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讲义第四章6双边拉氏变换及拉氏变换与傅氏变换的关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σ >0 σ < α
2010-9-30
f (t ) = u (t ) + e α t u (t ) f (t ) = u (t ) e α t u (t )
信号与系统
4.双边拉氏变换的求解 4.双边拉氏变换的求解
可以利用单边拉氏变换求解双边拉氏变换。 求解f(t)u(-t)的拉氏变换:
f (t ) FB ( s )
∞ ∞ ∞ ∞ jω t
dt
拉氏变换: 拉氏变换: FB ( s) = ∫ f (t )e dt
双边拉氏变换又称为广义傅里叶变换
s t
s = σ + jω σ = 0 s = jω
由此可以看出只要拉氏变换的收敛域包含j 由此可以看出只要拉氏变换的收敛域包含jω 收敛域包含 就可以令s= jω 轴,就可以令s= jω得到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f 0 (t )
1
0
T 2
1
T
t
0
T 2
t
f 0 (t ) = sin( 2Tπ t )[u (t ) u (t T )] 2 f 0 (t ) = sin( 2Tπ t )u (t ) + sin[ 2Tπ (t T )]u (t T ) 2 2
(1 + e ) F0 ( s) = 2 2π 2 s +( T )
2010-9-30 信号与系统
n
(2)在 轴上有高阶极点: (2)在jω轴上有高阶极点:
K0 k ( s jω )
2010-9-30 信号与系统
K0π jk1 (k1) δ (ω ω0 ) (k 1)!
补充: 补充:周期信号的拉氏变换的求解
利用延时特性求解因果周期信号的拉氏变换: 利用延时特性求解因果周期信号的拉氏变换:
f (t )
(1)双边变换要考虑收敛域的存在性, (1)双边变换要考虑收敛域的存在性,双边 双边变换要考虑收敛域的存在性 变换必须注明收敛域 变换必须注明收敛域 (3)收敛域有左 右两个边界(收敛轴) (3)收敛域有左、右两个边界(收敛轴), 收敛域有 收敛域是左 右两个边界中间部分的 中间部分的带状区 收敛域是左、右两个边界中间部分的带状区 域 (4)象函数的极点位于收敛域的两侧: (4)象函数的极点位于收敛域的两侧:左边 象函数的极点位于收敛域的两侧 的极点对应信号t>0部分的象函数 右边的 对应信号t>0部分的象函数, 的极点对应信号t>0部分的象函数,右边的 极点对应信号t<0部分的象函数 对应信号t<0部分 极点对应信号t<0部分的象函数
收敛域没有改变,象函数的极点全部 收敛域没有改变,象函数的极点全部 位于收敛域 收敛域右侧 位于收敛域右侧
2010-9-30 信号与系统
2.双边信号的拉氏变换 2.双边信号的拉氏变换
例:f (t ) = u(t ) + e u( t ), 试求BLT
t
f (t)u(t)
f (t)u(t)
2010-9-30
双边拉氏变换的反褶特性: 双边拉氏变换的反褶特性:
f (t ) ? f (t ) FB ( s )
例:求信号 f (t ) = e u (t ) 的双边拉氏变换
2010-9-30 信号与系统
at
5.双边拉氏反变换 5.双边拉氏反变换
可以根据收敛域和极点的情况来求解: 可以根据收敛域和极点的情况来求解: (1)对象函数进行部分分式展开 对象函数进行部分分式展开; (1)对象函数进行部分分式展开; (2)根据极点的情况对象函数取反变换 根据极点的情况对象函数取反变换; (2)根据极点的情况对象函数取反变换; (3)收敛域左边的极点对应右边信号 收敛域左边的极点对应右边信号, (3)收敛域左边的极点对应右边信号,收敛域 右边极点对应左边信号; 右边极点对应左边信号;
2s + 3 F (s) = s ( s + 2)( s + 3)
根据象函数极点的情况,它的收敛域有四种可能的 根据象函数极点的情况, 情况,不同的收敛域取反变换得到不同的时域形式。 情况,不同的收敛域取反变换得到不同的时域形式。
2010-9-30 信号与系统
4.13 拉氏变换与傅氏变换的关系
傅氏变换: 傅氏变换: F (ω ) = ∫ f (t )e
2π T
2010-9-30
T s 2
(1 + e ) 1 F ( s ) = 2 2π 2 T s s + ( T ) 1 e 2
2π T
信号与系统
T s 2
补充: 补充:抽样信号的拉氏变换的求解
因果信号f(t) 抽样脉冲信号: 因果信号 ,抽样脉冲信号: δ T (t ) = ∑ δ (t nT )
n=0 ∞
抽样信号 f s (t ) = f (t )δ T (t )
= f (t )∑ δ (t nT ) = ∑ f (nT )δ (t nT )
n =0 n =0
∞
∞
抽样信号的拉氏变换: 抽样信号的拉氏变换:
