实。
因此,在指导社区建设中,一些机关部门的领导惯于以往的直接领导方式而不太愿意放权。
二是居委会当惯了“媳妇”。
长期以来,居委会并没有实现法定的全部自治职能,习惯听命于政府、街道,一定程度上成了政府、街道的代言人和执行者,自治能力孱弱,一旦失去政府、街道的直接领导,便无所适从。
三是居民、企事业单位的认同感不高,多数人还是把社区建设当做政府、街道、居委会的事,有与己无关或怕给自己增加负担的思想,居民很少想到通过居委会维护自身的利益,也不相信自己的参与能够影响基层政府和居委会决策。
四是一些地方领导有创新可以突破法律界限的观念,认为社区建设是新生事物,原有的法律已不适应社区建设的需要,出现了随意超越法律规定的现象。
2、未形成有效的组织运作机制。
社区建设目前仍处于政府主导阶段,以政府号召、组织为主,传统的管理方式尚未有根本上改变,法律规定的自治还没有真正在社区实现,社区服务仍是以政府、街道提供的行政服务为主;政党、政府、自治组织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政府、街道、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团及中介组织、居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权利义务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
加强社区治理
加强社区治理社区治理是指在一个社区内,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协调社区内的各种矛盾、问题和利益关系,以促进社区的良好运行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加强社区治理,既是社区建设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加强社区治理,实现社区的良性发展。
一、加强社区组织建设社区组织是社区治理的核心,它能够将社区内的资源整合起来,加强社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社区组织的履职能力为了提高社区组织的履职能力,首先要加强组织培训,提升社区组织成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
其次,要完善社区组织的工作制度和规范,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最后,要加强对社区组织工作的考核和监督,确保其有效履行职责。
2.拓宽社区组织的参与渠道社区治理应该是全体社区居民的事情,因此,要拓宽社区居民的参与渠道,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可以通过建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或居委会,建立居民议事机制,让居民对社区事务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权。
3.加强社区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对接社区治理不仅需要社区组织的参与,也需要其他社会组织的支持和配合。
可通过建立社区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的对接机制,加强协作合作,共同推进社区治理。
二、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必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的基础。
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水平社区公共设施包括居民生活所需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
要加大对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其质量和数量,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2.优化社区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社区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要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配置社区公共服务资源,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公平分配。
3.加强社区公共服务管理社区公共服务的管理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环节。
要建立健全公共服务管理机制,加强对公共服务提供者的监管,确保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所谓社区建设是对社区工作的总体概括,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也是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的过程。
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努力工作、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作为一项新生事物,社区建设从总体上来说,仍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社区缺乏自治;社区管理体制不健全;社区资源存在闲置和供不应求的矛盾;社区建设资金缺乏保证;社区工作队伍薄弱、素质较差。
这些问题影响了社区进一步的发展。
解决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对策是:构建新型社区自治体系;创新社区管理机制;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强社区队伍的建设力度。
一、我国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首先,社区工作体制机制难以适应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
一是社区居民与社区中的单位参与意识薄弱。
不少居民对于自己所属的单位有着高度的依附性与依赖性、强烈的认同感与安全感,但对于自己的居住地则始终无法形成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认为社区工作仅仅是街道、居委会的事,与己无关。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绝大多数中青年很少参与社区事务,而离退休的老年居民则更多地参与社区活动。
同样,社区的单位,由于单位领导人及其职工社区意识的缺乏,再加上单位还未能与社区利益捆在一起,这就导致这些单位对于社区活动、社区自治仅仅是应付了事,很难自觉地加入社区,自治也就很难实现。
因此,社区自治目前仅停留于居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层面,还不是我们所说的社区自治。
二是存在政社不分的矛盾。
说起来社区居委会的性质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引导居民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但实际上,目前我们所处的社区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政府划定的;社区居干不是从居民中产生的,而是由政府招聘的;社区资金不是自给自足的,而是由政府财政拨款的。
社区新管理制度
社区新管理制度一、管理目的社区新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优化社区管理,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营造和谐、安全、有序的社区环境。
二、管理原则1. 公平原则:社区管理应以公平、公正和透明为原则,不偏不倚,对待居民一视同仁。
2. 公开原则:社区管理的决策和执行过程应具有公开透明性,便于居民了解和监督。
3. 民主原则:社区管理应尊重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倡导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4. 利益最大化原则:社区管理应最大程度地维护和提高居民的利益,避免损害居民的利益。
