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统计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2012统计从业资格《统计基础期和实务》考前复习

2012统计从业资格《统计基础期和实务》考前复习

2012年统计实务复习2012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好统计实务》考试大纲做了非常大的变动,结合新大纲要求,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复习参考。

1.统计中的基本概念: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

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

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还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具体数值。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按性质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变异: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就成为变异。

变量:习惯上将数量变异标志成为变量。

具体表现形式为变量值。

以上部分结合学习指导重在理解2.统计的认识过程是: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到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统计分析)。

即从质—量—质的认识过程。

3.统计调查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4.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二者有时一致有时则不一致。

5.调查时间指调查资料所属时间;调查期限指进行调查登记工作开始到结束时间。

经营活动的情况所作的最初的、直接的数字或文字记载。

8.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

是我们由对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总体现象的认识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和深化,又是统计分析和预测的基础和前提。

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是分组、汇总和编制统计图表。

9. 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1.统计分组的对象是总体;2.统计分组应有分组标志;3.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分”,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合”10.统计分组作用在于:发现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与规律;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各种类型;分析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情况;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2012年春 北大 统计学考试复习提纲

2012年春 北大 统计学考试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1、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标的名称,二是指标的数值。

(第三章第四节)(鼓励独立完成作业,严惩抄袭)2、代表性误差是指由于用部分代表整体所产生的误差。

(第二章第三节)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用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用于描述数据离中趋势的主要指标有全距、平均差、方差与标准差。

(第四章)4、假如数据分布完全对称,则所有奇数阶中心矩都等于0 。

(第四章第三节)5、设A、B、C为3个事件,则A、B、C都发生的事件可以写成ABC 。

(第五章第一节)6、在电话号码薄中任取一个号码,则后面4位全不相同的概率是0.504。

(第五章第一节)7、必然事件的发生概率为1 ,不可能事件的发生概率为0 。

(第五章第一节)8、一副不包括王牌的扑克有52张,从中随机抽取1张,则抽出红桃或抽出K的概率是 4/13 。

(第五章第一节)9、已知10个灯泡中有3个次品,现从中任取4个,问取出的4个灯泡中至少有1个次品的概率是 5/6 。

(第五章第一节)10、已知10支晶体管中有3个次品,现从中不放回的连续依次取出两支,则两次取出的晶体管都是次品的概率是 1/15 。

(第五章第一节)11、某超市平均每小时72人光顾,那么在3分钟之内到大4名顾客的概率是 0.19 。

(第五章第二节)12、标准正态分布的期望为 0 ,方差为 1 。

(第五章第四节)13、若随机变量X服从参数为n和p的二项分布,则它的数学期望为np ,方差是 npq 。

(第五章第四节)14、已知随机变量X~N(0, 9),那么该随机变量X的期望为0 ,方差为9。

(第五章第四节)15、当X和Y相互独立时,它们之间的协方差为 0 。

(第五章第五节)16、在小样本的情况下,点估计的三个评价标准是无偏性、有效性、最小均方误差。

(第六章第二节)17、利用最小平方法求解参数估计量时,剩余残差之和等于 0 。

(第十章第二节)18、长期趋势测定的方法主要有:数学曲线拟合法和移动平均法。

2012统计课后习题复习资料汇总

2012统计课后习题复习资料汇总

第一章绪论2.计量资料(数值):对观察单位某个变量用测量或其他定量方法准确获得的定量结果,一般有计量单位。

如:体重、年龄、皮试直径、脉搏次数、白细胞计数、腹泻发生资料等。

计数资料(分类):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分组计数的定性观察结果。

二分类:性别、痰培养阳性/阴性结果、存活情况无序分类:就医地点、民族、药物种类、病人血型有序(等级):指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或次序分成等级后分组计数的观察结果,具有半定量性质。

痰涂片阴性/可疑/阳性、尿蛋白定性的结果3. 西部农村A、B两县,每年各约有2000名婴儿出生,一位研究者分别从两县县医院的出生记录中获得50名儿童的出生体重,A县50名儿童平均出生体重为2980g,B县50名儿童平均出生体重为3055g。

正确说法为:B县县医院的这50名儿童的平均出生体重高于A县县医院的50名儿童。

第二章简答题:3.研究设计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答:对照原则、随机原则、重复原则。

4.研究设计中为什么要设立对照?设立对照时应注意什么?答:设立对照的目的是衬托处理因素的效应。

对照组的设臵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对等、同步、专设。

5.随机化的含义是什么?随机化的目的是什么?答:随机化的含义是:抽样随机、分组随机、实验顺序的随机。

随机化的目的是: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保证各处理组间在大量不可控的非处理因素的分布方面尽量保持均衡可比。

第三章一、选择题1.算术均数和中位数相比,算术均数更充分利用数据信息2.计算几何均数时,采用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In(X)和采用以10为底的常用对数Ig(X),所得计算结果相同3.一个变量的所有观察值同加上一个非零常数后,不变的是标准差4.在服从正态分布条件下,样本标准差S的值与算术均数无关5.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的变异大小,宜采用变异系数6.变异系数CV的数值可以大于1也可以小于17.计算乙肝疫苗接种后血清学检验的阳转率,分母是乙肝疫苗接种人数8.计算标准化死亡率的目的是消除各地区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9.某研究者打算利用横断面调查资料描述职业与肝炎患病率的关系,其统计图宜采用条图10.可以用来描述近视率与儿童年龄的关系的是线图11.某研究者打算比较1975-2000年之间两种疾病的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2012统计基础知识及统计实务复习资料及答案

