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流派渊源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新制度经济学流派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流派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流派综述摘要: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对经济现象丧失解释力之后兴起的,是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上展开对制度及其在市场经济中作用的研究,他们把制度因素引入了经济分析^p ,认为制度对于经济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政策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阐述,以此来对新制度经济学流派进行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p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理论政策一、新制度经济学概述(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自古典经济学产生以来,西方经济学史上发生了三次重大的理论革命,而第三次革命“新经济史学革命”之后,便产生了新制度经济学。

虽然自20世纪初以来就有凡勃仑、康芒斯为杰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对“制度”的重要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却一直未能进入经济学的视阈。

新制度经济学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制度决定绩效”真正引起主流经济学的侧目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

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制度经济学终于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十分的宽泛,但是按照威廉姆森的论述来讲,则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是社会理论层面,主要包括习惯、传统、道德、信仰等。

(2)是制度环境层面,主要包括正式的游戏规则,尤其是产权制度、政治制度、司法、官僚机构等正规制度。

(3)是治理机制层面,这是一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交易成本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层次,尽管财产很重要,但界定和实施契约的有效的有效的法律体系是不完全的。

(4)是与组织治理结构关联不强的其他问题所构成的层面。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旧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吸收了大多数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甚至可以说在整个研究方法上并没有很大的创造。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新制度经济学虽然对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有很大的继承,但是对之的超越同样也是十分明显的,并且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对新古典方法的改进及其超越还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新制度经济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新制度经济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新制度经济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学研究的深入,新制度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日益受到广泛。

本文将简要概括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分析其当前研究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经济学领域,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因素纳入到经济分析中,强调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其中,市场制度、产权制度和企业制度等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市场制度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市场交易行为进行规范的规则体系;产权制度是指界定和保护个体或团体财产权利的制度安排;企业制度则涉及到企业的组织形式、治理结构等方面。

当前,新制度经济学在国内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理论方面,学者们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对市场失灵、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实证研究方面,新制度经济学也被广泛应用于政策分析、产业研究等领域。

例如,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劳动力市场制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规律和政策选择。

展望未来,新制度经济学将持续现实问题,并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研究领域将进一步拓展。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新兴市场的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将更加国际制度与政策比较、转型经济体的制度变革等问题,以适应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研究方法将更加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新制度经济学将更多地采用实验经济学、演化经济学等新兴方法,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研究体系。

