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粒度及其分布测定

合集下载

粉体材料粒度的测定和粒度分布表示方法

粉体材料粒度的测定和粒度分布表示方法

重力沉 降 1 Ⅲ 一 一 0 I
屡 漉法 层 流法 1 0 m —10 层 流法 分 子 滤 区
筛分法测定值不受复杂的物理因素的影响。它
不仅能 够测 定 粒度 的分 布 , 可 以进行 使粒 度 范 围 还 变得 狭小 的划 分 , 可 用 于 显微 镜 法 的进 一步 详 细 也 检测 , 或供化 学 分析及 其它实 验 之用 。所 以 , 此法 还 可 以作 为划 分某一 粒 度 ( 度均 一 ) 粒 的手 段 。 ( ) 分法 原 理 : 1筛 颗粒 是 否 能 够通 过 网 孔 的 方
相 同 。常用 的粒径 表示 方 法见 表 1 。
表 1 粉体粒径表示方法
类别 名称 等体积球当量径 球 当量径 等表面积球当量 径 投影 圆当量径
圆 当量 径
表示方法 ; V, /" n d =/ , s d =. A  ̄ H / / 4 =, L
等周长圆当量径 费雷特径 ( e t Fr 径) e
能降低液体 的表面张力 , 增加颗粒表面的润湿性
不 同粒 径范 围所采 用 的测 定方 法 见 表 2 。在选 择 测定 方法 时 , 须 仔 细 考 虑哪 种 量 度 的粒 度 与 所 必 控 制 的性质 或过 程关 系最密切 。
裹 2 粒径的测定方法
1) rn D b Nat 径 H i
中国分 类号 :B33;B3 2 1 T 8 T 0 .
j『 1 舀
文献标识码 : A
粉体工程学是在现代科技综合化趋势下 由相关 学科综合而成的新 生交叉学科 , 有交叉性 和横断 具
性 等 特点 , 涉 足领 域 之 多 、 景 之广 阔 , 引 了 大 其 前 吸 批 的学者从 事粉 体方 面 的研究 。

粉体粒度分布的测定

粉体粒度分布的测定

实验六粉体粒度分布的测定粒度分布的测量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固体原料和制品,很多都是以粉体的形态存在的,粒度分布对这些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催化剂的粒度对催化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水泥的粒度影响凝结时间及最终的强度;各种矿物填料的粒度影响制品的质量与性能;涂料的粒度影响涂饰效果和表面光泽;药物的粒度影响口感、吸收率和疗效等等。

因此在粉体加工与应用的领域中,有效控制与测量粉体的粒度分布,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控制环境污染,保护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粒度测试的仪器和方法很多,激光法是用途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它具有测试速度快、操作方便、重复性好、测试范围宽等优点。

是现代粒度测量的主要方法之一。

BT-9300H 型激光粒度分布仪是基于激光散射原理测量粒度分布的一种新型粒度仪。

该系统包括主机(粒度仪)、样品制备装置(循环分散器、超声波分散器)、电脑系统(电脑、打印机、备件、软件)和使用手册等。

通过样品制备装置将样品输送到主机的测量区域,激光照射到样品后将产生光散射信号,光电接收器阵列将光散射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这些电信号通过USB 或RS232 方式传输到电脑中,用专门的粒度测试软件依据mie 散射理论对散射信号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到该样品的粒度分布结果。

一、BT-9300H激光粒度分布仪的粒度测试原理BT-9300H型激光粒度仪是采用米氏散射原理对粒度分布进行测量的。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照射到颗粒上时,在傅式透镜的焦平面上将形成颗粒的散射光谱,这种散射光谱不随颗粒的运动而改变,通过米氏散射理论分析这些散射光谱就可以得出颗粒的粒度分布。

假设颗粒为球形且粒径相同,则散射光能按艾理圆分布,即在透镜的焦平面形成一系列同心圆光环,光环的直径与产生散射的颗粒粒径相关,粒径越小,散射角越大,圆环直径就越大;粒径越大,散射角就越小,圆环的直径也就越小。

图1即为BT-9300H型激光粒度仪原理图:图1 BT-9300H型激光粒度仪原理图二、仪器的基本指标与性能(1)测试范围:0.1μm-340μm.(2)进样方式:微量样品池式和循环泵式,本实验采用微量样品池式。

筛分析法测试粉体粒度及粒度分布

筛分析法测试粉体粒度及粒度分布

筛分析法测试粉体粒度及粒度分布粒度分布通常是指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的颗粒在整个粉体中占多大的比例。

它可用简单的表格、绘图和函数形式表示颗粒群粒径的分布状态。

颗粒的粒度、粒度分布及形状能显著影响粉末及其产品的性质和用途。

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与其细度有关,陶瓷原料和坯釉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影响着许多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磨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决定其质量等级等。

为了掌握生产线的工作情况和产品是否合格,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时取样并对产品进行粒度分布的检验,粉碎和分级也需要测量粒度。