2012统计基础知识及统计实务复习资料及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按学习指导整理的复习资料及计算题)一、单项选择题:1.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B)。

A.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B.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C.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D.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2.一个总体(D)。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可以有多个标志C.只能有一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指标3.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B)。

A.每个工业企业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C.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4.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可以是原始资料,可以是次级资料,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的关系是(A)。

A.次级资料是从原始资料过渡来的B.二者不相干C.原始资料就是次级资料D.次级资料质量上次于原始资料5.统计调查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之分,它们划分的标志是(D)。

A.是否进行登记、计量B.是否按期填写调查表C.是否制订调查方案D.是否对所有组成总体的单位进行逐一调查6.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统计调查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下述调查中属于连续调查的是(D )A.每隔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B.对2006年大学毕业生分配状况的调查C.对近年来物价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D.按旬上报钢铁生产量7.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关系是(B)。

A.二者是一致的B.二者有时是一致的C.二者没有关系D.调查单位大于报告单位8.我国的统计报表(B)。

A.都是全面统计报表B.目前大多是全面统计报表C.目前大多是非全面统计报表D.只有个别单位填报9.对1990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进行逐一调查,这是(C )。

A.定期调查方式B.统计报表制度C.普查D.典型调查10.通过调查鞍钢、武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这种调查方式是(B)。

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11.在统计分析中,需要已婚人口数和未婚人口数指标,则相应的调查标志是(A)A.婚姻状况B.已婚人口数C.未婚人口数D.已婚及未婚人口数12.普查是(B)。

2012年统计学原理考试大纲

2012年统计学原理考试大纲

《统计学原理》考试大纲
(2011年8月修订)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统计学原理》是管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必修课。

课程考试的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结论的掌握程度,了解其是否具有初步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来分析企业管理数据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内容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预测或推断,它是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一门方法论学科,培养学生从事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定性分析的能力。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有关的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是: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统计指数等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及其对分析结论的管理学解读。

三、考试方式
闭卷
四、主要参考教材
《统计学原理》(1至9章),黄良文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五、考试题型及分布
1. 基本原理的简述(50分)
2. 计算分析题(计算并分析、讨论结论)(50分)
六、考试要点
1、导论:了解统计学的产生发展:理解统计的性质,内容及研究方法:掌握统计学中几处重要的基本概念。

2、统计调查与整理:掌握统计调查、统计分组、频数分布、统计汇总方法与统计表式。

3、综合指标分析法:掌握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

4、统计指数分析法:掌握指数的概念及分类,总指数的统计方法:理解指数体系与指数因素分析法:了解我国物价指数的编制。

5、数理统计分析:掌握统计推断、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理解抽样设计。

6、时间序列分析:掌握时间序列的种类和编制方法、动态分析指标,长期趋势的测定、掌握季节趋势、循环趋势和不规则趋势的测定。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题型和重点内容具体要求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题型和重点内容具体要求

2012春《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题型和重点内容具体要求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题共12分)(见平时作业和期末复习指导)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题共8分,)(见平时作业和期末复习指导)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见平时作业和期末复习指导)四、简答题复习(每小题10分,共20分)1.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2.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内容?3.举例说明如何理解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4.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何区别?5.某地区对占该地区工业增加值三分之二的10个企业进行调查,你认为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还是典型调查?为什么?6.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

7.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8.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并举例说明9.简述抽样推断的概念及特点?10.抽样误差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1.简述在综合指数计算中对同度量时期的要求12.简述时点数列与时期数列的区别?五、计算分析题(本题共50分)以下重点计算题及形考作业1.根据原始资料编制次数分布表并计算平均指标;指出分组类型、分析变动情况。

2. 根据数据资料,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指标和加权调和平均数,并分析平均指标高低的原因。

3.根据总体单位数、抽样单位数、样本平均数、标准差和概率,进行总体均值和总额的区间估计。

4. 成数的区间估计。

5. 已知原始数据,计算相关系数、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回归预测。

6. 已知基期和报告期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计算综合指数指数并分析。

7.已知相关数据,计算并确定直线回归方程并进行回归分析。

8. 已知历年发展水平资料,要求计算各年的逐期增长量及年平均增长量;预计到某年的发展水平9. 根据已知资料,要求计算序时平均数和平均发展水平。

重点简答题1怎样区分如下概念:统计标志和标志表现、品质标志与质量指标?品质标志可否汇总为质量指标?参考答案:标志是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特征或属性,即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2012年6月委考课程《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课程代码:11467 )一、识记1、工作时间构成中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部分是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

2、衡量劳动保护工作水平的标准是工伤事故的频繁程度和严重程度。

3、属于间接损失的是事故造成的停产和减产损失。

4、一般来说,劳动生产率与产品成本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5、生产单位合格产品规定的劳动时间消耗量标准,称为工时定额。

