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及训练
(完整版)文言文实词的推断(经典)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C )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拔:“其后伐赵,拔石城”(攻取、攻下) 北:“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败退的人) 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登上) 附:“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使……归附)
徐绩说:“他们确实有罪,可是他们都是饥饿体弱多病的人,不能承受杖 责,姑且染黑他们的胳膊来警告他们,也就可以了。”使者非常生气,想 一并弹劾徐绩,徐绩据理力争,丝毫不改变,使者也不能改变他。
②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 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私,私情,偏爱
惊走,后不复至。(2011高考广东卷)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是否正确
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苦:痛苦(×)
苦于
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 纵:腾跃(×)
放开
2、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 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陈公弼传》(2011江苏卷)
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是否正确
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 (×)
轻视
资深的官吏曾腆轻视法律,买卖官司。因为陈公年轻就轻视他。 陈公就任的那天,首先查处他的重大罪责,曾腆叩头以至于出 血,愿意改过自新。陈公警诫他,宽免了他。
方法二:联想迁移推断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
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 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 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 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及练习题
练中寻法,“七法”巧解文言实词方法一: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2015·高考江苏卷)呜乎!其志亦大矣。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要必申.其意申:施展正误:错误。
推导方法总结:可用代入推断法,将题中的解释放在原文的语境中推断是否正确。
“申”解释为“施展”,放到语境中不通,这里应该是“说明、表明”的意思,前文说他议论事情对错时不屈从权贵,“要必申其意”的意思是“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
参考译文:唉,他的志向远大啊!然而他与人相处不随便附和,议论事情是非分明,遇到有权有势的人也不稍稍屈服,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因此也不肯轻易运用他所拥有的(知识),别人也很少能了解他。
欧阳发去世了,眉山苏轼为他哭泣,认为欧阳发得到了文忠公的学问,是和汉代伯喈、晋代茂先一样的人。
方法指导:代入推断法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疏通文意,解释正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解释,反之即为错误解释。
方法二: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2015·高考安徽卷)“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
”其雅操如此。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必合古人矩度..矩度:气度正误:错误。
推导方法总结:运用因文定义法。
“矩度”的意思是“规矩,法则”,“合矩度”即符合规矩,从上下文看这里是说先生作文规范,而不是说他有气度,故错误。
参考译文:“听说宋仲温写的《兰亭十三跋》在松江府亭被临摹了,赵子昂写的《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如果您能够各惠赠一篇给我,我要感谢您的恩赐。
”他高雅的情操就像这样。
先生在古文方面创作不多,但只要有作品,就一定符合古人创作的规矩,而他尤其擅长表达修禅得到喜悦的文字。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及训练
把握规律 巧解实词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等等,是文言文的主要构成内容,正确理解文言实词是准确解读文言文的关键。
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考试说明”是这样表述的:“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这一要求包含着以下两层意思:一是考“常见实词”,即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或在中学课本中经常涉及的实词,偏僻难懂的实词不在考查范围之内。
二是“理解……在文中的含义”,说明并不是单纯考查字典中的释义,而是考查这些实词在上下文中体现出来的语境义,要结合上下文作判别,不要死记硬背。
实词的考查具体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等语言现象。
正确理解文言实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课文迁移法。
中学课本中学过大量的文言实词,平时练习中也会接触到大量实词,熟记这些实词的义项,在阅读时自觉地迁移学过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实词理解的正确率。
例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 .齐人未附。
附:归附。
C .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 .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解析: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拔:攻取,占领。
《廉颇蔺相如列传》;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附:归附。
《赤壁之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诗·卫风·氓》 乘:登上、登临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北:逃亡的人。
《过秦论》。
答案: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
B .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C .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
D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
解析 讽:《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 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夫子何哂由也?”:笑, 嘲笑。
遇:《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对待,招待。
务:《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从事,致力于。
答案:C小结:教材积累是前提,高考题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文言字词都出自于教材,复习好教材,就能为答好文言考题奠定基础。
中考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技巧
中考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技巧文言文作为一种古老而优美的语言形式,对学生的推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中考中,正确理解和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至关重要。
实词是文言文中具有明确指向的词汇,掌握实词的推断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考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技巧。