粒度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筛析法、沉降法、激光法、小孔通过法、吸附法等。

本实验用筛析法和沉降法,以及激光法测粉体粒度分布。

一、实验目的筛析法是最简单的也是用得最早和应用最广泛的粒度测定方法,利用筛分方法不仅可以测定粒度分布,而且通过绘制累积粒度特性曲线,还可得到累积产率50%时的平均粒度。

本实验用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其实验的目的是:1、了解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

2、根据捣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积累原产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二、基本原理1、测试方法详述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

筛析法适用于约10mm至20μm之间的粒度分布测量。

如采用电成形筛(微孔筛),其筛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过去,筛孔的大小用“目”则表示,其含义就是每英寸(25.4mm)长度上筛孔的数目,也有价值1cm长度上的孔数或1cm2捣面上的孔数则表示的,除了的轻易用筛孔的尺寸去则表示。

筛析法常采用标准套捣,标准捣的筛制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推荐的筛孔为1mm的筛子做为基筛,以优先系数及20/3居多序列,其筛孔为1.40(化整值),再以r20或r40/3作为辅助序列,其筛孔分别为 1.12,或31.192。

筛析法有干法与施法两种,测定粒度分布时,一般用干法筛分,若试样含水较多,颗粒凝聚性较强时,则应当用湿法筛分(精度比干法筛分高),特别是颗粒较细的物料,若允许与水混合时,最好使用湿法。

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量

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量

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量原料药的粒径及粒径分布对制剂的加工性能、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等有重要影响。

本文总结了粒径表征的基本概念,及常见测量手段(筛分、激光散射、图像法和沉降法)的原理、优劣和注意事项。

1、粒径的表征方式对于球形物体,通过直径很容易确定其大小;但对于立方体,则需要更多的参数,如长宽高;而对于形状更为复杂的颗粒体,恐怕没有足够的参数准确描述其大小。

但在实际应用中,只要能够描述其相对大小,指导意义就很大了。

为了采用简单的参数直观描述颗粒的大小,往往采取等效球体的直径来描述颗粒的大小。

这种等效的基础常常是表面积、体积或者投影面积,分别被称为表面积径、体积径或投影径等。

此外,还可以等效为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球形粒子,称为斯托克径。

我们通过各种检测方法获得的测量值一般都是理论等效值。

不同原理的粒度检测设备的使用的等效物理参量不同,在检测同一个不规则颗粒时,得到的测试结果是不相同的,因此将不同测试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可能无法得出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粉体作为一堆粒子的集合,不同的粒子颗粒大小可能不同,表示粉体粒径的大小可以采用平均粒径。

计算每一个颗粒的某一等效粒径,然后采用粒子数目、长度、表面积或粒子体积等参数作为权重计算平均粒径,从而得到不同的平均等效粒径。

其中在药学中较为重要的平均径包括表面积加权平均粒径(该值与表面积成负相关)和体积加权平均粒径。

平均粒径无法描述各个颗粒的粒径情况。

当就某一粒径范围的粒子数或粒子重量对粒径范围或平均粒径作图,就得到所谓的频率分布曲线,其可以直观的表示粒径分布。

另一种表示分布的方式是将超过或低于某一粒径的累积百分数对粒径作图,得到的曲线往往为S形。

在实践中,粒径分布对API性质的影响可能超过平均粒径,应当给以充分的重视。

2、粒径及粒径分布的测量粒径及其分布的测定基于不同的原理有多种测定方法。

在中国药典和日本药典中描述了显微法(即本文的“图像法”)、筛分法和激光散射法。

粉体粒度测试实验报告

粉体粒度测试实验报告

粉体粒度测试实验报告粉体粒度测试实验报告引言粉体粒度是指粉体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对于许多工业领域来说,粉体粒度的控制和测试是非常重要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不同的测试方法和仪器,对不同粉体样品的粒度进行测量和分析,以便深入了解粉体的物理性质和应用特点。

实验设备和方法1. 设备本实验使用了激光粒度仪和电子显微镜两种主要设备。

激光粒度仪能够通过散射光的方式,快速准确地测量粉体粒度分布。

电子显微镜则可以提供更加详细的粉体颗粒形貌和表面特征信息。

2. 样品准备我们选择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粉体样品进行测试,分别是金属粉末、陶瓷粉末和食品添加剂。

每种样品都经过精细研磨和筛分处理,以确保样品的均匀性和可靠性。

3. 测试步骤首先,我们使用激光粒度仪对样品进行测试。

将样品放入仪器中,通过激光的照射,测量粉体颗粒的散射光强度,并根据散射光的特征计算出粉体的粒度分布。

然后,我们使用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观察和拍摄,以获取更加详细的粒度和形貌信息。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金属粉末经过测试,金属粉末的粒度分布主要集中在10-50微米之间,呈现出较为均匀的分布特征。

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金属粉末颗粒表面较为光滑,形状规则,没有明显的凹凸和气孔。

这种粉末粒度适中,适合用于金属材料的加工和制备。

2. 陶瓷粉末陶瓷粉末的粒度分布相对较宽,主要分布在1-100微米之间。

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陶瓷粉末颗粒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存在一定数量的微小颗粒和孔隙。

