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于,在
②余始循以.入同“而”,表顺承
(7)以
③自唐显庆以.来与“来”连用 ④以.刀劈狼首拿、用 ⑤具以.沛公言报项王把 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而且,表并列
⑦属予作文以.记之来,用来 ⑧皆以.美于徐公认为,以为
四、古今异义 (1)阳.谷皆入汶 古义: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阳,现无此意 今义:一般用于阳光,表面等 (2)世皆谓之天门云. 古义:语气助词 今义:一般用于名词,云层 (3)至.于.泰安 古义:“至于”是动词,“至”与介词“于” 的连用,其义是到,到达
(2)朔、晦、望与既望 朔:阴历每月第一天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望:阴历每月十五 既望:阴历每月十六 (3)关于泰山的熟语 人心齐,泰山移 有眼不识泰山 稳如泰山 重如泰山 老泰山 一叶障目,不见太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 能成其深。 泰山北斗 登泰山而小天下
3.文章的第四、五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分析:这两段既写了泰山的人文景观,也写了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有:建筑——岱祠、碧霞 元君祠;古迹——道中石刻。自然景观:如写 土质——多石,少土。石黑,多平方,少圜。 写树——多松,生石罅,平顶;日观数里内无 树。写雪——雪与人膝齐。写水——无瀑水。 写鸟兽——无音迹。这样写,增加了泰山的人 文内涵,突出了泰山景物的特点,表现了泰山
今义:数学名词
五、词类活用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名词作动词,照) (2)汶水西.流(名词作状语,向西) (3)山多.石,少.土(形容词作动词,多有,少有)
六、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用助词“也”表判断语气) 最高日观峰(用省略的动词“为”表判断)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用助词“也”表 判断语气)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用助词“也” 表判断语气)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用助词“者”与 “也”组成“……者……也”表判断Baidu Nhomakorabea式)
2.泰山简介 泰山在山东省中部,古称东岳,别称岱岳、岱宗, 与南岳衡山(在湖南)、西岳华山(在陕西)、北岳恒 山(在山西)、中岳嵩山(在河南)并称五岳,而泰山 居东,突兀挺拔,雄伟壮丽,被尊为“五岳独 长”“五岳独尊”。 泰山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 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 文化的缩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之历史悠久,也使文章显得丰富深刻,体现了 桐城派重考据的特征。
4.雪景是冬日泰山的重要特征,这在本文也得 到了很好的体现。试就“雪”在文中所起的作 用及作者是如何展示冬日泰山这一重要特征的 作分析。
分析:本文起笔于“风雪”,结笔于“冰雪”, 伴随整个游程,贯串全文主要景物的是雪, “雪”构成了全文的主要色彩,起着重要的对 比和渲染作用。“自京师乘风雪”,为这次登 临泰山之行抹上了一层浑茫苍莽的色彩,衬示 出此行的非同寻常。登上山顶之后,“苍山负 雪,明烛天南”,青苍的山岭蒙上一层厚雪, 发出晶莹的白光,照亮了南天,照出了作者高 阔的视野。
如出天地间。
唐·李白《游泰山之二》
10.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唐·社甫《望岳》
11.天门夜上宾出日,万里红波半天赤。
北宋·苏轼《送杨杰》
12.天门倒泻银河水,日观翻悬碧海流。
明·王世贞《登岱》
文本预习必知
基础知识梳理
二
十 三
文本解读探究
登
泰
高考真题演练
山
记
知能优化训练
经典美文赏读
三、一词多义
①当.其南北分者在……的地方
(1)当.