5. 便民利民原则:社区管理应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6. 法律原则:社区管理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和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三、管理范围社区新管理制度适用于社区内的全部管理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社区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停车管理、设施设备维护管理、活动组织管理等。
四、管理机构社区管理机构由社区委员会及其下设的管理部门组成。
社区委员会负责社区的全面管理和协调,下设的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
五、管理职责1. 社区委员会的职责包括:(1)制定并组织实施社区管理规定和制度;(2)组织社区居民自治和民主监督;(3)协调解决社区内的各类纠纷和矛盾;(4)参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重大事项的决策。
2. 社区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1)维护社区内的安全秩序,切实做好巡逻、安保等工作;(2)保障社区内的环境卫生和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3)管理社区停车秩序,监督和管理停车位的分配和使用;(4)组织社区内的各项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服务支持。
六、管理程序1. 社区规定的制定程序:社区规定的制定程序应包括听取居民意见、征求专家意见、议审和决定等环节,确保规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2. 社区治安事件处理的程序:社区治安事件处理程序应包括事件报告、调查核实、责任追究和协调解决等环节,保障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 社区环境卫生整治的程序:社区环境卫生整治的程序应包括现场勘查、整改通知、整改落实和验收等环节,确保环境卫生的整治有效。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考
2 1. 4 02 0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考
薛保 社 ( 中共漯 河市委 党校 , 南 漯河 ,6 00 河 420 )
【 摘 要 】 新型农村社 区是伴 随着统筹城乡发展 、 推进“ 三化协调 ” 展过程 中应运而 生的 , 发 是新型城镇化建 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 新的切入
区。 严格质 量标 准 , 严格监督程 序 , 接受群众 监督。 建设过程 中
舅
观 相的, 村 、 、 曩态一 强道安 水水 、 统鬟加 路全 污理 、 要 农 饮 蓑圉 生 求 处囵
,
设现、系度源大 囊加优、实资最 大长扶公 一 ,前期持共用 充政和性 利_ (瞻一 力 分策性, 三 性资 现 体 惠统 ) 金
பைடு நூலகம்
( ) 二 推进 新型 农村社 区建设 , 是破解 土地瓶 颈 、 促进 “ 三 化” 协调发展 的有效 途径 。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快 速发 展的 今 天 , 耕地与保障 建设用地 、 保护 农业农村 发展相对滞 后的问 题较 为突出 。 推进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 , 恰好 找到 了一条节约集 约 用地 、 加快农村发展 的有效途径 。与传统村庄相 比 , 新型农 村社 区能够节约 5 % 7%的土地 。 0至 0 在当前农村建房点 多 、 面 广、 浪费土地 的状 况下 , 通过 统一 规划建 设新型 农村社 区 , 对 旧村土地及宅基 地进行综 合整 治 , 以节约 出大量旧村 占地 , 可 既能够满足 农村集体建设 用地需要 ,又能 运用城 乡建设用地 增 减挂钩的政 策 , 解决 产业集聚 区和 城镇建设 用地 紧缺 问题 。 新 型农村社 区建设必将取 得农村城镇化快速 推进 、建 设用地 问题有效缓解 、三化 ” “ 同步协调发展 的多赢效果 。 ( ) 三 推进新 型农村社 区建设 , 是加快农村 改革创新 、 促进 农业发展方式转 变的重要载体 。新型农村 社区建设 不是简单 的新村 建设 , 而是 一个 系统 的社会 工程 , 有利 于以工促 农 、 以
新型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社区建设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型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几个城市的社区进行了调研。
首先,我们发现新型社区建设在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是社区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高,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是社区配套设施齐全,包括学校、医院、商业设施等,更好地满足了居民的日常需求。
三是社区治安良好,居民安全感得到保障。
四是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
其次,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区规划缺乏前瞻性,导致部分社区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现象。
二是社区管理方式亟待改进,居民参与度不高,社区自治意识薄弱。
三是社区环境保护亟需加强,部分社区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四是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缺失,需要更多的文化活动来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是加强社区规划管理,建立健全社区规划体系,注重社区配套设施的完善和多样化。
二是加强社区参与,提高居民的自治意识,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
三是加强社区环境保护,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丰富文化活动,增强居民的精神生活。
综上所述,新型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我们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新型社区建设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区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人口外流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日趋外流。
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或者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力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影响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2. 基础设施不完善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需要有着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包括道路交通、能源、通信等多个方面。