这种粉末粒度分布广泛,适合用于陶瓷材料的制备和涂料的添加。

3.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粉体粒度要求相对较高,需要粒度分布较为均匀,颗粒形状规则。

经过测试,食品添加剂的粒度主要分布在1-100微米之间,整体呈现出较为均匀的分布特征。

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食品添加剂颗粒表面光滑,形状规则,没有明显的杂质和气孔。

这种粉末粒度适中,适合用于食品加工和调味品的制备。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使用了激光粒度仪和电子显微镜对不同类型的粉体样品进行了粒度测试和分析。

粉体粒度的检测方法

粉体粒度的检测方法

粉体粒度的检测方法
粉体粒度是指粉末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是粉末物料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

粉体粒度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激光粒度分析法、显微镜法、筛分法、沉降法等。

激光粒度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粉体粒度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激光散射原理,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和角度,计算出粉末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

该方法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大多数粉末物料的粒度分析。

显微镜法是一种直接观察粉末颗粒的大小和形状的方法。

该方法需要使用显微镜对粉末样品进行观察和测量,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粒度分布情况。

但该方法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且速度较慢,适用于对粉末颗粒形状和大小的详细分析。

筛分法是一种常用的粉体粒度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筛网的不同孔径对粉末进行筛分,得到不同粒径的颗粒分布情况。

该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颗粒较大的粉末物料的粒度分析。

沉降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粉末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来确定粒度分布的方法。

该方法需要将粉末样品与液体混合后进行沉降,通过测量沉降速度和时间,计算出粉末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

该方法适用于颗粒较小的粉末物料的粒度分析。

不同的粉体粒度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粒度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粉体粒度分布情况。

离心沉降法 粒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实验报告

离心沉降法 粒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实验报告

离心沉降法粒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实验报告粒度是颗粒或颗粒聚集物理性质之一,它描述了颗粒或颗粒聚集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在很多领域,如土壤力学、粉体工程、环境科学等领域,颗粒的粒度及其分布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因此,对颗粒粒度及粒度分布进行准确的测定是很有必要的。

离心沉降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粒度及粒度分布的方法之一。

离心沉降法利用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与其粒度大小有关的原理,通过实验测定颗粒在离心场中的沉降速度,从而推算颗粒的粒度及其分布情况。

本实验旨在通过离心沉降法对一组颗粒样品进行粒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探究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一、实验方法1. 实验样品准备在实验开始前,首先需要准备一组具有不同粒径的颗粒样品。

这些颗粒样品可以是天然颗粒,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颗粒。

在选择颗粒样品时,需要注意样品之间的粒度差异不能太大,以便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仪器准备实验中需要使用离心机、离心管、搅拌器等实验仪器。

离心机的转速需要提前校准,并保持稳定。

离心管需要清洁干净,并在实验开始前校准标尺。

搅拌器用于搅拌颗粒与液体,以确保颗粒均匀悬浮在液体中。

3. 实验步骤(1) 将预先称量好的颗粒样品均匀悬浮在一定体积的液体中,液体的选择需要考虑与颗粒的相容性,并且需要具有足够的离心分离能力。

(2) 将悬浮好的颗粒液体样品倒入离心管中,离心管需放置在离心机内,设定好离心机的转速和离心时间。

(3) 启动离心机,使得颗粒样品在离心场中沉降,通过观察离心管中颗粒的沉积情况,记录沉降时间和沉积高度。

(4) 根据颗粒的沉降速度和沉降高度,运用Stokes公式等相关理论计算颗粒的粒度及其分布情况。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离心沉降法对一组颗粒样品进行了粒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得到如下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各个样品的平均沉降速度,并进一步推算出各个样品的粒度及粒度分布情况。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样品1的颗粒粒度最小,样品4的颗粒粒度最大,颗粒的粒度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

粉体工程-第一讲粒度表征及粒度分布

粉体工程-第一讲粒度表征及粒度分布
粉体粒度分布即粉体颗粒大小在粉体颗粒 群中所占的比例。
粉体工程-第一讲粒度表征及粒度分布
2 、粉体粒度表征
一、颗粒粒度的表示方法;
单颗粒 颗粒群
二、颗粒形状分析;
粉体工程-第一讲粒度表征及粒度分布
2.1单颗粒粒度表示方法
直径D 直径D、高度H
粉体工程-第一讲粒度表征及粒度分布

