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七年级地理世界地理复习提纲完整(包括地图)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完整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②是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③是春分日,时间是3月21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线。

④是夏至日,时间是6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4.五带的划分(完成下图):在图中标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略,请同学们自行绘制)在图中标出五带的名称(请同学们自行绘制)热带的特点是: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南北温带的特点是:无太阳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南北寒带的特点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四、地图的知识1.地图的基本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的知识:①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又叫缩尺例:在1:2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为2cm,实际距离是40千米②比例尺的表示形式(三种):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③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值大的比例尺就大,比较比例尺大小最好将几种形式统一成数字式。

④比例尺的大小体现出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a.如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详细,精确度高;反之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简略,精确度低。

b.如果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之,图幅面积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简略。

c.规律: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较小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小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如平面图、军事图)。

例1:去公园游玩要用到导游图,下列比例尺比较合适的是( C )A.1:200000B.1:1000000C.1:300003.地图上的方向:①一般情况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例:右图中A点在B点的正西方向C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B点在C点的西北方向②利用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所指方向为北方。

例:右图中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C点在A点的东北方向B点在C点的正西方向③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A.方格状或圆弧形经纬网图:a辨别南北纬: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同一经线上的各点为正南正北。

完整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汇总

完整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汇总

完整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汇总初中地理会考复提纲汇总七年级上册地理复纲要一、地球地球是一个球体,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不等长,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是等长的。

纬度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和北极。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经度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由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产生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

在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太阳光直射赤道,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是秋季);在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在9月23日前后(秋分日),太阳光直射赤道,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是春季);在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12、1、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地球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五带的分界线是:热带与北温带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与北寒带的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与南寒带的界线是南极圈。

2017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完整

2017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完整

第一部分 地球与地图(提纲请保管好)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 不规则球体 。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① 天圆地方 —②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 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③ 麦哲伦 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④ 人造地球卫星拍摄地球照片 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大小: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 比例 缩小,制作的 模型 叫做地球仪。

2.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北极点、南极点、纬线、经线)纬 线 经 线定义 地球表面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互相垂直的线 形状 一个圆半圆 长度 从赤道开始 ,向两极逐渐递减 ,到极点时成一点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指示 方向 东西 方向南北 方向(地 轴北极南极经 线纬 线纬度经度起点赤道(0°纬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标度范围0°- 90°0°- 180°度数变化规律以0°纬线为起点,往北、往南度数越来越大以0°经线为起点,往东、往西度数越来越大相同度数的区分北纬( N )、南纬( S )东经( E )、西经( W )重要经纬线(度)0°-30°(低纬度)30°-60°(中纬度)60°-90°(高纬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北回归线 23.5°N 、南回归线 23.5°S北极圈 66.5°N 、南极圈 66.5°S北极点 90°N 、南极点 90°S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3.经纬网(1)定义: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叫经纬网。

(2)作用:用来定位以及确定方向(3)常见的形状:三、地球的运动——自转1.自转绕转中心:地轴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从极点上空俯视,北逆南顺3.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4.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交替;②时差;③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四、地球的运动——公转1.公转绕转中心:太阳2.公转方向:自西向东3.公转周期:一年4.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②正午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的季节变化(夏季短、冬季长);③四季更替(南北半球季节相反);④地球上的五带5.二分二至与季节划分SN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纬线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季节春分3月21日前后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春季(3、4、5月)夏至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夏季(6、7、8月)秋分9月23日前后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秋季(9、10、11月)冬至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冬季(12、1、2月)6.五带的划分划分依据:不同纬度的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全)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全)
b、邻国最多的省、面积最大的省:J新疆
c、邻省最多的省、跨经度最大的省:I内蒙古自治区
d、跨纬度最大的省:M海南省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一、众多的人口: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统计的数据为12.9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1%。
(2)人口方面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3)人口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影子长短变化规律:同一地点:夏至日影子最短,冬至日影子最长;同一时间:离直射点越近影子越短,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
三、四季划分与五带特征:
(1)四季划分: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 一 次年2月),南半球季节相反。
(2)五带特征:热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南北温带四季分明,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四、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
(2)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特殊省:(部分省区简称,行政中心表)
全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全称
简称
行政中心





