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
建筑学培养方案
![建筑学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22a70776eeaeaad0f330b6.png)
建筑学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部门:建筑工程学院部门负责人:陆峰专业负责人:韩有民审核:陶庭先校长:刘宁制订日期:2014年8月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实干、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实干、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具备建筑设计师技术能力,从事建筑学领域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施工、咨询、教育、科学研究、投资和管理等工作并具有多种相关职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专业所需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
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5、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国内外建筑发展史,掌握建筑设计及建造和城市规划及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建筑力学、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环境与设备、空间形体思维和表达基础。
6、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掌握本专业建筑设计的能力和协调其它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熟悉建筑师业务实践基本知识,具有工程设计方法和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能力。
7、较为熟练地掌握计算机运用能力。
8、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写作基础。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达到的能力:- 685 -1、具有查阅文献信息、了解本学科及相关专业的科技动态和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能力;具有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资料和外语听、说、写的初步能力,并初步具备与国外同行合作交流的能力;2、具有一定的建设项目策划、参与组织可行性研究的能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环境,包括城市环境和自然环境、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与建筑设计的关系,3、有能力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设计条件和建筑设计的不同阶段,运用多种恰当的方式表达设计意图;4、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建筑模型制作能力并能用语言和文字充分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5、具备一定的设计组织能力,能够熟悉和协调建筑工程各工种间的关系,以及具有一定的对外公关、对内组织管理的能力。
同济建筑系培养方案
![同济建筑系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b57a8f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12.png)
同济建筑系培养方案同济大学建筑系培养方案同济大学建筑系作为国内建筑教育领域的顶尖学府之一,以其卓越的教学质量和广泛的影响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建筑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筑专业人才为目标。
以下是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培养方案:1. 强化建筑学基础课程:学生在入学后将接受一系列的基础建筑学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等。
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建筑学基础,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2. 提供专业技能培训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筑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绘图技巧等。
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基本技能,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建筑系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项目,包括设计竞赛、社区建设等。
学生将有机会与行业专业人士合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4. 提供国内外交流机会: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建筑系积极提供国内外交流机会。
学生可以选择到国外的建筑学院进行交流学习,了解不同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文化。
此外,建筑系还与国际知名建筑事务所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5. 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建筑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除了提供创新设计课程外,还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研究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
学生将有机会与教师一起进行科研工作,发表论文,并参与学术研讨会和展览。
6. 强调社会责任感:建筑系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建筑系还鼓励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培养他们对生态建筑和绿色设计的认识和追求。
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建筑专业人才。
学生将在严谨的学术环境中接受全面的建筑教育,获得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实践机会,并在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种建筑设计和研究工作。
建筑专业培养方案
![建筑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73f45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7.png)
建筑专业培养方案建筑专业是一门涉及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工程造价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为了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建筑专业人才,本校建筑学院制定了以下建筑专业培养方案。
本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胜任各种建筑相关工作。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宽广的科学文化背景和综合素质,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建筑专业人才。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目标:1.具备扎实的建筑设计理论知识和创造力,能够独立完成建筑设计项目;2.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有效组织和管理建筑施工过程;3.具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和项目管理的能力,能够进行工程造价核算和项目管理;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不同专业人员协同工作;5.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建筑领域中遵循职业道德规范。
