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儿童白血病诊疗及护理教学讲义PPT课件

合集下载

儿科常见病诊断与治疗培训课件儿童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

儿科常见病诊断与治疗培训课件儿童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

体征
肝脾肿大
由于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 可引起肝脾肿大。
淋巴结肿大
白血病细胞浸润表现
由于白血病细胞侵犯脑膜、睾丸、肺 等组织器官,可出现相应的表现,如 头痛、呕吐、睾丸肿大等。
全身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腋窝和腹 股沟等处多见。
03 儿童白血病的诊断方法
血常规检查
总结词
通过检测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和形态的 变化,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白血病。
遗传因素
部分患儿存在遗传易感性,可能 与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有关

环境因素
如辐射、化学物质、病毒等环境因 素可能增加儿童白血病的风险。
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异常也可能与儿童白血病 的发生有关。
02 儿童白血病的症状与体征
早期症状
发热
反复发热是白血病早期 症状之一,抗生素治疗
无效。
贫血
脸色苍白、乏力、头晕 等症状,活动后加重。
出血
皮肤瘀点、瘀斑、鼻出 血、牙龈出血等,严重 者甚至出现内脏出血。
淋巴结肿大
颈部、腋窝、腹股沟等 部位淋巴结肿大。
典型症状
01
02
03
04
贫血
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 ,活动后加重。
出血
皮肤、黏膜及脏器出血,如鼻 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
等。
发热
持续高热或不规则发热,抗生 素治疗无效。
骨痛
胸骨、四肢骨等疼痛,严重时 可出现病理性骨折。
性化的治疗方案。
化学治疗周期较长,需要定期到 医院接受治疗,同时配合支持性 护理和营养补充,以确保治疗效
果和患儿的生存质量。
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通过移植正常造血干细胞来替代病变的造血干细胞,以达到根治白血病 的目的。

儿童白血病健康宣教课件

儿童白血病健康宣教课件

06
临床症状和体征:观察发热、贫 血、出血、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 状和体征,辅助诊断白血病
鉴别诊断
● 贫血:儿童白血病可能表现为贫血,但贫血不一定是白血病。 ● 感染:儿童白血病可能表现为感染,但感染不一定是白血病。 ● 淋巴结肿大:儿童白血病可能表现为淋巴结肿大,但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白血病。 ● 骨骼疼痛:儿童白血病可能表现为骨骼疼痛,但骨骼疼痛不一定是白血病。 ● 出血:儿童白血病可能表现为出血,但出血不一定是白血病。 ● 肝脾肿大:儿童白血病可能表现为肝脾肿大,但肝脾肿大不一定是白血病。 ● 神经系统症状:儿童白血病可能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但神经系统症状不一定是白血病。 ● 皮肤病变:儿童白血病可能表现为皮肤病变,但皮肤病变不一定是白血病。 ● 眼部病变:儿童白血病可能表现为眼部病变,但眼部病变不一定是白血病。 ● 口腔病变:儿童白血病可能表现为口腔病变,但口腔病变不一定是白血病。
01
02
03
04
5 健康促进计划
健康促进目标
01
提高儿童白血病预防意识
03
降低儿童白血病发病率
02
改善儿童白血病治疗效果
04
提高儿童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
健康促进策略
健康教育:提高家长 和儿童的健康意识, 了解白血病的病因、 症状和预防措施
定期体检:定期进 行身体检查,及时 发现和治疗白血病
健康生活方式:倡导 健康饮食、规律作息、 适量运动等生活方式, 提高免疫力
儿童白血病健康宣教
演讲人
目录
01. 基本概述 03. 危险行为因素 05. 健康促进计划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04. 健康教育策略 06. 健康促进计划评价
1 基本概述
儿童白血病定义

小儿白血病.PPT演示课件

小儿白血病.PPT演示课件

2020/3/24
6
2、发热
• 起病时既有发热,热型不定,一般不伴寒战,抗生素治疗无效: 合并感染时,常伴有持续高热,多为呼吸道炎症、牙龈炎、肾盂肾 炎和败血症等。
2020/3/24
7
3、出血
以皮肤、黏膜出血多见,表现为紫癜、瘀斑、鼻衄、 牙齿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血尿。
主要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入骨髓,巨核细胞受抑制 使血小板的生成减少。
止血。
2020/3/24
19
3.消化道出血 可有呕血、黑便,患者出现 头晕、心悸、脉细速、出冷汗、血压下降时应及 时抢救,给予止血和补充血容量。
4.头面部出血 患者有眼眶周围瘀斑,眼底
出血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按医嘱给予及时