一、从上下文推断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结合上下文来推断实词的具体含义。
上下文是指文言文中实词所处的句子、段落以及整篇文章的语境。
通过仔细分析上下文可以推断出实词的含义。
例如,文言文中出现了实词“蕴”。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词典得知“蕴”是指蕴含、包含的意思。
但是在具体的文言文句子中,我们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其具体含义。
如果上下文中描述了一幅画的细节,我们可以推断“蕴”在这里表示画中所蕴含的意境、情感或主题。
二、从词义推演有些实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但本身的词义我们可以进行推演。
通过对实词的词源、派生词、近义词等的了解,我们可以推断出实词的含义。
举个例子,文言文中出现了实词“炎黄”。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词义推演得知,“炎”指的是炽烈火焰,“黄”指的是明亮、夺目的颜色。
而从文化背景上我们又知道,“炎黄”是我国古代对黄帝(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和黄河的称呼,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炎黄”在这里指的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以及代表中华民族的意义。
三、从典故引申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一些典故或典故中的实词,通过对典故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推断实词的具体含义。
比如,在一篇文言文中出现了实词“卧薪尝胆”。
我们通过了解著名典故《木兰诗》中的故事,知道“卧薪尝胆”指的是为了报仇而忍辱负重、苦心经营。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文言文中的“卧薪尝胆”一词也是表达同样的意思。
四、从语法推断文言文中的语法结构对理解实词很有帮助。
有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实词所在句子的成分和语法结构,推断实词的含义。
举个例子,文言文中出现了实词“汗马之劳”。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和成分,推断“汗马之劳”指的是骑马劳累的辛劳。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 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 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 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 2、冀得一归觐 “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 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 “拜见”。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 形旁有表意的功能。 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
给你方法 三、结构推断法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被任用 腰系着 选择、选拔
2.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3.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终日”意为“整天、时间长”—— “须臾” 意思为“时间短”
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 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 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 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 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充分 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
给你方法 四、联想推断法
1、联想课文有关语句:课文迁移法,对所学课文 中重点词义准确记忆,通过联想比较推断。 ①进之布指算,不爽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氓》) 差错 ②铨(quán)简秀士 简能而任之(《谏太宗十思疏》) 选拔 ③不以外夷见忽 府吏见叮咛(《孔雀东南飞》) “见”是第一人称“我”之意。
给你方法 六、借助语境法
语境分析推断
内部语境 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外部语境
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 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 言环境
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应节”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释为“和着”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 ③所举应法,得其罪辜 告发、举报的符合法律 他揭发检举官员,都依法行事,被检举的人也是 罪有应得
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方法
(一)字形推断法汉字是表意文字,有些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来推测词义。
而80%以上的形声字的“形旁”与字义联系尤为密切。
常见形旁多有它的词义指向,如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义多与五行有关,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多与兵器有关,从“讠(言)、辶(走)、彳(行)”者多与人的行为有关,从“禾”者多与五谷有关,从“贝”者多与金钱有关,从“皿”者多与器具有关,从“纟”者多与丝有关,从“宀”者多与房屋有关,从“月”者多与肉有关,从“页”者多与头有关。
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推测词义提供依据。
例如:①襟三江而带五湖。
(《滕王阁序》)【解析】“带”,象形字,上半部分像带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像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带”的意思。
②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庖丁解牛》)【解析】“刃”是指事字,指刀上一点表明为刀锋,此句中的“刃”用其本义。
③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解析】“信”,会意字,一“人”一“言”意为人言真实,此句中的“信”由“真实”引申为“可靠、忠诚”。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解析】“组”,以“纟”为形旁,可以知道词义和丝麻有关,前边有“系”(捆绑)燕父子,由此可以推知“组”的意思为“绳索”。
(二)字音推断法文言文中有通假的语言现象,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进行推断。
例如:①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兰亭集序》)【解析】“趣”,形声字,借助声旁“取”的读音推断其同“趋”,意为“趋向”。
②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孔雀东南飞》)【解析】“取”,会意字,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
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
引申为“拿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
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自制)
• • • •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书》所述,要在安民 要:关键 B.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 责:需要 C.询之老成,验之行事 询:询问 D.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资:资财
• 【解析】A项“要”字作主语,当为名 词;B项“责”作谓语,当为动词 ;C项 “询”作谓语,当为动词;D项“资”支配 “生”,当为动词,不是名词,可以断定 解释错误。“资”当解作“资助、供给”。
四、联想推断法
