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饮食文化研究
客家菜的传统美食文化精美客家菜的特色
客家菜的传统美食文化精美客家菜的特色客家菜的传统美食文化精美客家菜的特色广东菜一直是海外中国菜的代表,有很大的影响。
而在广东菜中,客家菜也有这不错的重要地位。
所以继续还是带您探索中国美食文化,看看客家菜的重要地位体现在哪里?客家菜属于广东菜中的一种,也是汉族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与古代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
常见的传统客家招牌菜有梅菜扣肉、盐焗鸡、三杯鸭等等。
客家菜与另一菜系潮州菜相比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于“肥、咸、熟”,在广东菜系中独树一帜,因此客家菜以其独有的风味在中华美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客家菜的菜品特色客家菜的基本特色是,用料以肉类为主,水产品较少;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讲求酥软香浓;注重火功,以炖、烤、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造型古朴,乡土风貌明显。
客家菜属于广东菜中的一种,也是汉族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与古代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
常见的传统客家招牌菜有梅菜扣肉、盐焗鸡、三杯鸭等等。
客家菜与另一菜系潮州菜相比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于“肥、咸、熟”,在广东菜系中独树一帜,因此客家菜以其独有的风味在中华美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客家菜的菜品特色客家菜的基本特色是,用料以肉类为主,水产品较少;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讲求酥软香浓;注重火功,以炖、烤、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造型古朴,乡土风貌明显。
取玫瑰酒一杯置于两杯之间,然后整钵放入铁锅,加瓦盆作盖,取中火烧锅,鸽熟时杯中还存清酒半杯,但其酒味已荡然无存,只是鸽肉酒香扑鼻而已。
②另外,现今客家烹饪技艺中,有许多做法,溯本追源,极其古老,在现代菜谱中独具特色,如东江肉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
而《礼记注流》中记载列有八珍,第五珍叫“捣珍”。
其法是:“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肱(读枚,脊侧肉)。
客家饮食文化研究
农林大学学院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DONGFANG COLLEGE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客家饮食文化研究专业年级: 09旅游管理学号:邱素萍姓名: 0960104010 2011 年 11 月 20 日[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文化兴趣日浓,不少客家传统名菜和创新菜色由于其风味独特、经济实惠而拥有越来越多的食者群数量。
对客家饮食文化的研究,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揭示客家饮食文化的起源,发展的规律及其原因。
客家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是无数客家人的智慧结晶,它不仅与中原饮食文化有着渊源关系,而且与其他民族也有渊源关系,也有本质特征。
研究它可以节尅客家饮食文化的神秘面纱为研究闽西历史也有十分重要作用。
研究客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意义就在于进一步了解和揭示客家饮食文化的起源、发展的规律及其原因。
因此,本文对客家饮食文化,尤以上杭萝卜干为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意义。
关键词:客家菜闽西八大干上杭萝卜干前言:在科技发达,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开始向更健康,更营养的饮食进军。
此时,鲜美的充满异域风情的美食开始风靡全球。
如:肯德基,麦当劳,意大利面,披萨……充斥着全球市场,因此发扬客家菜的行动刻不容缓,也是客家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契机。
客家菜亦称东江菜,它与潮菜、粤菜并称三大菜。
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
在探究客家饮食文化的成因时,人们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客家人遍布海外,都讲客家话,即便是侨居海外,家庭日常用语仍以客家话为主,但是,在众多的客家人居住区域中,只有的东江流域客家人在保留客家方言的同时也保留了中州饮食特色,并且自成一派,而其它地区的客家人饮食习俗都被当地饮食文化同化了。
这一现象的形成是有其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
挖掘客家菜的文化底蕴
挖掘客家菜的文化底蕴客家菜,作为中国传统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从菜品的制作到食用过程,都透露着客家文化独有的精髓和价值观。
本文将深入探讨客家菜的历史渊源、特色菜品、传承与创新,以及其对客家人民生活的重要影响。
一、历史渊源客家人,是指居住在福建、江西、广东等地的民族群体,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和饮食文化。
客家菜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广东地区的孔氏一族就是客家人的代表。
在长期的迁徙和演变过程中,客家菜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烹饪风格和口味特色。
二、特色菜品1. 梅菜扣肉梅菜扣肉是客家菜中的经典之作。
它选用新鲜的五花肉与腌制的梅菜搭配而成,梅菜酸香的味道与肥美的肉质相得益彰。
2. 客家凉粉客家凉粉是一种冷食,以爽滑的凉粉为主食,搭配花生、黄瓜、豆腐皮等配料,调以特制酱汁,清爽可口,是夏日餐桌上的佳品。
3. 客家酿豆腐客家酿豆腐是客家菜中的经典豆腐菜品之一。
将豆腐用粉蒸透,再加入碎肉、虾仁等配料,用特制的酱汁蒸熟,口感鲜嫩,香气四溢。
三、传承与创新客家菜的传承与创新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客家人将自己的烹饪技艺代代相传,保持了菜品的经典特色和原汁原味;另一方面,客家人也不断进行创新,将新的食材和烹饪方法融入到客家菜中,使菜品更具时代气息。
