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标本对检验项目的影响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的影响分析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4bfc1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1.png)
经验交流83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的影响分析李诗达 (自贡市荣县人民医院,四川自贡 643100)摘要:目的 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在自贡市荣县人民医院进行生化检验的65例患者的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每位患者均取两份样本,一份纳入对照组,另一份纳入研究组。
对照组行常规方式进行样本处理,研究组进行人工溶血处理,观察两组样本中的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及血脂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采用不同溶血措施干预后,研究组电解质指标(钾、氯、钙) 均高于对照组(P < 0.05) ;研究组心肌酶指标(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 均高于对照组(P < 0.05) ;对照组肝功指标(总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低于研究组,直接胆红素指标高于研究组(P < 0.05) ;对照组样本血脂指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 低于研究组(P < 0.05) 。
结论 标本溶血处理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并从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及血脂一些指标变化情况充分表现出来,所以需要加强重视生化检验样品的溶血现象,从而提高对临床疾病诊断辅助效率。
关键词:标本溶血;生化检验;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标本溶血是医院检验科室最为常见的一种情况,如标本在储存与送检的过程中,未按照标准规定或不合理操作均会导致标本出现溶血现象,当检验标本出现溶血情况后,会对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等指标水平形成一定波动,也会给临床治疗工作加大难度[1]。
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与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的影响,详细报告内容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 一般材料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在自贡市荣县人民医院进行生化检验的65例患者的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每位患者均取两份样本,其中一份纳入对照组,另一份纳入研究组。
纳入标准:(1) 标本内不存在凝血块;(2) 送检时标本未出现溶血现象;(3) 送检样本周边未受到污染。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指标的影响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指标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73ac15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3.png)
VS
对于溶血标本的影响,可以通过改进 采血技术、规范操作流程、避免剧烈 震荡等措施来减少其发生。此外,还 可以通过采用自动化分析仪、提高检 测精度和重复性等方法来降低误差。
对未来研究和发展的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指 标影响的研究将不断深入,有望通过更加精准的检测 方法和更加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溶血可能导致TBIL与DBIL的假阳性结果,干扰肝功能评估。
对心肌酶学指标的影响
肌酸激酶(CK)
01
溶血可能影响CK的活性,干扰肌损伤的评估。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ASTm)
02
ASTm可能受到溶血的影响,干扰心肌损伤的评估。
乳酸脱氢酶(LDH)
03
溶血可能影响LDH的活性,干扰心肌损伤的评估。
溶血标本中的血红蛋白会干扰蛋白质的测定,导致蛋白质测 量值偏高。
红细胞破坏对蛋白质的影响
溶血后,红细胞破坏释放出的胞内成分,如肌红蛋白、血红 素等,会影响蛋白质的测量结果。
对酶类指标的影响
红细胞破坏对酶测定的干扰
溶血后,红细胞破坏释放出的胞内酶,如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等,会影响酶的测量结果。
血红蛋白对酶测定的干扰
血红蛋白对血脂测定的干 扰
溶血标本中的血红蛋白会干扰血脂的测定, 导致血脂测量值偏低。
03
溶血标本对特定生化检 验指标的影响
对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肌酐(Cr)
溶血标本中的Cr可能升高,这主 要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的 肌酐进入血清所致。这种升高可 能导致对肾功能状态的错误评估
。
尿素氮(BUN)
与Cr类似,BUN也可能在溶血后 升高。这同样可能导致对肾功能
什么是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有哪些影响
![什么是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有哪些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8e66336172ded630b1cb6fa.png)