• 如“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 孙趸诛封”一句中“诛”字的含义,我们就可 以联想到成语“口诛笔伐”中的“诛”是“讨 伐、谴责”的意思,这样就不难推断出题干 所说的“杀掉”是错误的。 • 如“使老弱女子乘城”中“乘”的含义, 联系高中课本第三册中《氓》一文中“乘彼 陒垣,以望复关”一句,这里的“乘”字应理 解为“登上”。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 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 里 •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 【解析】 “堪”字联系成语“狼狈不堪”, 可推知为“忍受”义; “袖”字联系成语 “袖手旁观”,可推知为“藏在袖里”之 义;“拜”字联系熟语“封侯拜相”,可 推知为“授职”义,“拜”用在表官职的 名词前面,一般讲为“授职、任命”,此 处解释错误;“少”字联系成语“少安毋 躁”,可推知为“稍微”义。 • 【答案】C
二、结构分析法
• 1.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2.举类迩而见义远 3.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三、语法分析法
• 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句 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 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 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 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语法分析包括: 根据句子结构推断该词的词性或语法成 分;根据语境分析该词可能涉及的文言词 法现象。
【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
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一共有120个,而每个实词都是多义词,要把这些实词的用法和意思全部识记基本上不可能,那么什么样的作法可以减少这种难度,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那就需要培养对实词的推断能力。
下面介绍理解文言实词常用的推断方法。
1、代入法。
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
如08年高考北京卷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
可以组词为“擢升”,与答案所示的“提拔”近义。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希望。
可以组词为“愿望”,与答案所示的“希望”相近。
把两个词代入原文都能作通畅的理解,所以是正确的解释。
2、根据造字法进行推断。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严格来讲有四种造字法,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
形声字占了汉字中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就叫“义符”,它显示了这个字的表意范围,如“珍珠”,都是斜玉旁,就表示这是很贵重的。
再如08年高考卷重庆卷翻译题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背相望。
“馁”在现代汉语中多指气馁,但是这个字的本意是饥饿,因为它的形旁是食字旁。
当然这里也可以根据词语构成法来帮助推断。
译为: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尸体到处都是。
3、根据词语构成推断词义。
汉语的构词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进行合理推断。
如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使用的词是打击,爱憎,愉快,词语中的各个部分有时是可以相互注释的。
如08高考卷江苏卷的翻译题(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这里牵涉到“见”这个特殊词的用法,有两种解释比较特殊:“被”和作代词。
前句是得到皇帝的召见,那么应该是被“亲信”,所以亲信应该是动词,古今异义了。
这是个同义复合词,解释为“亲近信任”,所以应该翻译为:“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文言实词的推断练习答案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及练习(一)字形推断法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 ”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
“攴(pū) ”与敲击有关;1.有牧.人御众之才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信”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一个“言”意为人言真实。
此句中的“信”就解为“真实”。
3、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形旁为舟,意思为大船4、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形旁为石,意思为石阶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绳子)6、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井绳)7、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田地)8、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造”的义符为“之”,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9、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10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馈”的意义可由它的“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即“军饷”,这里活用作动词,发放军饷。
(二)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文言文实词推断技巧及训练
文言文复习|实词推断技巧及训练一、实词推断技巧:1.对称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
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反或相对,因此,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进行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
2.语境推断法一是短语语境,就是实词所在的短语的词性特征和结构特征。
比如说“谲佞残妒”是四个形容词构成的并列结构,我们就可以根据其他几个词的意义来推断“谲”的释义是否正确。
二是句子语境,就是实词所在句子的结构特征和特定句义限定。
如2012年高考天津卷中文言文阅读实词题D选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我们只要对此句作简单的主谓宾结构分析,就可以知道“寿”在句中作谓语,肯定要解释为动词义,而不是名词。
三是上下文语境,就是实词所在的上下文语段构成的语境。
如“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
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
根据这样的语境,说“无行之人”“谲佞残妒”,由“佞”和“妒”我们就能基本推断“谲”解释为“诡诈”应该是正确的。
语境推断法对于我们解读文言文,乃至现代文阅读题来说,都是必要的技能。
它不仅有助于推断实词释义选项的正确与否,对解答虚词辨析题、信息筛选题、概括分析题也都有帮助。
3.语法推断法(位置推断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1)划分句子成分法“信义著于四海”(“信义”作主语,可判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烟涛微茫信难求”(状语,确实)“楚王贪而信张仪”(谓语,信任)(2)看搭配“辍耕之垄上”,“之”后接表地点的“垄上”,很明显,“之”在这里只能译成动词“到”才能与之搭配。
“自放驴,取樵炊爨”,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
“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文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动词,明显不当。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 由此, 可推断“亡”与 “有”的意思也应相对, 当“无”讲。另外, 有时亦可借 助整齐的句式, 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 进而推断出这个 词的正确意思。