然而,新制度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制度的界定与测度问题、制度的动态变化问题以及政策制定的复杂性问题等,都需要新制度经济学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新制度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在经济分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新制度经济学将继续现实问题,拓展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以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新制度经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探讨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方法论和研究纲领。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成因、特点与总体评价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成因、特点与总体评价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成因㊁特点与总体评价从海派经济学的角度来观察本文从海派经济学即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学派的角度来观察,主要阐述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忽视制度分析的严重弊端,与反凯恩斯主义,以及与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改革密切相关,分析同旧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主义有学术渊源关系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特点,并总体评论该学派的学术进展与理论误区㊂一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形成、渊源和特点(一)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成因新制度经济学是怎么产生的?其学术背景和时代背景又是什么?这是中外学界关注和有争议的问题㊂依本人所见,第一,其形成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忽视制度分析的严重弊端有关㊂在模仿科学方面,新古典经济学做得比较突出㊂它按照科学的规范建立了自己的语言和分析工具,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前提下构筑起看似严谨的理论框架㊂其精品范例是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㊂在那个理想世界中,市场是完全的,交易费用为零,价格机制的作用会将资源配置调整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事实上,那个广为流传的主流经济学所描述的世界,与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经济社会并不存在太多的真实联系㊂在很大程度上,它只是从新古典经济学家的头脑中产生的乌托邦世界,具有突出的非现实特征㊂第二,其形成与反凯恩斯主义密切相关㊂20世纪30年代西方出现经济大危机以后,以强调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凯恩斯主义盛行,其主张混合经济的政策为许多西方国家的政府所采用㊂但20世纪70年代西方呈现经济滞胀 等新危机和新问题,促使形形色色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泛滥㊂以科斯和张五常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主张国家干预越少越好,强调只要私有产权界定清晰,交易费用就会减少,资源配置的效率便会自动达到最大化㊂第三,其形成与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改革有关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大搞国有化和计划化,但多数国家长期的整体经济绩效并不十分突出;同时,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转型为社会性质不同的市场经济国家,并在发展程度不一的私有经济㊂在这种新的世界经济背景下,以宣扬私有化和自由市场化为核心观点之一的新制度经济学,就有了大发展的机会㊂与发达国家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经济转型国家,传播和影响都较大㊂(二)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学术渊源众所周知,强调制度因素对于经济生活的重要性并非始于20世纪60年代,也非科斯和新制度经济学首创,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㊂1.旧制度经济学提供了关于制度的重要研究视角和观点应当看到,包括亚当㊃斯密在内的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重视阶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探讨,是边际学派和马歇尔在综合中逐步抛弃了这一重要分析视角㊂后来,具有一定进步性的凡勃伦,正式开创了制度经济学的研究㊂以凡勃伦㊁康芒斯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旧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人类经济生活中借以实现的各种制度㊂凡勃伦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制度,将制度定义为大多数人所共有的一些固定的思维习惯㊂因此,从心理学的方面来说,可以概括地把制度看成是一种流行的生活理论㊂制度必须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就制度的性质而言,它是对环境引起的刺激发生反映的一种习惯方式㊂他还认为,由于生物的进化是逐渐演变的,因此,制度的进化也是逐渐演变的,而不是突变的㊂制度的演变是一个永不结束的过程,而且变化的趋向和进化的将来形态都是不能预期的㊂康芒斯以法律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经济关系㊂他认为,经济关系的本质是交易,整个社会是由无数种交易所组成的一种有机组织㊂由于参加交易594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成因㊁特点与总体评价的任何一方都有自己的利益,所以在交易过程中会有双方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只有依靠法律制度才能解决㊂康芒斯特别强调法律制度对于经济制度变化所起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他的制度经济理论㊂20世纪初广泛发展起来的旧制度经济学,到了30年代以后影响趋于衰落,这是由于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大;同时,制度学派没有花大的力气去分析现存的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和功能㊂这就大大降低了制度经济理论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实践中的影响㊂在此期间,艾尔斯㊁贝利和米恩斯等人为制度学派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㊂艾尔斯根据技术进步和社会评价标准的变化分析了工业社会的演进趋势㊂贝利和米恩斯则从社会和企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问题,着重分析了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及其对资本主义权力结构的影响㊂2.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的广泛探讨和学术批评具有启示作用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制度学派在加尔布雷斯的倡导下重振旗鼓,并名为 新制度主义㊂需要注意的是,它与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具有较多的学术和历史进步性㊂前者强烈批评社会现实和新古典方法,是凡勃伦传统的新发展,后者则热衷于考察制度非中性环境下如何实现制度分析与新古典理论的耦合㊂加尔布雷斯沿着凡勃伦 艾尔斯传统,分析了市场与社会组织制度和权力结构的整合,社会经济组织中抗衡力量的存在和种种表现及国家对协调双方力量的作用,反映了应用政治模式处理解决问题的尝试㊂但是,对于西方传统的制度分析,科斯(1994)曾尖刻地指出,新制度经济学与美国制度学派没有任何理论上的渊源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二者在理论上还是对立的㊂制度学派不是理论性,而是反理论的㊂这种说法显然有欠公允㊂事实上,以科斯和威廉姆森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在相当程度上继承了康芒斯的理论传统㊂此外,诺斯关于制度及其变迁的理论,还明显地受到马克思经济学的影响(青年时曾信奉马克思理论),如强调产权制度㊁国家和意识形态这三者对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㊂(三)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特点第一,新制度经济学十分强调制度及其功能㊂关于制度范畴的定义和694 程恩富选集。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而现代西方经济学则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形成的。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重视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也促进了经济学的发展。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1.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开端。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等。

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放任”和“分工”等概念,认为市场机制可以自我调节,政府只需少量干预即可。

而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则提出了“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的理论,认为人们会在满足基本需求后追求更多的享受,但每单位的享受会逐渐减少。

2.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弗朗西斯·艾德华·坎贝尔等。

他们认为市场机制不一定能够自我调节,政府需要适时干预。

此外,他们还提出了“边际效用相等”和“供求均衡”等理论,认为在市场上,供求量达到均衡时,价格最合理。

3.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道格拉斯·诺斯、奥利弗·威廉姆森等。

他们认为市场机制存在许多制度性问题,需要政府适时干预。

此外,他们还提出了“交易费用”和“机构成本”等概念,认为市场上的交易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还涉及到交易双方的成本问题。

总之,现代西方经济学经历了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再到新制度经济学的演变过程。

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观点,但都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人类经济活动。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现代西方经济学也将继续发展。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不过,这种经济学说并不是在20世纪才产生和出现的,而是从古代发展变化而来的.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主要流派,我们有必要在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之前,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上粗略地了解一下这种发展和变化概况。

1。

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世纪)经济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

在公元前4~11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偶尔也有一些简单的、少量的商品交换。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在公元12~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

在中世纪,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要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学.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神学家(如托马斯·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如高利贷问题).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如价值理论)甚至还有退步。

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又反过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

近现代的西方经济思想是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当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尚未很好地发展起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时候,作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先驱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事实上不可能真正成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和学说的直接先导.只有伴随和反映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才能充当这一角色。

2。

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6世纪至19世纪60年代)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引言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学派之一,它通过对经济活动的研究和分析,探讨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生产、分配和消费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并对其特点和贡献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

1. 古典经济学1.1 亚当·斯密学派亚当·斯密学派是古典经济学的开创者,他提出了“劳动分工”和“自由放任”等重要理论,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斯密认为,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他的代表作《国富论》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1.2 大卫·李嘉图学派大卫·李嘉图学派对经济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李嘉图关于价值理论和经济增长的理论。

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主张商品的价值应当取决于生产过程中耗费的劳动量。

此外,李嘉图的“马尔萨斯人口论”对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也为后来的人口经济学打下了基础。

2.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发展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在古典经济学基础上引入了边际效用理论,通过供求模型对经济活动进行了深入研究。

