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连与拉斯蒂涅形象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院0801
2008101010118刘若荔
于连和拉斯蒂涅形象比较分析
1830年法国两位著名的作家司汤达、巴尔扎克、分别写出了他们的传世之作《红与黑》、《高老头》、二部作品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在世界文学名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和巴尔扎克《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作者赋予一定的思想性格特征,具有了充实的社会含义,成了那个时代的代名词。

司汤达与巴尔扎克生活的年代相差无几,写作背景也十分相似,于连与拉斯蒂涅也就具备极强的可比性。

他们都天资聪颖,热情而富有才气,在同龄人中都是出类拔萃。

但两人在社会大环境这个染缸的作用下,最终都走向坠落,不同的在于前者走向了出生之后就注定的失败,后者则平步青云,成为社会的附庸,一个实实在在的野心家。

他们的相同点是于连和拉斯蒂涅两人本性都是善良的,都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奋斗理想,是法国王朝复辟时期探索自己的前途、寻找自己的地位、期盼成为“豪富和伟人”的青年,两个人都试图努力从社会底层爬进上流社会。

于连出生平民,受压迫的地位使他滋长了对现实的不满情绪。

启蒙思想和拿破仑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反抗性格。

他立志要像拿破仑那样靠个人才智建立功勋,飞黄腾达。

但是在复辟时期,社会不允许拿破仑式的晋身之道。

门第、血统、资历的障碍,于连得不到发迹的机会,还不断遭到迫害。

于连就是面对这样的环境中开始自已的人生处世哲学。

在德·雷纳尔市长家里他第一次开始接受社会教育。

于连
开始认识到在这个利己主义的沙漠里,要想立足升迁,只能以虚伪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去猎取功名财富。

在趾高气扬的贵族面前,他不但不卑躬屈膝,反而以高傲来对抗贵族的傲慢。

蒂涅虽出生贵族却也早已败落,他是一个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社会原则所腐蚀的贵族子弟的典型。

蒂涅天性善良,一心一意想着凭个人奋斗,有朝一日飞黄腾达。

开始他的性格是双重的、矛盾的。

他有高雅的习惯,所以童年的幻想和内地人的观念亦即纯朴的天良道德占着主导地位。

他是外省破落贵族子弟,为重振家业来巴黎寻找出路,本想通过勤奋读书取得功名,但很快就被巴黎的花花世界所腐蚀,产生了迅速爬上去的欲望。

随着在巴黎这个大染缸里越泡越深,其天性中美好的一面便逐渐泯灭,而邪恶的一面却不断发展。

他逐渐认识到只顾没头没脑地读书,一辈子是不会出人头地的,于是恍然悟到有“应酬交际的必要”,决定要投身上流社会。

在有着出身和理想等共同点的同时他们的也有很多不同点。

首先他们向上爬的奋斗目标不同。

阿斯蒂涅的个人奋斗动机更多在于对上流社会奢华生活的向往,对物欲与虚荣心的满足。

他不断地盘算从哪去弄钱,怎样去挣钱,“奢侈的欲望象魔鬼般咬着他的心,攫取财富的狂热煽动他的头脑,黄金的饥渴使他喉干舌燥。

”最终,对金钱、权势的崇拜成了拉斯蒂涅追求的人生目标。

而于连的个人奋斗动机则侧重于实现自身的价值,于连这个19世纪20年代法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性格中最特质的东西是自我奋斗,具有积极向上的进步意义。

然而,究其本质,其深层结构依然是平民意识,自我意识,
这个于连的出身和启蒙教育有关。

渴望靠才能创造一番伟业。

于连想干一番拿破仑式的大事业。

于连曾满腔热情地说:“拿破仑啊,在你的年代里,是怎样的善良,人们从战争的危险里才能取得富贵,而不是从贫贱人的痛苦里卑鄙地从事掠夺。

”他的奋斗从某些方面是带有积极意义的,他们俩的形象因此有了本质的区别。

其次两位主人公为各自不同的目标奋斗着,但是各自的路线和结局却不相同。

拉斯蒂涅的奋斗过程可以概括为反抗一妥协。

拉斯蒂涅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完全腐化。

他的世俗化的追求只属于经济范畴,没有触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于是他成功了,终于爬上了欲望的顶峰。

拉斯蒂涅妥协的过程实际上是人性中善的泯灭的过程,这实质上是一个人格沦丧,人性异化的过程。

拉斯蒂涅不断向上爬的过程,也就是道德良心不断沦丧的过程。

于连的奋斗历程是妥协一反抗,他在不断追求政治地位的过程中,彻底醒悟,认清了残酷的现实,终于对复辟社会深感绝望,悔恨自己为了虚荣而放弃真理。

在法庭上,他有力地控诉了上层社会对平民青年的压制和摧残。

被判死刑后,他拒绝上诉、营救和赦免,以死相抗,决不妥协,这是他平民意识和反抗性格发展的高峰。

第三,他们奋斗的手段和途径不同因为奋斗目标不同,他们的奋斗途径也各不相同,拉斯蒂涅和于连都生有一副漂亮的外表,常受上流社会女子的青睐。

拉斯蒂涅在不断向上爬的过程中懂得凭自己的热情和才气,加之风流倜傥的仪表,去征服几个可以做他后台的妇女,就可以投身于上流社会了。

而于连在追求女人的动机上与拉斯蒂涅有着
很大区别。

因为于连认为:自己从小就有远大抱负,并且不愿做出低三下四的事来糟蹋自己,如果自己都瞧不起自己,那他什么都不剩了。

他的爱情更多的是出自心理征服的满足,而非想借助她们青云直上。

第四,本身的性格就不同拉斯蒂涅是复辟王朝时期为资本主义社会金钱所腐蚀的贵族子弟的典型。

起初,拉斯蒂涅心地善良,也有着是非善恶之心。

同时,对金钱与地位的渴望又时时召唤着他。

这就使得拉斯蒂涅的思想性格、行为举止常出现矛盾的地方。

司汤达自己对于连的评价:“我们的主人公缺的就是敢于真诚”,于连只是不停地为自己戴上假面具,在“利”与“欲”的大磁场上扭曲自我,否定了自己的原则。

事实上,在他所处的那个环境中他不能不虚伪。

他不得不先把自己变成虚伪的人,以虚伪狡诈来掩饰自己的真实目的。

而于连奋斗的一生一切与他的内心世界有着激烈的矛盾冲突,因此他总是处于草木皆兵的紧张状态,以至于形成于连勇敢与怯懦、骄傲与自卑、狂热与郁闷的性格上的矛盾综合体。

于连的社会成功从未给他带来过幸福,这反而淹没了他真实的自我,他为表面而牺牲了本质。

蒂涅和于连同样作为个人奋斗者形象,由于在奋斗过程中人生目标、思想性格、使用手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命运和结局。

他们的过程是相似的,是在典型环境中突现出来的的典型形象,他们恰恰也是当时社会上的两种极端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