5.颅内出血 平卧位,高流量吸氧,保持 呼吸道通畅,按医嘱应用止血药物及降低颅内压 药物,输注成分血。头部可给予冰袋或冰帽,严 密观察病情,及时记录。
3、化学因素:苯、氯霉素、保泰松、烷化剂等破环了机体免 疫功能,使免疫监视功能降低,而诱发白血病。
4、遗传或体质因素:不属于遗传疾病但与遗传有关。如家族 中有多发性恶性肿瘤情况;患有其他遗传性疾病或严重联合 免疫缺陷病患儿,其白血病的发病率较普通小儿明显增高; 单卵孪生儿中一个患白血病,另一个患病率为20%。
1、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 广州协作组2008化疗方案: 诱导缓解阶段(VDLP):VCR+DNR+L-ASP+Pred 巩固强化阶段(CAM):CTX+Ara-C+6-MP 髓外白血病预防: HD-MTX 再诱导阶段(VDLD):VCR+DNR+L-ASP+DEX 再巩固阶段(CAM-2): CTX+Ara-C+6-MP

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化疗护理与支持治疗课件

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化疗护理与支持治疗课件
康复与预后
Chapter
康复期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定期复查
在康复期间,应定期进行血液 检查和骨髓检查,以便及时发
现病情变化。
预防感染
儿童在接受化疗后免疫系统受 损,容易感染病菌,应注意个 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
合理饮食
保证营养摄入,多吃富含蛋白 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避免刺激性食物。
适度锻炼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儿童急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贫血、出 血、发热、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时 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
诊断
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免疫分型、 染色体和基因检测等手段进行诊断, 确诊需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
02
化疗护理
Chapter
化疗前的准备
确保患儿身体状况良好,进行必 要的实验室检查,评估营养状况 和器官功能。
分类
根据细胞类型和分化程度,儿童急性白血病可分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两大类。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儿童急性白血病的病因尚未完全 明确,但研究发现与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免疫因素等密切相关 。
发病机制
异常的基因表达、染色体异常、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等因素导致造 血干细胞恶性转化,引发白血病 的发生和发展。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但应避免过度劳
累。
预后评估与预测
评估指标
预后评估主要依据患者的病情、 年龄、治疗反应等因素进行综合
评估。
风险分层
根据预后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 低危、中危和高危三个风险层次
,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预测模型
利用统计学模型预测患者的生存 率和复发风险,为制定个性化治

2024年小儿急性白血病护理查房PPT

2024年小儿急性白血病护理查房PPT
酸检测
预防血栓:鼓励患儿多活动, 避免长时间卧床,必要时使
用抗凝药物
护理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症状缓解、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 评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对护理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对护理措施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护理效果
理知识
症状护理措施
发热护理:监测体温,及时降温,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出血护理:观察出血情况,及时止血,预防感染 感染护理: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疼痛护理:观察疼痛情况,及时止痛,保持舒适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措施
预防出血:注意观察患儿皮 肤、黏膜、鼻腔、牙龈等部
位,发现出血及时处理
预防贫血:加强营养支持, 定期监测血常规,及时补充
护理经验总结及建议
第六章
护理经验总结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预防感染:保持病房清洁,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饮食护理:注意饮食卫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 心理护理:关注患儿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减轻心理压力 健康教育:向家长普及白血病相关知识,提高家长护理能力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铁剂、维生素B12等
预防出血:注意观察患儿皮 肤、黏膜、鼻腔、牙龈等部
位,发现出血及时处理
预防贫血:加强营养支持, 定期监测血常规,及时补充
铁剂、维生素B12等
预防感染:保持病房清洁, 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预防血栓:鼓励患儿多活动, 避免长时间卧床,必要时使
用抗凝药物
预防感染:加强手卫生,避 免接触感染源,定期进行核
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
第四章
家庭支持情况

