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研究概述
的 。 如:美不滋滋、肥嘟噜噜:
归纳 为 四方 面 :
( ̄)AABC式 :这是 由三音节形容词ABC前加重叠语缀而来
(1)“表 程 度 ”说 。李 宇 明指 出 ,此 种 重叠 的 主要 表 义 功
如 : 病 病歪 歪 、皱 皱 巴 巴:
能 是 “调 量 ,使 形 容 词本 身 所表 示 的物量 、数 量 、 动量 、
富 的特 点 , 语法 学 界 对此 给 予 了较大 的关 注 , 有 不少 学 者 对
② 由双 音节 形 容 词 完全 重 叠式 缩 略 而 来 ,是 AABB式直 接
其进 行 深 入地 探 讨 ,取得 了显 著 成绩 。本 文 基 于前 人 的研 究 缩略第二个A语素而来:如 :暖和和 、空荡荡等;
(一 )形容 词 重 叠 的类 型
I.从 形容 词 自身 的 语义 条 件 看 形 容 词重 叠 式
形 容 词 分为 性 质 形容 词 和状 态形 容 词 两类 ,下 面 就 二者
(1)形容 词 意 义 中量 的因 素 的影 响。 表 示 的量 可 以变 动 ,
独 有 的 以及 共 有 的 重 叠格 式 分 别 进行 描 述 。
( ̄)ABAC式 (重叠式前后分别嵌入具有 同类或类义关系的
相 反 ,如 果 形 容 词表 示 的 性质 可 感 知性 差 ,其 重 叠能 力
并 列 合 成 词 )。如 : 憨 头 憨脑 、怪模 怪样 ;
也 弱 ,甚 至不 能 重 叠 。如 : 笨、 出色 、 高深 等 。
③AJ3cA式 (在重叠语素中嵌入 “乎、其 ”两个音节 )。
成 果对 现 代汉 语 形 容 词重 叠 的几 个方 面 进 行 分析 梳 理 ,并提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现代汉语形容词是汉语中表示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的词,在句中通常位于名词或代词的修饰语位置,用来对名词或代词进行修饰。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研究包括对形容词的形态、语义、用法、语用特点等方面的研究。
形容词的形态研究包括形容词的构词法、变形规则等;语义研究包括形容词的意义类型、意义属性、意义变化规律等;用法研究包括形容词的修饰范围、修饰方式、修饰语序等;语用特点研究包括形容词的修辞效果、情感色彩、语气语意等。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研究对于提高人们的语言素养、深化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以及促进语言文字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研究还包括对形容词的历史发展、语言演变规律的研究。
例如,形容词的语义变化是指形容词在历史上所经历的意义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文化的发展等因素所导致的。
研究形容词的历史发展和语言演变规律,有助于我们理解形容词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处的语言环境,以及形容词在语言发展中所承担的作用。
此外,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研究还包括对形容词的外语翻译、词典编纂、语言教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这些应用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形容词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语言交流和翻译中更好地应用形容词。
在现代汉语中,形容词有许多用法。
例如:1.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或性质,如:一个优秀的学生、一个可爱的小狗。
2.作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所修饰的名词或代词的性质或特征,如:我们的班主任是个年轻的女教师、这是一本新的书。
3.作表语,表示主语的性质或特征,如:他是个勤奋的学生、这些书很有用。
4.作状语,表示时间、原因、条件、方式等,如:他很快就会回来、我们因为天气的原因没有去、如果你做的好我就帮你、他唱得真好听。
形容词在不同的句子结构中的用法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语境和句子结构进行选择和使用。
关于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
关于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是指通过重叠、附加后缀等构词方式或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形容词具有显著描绘性的生动化形式。
在汉语研究史上,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这一说法形成较晚,但其重要形式——形容词重叠式却出现较早,研究历史比较长,而且从对状态形容词的研究现状来看,几乎所有学者都把它放在形容词的研究中一起讨论,并把它当作形容词重叠这一特殊现象来分析。
虽然,对形容词重叠现象的研究成果为状态形容词的研究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但目前,状态形容词研究中还存在着界定模糊、范围和名称不统一、形式归属不一致,研究力度不均衡等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标签: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问题与争论研究价值一、前人的研究成果朱德熙、吕叔湘为形容词重叠研究奠定了基础。
朱德熙先生在《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1956年)里,对形容词作了全面而又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形容词的复杂形式包括重叠式和带后加成分的形容词。
重叠式按构造可以分为完全重叠式XX、XXYY和不完全重叠式X里XY,例如:“小小儿、老老实实、古里古怪”等;带后加成分的形容词可分为双音节的和三音节的两类,例如:“红通通、脏里呱唧、可怜巴巴、老实巴焦”等。
同时,在他的另一篇优秀著作《语法讲义》(1982年)中,他又把上面这种形容词的复杂形式归为状态形容词,并指出了它跟性质形容词在功能及语义上的对立。
他认为,从语法功能上看,状态形容词无论是作定语还是作状语都比性质形容词自由。