2.1 马歇尔派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供求曲线的概念,并建立了一种解释价格变动和资源配置的框架。

他的著作《经济学原理》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2.2 神经经济学神经经济学是新兴的经济学研究分支,它将神经科学和经济学相结合,探讨了人类决策和社会行为的神经基础。

神经经济学的发展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在经济活动中的决定性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

3. 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流派,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

凯恩斯批判性地分析了自由市场经济不能自行调整的问题,并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来实现经济稳定和就业增长。

他的代表作《通论》对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大全5篇]

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大全5篇]

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大全5篇]第一篇: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Tag:经济学一、制度主义的兴起及流派划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西方经济学在经济理论上陷入持久的危机,自19世纪70年代兴起后一直占统治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自发平衡的市场理论与经济现实严重脱节,正统经济学日益丧失解释力。

造成这种脱节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新古典经济学的两大缺陷,一是孤立的个人主义假设,一是完美的市场假设。

在这样的假设之下,新古典经济学运用逻辑演绎的方法对有机的经济过程加以处理,随机和偶然因素被排除在分析体系之外,使得经济理论发展为一门类似于数学、物理学的学科。

凯恩斯主义革命引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思想,然而其后的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形式化处理凯恩斯的宏观分析方法,综合了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思想,却丢弃了凯恩斯关于风险、不确定性与预期等革命性的思想。

并且,新古典综合的这种理论范式在后来很长时间里都作为经济学的主流得以保持与巩固,使得整个经济理论的根基并未有根本性的触动。

(注:参阅贝尔和克里斯托尔主编《经济理论的危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制度经济学就是在批判传统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创始人凡勃仑综合了达尔文进化论、德国历史学派、美国早期实用主义的分析方法,对资本主义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经济学、人类学、文化学、生物学等多种视角漫谈经济和社会问题,将经济分析的核心转向制度,形成了研究经济问题的制度主义方法。

20世纪初,凡勃仑的制度分析曾在美国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论。

凡勃仑所开创的制度分析学派,在康芒斯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光大。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制度经济学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一大学派,不仅成为经济学界的主要力量,也对政府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济思想史上这一时期发生的这一事件被称为“制度主义运动”。

20世纪40年代,由于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制度学派及其他一些非主流学派被忽视,直到60年代,制度主义重新兴起。

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

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

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企 业是“契约结构”,企 业的本质是降低交易成 本,提高生产效率。
研究方法
重视制度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强调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引入交易成本、产权等概念分析经济问题 主张政府与市场共同调节经济活动
PART 5
演化制度经济学派
产生背景
演化制度经济学 派产生于20世纪 70年代

新制度主义: 关注制度安排 和交易成本, 强调产权、合 约和组织的重
要性
演化经济学: 强调经济系统 的动态性和演 化过程,关注 历史、路径依
赖和多样性
比较与评析: 三大流派各有 优缺点,应结 合实际情况选 择合适的理论
进行分析
研究方法的比较与评析
单击添加标题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基于供需均衡和边际分析,强调市场效率 和资源配置。
核心观点
新古典经济学: 强调市场机制的 自发调节作用, 认为经济能够通 过供需关系自发 达到均衡状态。
新制度经济学: 强调产权和制度 对经济发展的重 要性,认为制度 是经济发展的内 生变量。
演化经济学:强 调经济系统的演 化过程,认为经 济发展是一个不 断试错、学习和 适应的过程。
研究方法
新古典制度经济学:以个体主义 为研究方法,强调市场机制和个 体行为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该学派注重实证研究,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和案例来验证理论。
演化制度经济学派强调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借鉴生物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 和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
该学派注重理论构建和模型推导,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来解释经济现象的内在机制和演化过程。
PART 6
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
理论观点的比较与评析
新古典主义: 强调市场机制 和供需关系, 追求效率与竞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引言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最为瞩目的成就之一是新经济制度经济学的出现和发展,,在西方人们把新制度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相提并论,21世纪将是新制度经济学繁荣的时代它将越来越多的对引导经济事务的具体制度安排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并且为改变安排以增强经济效率提供理论基础。

那么它是怎样产生与发展的?它有哪些流派和体系?这些流派的观点是什么?(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其产生阶段,20世纪70年代迄今是其发展阶段。

制度经济学的产生 1937年11月,科斯在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企业的性质》一文在这篇文章中科斯首次提出了交易存在费用的观点,这篇论文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之作,然而科斯的这篇文章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

只是到了1960年科斯发表的另一篇文章《社会成本问题》才受到重视,1960年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首次明确使用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分析了交易费用与产权制度安排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运用交易费用将产权制度问题纳入到经济分析之中,该论文的发表标志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

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1966年斯蒂格勒对“科斯定理命名”引起许多学者对交易费用和产权问题进行研究的兴趣,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得以快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一些学者将已有的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应用于企业制度的研究,分析企业的目标和行为,形成了以阿尔钦和德姆塞茨为代表的企业产权结构理论和张五常为代表的企业性质论。

有些学者则将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运用于经济史研究分析近代社会制度的变迁,由此形成了以诺斯为代表的制度变迁理论。