二、培养方法1.坚实的基础理论学习:学生在学习建筑专业课程之前,需要先学习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学科知识,打好理论基础。
建筑专业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装饰等,学生必须通过系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
2.创新能力培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开设创新设计课程,组织学生参加设计竞赛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实习实践,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3.实践经验积累:建筑专业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将参与多个实践项目,包括实地调研、模型制作、施工现场实习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参与真实项目,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和项目运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综合实训:学生将通过综合实训完成一系列的实践任务,包括建筑设计、工程施工管理、工程造价等。
实训将在模拟实验室和真实建筑项目中进行,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完成一系列综合实践任务,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86d528b90d6c85ec3ac6b4.png)
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建筑学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1.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80701专业名称:建筑学2.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方法,获得建筑师基本训练,基本的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也是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型人才。
毕业生能从事城市与建筑领域内的规划、设计、管理、教育、科研、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3.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专业所需的高等数学、力学、美学及美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一门外语、计算机基本知识在内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建筑设计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理论等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具有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与不同的设计条件合理地进行建筑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城市设计并根据设计的不同阶段用多种方式表达设计意图的专业能力,掌握建筑设计制图、建筑画、施工图设计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实践技能,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获得本专业的实践训练并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获得本专业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的能力。
4.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主干学科:建筑学相近专业:城市规划5.学制及学分要求学制:五年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210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公共课程44学分,学科基础课程50学分,专业教育课程80学分,实践教学课程36学分。
6.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二、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1.公共课程(44学分)(1)公共基础课程(38学分)(2)公共选修课程(6学分)在自然科学、人文社科、艺术这三类公共选修课中,学生应至少每类选一门修读,但不能选本专业的公共选修课。
2.学科基础课程(50学分)3.专业教育课程(80学分)(1)专业基础课程(69学分)(2)、专业方向课程(11学分,其中学生按方向限定选修8学分,在本专业其它方向课程或本专业任选课程或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任选3学分)4.实践教学课程(36学分)(包括课程设计、课内实践、各种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公益劳动)注:地点为校外时应写明具体单位。
建筑学培养方案-2011(含课程代码)
![建筑学培养方案-2011(含课程代码)](https://img.taocdn.com/s3/m/ccff5764ee06eff9aef80789.png)
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701专业名称:建筑学 Architecture 건축학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修养和扎实的建筑学理论基础、基本技能,具有研究和拓展建筑学领域知识的基本能力,能在科研、教育、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建筑学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工作,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具备良好的建筑师职业素养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建筑学的相关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精神面貌以及高尚的社会公德意识。
1、知识要求: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建筑学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设计方法,熟知中、外建筑史及其发展规律,并掌握建筑师执业所必须的建筑规划、园林风景、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和建筑设备等相关的专业知识。
2、能力要求: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建筑美学欣赏能力和必要的美术基本技能,严谨的方案设计构思能力和准确的制图能力,拥有良好的外语听、说、写能力,并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的能力以及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并分析研究的能力。
3、素质要求:要求学生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具有高尚的社会公德意识;要求学生树立“建筑为人”的职业理想,兢兢业业,刻苦求实;要求学生心理健康,身体强健以及要求学生具有自觉抵抗不良因素影响和诱惑的自制能力,并保持乐观、进取的积极人生态度。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1、主干学科:建筑学2、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建筑概论、建筑初步、素描基础、建筑制图、建筑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设计构成、建筑构造、城市规划原理、建筑设备等课程四、修业年限:3-6年五、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六、毕业条件1、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 总学分应达到154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应修满36学分,专业课程应修满100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应修满18学分。