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 为名词, 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4、 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5、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被任用) 6.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7、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字义同“灭”字)
(全
国I)
3.二月卖新丝,五月粜(tiào)新谷。
解答: 籴——买进粮食; 粜——卖出粮食; 比——靠近,挨着;((比肩接踵,比邻而居,鳞 次栉比)
结论: ⑴用“贝” 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 ①抚军亦厚赉成名。
(赉lài: 赏赐)
《六
国论》
号呼靡②﹙及穷购。饿:无悬聊赏(,依重赖金,寄收托买)﹚,追购又急,天高地迥,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伏”通“服”,佩服)
形旁从 “禾”与五谷有关;
即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象形、指示、形声、会意)来猜测字词的意义。
会意字:
▪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 之 分间合的成关的系意合义成, 这一种个造字字, 法综从人据合叫止持甲表会,戈骨示意从 行文这。戈 进,些。 ,构字成
从“皿”与器具有关; 从“阝(fǔ)”与地名或高地有 关;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例:项王至阴陵, 迷失道, 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 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绐(dài):欺骗)二、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灭六国者六国也, 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通五经,贯六艺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三、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例子:况修(义为长)○短随化,终期于尽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义为敝)四、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例子:左右欲○刃相如•刃,做动词用,指“杀”•将军披○坚执○锐•披和执是动词,坚和锐做名词,坚固的盔甲,锐利的兵器五、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 课内学过地实词、成语、词语)推断词义)诸将乞○贷淬宽恕、宽免严惩不○贷惩:处罚;贷:宽容。
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屡试不○爽差错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差错六、通假推断法:根据同音、近音、行近通假的原则推断词义。
例:知者创物,能者述焉。
“知”通“智”昌宗从旁趣说“趣”通“促”,意为“催促”。
七、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牛刀小试
(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少仕 伪唐,为监察御史。 解释“家”的意思并说说理由
牛刀小试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 “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 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 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 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 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解释“缕”的 意思并说明理由
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 商贩,贸籴粮食。 (2004全国I) 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整合可知。 解答:籴——买进粮食(翻译:郡中不产粮食,而海
里出产珠宝,同交阯连接,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粜(tià o)
——卖出粮食
⑴用“贝” 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殚精竭虑。 不伦 贪得无厌。 诲人不倦。 长治
1、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 使人浮于食。——
人浮于事
请解析下面红色的字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禄的等级。现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
屡试不爽
3、孝公既殁,--蒙故业,因遗 策—— 因循守旧 因(循):沿袭
爽:差错 屡次试验 都没有差错
例:选出下列划线句正确的一项 齐武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 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 “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 的孩子,应当让他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 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 见“黠儿”为褒义,故选B)
文言实词推断的七种方法
【登峰造极】登、造:登上,到达。登上顶峰,到达最高点。比喻精绝
的造诣。 【文过饰非】文、饰:掩饰。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含义相反、相对:
【党同伐异】党:偏袒。伐:讨伐,攻击。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 击不同意见的人。
【夙兴夜寐】夙:早。夜:晚。兴:起来。寐:睡着。早起晚睡。形
容勤奋。 【避重就轻】避:回避。就:接近、趋向。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我既然不能忍受你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
五、邻词推断法 【例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
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考:击,敲打。
【例如】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 过:督,责备。
六、成语对应法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
的事实和经验教训,即可理解为“人的作
为”。
二、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 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 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 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 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 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 词义。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 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之进行判断。 【例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与“有”
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 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
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 义。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
收入也尽数拿去。(殚、竭:尽)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夫晋,何厌之有?