也就是说状态形容词可以较为自由地修饰名词和动词。
吕叔湘先生对形容词重叠的研究体现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
微观上,一是发现了形容词重叠AA式、ABB式、AABB式都有两类不同的存在形式。
在他撰写的论文《形容词使用情况的一个考察》(1965年)中,他将重叠式分为:a)AA式,有两种。
一种是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例如“淡淡的清香”,一种是重叠后方才成为形容词,例如:“漫漫的岁月”。
b)ABB式,有两种。
一种是AB成词的,例如:“冷清清的地方”;一种是AB不成词的,例如:“活生生的历史”。
试论“绝对性质形容词”
二、部分“绝对性质形容词"接受程度词修饰情况的调查
(一)部分“绝对性质形容词”的语料调查
difference word;Finally,we explore the”absolute nature of the adjective”originally produced
by this statement,after analyzing,we believe that language study should proceed from the
目 录………………………………………………………………………………………V 一、“绝对性质形容词”的提出…………………………………………………………..1
二、对部分“绝对性质形容词”接受程度词修饰情况的调查…………………………3
(一)对部分“绝对性质形容词”的语料调查………………………………………3 (二)“真”、“假"的个案分析……………………………………………………6
我们再来看看韩玉国(2001)先生所列举的这类形容词:错(不正确)、阴、晴、温、 一样、一致、多(数目上超出)、对头、枯、熟(食物加热到可食用的程度)、相同、坏(受 到破坏的,变质的,有故障的)。从他列举的例子来看,这些形容词在一般情况下,确
①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J】.语言研究,1956(1). 圆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第300页
of such phenomenon.Therefore,we believe that the proposition that”hen”and”A+O”
don’t CO—OCCur is no justification,that a false proposition.if the”A”of“hen+A+O”is treated as verbs,it iS drawn to the conclusion that adjectives becomes the verbs.The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以《吾国与吾民》黄嘉德汉译版为例摘要:本文对几位知名语言学家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作了大概分析,并提出了自己对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的研究。
本人认为形容词的分类一定要结合语义和语法功能,并根据两个标准,对形容词所在的语句进行综合分析。
文中把现代汉语形容词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并作了大量比较分析。
第二部分本人对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的语义功能和语法功能作了细致的分析和举例。
从语义的角度,形容词主要起抽象表述、状态描写、程度区分、感情表达、施事陈述和未来驱动的作用。
从句法功能的角度,本人详述了形容词作定语和谓语的主要功能。
第三部分本人选取了形容词的三个特殊现象作具体分析。
关键词:语义功能语法功能状态描述程度区分形容词叠词第一部分前人对形容词的定义及分类的论述(一)马建忠先生在《马氏文通》对形容词的论述马建忠先生在《马氏文通》1里把形容词定义为能惟妙惟肖地描绘事物的实字2。
《文通》中把形容词定名为“静字”,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形容词实为“静字”中的“象静”一类。
他认为,客观世界的事物都存在着差别,而形容词承载着细致描绘这些差别的功能。
在《文通》的实字卷里,马建忠先生讨论了文言文中形容词的构词方式3主要有三类:一,名词(字)、代词(字)、动词(字)、副词(字)作状语形容词(放在名词前)二,同义语素构成的复合式形容词,如圣明、辛勤、端庄等;三,有反义语素构成的复合式形容词,如安危、奸贤、公私等。
尽管一个世纪以来部分学者指责此书以文言文为研究对象,不能作为现代汉语的语法书,同时还批评它机械模仿西方语法,但《文通》作为中外文化产物,它的研究价值和开创之功是不可否认的。
(二)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对形容词的论述新中国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是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1924年),在此书中1《马氏文通》:出版于1898年,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古代汉语语法的著作。
以下简称《文通》2原文为:“凡实字以肖事物之形者”3《文通》第112页黎锦熙先生给形容词下的定义是“用来区别事物之形态、性质、数量、地位的,所以必附加于名词之上”4。
状语维度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_以_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_中双音性质形容词为考察对象
# 可作谓语、补语, 不可重叠的 % 4例, # 只作定语不可重 叠的 %
4例, # 只作谓语可重叠 %的 1例 # 勉强 2%, 另含 # 只作定 语、补 语不可重叠 %的 1例 # 实际 1 %。
∋ 类词 项 239 例。# 可作 定语、谓 语、补 语 %的 总共 218
例, 另含 # 可 作定语、谓语不 可重叠 %的 19 例, # 可作谓 语、补
( ∋ )只倾向于加 # 地 %作状语 239例 ( ( )只倾向于不加 # 地 %作状语 5例
二、双音状语性 质形容词的多角度考察
(一 )双音状语性质形容词的句法功能考察
1. 基本句法功能统计。
& 类词项 137例, 占总词 项的 40. 0% ) 。# 可 作定语、谓
语、补语 %的 总 共 111 例, # 可 作 定语、谓 语 %的总 共 16 例,
语可重叠 %的 2例。
( 类词 项仅 五例, 占 总词 项的 1. 3% 。勉 强 3: # 可 作谓 语、补语可重叠 %, 民 主、容易 2: # 可作 定语、谓 语、补语 不可 重叠 %, 勤俭: # 可 作定 语、谓语不 可重 叠 %, 容易 1: 除作 状语 外, 充当其它句法 功能 受限, 不可 重叠。日 本学 者山田 留里
