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地理 专题四 地壳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复习 地壳运动规律
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与变 化的基础,因而“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是高中 地理核心主干知识。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和考查更多的依赖各 种形式的图像,对地球运动基本图像系统判读技巧的熟练掌握 程度直接关系到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效果。
一、经纬网图 经纬网图是表达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特征及其运动意义的 基础工具。其基本类型有侧视图、俯视图、柱状投影图。利用 经纬度递变规律和经纬线长度特征答题,主要用来定位、定向、 定距。
八、变式图、简化图 变换方式:平移(图 2-T1-21)、旋转(图 2-T1-22)。处 理措施:复原、补全、(俯视图、侧视图)视角转换。
图 2-T1-21 晨昏线,用阴影表示黑夜。
图 2-T1-22
如:试在图 2-T1-21、图 2-T1-22 各自左下部分画出 图 2-T1-21 中,由 T 点经度(160°W)和 O 点经度(20°E) 可知其上部就是下部匹配部分平推 180°所得——O、P、R 位于
直射 23°26′N,全年正午影长最长;太阳直射 23°26′S,全年 正午影长最短。 4.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朝向随季节而变化。 关键是结合影子方向和影长极值判断对应的日期(节气);有 时也要注意影子日(年)变化图与太阳高度日(年)变化图之间的 转换。
七、昼长变化示意图 昼长变化示意图的判读具有如下规律:
解法二:将各金融中心的营业时间换算成统一时间(如 格林尼治时间),三地时间相互衔接则符合题意。
营业时间(格 营业时间(格林 金融中心 金融中心 林尼治时间) 尼治时间) 8:00-16: 17:00-次日1: 法兰克福 旧金山 00 00 2:00-10: 新加坡 东京 0:00-8:00 00 9:00-17: 14:00-22: 伦敦 纽约 00 00 17:00-次日1: 香港 1:00-9:00 洛杉矶 00
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学案)-202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地壳的运动规律【学习目标】1.结合资料,学生能够判断出地质构造类型或地貌类型,进而分析出其形成的主要构造运动,描述出形成过程,提升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2.学生会运用内外力的原理分析常见地表形态的成因,提升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3.学生能说明主要的地质灾害及其成因并解决相应问题,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4.学生能说明地形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提升要素综合能力。
【知识体系构建】【基础巩固-查漏补缺】1.地质作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的区别?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的变形或变位称为地质构造;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2.地壳运动的含义?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按照构造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是指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的运动,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或断裂带,垂直运动是指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它使地面发生大规模的隆升或下沉,这两种运动往往是相互伴生的。
3.地质作用的分类,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对比(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岩石圈学案P6左)4.举例说明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貌(岩石圈学案P6)5.地质构造图的判读(岩石圈学案P6)(1)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2)判断常见的地质构造(褶皱——背斜与向斜、断层——地垒与地堑)(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判断图中地理事物形成过程)6.板块运动与地貌:能判断出板块边界类型;在世界地图上,能画出板块边界,用板块理论解释安第斯山脉、马里亚纳海沟等的成因;地中海、红海、大西洋面积变化的原因;西藏和冰岛多地热的原因。
一轮学案6第3页右面7.构造地貌:(1)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2)说明背斜山、向斜谷、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过程(3)断层形成的地貌,并能举例一轮学案6第6页8.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1)找油、气资源的在哪?原因(2)找煤矿在哪?原因(3)找地下水的位置?原因(4)采石场位置?原因(5)建隧道的位置?原因(6)水库等大型工程建设为什么避开断层?一轮学案6第7页9.外力作用包括?外力作用的表现包括?(学案P7左)风化和侵蚀的区别?(学案P7右)堆积作用的沉积顺序?冰川堆积作用颗粒物沉积顺序?(学案P7右下)10.冲积扇形成过程,地貌特点?三角洲形成过程,地貌特点?(学案P8左)11.河流上中下游河谷形态和主要外力作用?(学案P8右上)12.河漫滩、江心洲形成位置?形成过程?(学案P8右)13.河流阶地形成原因?(学案P8右)宽浅河谷的位置和形成原因?(学案P8右下)曲流、牛轭湖的位置和形成原因?(学案P9左下)14.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学案P10左下)喀斯特地貌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学案P10右下)15.风成地貌的成因?(气候条件、物质基础、动力条件)(学案P11右上)16.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案P11右)地形对交通运输方式及线路选择的影响?(学案P11右)17.四种类型的地震的成因?(学案P4左侧表格)18.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学案P4右)【基础题练习】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浙江江郎山风景区观察丹霞地貌景观。