2、毕业设计(论文)合格,外语、计算机学历考试通过。
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c06490b9d528ea81c779a5.png)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40021341 21510141 40020342 40021432 30020781
工地劳动及调研实习 金工实习D 古建测绘实习 建造实习 CAAD实习
6.综合论文训练 15学分
40020960
综合论文训练
综合论文训练不少于 16 周,集中安排在第 8 学期。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40020551 40021361 40021391 40021452 40010011 40010021 30020741 30010011 30000062 30000021 30000011 30000051 30000031
40021281 40021271 40021032 40021461 40021201 30000041 40000141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建筑系 建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理、工、文、艺诸领域,具有科学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结 合的特点。本专业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培养符合国家建设需求,了解学科前沿,具有国际竞争力, 具备成为专业帅才潜力的高素质建筑人才。
二、基本要求
2. 专业选修课 4学分
五年制专业选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 14 学分,其中跨专业选修课不少于 2 学分。
3. 实践环节 11学分
40020400
建筑师业务实践
11学分
6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建筑系 建筑学专业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第一学年
课程编号 12090043
秋季学期
课程名称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建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31d46f28ea81c759f5786a.png)
建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专业素质、非专业素质和特殊素质全面发展,具有正确的专业观念和良好的专业品格,具有建筑制图、建筑构造及各类建筑设计原理等建筑学学科知识,具备建筑设计与建筑表现能力,掌握建筑项目的方案设计、策划与管理的方法,能在建筑工程设计及技术管理领域、岗位从事建筑项目策划、建筑设计及建筑技术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一)就业目标在建筑设计院、设计事务所、建筑公司及房地产开发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建筑项目策划、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考研深造。
(二)职业发展目标注册建筑师、建筑工程设计企业高管、职业经理人。
二、培养规格(一)专业核心素质1.具有建筑美学、建筑制图、建筑构造、建筑结构选型以及建筑设计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具有建筑方案设计、建筑艺术表现以及建筑施工图设计、建筑项目研究策划的能力;3.掌握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以及建筑艺术表现、建筑项目策划等建筑师业务的方法;4.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专业前沿动态;5.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
(二)非专业核心素质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团结合作。
三、培养模式与特色(一)培养模式实行开发内化教学。
1.专业素质培养模式(1)小班授课;(2)创意风暴、设计强化训练;(3)素材库案例教学;(4)国内外考察游学;(5)教学内容与建筑师职业资格标准对接。
2.非专业素质培养模式(1)在专业素质教育中渗透非专业素质教育;(2)在专业素质教育的测评中体现非专业素质教育的要求;(3)“思政课”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专业素质教育的特色理论课程实行开发内化教学;(4)实训项目和思想品德素质加强测评环节;(5)素质导师强化对学生的“五导”(观念引导、品格引导、知识引导、能力引导、方法引导);(6)成功内省;(7)成功案例库;(8)成功论坛;(9)头脑风暴。
(二)培养特色1、专业素质优势(1)设计基本功过硬,实践动手能力强,毕业即能独立承担中小型设计项目;(2)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素养。
本科建筑学培养方案
![本科建筑学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b8fc7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7.png)
本科建筑学培养方案本科建筑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科建筑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建筑学理论基础、较高的设计能力和广阔的实践经验的创新型建筑人才。
通过系统的学科知识教育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条件和能力:1. 具备坚实的建筑理论基础,能够理解和应用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建立和掌握基本的建筑学原理和方法。
2. 具备较高的设计水平和创造力,能够独立完成建筑设计方案,并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设计表达。
3. 具备扎实的建筑施工、材料、结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问题。
4. 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复杂的建筑项目中承担领导和协调角色。
5. 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伦理道德观念,能够从事建筑专业工作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培养课程设置本科建筑学专业的培养课程设置包括基础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以及实践教学环节。
具体的课程安排如下:1. 基础必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工科基础。
2. 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建筑史、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机电等。
这些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经验。
3.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建筑技术经济、室内设计、建筑遗产保护等。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拓宽专业知识面。
4.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建筑实习、设计竞赛、社会实践等。
这些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本科建筑学专业设立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1. 建筑实习:学生在专业实践基地或建筑公司进行的实习活动,包括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建筑行业的实际运作,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2. 设计竞赛:学生参加各类建筑设计竞赛,提升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浙大建筑培养方案
![浙大建筑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cb9f0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b.png)
浙大建筑培养方案浙江大学建筑培养方案浙江大学建筑学院是我国建筑学科的重要培养基地之一,拥有优秀的教师团队、完善的教学设施和丰富的实践机会。