A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I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B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J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比较项
时间
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
夏至日A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昼长于夜
秋分日B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专题一:地图与地球(一)地图【课标常考考点】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两地实际距离。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基础必清】1.1方向的判断方法(考试题型:选择或填空)①无指向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2量算两地实际距离(考试题型:选择或填空)通过比例尺计算距离 KM 、M 与CM 之间的换算比例尺的分子分母单位均为CMCM 化KM 去掉5个“0” CM 化M 去掉2个“0” 计算两地实际距离先化比例尺中分母单位,再用乘法。

如图中比例尺为1:300000,两地图距为5CM ,则实距为15KM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考试题型:通吃)(1)图中等高距为100m,B 的海拔范围是:800m-900m(2)此区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3)判山体部位:A —陡崖B —山顶C —山谷D —山脊E —鞍部 判读技巧 结合书本39页图去理解1、一看数值判高低 ①计算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相减 (全图数值变化都是依据等高距)②读取海拔、估算某地海拔范围、计算相对高度(以线上的数值和等高距来推断) 2、二看疏密判陡缓等高线密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3、三看形态判部位判读山体5个部位:山顶(中高周低)、山脊(凸低为脊)、山谷(凸高为谷) 【小鸡(脊)打(大)鼓(谷)】、鞍部(两山峰之间)、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实际应用 ①确定河流的位置和流向:河流找山谷或谷地,水往低处流(看数值)②确定水库水坝的选址:水库找盆地或峡谷,集水区域大,减少工程量;水坝找盆地或峡谷的出口,较窄,减少工程量。

③确定修路的路线:为降低施工难度,一般沿(或平行于)等高线修建,坡度较小 ④攀岩项目开发:找陡崖位置,极限运动刺激惊险⑤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如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水运便利等(看图写点) ⑥5种地形类型的判别:根据5种地形类型的海拔和起伏状况来判读。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仅供参考。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一)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①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②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P3_图1.2)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P5_图1.7)3.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P6_图1.1)4.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

(判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P6_图1.10)5.特殊经线: (P6—7_图1.10和1.13)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界线。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6.特殊的纬线:(P6_图1.11; P12_图1.12)赤道(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

五带的分界线:23.5°N、23.5°S、66.5°N、66.5°S; 纬线低、中、高纬的分界线:0°30°60°90°极点:90° 7.地球的运动:(P9_图1.15)(P11_图1.19)8.五带划分:(P12_图1.20) ①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2017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完整

2017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完整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提纲请保管好)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不规则球体。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天圆地方—②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①2.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③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人造地球卫星拍摄地球照片—④3.大小: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作的模型叫做地球仪。

2.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北极点、南极点、纬线、经线)地轴北极线经纬线南极(1)列表比较纬线和经线经线线纬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互相垂直的线地球表面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定义半圆形状一个圆从赤道开始,向两极逐渐长度,到极点时成递减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一点指示方向方向方向东西南北)列表比较纬度和经度2(.经度纬度本初子午线(0(0起点°纬线)°经线)赤道0°- 180°- 900°°标度范围以0 °经线为起点, 0以°纬线为起点,度数变化规律往东、往西度数越来越往北、往南度数越来越大大东经( E 北纬( N )、南纬( S ))、西经( W )相同度数的区分 0°-30°(低纬度)30°-60°(中纬度)60°-90°(高纬度) 20°W 和 160°E 组成的重要经纬线(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北回归线 23.5°N 、南回归线 23.5°S北极圈 66.5°N 、南极圈 66.5°S北极点 90°N 、南极点 90°S3.经纬网(1)定义: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叫经纬网。

(2)作用:用来定位以及确定方向(3)常见的形状:三、地球的运动——自转1.自转绕转中心:地轴NS, 自转方向: 2.自西向东顺逆南从极点上空俯视,北小时)(24一天3.自转周期:昼夜交替;②时差;③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4.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四、地球的运动——公转1.公转绕转中心:太阳 2.公转方向:自西向东3.公转周期:一年4.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②正午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的季节变化(夏季短、冬季长);③四季更替(南北半球季节相反);④地球上的五带二分二至与季节划分5.北半球季节昼夜长短情况太阳直射纬线节气日期日前月213全球昼夜平分春季(赤道 3 春分、4、5月)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日前极昼 6月22夏季(6、7、8月)夏至北回归线后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日前23月9秋分赤道(9、10、11月)全球昼夜平分秋季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月1222 极夜日前冬季(冬至南回归线12、1、2月)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后极昼现象6.五带的划分划分依据:不同纬度的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