厌:同“餍”,满足。 贪得无厌: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约定说“天黑看见点着的火就万箭齐发”。(期:
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
响应:这里是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 现在指积极听从号召,褒义词。
3
先帝不以臣卑鄙
4
练习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愿为市鞍马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义指告诫、告诉,现已不用,用于指感谢。 古代指大腿,现在已不用,指臀部、屁股。 这里指买,现在已不用,指城镇、集市。
2
3
4
5
6
6、结合课文内容推断词义
如果这个实词的表面意思在这个语境里理解不通,那么我们可以结合语境联想它在其他场合特别是教材上出现过的意思。
如今年高考卷四川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完:灭亡。 吾居长,当任罪 任:承担。 宥之,立握得为左参议 宥:宽恕。 居一岁,入觐,卒于京 觐:拜见。 答案:A。先根据语境“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说明郑氏家族不可能是获罪了,那么此处的“完”就不应该是结束,完蛋之类了,再联想教材《六国论》中“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中的“完”是“保全”的意思,正与语境相合。
这几种推断方法能灵活运用,还是要依赖于比较好的语词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单独运用或者综合运用这几种方法来解题,就比只凭识记来应对显得聪明多了。
考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一共有120个,而每个实词都是多义词,要把这些实词的用法和意思全部识记基本上不可能,那么什么样的作法可以减少这种难度,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那就需要培养对实词的推断能力。
01
“夫子将焉适”(2003年全国春招试题)
02
3、根据词语构成推断词义
汉语的构词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进行合理推断。如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使用的词是打击,爱憎,愉快,词语中的各个部分有时是可以相互注释的。
高考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与技巧
【导语】⾼中学习压⼒也越来越⼤,漫⽆⽬的、毫⽆计划的学习只会让⼤家⾝⼼疲惫,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所以暑期制定学习计划很重要。
总结了学霸们的学习经验,整理了⾼考⽂⾔实词的推断⽅法与技巧供⼤家参考。
【1】课内实例1、引壶觞以⾃酌,眄庭柯以怡颜。
【解析】“眄”的含义,根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致是“看”的意思。
2、农⼈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解析】“畴”的含义可根据“⽥”字旁能推出“⽥地”之意。
⽅法⼀:字形推断法(利⽤汉字字形)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
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斧)、⽎(shū)”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犭、鸟、⾍”者与动物有关;从 “(⾔)、辶(⾛)、刂(⼼)、⼻(⾏)”者与⼈的⾏为有关;其它还有:⽲--五⾕、贝--⾦钱、⽫--器具、纟--丝⿇、⼧--房舍、求--⽑⽪、⾫(zhuī)--鸟雀、⼍--笼罩、⽍--死亡、⽉--⾁、页--⾸、⾃--⿐、⽬---眼、⼫--⾝体……>>>>课外实例:1、启听淮北取籴。
【解析】其中“籴”就是⼀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籴” 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
2、袖空牒窃印【解析】部⾸“⽚”,本义就是“⽊⽚”,众所周知,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们都把字写在⽊⽚或⽵⽚上,所以“⽚”⼜被引申为“⽂件、⽂书”之义,因此凡是以“⽚”为形旁的字如“版”“牌”“牍”等都有“⽂件、⽂书”的意思。
【2】课内实例1、忠不必⽤兮,贤不必以。
【解析】句中“⽤”和“以”位置相同,⽽“⽤”的意思⼜是我们拿得准的,“以”的意思是“任⽤”2、信⽽见疑,忠⽽被谤。
【解析】见:被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解析】弥:愈,越4、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解析】固:险固的地势5、灭六国者,六国也,⾮秦也;族秦者,秦也,⾮天下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等等,是文言文的主要构成内容,正确理解文言实词是准确解读文言文的关键。
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考试说明”是这样表述的:“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这一要求包含着以下两层意思:一是考“常见实词”,即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或在中学课本中经常涉及的实词,偏僻难懂的实词不在考查范围之内。
二是“理解……在文中的含义”,说明并不是单纯考查字典中的释义,而是考查这些实词在上下文中体现出来的语境义,要结合上下文作判别,不要死记硬背。
实词的考查具体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等语言现象。
正确理解文言实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课文迁移法。