该学院秉承“自强不息、笃行致远”的校训,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和国际化建筑人才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术、科研和实践能力培养。
本培养方案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成为未来建筑行业领袖和创新者的能力。
培养方案包括学科基础、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和国际化交流等多个方面。
一、学科基础阶段学科基础阶段为建筑学院的新生提供必要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培养。
课程包括建筑学、设计原理、结构力学、建筑材料与技术等。
学生需要通过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了解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对建筑设计和建筑工程实施的理解和认知。
二、专业课程阶段专业课程阶段是建筑学院学生的核心学习阶段,主要包括建筑设计、建筑工程技术、建筑结构等专业课程。
学生将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掌握建筑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加深对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理解,培养解决实际建筑问题的能力。
除了专业课程,学院还鼓励学生选择一些选修课程,如人文社会科学、创业管理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使他们具备超越专业的视野和思考能力。
三、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建筑学院的特色之一,包括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和社会实践等。
实践环节旨在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机会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学院与各大建筑设计院、建筑施工企业和相关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国际化交流国际化交流是建筑学院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学院与多所国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提供交换生和双学位项目。
学生可以通过交流项目,去国外大学学习一学期或一年,了解国际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拓宽国际视野。
同时,学院还邀请国际知名建筑师和学者进行讲座和讲习,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东南大学建筑学培养计划
![东南大学建筑学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ecf96322bb68a98271fefa2b.png)
东南大学建筑学培养计划1. 教学目标本专业培养建筑学领域素质高、能力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优秀建筑设计人才。
围绕建筑学专业评估标准和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要求,学生应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在建筑学领域从事设计、研究、教学和管理的能力。
2. 设计课程教学大纲①一年级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建筑学院的专业基础课,是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学、历史遗产保护等各专业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为:1、帮助学生建立以模型研究为主要研究工具,以观察、讨论为重要研究推动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自我研究的能力。
2、树立符合时代特征的建筑价值观。
3、建立和泛建筑设计学科相关的知识体系框架。
4、帮助学生了解各个专业方向,培养专业兴趣。
二、课程内容1、建筑设计基础I(1)空间生成:以现代主义抽象绘画为底稿、板片、杆件、盒子三种类型模型材料为操作对象,探索不同的模型操作,观察特定操作产生的空间特征,并加以记录和总结。
(2)设计建造:以木材为建造材料,设计、建造一个可供单人进入的遮蔽物。
首先对各种木料观察、实验,总结其视觉、加工、连接等方面的特质,由此发展出遮蔽物的构造节点、形成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际建造加以实现和总结。
(3)空间组织:以建筑师工作室为题讨论具有一定功能、环境要求的建筑空间基本组织方法。
练习以先例分析入手,总结较为常用的6种空间组织方式,之后结合尺度、环境、功能、建造等讨论话题推进设计发展。
2、建筑设计基础II(1)空间概念:以板片、杆件、盒子三种类型模型材料为操作对象,制作一个立方体,探索设计操作和空间形态间的逻辑关系,发展出具有强烈空间特征和造型特点的空间构成作品。
(2)城市空间:从城市环境研究入手,分析给定街区的城市空间特征;之后,在给定城市区域增加一个建筑体量,保证这一体量添加过程对现有城市空间产生积极影响,以此产生设计目标的体量和基本空间关系。
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31a5d1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a.png)
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是以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建筑学人才为目标的,设计了一套完备的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
本文将详细介绍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计划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包括理论基础课程、实践能力培养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教学计划总体分为四个阶段:基础阶段、专业基础阶段、专业拓展阶段和实践与研究阶段。
1. 基础阶段基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基础理论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做好准备。
2. 专业基础阶段专业基础阶段的课程主要包括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等。
学生将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了解建筑学的基本理论与原则,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并且能够对建筑结构和材料进行深入的研究。
3. 专业拓展阶段专业拓展阶段的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建筑技术与管理、建筑历史与文化等。
学生将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拓宽自己的建筑视野,了解国内外建筑发展的最新动态,并且能够进行独立的建筑设计和研究。
4. 实践与研究阶段实践与研究阶段是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的重点阶段,包括毕业设计、实习和科研等。
学生将通过实践和科研的方式,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探索建筑学的前沿领域。
二、课程教学大纲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细致全面,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1. 课程编号与名称每门课程都有唯一的编号和名称,以便学生进行课程选择和管理。
2. 课程学分与学时每门课程都明确规定了学分和学时,帮助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和时间安排。
3. 课程教学目标每门课程明确了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目标,使学生了解课程的重点和学习方向。
4. 课程教学内容每门课程详细列出了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研究方法等,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内容和重要性。
建筑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