什么是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有哪些影响发表时间:2020-12-16T02:39:42.079Z 来源:《航空军医》2020年9期作者:周发祝[导读] 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的低温、冷冻或者突然的化冻、过酸或者过碱以及酒精、乙醚、胆碱盐等。
(会理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615100)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从细胞内溢出来的现象。
标本溶血是指采血后,标本里的血清和血细胞融在一起,血清呈现红色的一种现象。
这是因为血细胞被破坏,细胞内血红蛋白释放到细胞外,和血清融在一起,使得离心之后血清中有血细胞内成分。
1、产生标本溶血的原因1.1 外在原因a.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不合格。
b.压脉带捆扎时间过长,淤血过久。
c.技术欠佳,穿刺不顺利导致组织损伤过多。
d.抽血推速过快,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
e.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用力推出时产生了大量气泡。
f.在有血肿的地方采集血样。
g.渗透压发生了改变。
h.抽血消毒时酒精未干就进行抽血。
I.注射器与针头连接不好。
J.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的低温、冷冻或者突然的化冻、过酸或者过碱以及酒精、乙醚、胆碱盐等。
1.2内在原因a.病人自身有溶血性疾病.2、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标本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
样本溶血几乎会影响所有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溶血后,其中显著影响的有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钾,葡萄糖(GLU)、肌酐(CKEA)等。
溶血后红细胞内含量较高的酶(AST等)释放到血清中,从而使血清中这些酶的活性升高。
溶血对不同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机制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两大个方向:(1)对临床检验的干扰与影响2.1对细胞内外成分浓度差的干扰,血细胞发生溶血后,细胞内的物质会顺着浓度差溢出,使血浆分析物浓度增加,特别是血红蛋白、酶类、离子、有机物等,使测地值明显高于非溶血标本;相反,红细胞内浓度极低的物质,如脂蛋白、胆固醇酯、钠等,随着溶血后细胞内液对血清的稀释,其测定结果会明显下降.2.2有色物质对吸收光谱的干扰,造成吸光度和散光度产生较大的误差。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4d25b9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3.png)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摘要:生化检验是临床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手段,而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会造成一定影响。
本文通过对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标本溶血;生化检验;影响;对策一、引言生化检验是临床诊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为医生提供患者的体内代谢情况、器官功能状况等重要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但在生化检验的过程中,标本溶血的发生可能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1. 对血红蛋白的影响在标本溶血的情况下,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出来,会对血液中其他成分的检测造成干扰,特别是对于肯定大部分生化检验结果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 造成一些指标测不准比如说血钠、血钾这类电解质指标就会因为溶血等原因产生二氧化碳的影响而出现异常。
一些酶类指标,如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等,在血液溶血后也会释放出来,可能会造成检测结果偏高。
3. 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比如说在血糖检测中,血红蛋白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血糖的检测结果,造成假高或假低的血糖结果。
4. 影响其他相关检验项目标本溶血还可能对凝血功能、肾功能、肝功能等检验项目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结果的偏差。
三、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程度不同程度的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具有一定差异。
一般来说,如果标本溶血程度较轻,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可能不太显著,但是一旦发生严重的溶血,就有可能导致生化检验结果的较大偏差。
四、减少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对策1. 采集血液标本时注意技术细节在采集血液标本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尽可能避免血液标本的溢出和振荡。
抽血时需要将血管针穿过医用胶管插头后进行采血操作,以减少空气与血液混合。