高考地理(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
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下图为四幅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1~2题。
1.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B.乙C.丙D.丁2.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 1.C 2.D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回答3~4题。
3.下列地区中,不属于印度洋板块的是( )A.澳大利亚大陆B.阿拉伯半岛C.斯里兰卡岛D.中南半岛4.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A.海岭和海沟B.岛弧和海沟C.海岭和裂谷D.岛弧和裂谷答案 3.D 4.B解析第3题,澳大利亚大陆、阿拉伯半岛、斯里兰卡岛都在印度洋板块上,中南半岛在欧亚板块上。
第4题,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两板块的交界带形成岛弧、海沟;海岭是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裂谷位于板块的张裂地带,不是碰撞挤压地带。
读图,完成5~6题。
5.该图片中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D.冰川侵蚀6.该地貌景观发育的基础岩石是( )A.花岗岩B.玄武岩C.石灰岩D.大理岩答案 5.A 6.C读“某地地貌景观及其沿MOQ一线还原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7~8题。
7.字母所示区域,属于向斜山的是( )A.MB.OC.PD.Q8.根据地质构造示意图分析,该地( )A.花岗岩层广布并且出露地表B.地壳水平运动作用不强烈C.大部分地层有整体抬升过程D.内、外力作用均比较明显答案7.B 8.D图甲为“某地貌景观图”。
为解释该景观的主要成因,教师在教学时进行了如图乙的演示。
读图,完成9~10题。
9.该景观的地质构造类型是( )A.地堑B.地垒C.断层D.褶皱10.教师演示了( )A.板块挤压碰撞B.岩块断裂上升C.岩层水平挤压D.外力侵蚀搬运答案9.D 10.C解析由景观图可看出,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故为褶皱。
褶皱是岩层受到水平挤压而形成的。
高考地理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 地壳运动规律
2014年高考地理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下图拍摄于某山(75°E,72°55′S)的山麓,该地全年以偏东风为主。
读下图,回答1~2题。
1.形成图中岩石形态的外力作用有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冰川作用、风力作用C.地壳抬升、风力作用 D.流水作用、风力作用2.下列有关该山所在地区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A.地表水运动速度慢,有利于其下渗B.形成降水的水汽多来自于大陆内部C.年降水量少,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D.地表水缺乏,沙漠广布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左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是红色砂砾岩受到侵蚀、风化剥落、重力坍塌等综合作用形成的顶平、坡陡、麓缓的方山。
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3~5题。
3.形成丹霞山地貌景观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A.甲 B.乙C.丙 D.丁4.形成丹霞山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依次是A.地壳抬升运动—风化作用、风力侵蚀、重力崩塌—变质作用B.固结成岩—地壳抬升运动—风化作用、流水侵蚀、重力崩塌C.地壳抬升运动—风化作用、流水侵蚀、重力崩塌—固结成岩D.固结成岩—变质作用—风化作用、风力侵蚀、重力崩塌5.左图所示的区域A.位于非季风区,气候干旱、降水少B.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C.河流汛期短,水位季节变化大D.多山地丘陵,所以耕作制度一年一熟天然河道河水含沙量随时间和空间处于变化当中,下图为某天然河道含沙量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
6.关于含沙量分布说法正确的是A.粒径越小分布越不均匀B.各种粒径的泥沙都是河底附近含量最大C.每种粒径的泥沙各深度都有分布D.同一河流泥沙平均粒径向下游增大7.下列对河流含沙量大小影响最小的是A.流域土地利用状况 B.流域降水量状况C.流域植被覆盖率 D.流域地势高低下图为目前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太平洋里的两大群岛都是A.火山岛 B.冲积岛C.板块挤压形成的 D.内力作用形成的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包含了六大板块B.板块的交界处都是消亡边界C.最深处位于大洋中脊附近D.大洋板块刚好和大洋边界吻合(2012·学海导航联考)将二氧化碳封存在海底是应对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的一项措施。
高考地理复习:地壳的运动规律
A.T0
B.T1
C.T2
D.T3
[解析] A对:图示河流有四级阶地,对应T0、T1、T2、T3四个平坦面,平 地
二 轮 复