![建筑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8353e7fc783e0912a3162a17.png)
附件1建筑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外装饰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熟悉建设法律法规,从事建筑设计、管理工作,获得注册建筑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热爱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工程项目策划、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施工图绘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
2、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和用多种方式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以及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文字、图形、数据处理能力。
3、了解中外建筑的历史和发展规律,掌握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了解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社会文化习俗、法律与法规的基本知识以及建筑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
4、初步掌握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体系的基本知识,建筑构造原理与方法,常用建筑材料及格新材料的性能,具有合理选用和一定综合应用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多工种间组织协调能力。
5、具有项目前期策划,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建筑美学素养和一定的建筑文化保护意识;三、主干学科:建筑学四、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五年,弹性学制五至八年五、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六、时间安排:见表一七、课程结构比例:见表二八、课程设置:见表三表一表二课程结构比例表三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课程设置。
同济建筑学培养方案
![同济建筑学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9b2629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b.png)
同济建筑学培养方案同济大学建筑学培养方案一、学科概述建筑学是一门涵盖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建筑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建筑专业人才。
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具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扎实的建筑学基础和创新性的设计能力;2. 培养具备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实施能力;3. 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三、培养模式1. 理论学习:学生将学习建筑学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历史、建筑技术与材料等相关知识,为后续的设计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2. 设计实践:学生将参与各类设计项目,进行多种规模和类型的建筑设计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
3. 实习实训:学生将参与实践课程和实习活动,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研究训练:学生将在研究生阶段参与科研项目,深化对建筑学的理解和研究。
四、课程设置1. 建筑设计原理:介绍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审美能力。
2. 建筑历史与理论:介绍建筑学的发展历史和理论体系,提升学生对建筑文化的理解。
3. 建筑技术与材料:介绍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施能力。
4. 建筑结构设计:介绍建筑结构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
5. 建筑系统设计:介绍建筑系统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
6. 建筑规划与设计:介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
五、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整个培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参与多个设计项目,实践应用所学知识和理论。
学生还将进行实习和实训,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毕业设计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将完成毕业设计,展示所学的知识和能力。
毕业设计将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建筑设计项目,并具备实施能力。
七、实习与就业学生在大四期间将进行实习,学生将在实习中接触到真实的建筑设计和施工环境,培养实践能力。
建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建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9ca6965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8.png)
建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湖州、服务浙江、面向长三角, 结合建筑业相关产业,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 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个性化发展、实践动手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全程化培养, 使学生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学生应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扎实的建筑学专业基础理论, 具有建筑设计等实际工作能力, 以及更高层次的后续深造能力, 在建筑学领域具有“笃学崇工、厚德尚用”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规格1.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养成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2. 具有基本的体育、卫生和军事基本知识,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身体健康,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
3. 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的趋势, 获得初步的科研训练, 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4.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具有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和用多种方式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
了解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社会文化习俗、法律与法规的基本知识以及建筑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 具有多元、竞争、生态和国际化等现代观念。