人为规定了一些所谓尺寸的表征方法
三轴径 统计平均径——定向径 当量径 其他;
粉体工程-第一讲粒度表征及粒度分布
三轴径—长形颗粒
类型 名称
计算方法
算术 二轴平均径 平均 三轴平均径 径
(l+b)/2 (l+b+h)/3
几何 平均 径
表面积平均径 (lb)1/2
体积平均径 (lbh)1/3
调和平均径
(比表面积平 均径)
3(1/l+13/b+1/h)-1
筛分直径dA ; 斯托克斯(Stokes)直径dst ; 阻力直径dd ; 自由沉降直径df ;
粉体工程-第一讲粒度表征及粒度分布
最长直径
最短直径
颗粒大小
等效重量直径
等体积当量径
等效沉降速率直径 筛分直径
等表面积当量径
粉体工程-第一讲粒度表征及粒度分布
• 因此,除球体以外的任何形 状的颗粒并没有一个绝对的 粒径值,描述它的大小必须 要同时说明依据的规则和测 量的方法。
球体SV 6 立方体SV 6
粉体工程-第一讲粒度表征及粒度分布
一些规则几何体的形状系数
几何形状
球 形 (d)
圆 锥 形 (l=b=h=d)
圆 (l=b) h=d l=b h=0.5d l=b h=0.2d l=b h=0.1d

粉体粒度分析及测量

粉体粒度分析及测量
原理
电感应法利用电场对粉体颗粒的感应作用, 通过测量颗粒通过电场时引起的电信号变 化来计算其粒径大小。
优点
测量速度快、精度高、无需使用任何液体。
应用
电感应法适用于测量导电性较好的粉体, 如金属粉末、炭黑等。
缺点
设备成本较高,且对非导电性粉体不适用。
03
粉体粒度测量应用
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生产控制
通过测量粉体粒度,可以控制生 产过程中的原料配比、工艺参数 和产品质量,确保生产的稳定性
天然粉体如土壤、沙子等,人 造粉体如水泥、颜料、食品等。
粒度分析的意义
了解粉体的粒度分布
提高生产效率
粒度分布是粉体的一个重要特性,影 响粉体的性能和应用。
了解粉体粒度分布有助于优化生产工 艺,提高生产效率。
控制产品质量
通过对粒度的控制,可以调整产品的 性能,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粒度分析的方法
筛分法
和一致性。
优化工艺
了解粉体粒度的分布和特性,有助 于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 降低能耗。
混合与分散
在粉体加工过程中,粒度的测量有 助于评估粉体的混合和分散效果, 提高产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材料科学
粉体粒度测量在材料科学领域中 用于研究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如光、电、磁等性质与粒度的关
粉体粒度分析及测量
• 粉体粒度分析简介 • 粉体粒度测量技术 • 粉体粒度测量应用 • 粉体粒度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 粉体粒度测量中的问题与挑战
目录
01
粉体粒度分析简介
粉体的定义与分类
粉体是由固体微粒组成的集合 体,通常指粒径在微米至毫米 范围内的非均匀混合物。
根据来源和用途,粉体可分为 天然粉体和人造粉体两大类。

粉体材料的粒度分析

粉体材料的粒度分析

粉体材料的粒度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粉体颗粒度的物理意义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2.掌握颗粒度的测试原理及测试方法;3.学会激光法测粒度的基本操作程序。

二、实验原理粒度测试是通过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对粉体粒度特性进行表征的一项实验工作。

在的不同应用领域中,对粉体特性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在所有反映粉体特性的指标中,粒度分布是所有应用领域中最受关注的一项指标,所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粉体的粒度分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1)颗粒:颗粒是在一定尺寸范围内具有特定形状的几何体,如图1所示。

颗粒不仅指固体颗粒,还有雾滴、油珠等液体颗粒。

由大量不同尺寸的颗粒组成的颗粒群称为粉体。

(2)等效粒径:由于颗粒的形状多为不规则体,因此用一个数值很难描述一个三维几何体的大小。

只有球型颗粒可以用一个数值来描述它的大小,因此引入等效粒径的概念。

等效粒径是指当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同质的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我们就用该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这个实际颗粒的直径,见图2。

那么这个球形颗粒的粒径就是该实际颗粒的等效粒径。

(3)粒度分布: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反映出的不同粒径颗粒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数。

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两种形式。

区间分布又称为微分分布或频率分布,它表示一系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

累计分布也叫积分分布,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

2.粒度测试中的典型数据(1)体积平均径D[4,3]和面积平均径D[3,2]:D[4,3]是一个通过体积分布计算出来的表示平均粒度的数据;D[3,2]是一个通过面积分布计算出来的表示平均粒度的数据。

它们是激光粒度测试中的一个重要的测试结果。

(2)中值:也叫中位径或D50,表示累计50%点的直径(类似的,D10表示累计10%点的直径;D90,表示累计90%点的直径)。

D50准确地将总体划分为二等份,也就是说有50%的颗粒大于此值,50%的颗粒小于此值。

中值被广泛地用于评价样品平均粒度的一个量。

显微镜法测试粉体粒度粒度分布及形貌 1

显微镜法测试粉体粒度粒度分布及形貌 1

实验二显微镜法测试粉体粒度、粒度分布及形貌一、目的意义显微镜就是少数能对单个颗粒同时进行观测与测量的方法。

除颗粒大小外,它还可以对颗粒的形状(球形、方形、条形、针形、不规则多边形等)、颗粒结构状况(实心、空心、疏松状、多孔状等)以及表面形貌等有一个认识与了解。

因此显微镜法就是一种最基本也就是最实用的测量方法,常被用来作为对其她测量方法的一种校验甚至确定的方法。

本实验的目的:通过使用生物显微镜观察粉末的形状与粒度掌握:1、制样方法及计算方法2、数据处理3、粒度分布曲线的描绘二、方法实质生物显微镜就是透光式光学显微镜的一种。