坦面上的沉积物源于河流携带的砾石。由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因此砾石 理
习 还会继续在此沉积(或堆积),T0的面积仍在扩大。B、C、D错:由于T1、T2、
T3平坦面位置高于洪水期河流水面,所以砾石无法在此沉积。
核心突破
——讲要点、突破核心
1.着眼于区域认知,掌握外力作用的分布规律
流水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除此以外在河流
地
流经地区、地表缺少植被保护且多暴雨的地区,流水作用也很典型;风力作用 理
二
轮 复
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内陆地区。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
习
同:
第一部分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
为载体,综合分析地 体 , 考 查 学 生 运 用 相 关 貌景观、地壳运动等特征,认
理
貌类型的特点及成
习
知识解释 和分析实 际问 识区域内地貌的形成与区域地
因。如2018年高考全
题 的 能 力 。 如 2019 年 高 理环境的关系。如2019年高考
国卷ⅠT6-8等。
考天津卷T12(1)等。
全国卷ⅡT9-11等。
A.流向
B.温度
C.性质
D.流速
[解析] (1)根据材料中“沿岩层深循环”且从图中地下水流向可以看出虚 地
理
二 轮 复
线内岩层的倾斜方向,故正确答案选择A。(2)开采地下热水,加剧了温泉出露
习
的速度,因此最可能改变地下水的流速。故正确答案选择D。
第一部分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一轮课件地壳运动规律
岩浆冷凝后会形成各种火成岩,包括 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 等,这些岩石是构成地壳的重要组成 部分。
火山灾害防范措施与资源利用
火山灾害防范
建立火山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火山活动动态,制定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提高公众对火山灾害的认知和防范 能力。
资源利用
火山活动带来的热能、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等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加以利用。例 如,利用地热资源进行发电、供暖和温泉开发等;开发火山岩矿产资源如铁矿、铜矿等;利用火山地貌景观发展 旅游业等。
响着地壳运动的方式和强度。
02
地震波与地震活动
地震波传播特点及作用
地震波分类
地震波包括体波和面波,体波又 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 快,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 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
体。
地震波传播特点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 介质界面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 透射等现象,同时随着传播距离 的增加,地震波的能量会逐渐衰
06
地壳运动规律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
选择题考查知识点梳理
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
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考查对地壳运 动形式的理解。
地壳运动的驱动力
涉及板块构造学说,考查对地壳运动原因 的理解。
地壳运动的影响
包括地形地貌的形成、地震火山等自然灾 害的发生,考查对地壳运动影响的认识。
简答题解题思路与技巧分享
地震带火山带、构造活动带等。
离散型边界特征
汇聚型边界特征
板块相互分离,形成裂谷、海洋中脊等。
板块相互挤压,形成山脉、海沟等。
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影响分析
板块运动与地形地貌关系
板块运动是塑造地形地貌的重 要因素之一,如山脉、高原、 盆地、裂谷等都与板块运动密 切相关。
高考地壳运动知识点
高考地壳运动知识点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地质现象,它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对地球的形貌和构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高考中,地壳运动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了解地壳运动的原因和影响对于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
一、地壳运动的定义和分类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层岩石和土壤的迁移和改变现象,包括构造变动和地貌变化。
地壳运动根据产生的方式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种。
1. 内力作用内力作用指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导致地壳变动,包括构造运动和火山地震活动。
构造运动主要体现在地壳的抬升、下沉和挤压变形等方面。
火山地震活动则是地壳运动最为明显的表现之一,通过大地震的发生和火山喷发可以表明地壳在内力作用下的运动。
2. 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是指地壳运动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动,如海洋潮汐、冰川作用等。
这些外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地壳的形态和结构,特别是在地壳边界的地区会产生比较显著的效应。
二、地壳运动的原因地壳运动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地球内部能量的不断释放。
地球的内部有着巨大的热能和地热能,这些能量在地壳运动中得以释放。
由于地壳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地球内部的热量传导、地热资源和地震活动等都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地壳运动的影响地壳运动对地球的形貌和构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形成地球的地型地壳运动产生了地球的各种地形,如山脉、高原、盆地、河流等。