5.能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本行业技术的应用设计和开发,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三)专业特色本着学以致用和与时俱进的原则, 课程建设向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方向倾斜, 该方向符合新型城镇化、循环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宏观政策导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学科门类:工学专业代码:学制、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与毕业要求最低学分学制:五年修业年限: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毕业要求最低学分:学分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主干学科:建筑学。
相近专业:城市规划。
院部负责人:胡跃进审核:方辉平校长:汪建利日期:年月、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本专业培养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方法,能从事城市与建筑领域的规划、设计、监理、管理、教育、科研、开发、咨询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可在省及华中、华东等地区,从事城市建筑领域的规划、设计、监理、管理、教育、科研、开发、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2、培养要求()科学知识要求)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宽泛的人文科学社会基础。
包括: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体育运动、军事。
)自然科学知识:了解高等数学、物理学、力学、材料学、生态学、信息工程学、环境学、心理学等学科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
)工具性知识: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和结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和通信原理,掌握流行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至少掌握门计算机语言,并能进行编程;能用英语进行书面、口头表达,能较好地阅读专业文献。
()专业知识要求)工程制图与识图:掌握各种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掌握制图的原理及规制图的基本步骤、方法;掌握施工图的识度和使用,相关规和图例。
)建筑基础知识要求:掌握中外建筑史、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城市规划与设计原理、素描与色彩、景观建筑学、生态建筑概论,掌握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设备、建筑物理等基本知识。
)建筑专业核心知识要求:掌握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以及综合性公共建筑的设计,培养独立进行建筑设计的能力和处理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工程测量:熟练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罗盘仪、钢尺等常用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熟悉测距仪、全站仪电子经纬仪等仪器的性能和使用,了解主要接收设备。
掌握测量基本原理、基本测量方法(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三角高程测量、电子全站仪测量、地形测绘)、数据处理;掌握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于误差分析。
)建筑相关专业知识要求:具有根据使用要求、地形条件、文化背景、材料和技术条件等情况,构思并完成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
具有一定对相近或相关专业和领域的工作适应能力。
)建筑技术知识要求: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并能继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的基本能力。
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纸、计算机图形处理等进行创作设计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专业能力要求)获取知识能力大学本科教育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阶段,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表达、学会交往,能够在社会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终生学习能力:能够适应知识更新特别迅速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要求,懂得自身需要不断的扩展知识面及终身获取新的知识。
要求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具备一定自学能力,即学会通过不同途径,运用不同方法主动地获取各种知识,以适应学科发展、社会进步的需求。
)表达能力:要具有演讲能力、辩论能力、写作能力、外语应用(文献检索、阅读、翻译、外事活动)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在多种环境、场合中,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见解。
学会书写各种文书和报告。
熟练掌握各类应用文的规定格式。
)社交能力:在社会活动和科学研究、工程技术活动中,要具有自尊自爱、坚持原则、公平公正、与人为善、热心合作、真诚共事的意识和能力。
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与人交往能力,学会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求同存异,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与人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具有计算机办公、文字处理等操作能力、并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取有关科学研究、工程技术领域最新信息。
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现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不仅能迅速、准确地获取各种信息,并且能充分发挥其辅助工具的作用,推动自身工作的开展。
)应用知识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包括正确选择和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和总结、归纳、整理、综合所学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综合实训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和实际工程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学会设计或选择实验仪器设备及实验装置的安装和调试;在实验操作中,能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对实验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能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工程实践能力:包括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学会搜集并运用资料(文献、手册、规、标准等)进行建筑设计创作,工程设计图纸绘制。
具建筑工程设计图、设备布置图、管道布置图及设备结构图等工程图纸的绘制能力;能够对现有施工图纸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修改等。
)创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构成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
具有观察力,对于主要靠观察和实践进行科学研究的人,观察力更加重要;要培养学生自觉的树立起观察意识,不断的总结和摸索观察的方法,掌握观察技能。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思考,丰富的联想可以产生灵感。
要培育学生的想象意识和兴趣,培养强烈的好奇心,要求学生大量积累原有感性形象,多阅历,多观察,多参加各种实践,有意识的对头脑中的感性形象重组组合,不断构建新的形象。