2. 立即禁用溶血标本一旦发现血液标本出现溶血,医务人员应立即禁用溶血标本,重新采集新的标本进行检验。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60dc96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5.png)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调查溶血现象的发生对于临床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方法:本次实验期间需要选取部分研究对象展开分析调查,实验起止时间为2022年1月至12月之间,在这一时期内,从本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士中选出50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需要安排这些研究对象进行抽血,将每位研究对象的血压一分为二,其中一份不作任何处理,按照常规流程进行生化检验,将其纳入对照组中;另外一组血样则需要进行人为溶血处理操作后再进行生化检验,将其纳入研究组中。
分析比较两组血样的检验结果。
结果:此次实验期间,共计涉及对11项指标的测定分析,对于血糖、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等在内的7项指标加以测定发现,两组测得的平均数值水平明显存在差异性(P<0.05),但是在另外4项指标的调查比较中,乳白蛋白、肌酐等并未发现组间对比的差异性(P>0.05)。
结论:在临床领域中,生化检查的作用十分突出,借助于这一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诊断病情,但是如果需要进行检验的血样发生了溶血现象,则其可能会对多种指标造成干扰,从而不利于诊断和治疗效果的提升。
所以,在进行生化检查时,我们必须注意防止溶血。
关键词:临床生化;检验;溶血反应;对照研究溶血现象在生化检验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从血样采集到分离血样的全过程中,溶血现象可能会发生于其中的任一环节,从实质性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具体指的是红细胞膜破损,进而致使其中的血红蛋白和其他物质从血液样品中释放出来,从而影响到样品的质量。
若是血样发生溶血现象,则其成分必然会发生某种变化,相应变化的产生可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从而导致检测值的偏离,进而影响临床诊断,甚至可能导致误诊、漏诊等问题发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标本溶血已经成为一类日益受重视的问题,然而,由于存在众多的诱发因素,目前尚无法彻底消除溶血问题,因此,科学评估溶血标本对生化检测的影响,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措施,能够帮助医生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
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710657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b.png)
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部志愿者100例,取血液样本10ml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未经溶血直接实施生化检验,观察组溶血后实施生化检验。
统计两组血液样本的常规生化检验结果。
结果:对照组检验结果相对于观察组更接近正常指标(P<0.05)。
结论:血液样本出现溶血后,会影响检验结果。
临床检验时应对样本实施质量控制,避免因样本凝血导致检验准确率变低。
【关键词】标本溶血;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检验影响血液生化检验室临床诊断疾病的常见检验方法之一,不仅具有检验准确率高,还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患者的具体患病情况。
但在日常检验过程中,易出现标本溶血。
标本溶血是临床生化检测中的常见现象,在溶血后,标本不仅不能客观反映机体状况,还会导致出现误诊[1-2]。
因此,本文根据临床相关案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样本溶血影响生化检验项目的原理,并给予改正。
基于此,本次就对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门诊部志愿者100例,取血液样本10ml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未经溶血直接实施生化检验,观察组溶血后实施生化检验。
1.2检验方法生化检验所用仪器及试剂: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四川省迈克公司提供,在检测过程中赢使用同一批试剂。
用相同的方分别检测A组和B组管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a-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总胆汁酸(TBA),肌酸微酶-(CK),肌酐(CR),尿酸(UA),甘油三酯(TG)等18项生化项目。
1.3观察指标[3]统计两组血液样本的常规生化检验结果。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土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a468cd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16.png)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溶血影响的机制对临床检验的干扰和影响:①血细胞高浓度组分逸出,使血浆分析物浓度增加;②溶血能引起可见光谱的短波长段(300~500nm)的吸光度明显增高,不同类型的分析方法受Hb 吸光度的影响程度不同,以动力学法受Hb吸光度的影响最小,而经典的终点比色法则最易受Hb影响,导致样品分析物测定浓度高于实际浓度;③利用偶氮反应的原理测定血清总胆红素,Hb可竞争性地抑制胆红素与重氮试剂的偶氮反应,使测定结果低于实际值。
对部分项目的影响对肝功能分析的影响:⑴血清酶活性的测定:①ALT、AST等由于红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异显著,轻微溶血就可以导致结果偏高;②红细胞膜上有ALP,明显溶血后会导致测定值升高;③由于红细胞内GGT含量很低,轻微溶血对其测定结果影响不大,但重度溶血则有影响;④溶血血清脂肪酶活性也轻微下降,但淀粉酶、谷氨酸脱氢酶等酶活性测定不受溶血影响;⑤LDH受溶血的影响最大,因红细胞和血小板中含有丰富的LDH,红细胞LDH含量是血浆的180倍;⑥红细胞中ACP是血浆的66倍,溶血时ACP明显升高;⑵血清蛋白的测定:总蛋白的测定通常选用双缩脲法,主波长540nm,而血红蛋白在555nm有吸收峰,故总蛋白测定结果偏高;⑶血清胆红素测定:目前以采用改良J-G法多见,而血红蛋白可破坏其反应产物偶氮胆红素,从而导致结果偏低。