这些地形的形成和变动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
2. 促进地球环境变化地壳运动也对地球环境的变动起到了一定作用。
比如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灰尘,对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催生地震和地质灾害地壳运动是地震和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不便,还可能引发次生的灾害,如地震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
四、地壳运动的研究方法和意义地壳运动是地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了解地壳运动对于预测地震、防止地质灾害以及利用地热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专题强化训练:地壳运动规律
高考专题强化训练:地壳运动规律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伯利兹蓝洞的形成主要与海平面变化和近岸存在大片石灰岩区域有关,其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后期由海水涌入形成。
下图示意伯利兹蓝洞的景观,完成1~2题。
1.伯利兹蓝洞形成的主要作用足A. 冰川侵蚀B. 流水侵蚀C. 地壳下沉D. 火山喷发2.在伯利兹蓝洞形成刚期,全球A. 生物多样性减少B. 地壳运动更为活跃C. 陆地面积从小变大D. 气温由低到高答案:1.B 2.D【解析】1.根据材料,在冰川时期,海平面低,近岸地区存在大片的石灰岩地区。
后海水涌入形成伯利兹蓝洞,形成的主要作用是流水侵蚀,B对。
冰川侵蚀不是主要作用,A错。
与地壳下沉、火山喷发无关,C、D错。
2.在伯利兹蓝洞形成初期,是由冰川时期开始,海平面低,后海平面升高,全球气温由低到高,D对。
生物多样性由少到多,A错。
冰川时间气温低,应与地壳运动弱相关,B错。
随着蓝洞形成,陆地面积从大变小,C错。
“尖峰石阵”是澳大利亚西南部南邦国家公园(南纬30°附近)的一种著名石灰岩景观。
石灰岩由海洋中的贝壳演变而成。
在太古时代,那里被森林覆盖。
从海边吹来的沙逐渐形成沙地,将森林淹埋,在原始森林枯萎、大地被风化后,沙沉下去了,残存在根须间的石灰岩就像塔一样被遗留了下来。
下图为南邦国家公园“尖峰石阵”景观图。
据此回答3~4题。
3. “尖峰石阵”形成的过程是()A.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沉积、风力侵蚀B.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风力沉积C.板块运动、海水沉积、风力沉积、风力侵蚀D.风力沉积、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4. “尖峰石阵”风力沉积最显著的季节是澳大利亚的(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3.A 4.D3. 结合材料可知,“尖峰石阵”是石灰岩景观,石灰岩是海洋沉积物形成的,后经过板块运动上升到海平面以上,海风将沙子吹到该地,沙子沉积后形成沙地并淹埋森林,经风化后沙沉下去,出露的石灰岩经风力侵蚀形成石柱,从而形成“尖峰石阵”。
高中地理课件-专题4 地壳运动规律
图B4-2
最强,河流流速较大,因 此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 的时期为T3形成时期。
教师备用习题
3.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见图B4-3)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 [解析] 读图文
一。它建在裂隙发育、岩层近于水平、颗粒较细的砂岩石壁上,虽 材料可知,云冈
历经多次地震,但仍保存至今。千余年来,云冈石窟风化严重,岩石 石窟建在砂岩
【方法技巧】 地质构造类试题的思维流程
图Z4-3
■ 新题预测 考向一 岩石圈物质循环 1.澳大利亚艾尔斯巨岩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其主要成分是砾岩、砂岩等。图Z4-4 为澳大利亚艾尔斯巨岩景观图,图Z4-5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图Z4-4
图Z4-5
(1)艾尔斯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右图中的( D ) A.甲 B.乙 C.丙 D.丁
图Z4-1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物质 循环的相关知识。岩浆侵入可能 会使乙处受到高温、高压影响,使 乙处岩石变质,形成变质岩;形成甲 处花岗岩的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 幔;由图可知,形成花岗岩的岩浆侵 入了断层的上覆岩层,因此断层应 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丙处的溶 洞景观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
角度二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例2 [2019•江苏卷] 图Z4-2 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 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 “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 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 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 图回答(1)~(2)题。
乙上方为水平沉积岩层, 故乙形成后该区域应先 经历侵蚀,后沉积形成甲 岩层,之后才是甲岩层抬 升。丙下方为水平岩层 甲,再向下是褶皱的翼部。 故选C。
图Z4-2
■ 考点透析 1.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1)突破识图关键。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只有一个箭 头指向的一般为岩浆岩。 (2)尝试代入验证。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高考地理知识总复习第四部分,地壳以及地壳的运动