(完整版)中图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最新整理)

(完整版)中图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最新整理)

中图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与知识梳理)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及知识梳理(中图版)第一部分 地球与地图(一) 地球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证明地球是圆的历史事件: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的大小:赤道周长:4万KM;平均半径:6371KM;地球表面积:5.1亿KM 2 (二) 地球仪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① 指示南北方向;②半圆形;③长度相等2.纬线------与地轴垂直的圆圈 ①指示东西方向;②形状为半圆;③长度不相等(最大是:赤道;最小是:极点)3.经度 (0O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东经E,西经W)分布特点:从左往右看,数字越大为东经线, 数字越小为西经线。

4.纬度 (起点赤道为0O 纬线,北纬N,南纬S) ①纬度的分布特点1) 从下往上,数字越大为北纬度,数字越小为南纬度 2) 从北极到南极,纬度先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 ② 高、中、低纬的划分0O -30O 低纬度,30O -60O 中纬度,60O -90O 高纬度5.半球的划分①南、北半球: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②东西半球:以20O W-160O E 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数轴图示法(三)地球的运动一、自转(绕地轴)1.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2.周期:一天或24小时北逆南顺之间,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所以比例尺大小多取决于分母,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1.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2.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海拔高度是指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4. 等高线表示的常见地形形态①山顶:中间高,四周低②盆地:中间低,四周高③山脊:等高线的弯曲指向低处(作为河流的分水岭)④山谷:等高线的弯曲指向高处(能发育成河流) ⑤鞍部:两头高,中间低⑥陡崖(悬崖):等高线重合5. 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山地:海拔大于500m ,相对高度大,崎岖高原:一般海拔大于500m ,内部宽广平坦,外围较陡1. 冬季气候的分布规律:自南向北降低0oC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2. 重要温度带亚热带:1月份>0oC暖温带:1月份<0oC3. 降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4. 干湿地区湿润区:降水量>800mm半湿润区: 降水量400mm-800mm半干旱区:400mm-200mm干旱区: <200mm800mm年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分布5. 中国的气候特征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受纬度,海陆位置影响②季风气候显著③雨热同期三、中国的河流季风区非季风区1.主要河流:珠江,长江,黄河,淮河,黑龙江2.长江:①源头: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青海省境内)②入海:东海③上游→宜昌→中游→湖口→下游④上游:水能巨大;中下游:航运发达。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自转公转自西向东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天一年转动一周所需时间(即周期)产生四季地理意义产生昼夜更替2、经纬线的划分:(1)经度的划分:0°经线(本初子午线),划分东经(E)和西经(W),东经划分0°~180°,西经划分0°~180°。

(2)纬度的划分:0°纬线(赤道,最长的纬线),划分北纬(N)和南纬(S),北纬表示划分0°~90°,南纬划分0°~90°。

3、特殊经纬线:(1)0°经线,本初子午线,划分东经和西经。

(2)0°纬线,赤道,最长的纬线,划分北纬和南纬,划分南北半球。

(3)东西半球的界限:西经20°(20°W)和东经160°(160°E)组成的圆。

(4)北纬23.5°(北回归线), 南纬23.5°(南回归线)—划分热带和温带。

(5)北纬66.5°(北极圈), 南纬66.5°(南极圈)—划分温带和寒带。

(6)五带的划分(教材P.12.图1.20)4、通过经纬线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5、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方向、图例。

6、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运用比例尺)、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二)世界地理1、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主要特点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仅占29%。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亚洲(最大),非洲(最热),大洋洲(最小),南极洲(最冷,跨经度最多,纬度最高);太平洋(最大),北冰洋(最冷,纬度最高)。

2、知道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亚欧大陆东部—季风气候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亚欧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南极洲---寒带气候3、板块学说及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板块学说: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七年级地理世界地理复习提纲完整包括地图