对肾功能各指标测定的影响:①血、尿肌酐的测定:通常采用苦味酸法,此方法特异性较差,蛋白质、葡萄糖、维生素C等所谓假肌酐物质亦可与苦味酸发生反应,且这些物质大多存在于红细胞中,故溶血标本若用终点法测定,结果必然偏高;②血清尿素氮测定:无论是二乙酰-圬法还是脲酶法,溶血均可导致光谱蓝色部分吸光度值升高,对结果都有干扰,导致结果偏高;③尿酸测定采用磷钨酸还原法,因谷胱甘肽具有还原性,可与磷钨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结果偏高;采用尿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谷胱甘肽可竞争过氧化氢而导致结果偏低。
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处理方法
![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e39c8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9.png)
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处理方法发布时间:2021-09-16T06:26:46.126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9期作者:汪艾青[导读] AST是谷草转氨酶的英文缩写,它是反应肝损伤的一种敏感指标,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谷草转氨酶活性是人体细胞的四十分之一左右,当标本出现溶血现象时,则会导致血清内谷草转氨酶活性升高,以致于溶血标本的检验结果高于未溶血的标本,而且测定结果也有很高的几率产生假阳性。
甘孜州藏族自治州丹巴县人民医院四川甘孜州 626300临床检验工作中,能够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以标本溶血最为常见,基于此,临床方面认为,了解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有助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为此,笔者特整理了关于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和处理方法的知识,希望能够为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一、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1.ASTAST是谷草转氨酶的英文缩写,它是反应肝损伤的一种敏感指标,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谷草转氨酶活性是人体细胞的四十分之一左右,当标本出现溶血现象时,则会导致血清内谷草转氨酶活性升高,以致于溶血标本的检验结果高于未溶血的标本,而且测定结果也有很高的几率产生假阳性。
因此,出现溶血标本时必须要在报告中说明。
2.ALTALT是谷丙转氨酶的英文缩写,正常情况下,细胞中的谷丙转氨酶含量要比血浆中的含量多出七倍左右,当标本溶血后,这一指标数值也会随之上升,主要是由于细胞中谷丙转氨酶大量释放所致。
与谷草转氨酶对比可以发现,标本溶血对谷丙转氨酶的影响比较小,所以对该指标的标本要求也松一些,但是在分析结果时需要考虑标本溶血的影响。
3.TBILTBIL是总胆红素的英文缩写,如果是利用重氮法则定总胆红素,最终生成的耦氮胆红素呈紫红色。
标本溶血引起的红细胞破裂会导致大量红细胞进入血清中,从而引起总胆红素测定值的上升,而血红蛋白和重氮试剂发生反应后形成的产物会给耦氮胆红素带来破坏作用,溶血后利用重氮法测定胆红素也会产生负向干扰,最终导致测定值偏低。
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ea517c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5.png)
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06-17T16:22:32.79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3期作者:师丽娟赵东焕雷云静郭占军孟宪涛[导读] 研究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8月-2020年10月师丽娟赵东焕雷云静郭占军孟宪涛聊城市中医医院山东聊城 252000摘要:目的:研究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8月-2020年10月,接受健康体检的20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样本不溶血,观察组样本溶血处理,比较两组各项生化指标检验结果。
结果:对照组检测TC (6.73±0.89)、TG(0.81±0.09)、AST(70.26±2.63)、TBIL(8.29±1.13)、DBIL(9.64±1.05)、ck(86.92±6.99)、K +(4.39±0.05),观察组TC(9.81±0.98)、TG(1.29±0.31)、AST(83.55±3.94)、TBIL(14.23±1.09)、DBIL(4.21±0.82)、ck(148.92±15.62)、K+(6.16±0.25),比较t=5.491,8.925,16.925,6.162,5.492,23.946,3.094,P<0.05,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HDL-C(1.51±0.93)、LDL-C(2.39±0.13)、BUN(5.41±1.09)、Ca 2(2.29±0.03),观察组HDL-C(1.52±0.31)、LDL-C(2.45±0.09)、BUN(5.42±1.16)、Ca 2(3.00±0.05),比较t=0.296,0.415,0.398,1.024,P>0.05,无统计学意义。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8fccf3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2.png)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是指在采集、储存、运输和处理标本过程中,红细胞破裂而导致的血浆和/