近十年来有些学者还将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应用于人力资本问题研究,由此形成了人力资本产权理论。

这些都丰富和发展了新制度经济学并使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日趋成熟。

(二)新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1)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具有理论基础意义的最基本的范畴和分析工具,新制度科学家如科斯,威廉姆森,诺思,德姆塞茨,张五常等都采用这一范畴作为分析工具。

西方经济学流派总结

西方经济学流派总结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通常以基本的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作为划分经济学流派的主要依据。

不过学派的代表人物、师承关系以及地域范围也在一个流派的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流派的渊源主流经济学派源于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

近代西经学的历史表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是在不断演进和分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19世纪40年代,以正统自居的约翰〃穆勒继承亚当〃斯密以及李嘉图学派的主要经济思想,并吸收了萨伊等人的观点,形成了一个以生产费用论和供求决定论相综合的理论体系。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门格尔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以杰文斯和瓦尔拉斯代表的数理学派以及后来的以克拉克为代表的美国学派逐渐形成了边际效用学派,并在经济学上形成为“边际学派革命”。

到19世纪90年代,马歇尔把穆勒的经济理论和边际学派等一些学派的供求论、效用论、生产费用论等进一步综合成一个新体系,形成“新古典学派”的经济理论,并成为西经学的正统。

然而经济生活中日益增加的垄断与新古典学派的理论假设前提相矛盾,加之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爆发,使得以均衡价格为基础的新古典学派所论证的自由竞争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结论不再令人信服,这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

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补充。

针对以上问题西方学者对新古典学派的经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补充济理论进行了两次重大的修正。

第一次是1933年由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所作出的,修正的重点是把作为新古典理论之例外的垄断竞争纳入到理论分析之中。

第二次修正是更为著名的“凯恩斯革命”。

1936年凯恩斯在其《通论》中论证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可以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并且由于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而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使得经济经常如此,因此需要政府干预经济生活,解决失业问题。

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

对新古典理论的两次修正特别是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1理论的逐渐流行,使原有正统的西经学体系出现明显的漏洞。

一方面原有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以完全竞争为基本前提,在对个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结论;另一方面凯恩斯理论承认市场的不完全性,在对总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市场不能自行实现充分就业的结论,并据此主张政府干预。

新制度经济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新制度经济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新制度经济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篇一新制度经济学: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一、引言新制度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自诞生以来就备受关注。

它以制度为研究对象,探讨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制度经济学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新制度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契约理论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新制度经济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并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现状理论体系不断完善经过多年的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契约理论等核心理论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同时,新制度经济学还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如组织理论、行为理论等,进一步丰富了其理论体系。

实证研究不断丰富随着实证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制度经济学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学者们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制度对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企业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这些研究不仅验证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也为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跨学科研究日益增多新制度经济学与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日益增多。

这些跨学科的研究不仅拓宽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应用领域,也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深化理论研究随着实践的不断推进,新制度经济学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

未来,学者们将更加关注制度的动态演化、制度的内生性等问题,以期构建更加完善的理论体系。

加强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检验理论的重要手段。

未来,新制度经济学将进一步加强实证研究,通过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分析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同时,实证研究也将更加注重方法的创新和改进,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拓展应用领域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的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新制度经济学将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如环境经济、公共政策、国际经济等。

新制度经济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在当今西方经济学舞台上,该学派主要有两种。

一是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 school),另一个是以科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 school)。

学派简介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20世纪50年代,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登上了学术舞台。

他承袭了凡伯伦为代表的旧制度经济学派的传统,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发展了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派在研究对象上与旧制度经济学派没有多大差别,没有摆脱旧制度经济学的心理因素、法律因素对经济生活起决定作用的思想,但他们不是像旧制度学派那样研究由人们的心理活动和社会习惯所决定的制度演进过程,而是更多地分析单一制度本身的功能。

在研究方法上,新制度经济学派比旧制度经济学派更彻底地主张制度演进、整体方法,反对新古典经济学抽象演绎法,认为把个人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出发点是不科学的,认为这种方法以其均衡的、静止的分析去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外表,没有考虑到社会各个经济利益集团间的矛盾冲突。

新制度学派的学者主张从根本上更新现代经济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他们认为,由于技术不断变革,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结构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资本主义制度是个动态的因果过程,所以经济学必须研究变化、研究过程。

也就是说,对经济问题的研究要采用演进的方法。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演进方法是与整体方法相联系的,强调在经济研究中,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作为演进过程的整个社会,而不是个人和企业。

这里所说的整体,不只是经济概念,往往不能用数字来表述。

他们反对正统经济学所采取的数量分析方法,而应该采取制度因素的分析方法。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这种分析方法被概括为制度分析法或结构分析法。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整体研究是与价值研究方法相联系的,这实际属于规范的研究方法。

新制度经济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新制度经济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新制度经济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新制度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探究制度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论为经济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探讨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本文将回顾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从其起源、发展到当前的学术地位进行概述。

文章将重点分析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包括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以及这些理论在实证分析中的应用。

文章还将关注新制度经济学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新发展和新挑战,如数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制度变革等。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全面展现新制度经济学的学科全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也期望能够为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历史发展新制度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历史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初。