具有思维力,思维力由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等能力组成。
要逐渐培养学生对事物观察、分析、比较、概括思维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完成整个的思维运动过程;并从中可以使学生了解和体验到一些不能直接感受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综合素质要求)政治思想过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熟悉经典哲学思想的精髓;对国、国际的政治和经济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有透彻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善于利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品德高尚:法治意识强,崇尚、公正,履行保障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公民职责;了解行为的危害和承担的法律责任,自觉遵纪守法并同各种犯罪行为作斗争;了解相关的民事、经济法律常识,在民事和经济活动中依法行事,依法履行义务、维护权益和承担责任;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和意义,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自觉践行礼仪规,追求高尚人格;了解并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专业修养:了解专业、职业相关的法规和社会背景;了解专业、职业相关现状和发展趋势,关注建筑学的前沿,与时俱进;熟悉专业相关的工具性知识,如识图、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外语、信息获取等,具有与同行进行基本的交流能力;了解专业主要规、规程及职业资格等方面的容,具备建筑的全局观,能主动规划个人职业方向与发展;了解行业准则,具有高尚的职业和行为规。
)明确的职业定位:理解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发展责任,具备环境意识及其它规要求;清楚工程师的企业责任、发展责任,具备环境意识及其它规要求;清楚工程师的企业责任,积极参与企业建设,努力进行技术革新,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奋斗;科学对待项目投资目标、项目进度和项目质量,不懈追求安全、经济和适用,尽可能节约自然和社会资源,提高社会效益;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强,关心科技和技术发展,不断更新知识,主动适应各类环境变化。
)学习能力强理解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随着工作积累、遇到实际问题的增多以及职业和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学习的需必然的;树立不间断学习的理念,在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自学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训练。
)具有敬业与协作精神:了解专业涵,丰富专业能力,培养对专业和职业的兴趣,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具有团队利益优先的精神,能主动承担责任和任务并自觉出色地完成,随时关注团队工作进度和团队部的情况;真诚守信,学会服从,对待同事友好、宽容,愿意共享经验,认同他人的成绩,善于学习他人;不断提高语言、文字、专业的交流能力和技巧,提高交流的效率;善于自我管理。
)富有创新精神:扎实的知识、合格的素质是创新的基础,不断专注于知识的积累和素质的提高;创新是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科技活动和社会服务过程中既继承前人又有突破提高,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这种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积极参加各类竞赛、科研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向别人学习并总结创新的方法。
、理论教学体系核心课程:中外建筑史、建筑构造、建筑力学、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筑物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理论教学体系示意图见附图。
、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专业实践环节:课程实验、教学综合实习、建筑专业认识实习、建筑美术写生实习、建筑测绘实习、建筑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训。
实践教学体系示意图见附图。
注: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含通识实践环节、学科实践环节、专业实践环节、创新实践环节及理论教学体系中的实践、实验学分;附图:理论教学体系鱼骨图附图:实践教学体系鱼骨图建筑学专业(卓越)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代码:学制、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与毕业要求最低学分学制:五年修业年限: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企业阶段要求最低学分:学分院部负责人:胡跃进审核:汪小飞校长:汪建利日期:年月、培养要求()建筑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性工程技术人才。
为城镇建设、教学科研、建设开发和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输送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实践和适应能力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建筑学科骨干与管理人才。
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相关职业适应能力的实用型、复合型、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要求达到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科学、辩证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敏锐、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有较高较全面的艺术素养,对形势没有较高的审美判断能力。
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建筑方案设计构思能力,初步的施工图设计与专业技术协调组织能力。
具有应用多种表现方案的能力,准确的文字表达和清晰的语言表述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具有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协调各工种关系的能力,并由较强的自主创新意识与知识更新和职业适应能力,并具有较轻的组织领导和社会活动能力。
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文献检索与信息处理、技术分析方面的知识。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适应科技发展的应变能力。
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译、写作能力。
()专业培养标准.具备并能应用与本专业相关的科学、工程技术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本专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个人能力和专业能力能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参与实验和分析系统思维意志品质和创新精神以及培养吃苦耐劳的敬业品质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工程施工技术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协作和交流团队精神交流与沟通外语交流团队管理及组织协调能力,确保工作进度.工程师在社会、企业、项目中的定位于责任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工程师的企业责任工程师在项目中的作用和责任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工程师在工程项目设计实施运行中的能力要求工程前期工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