七年级地理世界地理复习提纲完整包括地图

请联系网站删除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七年级地理世界地理复习提纲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记清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世界地图半球地图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周边的海洋: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3、大洲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4、看课本P3图“亚洲地理分区”,认识亚洲6个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着重了解不同分区的一些主要国家,如东亚:中国、日本等5、亚洲地势特点: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亚洲的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6、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誉为“世界屋脊”(区别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里海(咸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区分于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比利尔湖);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7、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各种气候的特点: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第二节人文环境1、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只供学习与交流.请联系网站删除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亚洲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2新加坡、也很大。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到第三章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到第三章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第三章复习提纲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本2—5页)1、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2、人类的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本6—12页)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2、每幅地图上都具备的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方向: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①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现有①1:1000和②1:2000两个比例尺,较大比例尺是__①____,较小比例尺是_②______。

②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内容就越简略,选用比例尺越小,③所画地图范围越小(如北京地图),内容就越详细,选用比例尺越大。

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5、图例和注记:判断常用图例: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课本16—27页)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西班牙(国)的麦哲伦;②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有多大: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3、赤道是指在与南极、北极距离相等的地方画的圆圈。

赤道把地球平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4、纬线的特征:a 都指示东西方向; b 形状都是圆(极点除外);。

c 长度不相等,其中最长的纬线是赤道;从赤道向两级纬线的长度越来越短。

七年级地理知识提纲

七年级地理知识提纲

七年级地理知识提纲一、地球和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想象一下,地球就像个有点发福的大胖子!-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

这数字记不住也没关系,大概知道地球老大个就行了。

2. 纬线和经线。

- 纬线:横着的那些线,形状是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越往两极纬线越短。

- 经线:竖着的线,形状是半圆,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

3. 地球的运动。

- 自转:地球自己绕着地轴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转一圈是一天。

这就有了白天黑夜。

- 公转:地球绕着太阳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转一圈是一年。

于是就有了四季变化。

4. 地图的阅读。

-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 方向:一般定向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定方向;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 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二、陆地和海洋。

1. 海陆分布。

- 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块。

2. 七大洲和四大洋。

-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 板块运动。

-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中。

板块碰撞挤压会形成山脉,板块张裂会形成裂谷或海洋。

三、天气与气候。

1. 天气。

- 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比如阴晴、风雨、冷热等。

2. 气候。

- 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 天气预报。

- 看天气预报,能知道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好提前做准备。

4.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都会影响气候。

四、居民与聚落。

1. 人口与人种。

- 世界人口增长越来越快,但不同地区增长速度不一样。

初中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初中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一、地理基础知识回顾1.地理学的定义、内容和研究方法;2.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构造;3.地球的运动及其对地理现象的影响;4.地球的纬度、经度、标准时区和地理定位。

二、地球的大地构造1.板块构造理论及相关证据;2.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的关系;3.地球内部的构造及其特点;4.地震和火山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三、地球的水文循环1.地球上的水资源;2.水文循环的过程和作用;3.地球上的水系及其特点;4.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四、地球的陆地1.地球上的陆地类型、分布和特点;2.地球上的主要高山、高原和平原地形;3.地球上主要的地壳构造(如山脉、盆地、高原等);4.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五、地球的气候与天气1.气候和天气的定义和区别;2.气候要素的观测和计量;3.气候类别及其分布特点;4.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六、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2.人口与城市;3.经济活动与货物流通;4.交通与通讯;5.资源与环境保护。

七、地理信息技术1.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和应用;2.遥感技术与地理研究;3.地图的制作和使用;4.地理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八、地理研究的方法和意义1.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2.地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以上是一个初中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主要涵盖了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地球的大地构造、水文循环、地球的陆地、气候与天气、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地理研究的方法和意义等内容。

希望能帮助您进行复习和回顾。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进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下面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仅供参考。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一)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①样子: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外表积5.1亿平方千米②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P3_图1.2)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P5_图1.7)样子长度指示的方向纬线圆圈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东西方向经线半圆长度都相等南北方向3.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P6_图1.1)4.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