6、劳动报酬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货币和实物。

7、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

8、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劳动生产率。

9、生产力中首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是人力资源。

10、劳动保护是指保护劳动者在劳动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11、按工伤事故严重程度分类,死亡2人的属于重大伤亡事故。

12、劳动生产率的基本公式是劳动产品总量/活劳动消耗量。

13、当货币购买力水平下降时,实际工资水平与名义工资水平的关系是实际工资低于名义工资。

14、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费用就是人工成本。

15、劳动争议人数是指报告期内与企业行政发生劳动争议的总人数,它不包括重复发生争议的人数。

16、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最重要因素是智力水平。

17、一个工日是指一个劳动者工作一个轮班的时间。

18、某甲参加抗灾,某乙参加报告会,按规定甲乙都算非生产工日。

19、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是KTT?qT?qTTT01100020、一般来说,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1、单位时间内规定的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称为产量定额。

22、某企业在报告期内劳动争议处理件数为20件,其中调解、仲裁、判决完结件数分别是14件、2件、1件,则报告期调解完结率是70% 。

23、反映职工代表大会活动的基本情况及其与企业经营状况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统计就是工会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统计。

24、统计台账的特点是将统计资料按时间顺序系统登记,以便掌握企业经济活动情况的进度资料。

2012《国民经济统计学》复习题-解答解析

2012《国民经济统计学》复习题-解答解析

2012年《国民经济核算》复习题陈正伟 2012-5-20一、名词解释第一章国民经济国民经济核算 p3经济领土 p13常住单位 p13机构单位 p15基层单位 p17经济流量 p20经济存量 p20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 p44综合生产观 p35中间产品 p42最终产品 p42生产者价格 p45购买者价格 p45基本价格 45增加值 p54工厂法 p49产品法p50第四章资金流量 p135非金融投资 p138/157/158国民总收入 p149国民可支配收入 p153经常转移 p151资本转移 p151实物社会转移 p154储蓄 pp156第五章金融交易 p179金融资产 p175货币黄金p176通货 p176净金融投资 p179第六章经济资产p198积累核算 p218永续盘存法 p208重估价核算 p221名义持有损益 p224中性持有损益 p224实际持有损益p225第七章对外经济核算 p237国际收支核算表 p241经常帐户 p243离岸价格 p246到岸价格 p246二、思考题第一章1.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有哪些?p32.SNA-1993显示出什么样的特点和作用?p93.何谓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区分它们的原则是什么?p13-144.举例说明什么是机构单位?什么是基层单位?并比较机构部门分类和产业部门分类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

P15-175.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对其构成部分进行简要说明。

P296.简述三次产业划分的原则。

见笔记7.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整体性原则。

见笔记8.简述我国三次产业划分。

第二章1.在核算中间投入时,应注意哪些要点?p522.为什么总增加值比净增加值在实践中应用得更加广泛?p803.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总收入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p804.比较国内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的定义及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p805.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各有什么特点?p57-64第四章1、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如何确定?它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有何联系?p1352、说明资金流量核算中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的内容和特点。

2012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要点-统计2

2012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要点-统计2

2012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要点:统计2第四部分统计19. 极差是最简单的变异指标,是总体或分布中的标志值与最小的标志值之差,又称全距,用R表示。

20. 极差反映的是变量分布的变异范围或离散幅度,在总体中任何两个单位的标志值之差都不可能超过极差。

极差仅仅取决于两个极端值的水平,不能反映其间的变量分布情况,同时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21. 极差、标准差和方差等都是反映数据分散程度的绝对值。

离散系数也称标准差系数,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之比,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用νσ表示,其计算公式为:22. 离散系数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组别数据的离散程度。

离散系数大的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大,离散系数小的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小。

23. 时间序列由两个基本因素构成:(1)被研究现象所属时间,(2)反映该现象一定时间条件下数量特征的指标值。

同一时间序列中,各指标值的时间单位一般要求相等。

24. 时间序列按照其构成要素中统计指标值的表现形式,分为绝对数时间序列、相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三种类型。

25. 绝对数时间序列是由绝对数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后形成的序列。

依据指标值的时间特点,绝对数时间序列又分为时期序列和时点序列26. 发展水平是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

在绝对数时间序列中,发展水平就是绝对数;在相对数和平均数时间序列中,发展水平表现为相对数或平均数。

27. 根据各期指标值在计算动态分析指标时的作用来划分,又可以分为基期水平和报告期水平。

28. 平均发展水平也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是对时间序列中各时期发展水平计算的平均数,它可以概括性描述现象在一段时期内所达到的一般水平。

时间序列类型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

29. 权数是每一指标值的持续天数。

计算公式为:30. 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是派生数列,要计算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不能就序列中的相对数或平均数直接进行平均计算;而必须分别求出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再进行对比。

统计学复习资料

统计学复习资料

《统计学》复习资料一、简答1、统计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试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关系或区别)答:统计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描述统计和推理统计两大类。

⑴描述统计指如何从已知的观察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并提供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用以说明研究现象的情况和特征。