传统的客家菜强调本味,做工精细,注重烹饪技巧和火候掌握。
现代客家菜则更加注重菜品的营养均衡和口感创新,开创了“快炖”、“快煮”等新烹饪方式,保留了传统菜品的原汁原味,又贴近了现代人的饮食需求。
四、对客家人民生活的重要影响客家菜作为客家人的饮食文化之一,在客家人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客家菜成为客家人传统节日、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的必备美食,承载着人们对亲情、友情和团圆的美好寄托。
其次,客家菜也为客家人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适应了客家人繁重的劳动生活。
最后,客家菜作为独特的风味代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推动着客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闽西客家文化研究报告
闽西客家饮食文化研究摘要:闽西是客家人的主要祖地和聚集地之一,闽西客家文化民俗、风情积淀深厚、独具特色。
客家饮食文化是中原汉人迁徙南方定居下来后,将原来的饮食文化和南方当地人民的饮食文化相结合而创造出来的全新的饮食文化。
本论文通过对饮食文化的研究,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客家文化的历史内涵对其餐饮行业、旅游事业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闽西、客家饮食文化、闽西八大干、客家美食一、闽西客家饮食文化历史沿袭(一)闽西客家文化生成与特质闽西客家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与其创造者和传承者即闽西客家人的历史演进同步,同时又受闽西客家人生存空间制约,因此,认识闽西客家饮食文化,首先必须了解它赖以成长的时空背景。
众所周知,客家是汉民族一支重要而特殊的民系。
其根在中原,所以分布于今日中国南方各省以至世界各地,成为一个人口近亿、个性鲜明并举世瞩目的族群,主要因其特殊的历史命运和生存空间所决定。
客家文化--包括闽西客家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与这种独特的时空背景息息相关。
据客家学有关成果和客家谱谍表明:中古以前,客家先民的主要居住地大约为黄河流域以南,长江流域以北,淮河流域以西,汉水流域以东,即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一带,由于战乱和饥馑等原因,才从这片曾被称为中原的广大地域经过五次大的往南迁徙浪潮,直至形成今日客家的分布。
五次客家移民浪潮对闽西客家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前三次主要在于自身的生成,后两次主要在于向外传播。
而更重要的是,客家先民根在中原,他们迁离中原之际,正值中原文化经历过汉唐盛世而达到高度成熟和灿烂辉煌阶段,而据谱谍记载,客家先民每次从中原南迁时,都有不少人从中原直抵闽西,其中第一次客家移民浪潮时,从中原直接流人闽西的就至少有卓、罗、郭、詹、邱、何诸姓,由此可见,闽西客家文化的根基和底蕴是中原文化。
当然,由于自第二次客家移民浪潮起,流入闽西的客家先民不少曾徙居过长江中下游和赣东南等地,这就使闽西客家文化不可避免会受到居住于这些地域的民族和民系的文化的影响。
浅谈客家饮食文化
浅谈客家饮食文化客家饮食文化是中国独特且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之一。
客家人的饮食文化除了以其口味独特、风味鲜美而闻名于世外,还强调品质、讲究营养、追求健康。
在本文中,我将着重探讨客家饮食文化的由来、特点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客家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上千年的历史。
客家民系源自中原地区,通过迁徙来到江西、福建、广东等地。
由于生活环境的变迁,客家人不得不通过独特的饮食习惯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客家饮食文化因此融合了中原和南方的饮食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味。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客家菜”,如梅菜扣肉、酿豆腐、回锅肉等,这些菜肴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客家饮食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客家菜谙熟烹饪技艺,以独特的烹调方法和丰富的调味品让食材更加美味,例如红烧扣肉的烹制过程需要非常考究。
其次,注重对食材的选择和处理。
客家人崇尚自然食物,善于发现食材的本质,因此他们喜欢使用新鲜的蔬菜、肉类和海鲜来制作美食。
此外,客家饮食健康可口,崇尚天然健康的饮食理念,追求适度的清淡口味。
另外,客家饮食文化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客家饮食文化成为了客家人的身份与归属感的象征,他们通过坚守自己的饮食习惯,弘扬百年传统,守护着自己的文化传承。
其次,客家饮食文化逐渐成为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游客们纷纷慕名而来,品尝正宗的客家菜,体验独特的客家饮食文化,为客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客家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不仅有许多传统菜肴得到保留和发扬,还有许多创新菜品在现代社会中崭露头角。
总体来说,客家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独特而重要的一部分。
其历史悠久,独具特色,透过饮食文化可以看到客家人的智慧和坚持。
在当代社会中,客家饮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方式,更是一种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象征。
同时,客家饮食文化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保护和发扬客家饮食文化,不仅仅是对美食的保护,更是对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传承。
客家菜的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
客家菜的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客家菜,是中国传统菜系中的一支独特存在。