Fs ( s ) = =
2010-9-30
∫
∞. 0
[ ∑ f ( nT )δ ( t nT )]e St dt
2010-9-30 信号与系统
双边LT的收敛域包括虚轴
F( jω) = F(s) |s= jω
t<0,f(t)=0,双边LT→单边LT,收敛域包括虚轴
F( jω) = F(s) |s= jω
若收敛边界在虚轴上,F(s)极点在虚轴上,则信号 的频谱函数中会出现奇异函数项
1 1 例如: f F(ω) = +πδ(ω) 例如: (t) = u(t) F(s) = s jω
2010-9-30 信号与系统
(1)在 轴上有一阶极点: (1)在jω轴上有一阶极点:
K1 K2 KN F ( s ) = Fa ( s ) + + ++ s jω1 s jω2 s jω N
Kn = (s jωn )F(s) |s= jωn
F( jω) = F(s) |s= jω +π ∑Knδ (ω ωn )
jω
收敛域为: 收敛域为:收敛轴的左侧半平面 象函数的极点位于:收敛域右侧 象函数的极点位于:收敛域右侧 极点位于
at bt
b σ a 0
若信号为: 若信号为: f (t ) = (e + e )u (t ) (a > b > 0) 1 1 象函数为: + (σ < a ) 象函数为: F ( s ) = s+a s+b
信号与系统
2010-9-30
4.12 双边拉氏变换
双边拉氏变换(广义傅里叶变换): 双边拉氏变换(广义傅里叶变换):
FB ( s ) = ∫
∞
∞
f (t )e dt
st
对于衰减因子,t>0时的情况与t<0时的情况正 时的情况与t<0 对于衰减因子,t>0时的情况与t<0时的情况正 相反, 好相反,因此对于双边拉氏变换积分结果不一定存 这个与单边拉氏变换不同。 在,这个与单边拉氏变换不同。要讨论双边拉氏变 换的存在性问题。 存在性问题 换的存在性问题。
信号与系统
1 1 FB ( s ) = + s 1 s
收敛域: 收敛域:
0 <σ <1
jω
σ
0
1
从双边拉氏变换的象函数可以看出:双边拉氏变换必须 从双边拉氏变换的象函数可以看出:双边拉氏变换必须 注明收敛域, 注明收敛域,否则收敛域不同反变换的时域信号就不同
2010-9-30 信号与系统
3.双边拉氏变换收敛域的特点 3.双边拉氏变换收敛域的特点
系统函数小结: 系统函数小结:
系统函数的确定方法
由定义式确定: 由定义式确定:已知输入信号和零状态响应或冲激响应 由系统数学模型得出 由系统的S 由系统的S域模型求解 由系统的模拟框图确定
系统函数的应用
由系统函数求解系统响应:零状态响应 由系统函数求解系统响应: 自由响应、强迫响应、暂态响应、 自由响应、强迫响应、暂态响应、稳态响应的分析 特定情况下零输入响应的确定 系统的极零点图 确定系统的时域响应特性、 确定系统的时域响应特性、系统稳定性分析 绘制系统的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特性曲线, 绘制系统的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特性曲线,通频特性分析
系统的S域分析 系统的 域分析
微分方程的拉氏变换求解(系统响应的求解) 微分方程的拉氏变换求解(系统响应的求解) 系统的S域元件(电路)模型及 系统的S域元件(电路)模型及应用 系统函数H(s) 系统函数H(s) 系统函数的定义及其求解方法
系统函数的应用
零状态响应的求解、冲激响应的求解 零状态响应的求解、 系统稳定性的判断 系统频率响应特性分析
2010-9-30 信号与系统
同样的象函数收敛域不同对应信号不同
F(s) 1/s 1/s 1/(s+a) 1/(s+a) 收敛域 σ>0 σ<0 σ>-a σ<-a f(t) u(t) -u(-t) e-at u(t) -e-at u(-t)
1 1 F ( s) = + α >0 s s +α α < σ < 0 f (t ) = u (t ) + e α t u (t )
1.反因果信号的双边拉氏变换 1.反因果信号的双边拉氏变换
的拉氏变换。 求信号 f (t ) = e at u (t ) (a > 0) 的拉氏变换。
2010-9-30 信号与系统
f (t ) = e at u (t ) (a > 0)
收敛域: 收敛域: 收 敛 轴
1 F (s) = s+a
(σ < a)
n=0
∞
∑
∞
f ( nT ) e SnT
信号与系统
n=0
作业
4-48 4-50 4-21(2) 21(
2010-9-30
信号与系统
本章主要内容小结
信号的拉氏Fra Baidu bibliotek换
单边拉氏变换、双边拉氏变换、 单边拉氏变换、双边拉氏变换、变换的收敛域 拉氏变换的性质 性质、 拉氏变换的性质、利用性质求解正变换和逆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