中学课本中学过大量的文言实词,平时练习中也会接触到大量实词,熟记这些实词的义项,在阅读时自觉地迁移学过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实词理解的正确率。
例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解析: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拔:攻取,占领。
《廉颇蔺相如列传》;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附:归附。
《赤壁之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诗·卫风·氓》乘:登上、登临;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北:逃亡的人。
《过秦论》。
答案: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
解析讽:《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夫子何哂由也?”:笑, 嘲笑。
遇:《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对待,招待。
务:《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从事,致力于。
答案:C小结:教材积累是前提,高考题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文言字词都出自于教材,复习好教材,就能为答好文言考题奠定基础。
每当我们阅读课外文言选段时,要想到自己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字词和句式,当然,还要再看一看情况是否相同。
总之,教材是本,课外选文是末,所以说牢固的基础是很重要的,建议同学们把各册教材翻看一下,掌握课下注释中重点的实词虚词。
模拟练习:(1)2010年江苏高考卷文言文第1题“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归:()”,此句与《项脊轩志》中“后五年,吾妻来归”相似,此句中“归”解释为“”。
(2)2010年全国卷文言文第1题“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此句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相似,此句中“报”解释为“答复,回复”,二、上下文语意推断多义词义项丰富,但在具体语境中最准确的往往只有一个,因此,判别多义词的义项要在理解其基本义项的基础上,依据上下文作出选择,前因后果、上问下答、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等常常都是判别的最好依据。
1.依据因果关系推断例1:(06全国卷Ⅰ)其(何远)清公实为天下第一。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判断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 例2(2009年苏锡常镇调研卷)徐恪,字公肃,常熟人。
成化二年进士。
授工科给事中。
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
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
判断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将摭.其罪 摭:拾取,搜集 例3(08广东卷)或问访(周访,人名)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
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解释加点的字:( )士以此重.之 2.依据对话推断例:(05年台湾国文考题第4题)(曹植)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倩人”一词,从上下文意推敲,其意应为:( )(A)请人代笔 (B)模拟他人名作(C)文章讲求漂亮辞藻 (D)文章有女性阴柔之美例题分析:“倩人”一词虽为冷僻,但出现在太祖的问话中,我们可以依据曹植的答话作出推断。
曹植说:“我开口就能析明事理,提笔就能写成文章,但请父亲当面试试就知道了,我为什么要‘倩人’呢?”意在陈说自己有非凡的文学才能,文章一定是自己做A 项。
1)(07天津卷)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和五声,以通八风。
而天下大服。
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
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
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判断红色(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乎 信:相信2)(07四川卷)仁杰曰:“臣汉人,不能禁吏戢(j í 止,止息)奸,致钱”忽剌忽耳曰:“臣为长,印在臣手,事未有不关白而能行者,臣之罪。
”帝曰:“以爵让人者有之,未有争引咎.归己者。
”解释红色(加点)的字:未有争引咎.归己者 咎:过错 3.依据内在逻辑关系推断例:(07年全国卷Ⅱ)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人名)愤然,以谓“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
判断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 )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 谨:严格 例题分析:此语段中安重荣认为晋高祖的态度是“屈中国以尊夷狄”,是“晋万世耻也”,因而非常愤慨,由此可以推知晋高祖在骄甚的契丹面前的态度应该是恭恭敬敬、低,此题错误。
1)时大雪,积地丈余。
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
至.安已死。
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
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后汉书·袁安传》) 谓. 比. 干. .小奚奴,背古锦囊,..者。