或血清中自由溶血素和裂解产物的释放,从而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标本溶血可能会导致许多生化参数的错误结果,包括钾离子、镁离子、钙离子、磷酸盐、铁蛋白、ALT、AST、肌酸激酶、总胆固醇、尿素氮等参数。
比如,当红细胞破裂后,
大量的钾离子会从细胞内释放到血浆中,导致钾离子浓度升高,可能会掩盖住低钾症的存在;当AST和ALT长期存储在溶血标本中时,它们的活性会降低,导致检测结果偏低。
为了减少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选择合适的采血器和采血技术。
使用针头尺寸适当的采血器,避免过度搅动或过
度摇晃采血管,尽可能采集适量的血液。
2. 适当选择适当的标本管。
适当选择适宜于采血的标本管,如果需要防止溶血的话,可以选择适当的抗凝剂和添加剂。
3. 快速离心分离。
在离心分离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搅动离心管,保持离心分离的速度
相对较慢,以免破坏红细胞膜。
4. 避免样本的过长储存。
在样本储存过程中要避免过长储存,以免产生红细胞变形、形态改变和破裂等现象。
5. 若标本溶血,则重复测试。
如果发现样本存在明显的溶血现象,则需要重复测试
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要在生化检验中获得准确的结果,就需要我们从采集、运输、处理到最终分析
整个流程中,都要非常关注每一步的操作细节。
在遇到标本溶血的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有
效的措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a650b7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1.png)
03判断溶血的标准
标本溶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想要避免标本溶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04如何避免溶血的发生 标本溶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想要避免标本溶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于采样容器:推荐使用国际标准真空采血管,在采集血标本时,双向采血针尾部插 入采血管后稍倾斜采血管,使其尾部针面贴近采血管的侧壁,血液沿管壁缓慢流下,避免 红细胞直接撞击造成破裂 2、关于采血过程
d) 含有或不含分离 胶的肝素抗凝采血管
e) 含有或不含分离 胶的 EDTA 抗凝采血 管
f) 葡萄糖酵解抑制 采血管
03判断溶血的标准
03判断溶血的标准
4、关于标本运送过程:需要注意不要暴力运输,按照合适贮存方式和转运方式尽快送到 检验科, 5、对于标本的处理,需要按照各个项目不同进行合适的离心等操作,期间避免引起溶血 的人为操作。以保证检查标本的质量和结果的准确性,离心力和离心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执行,不可二次离心;冷冻和复融标本时需建立实验规程 综上所述,对于不合格的标本,即使实验室采用最好的方法和技术,检测工作都是无效的 劳动,检测结果会延误患者的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因此,正确的采集标本是临床检验分 析前阶段质量保证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临床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有效的基础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01溶血常见原因 1、真空采血管质量问题:如负压太大(血液进入采血管后由于血细胞之间的激烈碰撞,导 致细胞破裂发生溶血)、试管质量不过关(试管内壁处理不好导致血细胞挂壁而造成血细胞 破裂导致溶血、添加剂质量问题等) 2、采血不规范造成标本溶血:如操作者采血时将止血带扎得太紧,时间过长,采血时负 压过大,红细胞受外力而溶血;采血时定位进针不准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造成血肿和 血样溶血;静脉穿刺处用乙醇消毒,乙醇未干即开始采血也会发生溶血;采样后混匀剧烈 引起的机械性损伤等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的影响分析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a401b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4.png)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 ,心肌酶 ,肝功能 ,血脂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究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的影响。
方法抽取2021年5月-2021年12月生化检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其实施生化检验,对其标本溶血前后生化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溶血后钙、氯、钾等电解质指标水平,CK-MB、CK等心肌酶指标水平,DBIL、TBIL、AST等肝功能指标水平,TG、TC等血脂指标水平,均高于溶血前,P<0.05。
结论标本溶血会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导致部分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指标水平出现升高的情况,应避免采用溶血标本实施生化检验,以此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标本溶血;生化检验;心肌酶;血脂;肝功能;电解质血液生化检验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且可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但是实施血液生化检验中,较易受到操作不规范、标本送检不及时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标本溶血的情况[1]。