然而,其真正的崛起和广泛认可主要发生在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自1970年代以来。

在这一时期,新制度经济学逐渐从主流经济学的边缘地位走向中心,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新制度经济学的历史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初至1950年代,这一时期是新制度经济学的萌芽期。

经济学家如凡勃伦、康芒斯和米切尔等人开始关注制度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他们的工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是1960年代至1970年代,这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期。

在这一阶段,经济学家如科斯、阿尔钦、德姆塞茨、威廉姆森等人通过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如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企业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新制度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第三阶段是1980年代至今,这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繁荣期。

在这一阶段,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逐渐扩大,不仅在经济学界内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且对现实世界的经济政策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派——概括

新制度经济学派——概括

新制度经济学派一.新制度经济学派产生与演变以19世纪德国历史学派作为思想渊源的制度经济学,作为一个学派产生于19 世纪20 年代初。

其演变的过程大体如下: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的旧制度经济学派,其创始者和代表人物为凡勃伦,还有康芒斯,米契尔。

从旧制度经济学到现代制度经济学过渡时期的制度经济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贝利,米恩斯,艾尔斯和克拉克等。

战后出现的新制度经济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加尔布雷思。

缪尔达尔,格鲁奇,贝尔等也是著名的新制度经济学家。

由于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盛行,人们把不同于凡勃伦,加尔布雷思理论的经济学家,如科斯,诺思,威廉姆森,阿尔奇安,德姆塞茨,张五常等均归之为新制度经济学派,有人甚至把施蒂格勒,布坎南也列入制度经济学之列。

制度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主义社会,它是对美国现实的一种反映,只不过批判地反映了现代资本主义特别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特点。

制度学派在美国产生伊始,就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缺陷和局限性为己任,强调有必要进行改良,调整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关系,并预言美国资本主义的唯一出路在于社会改良。

因此,制度学派从它产生之日起,就被看作是一个以异端形式出现的经济学派别,其代表人凡勃伦和康芒斯等,更因著述批评当时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处于正统地位的马歇尔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并非是完美无缺的,而被看成是“离经叛道者”。

这是早期制度经济学十分显著的理论特色。

20世纪6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经济学家将多种分析方法相结合来分析美国资本制度的缺陷与矛盾。

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加尔布雷思,此外还有包尔丁、海尔布罗纳、华尔德等。

他们在研究方法上的基本特点是,采用制度分析或结构分析方法,说明社会经济现实及其发展趋向,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现状与矛盾,提出要从结构方面进行改革的设想或方案。

这一时期的制度学派在研究方法上取得的成就显得尤为突出。

自科斯引入交易成本概念,运用交易成本概念对制度展开研究之后,在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和“成本-收入”方法的基础上,制度变迁理论得出的结论是,一种制度下的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的关系决定了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存在着一定的时滞性,因此由制度创新决定的制度变迁是缓慢进行的。

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

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

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新制度经济学是近年来经济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分支,它以制度、产权、交易费用等概念为基础,研究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的运行和变迁,为经济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将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起源、发展、创新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起源新制度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西方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滞胀现象,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

一些经济学家开始从制度的角度来研究经济问题,他们认为经济制度的运行和变迁是由制度、产权、交易费用等要素决定的,因此需要从这些方面来分析经济现象。

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包括科斯、诺斯、威廉姆森等,他们提出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理论,如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企业理论等。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方法也更加丰富。

一方面,新制度经济学在微观层面研究了企业的组织结构、产权制度、交易费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宏观层面,新制度经济学也研究了国家之间的制度差异、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问题。

此外,新制度经济学还与其他学科进行了交叉研究,如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为经济学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角。

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还体现在其研究方法的创新上,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采用实验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实证研究方法,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进行验证和检验。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创新新制度经济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断进行着创新,其中最显著的创新之一是提出了“制度决定论”,即认为经济制度的变迁是由制度、产权、交易费用等要素决定的。

这一理论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框架,为经济学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和方法。

此外,新制度经济学还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概念和理论,如产权的“明晰-模糊”理论、制度的“正外部性”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经济学的分析提供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视角,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更加科学和有效的依据。

四、结论新制度经济学作为近年来经济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分支,为经济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讲稿(一)发展脉络默认分类 2007-05-07 18:36:22 阅读4256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脉络作为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制度经济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历了起步发展、压抑受阻、壮大发展三个阶段。

1.制度经济学的起步发展阶段19世纪末一20世纪30年代,制度经济学从出现—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高潮,一度被认为替代了“新古典经济学”而成为经济学的“主流”,这一阶段可称为制度主义的起步发展阶段。

其源头人物是凡勃伦,其他代表人物有康芒斯,米契尔等人。

制度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既马克主义经济学之后的又一重要“异端”学派。

其初始阶段短暂的繁荣就在于独树一帜地提出和研究了一个带根本性的经济学问题—制度问题.在这一阶段,由于各自研究纲领和具体理论观点的不同,从而形成制度主义初期发展阶段三个重要不同的流派。