80
老实 2: 规矩不惹事 ∀ ∀ ∀ ∀ 严肃 2: 作风、态度等认真 扎实 2: 实在, 踏实 ∀ ∀ ∀ ∀ 深刻 2: 内心感受程度很大的 灵活 2: 善于随机应变, 不拘泥 主动 1: 与 "被动 "相对, 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 主动 2: 能够造成有力局面, 使事 情按照自 己的意 图进行 ∀ ∀ 慷慨 2: 不吝啬 以上词项 均可进入 # 他 (们 ) + 很 + ____%格 式。有些表 示人类性格如 # 草率 %、# 顽强 %等, 有些表示心态 # 沉 重 %、# 冷 静 %等, 有些 表示作 风 # 严厉 %、# 严 肃 %等, 均 用以 形容人, 但
形容词的重叠式研究综述
形容词的重叠式研究综述
形容词重叠式在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语法形式,其研究综述可以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形容词重叠式的形式和特点:形容词重叠式在汉语中有多种形式,如 aa 式、aabb 式、abb 式等。
重叠式形容词的特点包括音韵特征、重音、节奏等方面。
2. 形容词重叠式在句中的作用:形容词重叠式在句中可以用于表示程度、指示、描写等语境,同时也可以用于形容词谓语句中。
此外,形容词重叠式还可以用于成语、习惯用语等中。
3. 形容词重叠式的语义和语法意义:形容词重叠式的语义和语法意义可以通过对其重叠形式和特点的分析来确定。
例如,aa 式形容词重叠表示“非常、极”等程度意义,而 aabb 式形容词重叠则表示“一再、重复”等语义。
4. 形容词重叠式的用法和演化:形容词重叠式的用法和演化也是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现代汉语中形容词重叠式的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的演化和发展,一些新的形容词重叠式也在不断地出现和演变。
形容词重叠式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其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汉语语法和语言演变的理解和认识。
汉语词类研究综述
汉语词类研究综述本文介绍了汉语词类研究的发展概况、汉语词类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围绕解决词类研究中的不足而进行的各种尝试和努力。
重点讨论了沈家煊提出的“名动包含”模式,认为这一理论是迄今為止能解释汉语词类问题的最佳方案,同时认为该理论为今后的词类研究甚至整个汉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标签:汉语词类名物化名动包含一、引言汉语词类体系的构建始自《马氏文通》,一百多年来,汉语词类问题的研究一直贯穿汉语语法研究的整个历史,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王力(1985:11-18)、吕叔湘(1979:40-53;1982:16-27)、高名凯(1953;1986:65)、朱德熙(1982:37-54)、陆俭明(2013)等众多学者为汉语词类研究做出巨大贡献。
尽管如此,在词类研究中我们始终面临两个难以摆脱的困境:第一,做到“词有定类”就“类无定职”,做到“类有定职”就“词无定类”(胡明扬,1995);第二,满足“简约原则”就违背“中心扩展规约”,满足“中心扩展规约”就违背“简约原则”(沈家煊,2007、2009)。
为了解决汉语词类研究的上述两大困境,学界进行了各种尝试和努力,尤其是沈家煊(2007,2009,2010a,2010b,2012a,2012b,2013)通过一系列论文提出了“名动包含”模式,该模式的提出为处于两大困境之中的学者们提供了研究的新思路,对一直在传统观念之下亦步亦趋的学者们来说,无疑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下文将回顾汉语词类研究从初创到深入发展的概况,介绍汉语词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其中重点介绍汉语词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进行的各种尝试,尤其是沈家煊的“名动包含”模式。
二、汉语词类研究的发展概况(一)“词类”的提出汉语词类研究肇始于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
作者马建忠(1983:19)首先根据意义划分出了实字和虚字两个大类。
《文通》指出,“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
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副词的起源和演变研究
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副词的起源和演变研究形容词和副词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词性之一,它们在句子中主要用来修饰名词或动词,以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程度等。
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广泛且灵活,是汉语表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副词的起源和演变进行研究,探讨其发展历程和形成原因。
形容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汉语和古代汉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形容词的使用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在古代汉语中,形容词的发展比较有限,主要是通过把名词或动词加上表示性质特征的修饰语来表达。
例如,“若夫美耳之人,讲菽散苏”(出自《文选·弘农赋》)中的“美”就是通过修饰名词“人”来表示其性质。
而到了现代汉语中,形容词的形成更多地依赖于派生和化生。
派生是指通过在名词或动词的基础上添加后缀、前缀或调整词性等方式创造新的词汇,从而形成形容词。
例如,“美丽”、“高大”等都是通过在名词的基础上添加“的”等后缀来构成的。
化生则是指通过把名词或动词变化成形容词的方式来表达特定含义。
例如,“新鲜”、“可爱”等都是通过将名词变化成形容词的形式来表达事物的特点。