标本溶血会导致生化检验指标出现波动,降低精确度,对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疾病的诊治[2]。
本研究主要对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的影响作观察,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抽取2021年5月-2021年12月生化检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其实施生化检验,对其标本溶血前后生化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
纳入标准:a:无凝血块;b:外周血样本无污染;c:血样送检时无溶血。
排除标准:a:合并系统严重性疾病者;b:存在毒血症者;c:拒绝配合本研究者。
100例患者中,年龄22岁-61岁,均值(44.63±7.15)岁,男51例,女49例。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采集患者的晨起空腹静脉作为样本,采集量为4ml,将其分为2份,其中一份加入凝血剂,实施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为5min,速度为每分钟1000转,离心半径为10cm,以AU480生化仪实施钙、钠、氯、钾、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TBIL(总胆红素)、DBIL (直接胆红素)、HDL-C(高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 (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
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处理方法
![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09cc2afd4d8d15abe234ec8.png)
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处理方法检验工作中,影响临床结果准确性的有很多因素,其中以溶血最常见,了解标本溶血对部分检验结果的影响及溶血后的处理方法,可以更好地进行检验工作,并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处理方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溶血对不同检测项目结果的干扰机制不同,主要包括:
1.细胞内外成分浓度差的干扰,当标本溶血时,细胞内含量高的物质顺浓度差溢出,使测定结果明显偏高,如ALT、AST、LDH、
K+、CK 等。
2.溶血时,血细胞中浓度低的物质稀释血浆标本,使测定结果偏低,如ALP、GGT 等。
3.细胞内、外液成分之间存在干扰。
4.有色物质对某些项目化学反应前后颜色变化的吸收光谱产生干扰,如血红蛋白干扰对TP、TBIL 等的测定,由于血红蛋白的颜色影响
原实验最佳波长的选择。
5.溶血还可造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假阳性的检测结果。
标本溶血是指在采集、运送、分离和保存血液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尤其是操作不当引起的红细胞在体外破裂,红细胞的破裂会造成大量的细胞内物质进入血浆以及血清稀释等系列变化,而造成的溶血现象。
造成标本溶血的因素有:
1.真空采血管负压太大,血液进入采血管后由于血细胞之间的激烈碰撞,导致细胞破裂发生溶血。
2.因为试管质量不过关,真空采血管在制造过程中,试管内壁处。
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8ee062aa5e9856a561260db.png)
抽取 1 0 0例 体 检 者 空
腹血液标本 5 mL, 分 别 置 于 2支 试 管 中 , 每支2 . 5 mL, 其 中 1支试 管 中的 标 本 采 用 人 工 方 法 使 其 溶 血 , 检 测 正 常标
本和溶血标本血 清中 A L T、 AS T、 三酰甘油( T G) 、 尿素 ( UR E A) 、 肌 酐( C r ) 、 葡萄糖 ( G L U) 、 尿 酸( UA) 等 1 1项 临床
【 摘 要】 目的 了解 临床 标 本 溶 血 对 丙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 AL T) 、 天 门冬 氨酸 氨基 转 移酶 ( AS T) 、 总 胆 固 醇
( T C ) 等1 1项 常 规 生 化 检 验 结 果 的影 响 , 探 讨 影 响 因素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相 应 对 策 。方 法
I n f l u e n c e o f h e mo l y s i s o n b i o c h e mi c a l d e t e c t i o n ZHANG Y o n g — j u n, GUO Y u e — we n(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t h e S e c o n d Pe o — pl e s Ho s pi t a l o f Ha mi Re g i o n o f Xi n j i a n g, Ha mi , Xi n j i a n g 8 3 9 0 0 0, Ch i n a )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s a mp l e h e mo l y s i s o n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o f b i o c h e mi c a l i n d i c a — t o r s . Me t h o d s Bl o o d s a mp l e s o f 1 0 0 s u b j e c t s u n d e r g o i n g e x a mi n a t i o n o f h e a l t h s c r e e n i n g we r e t a k e n,5 mL e a c h
溶血标本对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标本对检验项目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2d3a75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8.png)