描述统计内容包括: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

描述统计作用和目的是描述数据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规律,使反映客观事物的统计数据可以一目了然,条理清晰,使用方便,可以说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⑵推断统计则是指只依据样本资料推断总体特征的技术和方法。

推断统计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种类型。

描述统计作用和目的是对总体特征作出推断,以推知资料本身以外的情况和数量关系,从而对不肯定的事物作出决断,为进行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前提,推断统计是描述统计的发展。

2、抽样推断法的特点和作用?(举例说明抽样法在工商企业中有哪些应用)答:抽样就是从所研究的对象中随机地取出其中一部分来观察,由此而获得有关总体的信息。

它具有三个特点:⑴遵守随机原则。

就是在抽样时每个单位有同等被抽中的机会。

只有遵守随机原则,才能使抽取的部分单位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⑵推断被调查现象的总体特征。

抽样的最终目的是根据样本数据推断被调查现象的总体特征。

⑶计算推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可把推断误差控制在一定的精确程度和可靠程度上,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鉴于抽样的上述特点,它在工商管理领域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具体体现在:1)当某些现象不可能采用全面调查时,可以利用抽样作出推断。

有些现象要经过破坏性或消耗性的实验才能了解其情况,如灯泡的使用寿命和轮胎的行驶里程等,都要作破坏性的实验,无法采用全面调查。

对于某些无限总体不能采用全面调查,而只能从中抽出样本进行检验。

例如,要检查大批量生产的某种小零件的质量,就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

2)当某些现象没有必要采用全面调查时,可以利用抽样作出推断。

统计学复习资料

统计学复习资料

一:名解
1.小概率原理
2.抽样误差
3.第一类错误/第二类错误
4.检验效能
5.四分位间距
6.变异系数
7.均属的标准误
8.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
9.相关系数
10.最小二乘法原理
11.回归系数
二:填空
1.每种检验方法的应用条件
2.统计学的描述指标
3.百分位数的计算公式
4.卡方检验的条件及对应公式
5.实验设计三要素,三原那么
6.相关分析,秩和检验的应用条件
三:单项选择
统计图表〔选择什么图表〕
统计学方法比拟〔即选择哪种最好〕
四:简答
1.频数分布表制作过程
2.医学参考值范围制定及注意
3.应用相对数的考前须知
4.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之间的关系
5.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的根本思想
6.方差分析的根本思想
7.
五:分析
1.
2.t检验与方差分析〔同上〕
六:计算
一共两题,不考方差分析,只写公式不要计算,题目不难。

统计学原理-复习

统计学原理-复习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统计学原理》复习题一、填空题1、总量指标按说明总体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2资料所属的时间和时间上的统计指标数值两个元素构成。

3、强度相对数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的比值。

4、在组距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称为组限,下限是指组数的变量值,上限是指的组距变量值。

各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重点数值称为组中值5、按被研究总体范围的不同来划分,统计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6、常用的抽样组织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和整群抽样2、无论何种调查方法进行调查,都要调查方案8、在实际应用中,抽样方法主要有两种: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9、动态数列按统计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绝对,相对和平均指标二、单选题1、假定其他变量不改变,研究一个变量和另一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是( A )A.偏相关B. 正相关C.完全相关D.复相关2、如果零售物价上涨5%,销售量下降5%,则销售额(C )。

A、没有变化B、有所增加C、有所减少D、无法判断3、某表厂为了解手表产品质量情况而进行的调查,属于( D )。

A.普查 B典型调查 C 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4、社会经济统计现象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B )A.差异性B.同质性C.大量性D.社会性5、某变量数列末组为开口组,下限是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是480,则该组的组中值应为( D )。

A 490B 500C 510D 5206、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D )A. 性别B. 学历C. 民族D. 年龄7、社会经济统计现象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B )。

A.差异性B.同质性C.大量性D.社会性8、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A )A. 年龄B. 民族C. 文化程度(质量标志)D. 性别9、派氏指数公式的特点是同度量因素固定在( D )A. 基期B.初期C. 末期D.报告期10、现象总体中最普遍出现的标志值是( A )A. 众数B. 中位数C.平均数D.频数11、描述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是( D )AA.正相关B.线性相关C.完全相关D.单相关12、某商品价格上涨了5%,销售额增加了10%,则销售量增加了( C )A. 15%B. 5.2 %C. 4.8 %D. 2 %13、处于变量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是( A )A.中位数B.众数C.平均数D.频数14、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D )A. 性别B. 学历C. 民族D. 年龄15、平均指标中不属于数值平均数的是( A )众数A .中位数 B.几何平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 .调和平均数16、一个统计总体( D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C. 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17、下列根据两现象计算的相关系数r中,相关程度较高的是( B )。

2012-2013(1)《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型及大纲,重点

2012-2013(1)《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型及大纲,重点

2012-2013(1)《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型及⼤纲,重点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10分)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每⼩题1分,共10分)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50分)⼀、各章复习内容第⼀章1、统计学研究对象及统计的特点统计学是研究⼤量社会现象(主要是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的⽅法论科学。

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3、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判定及其联系总体,亦称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

构成总体的这些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

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同质的,不能把不同质的单位混在总体之中;总体与总体单位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改变。