用生物显微镜法检测粉末就是一般材料实验室中通用的方法。

虽然计算颗粒数目有限。

粒度数据往往缺乏代表性,但它就是唯一的对单个颗粒进行测量的粒度分析方法。

此法还具有直观性可以研究颗粒外表形态。

因此称为粒度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

测试时首先将欲测粉末样品分散在载玻片上。

并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

通过选择适当的物镜目镜放大倍数与配合调节焦距到粒子的轮廓清晰。

粒径的大小用标定过的目镜测微尺度量,样品粒度的范围过宽时,可通过变换镜头放大倍数或配合筛分法进行。

观测若干视场,当计数粒子足够多时,测量结果可反映粉末的粒度组成,进而还可以计算粉末平均粒度。

三、仪器与原材料物镜测微尺、标准测微尺、生物显微镜、分散剂(酒精、环乙醇等)、玻璃棒、吸管粉末试样(雾化粉、电解粉)四、测试方法1、显微镜使用前的准备将目镜测微尺放入所选用的目镜中,并将目镜与物镜安装在显微镜上,将标准测微尺(每小格10微米)置于载物台上通过旋转公降螺钉(注意:不得使物镜接触载玻片1),调节焦距标定目镜测微尺一格比代表的长度(u)。

2、样品的制备用显微镜测试的粉末应经过筛分,否则由于粉末粒度范围过宽,测试中需经常更换物镜或目镜,不仅造成测试工作的不便而且由于视场范围的变化引起测试的不准确。

粉末样品由于具有发达的表面积,因而有较高的表面能,使粉末颗粒产生聚集,形成团块,影响粉末粒度的测定,所以制样过程中应使颗粒聚集体分散成单个颗粒,一般就是将少量粉末样品(0.01克左右)放置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上数滴分散介质,用另一干净载玻片覆盖其上。

0982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

0982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一、引言在粉体工程中,粒度和粒度分布是非常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加工工艺。

对粉体的粒度和粒度分布进行准确测定是非常必要的。

粒度分布是指不同粒径颗粒在不同体积或质量下所占的百分比,通常通过粒度分布曲线来表示。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有多种方法,其中第二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

二、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概述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是指采用分级分选和间接测定的方法,通过一定的分析和计算来得出粉体的粒度和粒度分布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许多不同的颗粒物料,可以有效地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样品:从所需的粉末样品中取得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样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测性。

2. 分级处理:通过筛分或离心分级等方法,将样品按照颗粒大小分成不同的组分。

3. 间接测定:通过对分级后各组分的颗粒大小进行测定,如采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仪器等设备进行测定。

4. 计算分布:将测定得到的各组分的粒度大小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得出粒度分布曲线和相关参数。

三、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优缺点优点:1. 可适用性强:适用于各种颗粒粉末的测定,广泛用于化工、医药、冶金、建材等行业。

2. 测量结果准确:通过多次测定和计算,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粒度分布曲线,有助于分析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3. 操作简便:相对于其他测定方法,第二法的操作相对简单,设备也比较常见。

缺点:1. 耗时较长:需要进行分级处理和多次测定计算,整个过程较为耗时。

2. 仪器要求较高:粒度仪、分析仪器等设备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且设备投资成本相对较高。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定,我个人认为第二法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

它虽然在操作上可能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耗时性,但通过严谨的操作和计算,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时间成本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定。

离心沉降法 粒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实验报告

离心沉降法 粒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实验报告

离心沉降法粒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实验报告1. 引言1.1 概述本篇报告旨在介绍离心沉降法的粒度及粒度分布测定实验,该实验目的是通过离心沉降法准确测量颗粒物料的粒度大小和粒度分布,为广泛应用于土壤力学、建筑材料、环境工程等领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通过对不同颗粒物料的离心沉降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颗粒物料在液体中的沉降规律,并且根据其沉降速率与形态特征推导出其粒度大小。

1.2 研究背景离心沉降法是一种常用的颗粒物料测试方法,它基于不同尺寸的颗粒在液体中由于重力作用而产生不同的沉降速率。

这种方法可以迅速准确地获得样品中各种尺寸的颗粒含量以及其相对比例,从而了解样品中颗粒物料的整体性质和结构组成。

因此,在土力学、岩石力学、环境工程等领域,离心沉降法被广泛应用于颗粒物料的分类、筛选和分析。

1.3 目的与意义本实验旨在通过离心沉降法测定不同粒度颗粒物料的粒度大小和粒度分布,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具体目标包括:- 了解离心沉降法的原理和应用领域;- 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并详细介绍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和器材;- 实施实验操作步骤,并采集、处理实验数据;- 分析结果并讨论其可靠性和影响因素;- 得出主要研究结论,并提出改进方向展望。