第四单元 地壳和地壳的变动 [复习指导]
本章名词概念比较多,但比较具体,联系实际广,抽象的地理原理 比较少,易于理解,难度不大。复习中要注意概念所反映出的地理生物 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矿物、矿产和矿床; 地壳和壳石圈等。本章内容实践性很强,复习时要多联系实际,多观察 实物,多对比示意图形,提高认识自然环境的能力。例如,对岩石,矿 物的鉴别,对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的认识,以及对地壳形态变化的了 解等,都需要更有意识。
2 / 22
②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因温度高,使岩石接近熔点,局部是熔融流动 状态,是火山喷发、岩浆活动的重要发源地。
2.地壳的结构和物质组成 (1)各种矿物都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复习中重要在对 矿物物理性质的掌握,尤其是几种重要的造岩矿物(石英、长石、云母) 此外,要把岩石、矿物、矿产、矿床等内容结合起来复习,画出它们的 联系示意图,即用图示法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地壳物质的循环是现代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原理,是本章的一 个重点内容。复习要注意三个问题:①地壳物质的循环也可称为三大类 岩石的互变,还可称为地幔物质的热对流,后者表明了能量的转化,这 是板块构造学说动力的理论基础;②地表的岩石除了喷出岩外还有侵入 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这是由于在地下形成的岩石随着地壳运动而升到 地表。同理,地下深处也会有喷出岩,这是由于地壳运动下降而造成的。 ③地表的岩石受各种外力的侵蚀、搬运、堆积后,先形成沉积物,然后 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才能形成沉积岩。 3.地壳运动 (1)复习要从认识地壳变动入手,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千 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掌握实例加深理解是关键。 例如,从喜马拉雅山珠峰附近还能找到贝壳类的化石,说明地壳的上升 运动;台湾海峡底部发现有古河流河床的痕迹,说明地壳的下降运动;
专题4 地壳的运动规律
岩石圈物质循环
二轮地理
新课标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
主干知识再现 考点分类突破 识图技能提升 专题仿真演练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三大地理意义:
(1) 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 从而影响了地表环境。
(2) 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支撑了人类社会的发
二轮地理
新课标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
主干知识再现 考点分类突破 识图技能提升 专题仿真演练
1.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读方法
(1)分析判读地质构造。褶皱判断方法有二:一是通过岩层
的弯曲形态进行判断;二是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 断层判断方法:岩体是否发生断裂,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
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
(2)判读地貌形态。一般和地质构造联系在一起。一般可直 接读取。背斜正地形形成山岭,逆地形形成谷地,向斜相反。 断层常形成块状山地、高地、裂谷、陡崖、谷地或低地。
二轮地理
新课标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
主干知识再现 考点分类突破 识图技能提升 专题仿真演练
2.地质构造的应用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 具体如图所示:
主要的地质作用
乙
丙
二轮地理
新课标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
主干知识再现 考点分类突破 识图技能提升 专题仿真演练
答案:
地貌名称 甲 乙 丙 峡谷 河口三角洲 沙丘 主要的地质作用 流水侵蚀 流水沉积 风力沉积
二轮地理
新课标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
主干知识再现 考点分类突破 识图技能提升 专题仿真演练
考点分类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质构造剖面图判读程序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在高考中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类型的判断和地质构造在 生产生活中的实践意义,试题多以地质构造剖面图为载体。在判读地质构 造剖面图时,一般遵循以下三步: (1)建立正常地层的特点模型 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 (2)判断地质剖面图中的特点 ①是否弯曲→背斜或向斜的地质构造。 ②是否有断层线→断层地质构造。 ③是否有岩层上下错位→地垒或地堑的地质构造。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图中显示X区和Y区岩层性质相同,只是位置有高低, 岩层中有断裂面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应为内力作用所致,故D正确、A、 C错误。图中岩层没有弯曲形变,因此不属于褶皱,故B错误。第(2)题,依据上 题推理过程,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理应厚度基本一致,当前 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 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故C选项正确。 答案:(1)D (2)C