形容词的演变受到语言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维观念的变化,形容词在应对新的事物和概念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以现代科技词汇为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许多新词汇涌现出来,需要形容词来表达。
这些新形容词往往是通过派生或化生的方式形成的,以适应新事物的特点和需求。
副词的起源和演变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
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性,用来表示行为方式、程度、时间、地点等。
在古代汉语中,副词的使用较少,主要依赖于动词、形容词和连词等来表达副词的含义。
例如,“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出自《淮南子·泰族训》)中的“疾”、“板”等都是通过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来表达副词的含义。
到了现代汉语中,副词的形成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除了通过动词、形容词和连词等方式来构成副词外,还可以通过派生和化生的方式来创造新的副词。
汉语形容词重叠研究综述
二、 形容词重叠的形式 功能等方面作丁深入的探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总结前人石 J f 朱德熙在 《 语法讲义》中把形容词重叠形式总结为: A A B A、 AB、 究 成果,对汉语形容 词重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来达到对其深化认 AA BB和 A A 。 里 B 吕叔湘认为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有 从、B AY AB和 XZ 识的目的。
一
多数的语言学家认为, 形容词主要的重叠形式有五种,它们是: 形容词重叠形式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在古代韵文中使用 从式( 如红红、大大) B 、AB式 ( 如亮晶晶、红彤彤 )AB A B式 ( 如 广泛。例如在 《 诗经》《 楚辞》中: 千干净净、高高兴兴)AA 式 ( BB 如雪白雪白、笔直笔直)和 A里 A B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 1 《 小雅 ・ 采薇》 ) 式 ( 如糊里糊涂、慌里慌张) 。朱德熙、吕叔湘、龚继华、邢福义、 ()云容容兮在下。(楚辞 ・ 2 《 山鬼》 ) 卢福波等都持这种观点。吕冀平把 A里 A 式看作是 A B B A B式的转换 上面的 “ 霏霏”是形容词 从 式重叠, 云容容”为 AB式。 “ B 形式,例如 “ 慌里慌张”是 “ 慌慌张张”的转变。 在汉代辞赋中也常常能 看到形容词重叠式, 例如: 但是,也有人把形容词重叠总结为更多的形式,邱莉芹在她的 ()吵眇忽忽,若神仙之仿佛。( ・ 3 汉 司马相如 《 子虚赋》 ) 文章 《 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形式特征》中把形容词重叠方式分为 “ 眇眇忽忽”是 AB AB式重叠。 两种:单音节的有 从、 BC( AA 憨头憨脑、笨手笨脚)和 AC B A式 ( 微 唐宋继承了这种语言形式,在诗词、散文中广泛运用。例如: 乎其微、神乎其神) ,双音节的有 AB 、A里 A 、A B和 AC 可 AB B B BC( ()冷飕飕,风有刮,山顶上开花。( ・ 4 宋 韩湘子 《 水仙子》 ) 怜巴巴、 神秘兮兮) 。可是本人认为像 “ 憨头憨脑、微乎其微”这样 ( )其心都冷冰冰地了。( ・ 5 宋 朱熹 《 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 不爱的证明?痴迷于形而上思辩的 F ,在选择中痛苦的 w ,曾被爱 痛最终得到叙事 的安慰 。 R 情所伤的女导演 N ,残疾人 c ……他们对 “ 爱”与 “ 不爱”的理解都 四、结语 史铁生的 《 务虚笔记》以独特的叙事风格营造出错综繁复的文 打上了自身漫长人生经历的烙印。爱怎样化解恨,爱能否实现自由 平等与平安?每个人对爱的不矧理解使整全的爱分崩离析。 爱情是 本景观, 探究 “ 同 生命感 觉一般法则的 理论伦理不同, 务虚笔记》 《 的 叙事伦理在营构出宏观与微观两种生命维度,铺展开生命的多种可 什么,爱情到底是什么?” 追问 在文中一 遍遍响 起 《 务》的对话方式在这里类似于苏哥拉底式的 “ 反讽” :人物本 能性。揭示生命苦痛,抱慰心灵创伤;建构起平等、自由、敞开的 已有着 自己对于 “自由” 半等” 爱”之类的终极语汇, 却在 伦理对话关系,正是该书在对话形式上创造与探索的意义所在。 、“ 、“ 不断交谈中逐渐疑惑,最终得出的是一个悖论式的结论。他们知道 参考文献: [] 1巴赫金 妥斯陀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Ⅲ]北京:读书 ・ . 生活 ・ 新知三联书 用现有的语汇既无力支持也无力解决这一悖论。尽管如此。他们仍 店,19 . 98 不断思考不断辩驳,试图在对话的过程中不断向终极答案趋赴。
汉语语法第四讲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研究综述
第四讲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研究综述(一)一、现代汉语语语法特点研究的重要性研究任何事物往往应从其特点和本质入手,只有如此,才能对事物的研究走向深入。
汉语语法特点的研究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只有找到了汉语语法的特点,我们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的汉语语法系统,否则,就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模仿国外某些语言的语法,削足适履,难以触及根本。
因此,建国以来的汉语语法研究,都和汉语语法特点这一问题相联系;每一次有关汉语语法问题的大讨论(如汉语词类问题的讨论、主宾语问题的讨论等),都和人们对汉语语法特点的不同认识相关;每一种有关汉语语法的新观点、新理论,也都是为了解决与汉语语法特点相关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每一位语法学家的成就,每一部语法论著的价值,也都和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认识和探索相联系。
因此,汉语语法研究要有新的突破,并且深入下去,就必须探讨汉语语法的特点。