该实验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及工程应用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和工程师更好地了解物料的颗粒特性,优化设计方案,并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2. 离心沉降法的原理和应用:2.1 离心沉降法简介离心沉降法是一种常用的粒度分析方法,通过将带有颗粒物质的悬浮液或悬浮颗粒样品放置在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处理,利用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向下沉淀的原理进行粒度分析。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颗粒物质的大小和分布特性研究中。

2.2 原理解析离心沉降法利用离心力和物料存在的密度差异作为主要驱动力,使颗粒向下沉降。

根据斯托克斯公式,细小球形颗粒在液体中垂直下落速度与其直径成反比。

因此,在较低的转速下,大颗粒会更快地沉淀而较小的颗粒则相对较慢。

粉体粒度的检测方法

粉体粒度的检测方法

粉体粒度的检测方法粉体的粒度是指粉末颗粒的大小分布及其统计学特性,通常通过粒度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粒度对于粉末处理、混合、压制、干燥、输送、储存等工艺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面介绍几种粉体粒度的检测方法。

1.目视检查法目视检查法是最简单、最基本的粒度检查方法之一,通常用于颗粒较大的粉末。

它主要依靠人眼观察,通过目测颗粒的外形、大小和均匀性等方面对颗粒粒度进行评估。

2.筛分法筛分法是粉末粒度测定中应用最广泛、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筛网或筛板对粉体进行筛分,根据通过或未通过的筛孔大小来确定粉末颗粒的大小分布。

筛分法将筛目分为不同的规格,然后整个测试样品逐步通过筛目,收集每个筛网中所有粉末的重量或体积,最后按照一定的算法,计算出不同粒径的粉末百分比或累积百分比。

通常,筛分结果越精确,使用的筛子就越多,筛孔也越小。

3.激光粒度分析法激光粒度分析法通过对散射光的分析,对粉末的粒径分布进行检测与分析。

原理是将激光从样品上方照射,粉末吸收激光光线并将其散射出去。

在特定的角度范围内,检测处理后的光线强度,从而确定粉末粒径。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全面、准确地进行粒度分布测量,通常适用于微小至中等粒径的粉末,并可以测量高浓度粉末的粒度。

4.光学显微镜观察法光学显微镜观察法主要针对颗粒较大的粉末,可以以非接触方式观察和对颗粒进行量级评估。

这种方法通过对颗粒的形态、大小、分布和组成等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来确定粉末的粒度。

通过这种方法观察到的颗粒的形态形状是真实的,但测量结果可能会受到操作人员的经验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有时候粒度的间隔存在一定的误差。

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是一种通常应用于颗粒较小,特别是纳米级的颗粒粒度分析方法。

原理是将测试样品通过等离子体,使样品中的金属浓度在电离条件下发生变化,然后利用光谱分析仪测量样品中的元素及其浓度,从而确定粉末颗粒的粒度和成分。

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快速非破坏等特点。

显微镜法测试粉体粒度、粒度分布及形貌 (1)

显微镜法测试粉体粒度、粒度分布及形貌 (1)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显微镜法测试粉体粒度、粒度分布及形貌 (1)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实验二显微镜法测试粉体粒度、粒度分布及形貌目的意义显微镜是少数能对单个颗粒同时进行观测和测量的方法。

除颗粒大小外,它还可以对颗粒的形状(球形、方形、条形、针形、不规则多边形等)、颗粒结构状况(实心、空心、疏松状、多孔状等)以及表面形貌等有一个认识和了解。

因此显微镜法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实用的测量方法,常被用来作为对其他测量方法的一种校验甚至确定的方法。

本实验的目的:通过使用生物显微镜观察粉末的形状和粒度掌握:制样方法及计算方法数据处理粒度分布曲线的描绘方法实质生物显微镜是透光式光学显微镜的一种。

用生物显微镜法检测粉末是一般材料实验室中通用的方法。

虽然计算颗粒数目有限。

粒度数据往往缺乏代表性,但它是唯一的对单个颗粒进行测量的粒度分析方法。

此法还具有直观性可以研究颗粒外表形态。

因此称为粒度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

测试时首先将欲测粉末样品分散在载玻片上。

并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

通过选择适当的物镜目镜放大倍数和配合调节焦距到粒子的轮廓清晰。

粒径的大小用标定过的目镜测微尺度量,样品粒度的范围过宽时,可通过变换镜头放大倍数或配合筛分法进行。

观测若干视场,当计数粒子足够多时,测量结果可反映粉末的粒度组成,进而还可以计算粉末平均粒度。

仪器与原材料物镜测微尺、标准测微尺、生物显微镜、分散剂(酒精、环乙醇等)、玻璃棒、吸管粉末试样(雾化粉、电解粉)测试方法显微镜使用前的准备将目镜测微尺放入所选用的目镜中,并将目镜和物镜安装在显微镜上,将标准测微尺(每小格10微米)置于载物台上通过旋转公降螺钉(注意:不得使物镜接触载玻片1),调节焦距标定目镜测微尺一格比代表的长度(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体粒度及其分布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粉体粒度测试的原理及方法;2.了解影响粉体粒度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掌握测试样品制备的步骤和注意要点;3.学会对粉体粒度测试结果数据处理及分析。