命题角度 命题角度一: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2018·海南卷,14~15)如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 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 较薄。据此回答(1)~(2)题: (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2)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
考向透析 1.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判断的综合分析方法 分析某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的类型,往往需要综合许多因素。
影响因素
气候因素(气 温、降水)
地质地形因素 (基岩、地形
地势)
地区差异 干旱、半干旱地区
湿润地区
基岩性质
地形与地势 起伏
表现
昼夜温差大,降水少,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 搬运、沉积作用
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 运、沉积作用
考向二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真题回顾
1.(2018·全国Ⅰ卷,6~8)如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 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 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 回答(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考情分析
1.结合地质剖面图或水平岩 层分布图考查岩石圈的物 质循环和地质构造。 2.联系不同河段的流水地貌 分布图或区域图考查流水 、风力侵蚀和堆积地貌的 形成过程。
整合重组 精准突破 微专题 限时训练
整合重组
精准突破
考向一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真题回顾
1.(2019·江苏卷,3~4)如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 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 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1)~(2)题:
③避开重置陷阱 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同学们注意:a、有的图中把岩浆 岩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 岩;b、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有的示意图强调了沉积物这个环 节,而有的则没有;c、有的示意图中只有变质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而有的 示意图认为各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成岩浆。
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的可溶性,主要表现为流水的溶蚀 和沉积作用
地势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而地 势低的地区主要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生物因素(植 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低 植被覆盖率高
以侵蚀、搬运为主 生物风化作用显著
2.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1)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专题四 地壳运动规律
考纲展示
考情统计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
的内力因素
2019·江苏卷,3~4 2018·江苏卷,5~6 2018·北京卷,4 2018·天津卷,4 2017·江苏卷,5~6
3.地表形态变化 的外力因素
4.地表形态对聚 落分布的影响
2019·全国Ⅰ卷,9~11 2019·全国Ⅱ卷,9~11 2019·全国Ⅲ卷,37 2019·天津卷,12 2018·全国Ⅰ卷,6~8 2018·天津卷,3 2017·全国Ⅱ卷,9~10 2016·全国Ⅰ卷,8~9
解析:第(1)题,石柱是玄武岩,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图中a是侵入岩,b是喷出 岩,c是沉积岩,d是变质岩。故B正确。第(2)题,北爱尔兰地处大西洋中部,处 在早期的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带,地下岩浆形成的火山不断喷发,后岩 浆冷却结晶形成玄武岩,再经海水侵蚀形成巨型石柱群。故D正确。 答案:(1)B (2)D
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考向透析
地质构造
未侵 蚀地 貌
构 造 地 貌
侵蚀 后地 貌
背斜
褶皱 向斜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背斜顶部受 向斜底部岩性坚硬 张力,常被 不易被侵蚀,常形成 侵蚀成谷地 山岭
断层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 裂谷。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岩块,常 形成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 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 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 断层线经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 湖泊
命题角度二:三大类岩石及岩石圈物质循环 (2019·河南新乡模拟)“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