二、历史回顾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探索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探求事物的特点。
研究汉语语法的目的,就是要揭示汉语语法的形式与意义的对应关系,揭示出汉语语法的特点。
汉语语法学界自《马氏文通》问世至今百余年来所进行的不倦的探索,都是为了找出汉语的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对应规律,揭示出汉语语法的特点。
正如龚千炎在《中国语法学史稿》中指出:“一部中国语法学史,就是不断向汉语特点回归的历史。
”(语文出版社,1987年,356页)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认识关系到建立什么样的语法体系,怎样理解、解释汉语语法现象,以及使用何种分析方法比较切合汉语语法实际等诸多方面,所以说,正确地认识汉语语法的特点是推动汉语语法研究的关键所在。
事实证明,我们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认识深入一步,我们的研究就前进一大步;反之,如果我们将一些非本质的特征或似是而非的现象误认为是汉语的特点,我们的研究就停滞不前,甚至会走弯路。
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语法学是从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问世开始的,它也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汉语语法学史上的第一座丰碑。
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很”的句法语义研究综述
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很”的句法语义研究综述
在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很”是一个常用的修饰词,用于表示程度或强调形容词的意义。
它在句法和语义上都有一些特殊的用法和含义。
一、在句法上,“很”通常位于形容词之前,用以修饰形容词作为它的状语。
例如:“这本书很好看。
”这里,“很”修饰形容词“好看”,表示程度或强调该形容词的意义。
二、在语义上,“很”具有程度副词的功能,可以表示形容词的程度或强调形容词的意义。
它可以用于积极的形容词,如“好、漂亮、高兴”等,也可以用于消极的形容词,如“难、贵、糟糕”等。
在修饰积极形容词时,例如“这个菜很好吃。
”,“很”表示程度,强调菜的味道非常好,是一种正面的评价。
除了表示程度,还可以通过“很”表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或评价。
例如:“他很聪明。
”,“很”在这里表示说话人对他的赞扬,表达了对他的正面评价。
“很”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于修饰性质形容词和表示状态的形容词,例如“这件事很重要。
”,“很”在这里表示程度,强调事情的重要性。
现代汉语形容词语义指向研究
1111
现代汉语形容词语义指向研究是指对形容词在句子中与其他词语的语义关系进行分析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形容词除了可以作谓语、定语外,还可以作状语和补语。
以下是对形容词作不同成分时语义指向的研究:
- 作谓语:形容词作谓语时,其语义指向主语或主语的某个成分,表示对主语的性质、状态等方面的描述。
例如“这座山很高”中的“高”,其语义指向主语“山”,表示山具有高的性质。
- 作状语:形容词作状语时,其语义指向谓语或谓语的某个成分,表示谓语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等。
例如“他高兴地跳了起来”中的“高兴”,其语义指向谓语“跳”,表示跳的方式是高兴的。
- 作补语:形容词作补语时,其语义指向谓语,表示对谓语动作行为的结果、程度等方面的描述。
例如“他累得满头大汗”中的“满头大汗”,其语义指向谓语“累”,表示累的结果是满头大汗。
- 作定语:形容词作定语时,其语义指向它所修饰的名词,表示对名词的性质、特征等方面的描述。
例如“这是一件新的衣服”中的“新”,其语义指向名词“衣服”,表示衣服是新的。
现代汉语形容词语义指向研究对于理解和分析句子的语义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汉语语法研究的准确性和精细度。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语法特征现代汉语形容词的语法特征1. 引言形容词作为汉语中的一类词性,在描述事物的属性和特征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现代汉语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包括其词性、用法和修饰对象等方面。
2. 形容词的词性形容词是汉语的一个词性,用来描绘或修饰名词的属性和特征。
它可以独立构成句子成分,也可以作为谓语、定语、状语等等。
形容词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可用于修饰名词形容词通常用来修饰名词,如“美丽的花朵”中的“美丽”。
它描述了花朵的属性。
•可用作谓语形容词也可以独立作为谓语,如“花朵美丽”。
这时形容词后面一般不再需要补充词语。
•可用作状语形容词还可以用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如“她跑得快”。
这里的“快”描述了跑的方式。
3. 形容词的用法形容词的用法可以分为肯定、否定和比较等几个方面。
肯定形容词肯定形容词用来描述事物具有某种属性或特征,例如“漂亮的花朵”中的“漂亮”就是肯定的形容词。
否定形容词否定形容词用来表达事物没有某种属性或特征,例如“丑陋的建筑”中的“丑陋”就是否定的形容词。
比较形容词比较形容词用来描述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相对关系,例如“这本书更有趣”中的“更有趣”就是比较的形容词。
4. 形容词的修饰对象形容词可以修饰不同的对象,包括名词、代词、数量词等。
修饰名词形容词最常见的修饰对象是名词,如“美丽的花朵”。
形容词在句子中一般位于名词前面。
修饰代词形容词还可以修饰代词,如“高兴的我”。
这里的“高兴”修饰了代词“我”。
修饰数量词形容词还可以修饰数量词,如“许多美丽的花朵”。
这里的“美丽”修饰了数量词“许多”。
结论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来描述事物的属性和特征。
形容词具有词性的特征,可以用于修饰名词、作谓语和状语等不同的语法功能。
同时,形容词在使用时可以肯定、否定和比较等多种方式。