其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技巧,更在于其深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
客家菜融合了各地民风、饮食习惯和口味,形成了独特的烹饪风格,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客家菜的发展历史、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展历史客家菜作为中国传统菜系之一,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客家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群体,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饮食习惯。
客家人广泛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和台湾等地,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色和口味。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客家菜不断吸收各地的烹饪技巧和食材,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烹饪风格。
二、地域特色1. 口味独特客家菜以鲜、咸、酸、辣为主要口味,以辣味为特色。
辣椒、花椒等调味料被广泛运用,赋予了菜品浓郁的味道和香气。
客家菜的辣味并非简单的刺激口腔的辣椒味道,而是经过巧妙调配,与其他调料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口感和味觉享受。
2. 健康养生客家菜注重荤素搭配,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产品和独有的山珍野味,追求菜品的鲜美和营养均衡。
例如,客家菜中常见的乡村土菜“新疆大盘鸡”采用“木荷叶鸡”为主料,搭配上各色蔬菜和调料,既保留了鸡肉的鲜嫩,又增添了蔬菜的清爽。
这种搭配方式不仅增加了菜品的口感层次,还使得菜品更加健康营养。
3. 制作工艺独特客家菜以手艺制作为主,强调烹饪技巧和火候掌握。
蒸、煮、炖、爆等烹调方法被广泛应用,使菜品入味鲜香,保持了原料的原汁原味。
此外,客家菜还注重刀工和摆盘艺术,追求菜品的形状美感和视觉享受。
三、文化传承1. 家庭传承客家菜在每个客家家庭中都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传承方式。
每个家庭都会有自己的传统菜谱和传统烹饪方式,作为一种家庭文化代代相传。
家族中的年长者会将自己的烹饪技艺传授给后辈,使得客家菜可以通过家庭的方式流传下去。
2. 餐饮业传承客家菜在各地的餐饮业中也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扬。
探寻客家菜源远流长的独特美食文化
探寻客家菜源远流长的独特美食文化客家菜作为中国传统菜系之一,源远流长,独具特色。
在中国烹饪界,客家菜以其独特的调味方法、烹饪技巧和食材搭配,赢得了广大食客的喜爱。
本文将探寻客家菜背后的源远流长的独特美食文化,从其历史渊源、口味特色、食材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历史渊源客家菜的历史可追溯到数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地区。
客家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民系,他们在历史上长期处于迁徙、辗转不居的状态。
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得客家人在不同的地域中吸纳、借鉴了各地的烹饪技艺,逐渐形成了具有客家特色的烹饪风格,即客家菜。
客家菜融合了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烹饪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口味。
二、口味特色1. 突出原汁保鲜客家菜以原汁保鲜为特色,追求口感的原始自然,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
烹调过程中,一般不添加太多调料,尽量保持食材的本真。
这种烹调方法使得菜品的口感更为清新,能够更好地保留食材的鲜美。
2. 清淡少油与川菜、粤菜相比,客家菜的油腻度较低,口味相对清淡。
客家菜偏爱以蒸、炖、烩等简单烹煮技法,能够使食材更好地保持自然滋味,更利于消化吸收。
3. 精选本地食材客家人对食材十分重视,追求本地食材的新鲜和品质。
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绿色蔬果,客家菜都以本地食材为主,注重食材的自然健康,营养丰富。
4. 注重刀功客家菜注重刀工技巧,尤其是切丝、切片、切细丁等刀工,能够更好地掌握火候和口感,使客家菜的菜品质地更加细腻,口感更佳。
三、食材运用1. 食材丰富多样客家地区自然环境优越,拥有丰富的食材资源,如猪肉、鱼虾、野味、山珍海味等。
这些食材作为客家菜的主要材料之一,赋予了客家菜丰富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2. 独特配料调味客家菜以姜蒜为底调,注重米酒、黄酒、细盐等调料的运用。
姜蒜的辛香和米酒、黄酒的微甜,使得客家菜在独特的调味中散发出浓郁的风味。
3. 食材创新运用在客家菜的烹调过程中,厨师们不断探索食材的新用法,使得传统的客家菜菜品不断创新。
例如,利用红糖制作糖醋鲢鱼,口感酸甜适中,让人回味无穷。
客家饮食文化探究
我对客家饮食文化的理解“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陆游的这一句诗吧,没错,这正是客家人热情好客的真实写照!客家菜的用料大都以家禽和野味为主,追求原汁原味,即“饭有饭香,肉有肉味”。
有所谓“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鹅不浓”的讲法。
注重火功,以蒸、焗、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
客家菜讲求四时节气,有“冬羊、夏狗、春鸡、秋鸭”之说。
来到客家人最多的聚居地——梅州、赣州、汀州、惠州、增城等地,你一定会被风味万千的客家菜所深深吸引;不少阔别家乡多年的海外游子,一回到故土就醉心于品尝留在童年记忆里的客家美食。
一位九十高龄的海外老华侨曾动情地说,尝尽山珍海味,喝遍玉液琼浆,都不如家乡的农家菜好!如今在中国的许多大城市,不难发现客家菜的“身影”,即便在海外不少中餐馆里,红焖肉、清水鲩丸、酿豆腐、盐焗鸡等客家菜也颇受青睐……从客家人的烹饪技艺和饮食习惯,客家菜可以概括为“咸、烧、肥、香、熟、陈”。
客家菜特点的形成,与客家人的生环境、生活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客家人早期多数是聚居在山高水冷的地区,食物宜热,所以大多是煎炒,长此以往就形成了“烧、香、熟”的特点。
因为是居住在山区,出门爬山,生产条件艰苦,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需要较多的脂肪和盐分补充大量消耗的热量,这就使客家人在饮食上形成“咸、肥”的特点。