同⼀单位可以是总体也可以是总体单位。

4、标志与指标及各⾃的分类标志是⽤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可以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不能⽤数值来表⽰。

数量标志是表⽰总体单位量的特征,是可⽤数值表⽰的。

指标,亦称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

⼀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部分,它体现了事物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两个⽅⾯的特点。

5、统计指标和标志的区别和联系区别: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都能⽤数值表⽰,⽽标志中的品质指标不能⽤数值表⽰,是⽤属性表⽰的;指标数值是经过⼀定的汇总取得的,⽽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标志⼀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但作为⼀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定要讲时间、地点、范围。

联系: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来的,即可指总体各单位数量标志量的总和,也可指总体单位数的总和;两者存在着⼀定的变换关系。

6、变异与变量⼀般意义上的变异是指标志(包括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在总体单位之间的不同具体表现,但严格地说,我们把变异仅指品质标志的不同具体表现,如性别表现为男⼥。

2012级临床专升本 统计学复习题

2012级临床专升本  统计学复习题

专升本统计复习题汇总目录:第一部分:统计绪论习题一、名解1、总体2、样本3、变量4、同质5、参数6、统计量7、误差8、小概率事件二、选择题1、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 B. 总体中任一部分C. 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D. 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E. 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2、统计量A. 是统计总体数据得到的量B. 反映总体统计特征的量C. 是根据总体中的全部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D. 是用参数估计出来的E. 是由样本数据计算出的统计量3、抽样误差是指A.不同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别B.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由于抽样产生的差别C.由于抽样产生观察值之间的差别D.样本中每个个体之间的差别E.随机测量误差和过失误差的总称4、教材中提及美国人1954年实施了旨在评价索尔克(Salk)疫苗预防小儿麻痹或死于脊髓灰质炎效果的临床试验。

有180万儿童参与,约有1/4参与者得到了随机化。

这180万儿童是。

A.目标总体B.研究总体C.1份样本D. 1份随机样本E. 180万份样本上述试验最终肯定了索尔克疫苗的效果。

请问系结论是针对(E)而言。

A.180万儿童B.每个儿童C.所有使用索尔克疫苗的儿童D.所有儿童E.180万儿童中随机化的1/45、概率是描述某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以下对概率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其值的大小在0和1之间B.当样本含量n充分大时,我们有理由将频率近似为概率C.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0.05或0.01时,可认为在一次抽样中它不可能发生D.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E.其值必须由某一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分布表中得到6、统计学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任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B.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C.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D.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E.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三、是非题1、定量变量、分类变量和有序变量可以相互转换。

2、同质的个体间不存在变异。

2012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2012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2012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复习资料《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四种题型:单项选择题1*30=30分多项选择题2*10=20分判断题1*20=20分综合应用题3*10=30分其中,综合应用题:统计基础部分一般集中在: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统计实务部分一般集中在:第十章统计基础知识部分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相关概念一、统计的三种涵义(只需要知道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第3页)二、三种涵义之间的关系(尤其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第3页)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整节需要重点掌握:第4页)第三节统计的过程一、统计的工作过程(只掌握工作过程的四个环节,里面内容不用看:第9页)二、统计的认识过程(只掌握第11页最后一段)第二章统计调查第一节统计调查的相关概念一、统计调查搜集的两种资料(第12页第二段)二、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第13页第二段和第6段)二、统计调查的种类(要掌握按什么角度分成什么类型:第13页)第二节统计调查的方案一、首先要知道方案设计六个内容(第15页倒数第二段)二、重点掌握:方案设计的第二个内容(调查对象、调查单位、报告单位)和第四个内容(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第三节统计调查的方式一、知道统计调查的4种方式(第19页第三节紧接着的下面一段)二、普查的概念(第19 页倒数第三段)三、了解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之间的区别,能判断出一种调查属于什么调查。

另外要注意概率抽样。

(第20页到24页)第四节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一、掌握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中的: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面谈访问法(第24页倒数第二段)二、企事业单位统计资料搜集做好: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两项工作(28页第二段)第五节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30页)第三章统计整理第一节统计整理的相关概念一、统计整理的意义:注意一段话(32页倒数第一段)二、统计整理的步骤:注意黑标题还有33页最后一段。