最新小儿急性白血病诊治98PPT课件

最新小儿急性白血病诊治98PPT课件
关的核型异常有:t(12;21),ETV6-CBF2 融合基因:t(9;22),BCR-ABL融合基因 以及t(4;11),MLL-AF4融合基因。
4. 临床分型:
(1)与小儿ALL预后确切相关的危险因 素:
①<12个月的婴儿白血病;②诊断时已 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和 (或)睾丸白血病(TL)者;③染色 体核型为t(4;11)或t(9;22)异常;④小于 45条染色体的低二倍体;
小儿急性白血病诊治98
急性白血病占儿童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分二大类: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 白血病(ANLL),前者发病率3-4/10万,后者发病 率1/10万。近年来随着MICM分型的发展、新药 的不断涌现和联合化疗的应用,儿童急性白血病预 后有了很大的改观,几乎98%的ALL能达到完全 CR, 75%可达5年以上长期生存, ANLL也有了 相应的改观。
天起 Dx 6mg / m2/次,静滴, d1-14天
休疗10-14天,待WBC3X109/L,肝肾功能正常 进行
2. VM26+Ara-c VM26 150mg/m2 , 第1,4,7天, 静滴 Ara-c 300mg/m2 , 第1,4 ,7天,静滴
维持及加强治疗:
维持治疗:6-MP+MTX 加强强化治疗:维持治疗期每年第6个 月用VDLD或COAD(用法同早期强 化),每年第12个月用VM26或 VP16+Ara-c1疗程(同早期强化方案) 1疗程。
ALL基本诊断依据
临床症状、体征:发热、苍白、乏力、出血
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脏器浸润灶。
血象改变:血色素降低,血小板减少,白细
胞计数改变,分类可发现不等数量的原、幼淋 巴细胞。

小儿白血病最新PPT课件

小儿白血病最新PPT课件
护士一定要树立,儿童白血病是少数可治愈的 恶性肿瘤中的一种,目前认为可治愈的恶性肿 瘤有:恶性葡萄胎、小细胞肺癌、儿童白血病、 淋巴瘤等,这些疾病的特点除小细胞肺癌外, 都发生在生命的早期。
ppt课件
14
疗法
?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主要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疗法
ppt课件
15
原则
?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应严格区分白血病类型,按照类型选用不同的化
ppt课件
22
? 在每一疗程中,细胞毒药物的使用最好不要超过 10 天,一般在 5~7天,因为白血病细胞的破坏大多发 生在7天之内,延长细胞毒药物的使用只能阻止正
常细胞的恢复而加重骨髓衰竭期,强化疗的最大反 应要在停止治疗后 7~10天才出现。
? 随着白血病生存期的延长, CNSL发病率明显上升, 尤其ALL可高达 40~50%。
4年 3.5年
ppt课件
32
急性白血病疗效标准
? 完全缓解( Complete remission CR):
临床无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的症状和体征,生 活正常或接近正常。
血象: Hb≥ 100克/L(男),或 ≥ 90克/L(女 及儿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 1.5×109/L, 血小板 ≥ 100×109/L,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中无 白血病细胞。
? 持续完全缓解( Continuous complete remission, CCR):
? 指从治疗后完全缓解之日起计算,其间无白血病 复发达 3~5年以上者。
ppt课件
ppt课件
24
? 具体方案
诱导缓解: VDLP ↓
巩固治疗: CAT ↓
早期强化: ↓
维持 →加强 ↑↓
强化←维持
ppt课件

儿童白血病教育课件

儿童白血病教育课件

,及时就医。
遗传咨询与筛查
03
如有家族遗传史,可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筛查,了解孩子患病
风险。
04 治疗方法与护理
化疗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
化疗药物种类
针对儿童白血病的化疗药 物主要包括烷化剂、抗代 谢药、抗肿瘤抗生素、植 物类抗癌药等。
用药原则
根据患儿病情、年龄、体 重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 方案,注意药物的剂量、 给药途径和用药时间等。
发病机制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其中,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环境因 素(如辐射、化学物质)等均可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类型及临床表现
类型
根据病程和细胞类型,白血病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髓系白血病等。
临床表现
不同类型的白血病临床表现各异,但通常包括发热、贫血、出血、感染、肝脾 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骨痛、关节痛、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表 现。
儿童白血病患儿及其家庭在治疗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需要专 业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精准医疗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未来儿童白血病的治疗将更加精准,个 性化治疗方案将得到广泛应用。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作为新兴的治疗手段,在儿童白血病的治疗中将发挥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
多学科协作
未来儿童白血病的治疗将更加注重多学科协作,包括儿科、血液科、 肿瘤科、心理科等,为患儿提供全方位的治疗和支持。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01
诊断难题
儿童白血病的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或漏诊,需要加强基层医生的
培训,提高诊断准确率。
02 03
治疗挑战