第一个流派以凡勃仑为典型代表,后经艾尔斯进行了发展与修正,把制度理解为“思想习惯”和“流行的状态”,其研究纲领集中于考察新技术对制度安排的影响以及既定社会惯例和既得利益集团阻碍这种变迁的方式,这个流派被称为制度主义中的心理学派。

第二个流派以康芒斯为创始人,后经瓦伦•塞缪尔斯和阿兰•施密德的发展与扩充,把制度理解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把法律制度混合到经济学里面”}s6},其研究纲领集聚在考量法律、产权和组织及其演变以及演变对法律、经济权力、经济交易和收入分配的影响,这个学派被称为制度主义的法律学派。

第三个流派首领人物为米契尔,其注重社会制度的实证研究,通过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波动的数理统计分析,揭示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固有弊端,这个学派被称为制度主义的经验统计学派。

这一阶段制度主义挑战主流经济之所以得势在于其抓住了新古典理论“看不见的手”用的软肋,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危机之时(二、三十年的周期性危机),强调政府干预和制度的调整、变迁对资源配置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根本性作用,从而为西方社会所接纳,老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也就呈现出一时的繁荣。

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新制度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门经济学派,它通过将制度因素引入经济分析,强调经济行为是受制于制度环境的影响的,进而对经济发展的路径和结果进行解释。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新制度经济学正不断发展,其主要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制度经济学在研究对象上不断拓展。

最初的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制度,如产权、契约等,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其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到了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等。

新制度经济学开始关注制度因素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以及制度演化的过程。

未来,新制度经济学可能会进一步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制度问题,包括跨国公司、国际经济组织等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以及国际制度的演化过程。

其次,新制度经济学在方法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传统的新制度经济学主要依靠理论与案例研究,缺乏定量研究的支持。

然而,随着计量经济学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新制度经济学也开始运用定量方法进行研究。

未来,新制度经济学可能会更加注重实证研究,通过大量的数据和统计分析来验证理论,进一步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第三,新制度经济学在政策研究上的应用日益广泛。

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的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分析不同制度背景下的经济行为和结果,新制度经济学可以为政策的设计和推行提供理论依据。

未来,新制度经济学在政策研究上的应用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包括在发展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领域的政策研究中的应用。

第四,新制度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趋势显现。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如政治学、社会学等。

随着跨学科研究的需求增加,新制度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未来,新制度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将继续深入,相互促进。

最后,新制度经济学在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应用有望继续增加。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主要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但其理论与方法适用性在发展中国家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制度的演化,对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需求也在增加。

制度经济学 第二章 缘起和发展脉络

制度经济学 第二章  缘起和发展脉络

评述:Old Institutionalists: “Intellectually Lazy”:
Anything Not Explained was Attributed to Institutions(任何未能解释的因素,都归结为制度。
因此,未能解释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新制度经济学的传承与发展:
转型:从计划到市场
The transition from plan to market of the countries in the former Soviet bloc entailed an experiment in creating new rules of the game. In going from a command economy, where almost all property is owned by the state, to a market economy, where individuals control their own property, an entirely new set of institutions would need to be established in a short period.
美国制度主义的创始人:凡勃伦
Veblen Thorstein Bunde 1857—1929,执教康奈尔、 芝加哥、斯坦福大学 《政治经济学杂志》首位 编辑 代表作:《有闲阶级论》 从本能和心理学的角度, 对以闲暇为主要特征的有 产阶级现象,进行了解释 1924年拒绝接受美国经济 学会会长一职
康芒斯的理论思路与特色
分析的基本思路:
稀缺性 利益冲突 通过集体行动(尤其是法院的 “公正调节”)控制个人行动 制度建立秩序,克服稀 缺,最终实现某种“合理的资本主义” 。 制度的定义: “集体行动控制个人行动”(制度经济学是“研究关于集体 行动在控制个人行动方面所起作用的理论”) 。 研究特色:经济关系的本质是交易 法律在交易中的决定性作用 理论史与法例结合

新制度经济学革命路径和方向

新制度经济学革命路径和方向

新制度经济学革命路径和方向20世纪60、7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领域的诸多方面实现了理论突破,许多经济学者大胆预言“新制度经济学革命”即将到来。

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新制度经济学并未真正突破新古典分析框架,只是在多个层面上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文章在简要评价新古典经济学学说体系的基础上,归纳新经济制度经济学的三条主要革新路径,通过与主流经济学的综合比较,对新制度经济学各分支革新的路径与方向进行评价。

[关键词]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革新路径众所周知,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以新古典经济学批判者面目出现的新制度经济学,在短短数十年时间里,因其研究方法的改进、研究领域的拓展以及现实主义指向,已经发展成为当今经济学的热点。

尤其在科斯、诺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新制度经济学革命”似乎已被世人广为接受。

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对热点的重新审视与批判,越来越多的学者更倾向于将新制度经济学视为在新古典框架内对新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

本文正是以此为契机,考察新制度经济学的革新路径及其方向,意在对此问题作出较为系统的分析。

本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对主流经济学的学说体系进行简要评价;第二,追踪新制度经济学的三条主要革新路径,站在新制度经济学对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和革新的角度上对此问题展开探讨;第三,简要结论。