(推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P6_图1.10)5.特殊经线: (P67_图1.10和1.13)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界线。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6.特殊的纬线:(P6_图1.11; P12_图1.12)赤道(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

五带的分界线:23.5N、23.5S、66.5N、66.5S;纬线低、中、高纬的分界线:0306090极点:907.地球的运动:(P9_图1.15)(P11_图1.19)运动类型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自西向东一天昼夜交替现象,时间差异地球公转自西向东一年季节转变、昼夜长短转变8.五带划分:(P12_图1.20)①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外表的分布状况。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全4册)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全4册)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②地球外表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与纬度〔1〕纬线的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围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A.形状:全部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C.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3.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点:A.形状:半圆状; B.长度:相等; C.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4〕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组成经线圈的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0度和180度除外〕〔5〕几条特别经线:A、180°、0°的经线圈是东、西经的分界线;B、20°W、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过0度经线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过180度到160°E为西半球。

东西半球的推断:〔切记:经度在0°--20°在东半球;160°——180°在西半球。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①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②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P3_图1.2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P5_图1.73.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P6_图1.14.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

判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P6_图1.105.特殊经线: P6—7_图1.10和1.13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界线。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6.特殊的纬线:P6_图1.11; P12_图1.12赤道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

五带的分界线:23.5°N、23.5°S、66.5°N、66.5°S;纬线低、中、高纬的分界线:0°30°60°90°极点:90°7.地球的运动:P9_图1.15P11_图1.198.五带划分:P12_图1.20①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②五带: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9.地球公转中的四个节气:P11_图1.1910.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P13_图1.2211.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1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地图比较13.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三种P13_图1.22P14_图1.2314.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初中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初中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初中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

2、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

4、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0° 30°NS为低纬度;30° 60°NS为中纬度;60° 90°NS为高纬度。

7、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8、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9、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3、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4、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15、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七年级地理世界地理复习提纲完整(包括地图)七年级地理世界地理复习提纲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记清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半球地图世界地图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周边的海洋: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3、大洲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4、看课本P3图“亚洲地理分区”,认识亚洲6个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着重了解不同分区的一些主要国家,如东亚:中国、日本等5、亚洲地势特点: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亚洲的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6、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誉为“世界屋脊”(区别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里海(咸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区分于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比利尔湖);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7、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各种气候的特点: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2、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3、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交界的地方,地壳活动频繁。

防震减灾方面有关的知识(会判断某些做法的对错)4、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产生的背景: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有优良港口方便运输,所以形成了以出口加工为主的经济。

工业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工业分布的原因: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②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③产品主要出口④沿海多平原⑤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消费地。

第二节东南亚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A—中南半岛、B—马来群岛。

东南亚是地处亚洲与大洋洲、D—太平洋与E—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Hx—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最短的海上通道。

2、东南亚人口稠密,高温多雨,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也是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4、中南半岛的地形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大城市的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5、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新加坡比重最大第三节印度1、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仅次于中国;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印度地形以高原为主,德干高原,占印度半岛的大部分;恒河平原。

3、印度主要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特点是全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如图中孟买的气温和降水图,要能看图归纳气候特点)。

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两种季风对比图一图二风向由何地吹来性质时期图一东北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干冷旱季(每年10月—次年5月)图二西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暖湿雨季(每年6月—9月)4、印度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是棉花和黄麻,“绿色革命”是为了解决印度的粮食问题。

印度的工业城市有D—孟买—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加尔各答—印度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A—班加罗尔—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第四节俄罗斯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一个地跨亚欧两洲的欧洲国家。

2、北A2—北冰洋、东A3—太平洋、西A1—波罗的海。

俄罗斯主要地形区:B1—东欧平原、B2—西西伯利亚平原、B3—中西伯利亚高原、B4—东西伯利亚山地。

主要分界线:C6—乌拉尔山、C2、叶尼塞河、C3—勒拿河。

C1—伏尔加河,欧洲第一长河。

3、俄罗斯主要位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

4、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重工业发达。

(标题)5、俄罗斯的铁路:欧洲部分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亚洲部分比较稀疏,但有一条亚欧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

