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区划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学原则 相对一致性原则
古地理法
类型制图法
区域共轭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
顺序划分和合并法 部门区划叠置法 地理相关分析法
主导因素原则
主导标志法
第二节 自然区划的历史






九州 一、 《中国自然区划草案》 1954年,中华地理志编辑部 二、《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 1959年,中科院 三、《中国自然区划》 1961年,南京大学任美锷、杨纫章拟定 四、《以发展农、林、牧、副、渔为目的的自 然区划》 1963年,侯学煜等
高度
垂向为主 高原牧业
第九章 灾害与环境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减灾建设 中国正处在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交汇的地区 (环太平洋带、北半球中纬度带),是世界上自 然灾害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一、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
(一)自然致灾因子种类多,发生频繁 (二)灾情严重 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病虫害、地震 是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大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和意义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 人类管理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甚至整个 生物圈,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所提供的各种用途, 建立良好意识和行为规则,停止一切破坏活动, 减缓物种灭绝的速度,并维持物种的生产潜力, 以满足子孙后代的需要。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1.为人类提供食物来源 2.为人类提供药物来源 3.为人类提供各种工业原料和能源 4.生物多样性保存了物种的遗传基因,为繁育良 种提供了遗传材料





4.川西高山峡谷地区 5.滇西高山峡谷地区 6.湘黔川鄂边境山地地区 7.粤桂湘赣南岭山地地区 8.浙闽山地地区 9.台湾中央山脉地区 10.西藏东南部山地地区 11.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12.桂西南石灰岩地区 13.海南岛中南部山地地区 14.青海可可西里地区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


一、基本概念
中国地域辽阔,生物种类繁多,是生物多 样性极为丰富的国家。有森林生态系统16大类、 185类;还有4大类草原生态系统、7大类荒漠生 态系统和各种高山植被生态系统等约460多类生 态系统。


二、中国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
1.吉林长白山地区 2.冀北山地地区 3.陕西秦岭太白山地区

3.相对一致性原则:要求在划分地理综合体时必须 注意其内部的一致性,并且对不同区划单位来说, 各有其一致性标准的理解。 4.区域共轭性原则 (地域完整性原则):每个具体 的区划单位都要求是一个连续的地域单位,不能存 在着独立于区域之外而又从属于该区的单位。 五、自然区划的方法 主要有叠置法、主导标志法、地理相关法、景观制 图法、定量分析法、聚类分析方法和遥感分析方法 等。
1.综合分析原则与主导因素原则 综合分析原则强调在进行某一级区划时,必须 全面考虑构成环境的各组成成分和其本身综合特征 的相似和差别,然后挑选出一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指 标作为确定区界的根据。 主导因素原则强调选取反映区域分异的主导因 素的某一主导标志来作为确定区界的主要根据,并 且强调在进行某一级区划时,必须按统一的指标来 划分。 2.发生学原则:自然综合体的特性和自然区域的分 异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进行自然区 划,必须深入探讨区域分异产生的原因和过程,作 为区划的依据之一。区域单位成因的一致性和区域 发展性质的共同性原则。





二、自然区划的目的 1.根据人类利用的要求,对各个不同区域的自然条 件进行综合评价。 2.指出该区域有利和不利方面。 3.提出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科学依据及方向。 三、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 自然综合体内部的分异规律,造成地表区域分异最 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是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 四、区划的原则 通常采用的原则是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原则,发生 学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地域 完整性原则)。
(一)“减灾成本”与经济发展 (二)“减灾投入”与区域发展 (三)自然资源开发、减灾与持续发展 加快建立健全灾害监测预报系统,提高测报 水平,兴建减灾工程,将减灾与经济建设紧密结 合,提高整体防灾能力;灾害发生后,动员一切 力量,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保障灾民生活,减轻 灾害影响;进一步完善减灾法规,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减灾意识;重视增强科学技术在减灾中 的作用。
第二节 环境保护和建设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一、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状况
(一)中国城市环境污染 局部有所控制,总体仍在恶化,前景令人担 忧。 1.大气污染 2.水污染 3. 固体废弃物 4.汽车噪声 (二)农村生态破坏 1.森林破坏

2.草原退化 3.土地沙化 4.水土流失



二、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成就
五、 《中国自然区划概要》 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编制 六、《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 1985年,中科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

第三节 三大自然区
区域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貌
大部分在500m 高大山系分割 海拔4000m以上 以下,是我国 的盆地、高 的高原及高大 平原集中分布 原,升降交 山系,大幅度 替区 隆升区 区,新构造运 动以沉降为主
(一)城市综合整治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 (二)工业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 (三)农业生态建设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四)林业生态屏障开始发挥作用 1.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 3.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 4.太行山绿化工程 5.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工程




(五)水利工程发挥了防洪、灌溉和供水效益 (六)水土保持和治沙工程取得一定进展
气候
水文
土壤
有林溶、粘化现 机械组成较粗, 土壤剖面发育 象,北方偏碱, 有机质含量 很差,粗 南方偏酸 骨土 有限,有明 显钙化现象, 可溶盐分较 高 森林为主,部分 草原、荒漠植 为草原 被为主 高山草甸、草 原及寒漠
植被
决定地域分 温度,在秦-淮 水分 异的主 以北水分也是 导因素 相当重要的因 素 地域分异规 纬向为主 经向或作同心 律 圆状 利用 主要农业区,以 以牧为主,绿 耕作业为主 洲农业
1.东部自然灾害区 2.中部自然灾害区 3.西部自然灾害区



二、中国减灾建设
(一)减灾工程 1.防洪(潮)抗旱工程 2.防震抗震工程 3.泥石流、滑坡、地裂缝防治工程 4.防沙治沙、森林防火及防护林体系建设 5.农林牧生物灾害防治工程



(二)减灾非工程建设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减灾对策



三、中国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式,把环境保护和建设 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二)实行计划生育,减缓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三)制定和严格实施环境法规和标准 (四)大力推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五)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 (六)建立以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为核心的环境 保护战略 (七)坚持以强化监督管理为中心的环境管理政 策

5.生物多样性为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保持水 土,调节气候,促进重要营养元素的物质循环等 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
(一)就地保护 (二)迁地保护 (三)离体保存
季风显著,雨热 夏季风难以到 高寒,太阳辐射 强,风力强 同季,但有旱 达,干旱和 涝现象 半干旱 外流河为主,水 内流河为主, 西部为内流河, 系发育,径流 融雪水、雨 咸水湖区;东 丰富,雨水补 水补给,径 部为外流河源 给,但南北有 流贫乏,咸 地,淡水湖区; 水湖区 差异,淡水湖 有较多的冰川、 区 湖泊
第八章 中国自然区划
第一节

区划的内容、目的、理论基 础及原则
一、内容:自然区划的对象是自然综合体。 1.自然综合体:自然界中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相互 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 体。 2.自然区划:按照地表自然界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将地域加以划分,分出若干个区域(单位),并 探讨所分出各自然单元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发生、 发展和分布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