第二节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概念(34页第一、二段)二、统计分组的原则(新加的内容,看看标题:37页)三、统计分组的方法(37页倒数第三段)四、统计分组体系:掌握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第三节统计分布一、统计分布的两个要素(40页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二、了解分配序列的种类(40页最后一段)三、组距式变量序列编制的基本概念:掌握组距、组数、组限、组中值、频数(43-45页)四、统计分布的表示方法:注意直方图第四节统计表一、统计表的构成和内容(50-51页)二、统计表按主词加工方法不同的分类(51页)第四章统计指标第一节统计指标的相关概念一、统计指标的两个特点(56页)二、统计指标的分类(知道分类就行了,内容不用细看:56-57页)第二节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概念(57页最后一句)二、总量指标的种类(能分得清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分得清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58-59页)三、记住总量指标的三种计量单位(59页倒数第4行)第三节相对指标一、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62页第4行)二、相对指标的分类(62-69页细心看,会计算、会判断)第四节平均指标一、平均指标的定义及分类(70页最后的三段内容)二、算数平均数(尤其注意:加权算术平均数72-76页,好好看例题,会计算)第五节变异指标一、变异指标的定义(77页倒数后三行)二、掌握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的计算(80-83页,看懂每一道例题)第五章时间序列第一节时间序列的相关概念一、时间序列的两个构成要素(84页第四行)二、时间序列的分类(分清时期序列和时点序列:85页)第二节时间序列的水平指标一、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的计算(88-91页例题好好看)二、增长量(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的关系:94页最上面)三、平均增长量的计算公式(94页)第三节时间序列的速度指标一、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95页下面)二、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97-98页好好看)第六章统计指数第一节统计指数的相关概念统计指数的分类(99-100页,分得清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第二节总指数及其编制方法(整个章节非常重要,好好看:101-108)一、综合指数及其编制方法(102-106页,注意104页中间一句话: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还有105页中间的句话: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二、平均数指数两个形式: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怎么用(106页)三、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的关系(108页)第三节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一、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步骤(109页:了解一下为了计算)二、综合指数体系因素分析(111-112页:注意111页下面的例题6.1)第四节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简单了解采购经理指数:PMI)第七章统计报告第一节统计报告的概念一、统计报告的特点(118-119页只掌握标题)二、统计报告的分类(120页)第二节统计报告的写作一、统计报告的写作要求(121-123页只掌握黑标题)二、统计报告的写作流程(124-128页只掌握黑标题)统计实务部分第八章统计实务基本概念第一节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报表制度的分类(132-134页)第二节统计单位统计单位的划分(138-139页)第三节企业一套表(新加的内容)一、企业一套表的概念(140-142页)二、实施企业一套表的基本思路(145-147页)第四节主要统计指标:主要掌握国内(地区)生产总值(147-148页)、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50页)、住宅销售价格指数(152页)、单位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耗能(159页)、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1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页)、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3页)第九章统计标准第一节(没重点)第二节常用统计标准一、组织机构代码(167页最后两段)二、国民经济行业代码(168页第4段那几个数字)三、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170页倒数第一段)四、企业登记注册类型(172页倒数第一段最后一句)五、企业控股情况划分(174页第一段最后一句)第十章企业主要统计报表第一节基本单位统计一、基本单位的统计方法176页倒数第二段和倒数第三段的第一句话二、基本单位统计的内容注意一下:组织机构代码、单位规模、企业控股、执行会计标准类别(176-179页)第二节从业人员及工资统计(整节都好好看:180-185页)第三节财务统计一、企业财务统计包括的内容(185页倒数第二段)二、资产负债(资产掌握:资产总计、流动资产185-186;负债掌握:负债合计187页;所有者权益掌握:所有者权益合计、实收资本188倒数第4、倒数第5段)三、损益及分配(189-193简单看一下)第四节生产活动统计一、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总体统计(195-198页:掌握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计算公式及按什么样的价格计算)二、国民经济生产活动分行业统计掌握:农业总产值(产品法计算:198页倒数第四段)、工业总产值(工厂法计算:200页第五段)、批发零售业总产值(毛利:201页倒数第二段)。

2012版 统计学

2012版     统计学

2012版单选题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工业企业每一台来安装设备】。

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

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A.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销售价格综合指数【】表示【C.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在销售量综合指数中,—表示【A.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D.q0p0】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A.q1p1】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B.7.1%】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C.简单算术平均法】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D.首末折半法】已知某企业1月、2月、3月、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195人、193人和201人。

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B、190+195+193/3】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C.定基发展速度】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必须是重叠的】。

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这种抽样组织形式是【简单随机抽样】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单位数增加一半,则抽样平均误差【缩小为原来的81.6%】。

下列哪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平均流通费用率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一0.94】。

整个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其原因是【需求减少】在各种平均指标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是【中位数;众数】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总量指标】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B、不具有可加性】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总体标志总量】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等于100%】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D、无名数与有名数】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B、动态相对数】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B、水平法】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D、17%】某地2003年轻工业增加值为重工业增加值的90.8%,该指标为【C、比例相对指标】某地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002年的108.8%,此指标为【D、动态相对指标】2003年某地区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D、相对指标】在不掌握各组单位数资料,只掌握各组标志值和各组标志总量的情况下,宜采用【B、加权调和平均数】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减少】下列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最小的是【食盐】商品的边际效用随者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均衡是【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切之点】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增】等产量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表明的是【产量减少】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是因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下列项目中属于可变成本的是【生产工人的工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一定是【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如果一种商品的替代效应为负数,收入效应为正数,但两种效应的总效应为负数,说明【这种商品是低等商品,但不是吉芬商品】。

统计学基础复习资料

统计学基础复习资料

《统计学基础》复习内容第一章统计总论1.统计一词的三种含义2。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4。

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标志表现、变异与变量、统计指标概念、特点及分类。

5。

国家统计的职能第二章统计调查1。

统计调查的概念和基本要求2.统计调查的种类3。

统计调查方案的构成内容4。

统计调查方法: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第三章统计整理1。

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方法2.统计分组的概念、种类3。

统计分组的关键4。

统计分组的方法:品质分组方法、变量分组的方法5。

分配数列的概念、构成及编制方法变量数列的编制基本步骤为:第一步: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第二步:确定变量的类型和分组方法(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分组).第三步:确定组数和组距。