6、主要城市和港口:图中序号1—莫斯科(首都),2—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3—海参崴(太平洋沿岸的港口),4—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以内,但却是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原因一(东西原因二(为石油长期的热原因三(为水而原因四(宗教纷1、三洲五海之地:中东处在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绝大部分运往西欧、美国和日本。

(参见课本P53图8.6,能够说出波斯湾石油外运三条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到达的国家与地区。

)3、匮乏的水资源:中东气候干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河流稀少。

4、文化差异: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

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

犹太人集中分布在以色列,主要信仰犹太教。

第二节欧洲西部1、欧洲西部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本区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欧盟)。

2、欧洲西部的工业——制造业为主(制造业是指将原料进行加工,制造成各种各样产品的工业部门。

)3、欧洲西部的农业——畜牧业为主。

畜牧业发展的条件:(附: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全年温和多雨;平原为主的地形——中部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4、欧洲西部旅游业,知道一些国家的特色旅游资源,例如:英国伦敦塔桥、荷兰风车、北欧峡湾、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西班牙斗牛等。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本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本区的 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撒哈拉以南的地形以高原为 主。

90%以上是黑人,是黑种人的故乡。

A —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C —热带沙漠气候2、“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单一商品经济的弊端:a 、资源及利润的流失。

b 、国力薄弱。

c 、工业得不到快速发展。

d 、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被动的、被剥削的不利地位。

3、严重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地处中纬温带海洋以平原为多汁畜牧撒哈发达出口农矿等进口工业制 C A B①人口问题②粮食问题③环境问题第三节澳大利亚1、“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特有动物有袋鼠、考拉、鸭嘴兽、鸸鹋等。

有很多古老生物的原因:①几千万年前就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存在,演化缓慢;②无豺狼虎豹等大型天敌的攻击;③气候温和,生存条件没有大的改变;④人类开发晚,人口稀疏。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很少。

澳大利亚地形:西部广阔的低矮高原,中部广阔的平原(大自流盆地)和东部低矮的山地(大分水岭)。

3、“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主要的矿产品出口国之一。

4、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堪培拉(首都),悉尼(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1、美国共有50个州,其中本土48个州(北温带),还有北极圈附近的阿拉斯加州和北回归线附近的夏威夷州。

美国本土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临墨西哥湾。

2、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高大的高原和山地(落基山脉)、中部广阔的中央平原、东部低矮的山地(阿巴拉契亚山)。

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广大。

3、移民国家:白色人种来自欧洲(殖民者);黑色人种来自非洲(奴隶贩卖);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4、农业特点:机械化、专业化、高效率、产量大、商品率高,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地区专业化的好处: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5、农业主要灌溉水源有: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东北五大湖(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6、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目前,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是位于旧金山东南的硅谷。

主要城市:首都华盛顿、旧金山、洛杉矶、休斯敦等。

7、美国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的基础之上的,因而美国也上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第二节巴西1、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巴西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居民多由白种人、混血种人、黑种人构成。

2、巴西境内的世界之最:最大的平原A—亚马孙平原,最大的高原B—巴西高原,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C—亚马孙河。

拥有世界面积D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是世界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3、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巴西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而石油、煤炭能源缺乏。

图中D处(巴西与巴拉圭交界处)有目前世界已建成的水电站中规模最大的伊泰普水电站。

4、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木材;调节全球气候。

雨林受破坏的原因:修路、砍伐优良木材、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牧场、垦荒。

带来的后果:引起了深刻的环境问题。

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5、巴西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面临非常严重的城市化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城市公用设施等资源紧缺、社会贫困人口增多、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压力大、社会治安混乱)。

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

巴西利亚是巴西的新首都(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至中部高原巴西利亚)。

第十章极地地区南极地区北极地区1、比较名称范围中心代表特殊名称科考站动物南极地区南纬66.5°S(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区域陆地(南极洲)企鹅“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北极地区北纬66.5°N(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海洋(北冰洋)北极熊黄河站(附:1985年2月,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在南极洲乔治王岛建成。

1989年2月,建立中山站。

2009年1月,建立了我国首个位于南极大陆内陆地区的科考站——昆仑站。

)2、和平利用和保护极地地区:因为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a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b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c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d原始的自然环境,是科研的宝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