客家人是一个迁移的民系,长期的迁移流离以及聚居地的经济发展落后,生活十分艰苦,这样,客家人在平时就十分注意腌制一些食品,如咸菜、菜干、罗卜干之类的食物,以备不须,这样就形成客家人菜肴上的“咸、熟、陈”的特点格外突出。
另一方面,客家人既传承祖居地的文化,又有吸收迁移所经地的诸多文化,更善于与聚居地的土著文化相融合,这就形成客家文化的多样性。
表现在饮食上也是这样。
客家人的日常食物,既有吴越地区的酸甜菜肴,也有巴蜀湖广地区的辛辣,更有闽粤地区的酱腌味菜。
又由于客家人平日粗茶淡饭但又十分好客,崇尚祭祖及重视节令,因人、因事、因时而有不同的吃法和不同的饮食习俗,致使客家的饮食文化更呈多姿多彩之态。
漫谈客家人的饮食文化
漫谈客家人的饮食文化梁德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广泛最深厚最具有代表性的可以说就是饮食文化。
生活在闽粤赣三省边区的客家人,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由于地域不同,城乡各异,饮食也各具特色,这里把梅县松口等地客家人的饮食文化作个简略介绍。
大米是客家地区人的主粮,杂粮以番薯为主,其次是高粮、黄豆、木薯、芋头等。
客家人采用这些食物,加上各种蔬菜水果,做出许多味美可口的食品。
客家饮食,大体可分为家常主食、酒茶饮料、宴席菜式、风味小吃和野味杂食五大类。
家常主食旧时,勤俭的客家村民,农忙时每天吃三餐干饭;平时吃两餐粥(或一餐粥一餐番薯),一餐饭。
煲粥用大“符捞”(一种圆柱形尖底铁锅),煮到饭熟后用“灶捞”捞起一些干饭,这是给家中主要劳动力吃的,其余再煮5分钟后给家中老小吃的。
大米除了作饭食外,还可制成米粉条和各式各样叫做“饭”的点心。
常见的有发、味酵、甜。
番薯是客家仅次于大米的主粮,番薯品种很多,把它切片晒干储藏,以备荒月之食。
黄豆制品也是客家人的主食。
黄豆可制成豆腐花、腐竹、腐皮、豆腐干、豆浆、豆芽。
酒茶饮料客家人喜喝黄酒,这种酒是用糙糯米酿制而成,制作简便,家家可为。
客家人“做酒遍及各种社交之聚会中,以其内容来分“某某酒”,比如嫁女叫“轿下酒”,娶媳叫“结婚酒”。
还有“三朝酒”、“满月酒”、“祝寿酒”、“拜师酒”、“圆坟酒”等,酒礼贯穿于客家生活和生产活动中。
松口等地客家人的饮料有“仙人”和“凉荼”。
宴席菜式客家宴席以三牲(猪肉、鸡、鱼)为主要原料,佐于香菇、木耳、笋干、梅菜、鱿鱼、虾米等,做成各式菜色,特点是“咸、肥、香”。
客家酒席一般有“十二大碗”。
菜色有三丸(猪肉丸、牛肉丸和鱼丸);海参;“鸡三味”(白斩鸡、炒鸡球、鸡上水汤);鱼三味(炒鱼片、醋溜鱼、红烧鱼)还有红纹肉,香芋扣肉、炸鱼卷、三及第汤、红烧狗肉、叉烧肉等。
盐鸡、捶丸也是宴席必供菜色。
风味小吃松口等地客家著名风味小吃很多,各有特色,如薄饼、萝卜、糍粑、煎圆、炸芋丸、云片糕、牛肉干、粽子、鱼生粥、茶蛋、酿豆干、药、味酵等,深受客家人的喜爱。
浅议客家饮食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浅议客家饮食文化的形成与特点第一篇:浅议客家饮食文化的形成与特点浅议客家饮食文化的形成与特点饮食文化与经济、政治、历史、语言、文字、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为汉族八大民系之一的客家人,在其光辉灿烂客家文化中,饮食文化尤其鲜艳夺目。
我国有关饮食、养生、烹调、菜品等论著不少,但对客家饮食文化一直没有得到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宣传和弘扬,以至于客家菜系在很长时期里没有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未取得其应有的社会地位。
在人们心目中,客家菜没有自己的独立体系。
过去,客家菜只能是附属于所在省区菜系中的子菜系,如广东客家菜是粤菜中的“东江菜”,福建西部地区客家菜叫闽菜中的“闽西菜”,江西南部的客家菜谓之赣菜中的“赣南菜”。
尽管各省区客家人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别使各地客家菜有一定的不同,但由于客家民系的起源及其文化本质的同一性,使得客家饮食文化总体上是一致的,与其他菜系相比较,客家菜及客家饮食文化又有自己的独持性。
客家饮食文化,是客家先人经历几次大迁徙之后,在承传中原饮食文化的基础上,与当地畲、瑶等民族、部落的食文化相影响、相融合而形成的独具风格的客家文化。
可以说,客家菜肴大都还保留了中原菜肴的习俗,只是在漫长的历史传承中经过客家人的不断改造、不断创新,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饮食不仅是人们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需要,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在概述了客家饮食文化形成原因基础上,着重对客家饮食文化的显性和隐性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对研究客家饮食文化的意义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客家饮食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客家饮食文化是随着客家文化或者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形成的。
客家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支,它是因战乱或王朝更替等原因约在公元前200年以来陆续从中原黄河流域逐渐迁徙到南方乃至世界各地的中华民族一支重要的汉族民系。
现在主要分布在赣、闽、粤、桂、川、湘、鄂、台等省区。
在海外,东南亚、澳、美、加,也都有很多客家人。
现在,海内外客家人约有1亿2千万左右,其中在海外约500万人。
探索客家菜的文化背景
探索客家菜的文化背景客家菜被誉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其独特的风味和烹饪技巧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广受欢迎。
然而,除了美食本身,客家菜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故事。
本文将探索客家菜的文化背景,并介绍其特点和影响。
一、客家人的源流和文化传承客家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民族群体,他们起源于中原地区,后迁徙至福建、广东、江西、湖南等地。
由于南方地区多山,客家人被迫长期居住在丘陵地带,为生存和发展找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方式。
二、典型的客家菜特点1. 烹饪技巧客家菜注重烹饪技巧,强调刀工和火工的精细掌握。
刀工娴熟的厨师能将食材切割得非常精细,以保持原材料的原汁原味。
火工的运用也非常重要,火候的掌握能够影响菜品的口感和风味。
2. 味道清淡相较于其他菜系,客家菜的味道偏向清淡。
这是因为客家人长期居住在山区,由于交通不便,常年使用的调料有限。