②崖限当.道者挡住 ③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
④失期当.斩判罪
①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坐在 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座位
(2)坐 ③王曰:“何坐.?”曰:“坐盗。” 因……获罪
④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因为
此东海也(用助词“也”表判断语气)
(2)省略句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省略主语中心词,阳谷(的 水)皆入汶,阴谷(的水)皆入济] 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省略主语与介词,(余)与 子颍坐(于)日观亭,待日出] 极天云一线异色[省略谓语,极天云(露出)一线异色] 或得日,或否[省略宾语,或得日,或否(得日)]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累叠的山势,厚重的形 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岚光的变化,使它 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成为我 国山水名胜的集大成者。
3.文化常识 (1)“阳”和“阴” 这是一对相反的概念。古代很多事情都分阴阳, 用阴阳来解释万物,如天地、日月、山水、昼夜、 男女以至脏腑、气血等。古代文学作品中,用阴 阳来说山水很常见。本课“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其阴,济水东流”,其中的阳、阴分别指泰山的 南面和北面,是在说山。初中学过的《愚公移山》 中有“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这 个“阴”说的是水,指汉水的南面。
第三层。日出之后,回望西面的山峰,因承受 日光的照射,有的鲜红,有的洁白,“而皆若 偻”衬托出作者所在的日观峰的高峻。 日出是泰山最奇丽的景色。这一段描写是全文 的中心部分。正面描写日出仅有“日上,正赤 如丹”一句,但是先用大风、云漫作了声势的 铺垫,再以“极天云一线异色”渐成五彩来衬 托初升的红日,最后又以东海日光“动摇承 之”,群峰的“绛皓驳色”来作渲染,成就了 瑰丽、生动的日出图。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省略介词,少杂树,多松,
生(于)石罅]
(3)被动句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意念被动句,意为“皆被云漫”) (4)倒装句
山巅崖限当道者(正常顺序应为:限当道者山巅崖)
文本解读探究
内容剖析 一、辨识主题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 山观日出的经过。文章以精炼的语言,生动地描 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 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人们对泰山 的向往,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大纲版】课堂新导航配 套课件高二语文上册第6单
元23登泰山记
二十三 登泰山记
名句品读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2.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 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北宋·黄庭坚《水调歌头》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5.这篇游记散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分析:首先,作者写登山时,看似轻描淡写,实 则大有深意。登山时间是十二月,登山天气是风 雪弥漫,登山道路有四十五里,石级有七千多, 而且路有“山巅崖限当道”,“道中迷雾冰滑, 磴几不可登”,及至登上山顶,就会使人产生 “成如容易却艰辛”的感慨。登山下望,“汶水、 徂徕如画”,“半山居雾若带然”,又会使人产 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再次, 作者极力描写泰山的景美:日出之美,泰山丰富 的人文景观之美。虽然极少流露出个人的情感, 虽然不发议论,但我们仍可感受到作者那颗热爱 祖国、热爱名山大川的炽热之心。
李白《蜀道难》 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王维《汉江临眺》 6.登于泰山,万寿无疆。四海宁谧,神鼎传芳。
西汉·汉武鼎铭
7.驱车掸驽马,东到奉高城。神哉彼泰山,
五岳专其名。
魏·曹植《驱车篇》
8.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
寂寞幽以玄。
东晋·谢道韫《泰山吟》
9.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精神四飞扬,
写作背景 乾隆三十七年(1772),姚鼐参与编纂的《四库全 书》告成,以御史记名。三十九年(1774),姚鼐 四十二岁,以养亲为名,告归故里,途经泰安, 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同上泰山,登日 观峰之后,写下了这篇游记。