当组数确定后,组距可计算得到:组距= 全距÷组数全距= 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第四步:确定组限。

(第一组的下限要小于或等于最小变量值,最后一组的上限要大于最大变量值。

)第五步:汇总出各组的单位数(注意:不同方法确定的组限在汇总单位数时的区别),计算频率,并编制统计表。

间断式确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下限均包括在本组内"的原则汇总。

重叠式确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汇总。

因为有了“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实际工作中,对于离散型变量也经常采用重叠式确定组限的方法.6.统计表的结构和种类第四章综合指标1。

总量指标的概念、种类和计量单位2.相对指标的概念、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相对指标的种类。

相对指标包括: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3.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4。

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第五章抽样估计1.抽样推断的概念、特点、和内容。

2.有关抽样推断的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参数和统计量样本容量、样本个数3.抽样误差的一般概念及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教材P1784.抽样平均误差的含义及计算:抽样平均数、抽样成数平均误差5.抽样极限误差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统计学复习资料全

统计学复习资料全

《统计学》总复习题一名词解释统计学: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统计总体: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统计分组:根据统计所研究的需要,将原始数据按照某种标准化分成不同的组列。

基尼系数:是洛伦兹曲线中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

变量数列:按照数量标志进行分组所形成的分配数列平均指标: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达到的一般水平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大的变量值中位数: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统计指数:统计指数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变动状况和对比关系的一种特有的分析方法。

同度量因素:同度量因素是把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为可以相加的因素抽样平均误差:是误差的平均值也就是把误差全部相加除以个数抽样极限误差:是误差的两个极限之间的差距也就是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常住经济单位:指在本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二、填空题1、统计总体的三个基本特点是:大量性、同质性和差异性 .2、如果一个变量是以整数形式取值,该变量被称为__ 离散_变量,如果它在一个区间内可取无穷多个值,该变量称为连续_变量。

3、研究某市居民生活状况,该市全部居民便构成了总体,每一家庭的收入是总体单位。

4、总体按其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数的多少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5、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6、普查的对象主要是时点现象,因而要求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7、衡量统计调查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是___ 准确性_、_ 及时性与完整性_ 。

8、变量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组别和次数。

9、变量数列中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称频数,各组单位数占单位总数的比重频率。

10、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合理确定各组界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统计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2. 简述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渠道。

3. 简述平均指标及其作用。

4. 简述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1.答:"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可见,统计工作是基础,若没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就无从谈起,统计学也就不能形成和发展。

.2答:从使用者的角度看,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种是通过直接的调查获得的原始数据,这是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一般称之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另一种是别人调查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和汇总后公布的数据,通常称之为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

一切间接的统计数据都是从直接的、第一手数据过渡而来的。

3答:平均指标是表明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一般用平均数形式表示,因此也称作平均数。

平均指标是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达到的一般水平。

平均指标在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方面有重要作用。

(1)平均指标可以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

(2)平均指标可以反映分布数列中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

(3)平均指标经常用来进行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对比分析,从而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揭示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

4答: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既有区别又有共同之处。

其区别是:序时平均数平均的是现象总体在不同时期上的数量表现,是从动态上说明其在某一时期发展的一般水平;而一般平均数所平均的是研究对象在同一时间上的数量表现,是从静态上将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1、什么统计指标?它有哪些基本要素构成?2、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其主要内容一般应包括哪些方面?3、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各有什么特点?4、简述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

5、什么是标志变异指标?其作用是什么?1、答:统计指标是反映实际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统计指标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指标名称、计算方法、时间限制、地点限制、指标数值和计量单位六个要素。

2、答: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确定调查的任务与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与调查表。

(4)确定调查时间。

3、答: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可加性、指标数值大小与时间的关系和数据的取得方法等三个方面。

具体表现:第一,不同时期的时期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而时点指标的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即相加后不具有实际意义;第二,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所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而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间隔的长短无直接关系;第三,时期指标的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而时点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

4、答:第一,总体各单位标志的变异程度。

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愈大,抽样误差愈大。

反之,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愈小,抽样误差也愈小;第二,样本容量的大小;第三,不同抽样方法的影响;第四,不同抽样组织方式的影响。

.5、答:反映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指标称标志值变异指标1反映平均数的代表性大小2反映研究总体标志值的稳定性3反映与分析生产过程中的节奏性、均衡性.二、计算题年这种产品可能达到的产量。

解:设直线方程为y=a+btb=(7×591-28×127)÷(7×140-282)=2.96则趋势方程为:y=6.3+2.96t预测2003年产量=6.3+2.96×9=32.94( 万元)2. 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想了解观众对某个电视专题的喜欢程度,他选取了500个观众作样本,结果发现喜欢该节目的有175人。