对形容词的熟练运用,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和更准确地描述事物。
5. 形容词的程度修饰形容词还可以通过程度副词进行修饰,以增加或减弱描述事物属性的程度。
现代汉语中名词的形容词化现象略论
现代汉语中名词的形容词化现象略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大量的语言事实证明,词类范畴的划定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一类词可转化为另一类词,或具有另一类词的某些语法功能。
名词的形容词化为其中一种典型现象,并且这种现象正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普遍化。
本文选取“副词名词”“名词名词”复合词两种典型结构,分析其中的名词形容词化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成因。
名词形容词化是指在一定的交际话语环境下,说话人有意或无意地把名词临时用作形容词的语言现象。
讨论名词的形容词化现象不免要联想到名词、形容词兼类现象。
其中,名词的形容词化属于一种词类活用现象,一般是在特定语境下的临时性活用;而兼类词则是指某些词同时具有名词、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及语法功能,是一种已经完成了的、固定化了的词类转变现象。
典型的兼类与活用是有本质性区别的,但二者又密切相关,从活用到兼类是一个逐渐过渡的过程。
一旦某一个词的活用被频繁使用,就有可能会被广泛认同并固定下来。
一旦被固定下来,那么这个词就完成了词类转变的过程,从而成为一个兼类词。
由此可见,兼类和活用都属于词类转变,只是二者处于转变的不同阶段。
本文主要研究活用意义下的名词形容词化现象。
一、“副词+名词”结构中的名词形容词化在学习现代汉语中的名词语法特征时,我们一般都会说名词前边不能加副词,但随着语言的发展,现在副词修饰一般名词的结构用法被使用得越来越多,逐渐成为现代汉语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这类词结构中,副词一般是表示程度的副词,如很、最、太、挺、十分、非常、特别等,其后的名词往往具有形容词化的特征。
进入21 世纪以来,这类结构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已成为日常交际、网络用语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具体例句分析如下:他的篮球打得非常虎:句中的“虎”本是一个普通名词,本义指一种动物——“万兽之王”老虎。
现代汉语单音节温度形容词语义研究
现代汉语单音节温度形容词语义研究李政文温度形容词不仅具有基本义,即温度义,而且具有转义,即隐喻义。
本文把现代汉语单音节温度形容词“烫”、“热”、“温”、“暖”、“凉”、“冷”分为“暖区域”和“冷区域”两个大的区域,并对每一区域的温度形容词的基本义和隐喻义分别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温度形容词语义的生成和理解都是基于“人本中心论”的观点的。
1 引言现代汉语温度词可以表现为名词、动词或形容词,而形容词又可分为单音节词和双音节及多音节词两大类,本文把单音节温度形容词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现代汉语单音节温度形容词是一类相对较为封闭的词汇,它主要包括“烫”、“热”、“温”、“暖”、“凉”、“冷”等六个形容词。
在这一相对封闭的系统内,我们能够对每一个词的基本义和认知义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
国内语义学界对于温度形容词的语义还较少涉及,仅有的一点对这类词的认知语义的讨论散见于汉外对比的研究中(彭传薇,2009;张媛,2012)。
这些研究还远远没有探究到温度形容词的全部语义,特别是对温度形容词的基本义,即温度义,目前还没有任何的可借鉴的成果。
而温度形容词的语义研究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温度形容词和颜色词都是语义较为难以确定的词,具体的温度和某一温度词的对应与颜色波长和颜色词的对应一样很难确定,因此自然语言使用者在对其的选择过程中有着相当复杂的心理机制。
因此,在温度词研究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寻找不同温度范畴与温度形容词的语言学的(首先是语义学)的相关性。
二、温度形容词是一类语义模糊的词,“烫”与“热”、“热”与“暖” 、“冷”与“凉”的界限都是不清晰的。
在某一具体温度下,一些人可能认为是“冷”,但有人可能就认为是“凉”。
显然,对于温度形容词语义的判定和对于某一词汇的选择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说话人的态度和立场,即“人本中心论”的观点,本文也将从这一立场出发,对温度形容词的基本义和认知义进行描写和细分。
文章第二小节将论述现代汉语单音节温度形容词的基本义,第三节将论述它们的认知义,即隐喻义。
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很”的句法语义研究综述
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很”的句法语义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汉语中的形容词谓语句通常由一个形容词和“很”构成,如“这个蛋糕很好吃”。
在这种句式中,“很”起到了加强形容词的作用。
“很”在不同情境下可能会表达不同的语义,例如可以表示程度、语气或是语用功能等。
对于“很”在形容词谓语句中的句法语义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汉语句法结构的特点。
目前关于“很”的句法语义的研究仍有一些争议和待解决的问题,如“很”在句子中的位置是否固定、与语气的关系如何等。
有必要深入探讨“很”在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的具体作用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汉语句法结构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旨在从句法语义的角度对“很”在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的作用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探讨其在句法结构中的地位和功能,以期为汉语语法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1.2 研究目的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的“很”是一个常见的修饰词,它在句子中扮演着不同的语法功能。