小儿白血病专题知识讲座培训ppt课件

小儿白血病专题知识讲座培训ppt课件
小儿白血病专题知识讲座 22
22
. 防止耐药性产生。. 用至骨髓再生低下,严重的骨髓再生低下而又不危及生命是足量最客观的标准,也是有 效的诱导缓解所必要的过程,实践证明:化 疗后WBC最低值小于0.5×109/L比高于 0.5×109/L其最终效果好。. 强化疗效方案尽可能在1年内(特别是前半年)集中使用。
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小儿白血病专题知识讲座 8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的分型. 在小儿白血病中急性白血病占绝大多数,即97%,而慢性白血病约占3%。. 在急性白血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占70~8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占15~30%。. 其死亡率在国际上占小儿总死亡率中第二位(仅次于意外损伤),结果见表。
小儿白血病专题知识讲座 24
24
. 治疗方法有:全脑+全脊髓放疗,效果确切,但副作用大;全脑放疗+鞘注MTX;. HD-MTX+鞘注MTX. 个体化. 根据病人的体质条件选择治疗方案,如初诊时患儿出血或感染严重,或白细胞数 >100×109/L时,可先选择较温和的化疗方案, 如VP或VCP,使病人肿瘤负荷下降,一般情 况好转后,再用强烈化疗。
4
序位
0~28天(n=144)
29天~1岁
~3岁(n=44)
~7岁(n=46)
~12岁(n=43)
1
新生儿硬肿症(63)
支气管肺炎(82)
白血病及恶性 肿瘤(10)
白血病及恶性肿瘤(10)
白血病及恶性 肿瘤 (14)
2
新生儿肺炎( 31)
败血症(17)
肺炎(9)
再障(6)
肾衰(7)
3
败血症(21)
系列。小儿白血病专题知识讲座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神经麻痹、截瘫等;
化疗药物不易透过BBB和睾 丸, “庇护所”,复发主要原因
睾丸白血病(TL):白血病细胞侵犯睾丸, 表现为局部肿大、触痛,阴囊皮肤可呈红黑色。
绿色瘤:白血病细胞浸润眶骨、颅骨、胸骨 急粒的一种
、肋骨、肌肉等,在局部呈块状隆起。
特殊类型
3.1 基本诊断依据-血象﹑骨髓象
• 外周血象: 白细胞数增高者约占50%以上,其余也可正常 或减少,白细胞分类示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占 多数。 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减少。
标危ALL(SR-ALL):不具备上述任何一项危险因素者。
四: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 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极常见。白细胞计数多 数增高,部分患者在正常或低于正常范围, 称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2.理化因素
3.遗传素质
人类T细胞 白血病病毒
EB病毒
机制尚未明了
电离辐射
苯及其衍生物 氯霉素 保泰松 乙双吗啉 细胞毒药物 ……
支持证据: 家族中有多发肿瘤史 患儿常合并有其他遗传性疾
病 孪生儿有聚集发病现象,而
同卵孪生儿更为明显.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否与儿童白血病有确切关系 ,目前尚无定论。
成人的T细胞白血病与人类T细胞白血病 病毒有关系,但在儿童白血病无此发现 。
• 在急性白血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病(ALL)约占70~85%,急性非淋 巴细胞白血病(ANLL) 占15~30%。儿亦不例外,但以学龄前 期和学龄期小儿多见。
• 其死亡率在国际上占小儿总死亡率中 第二位(仅次于意外损伤)。
二 :病 因 研 究
1.病毒因素
预后不利: t(9;22),BCR-ABL融合基因 t(4;11),MLL-AF4融合基因
3.3 临床危险度分型:高危型、标危型
高危ALL(HR-ALL):具备下述任何一项或多项危险因素者:
① <12个月的婴儿白血病; ② 诊断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0×109/L; ③ 泼尼松诱导试验60mg/(m2.d) ×7天(d1-7 )第8天外周血 白血病细胞≥1×109/L(1000/ul),定为泼尼松不良效应者; ④ 诊断时已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和(或)睾丸白血病 (TL)者; ⑤ 染色体核型为t(4;11)或t(9;22)异常; ⑥ 小于45条染色体的低二倍体; ⑦ 标危ALL(SR-ALL)诱导化疗6周不能获完全缓解(CR)者。
免疫功能缺陷
一些先天性免疫缺陷症,如伴湿疹和血小板 减少综合征(WAS)、先天性无丙球血症容易 患白血病。
当一些突变的细胞产生,而免疫系统不能将 其清除,这些不受控制的细胞便不停地生长 ,从而发展成白血病。
三 诊 断 及 分 型
3.1 基本诊断依据-临床症状
起病:大多较急,少数缓慢;
早期症状:面色苍白、精神不振、乏力、食欲低下,鼻衄 或齿龈出血等;少数患儿以发热和类似风湿热的骨关 节痛为首发症状;
、 消化道出血 血尿
颅内出血---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
肝、脾、淋巴结肿大