但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历史原因以及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甚至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严重的交通不便、能源短缺等问题。
3. 农村社区的文化传承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农村文化面临严重的冲击和挑战。
一些传统的节日、习俗、文化遗产等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地区的文化传承,也影响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4. 农民收入水平低问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的收入水平也相对较低。
这不仅导致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也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
二、思考1.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吸引针对人口外流问题,可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吸引力。
同时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方式吸引农村劳动力返乡就业。
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针对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加强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
3. 加强农村社区文化传承针对农村社区的文化传承问题,可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鼓励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推动农村社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 加强农民收入水平提升针对农民收入水平低的问题,可以加强农村地区的产业扶贫工作,推动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新型社区建设的思考
以社 区的规模 不可能太大, 因为任何大的社会 共同体都必然有层级 , 有指令和服从 , 民公社式 的“ 人 行政社 区” 正是 因
为违 背 了社 区的基 本 法 则 而告 失 败 。社 区是 市 场 经 济 不 可 或 缺 的 配 套 工 程 , 美 的 市 场 经 济 是 这 样 , 国社 会 主 义 欧 我
第 3卷 第 2期
21 00年 3月
西 南石油大 学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Junl f otw s Pt lu nvri ( oi c ne E io ) ora o uh et er em U i sy Sc l i cs dt n S o e t aS e i
Vo . No. 13 2
Ma . 2 0 r 01
文章编 号:17 59 (00 0 0 3 0 6 4— 0 4 2 1 )2— 0 6— 4
新 型社 区建 设 的思 考
芒 来
( 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10 1 ) 50 0
摘
要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组织民众的方式只能是社 区。社 区的本质是公 民 自治 ; 区排斥等级 制而崇尚平等, 社 所
中 图分 类 号 : 96 C 1 文献标识码 : A D I 0 36 /. s.64— 04 2 1 .20 8 O :1.8 3ji n 17 5 9 .0 00 .0 s
展起 来 的。2 0 0 0年 1 中共 中央 和 国务 院 向全 国 2月
1 我 国现 代 社 区产 生 的背 景
的市场经济也是这样; 区是公 民 自治体 , 社 是共和 国大厦的砖石 和基础 ; 民众要在社 区学做 具有共 和国觉悟 的公 民, 在社 区实现公民的平等权利与义务 ; 随着我 国城镇化人 口比例的增加 , 区必将发挥更 大的组织民众的作 用。 社 关键词 : 社会化 变迁 ; 民自治 ; 公 行政性 ; 民主精神 ; 普施性 ; 区文化 社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随着我国农村社区的发展,一些新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传统的农村社区发展理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的发展需求,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一些思考和探讨。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城乡差距逐渐加大。
由于城市与农村的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差距较大,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差异也日益凸显。
农村社区的发展滞后于城市,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社区的全面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不足的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水平远远不如城市的完善。
例如教育资源、医疗卫生资源、文化娱乐场所等方面的不足都制约了农村社区的发展。
尤其是农村儿童的教育问题,很多农村家庭由于经济困难,无法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导致了教育水平的不平等现象。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如何加强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建设,才能真正促进农村社区的全面发展。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还存在农村土地流转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工流出,很多农村土地闲置和荒废现象逐渐增多。
农村土地资源闲置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农村土地流转中还存在一些不规范、不合理的情况,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农民的利益受损。
如何合理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农村社区发展中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社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
农村生活垃圾、农村工厂排放污染、农村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等问题,都对农村社区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当前的农村环境治理手段相对滞后、技术含量低,难以满足农村环境治理的需求。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探讨
应有的权威性。二是社会 团体和中介性社会组织发育不足 。
1 3 社 区组 织 职 能 错 位 .
领 导 核 心 , 区 居 委 会 是 自治 组 织 , 区议 事 委 员 会 是 监 督 社 社 组 织 , 区 居 民代 表 大 会 是 决 策 机 构 。 社
街 道 办 事 处 在 社 区管 理 中 的 职 能 不 明 确 。街 道 办 事 处 2 2 健 全 服 务 体 系 . . 强化 服 务 功 能 原 本 只履 行 一 部 分 行 政 职 能 , 在 社 区 管 理 中 , 政 、 法 、 但 行 执
l 我 国城 市社 区管 理体 制存 在 的 问题
1 1 社 区 管 理 体 制 存 在 着较 浓 的 行 政 化 色 彩 .