点,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 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的、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 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下图 为巨人之路的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据此回答(1)~(2)题:
(1)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 ) A.a B.b C.c D.d (2)推测“巨人之路”地貌景观的地质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 B.板块张裂—岩浆侵入—岩浆冷却结晶—风力侵蚀 C.板块碰撞—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 D.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结晶—海水侵蚀
(3)判断岩层新老关系 ①正常状态的岩层→下老上新。 ②背斜→两翼新、中间老;向斜→两翼老、中间新。 ③侵入岩层的岩体→侵入的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形成时间晚。 3.岩石圈物质循环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①地壳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期 间经过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作用等。 ②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③主要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 ①突破识图是关键 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 的方框一般为岩浆岩。 ②尝试代入验证 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C.冰川
D.风
(2)断流期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思路点拨:第(1)题,霍林河上游流经大兴安岭,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在出 山口位置因地势变得低平、水流速度减慢,从上游携带的泥沙、碎石在此堆 积形成山前平原(冲积扇),因此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是流 水,B对。第(2)题,山前平原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带,因河流断流使气候逐渐 变得干旱,风力作用增强,风力的侵蚀作用使在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吹蚀、 搬运,形成风蚀洼地,随着风力的不断侵蚀,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对。第(3) 题,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受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蚀、搬运的泥 沙在周边地区沉积,使周边地区可能出现土地沙化,C对。 答案:(1)B (2)C (3)C
(2)主要的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3.河流地貌发育的判断技巧 (1)利用河谷形态判断所处河段,如图所示:
(2)利用堆积地貌类型判断河段,如图所示:
(3)利用堆积地貌形态景观图判断河段,如图所示:
(4)河漫滩 ①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一般位于凸岸,堆积。 ②洪水期流水携带泥沙堆积,被淹没;枯水期裸露。 (5)河口处地貌特殊变化的推理过程
(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 A.沉积物变化 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 D.构造运动变化 (2)该区域( )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思路点拨:第(1)题,由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 的,因此M表达的地质意义和N不同的就在于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 而上部的岩层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如沉积作用,因此水平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 压作用的,故选D。无法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的顺序只可以 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物的变化也无法判断A、B、C错误。第(2)题,岩层位于 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因此乙形成的时代要早于甲岩层,B错误。从图中 可以看出乙的岩层覆盖相对密集,外表有明显的侵蚀痕迹,而且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 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经历了长期的侵蚀过程,C正确。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 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蚀,形成了剥蚀面,因此并不是持续地 接受沉积,A错误。丙是地表的沟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有可能只是单纯地表受 到流水的侵蚀而形成,也有可能是由于内力作用发生断裂而形成的沟谷。无法判断 其形成,D错误。 答案:(1)D (2)C
图示
资源
石油、 天然气
原因 岩层封闭,为 “储油构造”
实
践 应 工程 修建隧道、 用 建设 避难所
地下水 底部低凹, 易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