因此,客家菜偏好清淡的口味,注重原汁原味的保留,突出食材本身的鲜美。
3. 以土特产品为主客家人长期生活在南方山区,饮食依赖于当地的土特产品。
槟榔、木耳、竹笋、猪肉、鹅肉等成为客家菜中常见的食材,也使菜品独具地方特色。
三、客家菜的文化影响1. 功夫茶文化客家菜和功夫茶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客家人喜欢在饭前或饭后品茶,享受茶道所带来的静谧和舒适。
客家菜餐馆中常常提供优质、精致的功夫茶,与菜品相得益彰,形成独特的餐饮文化氛围。
2. 客家文化传承客家人注重家族和家庭观念,尊重传统文化和社会关系。
在客家菜的制作过程中,强调家族式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延续。
这也使得客家菜成为了客家人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3. 全球影响力随着旅游业和全球化的发展,客家菜开始走向全球,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逐渐受到欢迎。
客家人的移民和社区建设使得客家菜的烹饪技艺和风味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了"中国味道"的重要代表之一。
结语:客家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烹饪方式,吸引了无数食客的眼球和味蕾。
客家的饮食文化
客家的饮食文化客家菜亦称东江菜,它与潮菜、粤菜并称广东三大菜。
客家风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
在探究根本原因客家饮食文化的成因时,人们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怪象,客家人遍布海内外,都讲客家话,即便是侨居海外,家庭日常用语仍以客家话为主,但是,在众多非常多的客家人居住区域当中,只有广东的东江流域客家人在保留客家方言的同时也了保留中州饮食特色,并且自成一派,而其它北部的客家人饮食习俗都被当地饮食文化同化了。
这一现象的形成是有其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
在广东菜的三人流派中,广州菜、潮州菜都曾经历过秦代以后广式的汉越融合阶段,而东江菜则否。
这是因为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之中,历尽艰难险阻,多群体有组织而迁,整村整族而徙,迁至惠州东江流域后,成片聚居,地域宽广,其范围包涵今河源、惠州、梅州等市大部分地区以及东莞、清远、英德、曲江等小部地区。
在这样一个相对而言的辽阔地区内,客家人比例大,反其客为主,自然其生活习俗难于就不易被当地土著同化,反而同化了当地生活习俗,包括不少不同地区迁至此地的人的不同生活习俗。
因此,作为古中原特色的菜肴风味自然也保留下来。
第二个原因是,就地理条件和物产而言,北江黯淡地区与客家人祖籍中原较为接近,两者都属沿海腹地,远离海边,用以入馔的副食品都是家养禽畜和山间野味,海产品较少。
客菜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因此,早已形成的菜肴特色乃得以保留和特色延用,此外,还与东江封闭的交通环境有关,粤东属山区,交通不便而少受外界影响,从而使客家菜在较长的时间里自我成型,自我演变过程而自成一家。
客家菜的基本概念特色是,用料以肉类为主,水产品较少;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讲求酥软香浓;注重火功,以炖、烤、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造型古朴,乡土风貌明显。
现今保留于农家或食府饭店酒家的客家烹饪技艺,仍有许多奇妙的手组织工作法。
客家人的吃文化是怎样的
客家人的吃文化是怎样的客家人的吃文化是怎样的客家美食是指东江客家菜,它与潮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
那么客家人的饮食文化是怎样子的呢?下面跟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客家人的吃文化客家人历来好客喜茶。
他们大多居于山区,自己种茶、制茶。
即使没有茶园茶山的人家,也要在房前屋后种上几棵。
客家人喝的是热茶。
过去没有热水瓶储热水泡茶,家家都用茶壶锅炖茶。
亲戚朋友来了,首先是炖滚茶,张碟子(用盘子装上食品)招待。
邻里乡亲路过家门也要热情招呼:“进来,食碗茶来!”客家人的茶点很讲究,很有特色风味。
如有的用南瓜子、豆子,有的用油酥的红薯干、南瓜干;有的用醋浸的生姜、大蒜头、菜梗等20多种农家自制原汁原味的绿色食品。
客家人用土产自烹的传统菜也很有特色。
如用特制调料做的大块的炒猪肉香而不腻,肉馅酿豆腐嫩美清香。
上乘豆浆制成的豆腐皮,清水小河鱼,泥鳅炖汤都是桌上珍品,还有许多自己加工的特色小菜和自酿的米酒味美可口。
游人到民俗村游览或上农家游玩都可以品尝到这些美味,体验客家人的习俗和饮食文化。
客家人好客,为世人所称道。
乡里人较城里人好客,山里人又比乡里人更好客。
进门便是客;不进门,路过者也是客。
只要经过门口的人,主人都打招呼:“进来坐!”“放下肩吧!”这类俚语,可能过去少有不挑东西走路的人,下田必扛锄头、挑畚箕,做买卖的人,更要挑担子,因是山区,过去道路不好推车,所以只能挑担。
“放下肩”是叫人把肩上的东西放下,让肩膀休息一下。
这种招呼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口语,就是对没挑东西的人,主人也随口而出“进来放下肩吧!”客人进屋后,主人首先让座敬茶,这是最起码的礼节,也是对不认识的过路客人的一种礼节。
若是朋友,用家酿水酒招待,最现成的下酒菜是炒黄豆和花生。
再则加炒一些小菜。
如果逢年过节,一户有客,邻居也会提一壶酒、端一盘菜一起招待“凑热闹”。
若招待更加亲密的至亲好友,必须宰鸡,端上鸡肉时,鸡头方向应指着客人,以示对客人尊敬,要请客人先吃了鸡肉,主人才可以吃。
客家人的饮食文化
客家人的饮食文化客家人平日粗荣淡饭.生活简朴。
他们平时一日二餐,一般人家早饭、午饭多吃大米饭,晚饭喝粥,菜肴则以己菜园摘束的新鲜蔬菜及咸菜为主,蒙味喜成、弃肥,以补足劳动消耗体力和出汗排盐。
但是,逢年过节,或举办婚嫁、寿诞、生子满月等喜上活动,士家往往倾冀所有,摆“四盘八碗”或“四盘十二碗”的筵席,以各种客家传统风味佳肴.腹宴亲朋一客家风味菜肴及其由来客家菜,其特点是油再、昧戚,讲究酥软香浓,朴实大方,有着浓郁的乡土特色。
其巾尤以盐煽鸡、梅干菜扣肉、青蒜焖猪肉、客家肉丸等最具客家风味。
盐煽鸡一般选刖一公斤左冉的嫩母鸡,宰杀后,掏去内脏,用帛草纸将整只鸡包裹起来,把纸峨韫,随后放人锅中,崩炒得滚烫的粗盐、贴片钽电容把鸡煨埋起来,再用文火蝙一小时左右。
然后,出锅,拆骨,撕下鸡肉,再按鸡的原型,装盘上席。
盘旁椭一个小味碟,内有香油和善末等侧料供蘸用。
盐煽鸡色泽金黄,皮滑,肉嫩,连酥香的目头亦可嚼食。
由于盐蜘鸡包裹甚严,最能保持鸡本身的鲜香美昧。
酊且,它是用热盐煽熟的,有清心润肺之效。
相传,盐煽鸡最早出于东惠阳盐场。
当时,一些盐春节后从家中带来用水煮熟的整鸡,为防时间长了变质,便用草纸包裹,埋进盐堆。
谁知盐堆的鸡,不但食用方便,而且愈加香酥可,宜酒宜饭,食后力气倍增。
此事传开后,盐商、富豪和各饭店纷纷仿效,后经过小断改进,遂成客家一道名菜。