本文旨在通过对“很”的句法语义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汉语语境中的具体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具体目的包括:1. 探究“很”的句法功能及语义特征,分析其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语境条件;2. 探讨“很”在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的位置规律,探讨其与其他成分的配搭关系;3. 研究“很”的语用功能,分析其在交际中的作用及表达情感的功能;4. 探讨“很”与语气的关系,探讨其在句子中对语气的影响;5. 分析“很”的语法化现象,探讨其在语言发展中的变化及演变过程。
通过这些研究,旨在加深对“很”在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的句法语义及功能的理解,为进一步的语言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正文2.1 很的句法语义“很”的句法语义在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般而言,“很”往往被认为是一个用来修饰形容词的副词,用来表示程度或强度。
“很漂亮”中的“很”表示了对“漂亮”的程度的评价。
在汉语中,“很”通常可以用来修饰单音节形容词、双音节形容词以及部分三音节形容词。
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很”的句法语义研究综述
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很”的句法语义研究综述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的“很”在句法语义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增强形容词的语义力度,使得句子更加丰富和生动。
本文将对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很”的句法语义进行综述。
一、“很”在句法语义上的用法1. 修饰程度高的形容词“很”在句法语义上常常用来修饰程度高的形容词,例如“很美丽”、“很漂亮”、“很好”,可以增强形容词所表达的程度。
通过“很”修饰,形容词的语义变得更加强烈,使得句子更具表现力。
2. 表达客观事实在一些情况下,“很”也可以用来表达客观事实,而非强调程度,例如“她很高”、“他很聪明”,此时“很”并非强调程度,而是客观描述。
3. 转折意义在一些情况下,“很”也可以表达转折意义,例如“他很聪明,但是做事不够细心”,此时“很”用来转折前后两个形容词的语义,使得句子更加丰富和有趣。
2. 丰富句子表达使用“很”可以丰富句子的表达方式,使得句子更加丰富多彩。
“这个女孩很优秀”比“这个女孩优秀”更加具有表现力。
3. 赋予句子情感色彩在一些情况下,使用“很”可以赋予句子情感色彩,使得句子更具感染力。
“他很善良”比“他善良”更能够表达说话者对他的赞赏之情。
三、“很”在句法语义上的使用注意事项1. 用词得当在使用“很”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词语,避免出现歧义或用词不当的情况,使得句子更加贴切生动。
2. 语境要合适在使用“很”时,要考虑语境的因素,选择合适的情境进行运用,以使得句子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加自然流畅。
3. 合理搭配在使用“很”修饰形容词时,要注意合理搭配,避免形容词与“很”的搭配不当,从而影响句子的表达效果。
四、“很”在句法语义上的发展趋势随着汉语的发展,形容词谓语句中“很”的句法语义也在不断变化和丰富。
在古代汉语中,“很”并不经常出现在形容词谓语句中,随着语言的发展,“很”在句法语义上的使用逐渐增多,成为了汉语句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形容词谓语句中“很”的句法语义也受到了外来语言的影响,逐渐追求简洁、生动和丰富的表达方式,使得“很”在句法语义上的使用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
现代汉语形容词
现代汉语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形容词是非常常见的一类词性。
它们的作用是用来描绘、描述、评价和比较事物,并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形容词可以放在名词前面,也可以放在动词后面,并且可以用来修饰人、事、物的特征。
在此,我们将讨论现代汉语中一些最常见的形容词。
情感形容词情感形容词是用来描述一个人、事物或现象的情感和感受。
在现代汉语中,情感形容词非常常见,包括“好”、“坏”、“美丽”、“难看”等。
这些形容词的使用既可以用于描绘具体场景、人物等,也可以用于表达作者对该事物的主观态度。
物体形容词物体形容词是用于描述物体特征的形容词,如“大”、“小”、“重”、“轻”、“硬”、“软”等。
这些形容词通常是与物体进行比较和描述的,例如,在购物中我们会用“质量好”、“价位优惠”等形容词来描述我们购买的物品,以便更好地向别人描述该物品的特点。
行为形容词行为形容词是用于描述一个人或物体的行为的形容词,如“快”、“慢”、“善良”、“友好”等。
这些形容词通常是用于描述人的性格或行为,也可以用于对事件、场景等的描述以达到更好的描绘效果。
时间和空间形容词时间形容词和空间形容词是用于描述时间和空间的,如“早”、“晚”、“远”、“近”等。
这些形容词被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描述。
程度形容词程度形容词是用于描述程度的形容词,如“很”、“非常”、“极其”、“有点儿”等。
这些形容词通常用于修饰其他的形容词或副词,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理解程度关系。
形容词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类词汇,它们在表达意思和描绘事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使用形容词时,我们需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仔细选择适当的词汇以更好地描述事物、场景或人物。
形容词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分析和表达语言,也可以使我们的文字更加生动和精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综述