溶血标本对检验项目的影响溶血标本是指血液样本中的红细胞被破坏,导致红细胞的溶解和释放。
溶血现象会对检验项目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与红细胞相关的检验项目。
当溶血发生时,红细胞中的细胞器和红细胞膜的成分会被释放到血浆中,导致血液中的一些指标的异常。
首先,溶血会导致血红蛋白(Hb)的释放。
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红细胞内部,当红细胞破裂时,血红蛋白就会释放到血浆中。
这会导致血红蛋白浓度的升高,可能会干扰对血红蛋白的定量测定。
同时,释放的血红蛋白也会在肾脏中形成血红蛋白尿,从而影响尿液检查中的相关指标。
其次,溶血会影响血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参数的测定。
溶血会导致红细胞的损失,因此在溶血样本中,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参数如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的测定结果可能会偏低。
此外,溶血还可能导致红细胞形态的改变,如出现变形红细胞、奇形红细胞等,这可能会影响红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的判断。
溶血还会对一些与红细胞相关的生化指标产生影响。
例如,溶血会使得血浆中游离铁的浓度升高,并导致血肌酐水平的升高。
此外,溶血还可能导致细胞内的酶的释放,如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等的浓度升高,这些酶的升高值可能是红细胞内酶的释放所致。
在一些特定的检验项目中,溶血会对结果产生特殊的影响。
例如,溶血会影响凝血功能检查,尤其是溶血产物如游离血红蛋白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此外,溶血还可能使得血浆中溶血素的浓度升高,进而影响免疫学检验的结果。
在临床实践中,一旦发现样本出现溶血现象,通常需要重新采集样本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此外,在进行一些特定检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溶血的发生。
例如,为了避免红细胞溶血,血液样本采集时应避免使用针头过小或过长,采血时要迅速而轻柔,避免过度抽吸,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样本在采集、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受到外力的振动和震荡。
总之,溶血标本对检验项目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与红细胞相关的检验项目。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分析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eb816f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8.png)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分析溶血现象是指红细胞因受到机械挤压、渗透压变化或化学药剂作用而破裂,在体外血液样品中释放出血红蛋白和细胞内含物的现象。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可能会导致误判、误诊和误治,因此了解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影响血液标本的质量溶血现象会导致血液标本的质量下降,使得血清或血浆含有较多的游离血红蛋白和细胞内成分,严重影响了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溶血后的血液标本中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增高,会干扰各种生化指标的测定,例如肝脏功能检测、肾功能检测、血脂检测等。
二、影响血清和血浆中某些成分的测定溶血现象会导致血清和血浆中某些成分的改变,进而影响到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结果。
在肝脏功能检测中,溶血会使得血清中的胆红素增高,干扰胆红素的测定。
在血液凝血功能检测中,溶血会引起红细胞的破碎释放出血小板膜,并干扰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
三、影响血糖、尿酸等检测项目的测定溶血现象会对血糖、尿酸等检测项目的测定产生影响。
在血糖检测中,溶血会使得血浆中的葡萄糖水平增高,导致测定结果偏高;在尿酸检测中,溶血会使得血浆中的尿酸含量增加,引起测定结果偏高。
四、影响肾功能检测溶血现象会影响肾功能检测中的肌酐和尿素氮的测定。
溶血会导致肌酐和尿素氮的释放,使得血清中的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增高,影响肾功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溶血会使得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酶的含量增高,导致肝功能检测结果偏高,影响结果的解释和诊断。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临床生化检验人员在进行生化检验时,需要严格注意溶血现象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在获取血液标本时,应避免过度振荡和离心,避免在操作过程中产生气泡,确保血样的完整性。
在进行生化检验时,应当针对不同的检测项目进行分析和处理,使用专业仪器和方法对血液标本进行充分离心和处理,确保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
溶血对标本检测的影响因素
![溶血对标本检测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2f64741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e.png)
溶血对标本检测的影响因素溶血对标本检测的影响因素标本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
溶血后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溶血对标本检测的影响因素的知识,欢迎阅读。