一、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学说体系的简要评价(一)一以贯之的理念新古典经济学崇尚自由市场竞争,反对政府干预主义。

这一理念可以追溯到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

该书中,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为经济学发展定下基调,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成为后续研究的主线。

从纯理论角度看,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经济主体在理性支配下的行为选择,通过构建市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模型,证明了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与理论相一致,在政策主张方面,新古典经济学倡导:除非在公共物品、外部性和市场垄断等特殊条件下,政府均应该充当“守夜人”角色,不要直接干预市场的运行,否则会产生无效福利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流派渊源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卢现祥摘要: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塞本保留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不变硬核,新制度经济学通过引入信息和交易成本以及产权的约束,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保护带。

它们抛弃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硬核,如理性选择模型。

同为制度经济学派,新制度经济学与近代制度经济学派没有任何理论渊源关系,但是他们都关注制度问题。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对新制度经济学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趋势呈现出模型化、强调历史的作用、注重制度差异的研究及用制度方法解释发展差异等特点。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近代制度学派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过程中,基本保留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不变硬核,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保护带。

同为制度经济学派,新制度经济学与近代制度经济学派没有任何理论渊源关系,但是他们都关注制度问题。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对新制度经济学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趋势呈现出模型化、强调历史的作用、注重制度差异的研究及用制度方法解释发展差异等特J点。

一、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流派渊源关系(一)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什么是新古典经济学?有趣的是近代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凡勃伦最先使用新古典这个词,他用这个词刻画马歇尔和马歇尔经济学的特点。

凡勃伦发现,在一般功利研究和享乐主义的心理假设的基础上,马歇尔的剑桥学派与古典经济学具有连续性。

但是多布认为,新古典这个词并不是描绘马歇尔经济学的最合适的词汇,因为剑桥学派所做的是脱去古典政治经济学粗糙的外衣,割断其与自然规律哲学的联系,并用微分学将其重新陈述。

新古典经济学一方面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许多经济思想,另一方面又加进了边际理论。

边际理论的核心,一方面是方法上的个人主义,一方面是源于主观价值论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新古典主义理论的一切基本命题和基本分析方法,都包括在最初由瓦尔拉斯提出的、至今发展为“阿罗一德布鲁模型”的市场一般均衡体系当中。

在某种意义上讲,一种理论成熟之时也就是其僵化之日。

目前,新古典模型已日趋僵化,如果不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很难用于各类重要的问题的分析。

这一模型的僵化主要体现在它限制了对许多特定的很有意义的方向作进一步探索。

思拉恩·埃格特森指出了被新古典经济学家所忽视的三个研究领域:(1)各种可供选用的社会法规(产权)和经济组织如何影响经济行为、资源配置和均衡结果?(2)在同样的、法律制度下,经济组织的形式为什么会使经济行为发生变化?概括而言,像企业以及其他一些经济契约的经济逻辑是什么?(3)控制生产与交换的基本社会与政治规则背后的经济逻辑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变化的?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一大批新古典经济学家开始对经济组织的结构产生了兴趣。

一项新的研究规划开始试图将微观经济理论更一般化,当然这一研究仍保留传统价格理论的基本要素—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模型和均衡分析方法。

拉卡托斯(1970)将一份研究纲领分为两个组成部分:纲领的不变的硬核和它可变的保护带。

对于一种研究纲领的修正是重新调整它的保护带。

而对于原有研究纲领的内核要素的改变则意味着形成一种新的研究纲领(范式)。

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和相互作用的均衡结构构成了微观经济学范式的内核,它成了加世纪经济学主要的研究纲领。

而它的保护带按照努森(1986)的说法可以分成三个部分:(1)主体面临特定的环境约束;(2)主体拥有特定的关于环境的信息;(3)研究特定的相互作用的方式。

新制度经济学通过引入信息和交易成本以及产权的约束,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保护带。

它们抛弃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硬核,如理性选择模型。

新制度经济学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一些定义与术语尚需界定,数学模型的应用也逊于成熟的微观经济理论,但它十分强调实证检验。

新制度经济学的许多著作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差异,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内在的一致性。

首先,它们都直接试图将规则的限制和约束交易的契约纳人经济模型,而且新古典模型中的理想产权结构也被作为基本的标准而加以确认。

其次,把交易成本等引人经济运行分析中,正的交易成本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最后,对于有价值的商品仅存在两方面的特征—价格和数量的假设被放宽,经济产出的内在意义以及与商品和劳务的质量有关的经济组织方式得到了研究(思拉恩·埃格特森,1996)。

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制度问题,但是这种利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照搬式的应用,而是一种有修正、有发展的运用。

诺思在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时指出,这一分析(指新经济史学,实际上也可指新制度经济学)框架是对新古典理论的修正。

它所保持的是稀缺性的基本假设和由此产生的竞争和微观经济理论的分析工具。

它所修改的是理性的假设。

它所引人的是时间维。

制度经济学与当代新古典经济学有很大的不同。

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是一些有关理性和信息的苛刻假设,它隐含地假设制度是既定的。