1在煽制菜肴中,“浦蝙双鸽”也颇具特色。
先将两只掏洗干净的鸺于,放上适量的盐、姜、葱等捌料后,装在盘里摆好,再把一小杯攻瑰洒(或葡萄洒、糯米黄浒),放于双鸽中间,再用瓦盆盖严,置锅中用中火燕槲至熟.此荣颁趁热席,开盖时酒香扑鼻,肉嫩昧鲜,且能益中补气。
2梅菜扣肉“梅菜”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乡贴片钽电容菜。
秋术冬钠,芥菜抽了苔,有拇指般粗细,顶带花蕾,形如秋菊,脆嫩味甘。
摘下荣菩(长约五寸左右),晾挂几天。
然后置盆,撒上盐,用手揉搓,待渗出些汁液时,装人陶瓮,码~层撒一层盐。
岭南饮食文化之客家饮食文化
1 客家饮食文化
第2页,共9页。
一、客家饮食文化特点
梅州的客家菜偏重“肥、咸、熟〞。
其形成自然与梅州客家先民的生活环境大有关系。 首先因为他们耕山住山,劳动强度大而荤食少,肥腻一点的 食品能有效充饥;
其次是梅州客家人在历史上因长期粮食缺乏,多数人家常年累月喝 稀饭,而且水多米少,煲成的粥“吹去一层浪,喝来一条巷〞,菜 咸既适合送粥,又增加体内盐分; 再次是山区草木多,养成了客家人不惜柴木的习惯,且他们觉得食 物烹得越到火候越香。客家菜的形成特点反映客家人勤奋节俭、刻 苦耐劳的传统美德。
其形成自然与梅州客家先民的生活环境大有关系。
上酿豆腐不上大席, 其次是梅州客家人在历史上因长期粮食缺乏,多数人家常年累月喝稀饭,而且水多米少,煲成的粥“吹去一层浪,喝来一条巷〞,菜咸既适合送粥,
又增加体内盐分;
是因为一块一块的 客家菜的形成特点反映客家人勤奋节俭、刻苦耐劳的传统美德。 酿豆腐,客家人称 为“各打各〞,意 头不好。
第3页,共9页。
二、客家特色饮食与隐喻
1、酿豆腐
但传统上酿豆腐不上大席,是因为一块一块的酿豆腐,客家人称为“各打各〞,意头不好。
是客家菜的代表, 但传统上酿豆腐不上大席,是因为一块一块的酿豆腐,客家人称为“各打各〞,意头不好。
其次是梅州客家人在历史上因长期粮食缺乏,多数人家常年累月喝稀饭,而且水多米少,煲成的粥“吹去一层浪,喝来一条巷〞,菜咸既适合送粥,
鲜嫩香,营养丰富。 又增加体内盐分;
红焖肉与梅菜扣肉、香芋扣肉、赣南荷包胙等等客家名菜齐名,油润柔糯,味美异常,红红旺旺,是办喜事的必备菜。 客家小吃最知名的是一种称做米粄的食品,有甜米粄、咸米粄、发米粄〔也叫发包〕、芋米粄等。
客家的食文化客家饮食文化概说客家菜的古意浓厚朴实不花俏
客家的食文化一、客家飲食文化概說客家菜的古意濃厚,樸實不花俏,總能讓人感受到客家人的精神和客家文化的風情。
客家菜餚風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不可分。
因此要說客家菜,不能不先說說客家人。
史料記載,長江以南是古越族居地,古越人崇尚自然,分支甚多,語言互異,史稱“百粵”,今汀贛就是百粵其中之一的客家族。
歷史上古越人最主要的代表就是古越國,漢朝以後古越國滅亡,一些古越族人不願接受統治就遷到山區,此時的客家已經擴大到閩粤贛三省的交界地區,也成了他們最主要的落腳處。
由於歷史的因素,百粵之一的客家逐漸接受漢化,在漢化與保存原有的語言文化之間,歷史上北魏孝武帝將鮮卑族全盤漢化導致鮮卑族滅亡的方式,客家則充滿了智慧,採取了在原有的語言和文化上逐漸漢化方式。
因此現今客家話底層有大量古越語素,並隨著中國歷代“雅言”(通用語)的語音和詞彙,一層一層的漸次漢化。
另一方面在人文上則發展出以“山”為主體的文化。
台灣的客家人在明末清初開始,從閩粵地區陸續大批移民來台。
經過三四百多年的發展,今天台灣的客家人,狹義的約有四百萬人,廣義的約有八百萬人以上,他們遍佈全省各地,北部的桃竹苗三縣市,以及高屏地區的六堆,是台灣狹義客家族群的主要聚落區。
桃竹苗及高屏地區的六堆也是山區,因此承繼了“山”為主體的文化。
所謂客家以“山”為主體的文化,主要是“樂天知命,積極樂觀進取”精神,這樣的文化有別於其他族群“功利奢華”文化的特質。
客家人所產生的人文特質,給人簡樸、奮發,努力打拼的印象,這項特質也反應在客家飲食上。
客家菜特點的形成,從“功利奢華”上說,與客家先民早年生活的山區物資缺乏有很大關係,同時從中反映了客家人生活的勤勞刻苦、節儉堅毅的特質。
從“樂天知命,積極樂觀進取”上說,客家族群長期在山區,吃的是自然所賜,天生天養卻非常有特色,同時從中反映了客家人生活的智慧。
在山間勞動的客家,從飲食文化上看其中生活的智慧,較多的油脂可以補充大量體力和熱量的消耗,所以食物都較油;較多的鹽可以補充因為勞動流汗需要的電解質,所以食物都較鹹;較多的爆佐料可以促進食慾補充體力,所以食物都較香。
客家饮食文化论文(优秀范文4篇) 2021
客家是汉民族大家庭中得一个独具特色得支系,他们身居异乡,魂牵故里,在饮食习俗、饮食象征、饮食心理等方面继承了许多中原饮食文化传统,但为了群体生存与发展得需要,客家人面对强势百越文化及特殊得自然地理环境,入乡随俗,在饮食上也作出了许多适应性改变,从而形成了独树一帜得客家饮食文化。
下面是客家饮食文化论文4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客家饮食文化论文第一篇:广西客家饮食中典型食品特征得研究---------------------------------------------------------------------------------------------------------------------感谢使用本套资料,希望本套资料能带给您一些思维上的灵感和帮助,个人建议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做适当修改和调整,以符合您自己的风格,不太建议完全照抄照搬哦。
---------------------------------------------------------------------------------------------------------------------摘要:广西客家群体庞大,是中国第四大客家人聚居区。
当前对于广西客家饮食文化得研究,主要集中在饮食得制作方式,食品形成得来源、传说、记录,菜品中得禁忌文化和菜品中得寓意解释方面,未能更深入地揭示这些饮食文化背后得深层影响因素。
通过对广西客家饮食中得典型食品特征得研究,分析其背后所蕴含得意识观念,挖掘客家饮食文化中得深层含义,使其制作方式得特点与文化得深层关系能够得到有机对接。
关键词:广西客家; 典型菜品; 饮食特征;A Probe into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Contained in Food Preparation by Hakka People in GuangxiZhu Zhao-huaSchool of Tourism, Nanning College for Vocational TechnologyAbstract:Guangxi has a large population of Hakka People and is the fourth major agglomeration of Hakka People in China. At present, researches on the dietary cultures of Hakka People in Guangxi aremainly concentrated on methods of food making and have not yet revealed the in-depth influencing factors behind from such viewing points as sources, legends and records of food formation, taboocultures relating to the dishes and interpretation of implication of the dishes etc. Therefore, through researches on the features of topical Guangxi Hakka Foods, 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ideological notions therein, excavate the deep implications of Hakka dietary cultures and all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od making to be docked to the deep relationship with culture.