及暮归,足成之。
……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一一《新唐书·李贺传》 从. 程课.. 探. 书. 三、对称语句互推文言文中常出现对称语句,这些句子结构整齐严谨,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加了斐然的文采。
这些语句又是相互映衬的,相同位置处的词语含义常常呈相同、相对或相反的关系,词性则常常是相同的,这一特点可以帮我们由已知推出未知。
1.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亡”与“有”相对,亡当“无”讲。
2、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对应“用”,被任用)3、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4、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族”字义同“灭”字) 含义相同相近: • 求全责备——求,责— 要求 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 民殷国富——富,殷—富裕 登峰造极——登,造—登上,到达 • 文过饰非——饰,文—掩饰 用漂亮的言词掩饰 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扶危济困——扶,济—扶助 比肩接踵——接, 比—紧接着,紧挨着 • 怜香惜玉——怜,惜—爱惜、爱 心驰神往——驰,往— 向往含义相反相对党同伐异——伐,攻击;党,偏袒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夙兴夜寐——夜,晚;夙,早;兴:起来;早起晚睡。
形容勤奋。
寤寐求之——寐,睡觉;寤,醒来 溯洄从之——洄,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 避重就轻——就,不躲避→接近、趋向 欲盖弥彰——彰,不掩盖→彰显昶,昶无恨色。
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
”判断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减:不如,比不上()2.(06年湖南卷)就吾所知之理而笔诸书而传诸世,称吾爱恶悲愉之情而缀辞以达之,若剖肺肝而陈.简策,……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亦山国荒僻之亚。
判断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若剖肺肝而陈.简策陈:陈述()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薄:接近()3.(06年浙江卷)今有同类者,啜粟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
判断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畜.妻而育子,同也畜:养四、成语对应法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精竭虑。
殚、竭:尽赵奢之伦制其兵——不伦不类。
伦:类夫晋,何厌之有——贪得无厌厌:同“餍”,满足使弈秋诲二人弈——诲人不倦。
诲:教导、指导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长治久安治:安定,太平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①孙膑期曰:暮见火举而齐发(不期而遇约定)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招致,招引)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疾风知劲草,强)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求全责备,寻求,寻找)⑤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超出)⑥在官清恪,未尝闻私(恪守不渝,谨慎而恭敬 )⑦吾亦望汝副其心(名副其实,符合)⑧召医而尤其故(怨天尤人,责问)(公权)与周樨xī同对,论事不阿,樨为惴恐,公权益不夺,帝徐曰:“卿有诤臣风,可屈居谏议大夫。
”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
2,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济:3,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贷:4,(07年江苏卷)(高)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
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
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
”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
判断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进之布指算,不爽.爽:()5,(06年全国卷Ⅰ)(何)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
判断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视.贫细如子弟视:()6,(06年全国卷Ⅱ)单于尝为书嫚(用言辞轻侮)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判断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诸将皆阿.吕后意阿:()五、字形推断法例1、可以独飨(xiǎng)白粲(càn)。
飨,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享受”。
粲,下边是“米”,大概是米一类的东西。
例2、王怒曰:“劓(yì)之。
”劓:割掉鼻子。
例3、家人瞷( jiàn )见者,悉惊愕。
加点字“瞷”可根据字形,推断为形声字。
与“看”有关,眼睛透过门缝看东西,。
丰则贱籴(dí),歉则贵粜(tiào)籴粜,臣父母春秋高,冀得一归觐(jìn)。