对现代汉语形容词的论述,根据词类划分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有两种:一种从意义出发,另一种从功能出发。
一、意义派
意义派对形容词的处理主要是在中国语法学的创立时期和革新时期,代表人物有:马建忠,黎锦熙,王力,吕叔湘等,他们的词汇划分标准的主要特点是根据意义划分。
但并不完全一致,首先,语义内涵不同。
,马建忠的语义主要是指词汇意义,依次划分的词类实际上属逻辑分类。
这种词类是孤立于句法结构之外的归类,不是语法分类。
黎锦熙先生承袭马建忠的逻辑分类观点的同时,明确提出根据词的句法功能给词分类。
显然黎锦熙先生进了一步,有人认为他第一个明确地使词类成为语法分类,他的观点是现代汉语最早的词类划分。
吕叔湘先生按意义和作用归类。
王力先生把词类分为理解成分和语法成分,前者按意义分类,后者按语法作用。
其次,在意义和功能发生矛盾时,各家处理不同。
马先生发现“字无定义,故无定类”。
而欲知其类,当先知上下文何如耳。
自然陷入字无定类的困境。
对此他提出了字类假象说,先确定某种字常做某种句子成分,他类词作此成分时算是假借。
黎锦熙的四类形容词中只有性状形容词与我们所说的形容词相当。
能充当定语的不一定是形容词,为了维持其句法功能标准,他提出转类说:性状形容词由它种词类转成的颇多。
比如名词转成形容词:“玻璃窗”等。
由此得出句品说:“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
马先生和黎先生都没有根本解决这个问题,留下了“词无定类”、“类无定词”的结论。
吕叔湘的《文法要略》和王力的《现代语法》与马、黎的处理方法不同。
《文法要略》采纳了陈承泽《国文法草创》中词类活用的理论,提出了本用和活用说。
《现代语法》里的词变性说与此相当,把本用称为正常用法,把活用称为变性。
但这里的活用和变性指的是极其罕见的临时用法,不是
指现在说的常用兼类用法。
王、吕两位先生都不认为有兼类的。
只要词义不变,词性就不变。
王力举例说:“吃奶的“奶”和我从小奶了他那么大的“奶””都是名词,咱们只能说它们的职务不同……也不能认为是两类。
再次,形容词范围也不同。
《文通》静字分象、滋两类,只有前者与现在所说的形容词相当;《国语文法》分为四类:性状形容词、数量形容词、指示形容词疑问形容词;《文法要略》形容词没有分类,《现代汉语》明确的将数词从
形容词里分出来去独立成类。
《文通》和《国语文法》手传统语法的直接影响。
在早期传统语法里,形容词和数词归入名词,因为在西方语言中他们的形态变化一致。
《文法要略》和《现代语法》都力图摆脱印欧语传统的羁绊,在没有吧数词归入形容词。
最后,形容词的句法功能不尽相同。
认为形容词的主要功能作定语的占多数。
马建忠:先乎名字(定语);用如名字等。
黎锦熙:作定语;作述语(谓语)。
吕叔湘:形容词用作词组中的加语和词结中的谓语的时候多。
只有王力认为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作描写句里的谓词。
二、功能派
从功能出发给词分类始于40年代末,主要受美国结构主义的影响。
全面的应用结构主义研究汉语的是赵元任的《国语入门》。
此书的导言部分由李荣译为《北京口语语法》。
解放后50年代出了一些形容词专题论文,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朱德熙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同时有几部重要的语法著作问世。
《语法修辞讲话》、《语法和语法教学》和《现代汉语语法讲话》,这几部书对形容词的评述区别如下:
1、功能标准的宽严不同
《语法修辞讲话》和《语法和语法教学》重视词汇意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重视分布功能。
2、形容词的定义不同
《语法修辞讲话》和《语法和语法教学》称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状态,而《现代汉语语法讲话》里形容词没有提到状态。
3、形容词的范围不同
《语法修辞讲话》里形容词大类下还有数词附类,《语法和语法教学》和《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没有附类。
4、形容词句子功能的侧重不同
《语法修辞讲话》和《现代汉语语法讲话》认为形容词主要作定语,其次是谓语等。
《语法和语法教学》里形容词基本用途是谓语,其次是定、状、补。
70年代末80年代初,语法学界复苏。
80年代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关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的主要论文有150篇左右。
此外还出版了几部较有影响的现代汉语高校教材,它们都是基本上从语法功能的角度划分词的,都认为形容词表性质和状态。
其中最大的共同点是,在句法上一致认为形容词主要作谓语,其次是定语。
不同在于:
1、范围不同
胡裕树和钱乃荣认为形容词包含非谓形容词;朱德熙、黄伯荣将非谓形容词单列一类为:区别词。
2、归类不同
朱德熙、黄伯荣把形容词明确分为性质和状态两类;钱乃荣也是;胡裕树没有。
3、形容词可否带宾语的处理不同
朱德熙、黄伯荣、钱乃荣主张形容词不能带宾语,胡裕树未提及。
4、形容词重叠的意见不同
胡裕树认为有些能重叠;黄伯荣认为一部分能重叠;钱乃荣认为许多能重叠。
另外,在《简明现代汉语语法》里,罗安源先生给形容词所下的定义是:“表示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性质、特征,或者表现出来的状况,形态”。
罗安源先生
在《语法》里,把形容词分为两大类,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并按音节和构成方式分成了若干个类,他在对形容词作出分类之后,进一步把形容词的语法位置与名词,动词作了对比,指出形容词的两个语法位置,得出名词、动词是不能占据这两个语法位置的,及性质形容词跟状态形容词的一系列差别。
罗安源先生在《语法》中没有提到区别词。
马真先生在《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里,明确地按它们不同的语法意义把它们分成三个不同的词类,分别叫形容词、状态词、区别词。
叶长萌先生在《形容词的再分类》中,按形容词的句法功能把形容词再分为三个小类:唯谓形容词、条件能谓形容词、非条件能谓形容词。
叶先生对51个唯谓形容词语法特点进行了认真地探讨。
张宝林先生在《唯谓形容词的鉴定标准和语法功能》中,通过考察《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词汇部分的形容词和《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部分形容词,对唯谓的形容词作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