当而有 效的惩罚 ; 四是社 区管理 运 行 尚未 形成 条 块 结合 的
有 对它们 的 工作 尽 管 这 些 年 各 地 城 市 在 改 革 以 政 府 为 主 导 的 社 区 管 理 监督 机制 , 关专业管理部 门权 力过 于集 中 , 质 量 和 一 些 不 正 之 风 难 以进 行 监 督 和 制 约 。 体 制 方 面 已 经 做 出 了 不 少 努 力 , 社 区 管 理 的 行 政 色 彩 仍 但
然 很 浓 , 乏 公 众 参 与 机 制 。一 方 面 , 道 办 事 处 政 社 不 分 2 改 善城 市社 区管理体 制 的措施 缺 街 2 1 完善 组 织 体 系 。 现 社 区 自治 实 的 状 况 并 没 有 大 的 改 观 , 仍 然 承 担 着 过 多 的 于 应 付状 态 , 后 果是 既 未 能 其
社 区 自治 是 社 区 建 设 的 核 心 。 当 前 要 注 意 理 顺 三 个 关 够 明 显 减 轻 政 府 的 社 会 管 理 负 担 , 没 有 能 够 很 好 地 发 挥 系 : 也 一是 区 、 与 社 区的关 系 。社 区居 委 会是 自治组 织 , 街 要 必 明 坚 自 已应 有 的 社 会 管 理 职 能 。另 一 方 面 , 为 居 民 群 众 自治 实 现 社 区 自治 , 须 转 变 政 府 职 能 , 确 政 府 职 能 定 位 , 作
新型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临沂市北城新区南坊街道办事处为例
了一批 由他 们为主体 组成 的新 型社 区。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大变革所带来 的不仅是 喜悦和惊叹 , 也不可避免地会 有一些阵痛和 困惑。 以 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 史唯物主 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 , 以临沂市北城新 区南坊街 道办事处的实践 为范本 , 以小见 大、 以管窥 豹, 对新型社 区建 设 的特 点、 意义、 问题 以及 对策等进行 了探 索和思考。 【 关键 词】新型社 区 社 区建设
◆ ◆ ◆ ◆
新 型 社 区 建 设 的 实 践 与 探 索
以临沂 市北城 新 区南坊街道 办事处为例
◆何 非
( 中共临沂市委党校文化科技教研部 )
【 摘要】加快城镇化进程 , 推进 以城 带 乡、 以工促 农、 城 乡一体化发展 , 是 党中央在新形势下破解三农 难题 的总体思路 , 同时也是经 济社会
一
等会 直接影响党组织的向心力、 战斗力、 凝聚 力。 给提升党建 整体水平 增加
现 实难度。
“ 洗脚 上楼 ” 。 却没从根本 上实现 “ 换脑 进城 ” , 不但 宗族观念 依 旧存在 , 且 村合并而成。在 组建社 区党委班子 时, 街道党 工委选派 了一名素质 过硬 的 “ 本村 ” 意识不减 , 虽共处 同一社区 , 但心理距离 明显 , 整体意识淡薄。 副科级 干部到社 区任社 区党 委书记 ; 并分别从 每个村 中挑选 一名政 治、 思 二是发展定位 的过 渡性。新型社 区是 加快城 市化 建设进 程 中出现 的 想各方面都信得过 的同志进入班子 ; 通过公开招 聘使 部分大 中专毕 业生充 种 阶段 性产物 , 是介 于行政 村与城 市成熟社 区之间的一个过 渡形式。既 实到社 区; 市 委、 区委各下派一名机关干部直 接到社 区挂职两年 , 初 步实现 不 同于 旧有 的城市社 区 , 也不 同于城 中村那种行 政体 制不变 、 独 立运营 、 逐 了新型社 区班子 建设 的选优配强。 个 改造 的模 式, 而且 与新的商业开发社区也存在 诸多差异。应 当说 它是 既 ( 3 J 培训干部 队伍 。为加强干部 队伍建设 , 北城 新 区各社 区都开 设 了 具城市社 区的一些特性 , 又摆脱不 了农村村居 的种种窠 臼。 “ 党员特色夜校” 组织党员、 “ 四支 队伍” 开展学习; 设立 了教研基地 , 积极邀 三是利益分配 的差异性 。由于历史等 多方面的原 因, 原来的村 与村之 请市委党校 、 临沂 大 学 的 教 授 定 期 举 办 讲 座 。 通 过 各 种 形 式 提 高 辖 区 内 党 间 在 集 体 积 累数 额 上 存 在 较 大 差 距 , 村 民 的 福 利 待 遇 也 不 尽 相 同 。 多 村 合 员 干部 的政 治 觉 悟 、 业务水平 , 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 模 范 带 头 作 用 和 参 与 社 并成一个社 区后 。 利益分配 的明显 差异极 易引发 攀 比, 甚 至有 可能升 级为 区建 设 的积 极 性 。 小集团间的利益矛盾 , 进而影响到社 区的整体和谐与发展。 2 . 加强阵地建设 , 突出服务 群众。根 据全 国和谐社 区建设标 准 , 南 坊 四是党建基础的薄弱性。合并后原有行政 村的党组织 、 村 委会 已经撤 街道社 区阵地建设一律突 出服 务群众理 念 , 按“ 老有所 养 , 壮有 所用 、 少 有 销。 社区党组织需要重新设置。新的社 区党组织经历从分 到合 、 从 无到有 , 所教 、 残有所助” 的 目标 , 对每处社 区服务设施建设都 高标准、 严要求 , 力争 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党员 、 干部对社 区党组 织的认 同感 、 归属感不 强, 对自 配套齐全 、 服务到位。 身在社区建设 中的价值 、 地位 认知不清 , 对 自身职 业生涯 发展 方向 的疑惑 南坊街道各社区均设立和完善 了“四大 中心 ” , 即文体活动 中心、 卫 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 季建林
( 中共南通市委党校, 江苏
[ 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南通
226007 )
要]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同时进入社会矛盾凸现期 和多发期, 而我 国的社会
管理体制却难以适应这样的形势, 面临诸多新课题� 新挑战�改革� 完善和 创新社会管 理体制, 就成为 一项紧 迫而重要的课题�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要 求, 刻 不容缓地 加强和改善 社会管理, 构建新 型社会 管理体制� [ 关 键 词] 社会管理; 体制改革; 研究与思考 [ A 文献标识码] [ ] 100 9 - 0 65 7 ( 20 11 ) 02 - 000 3 - 06 文章编号 [ C91 6 中图分类号]