广西客家人口众多,大约有560万人,继广东、江西、福建之后,成为全国客家人得第四大聚居区[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DONGFANG COLLEGE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客家饮食文化研究专业年级: 09旅游管理学号:邱素萍姓名: 0960104010 2011 年 11 月 20 日[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文化兴趣日浓,不少客家传统名菜和创新菜色由于其风味独特、经济实惠而拥有越来越多的食者群数量。
对客家饮食文化的研究,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揭示客家饮食文化的起源,发展的规律及其原因。
客家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是无数客家人的智慧结晶,它不仅与中原饮食文化有着渊源关系,而且与其他民族也有渊源关系,也有本质特征。
研究它可以节尅客家饮食文化的神秘面纱为研究闽西历史也有十分重要作用。
研究客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意义就在于进一步了解和揭示客家饮食文化的起源、发展的规律及其原因。
因此,本文对客家饮食文化,尤以上杭萝卜干为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意义。
关键词:客家菜闽西八大干上杭萝卜干前言:在科技发达,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开始向更健康,更营养的饮食进军。
此时,鲜美的充满异域风情的美食开始风靡全球。
如:肯德基,麦当劳,意大利面,披萨……充斥着全球市场,因此发扬客家菜的行动刻不容缓,也是客家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契机。
客家菜亦称东江菜,它与潮菜、粤菜并称广东三大菜。
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
在探究客家饮食文化的成因时,人们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客家人遍布海内外,都讲客家话,即便是侨居海外,家庭日常用语仍以客家话为主,但是,在众多的客家人居住区域中,只有广东的东江流域客家人在保留客家方言的同时也保留了中州饮食特色,并且自成一派,而其它地区的客家人饮食习俗都被当地饮食文化同化了。
这一现象的形成是有其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
客家菜包括福建菜、广州菜和河源菜。
而福建菜中客家菜又以闽西八大干而闻名中国甚至全世界。
闽西八大干包括:上杭萝卜干,长汀豆腐干,永定菜干,武平猪胆干,宁化老鼠干,清流笋干,明溪肉脯干,连城地瓜干。
下面,本文首先介绍下客家饮食文化的历史背景及其文化蕴含,接着从客家饮食的种类及制作方法分别作具体介绍,最后总结出客家饮食文化在整个中华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客家饮食文化的历史背景:1.1地理环境背景客家饮食文化是随着客家文化或者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形成的。
客家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支,它是因战乱或王朝更替等原因约在公元前200年以来陆续从中原黄河流域逐渐迁徙到南方乃至世界各地的中华民族一支重要的汉族民系。
现在主要分布在赣、闽、粤、桂、川、湘、鄂、台等省区。
在海外,东南亚、澳、美、加,也都有很多客家人。
现在,海内外客家人约有1亿2千万左右,其中在海外约500万人.1.2历史文化背景中原饮食文化的传承是客家饮食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饮食文化是人类不断开拓食源和制造食品、食器的过程和从饮食实践中展开的各种社会生活,以及反映这两者的多种意识形态的总和。
⑴在客家民系形成以前,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民族即创造了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当时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就闻名遐迩,举世无双,是我国文明历史篇章中引人注目的灿烂一页。
据现有考古资料证明,人类的烹饪是在距今约7.8万年前由北京猿人创造的。
中华饮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彩陶的出现,在中华母文化孕育下的饮食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华饮食的文化内涵,是指由饮食物质文化、技术文化、意识文化等反映的,根植于中华文化的饮食思想和观念。
建立在中华文化基础上的饮食文化,其意识核心与传统儒、道家一脉相承,表现为求和、养生、变化,并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的本质属性。
因此养生成为中华饮食文化内涵的重要构成,是人类饮食之终极目标。
⑵客家先民自中原来到南方扎根后,他们秉承中原遗风,以耕读传家,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以知识为荣。
客家人的南迁,使中原文化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维系和发扬,其中的中原饮食文化也得到传承。
如在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汉代,由于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域交流、民族交流,以及当时国土资源的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发展,使得其饮食文化比先秦有了很大的发展:食品种类更加丰富;食品加工方法更为精细;储藏和保鲜办法更加科学;对外饮食文化交流更加活跃;食品的作用有所增加。