试以95%的概率估计观众喜欢这一专题节目的区间范围。

若该节目主持人希望估计的极限误差不超过5.5%,问有多大把握程度?500 =n,35.0500175==p,96.1=t,%13.2)1()(=-=npppσ[])(:ptpPσ±,经计算得概率保证程度为95%时,观众喜欢这一专题节目的置信区间为[]%39%,8.30。

若极限误差不超过5.5%,则58.2%13.2%5.5)(==∆=pptσ,%99)(=tF。

3. 对某企业甲乙两工人当日产品中各抽取10件产品进行质量检查,资料如下:要求:试比较甲乙两工人谁生产的零件质量较稳定。

解:92.9=甲x (mm ) 96.9=乙x (mm )23.0=甲σ(mm ) 25.0=乙σ(mm )%29.2=甲σV %51.2=乙σV甲乙σσV V >∴甲工人的零件质量比较稳定三、单项选择题1.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 、工人年龄B 、工人性别C 、工人月工资D 、工人体重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流量与存量主要是 ( ) 。

A 、总量指标B 、相对指标C 、平均指标D 、质量指标3.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A 、职工人数B 、机器台数C 、工业总产值D 、车间数4.某工厂有1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加总除以100,这是对100个( )求平均数A 、变量B 、标志C 、变量值D 、指标5.统计有三种涵义,其中基础是 ( ) 。

A 、统计学B 、统计活动C 、统计方法D 、统计资料6.已知某种商品每件价格为45元,这里的“商品价格”是 ( ) 。

A 、指标B 、变量C 、品质标志D 、数量标志7.人均收入,人口密度,平均寿命,人口净增数,这四个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8.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 )。

A 、这些单位在全局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B 、这些单位的单位总量占全部单位总量的很大比重C、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全部标志总量的很大比重D、这些单位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9.调查表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三部分()。

A、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填表人B、表头、表身和表脚C、栏号、计量单位和填表人D、指标名称、计量单位和填表人10.2000年11月1日零点的全国人口普查是()。

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一次性调查D、经常性调查11.我国定期取得统计资料的基本调查组织形式是()。

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统计报表12.杭州市工商银行要了解2006年第一季度全市储蓄金额的基本情况,调查了储蓄金额最高的几个储蓄所,这种调查属于()。

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13.为了了解城市职工家庭的基本情况,以作为研究城市职工收入水平及生活负担的依据,需要进行一次专门调查,最为适合的调查组织形式是()。

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14.有意识地选取了100亩小麦地来估算某县小麦总产,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都不对15.对浙江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报告单位是()。

A、全部网点B、每个网点C、所有从业人员D、每个从业人员16.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是()。

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非全面报表17.对连续型变量( )。

A、只能编制异距数列B、只能编制单项数列C、只能编制组距数列D、根据变量值项数和变动范围大小而决定编制组距数列或单项数列18.统计分组就是对统计总体按()。

A、数量标志分组B、品质标志分组C、某种标志分组D、所有标志分组19.人口总体分为“男”、“女”两组,这是按()。

A、标志分组B、指标分组C、数量标志分组D、品质标志分组20.用组中值作为组内变量的代表值,是因为()。

A、组中值更具有说服力B、组中值就是组平均数C、组中值比组平均数更具有代表性D、不可能得到组平均数21.某外商投资企业按工资水平分为四组:1000元以下,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元以上。

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

A、750和2500B、800和2250C、800和2500D、750和2250 22.按年龄分组的人口死亡率表现为()。

A、钟型分布B、对称分布C、J型分布D、U型分布23.单项式变量分布数列和组距变量分布数列都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是()A、组数和组距B、组限和组中值C、变量与次数D、变量和组限24.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

A、分组数目多少不同B、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C、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D、分组标志多少不同25.组距、组限、组中值之间关系是()。

A、组中值=(上限+下限)÷2B、组距=(上限-下限)÷2C、组中值=(上限+下限)×2D、组限=组中值÷226.总量指标具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

A、指标数值的大小随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增加B、指标数值的大小随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减少C、指标数值的大小随总体范围的减少而增加D、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总体范围的大小没有直接的联系27.商品库存量是()。

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28.200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78688亿元,这是()。

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总体总量指标D、平均指标29.2006年,某国人均粮食产量393.10公斤,人均棉花产量3.97公斤,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558元,人均国民收入1271元它们是()。

A、结构相结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30.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提高4.5%,实际执行结果提高了6%,则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为多少,超额完成多少()。

A、133.33%、33.33%B、101.44%、1.44%C、101.60%、1.60%D、98.43%、–1.57%31.某厂计划规定单位产品物耗降低3%,实际降低了4.5%。

则计划完成程度为()A、98.45%B、150.00%C、66.66%D、101.46%32.按照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与上年对比需增长30%,实际却比计划少完成了10%,同上年相比,今年产值的实际增长率为()。

A、60%B、120%C、40%D、17%33.某工业企业产品年生产量为10万件,期末库存量为3.8万件,它们()。

A、是时期指标B、是时点指标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34.指标数值随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的综合指标是()。

A、相对指标B、质量指标C、平均指标D、总量指标35.比例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内在的()。

A、数量关系B、比较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计划完成相对数36.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是()。

A、产值计划完成程度B、净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C、产值资金占用率D、百元流动资金利税率37.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