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 社会的发展 , 我国的工业化� 信息化 � 城市化� 市场化 和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全 面推进� 这既 为我国的新发展提 供了重要战略 机 遇, 同时又带来了社会结构 � 社会组织形式� 社会利 益格局和社会思想观念的大调整 � 大发展 � 大变化, 进入了社会矛盾的凸现期 � 集中期 , 党和政府工作面 临前所未有的新课题 � 新挑战 �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
会管理方式尚不能适应这种变化 , 为新生社会组织 和阶层服务的理念� 方法 � 机构缺失 ; 四是城乡 � 地区 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 收入分配结构不够合理 , 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摩擦和冲突增多, 利益诉 求表达的渠道不通畅, 缺乏为利益诉求表达服务的 社会团体与机构 ; 五是群众组织官僚化, 社会服务组 织严重缺乏 , 社会中介组织尚未真正成为政府职能 转移的载体, 社会团体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尚未得到 充分发挥 , 社会资本的开发利用不足 , 社会的自我组 织能力不强 �这些问题的存在, 要求党和政府高度 重视和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 二� 把握加强社会管理 � 优化社会服务的原则 党的十六大以来,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我 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 党和政府 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 索, 取得显著成就�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 中全会上提出"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 � "加强社 会建设和管理,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的任务; 在 党的十六届 六中全会上指出"加强社会管理 , 维护 社会稳定,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 在党的十七 大上进一步强调要"完善社会管理 , 维 护社会安定团结 " � 当前 , 如何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 社会管理的要求, 为我国的新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与条件, 笔者认为必须正确把握加强社会管理的原 则, 明确优化社会服务 的方向和内容, 这是我们 改 革� 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基本前提� 正确把握加强社会管理的原则, 必须以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 谐社会的要求, 明确社会管理在我国的地位与作用 � 我们所讲的社会管理,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 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格 局中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管理的核 心内涵 � 基 本任务 � 主 体和目 的, 国务委 员马凯 在 2010 年 9 月 2 日国家行政学院秋季开班典 礼报告 中作了阐发 , 他指出: 它是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 , 通过政府主导� 多方参与, 规范社会行为� 协调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思考
从逻辑角度来说,构建中国城市新型社区管理体制,首先应该解决构建什么和怎样构建等基本思路问题。
本节就此作一些探讨。
一、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
根据已经显露的端倪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向,笔者认为,我国城市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应该是以基层法定社区为载体,多元管理主体相统一,多元管理手段相结合的基层社区管理体制。
其基本特征主要有:
1.基层法定社区管理是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主体模式
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样,我国城市传统管理体制的主体模式是单位管理,此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主体模式不可能再是单位管理,应该是基层法定社区管理。
这是由经济社会变革所决定的。
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使基层法定社区越来越成为社会管理的最基本载体。
笔者依据相关统计资料粗略估算,目前,就全国大多数城市而言,主要依靠基层法定社区组织来管理服务的成年市民已占其成年市民总数的60%以上,而主要依靠工作单位来管理服务的成年市民已降至总数的1/3乃至更少。
即便对于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来说,由于传统单位体制的衰落,也促使他们从“单位人”向“社区人”、“社会人”转变。
与此同时,越来越明显的居民利益社区化趋势客观上要求基层法定社区进一步发挥社会管理之基础载体的功能。
在肯定和认同社区管理是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新型管理的主体模式的前提下,还应该看到,作为城市基层社会新型管理之最基本载体的应该是基层法定社区而非自然社区,应该是基层法定社区体系而非其中的某一环节。