骨和关节浸润:约25%患儿以四肢关节疼痛为

首发症状,其中部分呈游走性关节痛,局部红 肿现象多不明显,并常伴有胸骨压痛;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白血病细胞侵犯脑 多
实质和(或)脑膜,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 见
儿童白血病诊疗及护理
一 概述
小儿白血病,尤其是 ALL ,已经成为可以治 愈的恶性肿瘤,是当今 疗效最好、治愈率最高 的恶性肿瘤之一。
白血病(1eukemia)是造 血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 病。其特点为造血组织 中某一血细胞系统过度 增生、进入血流并浸润 到各组织和器官,从而 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 在我国,小儿的恶性肿瘤中以白血病 的发病率最高。其中急性白血病占绝 大多数,约97%,而慢性白血病约占 3%。
• 骨髓象:确诊和评定疗效的重要依据。 典型的骨髓象为该类型白血病的原始及幼稚 细胞极度增生;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
3.2 MIC分型
细胞形态学(morphology , M) 免疫分型(immunophenotype , I)
细胞遗传学检查(cytogenetics ,C)
有条件应做分子遗传学/融合基因检测 (molecular genetics ,M),即MICM分型
MIC---以急淋为例:
M(形态学)分型:
(FAB分型标准)
I(免疫学)分型: 分为T ﹑ B 两大系列
L1 L2 L3
I(免疫学)分型:
T细胞型急淋:具有阳性的T细胞标志如CD1、CD2、CD3、
、 CD4、CD5、CD6、CD7 TdT等;
B细胞型急淋:根据其对B细胞特异的单克隆抗体标志反应又分: ①早前B: CD79a 、CD19和(或)CyCD22 、CD10及HLA-DR阳性, SmIg 、CyIg阴性; ②普通型急淋:CD10阳性,Cylg 、 Smlg阴性; ③前B:Cylg阳性,Smlg阴性; ④成熟B:Smlg阳性;
双标记:具有淋巴系的形态学特征表现,伴有个别,次要的髓系 的特异性抗原标志(CD13、 CD33或CD14等阳性),但以淋巴系特异 的抗原表达为主。
C(细胞遗传学)分型:
①染色体数量改变; 低二倍体: ≤45条染色体 高二倍体: ≥47条染色体
②染色体核型改变:
预后有利的核型异常:t(12;21),ETV6CBF2融合基因
环境因素
强烈的辐射能引起白血病,如二战时日本原子 弹爆炸附近生存者患白血病机会大大增加;
孕妇在孕早期接受放射检查,出生后患肿瘤的 机会增加5倍;但在生后接受放射诊断检查, 至今尚无证据能引起儿童白血病;
基因转变
超过70%的儿童白血病出现某种的染色体 转变,如费城染色体; 一般相信并非从父母遗传,因为大多数 家族成员并没有同样的基因转变;
发热:热型不一,一般不伴寒战. 白血病性发热:多为低热且抗生素治疗无效; 感染性发热:多为高热;
贫血:骨髓造血干细胞受抑制的表现,出现较早并进行性加
﹑ ﹑ ; 重,表现为苍白 虚弱无力 活动后气促等
出血: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巨核细胞受抑制,血小板的生 成减少和功能不足---皮肤粘膜出血---最多见: 紫癜、瘀斑、鼻衄、齿龈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