二.实验原理图1:微纳激光粒度分析仪工作原理框图粉体粒度及其分布是粉体的重要性能之一,对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构、性能均产生重要的影响,凡采用粉体原料来制备材料者,必须对粉体粒度及其分布进行测定。

粉体粒度的测试方法有许多种:筛分法、显微镜法、沉降法和激光法等。

激光粒度测试是利用颗粒对激光产生衍射和散射的现象来测量颗粒群的粒度分布的,其基本原理为:激光经过透镜组扩束成具有一定直径的平行光,照射到测量样品池中的颗粒悬浮液时,产生衍射,经傅氏(傅立叶)透镜的聚焦作用,在透镜的焦平面上形成一中心圆斑和围绕圆斑的一系列同心圆环,圆环的直径随衍射角的大小即随颗粒的直径而变化,粒径越小,衍射角越大,圆环直径亦大;在透镜的后焦平面位置设有一多元光电探测器,能将颗粒群衍射的光通量接收下来,光--电转换信号再经模数转换,送至计算机处理,根据夫朗和费衍射原理关于任意角度下衍射光强度与颗粒直径的公式,进行复杂的计算,并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处理数据,最后得到颗粒群的粒度分布。

激光粒度测试法具有适应广、速度快、操作方便、重复性好的优点,测量范围为:0.1—几百微米。

但当粒径与所用光的波长相当时,夫朗和费衍射理论的运用有较大误差,需应用米氏理论来修正。

三.仪器设备济南微纳颗粒技术有限公司Winner2000Z智能型激光粒度分析仪、微型计算机、打印机。

四.实验步骤4.1测试前的准备工作1.开启激光粒度分析仪,预热10~15分钟。

启动计算机,并运行相对应的软件。

2.清洗循环系统。

首先,进入控制系统的人工模式,不选择自动进水点击排水,把与被测样品相匹配的分散介质加入样品桶,待管路及样品窗中都充满介质后,再点击排水,关闭排水。

其次,按下冲洗,洗完后,自动排出。

按以上步骤反复1~2次即可。

3.进入分析软件界面。

4.单击“查看”菜单中的“系统选项”。

5.在打开的“系统选项”对话框中单击“通讯”选项卡,选择正确的机型及端口,然后单击“确定”关闭对话框。

如下图:6.单击“测试”菜单中的“数据模板”。

在打开的“数据模板”对话框中单击“测试信息”选项卡,选择正确的量程并填写其它相关信息。

如下图:7.单击“样品信息”选项卡,填写被测样品的相关信息。

如下图8.单击“确定”按钮,关闭“数据模板”对话框。

9.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创建一个新文件。

10.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打开”,系统将弹出“打开”对话框。

输入或选择一个扩展名为“jld”的文件,然后单击“打开”按钮,打开一个已存在的文件。

11.单击“测试”菜单中的“连接”,使系统进入联机状态。

4.2背景测试准备工作结束后便可进行背景测试。

背景测试是样品测试前的必备工作,因为背景的好坏直接影响样品的测试。

其测试方法如下:1.首先进入控制系统的人工模式,在时间设置栏内设置好时间。

不选择自动进水点击排水,把与被测样品相匹配的分散介质加入样品桶,待管路及样品窗中都充满介质后,再点击排水,关闭排水。

2.点击排气泡,排气泡结束后观察气泡排除情况,若仍有气泡,则再排一次。

3.进入分析软件界面,单击“测试”菜单中的“背景测试”。

4.系统将显示“背景视图”。

如下图:第一级5.理想的背景应该是:前三级依次降低;整个背景平滑连续;整个背景无明显的凸起注意::●若背景中第一级为零,可关闭粒度仪电源,再重新打开即可。

●若背景波动过大,点击重新测试。

●背景累积10次,应该每次都正常,否则点击重新测试。

4.3样品测试1.背景测量累计10次后,单击“测试”菜单中的“联机测试”。

2.系统将显示“测试视图”。

如下图:3.在样品桶中加入适量被测样品及分散剂(如果有必要),擦净样品桶边积液,放下搅拌器。

4.进入控制系统,选择人工模式或自动模式进行测试。

具体测试方法请参照[第三篇智能控制系统的使用:3.2人工模式、3.3自动模式]5.测试完毕,观察“测试视图”中的能谱曲线与浓度显示,一般浓度控制在1.0~2.0为宜。