关于基层法定社区的含义,本书第一章已经论及。
简单地说,它是在自然性社区基础上,出于社会管理需要而设置的具有明确边界和法定组织管理机构,且有一定法律地位的基层社区,是基层政权组织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辖区共同体。
这样的共同体所构成的社区体系之作为我国城市新型社会管理的最基本载体的必要性在于:它是由社会管理的操作性所决定的,因为社会管理是一种实际行动,是一种具体的操作过程,客观上要求其基本载体必须具有明确的地域范围和法定的组织管理机构;它是由社会管理的结构性所决定的,因为中国特色的基层社会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
和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机统一,客观上要求其基本载体应该是基层政权组织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辖区共同体的统一。
2.新型社区管理主体是以党和政府为主导,以群众性自治为主体的多元力量的有机统一
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总要求,我国城市新型社区管理主体无疑是由多元力量所组成的。
其中,中共党组织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发挥总榄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发挥领导群众性组织的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基层政府组织是新型社区管理主体系统中的主导力量,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尤其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但非社区管理的唯一主体。
基层社区群众性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社区民间组织、业主委员会等等)是新型社区管理主体中的主体力量。
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充分发挥这些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和规范行为的作用,积极支持这些组织协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是新型社区管理区别于单位管理体制的一个显著特征。
有必要提及,由于历史因素和管理体制的影响,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市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仍然会通过管理职工发挥社会管理主体的一部分功能。
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们也是基层社会管理主体系统的组成因素,只是不再充当社会管理的最基本主体的角色。
3. 新型社区管理手段具有多元性
适应经济社会深刻变革与社区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客体复杂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城市新型社区管理手段是法律、道德、利益协调、社会保障、社会舆论等等手段的有机结合。
其中,法律是最基本的管理手段,发挥着教育、威慑、惩罚作用。
道德作为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管理手段。
它虽然没有法律那样的强制性,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更广泛、更普遍的约束力。
它通过教育和舆论反复不断地对人们的行为做出是非、善恶、美丑、公正与偏私、高尚与卑鄙等评价,逐渐使其内化为人们的行为标准和价值观念,从而控制人们的思想和活动,维持社会安定有序。
利益协调的重要性主要根源于利益主体多元化乃至利益过度分化的社会事实,这就决定了合理协调不同社会群体间
的利益,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成为新型社区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与此相联系,社会化社会保障是新型社区管理所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之一。
尤其应该构建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以保障数千万离退休人员的生活需要;构建覆盖各类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的社会化保险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需要;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专项救助为辅助的新型救助体系,以解决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构建社会公共福利服务体系,以提高广大市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和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由于大众传播媒介和互联网等信息传输载体迅速普及,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从而促使社会舆论在社区管理手段中的地位作用明显增强。
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使舆论得以在很快时间内迅速形成,使社会公众自发形成的舆论对官方舆论构成了冲击和压力,使消极性舆论极易发挥对社会管理的负面作用。
因此,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对社区管理和社会整合发挥促进作用,最大限度地控制其消极作用,是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最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