1对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比容的影响对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比容的影响溶血标本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清中,红细胞计数随着溶血的程度而减少,红细胞比容(Hct)下降,其减少程度与溶血程度成正比.2对凝血功能检查的影响溶血后红细胞内释放出磷脂,后者在凝血酶原时N(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测定过程中是促凝物质,导致二者结果减低3对HCV及HBsAg结果的影响溶血后后可显著增加抗HCV及HBsAg的OD值.造成假阳性的检测结果。
标本溶血时可斟红细胞的破坏溶解释放出大量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血红蛋自,同辣根过氧化物作用相似,产生非特异显色,且能与预包被抗体结合,使测定结果OD值升高,产生假阳性结果有报道溶血对HBsAg结果影响很大,当浓度大于25%的红细胞发生破裂溶血,即可导致假阳性4对体液平衡分析的影响血钾测定溶血后血钾升高;血清离子钙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应用离子选择电极可直接测定血清中游离钙浓度.但此法受血清pH值影响较大。
红细胞pH值较血清低0.1单位,故溶血后血清pH值下降,lml清离子钙升高;血清尢机磷测定:溶血后血细胞内有机磷酸脂水解而使无机磷增加。
5对酶类的影响红细胞内的酶类和红细胞外含量有显著差别,标本溶血后红细胞内的酶类释放到血清或血浆中,导致血清中的某些酶结果异常。
CK、CKMB、LDH、HBDH、AST,溶血标本结果偏高;而ALT、ALP、GGT、AMY无明显差异6对心肌酶谱分析的.影响溶血对心肌酶学指标产生明显的正干扰,尤其对CK—MB影响严重,轻微的溶血,可使CK—MB成倍升高,严重溶血町使其假性增高1O倍以上,故溶血标本,不适宜测定CK—MB。
不同程度溶血标本对常规化学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
![不同程度溶血标本对常规化学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913054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05.png)
不同程度溶血标本对常规化学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09-15T09:09:03.503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0期作者:王春红[导读] 探究对于常规化学检验项目不同程度溶血标本造成的影响。
王春红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检验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0【摘要】目的:探究对于常规化学检验项目不同程度溶血标本造成的影响。
方法:选择90例正常标本血清,常规进行化学检验,随后通过人为干扰将其通过不同力度搅拌成为不同程度的溶血标本后,进行对应的常规化学检验,对比溶血前和溶血后不同程度溶血指标的检验结果变化情况。
结果:溶血后的标本ALT、AST、MAO、ADA等指标出现明显增高情况,GGT、ALP、TBIL、DBIL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负干扰现象,且溶血后CK、CK-MB、LDH、K、iCa等指标受到明显干扰,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溶血标本的常规化学检验项目指标差异明显高于轻度溶血标本,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程度的溶血标本会由于溶血不同干扰而存在差异,干扰越大则检验结果受影响的项目就越多,最终会影响总体检测结果,需加强对标本不同程度溶血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溶血的发生。
【关键词】溶血标本;常规化学检验项目;血液检验;准确性生化检验是常用的血液检查方法,临床针对血液进行检查时极易出现溶血情况,主要是指红细胞溶解破裂,而导致血红蛋白溢出到血清中的情况。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大多诊疗决定均取决于临床检验结果。
生化检验指标作为常规检验科检查项目,其检验的准确性和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均可能造成标本溶血现象。
其中婴儿血液、取样时间过长、过度震荡标本等均可能导致出现溶血情况,在实际临床工作过程中,大多将溶血标本归为不可用品中,积极明确临床标本检验溶血情况对常规临床化学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对于进一步提高检验准确性有重要意义[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血标本对检验项目的影响
1、血钾:红细胞内钾浓度为细胞外钾的20倍左右;
2、血磷:红细胞内无机磷为细胞外磷的50倍左右;
3、乳酸脱氢酶及同功酶:红细胞内乳酸脱氢酶及同功酶为细胞外的150倍左右;
4、谷草转氨酶:细胞内比细胞外高15倍左右;
5、谷丙转氨酶:细胞内比细胞外高7倍左右;
6、胆红素:溶血会使总胆红素或直接胆红素测定结果偏低甚至出现负值;
7、APTT值:红细胞膜含有磷脂,溶血标本具有与血小板Ⅲ因子(磷脂)相似的凝血活性,能缩短溶血血浆的APTT值;
8、但因红细胞中缺乏肌酸激酶、单胺氧化酶等,即使严重溶血也不致引起血清中这些酶活力的升高。
因此,溶血标本会对某些检验结果产生明显干扰和影响。
在抽血时容易引起溶血的原因主要为
①将血从注射器中推到试管中,红细胞受外力而溶血;
②采血时定位进针不准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造成血肿和血样溶血;
③血液与抗凝剂混匀时,试管用力过猛或运输时动作过大;
④相对试管中的抗凝剂来说采血量不足,由于渗透压的改变发生溶血;
⑤静脉穿刺处用酒精消毒,酒精未干即开始采血,可以发生溶血;
⑥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采血时空气进入,产生泡沫,发生溶血;
⑦皮肤穿刺时,为增加血流而挤压穿刺部位或从皮肤上直接吸血,都可以造成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