浓度过低,测试不稳定;浓度过高,受多重散射(复散射)影响,测试结果偏低;浓度太高,样品易团聚,分散不好,又可能使测试结果偏大。

浓度不合适时可适当增加样品量或分散介质来进行适当调整,若调整无效则要冲洗循环系统,重新从[4.2背景测试]起重复以上步骤。

6.当测试结果稳定后,可按照以下两种方法保存测试结果:a)单击“测试”菜单中的“存储”或直接按F8键,把当前测试结果存入当前记录列表中。

b)单击“测试”菜单中“自动存储”或直接按F7键。

系统将弹出对话框询问间隔时间。

如下图:输入以秒为单位的时间间隔后(一般在2至60秒之间),单击“确定”关闭对话框。

设置完毕,系统将以设置的时间间隔自动保存测试结果。

再次单击“测试”菜单中“自动存储”或按F7键,该功能将被取消。

注意:●不要轻易擦拭镜头,以免划伤,引起测量误差。

●因为每种样品的表面性质不同,分散介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样品分散时需要超声的时间长短,以及测试过程中是否要继续超声,不能一概而论,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如果测试结果中粒度分布曲线边缘出现直线上升或直线下降的情况,说明粒度分布超过该量程,测试结果错误,应改变量程重新测试。

4.4循环系统的清洗测试结束后要立即清洗循环系统,以免颗粒粘附样品窗及管道系统,影响以后的测试结果。

清洗方法如下:1.当在人工模式下测试时,在操作键区选择自动进水,测试完毕后,点击冲洗,系统即可按照设定的次数进行自动冲洗及排水。

如果想手动冲洗,则在操作键区不选择自动进水,测试完毕后,点击冲洗,系统会及时提醒您“请加入蒸馏水或其它分散介质,完成后点确定”,然后继续根据电脑提示操作即可。

2.当选择在自动模式下测试时,系统会在测试完毕后自动冲洗及排水。

3.在进行冲洗的同时,注意观察能谱高度,能谱降至0位,认为清洗完毕,否则,重新进行清洗。

说明:不同的样品,清洗的次数不同,以能谱降至0位为准。

4.5结束测试1.测试工作结束后,请单击“查看”菜单中的“关闭视图”。

2.单击“测试”菜单中的“断开”,与粒度仪脱机。

4.6数据处理及打印1.查看记录列表中的记录,将不符合要求的记录删除。

若要删除记录,请选中所要删除的记录,然后单击“编辑”菜单中的“删除”或直接按Del键。

2.根据需要生成一个平均结果,方法如下:a)以多选的方式选中参加平均的记录。

如下图:b)单击“分析”菜单中的“平均”。

c)系统将弹出对话框询问是否生成一条新记录。

如下图:d)单击“是”便生成一条新记录(以【平均】标注)。

注意:●参加平均的记录量程必须一致。

●自动模式下测试时,不需进行数据处理,系统自动形成并保存唯一一条综合分析过的测试记录。

3.打印“粒度分析报告”。

方法如下:a)选中要打印的一条记录。

如下图:b)单击“分析”菜单中的“分析当前记录”或双击该记录。

c)系统将显示“分析视图”。

如下图:d)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打印”,系统将弹出“打印设置”对话框。

如下图:e)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进行打印。

4.单击“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将当前记录列表保存至文件。

如果尚未指定文件名,系统将弹出“另存为”对话框。

输入新的文件名后单击“保存”按钮。

五.注意事项1.实验前必须仔细阅读本指导,预习有关实验步骤,并建议阅读粉体工程书籍的相关内容。

2.实验前应检查取样勺、烧杯、玻棒、电动搅拌器的进入溶液的部位(轴、转叶)以及L型搅拌片和样品池等凡与样品接触的物件,全都不得残留任何其它粉体或污染物;故以上物件每次用后均要清洗、擦拭干净以备下一次用。

六.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目的、实验原理;2.样品名称、介质名称;3.实验操作步骤;4.测试结果的主要内容;5.回答思考题。

七. 思考题1.所测粉体是属于微米级还是亚微米级?粒度分布是宽还是窄?2.列举2—3个影响测试结果可靠性的因素附录:智能型激光粒度仪测试报告及其说明测试报告说明:1.测试范围:即所测粒径的区域,在软件的数据模板中选定。

它与仪器的档位相对应。

2.分散介质:用于分散被测样品的液体介质。

分散介质与被测颗粒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也不能溶解被测样品。

其选取见附录二。

3.分散剂:能够改变颗粒与液体之间的介面状态,促进颗粒分散的化学物质。

4.样品浓度:光学浓度;遮光比。

5.分析模式:自由分布,即由无约束自由拟合算法所得的样品本身固有的自然粒度分布。

本软件中还有R-R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

6.X10:颗粒累积分布为10%的粒径,即小于此粒径的颗粒体积含量占全部颗粒的10%。

7.X50:颗粒累积分布为50%的粒径。

8.X90:颗粒累积分布为90%的粒径。

9.X A V:颗粒群的平均粒径。

10.S/V:体积比表面积;单位体积颗粒的表面积。

11.粒度分析图表说明:●横向是粒径值,该数值呈对数分布。

●左列是体积累计百分比,对应的是上升趋势的曲线图。

●右列是某一区间的体积百分比,对应的是直方图或起伏的曲线图。

12.数据列表是与分析图表相对应的测试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