今天盛行的“擂茶”、“鱼生”和“酒娘”是最能体现中原遗风,堪称食品中的“出土文物”。
博白客家人现在吃的“梭饵”(也叫“浮水拐”),在先秦时也就叫“饵”,以米粉蒸制而成。
东汉末年刘熙的《释名·释饮食》曰:饵,而也,相粘而也。
该书还讲到捞水饭,在汉代前就已存在了,现在客家人如博白陆川客家人都天天在吃这种爽口的捞饭。
[1]2客家饮食的文化内蕴2.1.客家饮食民俗古风浓厚探究客家菜系和客家饮食习俗,就会发现,不论是其烹饪技艺诸如“捣珍”、“酒”之类古法的继承和演变,还是日常习俗中诸多礼仪礼规,都证明了客家人将古代中原文明一代代传承下来,根基源远流长;印证了客家民系历尽沧桑,多次变迁的历史。
2.2奇巧的烹饪技术是客家人勤劳、聪慧的结晶生活的动荡,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客家人在与自然斗争中,磨练出了顽强的生存意志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精神。
客家菜讲究功与法,以法求奇,以功求妙,于奇妙中穷其食物之美味。
“民以食为天”,客家人注重烹饪之术,正是其生存观的体现。
2.3客家饮食习俗反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观念其一俭朴好客。
客家人平素饮食节俭,不事奢华,而待客则十分大方,讲究“六碗八盆十样”,菜肴实惠量足,盛器多用盆、钵、大碗,有古民遗风;其二尊老知礼。
客家人设筵用八仙方桌,依辈份排座次,席间礼规繁多,吃鸡以鸡头敬老,上座留空位于已故先祖,以示敬礼,席间小辈给长辈敬菜敬酒等等;其三追求吉祥。
如客家人筵席第一道菜上鸡,有“无鸡不成筵”之说,既取“鸡、吉”谐音,又取鸡为掌管人间吉祥之鸟之意。
过年吃“团圆饭”,元宵吃汤丸,都为取“团圆”的好兆头。
2.4客家饮食民俗中的养生保健意识尤为鲜明客家菜用料讲究鲜嫩,讲究野生、家养、粗种;加工讲究煮、煲、炖,讲究粗刀大块,不破坏食物营养与纤维;烹调讲究原汁原味,不使过浓佐料,清淡可口,利于消化;膳食讲安搭配,讲究效用,多用药材调理阴阳,清降补泻,并根据时令增减食物品种。
所有这些,都反映出客家人在千百年的生活实践中,勤于探索养生之道,善于总结保健经验,注重利用自然中潜藏的科学道理。
3客家文化饮食特色---以上杭萝卜干为例3.1上杭萝卜干3.11上杭萝卜干的历史。
上杭萝卜干是闽西八大干之一。
早在明初就享有盛名,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上杭萝卜干是福建省土特产品,明朝初期就被列为“闽西八大干”之一,具有香脆可口、开胃消食、清凉解毒等特点。
上杭是闽西的萝卜主要产地。
城郊附近的水南、张滩、土埔一带所产萝卜有红有白,具有鲜嫩、清脆、甘甜等特点。
由此加工而成的萝卜干色泽金黄,皮嫩肉脆,甘香味美。
既可炒吃、清炖、油炸,又可浸泡变淡后加白糖、酸醋作宴席冷盘。
上杭萝卜干以它独特的风味和品质著称。
[2]3.12上杭萝卜干的制作过程。
刚挖起的萝卜,捋去泥土(忌用水洗)用大木桶,按上述萝卜与盐的配比,将20%的盐放于木桶最底层,然后一层萝卜一层盐放置,在顶层压上石块或其他重物,搁置7天,萝卜腌熟变成淡黄色,取出晒干(用特制的竹搭晾晒),切忌淋雨,晚间收取后,要揉搓,一者挤去水份,二来促进均匀熟透,约晒3天(视萝卜两头压不出水份为宜),将木桶里的浸渍盐水过滤煮开,倒进萝卜干中冲洗后,再用滚开水将萝卜干冲洗1次,趁热揉搓,挤去盐水份,取出晒干,此时呈金黄色,待萝卜干冷却后,装入甏内捣实(甏需洗净、烘干,忌异味和水份,尤其不宜用酒坛),甏口放炒盐一层,再用黄泥密封收藏(切忌跟酒品同室放置)。
[3]半年后取出,即为风味别具一格的上杭萝卜个3.13上杭萝卜干的营养特点。
上杭萝卜干以它独特的风味和品质著称。
它具有色泽金黄、皮嫩肉脆、醇香甘甜、开味消食、清冰解毒等优点,可以炒吃、清炖、油烩,若将其浸泡变淡,加上白糖、醋等更是上等冷盘。
还含有一定数量的糖份、蛋白质、胡萝卜素、抗坏血酸等营养成份,以及钙、磷等人体不可缺少的矿物质。
萝卜干的维生素 B、铁质含量很高,是高级养生食物,有“素人参”之美名。
上杭萝卜干专用“宁化萝卜”制作,并且每年从宁化引种。
宁化萝卜的外形近似江浙一带的“白”,也是过来壶底细颈,但颈部较长。
宁化萝卜肉质鲜甜脆嫩,它决定了上杭萝卜干的独特品质上杭萝卜干能降血脂、降血压、消炎、开胃、清热生津、防暑、消油腻、破气、化痰、止咳等功效。
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它含胆碱物质,有利于减肥,它含有的一种叫糖化酶能分解食物中的淀粉等成分,能促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又能把致癌的亚硝胺分解掉。
4研究客家饮食文化开发对策4.1客家饮食文化的开发对策4.11借助信息平台,加大闽西八大干的旅游形象宣传在闽西红色土地革命之旅时,推陈出新,推出客家特色美味佳肴。
建立闽西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使之成为旅游者、企业和管理者间的纽带,帮助客家饮食文化面向更多的人群。
当前的闽西红色之旅,设施还不尽完善,宣传不够到位,对于客家饮食文化业都只是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更高层次的客家饮食文化旅游应该是参与性旅游。
开发客家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弘扬文化。
开发参与性旅游,就是要以客家饮食民俗作为吸引物和承载物.激发旅游者兴趣,让旅游者亲身投入,成为特定民俗环境中的一员,从而达到旅游主体与客体的双向交流,可以满足旅游者休闲、探奇、求知等目的的旅游功能。
如闽西客家的油烧猪肉、酿豆腐、腌制腊肠、制作猪肝干等活动,可让游客投身其中,一试身手。
通过参与性旅游.使旅游者可以寻求到现代城市里所没有的人类在自然经济状态下的质朴情感,产生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真正体会到融入不同文化的乐趣。
4.12树立客家饮食文化资源观在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不仅要重视深度开发。
同时还要大力调整旅游产品的结构,注重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广度。
开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不要只着眼于为旅游者提供基本的饮食需要.而应把与饮食相关的特殊原料的种植过程、菜肴制作过程、各种烹饪及饮食书籍等作为特色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来开发研究。
同时.树立科学的饮食文化资源观,加大力度整合客家旅游资源,促进客家地区旅游圈旅游业和饮食文化的发展。
[4]4.13加强客家餐饮企业管理加强对客家餐饮企业的规范管理规范对象包括客家本地的客家餐饮业和在非客家地区的客家餐饮点。
要尽快完善地方饮食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大力提高餐饮的卫生安全水平,抓好饮食店认证工作,积极开展评选“客家小吃明星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