知识链接 1.桐城派 中国清代散文流派。创始人方苞。继承发展者虽 众,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刘大櫆和姚鼐。因方、刘、 姚都是安徽桐城人,世称桐城派,时在乾隆末期。 桐城派的文论,以义法为中心,逐步丰富发展, 成为一个体系。方苞谓“义”,即言有物,指文 章的内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 他的义经法纬之说,是要求文章内容和形式统一, 古文当以“雅洁”为上,反对俚俗和繁芜。
二、理清结构
三、探究重点 1.本文主要写登泰山的经过,而第一段则先介 绍泰山的地理位置,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分析:文章开篇从地理位置及周围的山川形势入 笔,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古长城的衬托,又 使人想起它岁月悠远,为下文描写登山所见营造 氛围,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第三段描写的日出的顺序和景色特点是什么? 分析:第一层。日出之前景物:“大风扬积雪击 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 立者,山也。” 第二层。写日出刹那时的情景:“极天云一线异 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 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作者抓住日出时色 彩变幻这一特点,以鲜明的色彩勾勒出日出时雄 伟壮丽的景象。
是桐城派古文的重要作家,在桐城派中地位最高。 他继承了同乡方苞、刘大櫆、姚范的古文之学, 成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对桐城派的文学理 论也有所补充发展。他既扩大了方苞的“义法” 说。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者的统一,又 继承发扬了刘大櫆的“神气”说,提出了“神、 理、气、味”与“格、律、声、色”相统一的理 论;同时,还总结概括历代文章的风格论,发展 了“阳刚阴柔”相反相成的美学观。著有《惜抱 轩全集》等,所编《今体诗选》《古文辞类纂》 流传极广。其散文简洁严整,纡徐明润,代表作 有《登泰山记》《袁随园君墓志铭》《游媚笔泉 记》等。
文本预习必知
作家作品 姚 鼐 (1731 ~ 1815) , 清 代 文 学 家 。 安徽桐城人。字姬传,一字梦谷, 室号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乾 隆 二 十 八 年 (1763) 进 士 , 选 庶 吉 士,曾任礼部主事、乡试考官、 会试同考官、刑部郎中等职。长 于古文。晚年曾先后主讲江南、 紫阳、钟山等书院。
①及.既上等到 (3)及②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和
③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
(4)居②①永而州半居山.楚居.越雾间若带处然在某停种留地 位或某个地方
①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 (5)漫②其远古刻尽漫.失磨灭
③漫.卷诗书喜欲狂随便
(6)限① ②越 崖限 长.城当之道者限.界 门限 槛
与高山雪光对照的则是“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 如画”。展现出一幅高山雪霁,斜阳染丹,城郭山 水历历可见的壮丽景象,一切都笼罩在明亮的雪光 之中。而“大风扬积雪击面”,风能扬积雪,说明 风力之大,积雪能够击面,进一步强化风力劲急, 积雪之多。 日出前的气候之寒。而日出之后的山
峰所呈现出的“绛皓驳色”,对比强烈,色彩鲜明 !文章末尾的“而雪与人膝齐”,再一次突出日观 峰的高耸凛寒,仿佛连空气也冻结了。一片晶莹的 色彩融染始终,营造出一种高迥洁净的境界,而白 雪的冰清玉洁,更映衬出作者内心的明净,不同凡 俗的崇高襟怀和磊落情怀。
基础知识梳理
一、易错字音
(1)汶.水(wèn) (2)济.水(jǐ) (4)徂.徕.(cú)(lái) (5)皓.(hào)
(7)鼐.(nài)
(8)罅.(xià)
(10)岱.祠(dài)
(3)磴.(dènɡ) (6)绛.(jiànɡ) (9)摴.蒱.(chū)(pú)
二、通假字
(1)多平方,少圜. “圜”通__圆____ (2)其级七千有.余 “有”通__又___ (3)须臾成五采. “采”同___彩___
今义:表示另提起一事的连词
(4)是.月丁未 古义:这,此 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5)复.循西谷 古义:再,又 今义:常用义为,往复、重复等 (6)戊申晦. 古义: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今义:常用义为,昏暗,夜晚
(7)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 古义:逐渐渐渐 今义:常用义为,稍微,略微 (8)多平.方. 古义:平整方正的,形容词
刘大櫆发展了方苞关于“法”的理论,进一步探 求散文的艺术性,提出了“因声求气”说。姚鼐 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强调“义理、考据、词章” 三者合一。桐城派的文章在思想上多为“阐道翼 教”而作;文风上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 正,颇具特色。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 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都是代表作品。 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上影响极大,对矫正明末清初 的文风,促进散文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