制度经济学与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组织科学、管理学和道德哲学都有重要的联系。

有人认为,新制度经济学所涉及的方法论在本质上与正统的微观经济学分析是一致的。

如,威廉姆森(1975 )声称:“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他们正在做的乃是对常规分析的补充、而不是对它的取代”。

这种方法论上的一致性表明,新制度经济学融人主流经济学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迈克尔·迪屈奇,1999)。

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修正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人的行为假设。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人是理性地追求效用最大化的。

但是在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科斯看来,这个假设既没有必要,又会引人误入歧途。

他指出,在当代制度经济学中,我们应该从现实的组织体制出发,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实际的人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度条件中活动。

显然,新制度经济学是要用“现实的人”、“实际的人”来代替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的人”。

科斯所说的“现实的人”、“实际的人”,可以用威廉姆森所概括的两点来描述,(1)人的有限理性。

人总是想把事物做得最好,但是人的智力是一种有限的稀缺性资源。

(2)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的行为假设的修正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对实际人的行为分析使经济学更具有了“解释力”。

二是从实际的人出发更有利于对制度间题的分析。

人的行为与组织、契约及制度创新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如果不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设分析进行修正,就很难找到对制度问题分析的突破口。

2.关于交易费用、产权、制度、组织等的引入等。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工具是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

有了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我们就可以解释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中的许多问题。

为什么说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工具?第一,交易费用范式构成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没有交易费用就没有新制度经济学。

如果所有的交易成本为零,那么,不论生产和交换活动怎样安排,资源的使用都相同。

这意味着,在不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各种制度安排或组织安排不会提供选择的依据。

交易成本很重要,其数量也很大,但为什么它长期被忽视了呢?对此,张五常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除了科斯以外,经济学家们往往认为交易成本类似于运输成本或类似于关税或佣金。

按照传统的理解,运输成本、关税或佣金都只产生与资源配置和收人分配有关的现象。

因此,为了分析的方便,删掉这种价格成分不过是简化假设。

(2)交易成本经济学是现实世界经济学,现实世界经常是学院经济学家害怕涉足的地方(张五常,1998)。

第二,按照产权经济学的看法,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不是商品买卖,而是权利买卖。

最简单的商品权利与商品本身不可分。

而复杂的商品(如知识、思想)没有看得见模得着的形式,支配和享用它的权利就成为不是简单的物体买卖可以处理的事。

所谓外部性问题,都是由于人们议定契约的权利无法严格界定,而没有严格界定的这种权利,就不会有有关产品的市场,所以产生了外部性。

如清洁空气的所有权难以界定,就有了污染间题的外部性。

所以市场的失败是产权定义不明确的结果。

产权制度是一个经济运行的根本基础,有什么样的产权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组织,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效率。

在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中,产权都是重要的变量。

所以从交易成本、产权人手是我们理解制度运行和制度构成的关键。

有学者认为,产权方法和交易成本方法之间是存在重要差别的,前者需要一种对个人诱因的分析,而后者则把个人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机构框架内,它容许把公司作为一个组织起来的实体而加以分析(迈克尔·迪屈奇,1999)0(二)新制度经济学与近代制度学派的关系科斯把康芒斯、凡勃伦、加尔布雷思等美国制度主义学者称为近代制度学派,而他们是新制度学派。

科斯认为,新制度经济学与近代制度经济学并没有什么理论上的渊源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讲,新制度经济学与近代制度经济学在理论上还是对立的。

近代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反理论的,它们尤其反对古典经济理论。

它们没有一个理论,除了一堆需要理论来整理不然就只能一把火烧掉的描述性材料外,没有任何东西留传下来(科斯,1991)。

而新制度经济学恰恰相反,它们利用正统经济理论(包括古典经济理论)去分析制度与现实问题。

近代制度经济学的悲剧就在于它们没有留下什么理论工具(或范式)供别人或后人去使用。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制度主义实际上是美国经济思想中的主导派。

它之所以把阵地丧失给了新古典主义,部分地是因为它忽视了它自己的任务—发展基本理论。

近代制度主义在奠定了制度规范和习惯的重要地位后,低估了花大力气描述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和功能这种工作的意义。

近代制度学派一直执行着双重职能:即一方面提供对主流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批判;另一方面,提出关于经济的以及进行经济研究分析的一个可供替换的概念体系。

近代制度学派内部也存在很大差异,凡勃伦一艾尔斯传统集中注意技术的进步作用和制度的约束作用;康芒斯传统则较少迷恋于技术的责任,而看待作为集体行动方式的制度则更中立些;两者都承认实际经济成就特别是技术和制度的一个函数。

尽管他们有分歧,但有制度分析的共同核心。

①与主流经济学坚持认为中心的经济问题是资源配置、收人分配以及收入、产量和物价等水平的决定相反,近代制度学派认为经济体系的组织和控制问题,即经济体系的权力结构应该摆在第一位。

近代制度学派的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它的整体主义和进化主义。

近代制度学派关于制度、交易等问题的分析对新制度经济学产生过重要影响,但两者又有很大的差别:第一,价值判断标准不一样。

近代制度学派从来就是以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者和想象中的未来社会的设计者的身份出现的。

而新制度学派则是以人类选择的合理性这一基本假设为基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